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級職業學校的變革、困境與因應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高級職業學校的變革、困境與因應

在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職業教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為經 濟發展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資源,也為產業升級與企業自動化提昇無數 的技術資源。無論是在早期的進口替代時期,或是近幾年的全面促進 產業升級階段,職業教育的發展都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羅清水,

1996)。即使進入廿一世紀,企業朝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

終身教育學習社會的建立,職業教育品質的提昇與數量的普及,亦仍 將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主流。然而在社會大眾對於菁英教育的 迷信與經建人力需求規劃失衡之下,技職教育發展面臨了極大的危機 與困境。

在服務業和知識經濟擅場、出生率逐年下降、每戶子女人數遞 減、技職教育上移化、增設許多高中和大學及我國加入WTO 等影響 下,職業學校至少遭遇下列問題:(1)招生愈困難:愈來愈多學校和科 別招生不足,面臨生存危機。(2)學生愈異質:有人批評職校從以往招 進國中畢業生的「二軍」、「三軍」為主,變得愈來愈招進「四軍」、

「五軍」,學生素質也愈來愈異質化。(3)課程愈偏離職教本質:愈來 愈升學取向,無法或不願立即升學的學生愈來愈難以得到優質的教 導。(4)績效指標愈一元化:升學率成為最受關注的績效指標(李隆盛,

2001)。

面臨此種困境,從組織因應環境變遷所採取的逃避、反應、影響 及預期等四種基本策略中,從「改變組織」和「改變環境」的結構面

來看,逃避策略是不調整組織亦不去改變環境,反應策略是調整組織 但不去改變環境,影響策略是不調整組織但試圖改變環境,預期策略 則不但改變組織亦試圖影響環境(張志育,1998)。由學校與社會的關 係來看,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不但要配合當前的社會需要,也要能改變 當前社會環境,因此在高職面臨社會環境變遷的困境時,惟有採取「預 期策略」進行轉型,讓組織與外環境得到適當的配合,才能永續發展。

壹、職業學校的變革

一、學校變革的理論依據

所謂變革(change),泛指組織內部各種調整修正行動,可能只是 微不足道的小改變,也可能是足以波及每一位組織成員的大調整;可 能是基於某些預測判斷而主動進行的改變,也可能是迫於形勢而不得 不為的調整(張志育,1998)。變革是組織與環境關係的調整,其目的 在求組織的生存與發展,依組織理論,當組織的目標已不存在或組織 的功能已消失,組織將面臨被瓦解消失,因此現代的組織面臨急速變 遷的環境,為能生存並永續發展,必須像變形蟲一樣隨環境變動而變 革調整,然學校組織畢竟與企業組織不同,必須有較長的時間讓學生 及教師們調適,從企業變革的過程來看,以較緩和的速度與手段來推 動變革構想的方式稱為「轉型」(徐聯恩,1996)。因此,本研究所指 之學校轉型,係指高級職業學校面臨社會環境變遷所進行的一連串和 緩的變革。

由企業的變革來看,變革的動力可分成外部與內部力量,就外部 改變力量來看,第一個是市場與資源;第二個是科技;第三個是環境 改變,內部力量則來自於內部管理的需求(榮泰生,1996)。教育與企

業兩者間的關係可說是休戚相關,企業仰賴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去因應 競爭環境的需求,企業發達則提供政府財政資源及增加國民所得,讓 教育事業更發展,培養更多企業所需的人力資源。當企業已隨大環境 變動調整產業結構時,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亦隨之改變,在此情況下,

高職教育的變革可以說已勢在必行,因為在外部環境上所面臨的,首 先是學生人數逐年下降、市場佔有率降低;其次為知識經濟時代來 臨,高職畢業生所學已不敷社會需求;第三是企業所需人才素質提 昇,升學已成為高中職學生的主要目標。

變革的層次,施振榮(1996)認為可分四個層次,最低層是從原來 的流程中擠壓效率;其次為簡化或改善流程;第三種是改變組織架 構;層次最高的是建立新的經營哲學。層次越低的改造,越容易立竿 見影,但持續力也越差。就學校的變革來看,以往的變革程序是線性 取向,亦即事先設定目標、擬訂解決方案,將變革設定在依既訂計畫 實施,一定可獲致預期結果與成效。這種變革類似企業變革中的一、

二層次,僅侷限於教室內的改變,在教師的教材教法、班級管理及學 校經營方面創新,這種創新只是教育系統中的一些獨立事件成效有 限。一九八○年代後期以來,學校變革被認為應該更重視程序和其系 絡,有效變革的影響範圍應該是學校文化。這種變革類似企業變革的 第三、四層次,即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與組織文化的重塑。就學校的 變革而言,早期以班級和學校系統要素為焦點的變革被稱為「第一層 變革」,而擴大到組織結構和組織文化的變革被稱為「第二層變革」。

