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轉銜服務的內涵與現況

壹、轉銜服務的意涵與發展 一、轉銜的意義

轉銜,乃指個體由一個現今的階段,轉換至另一個未來的階段,其 意味目前的結束以及一個嶄新未來的開展。我們可以把轉銜內涵濃縮為

「轉銜是指個體的生命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的過程」。此種定 義顯示,人的一生是由數個階段所組成,其中一個階段結束之後,將進 入下一階段的開始,在階段之間的轉換即是轉銜。而各階段任務能否達 成,要看轉銜過程是否提供適當足夠的服務與支持。因此,轉銜的意義 係生命、生活、階段或角色的一種轉型(沈妏真,2008)。

大多數的轉銜與環境改變有關,環境改變越大,需要為轉銜的準備 也越多。就特殊兒童而言,由家長自行照護而至學校單位由別人照顧的 轉銜、學校層級(levels)改變的轉銜(國小至國高中等)、普通班與特 殊教育方案間的轉銜,以及從學校至就業的轉銜,每個階段皆是特殊兒 童能否適應環境、有效發揮潛能的重要關鍵(魏俊華,1996)。

隨著時代演進,轉銜的意義也逐漸擴展,由幼兒時期進而涵蓋成人 生活個方面能力之培養與訓練以方便階段間的銜接。要使身心障礙者能 提升其未來生活品質,轉銜服務的提供不可或缺(林宏熾,1996)。早

12

期轉銜的定義係指身心障礙者由學校生活過渡到社會生活的階段,目前 則擴展至生涯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概念,以身心障礙者一生中各發展階段 與階段間的轉換與銜接,及各生活型態中角色與角色間的轉換,或是不 同生活環境的調適過程(吳慧英,1999)。雖然轉銜的概念與定義常由 於時代思潮的不同、法規引用的先後,而在定義與概念上有很大的差異

(陳偉仁,1999),但「強調轉換過程」的精神仍是一樣的。

表2-1-1 轉銜的定義

提出者 定義內涵

美國特殊兒童學會

(Council on

Exceptional Children,簡 稱CEC)(1994)

 轉銜係指身心障礙者於一個社區中,由學生身分 轉移至成人階段的一種角色轉換狀態;這些角色 包括:就業、接受中學後教育、持家、適當地參 與社區、體驗滿意的個人與社會關係。

 轉銜活動應包括:學校活動方案的介入與行政間 的協調合作、成人服務機構的參與、以及社區內 的自然支持;並且,轉銜的基礎必須根植於小學 與中學階段,並以生涯的廣泛概念為引導。

Wehman(1992)  轉銜是學生從學校情境進入獨立生活以及工作 環境時,生活上的改變、調適以及經驗的累積。

而將此觀念運用於中學特殊教育上,則意指身心 障礙學生從學校生活過渡到較複雜,且以職業生 活為主的成人世界,包括工作、居家生活、社區 參與與休閒娛樂所產生的諸多需求。

M. Will(1984)  轉銜概念著重於從學校生活到工作生活的轉換 過程,強調轉銜是一系列以成果為導向,包含許 多為身心障礙學生所提供的相關服務。

 轉銜是學校提供的安全保護與成人生活之間的 橋樑,轉銜服務應包含綜合審視學校中的課程來 評估其與未來安置相關的技能,以及為學校和未 來安置之間的連結所作的計畫。

綜上所述,轉銜便是個體在生命中不同時期所遭遇到的不同空間之 轉換,無論是學校與學校間或是學校與社區間的過渡都可以說是轉銜。

13

在轉換過程中可能產生適應上的困難,必須經過系統且廣泛的評估,再 完成評估後所擬定之計劃,且需要單位間彼此之溝通、協調與合作方能 完成成功的轉銜(謝佩容,2010)。

二、轉銜服務的概念

轉銜服務(transition services)是指專為身心障礙學生設計一套從學 校到離校後一系列的活動且強調成果導向的歷程,而這些活動包括中等 教育階段後的教育、職業訓練、整合式的就業(包括支持性就業)、繼 續教育或成人教育、成人服務、獨立生活或社區參與(林宏熾,2003b;

Wandry & Repetto,1993)。這一系列的活動應該基於學生的需要、考慮 學生的喜好和興趣,和應該包括教學、社區經驗、職業的發展和其他學 校後成人教育目標,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獲得與功能性職業評估(Carter, Clark, Cushing,& Kennedy,2005;Gorn,1997)。

Repetto 和Correa (1996)提出「無接縫式轉銜」的服務模式,說明 轉銜計畫所需的構成要素及實施指導方針,內容包含課程、地點、未來 規劃、跨機構合作,及以家庭和學生為焦點。林宏熾(1996)說明「無 接縫式轉銜」(seamless transition)是以統整身心障礙者由零歲至二十一 歲階段的相關課程、服務地點與項目、未來的規劃、多重機構間的協調 合作以及家庭和學生的需求等,以全方位協助身心障礙者進行生命週期 轉銜(life-cycle transition)的教育與服務。

