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青老師實務知識內涵及認知結構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青青老師實務知識內涵及認知結構

本節主要根據青青老師的課室觀察、訪談及相關文件內容,分析青青老師實 務知識內涵包括實務原則及實規則,並再依所分析出來的實務知識內涵進行意象 分析。

實務知識係由教師在教學實務中所發展出來的知識。本研究針對所蒐集的 資料,將青青老師的實務知識內涵分成八類,分別為自我知識、一般教學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評量知識、課程知識、班級經營知識、學生知識、教學情境知識 等。研究者在本節將以 Elbaz(1981, 1983)所提出的實務知識層次來分析上述八 類知識,藉由了解青青老師在不同知識類型中,所運用的知識結構為何。有關 青青老師實務知識可能的認知結構,首先從她的實施規則及實務原則探討起,進 而歸納出教學意象。

99

一、自我知識

自我知識指的是教師對自我的了解、教師個人的價值觀等相關知識。透過資 料分析,青青老師的自我知識大致可以分成如下:

(一) 受學生歡迎且和同事、學生互動良好

青青老師認為自己的個性很平易近人,能夠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也較沒 有距離。學生因此替她取了一個可愛的綽號─小汪。

我教第一屆時,學生就問我說我喜歡什麼?我就說我很喜歡巧克力和小狗。後來學 生就說他們叫我巧克力汪汪好了。但我覺得巧克力汪汪太長了,之後他們就自動減 化成小汪。(訪青 20140517-17-634)

除了綽號以外,青青老師還說在帶第一屆語文資優班時,她和學生的感情好 到鞋帶掉了,學生都會直接蹲下去幫她綁呢!

我記得有一次,連走在校園,我的鞋帶掉了,他們那一群就有人說,老師年紀那麼 大了,鞋帶還會掉,就直接蹲下去幫我綁,就是感情可以好到這種地步。(訪青 20140428-6-207)

另外,青青老師覺得自己有敏銳觀察力,有舉辦活動時,儘量減少麻煩同事:

我個人對人性的敏感度還蠻高的。我知道那些事是不要麻煩別的人。我一直和我們 的科內一直處在蠻友好的狀態……我都知道科內有小孩,小孩有幾歲,回家要忙家 裡,生活多忙碌,所以基本上我都不會麻煩他們。(訪青 20140517-13-463) 關於青青老師對自我的了解與陳述,也可以從同科的徐老師及同事孔老師的 訪談中得到印証。徐老師覺得青青老師是一位個性很好又謙虛的同事,且替英文 科做很多事:「我覺得她本身是一個很謙虛的人,她做了很多很多事,可是她也不會覺 得自己很辛苦,或是覺得自己就特別的偉大。」(訪徐 20140731-5-193)

孔老師覺得青青老師教學相當認真,對學生事務處理也相當用心:「青青老 師常在處理學生問題,把學生的事情放在第一優先,常錯過中午吃飯時間。」(訪孔 20140628-9-316)因為青青老師的教學熱誠及和同學間相處融洽,孔老師回憶起 POWER 教師校內投票時,青青老師是百分之百通過。

100

(二) 一位表演者的角色

人生如果是一齣戲,「人」就是主角,站在地球的這個舞台上。而老師呢?

青青老師在獲選 POWER 教師獎時,她這樣告訴記者:

講台就是舞台,上課就像表演一場秀!要引起學生學習動力,將戲劇、音效、歌 舞等融入課程內,營造不同角色,「笑果十足」,各種道具也不能少,還常穿插模 仿相聲。(苗君平,2008)。

青青老師認為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對老師來說,是件很重要的事。每位老 師有不同的方式來引發學生動機。「外表及衣著是會褪去的,無法持久,然而,真 正能夠讓學生的動機繼續維下去的東西是什麼,就是你本身要不斷進步,像是表演者 一樣。」(訪青 20140428-12-451)

教學是一種專業,表演者就是要一把刷子,在外型裝扮要有自己風格;呈現的教 材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語調,所以你講話抑揚頓挫要非常誇張,且呈現教材的 方式要多變,你運用的東西可能不只要板書,你可能要使用視聽的刺激,或是讓 學生做分組,所以我覺得老師比較像是一位表演者,然後從第一分鐘表演到最後 一分鐘。(訪青 20140428-12-439)

在教學的舞台上,青青老師將自己認定成一位表演者,需要做的是運用各種 方式引起台下的觀眾的動機,促進學生學習。

當我上了講台,我就是要告訴自己,我要將東西給你,但我要選擇什麼方式給你?

