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道家自然,感通萬物:偃蹇松逃世,翩仙鶴駕風

在文檔中 宋詩中松的文化意涵 (頁 98-102)

第五章 儒釋道思想,寄託松意涵

第二節 道家自然,感通萬物:偃蹇松逃世,翩仙鶴駕風

中國士大夫有個進退皆宜的人生哲學即是「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其 中入世的一面在儒家精神可以看出樂觀堅持的部分,能夠揚棄悲哀的向前進,而出世時 的調適,轉化為老莊哲學中的退隱、自隱、追求自在適意的人生觀是相契合的,中國士 大夫的人生哲學分為兩個部分,入世與出世,進取與退隱、殺身成仁與保全天年,就好 像天平的兩端時時在搖擺。但重點是生命情調是可以不衝突的。

詩人不論是在實際行動中具體的遠離塵世,亦或是精神的徹底解放,就是自然的面

對自己真實的生命,有趣的是,當積極入世時「松」是不朽的堅貞意涵,然而退隱山林,

「松」依舊是逍遙個性中的伙伴,陸游在<縱筆>中提到

山合水將窮,真宜著放翁。醉嫌天地迮,老覺歲時公。偃蹇松逃世,翩仙鶴駕 風。舊交零落盡,一笑與誰同?(陸游<縱筆>)

面對無限感慨的情況,松也逃脫了,那怕人情冷暖,一笑置之的瀟灑個性,看出詩 人的高妙人生觀。蘇軾的瀟灑更是自然,直接醉臥松下石,無羈無絆的生命就是自在。

一杯羅浮春,遠餉采薇客。遙知獨酌罷,醉臥松下石。幽人不可見,清嘯聞月 夕。聊戲菴中人,空飛本無跡。(蘇軾〈寄鄧道士〉)

「松」給予了詩人相當大的安全感,醉了不省人事其實是危險的徵兆。詩人在松下 不僅不畏,反倒享受了大地與我同在之樂。從空飛之中跳脫出人世間的虛幻。

由外在環境來看本人的個性,都會透露出各精神層面的內在潛意識答案,從宋詩中 所觀察到的松,除了實景的描繪之外,在山水畫中或題畫詩湧現松影的描繪更為透徹,

從畫中說話,有著新的意義生命。

問子一室間,寧有千裡郭。塵心洗長松,遠意發孤鶴。生朝得此壽,死籍疑可 落。… … 子雲老執戟,長孺終主爵。吾當追松喬,子亦鄙衛霍。(蘇軾〈生日,

蒙劉景文以古畫松鶴為壽,且貺佳篤,次韻為謝〉)

「塵心洗長松,遠意發孤鶴。」松鶴的長壽意義在詩人眼中有著吉祥的喜悅,特別 是酬謝之詩更是充滿著喜樂的意義。特別是「洗」字,似乎象徵著凡塵俗事一切都如過 眼雲煙,當看盡繁華如夢時,所留下的只有遠遠的淡雅之情。長壽是一般人所欣羨的,

松有著長壽的意義更是在祝壽詞中不斷被引用的習慣語,長壽最大的意義在於智慧的表 徵,藉由歲月的累積,人的成熟也被磨練的圓融,心境的自在可以感通萬物時,逍遙之 美孕育而生。即使松鶴為圖,藉由虛幻的圖畫勾勒內在的自在企圖。人們期盼長壽,並 且將心思寄託在永恆的松喬中,這與道家的煉丹思想期盼長生不老是不謀而合的。若真 追求虛無自然,又為何要長壽的永恆?再則,蘇轍的詩中提到:

溪回山石間,蒼松立四五。水深不可涉,上有橫橋渡。溪外無居人,磐石平可 住。縱橫遠山出,隱見雲日莫。下有四老人,對局不回顧。石泉雜風松,入耳

如暴雨。不聞人世喧,自得山中趣… … 。(蘇轍〈呂希道少卿松局圖〉)

藉由畫來說話,可知當「松」與「人」交會時,是淡淡輕輕的美感,老人不僅點出 了時間歲月的長遠,松下下棋不回顧,似乎也說出了不需回顧,那怕亂如暴雨的松風聲、

石泉聲,也能耳順的享受其中的趣味。同樣的是藉由山林之景描繪蒼松是遠離人群的,

這份遠離卻是一份美的寧靜。所以詩人可愛之處在於想逃,而逃並非沒有目標、沒有倚 靠,當在山林之中遇見了「松」的高大,那份孺慕之情立刻油然而生,如,陸游〈偃松〉

說道:

巨松偃青蓋,閱世巋獨存。頗疑古仙翁,藏丹在其根。或是結靈藥,百尺有伏 黿。終有風雨化,不死何足言!(陸游〈偃松〉)

成仙之夢一直是道教追求者離不開的話離,有趣的是當詩人選擇離開人世的紛亂,

遁入山林之間時,「巨松偃青蓋」就像是一把保護傘一樣,可以遮住人世間的一切紛紛 嚷嚷,所以對生命重新產生了永恆的希望,道家思想中並不是絕情,對人世間多的是希 望與包容,當得道者期盼長壽時,事實上也對生命充滿了希望,事實上也唯有生命的延 續才有理想的可能。靈藥、仙丹不過是長存的力量,而松的龐大就是給予求道者最大的 依靠與期盼。

