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學習經驗與大學學習生活之開展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三節 高中學習經驗與大學學習生活之開展

在第二章節中所提到的高中人人文社會資優班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所遇到的 種種的挑戰也將成為促進他們在大學階段繼續前進、改變以及調整自我的力量。

以高中學習經驗為基礎,加上隨著年級的增長以及大學環境中的一些外在因素,

若學生在這成長的過程中擁有高度的自我察覺能力,他便能強化既有的能力以及 激發更多的內在潛力。

壹、「在高中我好像只是一條小魚,到了大學卻搖身變成一條大魚了...」

高品質的學習經驗,是能有效的更新以及增強學生們的各項能力。綜觀受訪 者所給予的回饋,發現他們在高中所培養的能力,會在進入大學後因面對挑戰性 的情況下,所表現的能力水準會被強化或潛在的能力會被激發出來。比如,我們 再以鶴群的例子來談;因為高中的專題研究,讓他領悟到需要從多個面向看事 情,並且要謹慎判斷許多事情的因果關係是否具有邏輯性。然而,當他進了大學 與系上同學合作進行小組報告時,發現組員們未必擁有與他相同的學習視野。相 對地,他們會覺得鶴群太吹毛求疵了。這時的鶴群並沒有因此感到太沮喪,因為 如何去說服其他人認同自己的觀點也是ㄧ種磨練。所以,原先在高中的專題研究 或部落服務中所培養的溝通能力,也必要隨之而加強,這樣他才能有效地和組員 溝通並達到共識(訪J97鶴群090909)。另外,小梵也擁有類似的經驗。在他就讀 的科系中,有好一些歐美學生,加上他選修的科目人數都很少;所以,大家的討 論就會很踴躍。這時的小梵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大部分是以美語溝通)就要加 強方能有效地轉達自己的看法。此外,在撰寫報告部分,歐美同學和他一樣在高 中已經有過這方面的經驗,所以無論是個人報告或小組報告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會 成為太大學習上的負擔。反之,本地的同學對於報告的格式,內容的呈現等等都 非常陌生,所以他們都會常常來請教小梵。小梵說在教導這些同學的同時,也為 自己重新再複習一次高中老師所教他們的研究方法等。此外,學生從高中學習經 驗中所培養出的各項能力其實是具有重疊性並且會互相影響地。舉例而言,因為 建國中學人文社會資優班畢業生因長時間持續參與部落服務,並從部落服務中所 獲得的一些經驗,如:如何在多元的意見中達成共識等,這些經驗也都間接影響 以及加強他們反思他們在大學小組報告中對於尊重與接納多元意見的行為。

另外,在高中時期,子安和彰顯在班上都是屬於較為安靜、內向的群體。他 們倆人均不屬於在互動討論時可以立刻給予反應的人。彰顯就嘲笑自己說自己在 想事情是就是慢幾拍;所以,在人文社會資優班的兩年中,他都屬於非常安靜的 一群。但他也強調,他的安靜並非他不投入在這班級的活動或討論,只是他是會 比較偏向聽別人的論述,然後從別人的想法中在消化了解,進而思考自己又會怎 樣想。

我覺得班上的同學們都很優秀,而我好像並沒有太多的過人之處可以和其 他同學相提並論。好像在討論一個話題,大家都可以很踴躍地提出自己獨 特的見解,就覺得他們好厲害哦!所以自己比較沒有個性…

(訪J96子安-2 100228)

然而,現在進入了大學,彰顯就開始覺得自己在小組所扮演的角色和高中時 所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了,因為在小組討論的時,發言最多的好像都變成是他 了(J97彰顯-2 100210)。子安同樣有此體會,尤其當他來到一個學習氛圍較低 落的以及各自學習態度差異甚大的學習環境時,他開始慢慢發現自己身上的長 處,就有如以往在高中的時候他只是大池中的一條小魚;而目前,當他轉換到一 個小池,他則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條大魚。從中,他不得不承認高中人文社會資優 班所提供的訓練以及同儕們所共同塑造的學習氛圍是非常有質感的,也非一般高 中教育可以體會到的。

當我到現在這個環境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變得不一樣,然後我也可以確實 看到我以為我之前沒有的東西...我想會這樣可能是我現在的學習環境很多 人都不愛唸書,和以前人文社會資優班的差別就是人文社會資優班的人很 有質感...我之前不太懂得定義質感,但最近,我突然知道了,所謂質感就是 具有一種人文精神。我覺得可能對人事物都抱懷一種尊重關懷的態度。然 後,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就算自己不知道也可以追尋。可是,我 覺得現在在我的大學的環境內,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所 以,反而當我來了大學之後,我卻成為那個鶴立獨群的人

