• 沒有找到結果。

車輛持有與使用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2 車輛持有與使用相關研究

Lerman and Ben-Akiva(1976)以多項羅吉特模式之個體模式推估小客車持有 數與工作運具選擇的組合選擇機率。該研究中將資料依受訪者職業區分成 9 個 市場區隔,主要之解釋變數有包含區位特性、家戶特性、可及性、社會經濟特性、

車輛持有成本、運具之服務水準。替選方案之決定是將家戶車輛持有數與個人選 擇運具加以整合形成方案,在各替選方案中包含車輛持有數及運具兩種選擇。在 模式中僅考慮車輛數量選擇,故車輛持有成本以平均值的方式納入效用函數中,

所得以剩餘所得之型式納入模式裡。該研究結果提出將小客車持有數與工作旅次 之運具選擇以個體模式聯合分析是可行的方式。

Mannering and Winston(1985)以 1978 年能源危機前後美國全國性家戶消費調 查資料,以動態間斷型/連續型之模型,探討家戶汽車持有數量、型式的選擇及 汽車使用量,該研究以迴歸模式校估連續型之使用函數,考慮車輛的使用量、家 戶所得、小汽車使用成本等變數,以此需求函數透過洛伊定理 Roy’s Identity 推 導出間接效用函數,兩者間在修正解釋變數與不可觀察變數間之誤差採用 Dubin and McFadden(1984)的校估方法;在車輛持有數則以羅吉特模式考慮車輛價格與 相關屬性,及家戶屬性等因子進行校估。

Train(1986)以美國全國性家戶資料 1095 個調查樣本,探討家戶汽車持有與 使用行為分析,分析家戶汽車持有及使用之間斷型/連續型混合模式,考慮變數 包含家戶社經變數,如家戶所得、工作人數、職業、教育水準、住宅區位等;汽 車相關屬性,如價格、車齡、款式等;汽車使用情形,如年公里數、旅次目的、

使用頻率等變數。該研究以 Heckman 二階段校估方式,第一階段以羅吉特或普 羅比模式校估以家戶為單位選擇汽車持有數,考慮了零消費的方案,將間接效用 函數設為零,第二階段則利用第一階段求得之選擇機率利用選擇修正項方式調整 並代入連續型模式中,透過洛伊定理 Roy’s Identity 導出家戶每一汽車使用的需 求函數,再利用迴歸模式校估汽車的使用量。

Hensher and Milthorpe(1987)以 1436 個家戶調查資料,探討澳洲雪梨都會區 家戶汽車持有與使用模式,因此模是屬於間斷型與連續型之混合模式,該研究探 討兩者間選擇性偏誤,由於零消費的資料較難取得,故常被研究者忽略導致模式 產生偏誤。Train(1986)雖考量到零消費之方案,並將其間接效用設為零,並未真 正納入模式中。該研究以家戶汽車持有型式及使用量之關係進行實證分析,以羅 吉特模式進行校估,考慮變數包括汽車屬性特性包含價格、維修成本、使用成本,

家戶社經及區位變數;使用量模式的因變數為每年該小汽車所使用的公里數,研 究結果提出選擇性確實為偏誤之主要來源,故於選擇修正項建議可考慮以 Hay, Dubin-McFadden 之 SCA 修正方法或採用 Lee 的型態(SCB)。結果指出二種型態 的校估結果相近,並建議使用 SCA 之修正方法。

De Jong(1990)使用 1985 年荷蘭國家 2847 個家戶預算調查資料,內容主要包 含汽車持有數、行駛里程、主要旅次目的和家戶主要屬性等。以個體經濟學中消 費者行為理論之效用函數,透過直接效用與間接效用函數之間的轉換發展出汽車 持有與使用之混合估計模式,以小汽車的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加入預算限制式。

並模擬成本增加所帶來之影響。研究結果提出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的增加對於抑 制小汽車的成長是有效的方式。當固定成本增加會導致小汽車的持有降低,而變 動成本的增加對於小汽車之使用有直接的抑制效果。

De Jong(1996)考量家戶車輛持有時程,故以時程模式來估計車輛的持有時 間,其解釋變數包括持有車輛的屬性、環境特性、當時持有車輛之屬性以及家戶 或個人社會經濟特性。家戶更換車輛時同時也面臨了車種的選擇,所以該研究以 羅吉特模式來構建汽車型式之選擇,而汽車每年使用里程數及燃油效率則以迴歸 模式來推估。研究中考慮影響汽車持有時程之因素包括車輛之屬性,家戶或個人 之社會經濟特性,汽車市場屬性及總體經濟發展等。而影響車輛型式選擇之因素 包括持有車輛的屬性,替代選擇屬性及所得與變動成本的屬性。影響汽車使用里 程的重要變數包括所得、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及社經變數等。影響燃油效率的變 數則為旅次長度、驗車次數及駕駛型態等。最後將車輛型式選擇模式之包容值代 入時程模式中合併估計兩模式,再透過模擬的方式做為政策分析。該研究透過包 容值變數將模式結合。

