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雙重戰略下的小編角色扮演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 de Certeau 的著作中,他使用一系列二極化的詞彙,生產與消費、書寫 與閱讀、地盤與空間等。藉由這些看似二元用語的使用,進一步挑戰二元思想 的結構,像是生產與消費概念其實不僅交疊,也提供彼此相互界定的本質。他 強調消費是另一種生產,消費是「迂迴的、分散的、但悄悄的、幾乎無形的滲 透至各處,因為他不是透夠過自己的產品來展現自己,而是透過使用這些支配 性的經濟秩序所強加的產品的方式來展現自己」(Highmore, 2002/周群英譯)。

而戰略與戰術之間也具有含糊的錯綜特性,抵抗的實踐在日常生活各種微不足 道的舉動中尋找,使日常生活實踐「在不違逆主流社會秩序的情況下遁逃」(de Certeau, 1984: xiii)。因此有戰略限制,即有戰術的發揮,本研究藉由 de Certeu 的戰略與戰術概念探討小編的日常生活究竟受到甚麼限制,又如何從 Hashtag 應用找到一線生機,悠遊其中發展 Hashtag 戰術。

第二節 雙重戰略下的小編角色扮演

文獻探討第一節初步提到,數位時代於臉書經營新聞粉絲專頁的小編會同 時受到臉書與新聞媒體組織的戰略控制,第二節將分別討論臉書粉絲專頁的新 聞情境,以及在此情境下新聞媒體組織對小編的期待,進一步探討雙重戰略下 的小編角色扮演。

壹、 在臉書經營新聞粉絲專頁的戰略限制:演算法

在流量至上的網路時代,新聞媒體嘗試跨平台經營社群網站,並發展數位 新聞內容以導引人潮至主流媒體網站。社群網站指的是使用者在網路上分享資 訊、理念、個人訊息與其他內容的電子傳播形式(White, 2012: 9),社群網站 相較於傳統媒體一對多(one-to-many)的傳播機制,強調社群中每個參與者都 擁有傳播資訊的資格,同時也提供傳統媒體所沒有的通路、彈性和互動特性

(Page, 2012)。傳播科技革新至今社群網站已有許多轉變,Web3.0 時代進入 行動網路時代(Mansfield, 2012),除了高互動特性提供訊息傳遞、意見討論的 空間外,當今的社群網站即時傳播的功能性更強,因而成為新聞傳遞的通路之 一,甚至成為閱聽眾接觸新聞的主要管道。

新聞媒體意識到社群網站匯集人潮的優點,近年來新聞媒體組織紛紛投入 社群網站經營數位新聞內容,各自開展出不同的社群平台,以期發揮更多新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功能並吸引閱聽眾。Pew Research Century 調查社群媒體上新聞閱讀習慣的研究 結果顯示,全美國民眾透過社群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持續成長,2015 年時 已有 63%的臉書用戶獲得新聞資訊的管道來自於臉書。台灣的社群網站市場,

同樣也以臉書市佔率最高,其中,臉書粉絲專頁因能提供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 互動機會,不僅成為企業主的行銷新平台,也成為新聞媒體發展的空間,近年 來各家新聞媒體紛紛在臉書成立新聞粉絲專頁分享新聞內容,提升與閱聽眾接 觸的機會。

然而,並不是在臉書創立粉絲專頁就能有效接觸閱聽眾,惟有貼文被看見,

才可能有增加網站流量的實質效益(編編編編,2017)。為提升貼文曝光率,

新聞媒體組織聘請小編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小編在發文時設法使出渾身解數與 其他貼文競爭;同時臉書主宰著一套稱為演算法的機制,影響小編貼文被臉書 用戶看見的機率。

臉書的動態消息演算法機制(Newsfeed Algorithm)會決定性影響使用者的 個人動態頁面樣貌與粉絲專頁貼文在使用者動態頁面的曝光度,Beer(2009)

就認為,使用者在網路上的一切際遇(encounter)並非偶然,而是透過演算法 的分類與篩選所主宰。演算法,能被理解為一種技術,透過設計者以電腦語言 下達指令取代人力無法負擔的連續勞動;就電腦科學的應用而言,演算法是一 個定義明確的計算過程,核心為一組具體指令,使資訊進入一個特定的演算後 得出答案,以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特定問題(Oremus, 2016; Steiner, 2012/陳正 芬譯,2014)。

臉書就是透過一群程式設計團隊挖掘數位世界的巨量資料,編寫動態消息 演算法,致力於瞭解如何讓使用者停留在臉書網站(Steiner, 2012/陳正芬譯,

2014)。臉書的動態消息演算法會在第一時間衡量所有貼文的價值,並賦予貼文 相關性分數的系統,最原始的排序系統 EdgeRank(邊際排名)關注三項貼文排 序上的權衡因素:親近度(affinity)、加權(weight)、時間衰變(time decay)(Bucher,

2012),如今不只仰賴排序系統,臉書透過機器學習系統(machine learning system)

