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的流變(32000 B.C~A.D.1800)

第二章 近代音樂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音樂的流變(32000 B.C~A.D.1800)

一、樂器的出現

在淵遠流長的史前時代中,哨子與鼓為最早樂器的象徵。於32000 年前的舊 時代時期,肖維岩洞壁畫被認為是最古老的人類藝術創作,岩洞中陸續出土的文 物包括窯洞人繪製的壁畫以及以獸骨製作而成的哨子。根據2008 年巴黎大學的 研究者發現,肖維岩洞壁畫剛好座落於最佳共鳴點,這個位置上發聲,聲波能夠 到達、共振且反彈到整個地點網路。當時的人唱歌不只是為了公開的儀式,而是 能以類似蝙蝠的聲納原理在宛如迷宮般的巨大洞穴中提供方位,更像是聲音的導 航7。相較於古典時期歐洲的名門貴族以音樂作為娛樂,史前時代的人類因為每 天為了食物與生存戰鬥,音樂的誕生更多是源自於語言、溝通等現實的需要。

二、樂譜的誕生

在音樂發展的初期,人類多以即興的方式演奏樂器,很晚才意識到需要將音 樂記錄下來做傳承與文化。迄今發現最古老的記譜形式是在西元前2000 到 1700 年古巴比倫出土的一塊泥版,泥版上記載格魯特琴調音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彈 奏這些音。然而,相較於32000 年前最早樂器出土的年份,記譜法不但出現的晚,

而且非常粗糙與不便8。然而,也因為記譜上的技術困難,間接的限制當代音樂 的發展速度。

7賴晉楷譯,Howard Goodall 著,音樂大歷史,頁 14,2015 年。

8參Howard Goodall,同註 7,頁 16。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古希臘時期-音樂理論與器樂的飛進 的調式1213。著名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更發現了空氣柱與音高的關係,亦 即當撥兩個長短不等的弦,其長度為最簡單整數比時,就會產生和諧的音響,這

12指排列於一個音階裡的各個音的選擇(selection of tones),而所選擇的這些因構成樂曲的調性本

質的基礎。康謳,同前註,頁746。

13許汝紘,圖解音樂史,頁2,2009 年。

14林雨蓉,樂器聲波之探討(The Study of A Sound Wave on Musical Instruments),臺灣 2007 年國 際科學展覽會。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學派信條是「萬物皆數也」。他們發現撥彈兩個

革新,更成為日後的古典音樂蓬勃發展的重要推手。

四、中世紀-單音音樂的發展

早期的中世紀社會幾乎是以教會為中心來運作的,教會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甚至凌駕於國家與皇室。西元六世紀末,教皇葛雷果一世15將各地的教會音樂加 以編排、改良,催生葛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這種聖歌沒有固定的節奏,

音域不寬,通常在八度以內,演唱的方式為男聲獨唱或齊唱,沒有分部和聲,也

15St. Gregory the Great, 590-604.

16台灣師範大學,全人教育百寶箱,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網址:

http://hep.ccic.ntnu.edu.tw/browse2.php?s=693(最後瀏覽日:2016 年 5 月 20 日)。

17於8 世紀至 14 世紀用以記下格雷果聖歌素歌的記譜符號。在早期,紐瑪記譜法似乎只表示曲

調的走向是上升或是下降,而並不涉及實際音樂的音程。參Chirstine Ammer,貓頭鷹編譯組譯,

音樂辭典,327 頁,2004 年 4 月,2 版。

C 譜號19、F譜號20、G譜號21來表示不同的調,這就基本滿足了記錄當時音樂的 需求。Guido 發明的四線譜最重大的意義就是改變了音樂創作的方式與降低了讀 譜的門檻,讓音樂創作更為簡便與多元、音樂作品也更容易被傳播出去。自此以 後音樂家可以快速的將腦中的音樂具體的表現在樂譜中,能夠完整並精確的紀錄 音高、節奏,此外因為四線譜的記譜非常簡便,也激發後來音樂家創作多聲部以 及重奏的想像。從資訊流通的觀點上來看,如果現今音樂仍使用紐碼譜為記譜方 式,會因為沒有練習過無法抓住作曲者的超高的門檻,使得音樂的抄襲與複製更 為困難,也間接地降低音樂侵害的可能。

圖1 : 紐瑪譜 資料來源:Wikipedi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