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高中生涯的回顧

壹、「老師為我的生命典範、讓我知道一個有高度的生命的人應該怎麼活 著..」

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的學習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學校教師 自行帶領的一般課程與特殊課程、由台灣大學教授主講的人文科學導論和其博士 班學生帶領的經典導讀,以及最後提供學生實習研究的專題研究。在這三年當 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的學生不但經歷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更是接觸了不少各界 人物;單單這一面向就有別於一般高中生所能經歷的。然而,對於人文社會資優 班的學生而言,能從這麼豐厚的課程內容帶走知識和心智習慣,除了取決於課程

內容,教師的教學品質與教師的人格特質也影響極深。換言之,人文社會資優班 學生對於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熱誠、對社會以及人生的價值觀,甚至認知能力 均和教師的教學品質、人格有著直接關係。當然,在教育部的支持以及學校對其 班級的重視下,人文社會資優班在建國中學以及中山女中就有如一個強力的磁場 將校內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的優秀師資引進這個班級。這些老師本著對人文社會 領域的關心與熱誠,往往給予教導學生的不單單只是課本上的內容而已,當中包 括了:建立學生看待事情的態度、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及回饋與服務社會 的使命感,分述如下:

一、看待事情的態度

在青少年期間,年輕人都會較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尤其是心目中的楷模 或崇拜的偶像。如果從學校層面來看,老師就是最具此特徵的人。當老師將「以 身作則」、「柔性說理」以及「善用事例」等融入教學當中,也較能讓學生深思其 中人生的意義,以便作為日後為人處世的參考。建國中學人文社會資優班當中就 有兩位老師對浩瀚造成極大的影響;透過與老師們的互動,老師當中所給予的關 懷與建議,讓他在當時可以適當使用學校所賦予的權利為其他同學謀福利等等:

我覺得在我高二的時候擔任學校學生會幹部時,黃老師和朱老師對我的影 響是非常大的。我覺得這兩位老師影響我的是看待事情的態度是否是正確 的,就對事情的認知層面。那因為是我當時高二擔任那一個職位的時候,

是很容易走歪走偏...走火入魔或走壞的一個情況。可是因為當時還好我也進 了這個班,也因為有這兩個老師的帶領,所以我運氣很好,我沒有做出不 好的事情來。這兩位老師是我當時的一個典範,就是說我要往這個方向去,

直到現在還是如此。簡單而言,他們讓我知道一個有價值、有高度的生命,

他應該怎麼樣去活著!所以,他們的人生觀,就是我要追尋的一個目標。

(訪 J96 浩瀚 091024)

另外,對於子安和小波來說直到現在他們都還記得高中國文老師所提醒他 們,每個人這一生都應具備良好的格局、視野、氣度和胸襟。這樣的提醒其實給 予子安和小波一個全新的思考模式。子安笑說他還把這四句名言寫在紙條上並一 直放在皮夾中,作為警惕自己不要太侷限的去看待事情(訪 J96 子安 091024)。

而,子安則常常自我反省自己是否有達到這四大條件,比如,他就覺得自己目前 急需在「氣度」方面有更多的增強。他希望可以對許多不如他意的事情多一點容 忍以及能更坦然的面對一切別人對於自己負面的評價(訪 J96 子安-2 100228)。

二、獨立學習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人文社會資優班的老師們為學生創造了許多 的學習資源,如除了可以使用國家圖書館的資源,老師也會介紹一些教授或學長 姐給學生認識,以協助學生建立更多的學習人脈。然而,資源要能善用方能發揮 其效用;可是,要讓慣性坐著聽課的學生們動起來,還是需要一段適應期。如班 上學生雖說是經過篩選並對人文社會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但普遍性在高一階段都 還是會很害怕老師要在班上進行討論並且發言;然而,到了高二的時候,同學們 就開始適應了,也學著依據老師提供的議題分別都會到圖書館找相關的書做延伸 閱讀(訪 J97 鶴群、J97 彰顯 090909)。彰顯還有另一個更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進 行專題研究時,因缺乏自我督促導致進度一再拖慢。直到要繳初稿時,也還只是 草草擬了一些大綱給老師,結果就狠狠的被老師教訓。彰顯永遠無法忘記被老師 教訓的畫面以及自己伏在桌面上哭了一整個下午的狼狽樣子(訪 J97 彰顯 090909)。除了在學業上要學習當自己的主人;反省、思考、問題解決都需要慢 慢培養起來的。例如,當學生到部落進行服務的時候,雖然老師也全程參與,但 是過程主角還是學生。就算發生了些什麼問題,老師並不會當下給予指導;而是 在後續的檢討會議中表達他的意見(訪 J96 浩瀚 091024)。

