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支持人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是敘事治療的重要目標,能在這位置 陪伴人走一段生命歷程,是美麗,也是幸福。

~黃錦敦89

故事說演讓孩子把內心的情緒說演出來。透過孩子說的故事,我知道他們那 時在想什麼。全班一起演出故事,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孤單,有人陪伴在他們身邊。

等待孩子是一項得好好拿捏的藝術,不能不努力去等待,但又不能太努力去期 待,否則就像《阿虎開竅了》書裡老是被爸爸盯著看的阿虎那樣,很久都無法開 竅。

我不知道阿虎的爸爸看到阿虎真的開竅的那一剎那的感覺如何,但每當我看 到班上的孩子忽然做到一件他原先做不到的事時,我會非常開心,逢人就說那個 孩子的進步。孩子的跨步就這樣靜悄悄地來,然後繼續快速前進。

進行故事說演快兩年,發現「陪伴孩子」是大人可以做,而且做得最好的事。

因為很多事情老師沒有教,孩子自己也是能學會;或是老師很認真教,但孩子當 下就是學不會。這時,大人們雖然生氣,仍然應該慢下來陪伴孩子長大。

認真聽孩子說故事──發現孩子的「難」

認真聽孩子說故事,我們才聽得見孩子的許多故事,孩子生命裡的故事才有 更進一步豐厚與改寫的空間。~黃錦敦90

聽孩子說故事,有時會聽到他們心裡的話,突然就能看到孩子的「難」,那 個難在他們的生活上,很多事情不是他們想要那樣的,例如:功課怎麼沒寫?雷 伊和龍電大都是不會寫,需要別人教他寫。另一個孩子則可能是爸爸酒醉,所以

89《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兒童‧遊戲‧敘事治療》,黃錦敦,張老師文化,2012 年,p.47。

90 參見《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兒童‧遊戲‧敘事治療》,黃錦敦,張老師文化,2012。

無法完成作業,諸如此類。如果孩子有什麼讓我們覺得困擾的,一定是有什麼

「難」,卡住他,也考驗了我們。91當我瞭解原因也就能體會孩子的心,不會只 看到自己的教學怎麼沒有效果。漸漸的,我越來越有能力包容孩子的行為。

有些老師會一直怪罪孩子的家庭功能失能,他們的父母沒有督促孩子寫作 業,所以孩子低成就等等,但我選擇接受「對,他就是這樣的孩子,他的家庭就 是這樣的家庭,我也無法去改善」,所以我讓孩子在學校寫回家作業,在學校看 很多故事書,在學校說故事,讓他們快樂的度過有充滿故事的兩年。而這樣的想 法,讓原本卡住我的東西,就通了;孩子的「難」關也過了。

認真看孩子演故事───飛翔的想像力

故事說演時,我讓孩子隨意的想,自由的想,孩子說什麼我就記什麼,例如 龍電的第一個故事〈青蛙先生吃早餐〉,就非常有想像力,如果拍成動畫一定很 有趣。由於這種對孩子想像力的驚艷常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產生,所以我總是用感 謝的心聽故事,謝謝孩子願意分享他們自己想像的故事。

演故事讓孩子們覺得要開始遊戲了,當我們搬好桌椅,空出教室中間的舞 台,大家坐在舞台周圍,準備挑選角色時,孩子們就會帶著期盼的眼神看著我:

「今天要演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演故事時,沒有人因為別人的故事情節的單調而抱怨。事實上,當我挑選演 員時,幾乎每個孩子的手都舉了起來,一直不斷的說:「我,我,我……。」首 先,我照著故事內容說我們需要哪些角色,孩子們會舉手說他們要演哪個角色。

如果說故事的人舉手,我會優先讓他演他想演的角色,因為這是他的故事,所以 有最大的選擇權。

91 參見〈看到孩子的「難」〉,朱台翔,自由時報 2012.09.10 家庭親子版【看見天使】專欄。

由於班上只有九個孩子92,所以他們幾乎每次都會演到戲。如果班級人數較 多,就需要準備名單,按照順序演出,放棄的孩子就等下一輪才能再演出。但是 偶爾孩子會有不想演出的角色,例如:壞人,尤其是老壞人或胖胖的豬。對於不 想演出的孩子,我們會給予尊重,他可以坐在旁邊當觀眾,但中間他想演出故事 裡的東西,我們也很歡迎;實際上,他們常讓故事變得更有趣更好玩。無論如何,

孩子會想盡辦法讓自己在故事裡飾演至少一個角色,除了證明自我的存在外,也 許是因為「我們是朋友,我在你的故事裡,我們是一國的。」一起演出才不會有 人落單而寂寞。

通常由我朗讀故事,孩子演出,有時我會充當導演要求孩子演某個動作或發 出某些聲音。第二年的我則加入演出,演出孩子不想演的角色,這才發現孩子很 喜歡我和他們一起演戲,也許是演戲讓我成為他們的夥伴而不是老師。

Kathleen Warren 認為戲劇助長孩童語言發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他們對 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知識與理解,深化其對人類複雜生活的理解,鼓勵團體合 作的行為,延伸其想像力,讓他們有表達意見與決定事情的經驗,運用他們已有 卻不自知的知識與理解力。93實際做過故事說演活動後,我才深深體會 Warren 說 的話,也才能理解演故事對孩子有多重要。

班上的故事傳入家人的耳裡:促進親子交流

有一天,水精靈的媽媽告訴我,水精靈回家都會跟她分享今天班上誰講了什 麼故事,原來我們班的故事會傳到孩子的家人耳中,無形中促進親子交流,這是 我沒有預期到的事情。

92 一年級至二年級上學期原有八個孩子,二年級下學期轉進一個男孩變成九位。

93 參見《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知多少》,Kathleen Warren,周小玉譯,成長文教基金會,2001 年,p.9。

伏虎開始自己寫故事後,我和他的媽媽聊到他開始寫故事,媽媽說她不知

我問:我們會演課本的故事和演自己的故事,有什麼不一樣?

