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公司都和特定的供應商與配銷商成為夥伴,建立卓越的價值傳送網路(value delivery network),又稱為供應鏈(supply chain)。通路成員為了永續關係的 維持,雙方會建立一種策略性的夥伴關係,使彼此交易關係趨於密切與穩固。

第二節、 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理論

Grönroos (1996) 認為關係行銷是基於利益去確認、建立、維持和強化與顧 客和相關人員的關係,所以才符合全體人員的目標,並且藉由彼此交換和完成承 諾來達到目標。Sheth et al. (1995) 認為關係行銷是企圖去包含和整合顧客、

供應商和其他伙伴進入企業的發展和行銷活動。

Block et al. (1996)提出一個關係行銷模式,企業可以在不同階段採用不 同的策略來完成任務(如圖 2-1)

【圖 2-1】關係行銷模式

資料來源:Block, Weksel, Nelson, and Hopkins(19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Keller(2003)認為關係行銷可以提供的利益:

◎開發新顧客所耗費的資源是現有顧客的五倍。

◎公司平均每年損失10%的顧客。

◎根據不同的產業,減少5%的顧客流失即可提高25%~85%的利潤。

◎顧客獲利率會隨著原有顧客保留在此關係的長度而增加。

Keller 也提出關係行銷的三大議題: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

售後行銷(post-sale marketing)及忠誠方案(royalty or frequency programs)。

一、 80/20法則(pareto rule)

80/20法則最早是由經濟學家 Pareto 在 1906 年所提出,又稱 Pareto rule。Pareto 經由研究義大利的經濟狀況,觀察財富分配時,發現20%的人 口擁有80%的財產而得到此結論。後來的研究也顯示,80/20法則同樣可 以運用到其他領域,包含行銷,20%的客戶創造出80%的業績。

Kotler 指出,在某些狀況下,頂級的20%的顧客能夠貢獻150%~3 00%的利潤,最沒有價值的10~20%顧客,可能造成50%~200%利 潤的損失(如圖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2-2】150-20 法則

資料來源:Larry Selden and Yoko S. Selden(2006)

二、 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wift(2001)認為,顧客關係管理系統是企業藉由與顧客充分的互動,來 瞭解及影響顧客的行為,以提升顧客的獲得,顧客的保留,顧客的忠誠度,及顧 客獲利率的一種經營模式。

Kotler 指出行銷不只是要技巧性地維持顧客關係管理(CRM),更要維持良好 的夥伴關係管理(PRM),企業必須跟重要的供應商加深合作的關係,將它們視為 夥伴,一起為最終客戶創造價值,讓每個人都獲得利益。

Kotler 認為顧客關係管理的任務分為五大項:(如圖 2-3)

【圖 2-3】顧客關係管理的五大項任務 資料來源:Kotler(1996)

五項任務經由多種不同的指標可以分析執行的狀況。另外,這五項任務應該 是維持動態,不斷的進行修正與循環,除了保留顧客以外,很重要的觀念是要篩 選、淘汰不良顧客,並且重新取得正確的顧客。

Ott(1999)提出,顧客關係管理應該是持續性的關係行銷。其強調的重點是:

尋找對企業最有價值的顧客,以微型區隔(micro - segmentation )的概念,界 定出不同價值的顧客群。企業以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通路,滿足不同區隔顧客的 個別需求,並在關鍵時刻,持續的與不同層次的顧客溝通,強化顧客的價值貢獻。

Kotler 提出顧客獲利力分析(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 CPA)來 分辨不同的顧客群,CPA 可以幫助企業區分不同獲利顧客的類型:白金級(獲利

CPV=整體顧客利益(total customer benefit)-整體顧客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

Pepper and Martha(1993)提出顧客關係管理四步驟:

1. 確認客戶(identify) 2. 客戶分類(differentiate) 3. 與客戶互動(interact)

4. 發展客製化產品及服務(customize)

(一) 依賴與權力(Dependence and Power)

Frazier et al.,(1990)指出行銷通路有兩個一般性的研究領域,一個是關 於通路的結構,並且回答通路是如何有組織的完成為企業的顧客創造價值的基本 目的。另外一個領域,是有關於通路的行為層面,提出通路成員感覺、建立及應 付通路中存在的企業互相關係。

針對後者,Stern et al. (1992)提出,通路權力(Channel Power)為一個通 路成員控制其他成員的行銷策略之決策變動的能力。權力(Power)使用在銷售通 路中,以認清適當的角色、確保角色一致、解決衝突、獲得合作和引發滿意的角

Porter(1974)在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中,分析 Reseller 的力量,Porter 測試 三種市場力量的假設後,認為 Reseller 對於產品差異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的貢獻,是經由促銷交易及提供其它品牌的資訊來影響消費者 的購買決定。品牌印象及 Reseller 的力量交互作用影響消費者品牌需求和品牌 績效。

不同種類的商店能夠影響消費者行為,Porter 以 convenience outlets 和 non-convenience outlets 來區分,類似像超商、超市的商店,銷售人員沒有影 響力,Reseller 對於消費者購買很少有改變的力量;經由 non-convenience outlets 銷售的產品,銷售人員有較大的影響力,Reseller 可以介紹其它品牌來 左右消費者的決定。當一個品牌無法經由廣告去塑造品牌形象,Reseller 就會 變成一個有力的伙伴,幫助較少差異的品牌增加銷售。在這個狀況,Porter 認 為供應商應努力將產品銷售給 Reseller。

Heide et al. (1988)則提出,銷售商常常會平行投資在另外一個供應商來平衡

Lewis et al. (1991)的研究顯示,財務依賴會影響由經銷商約定的業績達 成程度。另外,研究還顯示,業績達成會引導經銷商對業績的滿意度,並且對關 係產出正面的結果,但是,滿意度會依照供應商業績表現來分配給經銷商的信用 和責任的量來調整。

Reinartz et al. (2002)認為忠誠的顧客,或是經常性的顧客,要付出更多 的代價去服務,而且他們有更多的要求。一些忠誠顧客,特別是企業客戶,經常 性調整購買頻率以獲得較低價格。因此,Reinartz et al.討論企業客戶因為本 身的忠誠度,預期並且獲得許多實質的利益。並且提供證明,長期的客戶比新客 方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簽訂具有特定意義的契約時,即發生了代理關係。Bergen et al. (1992)認為在行銷領域中,不同的組織層級有各種階層的成員,以致在 發展及實施行銷策略和計劃時也牽扯到代理關係。這種代理關係會因為主理人及 代理人不同的利益、策略及立場考量而產生代理問題。

Eisenhardt,(1989);Bergen et al.,(1992);Stump et al.(1996)認 為代理問題的發生,主要有三個原因:

1. 主理人和代理人之間利益和目標不同而導致衝突。

2. 主理人和代理人對於代理行為風險的認知不同。

3. 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茲以本研究問題之本質分別略述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Anderson et al. (1992)提出通路關係可由交易關係,進展到夥伴關係及策略聯 盟。Morgan and Hunt(1994)認為關係的存在是由於一連串的互動,經由分享信 任與承諾所形成的,並將組織承諾定義為一方相信其與另一方的關係十分重要,

並保證盡力去維持。

Gaski et al. (1985)認為合作績效是供應商和經銷商的關係,能夠協助經 銷商達成供應商所設定目標的程度。Mohr et al. (1994)認為合作績效的指標為 (1)對於廠商支援的滿意度(2)對於利潤的滿意度(3)合作關係的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