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我國公眾外交結合體育軟實力之分析

第三節 發展體育軟實力困境及對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發展體育軟實力困境及對策 壹、「奧會模式」所遇之困境

1984 年 洛 杉 磯 奧 運 我 國 首 度 以 「 奧 會 模 式 」 參 賽 ,「 中 華 台 北 」

(ChineseTaipei)這個名字,就這樣成為我國在國際賽事的名字,如此看似打破 僵局,讓我國能順利重返國際體育賽事,但也對我國的國際發展與體育地位產生 諸多限制,甚至讓我國落入進退維谷的萬丈深淵,「奧會模式」的運作實在是「成 也蕭何,敗也蕭何」。理論上,奧會模式所規範之我國不得在國際賽事出現國名、

國旗與國歌,原先只適用在奧會賽事之中,若是台灣自己舉辦的運動賽事,理論 上因為不是奧會賽事而無須遵守奧會模式,但是就在大家習以為常下,中華台北

(ChineseTaipei )卻在日後被廣為使用,除了衍生到非奧會賽事、竟然也波及 至非體育國際賽事。

台灣主辦的國際賽事也據此被要求「不得出現國旗與國歌」事實上,在簽訂 洛桑協議的隔年(1982),我國主辦世界盃壘球女子錦標賽,中華人民共和國隨 即宣布將派代表赴賽,薩馬蘭奇遂要求我國遵守洛桑協議,不得在比賽會場使用 國旗國歌,而須使用會旗會歌。我國雖然仍能實質參與國際賽事,但仍遭到「禁 止使用自己國名國歌」的歧視待遇。洛桑協議使用英文簽訂,因此只約定了台灣 要改名為「Chinese Taipei」,但我國與中國早在 1989 年 3 月 11 日便簽訂協議,

明訂「Chinese Taipei」之中文翻譯為「中華台北」,但中國方面仍然不斷透過翻 譯為「中國台北」來矮化我國。

看起來充滿委屈求全的「奧會模式」,似乎讓我國在國際社會上一蹶不振、

難以翻身,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奧會模式」其實對台灣來說,是一個保障,

也是一種保護色。以台灣重返世界衛生組織為例,台灣於 1971 年退出聯合國 後,也被迫退出隸屬於聯合國之下的世界衛生組織,台灣自 1997 年開始積極重 返世界衛生大會 ( WHA),以不同名義申請加入會員或觀察員都無功而返,直至 2009 年開始,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獲取觀察員身份受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WHA),往後每年均能獲得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但好景不常,就在今年未獲邀 請,一般推估由於中國對於台灣新就任執政黨的兩岸政策十分不滿意,因此刻意 斷絕原先許多施以小惠的福利,以觀察員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就是其中一項。

會提到這個例子是想要說明,雖然現階段許多人對於「中華台北」這個名字 不甚滿意,認為有損台灣的「國格」,再加上經常被中國刻意改成「中國台北」,

似乎被貶低成中國轄下的一個省份,更讓許多人憤怒不已。但是我們卻也因為「奧 會模式」,讓我國在國際體育賽事獲得參賽的「資格」,也讓我國慢慢的能夠有「資 格」辦理國際體育賽事,而這些「資格」都是「奧會模式」所保障我們的,試想 有多少組織將我國拒於門外,就連我們欲使用「中華台北」名義參加都無法成功,

就像世界衛生大會一般,連觀察員的身分都難以取得,更遑論正式會員,但是以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來說,「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是正式會員,我們可以 享有所有會員應享有的權利。

若我們今天想要申請變更名稱,並非直接改名即可,而是需要先退出國際奧 林匹克委員會 ( IOC),再重新遞交入會申請書,申請流程繁瑣,並非一年兩年 即可完成,再者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 1996 年修改相關憲章,嚴格規定任何地 區或國家奧委會要申請獲得承認時,該地區或國家必須是聯合國或紅十字會的會 員國,但我國早已被迫退出前述兩項組織,因此並不符合入會條件,等於我國若 因為要更名而退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後,可能遭逢和退出聯合國一樣的命運,

返回之路遙不可及。因此,台灣對於「奧會模式」的看待,需要以較理性客觀的 方式來處理,並非只集中看其缺點,至於「改變」,未來並非無改變的可能性,

但需要將時間拉長,且以和平來取代衝突激進,並在不影響運動選手的原則下進 行。

貳、主辦國際賽事困境

爭取主辦國際體育賽事經常為世界各國所樂見與期盼的,除了能獲得城市基 礎建設、刺激觀光外,對於城市的行銷也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方式,因此台灣近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除了多次辦理國際棒球、桌球、網球、自行車、高爾夫球等賽事外,亦積極爭 取辦理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除了 2009 年的高雄世界運動會與台北聽障奧林匹 克運動會外,緊接著登場的就是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亦是台灣歷年來獲得主辦 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39台灣主辦國際體育賽事經驗並不豐富,而且過程中 經常困難重重,其困境主要有下列二點︰

