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馬來西亞外商製造業當地生產基地布局最新動態

在文檔中 亞洲 (頁 64-69)

一、馬來西亞當地製造業發展及疫情下的變化

三、 馬來西亞外商製造業當地生產基地布局最新動態

馬來西亞汽車及零組件製造業業生產基地動態

亞洲|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除馬國品牌車廠 Pronton、Perodua 外,Toyota、Honda、

Nissan、VM、Volvo 等多家外國品牌車廠也在馬來西亞設立車輛組裝 廠及零件廠。整車廠主要集中在雪蘭莪,其餘則分布在馬六甲、吉打、

霹靂、彭亨、柔佛及砂勞越。

馬來西亞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主要在檳城、吉隆坡、霹靂、雪蘭莪、森 美蘭周邊,與整車廠緊密連結。汽車零組件屬於重工業,必須考量運輸 與物流調配,即時提供整車廠配套與組裝。

馬來西亞汽車零組件廠商約 650 家,其中主要國際汽車零組件廠有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TRW、ZF、Continental、Bosch、

Nippon Wiper Blade與 Automotive lighting 等,主要本土汽車零 組件廠商有 APM、Sapura、Delloyd 與 Ingress 等。這些汽車零組件 廠商共生產 4 千種以上的汽車零組件,超過 70% 供應馬來西亞國民車 OES(Original Equipment Suppliers)體系,所生產之汽車零組件 多屬於技術層次較低的車身板金、保險桿、剎車墊片零組件或排氣(管)

系統等。而高附加價值關鍵零組件如引擎組與其管理系統、自動變速箱 等則依賴進口。

以 Honda Malaysia 為例, 1993 年於柔佛州設立汽車零組件工廠,生 產儀表板、儀表板總成及保險槓。2003 年在馬六甲 Pegoh 的 Hicom 工業園區設立整車廠生產基地,第一條生產線於 2003 年運作,第二條 生產線於 2014 年運作,生產汽車底盤、發動機及等速方向節,並進行 整車組裝,年產量為 10 萬輛。

隨著電動車款的興起,Honda Malaysia 自 2004 年起以整車進口方 式(CBU,Completely Built Up)導入包括 Honda Civic Hybrid、

Honda Insight及 Honda CR-Z 等 Honda 油電動力車款,直到 2012 年才改以在地組裝方式(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導入 Honda Jazz Hybrid車款,讓馬來西亞成為當時繼日本、美國後第三 個投產 Honda 油電動力車款的地區。

亞洲|馬來西亞

在電動車領域,馬國政府雖於 2020 年初推出各種相關政策及綠色技術 服務稅收優惠等措施,但自 2020 年 3 月政府更迭後,舊政府規劃之電 動車政策是否繼續實施,市場仍在觀望中,因此供應鏈無大變動。

當前適合外商發展製造業供應鏈的區域及工業區

自美中貿易摩擦爆發以來,馬來西亞被視為貿易與製造業轉移基地的潛 在受惠者之一。若以區域來看,又以雪蘭莪(184 億馬幣,約 44.2 億 美元)投資金額最高,其次是砂拉越(157 億馬幣,約 37.6 億美元)、

檳城(141 億馬幣,約 33.9 億美元)、沙巴(119 億馬幣,約 28.6 億 美元)和柔佛(68 億馬幣,約 16.4 億美元)。

・檳城

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最新公佈數據顯示,檳城在 2020 年第二季的投資額中,外來直接投資佔 30.2%,而臺灣就是檳城 5 大 外資投資國之一。

檳 城 的 峇 六 拜 工 業 園 區(Bayan Lepas Industrial Park) 和 北 賴 工業區(Prai Industrial Estate)是檳城較大型的工業區。峇六拜 工 業 園 區 發 展 成 熟, 已 有 Bosch、Toshiba、SONY、Kingston 及 Motorola等知名跨國企業進駐,有東方矽谷之美稱。此外,峇都加 灣工業園(Batu Kawan Industrial Park)是檳城新設的工業園區,

是由檳城發展公司、檳州政府和 Seberang Perai 市議會共同開發的 項目,也已有數家跨國公司進駐,包括醫療技術公司 Dexcom 已設 立生產線。

檳城首席部長曹觀友於 7 月宣佈將開發新的填海計畫,以促進及完善 峇六拜工業區的發展,藉由填海增加檳城的土地面積,以備未來的高 速發展及吸引投資。隨著上述計畫的發展,檳城將繼續成為外商熱門 的投資地點之一。

・雪蘭莪

位於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中部的雪蘭莪,也是外商投資的熱門州屬。

雪蘭莪主要的經濟活動為服務業、製造業和建築業,州內聚集多個工 業區,且擁有巴生港口。

亞洲|馬來西亞

馬國大部分的航空業集中在雪州,因此航空業成為雪州首要發展的產 業。除了航空領域,還包括其他 5 大核心領域,即交通設備、電子電 器、機械工程、生物科學及食品工業。