老不能閑莫笑予,五千言豈世間書。青松折取當麈尾,為子試談天地初。(陸 游〈松下縱筆~又〉)

這首詩說出了人與自然要達到圓融和諧的關係,不管是時間的超越、造作的泯消或經驗的 轉化,在在均需內在心靈生生不息的創進,才能圓滿完成。這種意境表達獨立自足,不假外求 的寂靜之美。而談天說地的清談生命,也是道學者的生活方式之一,「青松」「五千言」「老子」

合為詩人的心境隨筆,若真能拋開一切的煩惱,享受那悠閒半刻的生命,恐怕是許多人的渴望 吧!

王安石一生忙忙碌碌,歷經黨爭、變法等公事繁忙之困頓,「如此詩人當他面對「松」

時,有呈現出事是如過眼雲煙之感慨。在〈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之一松)〉中:

世傳壽可三松倒,此語難為常人道。人能百歲自古稀,松得千年未為老。我移 兩松苦不早,豈望見渠身合抱。但憐眾木總漂搖,顏色青青終自保。兔絲茯苓 會當有,邂逅食之能壽考。不知篝火定何人,宜看森垂覆荒草。君詩愛我亦古

意,秀眉昔比南山栲。復謂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無自皁。求仙辟穀彼誠誤,

未見赤松饑已槁。豈如強飯適志遊,封殖蒼官蔭華皓。赤松復自無特操,上下 隨煙何慅慅。蒼官受命與舜同,真可從之忘髮縞。詩雖祝我以再黑,積雪已多 安可掃。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詩人王安石生命中仍留著那一股傲氣,拉開時間的長度來看「松」的長壽正突顯出

「人」的渺小,尋仙夢中赤松子是否真存在?到底人還是底不過歲月的摧殘流逝,人心 若能靜,處處皆是希望;然而若苦若悶而跳不開,面對自然界的反應,恐怕也是自己苦 悶的移情罷了!同樣訪赤松子蘇軾快速的筆調說出:

我欲乘飛車,東訪赤松子。(蘇軾〈金山妙高臺〉)

這兩句話中說出蘇軾奔放的個性,乘著飛車不是沒有目標,而是東訪赤松子的企 圖。赤松子既是隱士也是得到成仙者,詩人雖有著瀟灑的個性,想要遠離塵世,活在內 心世界的自己仍有所求,詩人真能放下一切的外在羈絆嗎?恐也非無此。將道的思想內 化之後其實是享受不追求中的依託。

不用清歌素與蠻,閑愁已自解連環。閏年春近梅差早,澤國風和雪尚慳。詩思 長橋蹇驢上,棋聲流水古松間。牋天公事君知否?止乞柴荊到死閑。(陸游<

冬晴日得閑遊偶作>)

生活中尚充滿事與願違的迷境,而一個人能在此迷境中保持寧靜的心靈,達到「不以物喜,

不為己悲」的境界,主要的原因乃是接受自然的啟示,讓有限的自我化入無限的逍遙裏,於是 人與自然便在這一剎那間渾然交融了。好像進入了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的逍遙之趣。藉由

「棋聲」「流水」「古松」三個意象,道出閑遊的逍遙心情。閑情是不分季節、時間的,「境」

對了!「情」露了!都有偶作的感受,那夜半的不寐也是逍遙:

涼氣蘇衰疾,幽情入杖藜。月驚孤鵲起,天帶眾星西。松菊今彭澤,山川古會 稽。清吟殊未愜,喔喔已晨雞。(陸游 <夜分不寐起坐園中至旦>)

此詩將陶淵明拉入伙伴中,藉由松局的意象將古今的時空交會連結。不寐的自己並 不孤獨,映入詩中的景也是熱鬧的,詩人應是仍盼有所為吧!在雞鳴響徹的那一刻,應 是理想在出發之時。

總言之,如果說遁入道的精神層面是一種內化的省察,在靜謐的宇宙中找尋自己的 價值,離開的是人世的雜亂,但詩人真的跳得開嗎?還是短暫的逃避而已。從宋詩中強

烈的人文意識型態,我們感受到詩人依賴性的求安全感,如前所說「松」的機精神象徵 堅定的毅力,化為道的精神又是逍遙的伙伴,然而既要逍遙又何需伙伴呢!所謂放的下 也不過是一種逃脫罷了!然而詩人的內在情感仍是澎湃的,所以當他在山林間瞧見了高 大的松,立刻得到了釋放,也弱小的的到了依賴,就如同回到襁褓時期的孺慕之情,那 是一種無限的安全感,在有安全感的範圍之中,人才可能表現出他的真實。「松」的安 全感讓詩人在不得意時的脆弱,得到了強有力的依靠。恐怕在人的內心之中

在文檔中 宋詩中松的文化意涵 (頁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