雷龍:演我們自己的故事比較長,字比較多,課本裡面的比較短。

龍電:假裝很像作者,可以寫下來。

我回答:你就是作者啊!

我問:當你們看著老師幫你們寫故事時,你們有什麼感覺?

水月:我覺得寫故事的時候,可以學到一些知識。

我問: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會想出自己會想出那麼多有趣的故事。

雷伊:也可以在家裡自己寫,就可以自己演;三年級也希望可以繼續演故事。

那時小朋友都舉手表示自己喜歡說故事,也喜歡自己的故事被演出。

今年這個班的故事說演已進入尾聲,我再次問他們為什麼喜歡故事說演活 動,他們思考許久回答我:

雷龍:說故事可以演戲,很好玩。演故事比較好玩,演別人的故事很好玩,演自 己的故事也很好玩,自己說的故事被演出來,很開心。可以講很恐怖的故 事,所以很好玩。

水月:我覺得說故事很好玩,又可以演故事,我希望我到六年級還可以繼續講故 事,因為講故事可以讓我們的頭腦發展,演故事讓我們變得更活潑。

火龍:我喜歡演戲,演戲很好玩,可以當獵人。我喜歡演別人的故事,因為演別 人的故事很好玩,又可以演別的角色。我喜歡說故事,因為我對故事很有 興趣。

雷伊:我喜歡說故事,因為可以和同學一起演故事,玩來玩去。我們可以演很多 人,而且還可以演動物和獵人、鯊魚。自己的和同學的故事我都很喜歡把 它演出來。

水精靈:如果可以寫很多故事時,長大我們可以當作者。演故事的時候,有時候 會很好玩。我喜歡演別人的故事,因為別人的故事很好笑。

龍電:我喜歡演故事,看到大家演我的故事,我會很開心,那時候我像書裡面的 作者。而且我可以在螢幕上看到自己演戲,很像明星。

伏虎:說故事和演故事,我都很喜歡,因為很好玩,我還喜歡自己的故事被別人 演出來。

水樂:我比較喜歡演故事,因為有時候有的故事很好笑,有的故事很恐怖。看到 自己的故事被演出來會很高興,但是我更喜歡演別人的故事,因為他們的 故事很精采。

看到孩子這麼喜歡故事說演,我知道故事說演會在我的班級裡繼續下去,也 希望有更多老師讓孩子說故事,演故事。

參考書目 一、專書─中文譯著

Judith Ackroyd & Jo Boulton。《兒童愛演戲》。陳書悉譯。臺北:遠流。2006 年。

Laura. E. Berk & Adam. Winsler。《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 谷瑞勉譯。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 年。

Jennifer Birckmayer、Anne Kennedy、Anne Stonehouse。《從搖籃曲到幼兒文學

─零歲到三歲的孩子與故事》。葉嘉青編譯。臺北:心理出版社。2010 年。

Patricia M. Cooper(派翠西亞‧庫柏)。《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室:維薇安‧裴利 的教學智慧》。李曄、黃孟嬌、黃惠雅等譯。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 會。2011 年。

Norman Doidge(諾曼‧多吉)。《改變是大腦的天性》。洪蘭譯。臺北:遠流。

2008 年。

Vivian Gussin Paley(維薇安‧嘉辛‧裴利)。《孩子國的新約:不可以說:「你不

Randy Pausch(蘭迪‧鮑許)&Jeffrey Zaslow(傑弗利‧札斯洛)。《最後的演 講》陳信宏譯。臺北:方智。2008 年。

Kathleen Warren。《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知多少》。周小玉譯。臺北:成長 文教基金會。2001 年。

Michael White(麥克‧懷特)& David Epston(大衛‧艾普斯頓)。《故事、知 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廖世德譯。臺北:心靈工坊。2001 年。

Donald W. Winnicott(唐諾‧溫尼考特)。《遊戲與現實》(Playing and Reality)。

朱恩伶譯。臺北:心靈工坊。2009 年。

Joe Winston & Miles Tandy。《開始玩戲劇 4-11 歲:兒童戲劇課程教師手冊》。

陳韻文。張鐙尹譯。臺北:心理出版社。2008 年。

Lev Semenovich Vygotsky(列夫‧謝苗諾維奇‧維果茨基)。《思維與語言》。李 維譯。臺北:胡桃木文化。2007 年。

亞里士多德。《詩學箋註》。姚一瑋譯註。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9 年。

河合隼雄。《孩童的個性表現:童年之惡》。唐一寧譯。臺北:理得。2005 年。

---《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蕭照芳譯。臺北:天下雜誌。2011 年。

Patricia M. Cooper, Ph. D.。〈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室:維薇安‧裴利的教學智慧與其 他有關學校裡學生成長的思考〉。《2010 孩童心靈‧地球公民國際研討會

Patricia M. Cooper, Ph. D.。〈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室:維薇安‧裴利的教學智慧與其 他有關學校裡學生成長的思考〉。《2010 孩童心靈‧地球公民國際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