雪蘭莪州生物灣(Selangor Bio Bay)是雪州第一個以產業領域為主 的工業園區,著重於生物科研中心發展,以建造一個完整的生物技術 供應鏈生態系統為目標。

目前雪蘭莪州政府也正在計劃發展第二個以產業為主軸的工業園區。

這座工業園區坐落於瓜拉冷嶽(Kuala Langat)縣,是馬國首個電子 與電器工業園區。該工業區距離吉隆坡國際機場只有 15 公里,同時 也非常靠近巴生港口,處於理想的戰略位置,預計將在 2025 年竣工。

另 一 項 正 在 施 工 的 新 工 業 區「 雪 州 網 路 谷 」(Selangor Cyber Valley),將分為安全城市、綠化城市、友好商務、智慧城市、教育 城市、創新城市及高效城市,符合現代人們對科技資訊的要求。待竣 工後,將充分發揮雪州的優勢和潛能,吸引更多外商投資。

・柔佛

過去 6 年,柔佛州在馬國吸引外資名單上高居榜首,前三大投資國為 中國、美國和新加坡。在美中貿易摩擦發生後,柔佛州在 2019 年首 3 個月就已獲得 7 億馬幣的中國投資,成為中國在馬國投資最高的州屬。

由於柔佛州擁有三個港口和一座國際機場,因此在進出口業務方面的 聯繫較佳。這也是柔佛州成為全球最大的船對船(Ship to Ship,簡 稱 STS)樞紐的原因之一。

柔佛州內最熱門的外資地點就是依斯干達經濟特區,這也是馬國 5 個 經濟特區中,獲得最多外商投資的特區。依斯干達一共分成五個區域,

分別為:

A區柔佛巴魯 :以金融、文化及城市發展為主。

B區努沙再也 : 以新行政中心、教育、醫療、娛樂休閒、旅遊及生態 科技產業為主。

C區丹絨柏勒巴斯港口 :以物流、自由工業區及國際採購為主。

D區巴西古當 :以製造業、石油化工產品、油脂和油庫為主。

亞洲|馬來西亞

E區土乃 :以國際機場、數位軟體、高科技與航空製造業為主。

自 2006 年至 2020 年 6 月底止,外人直接投資額為 1,328.4 億馬幣(約 320億美元),占總投資額 40%;主要投資來源國為中國、新加坡、

美國、日本及荷蘭等。

該經濟特區目前的範圍主要在柔南大部分地區,總面積為 2,217 平方 公里,大約是新加坡面積的三倍。為持續發展經濟特區,將擴大經濟 特區範圍到另三個區,包括柔佛中部的居鑾(Kluang)、東部的哥 打丁宜(Kota Tinggi)和西部的笨珍(Pontian),以利未來吸引 更多外商前來設廠。

・其他工業區

除了前述三個地區,馬來西亞境內也有超過 200 個由政府機關開發的 工業園區。除了政府機關外,民營土地開發公司也在一些州設立工業 園區。馬來西亞其他知名的工業園區,包括吉隆坡的馬來西亞科技園 區(Technology Park Malaysia)及馬國北部吉打州(Kedah)的 居林高科技園區(Kulim Hi-tech Park)。

此外,馬國境內共設有 14 個自由工業區,專門為製造或裝配產品以 供應出口市場為主的製造業公司所設。自由工業區的設立,能讓以出 口為主的公司,以最簡便的海關手續,將使用於生產過程的原料、零 件、機械和設備免稅進口,加工後再出口製成品。

美國、中國企業紛紛前往馬國布局

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總會長蘇添來(Soh Thian Lai)曾指 出,在美中貿易摩擦延燒下,美中兩國企業紛紛將生產與製造轉移至東 南亞,而馬來西亞在高端產品占有優勢,因此在電子與電機、化學與石 油化學、紡織業等產業的訂單遽增。

此外,中國與美國企業因貿易摩擦皆前往馬來西亞或其他東南亞國家尋 找合作夥伴,採購貨品或把產品轉移至當地製造、生產和組裝,然後再 將製成品出口至中國與美國,以逃避兩國祭出的高進口關稅。

亞洲|馬來西亞

對中國企業來說,由於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國家中,具有經貿、文化與語 言上的優勢,馬來西亞十分適合成為中轉站,聯結各個國家。

馬來西亞政府在 2019 年上半年共批准了 116.9 億馬幣(約 28 億美 元)來自美國投資製造業提案,遠高於 2018 年同期的 3.07 億馬幣(約 7 千 4 百萬美元),顯示美中貿易摩擦下,美國企業轉移至馬來西亞的 跡象,這些外商包括英特爾(Intel)、戴爾(Dell)、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 (M) Sdn Bhd) 等。 此 外, 美 國 在 馬 來 西 亞 服 務 業 2019年上半年投資金額也從 2018 年同期的 4,230 萬馬幣(約 1,017 萬美元)激增至 115.2 億馬幣(約 27.7 億美元)。

在文檔中 亞洲 (頁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