我不能硬塞給你,那我是否可以用快樂一點的方式讓學生接收我的東西。如果這整 堂課學生都覺得很沈悶方話,自己會怪自己,而不是怪學生,因為我覺得是我自己 沒有引起學生動機。(訪青 20140428-13-467)

(三) 對教學熱情並求新求變的老師

當問到眼中的自己,青青老師覺得她是自己是一位「很活潑,充滿活力,然 後很有朝氣,喜歡求新求變的人。」(訪青 20140517-4-116)

因為自己喜歡求新求變的的人格特質,青青老師覺得她是「一位不按牌理出 牌的人」;青青老師將自己定義為一位求新求變而且是喜歡變化的人。「我是希望 每次東西來,我教完之後,我明年有新的東西可以教,因為我會想新的東西。」(訪青 20140517-4-127)。或許就是這種喜歡不斷嚐試新鮮事物的個性,讓青青老師在教

101

學上也要不斷的創新。

青青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就是充滿教學熱情。她認為熱情是英文老師必備的態 度。唯有熱情,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充滿教學活力,急欲將知識傳遞給學 生;唯有熱情,英文教學才不會是冰冷的。

為什麼我講熱情,只要你有熱情,你就會有這把火,燃起學生眼裡的光芒。不管 你再怎麼厲害,例如你的專業知識超越很多人,可是你已經失去想教學生的一顆 心,學生會感受到到課程是冰冰冷冷的,然後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那條線就會斷 掉。(訪青 20140428-11-386)

青青老師認為,身處於高科技的時代中,教師不應該使用過於守舊的方式進 行教學,反而應該善加利用電腦、網路科技,讓英文的學習更加的活潑有變 化。

語言是活的東西,它會一直蛻變,一直會有新的單字進來、新的文化進來。現在 知識科技發達,學生可以接受外面的學習變多了,不像傳統老師將門關起來,學 生只能聽老師的。但在這十幾年來最大的蛻變就是網路,像是 facebook,

youtube,學生其實很容易連結到國外的東西,甚至學生接觸的東西都比你多。你 怎麼去說服學生可以從你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尤其是在英文這個面向就更明顯 了。(訪青 20140428-11-397)

青青老師將自己視為是一個不斷改變人,因為她覺得一層不變的教學無法滿 足自己及學生。也唯有不斷的變化教學方式,才能找出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教學 方式。青青老師在獲得師鐸獎時說過:「學生像一支支火柴棒,教育就是善用各 種不同方式,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發光發亮。」

青青老師在教學方面的用心投入,從孔老師的訪談中得到印証。

如果將老師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叫職業,第二個叫事業,第三個階段叫志業,我 很坦白,我自己像是個職業,但青青老師,給我的感覺,很像把教學當成第三者。

(訪孔 20140628-7-228)

(四) 關心學習低落學生的英文學習機會

青青老師在在獲得 2010 年的師鐸獎時,曾對媒體說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價 值觀。她認為自己 10 年來在教學理念與方法上堅持「通才教育」與「品格培育」。 有鑑於水水高中處於台中海線地區,在學習資源及教學資源較為不足的情況下,

102

青青老師一直想要創造一個平等、親近而熱絡的英語學習環境,讓每位學生有機 會體驗。

2007 年青青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外交部與教育部舉辦的外交小尖兵-英語種 子隊選拔賽並榮獲中區優勝及全國第三名。當被問到參加這場比賽的心得為何 時,青青老師長嘆一聲說:「這是一場很痛苦的比賽。前置作業必須要花很多時間,

而且學生的能力要夠才能做的起來。」(訪青 20141117-4-137)。青青老師回憶起那 一年的比賽,給她的感觸最深的是那絕對是一場為菁英舉辦的比賽:

能參加外交小尖兵這種比賽的人,一定精英中的精英。比賽的題目都蠻生澀的,

例如如何提升台灣的競爭力,如何把台灣介紹給外國人,有些東西真的比較難,

而且一次五分鐘,四個人要聯合把它講完。所以這四個人的能力是要很齊的。

所以我就覺得這種比賽真的是針對精英。(訪青 20141117-4-144)

因此,青青老師不斷的思考身處於海線地區的水水高中學生,如何和都會區 型的高中菁英競爭英文?青青老師表示:「政府也是要照顧到精英,因為我們也是需 要有一群精英來帶動台灣整體能力。」(訪青 20141117-5-150)。但是令青青老師感 到可悲的是這一類的比賽舉辦再多,對英文能力差的學生來說一點影響也沒有,

因為少數族群只有精英才能夠參加那種比賽。在感嘆之餘,青青老師有感而發:

我認為重點不是在比賽辦的量多寡,而是那群剩下的人你要怎麼去照顧到他們。」(訪 青 20141117-5-152)。

(五) 提供學生一生受用智慧的老師

青青老師認為不同階段的英文老師在教學內容及目的上是不同的。

國中階段的英文老師主要在建立對英文的基本了解,包含單字、語言的形成、英 文的拼字方式和母語的差別及英文的句型;而高中英文老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有別於 課本內容的資訊,培養學生將英文當成工具,吸收新知。(訪青 20140517-1-6)

另外,青青老師認為:「高中英文老師應該幫助學生使用英文思考,提升思 考能力、了解各國文化差異,並幫助高中生和國際接軌,教導他們學習怎麼面對未 來。」(訪青 20140517-1-9)就是青青老師一直強調要要給學生的「帶著走的能力」。

訪談期間,青青老師不斷感慨台灣的教育過於僵化及填鴨,往往讓學生或是

103

老師失去了教育真正的價值。青青老師主張教育不該只重視考試和成績,應以人 格提升為主,尤其是學生離開學校後,能帶走的該是一生受用的智慧。

老師失去了教育真正的價值。青青老師主張教育不該只重視考試和成績,應以人 格提升為主,尤其是學生離開學校後,能帶走的該是一生受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