一、中國阻攔

中國對於台灣主辦國際體育賽事大部分是不贊同的,因此中國經常在我國有 意爭取主辦國際賽事時,亦推出城市或表態支持其他國家與台灣競爭,而台灣經 常在中國優勢人力的情況下敗下陣來,以亞洲運動會來說,台灣自 1990 年起便 多次申請主辦亞洲運動會,但都無法如願,2015 年 9 月 16 日在亞洲奧林匹克理 事會所舉辦的︰2022 年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票選,新北市早在 2010 年就代表 台灣申辦 2023 年亞運,卻因比賽時間提前至 2022 年及更改申辦時程,我方未 收到訊息,「被蒙在鼓裡」,導致新北市無緣申辦亞運,而中國也在沒有競爭對手

「同額競選」的情況下,由杭州取得 2022 年亞洲運動會主辦權,類似的情形在 其他國際體育賽事爭辦中也經常發現。

但中國阻攔的情形也有例外,若兩岸關係較良好,經常會施以小惠的給予台 灣主辦權,反之,則是極力反對與阻攔,就以今年即將登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來 說,當時投票為 2011 年,國民黨政府與中國關係良好,因此中國並沒有阻攔;

至於 2019 年東亞青年運動會台中市能夠成功申辦,除了當時 2014 年亦為兩岸 關係穩定時期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該項賽事原先為東亞運動會,經改制後為青年 等級運動賽事,中國較能接受我國辦理,至於亞洲運動會,甚至奧林匹克運動會,

現階段中國完全不可能讓我國成功申辦。

二、國際(大國)漠視

從已經落幕多年的 2009 年高雄世界運動會與台北聽障奧林匹克委員會來

39王振烽,〈「奧會模式」與「2009 高雄世界運動會」〉,《國民體育季刊》,第 37 卷第 1 期(2008 年),頁 60-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看,國內民眾對於這難能可貴爭取到的主辦權,似乎不太在乎,除了少之又少的 民眾願意買票進場外,許多人甚至不知道當時台灣正在舉辦國際體育賽事,研究 者甚至聽過某些人以「不關我的事」的態度來回應,這些反應都令人汗顏;民眾 對於台灣主辦國際體育賽事會如此漠視的關係,經常是因為認為台灣僅能舉辦規 模較小、名氣較差的國際體育賽事,這當然與前述所說的中國阻攔脫離不了關 係,但是仔細想想,若沒有這些規模較小的國際體育賽事讓台灣當作練習來辦 理,我們又怎麼能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累積辦理經驗呢若國內民眾不捧場支持,

取而代之的是漠不關心甚至冷嘲熱諷,那主辦單位怎麼會有動力將賽事辦好,而 國際運動總會往後又怎麼敢將國際體育賽事交給台灣來主辦呢。2017 年世界大 學運動會,是台灣歷經四次失敗,到第五次申辦才如願的國際體育賽事,雖不如 奧林匹克運動會等級高,但因為參賽的資格為各國家的大學生,在學歷上就有特 別的限制,這些人未來不一定往職業運動選手這條路走,而是有可能成為該國家 的中流砥柱,對國家有影響力,而這些人也因為曾經到台灣參加比賽,對台灣有 更深入的了解,或許有朝一日成為台灣在國際上的好幫手。

而要讓國際上的選手藉由參與本屆世界大學運動會,進而對台灣留下好印 象,那賽事是否成功便成為相當關鍵的因素,而影響賽事成功有五項元素如下︰

1. 滴水不漏的維安;

2. 品質良好的場館;

3. 舒適的選手村;

4. 公正無私的賽程;

5. 熱情捧場的民眾。

參、因應對策

我國在中國有計畫性的壓迫下,流失許多國際組織的參與機會,但因為「奧 會模式」的制定,讓我國運動選手能順利參與各大國際賽事,也讓我們有了許多 與世界各國運動選手交流的機會,如此難能可貴的「特例」,應當好好把握,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灣在國際體育賽事上未來應該朝著哪一方面發展,以下分別從競技實力、硬體空 間、國際賽事、紥根教育等四個部分來進一步說明︰

一、競技實力加強

體育競技實力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到體育外交的順利與否,舉個簡單的例子,

台灣棒球世界排名第四名,每當我國棒球隊出征國際賽事,對方一定會較重視我 們,反之,台灣足球世界排名一百六十名,我們甚至連正規賽都無法參加,每次 都在資格賽便鎩羽而歸,這樣該體育項目便不會得到他國的重視,相對的也會直 接影響到體育外交的成效,因此,體育競技實力的加強,便成為我們現階段相當 重要的任務。新政府就任後,中國因為較不信任台灣執政黨的兩岸政策,因此持 續不斷限縮我國的發展空間,除了一如往常的剝奪我方在各項國際組織的參加 權、亦限制中國人民來台旅遊與求學,甚至有計畫性的搶奪邦交國,但這些都不 是我們能掌握與改變的,唯有提升自己的競技實力,方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也因 為提升競技實力,才能增加自己國家的知名度,而在現階段雙方關係不穩定時,

體育交流儼然成為一種非常適當且有效果的接觸方式。

體育交流儼然成為一種非常適當且有效果的接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