尋找使用者的行為公式,企圖找出相近法則融入演算法中,目前已知的臉書動 態消息演算法包含約十萬項獨立的權衡因素,除了上述三者,還包括使用者的 關係設定、貼文種類、裝置科技面考量等(McGee,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套演算法並非固定不變、始終如一的機制,臉書基於持續提供用戶良好 的使用經驗、排除用戶不喜歡的內容,或向用戶推廣新的主打功能等理由,會 不定期調整演算法,每當臉書宣布更動演算法時,小編往往只能被動接受突發 性的改變(編編編編,2017)。由於臉書並非媒合品牌與用戶的免費平台,最 終目的仍是希望鞏固龐大使用者,並從中獲得廣告收益,基於商業利益,臉書 並不公開確切的演算法計算機制,因此深受嚴密保護的演算法一旦變動不僅令 小編措手不及,更成為夢魘(編編編編,2017)。目前研究僅提到為商業利益 之便,臉書會運用在編排網頁欄位、控制資訊瀏覽、決定展現形式與位置順序 的權力(劉佩綺、王維菁,2015),但對於演算法的明確的運作機制仍摸不著邊 際。Ziewitz(2016)就認為,演算法如同 Adam Smith 的看不見的手,演算法被 認為難以理解(obscurity),也難以預料(inscrutability),演算法複雜的黑盒 子裡頭承載的遠超過單純的使用者偏好。Bucher(2012)也認為,演算法的問 題之一在於它的黑箱本質(black-boxed nature),除了少部分的原則和組成元素 外,大多數都是待解的謎。

Bucher (2012)進一步指出臉書演算法是設計、操弄、劃分能見度的關鍵。

臉書這樣的權力施展,同時積極賦予「能見度(visibility)」,卻也消極使其「不 可見(invisibility)」,使得被注視只是種可能性,構成消失或不被看見的威脅。

也就是說,能見度仰演算法執行,演算法背後又受平台所操控,因此臉書掌握 著極大權力。蕭維傑、王維菁(2018)提到,學術研究不斷提醒演算法的權力 行使與資本構連更該被檢視和批判,如果將能見度的分配視為一場競賽,臉書 實則握有制訂規則的權力,該平台的使用者無論是個別用戶或粉絲專頁,也同 時在過程中參與能見度的建構與爭奪。

因此,就如同 Crawford(2016)所說,演算法的設計從根本就是被用來在 資訊競賽中產生出明確的「贏家」。對於試圖在臉書操作粉絲專頁發展新聞內 容以爭取曝光的新聞媒體組織而言,謎樣的演算法更加鞏固掌握資本的臉書作 為贏家地位的難以動搖性。對於在臉書地盤經營粉絲專頁、爭取貼文曝光與流 量的新聞小編而言,臉書是避無可避的戰略組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新聞媒體組織戰略下的小編的角色探討:行銷/守門

仰仗臉書越來越多用戶,臉書新聞粉絲專頁對新聞媒體組織的重要性也日 益明顯,因而出現一群主要負責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社群,為平台的新聞內容把 關的社群編輯,俗稱小編。

小編作為新聞媒體組織中主要經營社群平台的新聞工作者,除了以個人判 斷進行工作之外,也須考慮背後的新聞室的控制。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在組 織中是一個主動參與、形塑、再現新聞的角色,是以團體思考(groupthink)的 方式選擇新聞,以符合新聞組織的期待(陳曉宜,2009;Shoemaker, 1991),

會從媒體組織的角度去設想該如何工作。而傳播機構雖是專業人員組成的龐大 且複雜的科層組織(bureaucracy),表面上收集或處理新聞的是「個人」,但 實際上每一個媒介從業人員並非獨立個體,他們的工作必須符合組織、職業、

廣告客戶以及廣大閱聽人的需要(李金銓,1983;Hirsch, 1977)。Breed(1955)

就曾提出「新聞室社會化」概念,指出記者或編輯在決定新聞取捨時,常受到 內部規範、權威等條件影響。亦即,雖然小編以個人偏見、對新聞的定義等主 觀判斷以篩選新聞訊息,轉貼至臉書粉絲專頁,但在選擇的過程中並不完全只 受個人因素所影響,尚須考量處於傳播慣例下的結構控制。因此,新聞媒體組 織會是小編經營臉書社群面臨的戰略組織之一,以戰略組織的規範為基準行 事。

不過網路的出現提供小編不同的可能性,不同於傳統新聞工作者,新聞媒 體組織的徵才要求,從新聞傳播背景轉變為「資訊處理和評估」的專長需要(謝 瀛春,1997)。小編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即時轉貼新聞、發佈公司消息和回應讀 者留言,藉由從原新聞網站挑選新聞,將連結貼至粉絲專頁,並設計引言吸引 閱聽眾點擊新聞連結,將流量導引回原新聞網站,以達到宣傳原新聞網站的目 的。簡言之,小編的工作目的更強調在與「閱聽眾互動」並加強「新聞點閱率」,

其角色定位自然與過往有所差異,目前關於小編的文獻,對於小編的角色定位 主要有兩種觀點:其一,視小編為把關資訊的「守門」(gatekeeping),其二,

認為小編主要的工作是關於新聞內容推廣與包裝的「行銷」(marketing)。

小編作為「守門人」的觀點中強調小編對資訊的控制。從傳統的守門理論

談起,White(1950)是第一個將 Lewin (1947)的守門概念應用在傳播領域的

談起,White(1950)是第一個將 Lewin (1947)的守門概念應用在傳播領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