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首先探討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意義,其次探究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內 涵,最後分析影響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相關因素。

壹、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意義

要瞭解電腦融入教學行為,應先探究教學行為的意涵,回顧目前關於教學行 為之相關研究,吳威廷(2004)、張俊紳(2000)、孫志麟(2000)與周淑惠(1997)

認為教學行為是教師在課堂中具體言行舉止的所有表現。而 Schaffer(1980)同 樣是認為教學行為是教師在教室中所有可被觀察之教學活動(轉引自洪智澕,

1995)。這些研究對於教學行為的定義,著重在教師於教室或課堂中所表現的行 為,包含教學活動之所有元素,如教室管理、組織課程、選擇教材、親師溝通等。

其中,吳威廷(2004)與張俊紳(2000)具體定義教學行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與學生互動的所有行為,包含口語與非口語的交互行為,舉凡教師的肢體動作、

面部表情、課室情境,甚至是社會情境,只要是面對學生所表現的行為皆可稱為 教學行為。而周淑惠(1998)則是界定出教學行為的狹義與廣義的定義,狹義教 學行為指的是教師於教學活動過程中當即性實際呈現的行為,包括言與行兩種表 現,廣義教學行為除包含狹義教學行為的定義外,還包括活動空間的規劃、教材 教具的選擇與陳列等。吳威廷、張俊紳與周淑惠對於教學行為的定義,除了說明 了教學行為指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更強調出表現的行為包含了口 語與非口語的行為,然而,同樣的,上述所有的學者對於教學行為的定義皆認為 教學行為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實際面對學生之教學,也包含了教學活動歷程中所有 的元素。

黃文三(1996)由老師應扮演的多重角色觀點思考,強調所有的教學行為均 與教師之人際互動行為與教育學的行為有關連。人際互動行為指教師是諮商輔導 者也是學校社區的成員,教育學的行為指教師是課程發展者、教學者與研究者。

這個觀點主要是強調教師是人師(人際互動的角色)也是經師(教育學的角色),

人師角色對於學生情緒、社交與心靈成長有關連,而經師的角色是視教學為藝術 與科學。這種觀點突顯出探討教師教學行為時,應該由教師扮演的多重角色與責 任去思考教學行為所涵蓋的範圍,如表 2-8。綜合上述,本研究定義教學行為指

「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表現之所有口語與非口語的行為,包含教學活動前的準備行 為、教學活動中當即性的表現行為、教學活動後的評量行為,也包括教師面對家 長時之親師溝通行為。

表 2-8 基本的教學行為綱要

人際互動的行為 教育學的行為 1.諮商輔導者 1.課程發展者

(1) 認識學生 (1) 記述教學的方針 (2) 示範值得學生模仿的價值 (2) 確定和運用基本的資源

觀和人格特質 (3) 決定學科的目標 2.學校社區的成員 2.教學者

(1) 與同事、家長一起工作 (1) 實施班級教學 (2) 參與學校和社區的事務 (2) 對學生作適性教學 (3) 經營班級的環境 3.研究者

(1) 驗證理論、觀念和實務 (2) 觀察和評定班級教學的成果

資料來源:出自黃文三(1996,53)

目前關於電腦融入教學的相關研究愈趨受到重視,但卻少有研究去界定電腦 融入教學行為的定義,然而,電腦融入教學時教師的教學行為對於電腦科技運用 於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成效是有相當關鍵之影響,陳琦瑋(2005)、江明儒

(2003)、陳雅惠(2002)、林子雯(2001)、李文政與周淑惠(1999)、梁珀華(1998)、 蔣靜靜(1996)、Bewick & Kostelnik(2004)以及 NAEYC(1996)皆指出電腦融 入幼兒園所教學時,教師的鷹架與引導等教學行為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因此,

本研究依據教學行為的定義,界定電腦融入教學行為是「幼兒教師運用電腦融入 教學歷程中表現之所有口語與非口語的行為,包含教學活動前的準備行為、教學 活動中當即性的表現行為、教學活動後的評量行為,也包括教師面對家長時之親 師溝通行為」。

貳、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內涵

由本研究定義的電腦融入教學行為來看,幼兒教師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內 涵,應是涵蓋了整體電腦融入教學的歷程,包含了教學活動前、教學活動進行過 程中與教學活動後的各種要素,並且也包括了整個教學歷程中教師面對家長對應 用電腦學習之疑問以及面對幼兒的參與和學習所提供之親師溝通行為。而教師的 教學信念引導著教師外在所表現出來的教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教師教學信 念的外顯表現(周淑惠,1997),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 電腦融入教學行為內涵與電腦融入教學信念的內涵兩者之間本質上應是存在著 共同且互為一體的的關係。所以,本研究要探究的電腦融入教學行為內涵,即是 以教師電腦融入信念的內涵為依據,範圍則涵蓋了電腦融入教學歷程的整個環 節。茲將本研究探討的電腦融入教學行為內涵列述如下:

一、教師於教學活動前的準備行為:

包含了教師如何設計與規劃電腦融入教學的課程與活動、教師於準備活動歷 程中所表現關於教學自主的行為以及對電腦融入教學基本認識之行為。

二、教師於教學活動中當即性的表現行為:

包含了教師於電腦融入教學歷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所規劃的學習環境、

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提供幼兒學習與經驗活動的方式,以及教師實際執行活動歷 程中所表現關於教學自主與對電腦融入教學基本認識之行為。

三、教學活動後的評量行為:

包含了教師評量的實施方式,以及教師實施教學評量時所表現的教學自主與 對電腦融入教學之基本認識。

四、教師面對家長對應用電腦學習之疑問以及面對幼兒的參與和學習所提供之親 師溝通行為:

此種行為受到教師對於電腦融入教學歷程中應該運用的教學方法、自認教師 應該扮演的角色、與相信應該以何種方式提供幼兒學習與經驗活動的信念所影響

,另外,教師本身對於電腦的態度與素養,在面對學生與家長時之互動行為也能 夠看出。

綜而言之,教師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內涵包含了教師於教學活動前的準備行 為、教師於教學活動中當即性的表現行為、教學活動後的評量行為與教師面對家 長對應用電腦學習之疑問以及面對幼兒的參與和學習所提供之親師溝通行為,而 幼兒教師這些行為又是深受教師對於電腦融入教學基本認識的信念、電腦融入教 學時教學自主的信念、電腦融入教學時課程與活動設計的信念、電腦融入教學時 教學方法的信念、電腦融入教學時教師角色的信念、電腦融入教學時幼兒學習方 式的信念、電腦融入教學時學習環境規劃的信念與電腦融入教學時教學評量的信 念之影響。

參、影響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相關因素

影響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因素繁多,本研究回顧近幾年的研究如表 2-9,整 理與歸納影響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原因。

表 2-9 影響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因素

研究學者 研究主題 影響因素

廖衾儀

(2004)

資訊科技融入幼稚園教學之研 究~以台北市一所公立幼稚園為

一、 學校資源及環境相關因素

(一)學校電腦設備不足

(二)網路通訊不良或沒有綱路

(三)人力資源有限,電腦管理維護不易

(四)教材資源問題 二、 教師個人相關因素

(一)教師的電腦素養

(二)教師缺乏融入概念、信心不足

(三)時間的限制

(四)工作沒有迫切需要 三、 幼兒使用電腦的相關因素

(一)幼兒使用電腦的顧慮

1.身體上的顧慮:如影響骨骼和肌肉的發展、視 力疲勞與近視、缺乏運動導致過胖以及受到電 磁波和放射線的副作用。

2.社會發展的顧慮:擔慮幼兒使用電腦會減少與 他人互動的機會。

3.道德的顧慮:如網路色情與犯罪問題、著作權 規範與資料保密問題。

(二)學生電腦先備技能的差異太大而影響電腦 融入教學的成效。

劉遠楨

(2004)

淺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一、 教師資訊素養普遍不足。

二、 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誤解,如:分不 清行政電腦化、教學電腦化。

三、 數位落差大,即城鄉差距的數位落差。

四、沒有時間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課程設計。

(續後頁)

表 2-9 影響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因素(接前頁)

表 2-9 影響電腦融入教學行為的因素(接前頁)

三、生態情境方面

舉凡城鄉差距的數位落差(例如:偏遠地區的幼兒教師對於資訊科技知能的 進修管道較貧乏,使得教師難以充實電腦知能)、幼兒電腦的先備技能(例如:

生長在較貧困家庭的孩子比生長在較富裕家庭的孩子,較少機會接觸電腦,使得 幼兒之間的電腦先備技能有所差異,造成教師教學時的困擾)、組織文化(例如:

幼兒園所內從園所長、教學主任直至教師都認同應該運用電腦融入教學,而形成 一種共同的價值觀與文化,致使幼兒教師將電腦科技運用於教學視為是教學的一 部分)。

四、課程本身方面

包含課程屬性(例如:寫作課程時,運用電腦科技較無法評量出學習者的文 筆與文章內容意境)與教材本的限制(例如:由於園所提供過多的教材本並安排 進度要求教師教授幼兒,致使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而無暇運用電腦融入教學)。

五、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決策方面

包含政府機關的政策規定(例如:相關政策顧及幼兒視力的考量規定公立幼

包含政府機關的政策規定(例如:相關政策顧及幼兒視力的考量規定公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