三、回饋與服務社會的使命感

也許外界的眼光認為人文社會資優班的學生對於服務社會更要身體力行;然 而,在訪談者口中得知,他們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般;他們一樣被升學壓力以 及高二、高三的專題研究壓的喘不過氣來,所以並沒太多時間參與校外服務活 動。雖然,班上老師會偶爾在課堂上談及服務社會這種概念,但並沒有落力推廣 學生必須在這期間參與。老師偏向會分享他個人在社會服務方面的參與,也讓同 學們知道其實大家在可以的能力範圍內嘗試去看看、開開眼界(訪 J96 小波 091024)。這樣般輕描淡寫自身經歷,也無形中讓學生覺得將來也可以如同老師 一般,不是張揚式的誇耀自己對社會有多大貢獻,而是可以默默的服務弱勢族 群。就如曉婭說,她從老師身上學到的是ㄧ種態度:我們從社會中獲得了這麼多

的資源,感覺也要去回饋於社會。當中彷彿有一種使命感,好像要對社會有什麼 貢獻(訪 Z97 曉婭-1 090904)。

另外,對小波而言,他知覺自己在這班級裡擁有的並不是光環,而是一種使 命感,這也是為什麼其他人覺得他們很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會有此想法,其實也 主要因為班上的老師會常常提醒同學們不要因為進了這個班級而感到驕傲,因為 在人文社會領域並沒有所謂的資優生。這些學生之所以會被選進入此班級也主要 評估他們對於人文社會領域的興趣以及發展的潛能,而非以成績為主要的考量。

反之,身為人文社會資優班的一份子,對內要懂得彼此多關懷而非競爭,對外則 要更比他人對社會有更多的關懷與服務之心(訪J97彰顯-2 100210)。

從上述訪談的內容中,我們可發現選擇進入人文社會資優班的的老師與學生 都具有基本關懷社會的特質或對人文領域有相當的興趣;因此,當老師在談論相 關議題的時候,學生自然較容易認同。再來,這些老師本身都曾實際參與一些社 會關懷活動,所以老師的「以身作則」促使學生更加信服以及激勵學生參與類似 活動,並協助學生逐漸將關懷社會之態度類化於實際生活中。

貳、「有你陪伴,學習路上不孤單...」

人文社會資優班級因為人數少,加上進入此班級的學生都具有共同的志趣;

所以同儕間很容易就建立起互相信任,彼此瞭解的良好班級氣氛。雖然,身在這 樣的資優班級,而且又獲得學校許多的資源,但受訪者們均覺得並不會因此而感 到有特別的光環:「其實並不是因為進入這個班級就會感到光榮,而是因為大家 一起經歷了很多,感情很好,凝聚力很強,所以才會以身為這一班的一份子而感 到光榮...(訪 Z97 小梵 090904)」!浩瀚也認同人文社會資優班的同學們並沒有 特別的與眾不同,但外界在看待他們時,難免各自還是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不一定...其實兩方面都有!正面的就是說我們這個班級整個學習風氣不太 一樣(就沒那麼升學主義...),負面的也有說,哦!這個班級怎麼可以使用 這麼多的資源,感覺資源分配不公平...

(訪 J96 浩瀚 091024)

一、相互觀摩學習的同儕文化

建國中學人文社會資優班在第一屆的時候是採取校內甄選的方式進行,通過 甄試者自高一起就編入人文及社會科學資優班;到了第二學期末,若覺得不符合 自己興趣的同學可以申請轉出到其他班級;或一些有興趣且具備條件的同學也可 經由老師評估決定後以旋轉門模式,27於高二時就讀該班級。中山女高的人文社 會資優班也同樣採取此辦法錄取學生。28雖然在高二的時候,兩校人文社會資優 班都會出現舊同學轉出和新同學轉進來的局面;但重點是,到最後會選擇留在這 個班級的學生,均屬於真正對人文社會領域有興趣的一群。由於班上同儕間彼此 志同道合、有共同的理想以及一起面對學習上的挑戰等等;當處於一個同質性那 麼高的學習氛圍,除了使班上的向心力變強,也會促進彼此相互觀摩學習,並發 現自己身上的優缺點,進而提升自己。中山女高的盈當初在國中升高中時因為對 人文領域有所興趣所以選擇進入這班級。在就讀這班級的過程中,除了課程知識 的習得,她覺得同儕影響對她的影響是非常大:

剛進入這班級的時候,我就覺得覺得班上的同學們都好有才華。相對而言,

自己就會變的比較沒有自信。可是看到大家這麼厲害,我也開始嘗試努力

自己就會變的比較沒有自信。可是看到大家這麼厲害,我也開始嘗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