林宏熾(1997)依不同觀點陳述轉銜服務的定義如表2-2所示,轉銜 服務的範圍包括個體生命的起點至生命的終點,入學前後、畢業、就業 到生命的結束;轉銜服務的內容包括各項日常生活所需等食衣住行育樂;

轉銜服務的歷程是階段間的連續與實踐。

14

表2-1-2 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與轉銜服務有關的定義與詮釋

論點範疇 定義內涵

傳統就業與復健觀點  狹義:「學生生活」時期過渡到「社會生活」或「工 作生活」時期的就業轉銜或職業輔導。

 廣義:生涯發展過程中,各階段角色與環境的轉換 或銜接,包括生理、心理、物理的復健轉銜。

心理學與生涯發展觀

 轉銜係生命、生活、或角色型態等的一種轉型、過 渡或改變。

 生命的成長與發展係在成功地克服並解決生命過 程中每個階段所遭遇到的難題,而後再轉銜至下一 階段生命的型態的歷程。

社區調適與生活適應 觀點

 轉銜係於身心障礙者適應社區與成人生活的歷 程;這些歷程包括就業、接受中學後教育、持家、

適當地參與社區、體驗滿意的個人與社會關係。

 轉銜的內涵包括自我覺知、身體的生理變化、性生 活、就業工作、經濟需求、旅遊與行動的獨立性等。

轉銜服務法規中的觀

 轉銜係幫助身心障礙學生順利地由學校過渡到離 校後的生活所提供之一系列成果導向的協調活 動;包括中學後的教育、職業訓練、整合式的就業

(包含支持性就業)、成人與繼續教育、成人服務、

獨立生活、和社區的參與。

 轉銜必須要:(1)根基於學生個別的需要,考慮 學生的喜好與興趣;(2)包括教學、社區經驗、

就業的發展,以及其他離校後成人生活所應具備的 相關活動;(3)如果可能或必須的話,尚包含日 常生活技能與功能性評量。

生涯與轉銜教育觀點  生涯轉銜係指個體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 歷程的轉換與過渡階段,統合個人一生中的各種職 業和生活角色,以及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 展組型的生涯變化型式。

 生涯轉銜包含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中的各式角 色的變化,以及哲學、人文、經濟、政治、科學、

休閒等多方面內涵的轉換與角色的傳承遞嬗,其過 程是連續的,其內涵則為全方位的生活。

資料來源:林宏熾(1997:8)

15

由上可知,轉銜服務的範圍為身心障礙者的整個生命周期,在生命 周期中有許多不同的人生階段,而身心障礙者需要更多時間適應階段間 的變化,為使其能順利銜接至下一階段,則需提供適合個體之轉銜服務。

各種不同轉銜服務觀點之目標一致,皆為協助身心障礙者在每一發展階 段間能順利轉換銜接至下一階段。

以融合的理念而言,轉銜服務的最終目的,即是協助身心障礙學生 順利地銜接下一階段,學校應安排從學前「過渡」到未來就學、社會生 活的一連串過程,教師更應以學生的早期經驗為基礎,發展轉銜服務的 任務。

轉銜服務的精神與目的在促進身心障礙者融入社區環境,強調常態 化與融合的概念。轉銜服務需考量個體的生涯發展,配合其心理、生理 與情緒發展以提供適性教育。而個體與環境間是一個開放且動態的互動 系統,故在進行轉銜服務時需納入不同領域之專業團隊建議,需要家長 與專業人員持續合作,彼此交換訊息及意見,統整規劃整體性的服務,

完成最後的決定。

貳、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升學轉銜服務現況 一、我國轉銜政策及法規發展趨勢

Milligan(1993)表示國中至高中有效的轉銜計畫,可避免學生在學 校生活上適應不良,可以提供支持系統的銜接功能,可以增加他們順利 完成學校的學習課程。隨著轉銜相關法令的制訂,國內目前對身心障礙 者轉銜服務的內容也逐漸成形,對於不同階段的身心障礙者都有不同的 負責單位及法令依據,故規劃整合身心障礙者在不同階段的獨特需求及 轉銜服務內涵,方能設計出適切的服務內容。

我國身心障礙者教育政策的開始於源於民國59年在國中階段設置啟 智班,至今超過四十年。但我國對於「轉銜方案」的理念接受較慢,在 第一次所制定的特殊教育法(1984年)並未強制學校老師為特殊兒童制

16

定「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故轉銜方案的效果十分有限(林幸台,

2002)。1994年政府有鑑於身心障礙青少年的轉銜需求,教育部開始在 國中階段實施「第十年技藝教育」,在高職階段設立「特教班(綜合職 能科)」,希冀教育體系能規劃符合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到社區」的 轉銜方案,融合於主流社會當中(教育部,1994)。

之後政府在對特殊教育法(1997年)、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1998 年)第二次修法時,特別將「個別化教育計畫」(IEP)列為強制項目,

之後政府在對特殊教育法(1997年)、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1998 年)第二次修法時,特別將「個別化教育計畫」(IEP)列為強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