第一層變革只及於組織的點、線,第二層變革則及於組織的面和整體 (李隆盛,2001)。

綜合以上,變革是組織因應環境變遷所進行一連串改變現狀的過 程,其目的在求組織的生存與永續發展,促使組織進行變革的動力,

來自外部環境或因組織內部的壓力,在變革的層次上,依組織所面臨 的困境可由最低層內部作業程序的變革,到整個組織的調整與組織文 化的重塑。就高職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如果仍採取以往侷限於學校內 部做點或線層次的改變,勢必無法因應社會環境快速的變遷,只有從 整體的角度去變革才能與環境的脈動同步而不被社會所淘汰。

二、高職教育當前的發展趨勢

我國高職教育當前的發展趨勢,分述如下:

(一)技職教育上移化:

目前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分成是高中、高職和綜合高中三大類,由 民國八十六年至九十年這三種類型學校學生人數的增減情形如表 2-1-1 所示:高職、五專和二專的人數均呈現負成長,而高中、綜高、

四技及二技學生人數則是正成長。

高一不分流的綜高學生人數大幅正成長、高職及專校學生人數負 成長、科技大學學生人數大幅正成長,顯示出技職教育急速上移化的 趨勢。

2-1-1 八十六至九十年技職學校人數增減情形

高級中等學校 專科學校 科技大學 年度 高中 高職 綜高 五專 二專 四技 二技

86 111,374 167,313 17,169 39,145 51,819 03,763 09,560 90 132,985 129,418 90,000 32,475 34,962 36,472 33,896 成長 +19% -22% +424% -17% -32% +869% +255%

資料來源:李隆盛,2001。

(二)高職教育邊緣化:

根據統計高職學生百分之六十在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學雜費約 是公立高職的三倍多,對一般低社經家庭的學生而言是很重的負擔。

而每位私校學生所享受到的教育經費卻只有公立高職學生的40%,因 此很難提供優質的教育,再加上政府一直增設高中、改置完全中學及 綜合高中,又逢學齡人口數降低等因素,不少高級職業學校和一些職 業類科已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高職在國中畢業生升學選項的排序中 愈來愈後段,顯示高職教育正急速邊緣化(李隆盛,2001)。

對這擋不住的兩大趨勢,私立高職紛紛以轉型為完全中學、綜合 高中,對於原高職部只保留招生熱門的職業類科等方式因應,由於公 立高職對招生的壓力感受較遲緩,除部分已招不足學生的類科,採取 減併或改調整類科,以及部份較有遠見的高職於八十五學年開始試辦 綜合高中,並將職業類科的規模逐年縮簡調整為綜合高中外,其餘尚 未調整轉型之公立高職,除熱門職科外,在政府增設高中及完全中學 政策下,再加上國中畢業生人數逐年下降,勢必面臨招生愈來愈困難 甚至必須減班的窘境,因此,高職轉型綜合高中已成為無法抵擋的趨 勢。

(三)高職轉型為綜合高中: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於民國八十四 年的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決議,建議政府就現有高中、高職及五專 外,宜再針對性向、興趣較遲定向的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進路 管道,以延遲分化,建議另行規劃『綜合高中』以滿足此類學生之需 求,使更能達成適性發展之教育目標,並因應世界潮流之趨勢。因此,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五學年度起試辦為期三屆五年(八十五至八十九學 年)「綜合高中課程實驗」。民國八十八年修訂的「高級中學法」將 綜高列為高級中等學校類型之一,成為正式學制使綜高學制由試辦變

成辦理。參與試辦或辦理的學校由八十五學年度的 18 所,到九十三 學年度增加至 164 所之巔峯,九十六學年度減少至 138 所(教育部,

2007),綜合高中的具體目標為:

1.統整高中高職教育資源,提昇教育品質。

2.融合高中高職教育目標,充實學生的基本能力。

3.提供彈性課程,適應學生延遲分化及加廣選修之需要。

4.增進學生職業性向試探機會。

5.因應世界教育潮流。

為達成上述目標,綜合高中於課程實施的精神為高一統整試探,

修習基礎學科及通識課程、高二試探分化,依性向及興趣彈性選課,

高三分化專精,朝學術導向進路或職業導向進路發展,亦可綜合兩類 進路來選課,以達到適性選擇的目標。就辦理綜高的學校類型及轉型 難易而言,在已辦理綜高的學校中七成是高職和附設有職業類科的高 中,而根據民國九○年教育部訪視、評鑑及研究結果發現,就轉型方 式而言,職業學校較容易轉型。因此為配合教育部「高職轉型綜合高

高三分化專精,朝學術導向進路或職業導向進路發展,亦可綜合兩類 進路來選課,以達到適性選擇的目標。就辦理綜高的學校類型及轉型 難易而言,在已辦理綜高的學校中七成是高職和附設有職業類科的高 中,而根據民國九○年教育部訪視、評鑑及研究結果發現,就轉型方 式而言,職業學校較容易轉型。因此為配合教育部「高職轉型綜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