Golob et al.(1996)以加州地區進行調查為探討家戶中多車輛家庭之車輛使用 模式,探討家戶中每輛車被使用情況與主要使用者之特性。研究結果發現家戶內

車輛的使用情況與車齡、車輛類型、車輛變動成本及家戶特性皆有關。家戶通常 較常使用較新以及變動維修成本較低的車輛,而各車輛類型會有不同之使用里程 情況。在家戶屬性方面包含家戶人數、16 至 20 歲人口數、所得高的家戶、家 戶有 1 至 5 歲人口數及家戶工作人口數對車輛使用里程數皆為正向之影響;家中 持有駕照之人口數對於第一輛車的行駛里程為負向影響,但對於家中其他車輛為 正向影響,故可以解釋為家中擁有駕照之人數越多時,越可能使用其他車輛。

Bhat and Pulugurta(1998)曾提出 ORL 最大之缺點為該模式僅考量單一維度 之變數,故在模式校估時無法顯示該變數於不同持有水準時的差異,因對於不同 車輛持有水準之參數為單一值,所以可能導致參數高估或低估的情況發生。而 MNL 最大之缺點為雖然可以考量多個變數,且同一變數於不同持有水準下可有 不同之參數,但運算效率遠不如 ORL 模式了。於該研究中以幾個地區的資料代 入驗證,研究結果發現兩個模式的結果都合理,但 MNL 模式允許外生變數於不 同方案可有不同的影響,故較具有彈性;而 ORL 模式受限於較固定的彈性影響。

故該研究提出結論認為於車輛持有模式預測較適合以非次序回應機制的選擇方 式探討分析。

林裕清(民 83)為探討小汽車持有與使用之選擇問題,以台灣地區之家戶為單 位進行調查,利用個體資料進行實證分析。此模式結構屬於間斷性/連續性混合 之選擇模式,此研究先分別設定其解釋變數並分別構建持有模式及使用模式。間 斷性選擇以羅吉特模式及普羅比模式,而連續性選擇使用迴歸模式。在間斷性選 擇方面汽車之持有僅考慮零持有及持有一輛車之情況;在連續性選擇方面透過選 擇修正項修正小汽車使用量模式的之選擇偏誤。該研究發現,工作使用比率與家 戶小汽車持有最顯著,大眾運具旅行時間則與小汽車使用量最顯著,在敏感度分 析時這兩個變數均顯示極為敏感。

廖仁哲(民 85)以家戶單位同一效用函數分析小汽車持有數與使用量之需 求,並同時考量家庭主要工作者之運具選擇問題,考慮三種選擇間的相關與聯立 性。該研究以台南地區之家計單位個體資料從事實證分析,小汽車持有數及運具 選擇為間斷性變數,故該研究以多項羅吉特及巢式羅吉特模式建構家戶小汽車持 有數及運具選擇之混合模式;而小汽車使用量為連續性變數,故以多元迴歸進行 校估,透過洛伊定裡 Roy's identity 求得需求函數,代入使用模式進行模式校估。

研究結果指出小汽車持有數、工作者之運具選擇與小汽車使用量間存在著相關 性,小汽車持有數量與小汽車使用量之相關性會隨著小汽車持有數量的增加而降 低,代表持有多輛小汽車並非完全對於小汽車有所需要。另外,小汽車之持有價 格彈性與所得彈性結果偏低,亦即小汽車為民生必需品,若以提高小汽車持有成 本價格策略抑制小汽車之持有,並無法盡其效。最後,研究中亦提出影響混合需 求模式之共同因素為家戶附近停車狀況、私人運具與大眾運輸工具之工作可及 性、小汽車單位使用成本與小汽車工作使用比率。

賴文泰(民 88)延續廖仁哲之研究,以民國 85 年間進行家戶問卷調查,調查 台灣地區家戶小汽車持有、使用需求與工作者通勤距離、工作運具等決策行為之 特性,更深入探討彼此間的關係。研究中建立一聯立方程式模式,反應工作者通 勤距離與小客車持有決策之雙向影響關係,再使用間斷性/連續性選擇模式分別 描述小汽車持有、工作運具選擇、使用需求間彼此相關且相互影響之關係。以巢 式羅吉特之巢層觀念構成通勤距離、小汽車持有及使用、工作運具選擇混合需求 模式。研究結果提出工作者之通勤距離與家戶小汽車持有之決策確實具有雙向影 響關係。而小汽車持有及使用與工作運具選擇亦存有相關性與聯立性。因小汽車 屬於民生必需品,若透過提高小汽車持有成本之價格手段抑制小汽車持有,並無 法盡其效。最後,該研究亦提出影響混合需求模式之相關或共同因素為家計單位

附近停車狀況、私人運具及大眾運輸工具之工作可及性、小汽車單位使用成本及

附近停車狀況、私人運具及大眾運輸工具之工作可及性、小汽車單位使用成本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