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青少年肥胖的相關研究

身體成分測量顯示出肥胖青少年的 睡眠質量較差,更多的睡眠障礙,

且呈睡眠時相延遲模式。較短的睡 眠時間顯著與肥胖相關。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彙整

綜上所述,不當環境與生活型態與肥胖的關係密切,肥胖的成因受到個人內 在及外在生態環境複雜交互影響所致,年輕人能量攝入增加,並結合一個越來越 久坐的生活方式,未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以及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導致肥胖的增加 及相關的代謝性疾病。

目前台灣青少年肥胖與飲食攝取過多、看電視及網路使用等靜態活動時間增 加、大多數學生尚未養成每週至少三天的運動習慣以及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 關。規律生活型態包含適當飲食涉入、減少靜態生活習慣、增加動態活動以及規 律作息被認為應該能有效減少肥胖。針對過重或肥胖者應提早追蹤,針對他們的 生態環境、飲食、運動習慣,生活型態加以了解及管理。

針對以上論點,研究者認為在學生時期即早介入預防肥胖的健康生活型態教 育是否有其必要性的,讓青少年知道不良的飲食習慣及靜態生活增加,動態活動 減少,甚至睡眠的剝奪都與肥胖有關,藉由早期篩檢並提供教育,由同儕間互相 影響健康行為是否可行。

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生活習慣、肥胖及其他認知是否與身體體位有相關。

第五節 青少年肥胖的相關研究

許秀卿等人(2011)研究發現近 1/4 青少年過重或肥胖,且男女性有不同的肥胖 危險行為,比較性別、家庭背景與肥胖相關行為是否與肥胖狀態相關,結果發現

27

男性過重與肥胖的比例都高於女性,父親教育在國中小以下時,青少年肥胖的比 例最高、憂鬱篩檢量表得分高於切點者,也有較高的過重與肥胖比例,前述變項 都達到統計上的差異。

許秀卿等人(2011)研究發現肥胖相關行為部分,每天喝含糖飲料 2 罐以上、每 天媒體時間超過兩小時、一周運動3 天以下者肥胖比例都較高。Jarrin et al. (2013).

身體成分測量顯示出肥胖青少年的睡眠質量較差,更多的睡眠障礙,且呈睡眠時 相延遲模式,較短的睡眠時間顯著與肥胖相關。Pan et al. (2011).在年輕人能量攝入 增加,並結合一個越來越久坐的生活方式,這可能導致增加的肥胖及相關的代謝 性疾病。簡義紋,等(2013)文獻探討發現台灣青少年肥胖與看電視及網路使用等靜 態活動上的時間長短與肥胖呈高度相關,且學生大多數未養成每少至少三天的運 動習慣。青少年肥胖的主因在於遺傳及環境因素,其中又以環境因素中的「飲食 習慣不良」與「身體活動量不足」最值得重視。

青春期的肥胖較也容易發展為成人肥胖,進而引發重大慢性病,如第二型糖 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及癌症等(楊秀雲,2009)。林宗義(2004)也表示 青少年肥胖是成人肥胖的危險因子之一,青少年肥胖比非肥胖者更容易發展為成 人肥胖,所以最好避免青少年肥胖的發生,針對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來說,預防比 治療更重要。

陳俐蓉、古博文與王宗進(2009)運動和飲食控制是最常被使用的體重控制方法。

楊秀雲(2009)也提出了青少年減重策略除增進身體活動外,同時應顧及青春發育期 的營養需求,應時時評估青少年體位變化、身體活動量、健康相關體適能、飲食 行為等,以獲得最大整體效益。許秀卿等人(2011)青少年肥胖防治可以分性別透過 降低含糖飲料攝取、媒體使用時間以及增加身體活動等行為進行介入與防治。陳 俐蓉、古博文與王宗進(2009)的研究表示飲食控制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有 10%青 少年使用不健康的節食行為來控制體重,大約有 40%的青少年錯估自己的體型,

年齡與實際體型為青少年族群是否採取體重控制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將國內外 文獻整理如表2-5:青少年與肥胖的相關研究文獻。

28

29

作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與發現

(2013) 因素 習慣。

Jarrin et al. (2013)

除了睡眠時 間:睡眠明顯 的尺寸與肥 胖的兒童和 青少年有 關。.

身體成分測量顯示出肥胖青少年的睡眠質 量較差,更多的睡眠障礙,且呈睡眠時相 延遲模式。較短的睡眠時間顯著與肥胖相 關。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彙整

綜上所述,得知青少年體位過重或肥胖,男女性有不同的肥胖危險行為,包 含飲食量過多、非正餐類點心飲料攝取過多、運動及身體活動量減少、再加上未 規則作息,熬夜等,甚至憂鬱狀態都可能會造成肥胖論點。而這些肥胖行為可能 導致增加的肥胖及相關的代謝性疾病,進而引發重大慢性病,如第二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及癌症等。而青少年肥胖比非肥胖者更容易發展為成 人肥胖,所以最好避免青少年肥胖的發生,針對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來說,預防比 治療更重要。青少年肥胖的主因在於遺傳及環境因素,其中又以環境因素中的「飲 食習慣不良」與「身體活動量不足」最值得重視。研究者認為若能提供一個健康 的社會環境,將健康生活行為融入日常生活中,對體位控制及健康管理預期將有 的助益。青少年減重策略應先協助青少年認識自己的正確體型,避免錯估體型,

其次除增進身體活動外,同時應顧及青春發育期的營養需求,應時時評估青少年 體位變化、身體活動量、健康相關體適能、飲食行為等,並配合生活作息保持心 裡健康狀態,以獲得最大整體效益。因此希望了解與青少年肥胖有關的因素及是 否能預測青少年肥胖體位?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