(訪J96子安-2 100228)

以小波和彰顯的例子,我們發現雖然他們在高中的時候表現不比其他同學來 的外顯,但他們的學習並不是中斷的。他們會透過觀察其他同學的優點,再加以 自己的反省,內化成自己內在知識。這些內在的知識,來到了大學會因遇到不同 的人事物會慢慢被激發出來。換言之,受訪者在其大學學習的情境中,會隨著學 習活動的要求或概況,改變自己內在的一些特質。如:從高中時期的內向特質轉 化成在大學期間較外顯的特質(若小組組員都不愛發言,他們就會自然變成帶動 發言的人。也因為在高中所累積的學習厚度,讓他們能夠帶領小組進行討論)。

貳、「大學是求知識的精華時段,更應謹慎以對….」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甚多,尤其在複雜的大學環境內。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 畢業生亦是如此,當他們從同質性較高的學習環境轉入異質較高的大學環境時,

在身心靈上也需做一番的調整。除了,前一章所提及受訪者在進入大學後所面對 的一些挑戰以及他們所做出的應因方式外;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因為一 些其他因素,影響他們的學習步伐。

一、對大學生活規劃的心態

(一)大一是大學生活最重要的起點

康時、浩瀚和子安共同認為短短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會有這 樣的想法,主要是他們在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的時候,老師們以及高一帶領他們 進行經典導讀的博士生們都會勸他們在大學的時候必須要認真得上課,因為大學 是最後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環境,如果大學沒唸好的話,會對未來出社會有所影 響。子安說,他非常記得以前他們的歷史老師說過的一句話:「15 至 25 歲是讀 書的黃金十年,因為 15 歲之前知識未開,什麼東西都不太懂;25 歲就大識漸多,

所以 15 歲到 25 歲是唸書的黃金時期!(訪 J96 子安-2 100228)」。這句話也影響 康時在剛進大學的時候,玩樂的心態沒有那麼的重,而且在大一的時候也很幸運 的遇到一些和他一樣很認真唸書的同學。所以,他就這樣度過了與其他大學生較 不同的的大一生活。接下來,在進入大二的時候,因為系上的同儕們也開始從大 一的玩樂生活漸漸轉向認真唸書的情境;順利成章,康時也持續過著他一直很認 真唸書的大學生活。此外,康時在這三年內也沒參與任何社團也沒有任何外務,

唯獨在大一下參加了一項教師教學助理的培訓課程以及大二的時候與班上幾位 好友一起報名參加由青輔會所舉辦的「政策研發競賽」。乍眼看起來,康時的大

學生活至目前為止比起一般大專生沒那麼多姿多采。然而,個性較謹慎的康時除 了因為之前師長的勸導外;其實,他還是有他自己一套觀念:

我的觀念應該是說,我上面有哥哥,依據他的研究所推甄經驗,就爸媽會 跟我說如果要推甄上的話大一大二的成績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會留意這 部份,因為當時還是有預設會唸到研究所。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剛上大學 開始不是那麼適應,所以我會採取比較保守的策略。在大一上的時候認真 一點,把課業顧好;然後,大一下或大二就可以玩樂一點點。相對其他同 學,我覺得我的策略是比較保守一點...

(訪J96康時-2 100228)

浩瀚和子安同樣認為大學一年級必須在學習上紮好基礎,日後方能有較多的 條件和能力處理其他事務。如浩瀚所說,他在大一的時候是很在意學業,所以他 在進入大一的第一個月就組了讀書會,每個星期都有固定的讀書時間。雖然如 此,在浩瀚的觀念中,他並不希望大學四年都只「埋」在課業裡頭;他與父母都 有共通的信念就是,除了課業以外,對其他領域也要有所嘗試。所以,他還是會 找一些休閒活動來增進自己。

我的計畫中並沒有四年都要好好待在課業裡面。應該說我和我父母都希望 我在大學除了課業以外,也對其他方面有所涉略,不是只有唸書而已。所 以,我自己會去找一些休閒活動來增進自己。所以我並沒有總是在念書。

可是我覺得大一那時候,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說,我在一開始就有好好進入 唸書的狀態,所以算是有扎下不錯的基礎。所以,我可以在大二的時候,

將一部分的重心放到課外活動上面。一方面在一般的考試還是會很注重;

另一方面,像今年大三我就確定了我畢業以前,我計畫要辦一場屬於自己 的音樂會。這個目標,希望可以在大學畢業以前完成。

另一方面,像今年大三我就確定了我畢業以前,我計畫要辦一場屬於自己 的音樂會。這個目標,希望可以在大學畢業以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