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數位相機產業介紹

2.1.1 數位相機的定義 6

「數位」乃是指將連續變化的事物轉換成0 與 1 的數據,數位相機是「靜態式數位 照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DSC)的簡稱。其能將影像數位化,變成檔案的格式儲 存在非揮發性記憶體中的一種相機設備,其對傳統相機有著嚴重的替代作用。

數位相機是結合了光學、電子與精密機械等技術的產品,其光學原理與機械結構皆 與傳統相機相似,如鏡頭、光圈、快門、閃光燈、觀景窗等,兩者的最大不同處在於影 像形成原理:傳統相機是在膠捲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而數位相機的核心 零件是藉由影像感測器—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金 屬氧化矽感應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來擷取影像,

經光電轉換、類比轉數位和訊號處理,將影像資料壓縮後由數位相機內部的快閃記憶體 或內置儲存媒體保存,有別於傳統相機的膠卷,由於影像為數位式資料,因此可直接對 影像進行傳輸與編輯的處理,數位相機構成系統如圖2-1 所示。

2- 1 數位相機系統方塊圖

資料來源:PIDA(1997)

2.1.2 數位相機的發展簡史

數位相機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最早開始於1981 年由 SONY 推出的 Mavica 相機,當時在影像壓縮與半導體儲存技術等均尚未成熟,且為了能夠直接透過 彩色電視機顯像,影像是以類比的NTSC 格式儲存於 2 吋的軟式磁碟(Video Floppy)

中,由於只能提供接近VHS 的影像品質,因此並不能滿足一般應用的需求。

數位相機發展到 80 年代後期時,由於數位信號處理 IC 晶片化及記憶卡(Memory Card)存取技術逐漸成熟,日本富士公司與東芝公司首先在 1988 年合作推出全球首部 數位靜態照相機,接著Olympus、Ricoh、Canon、Konica 及 Minolta 等亦紛紛跟進推 出產品。這些早期的數位相機,雖然影像品質比類比式的相機改進很多,不過仍採用 NTSC 格式的視訊輸出,在解析度上並沒有太大的改善。直到 1990 年 Kodak 以 Nikon 單眼相機的機身為基礎,使用1.3 百萬畫素的 CCD(Charge-Coupled Device)為影像 感測元件,推出DCS 系列相機,此後,影像不再受限於 NTSC 的輸出格式,數位相機 的畫質才得以大幅度的提升。

90 年代初期,CCD 除了應用在消費及資訊產品外,少數的美商公司如 Kodak、

EG&G 等亦致力於發展大面積、超高解析度的 CCD 影像感測器,以滿足天文及基礎科 學研究上電子取像的需求,由於相關技術的逐漸成熟,這些高解析度的CCD 亦被用來 製成專業用相機的背蓋,將數位影像帶入專業攝影的領域。直至近年光電、半導體及數 位處理技術的進步以及資訊環境的逐漸成熟而給予數位相機市場成長的環境。

2.1.3 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的比較

由於數位相機製造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發展,使得具有「即拍、即看、即刪」功能的 數位相機,在價格方面逐年的下降,不但使得一般消費大眾擁有一台個人數位相機的門 檻降低,也促使傳統相機的消費者持續流向數位相機,此外,自從2003 年數位相機的 出貨量首度超越傳統相機之後,全球數位相機市場就顯現快速成長的力道,甚至可以預 測的是,在不久後的將來,若數位相機的畫素能達到傳統相機普遍的2500 萬畫素時,

數位相機將幾乎完全的取代了傳統相機的地位。

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在外型及拍攝影像的操作上並無太大的差異,為了能更清楚兩 者之間的不同處,本研究整理列出以下幾點有關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之間差異的比較如 下表2-1 所示。

2- 1 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差異比較表

數位相機 傳統相機

儲存方式 碟片或Flash RAM 底片 感光方式 CCD 或 CMOS 底片感光

解析度 40×480VGA~6000×7500 35mm 底片具 6000×4000

預覽畫面 有 無

攝影成本 低 高

購買成本 高 低

耗費電力 高 低

使用便利性 高 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針對以上表2-1 所列的各項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的差異比較,本研究將依各項差異 做逐步的說明:

1. 儲存方式:

傳統相機是利用光線讓底片的感光劑感光,並將影像儲存在軟片上,而數位相機則 是利用記憶卡來儲存影像。數位相機的記憶卡除了初次購置的費用之外,爾後的使用不 需再支付其他費用,此外,記憶卡具有可重複使用、體積小、攜帶方便與容易保存等優 點;相較於數位相機的記憶卡,傳統相機所使用的底片在每次拍攝都需要支付軟片與沖 洗費用,且軟片佔的空間較大,對溫度、溼度與強光敏感,因此需要謹慎保存,而未使 用的底片則需要冷藏甚至冷凍的保存方式,這樣的影像儲存方式相較於數位相機的記憶 卡而言,較需耗費成本且保存不易。

2. 感光方式:

影像形成原理是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的最大不同處,傳統相機是在膠捲上靠溴化銀 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而數位相機的核心零件是藉由影像感測器—電荷耦合元件

(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金屬氧化矽感應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來擷取影像,經光電轉換、類比轉數位和訊號處理,

將影像資料壓縮後由數位相機內部的快閃記憶體或內置儲存媒體保存。

3. 解析度:

傳統相機的影像解析度、色彩飽和度與正確度較高,可做高倍率放大;而數位相機 在影像品質的改善雖快速,但與傳統相機相比較仍然遜色,且可放大倍率較低。

4. 預覽畫面:

是否具有影像預覽功能,是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最明顯的差異之處。數位相機的 LCD 顯示螢幕可以在拍攝之後立即觀看拍攝結果,並即時做數位放大,若色彩平衡不滿 意可立即清除重拍,絲毫不浪費記憶體空間;而軟片在沖洗前,其拍攝結果是不可預知 的,需以多次拍攝降低拍攝失誤的發生,因此會造成時間與金錢的雙重浪費。

5. 攝影成本:

傳統相機由於外在拍攝環境的影響,因此在面對不同的拍攝環境或是預期達成的某 種拍攝風格時,需要不同的底片類型來達到預期的拍攝結果,如:高感度、低感度、正 片、負片等,所以不同類型的底片費用會相當可觀。此外,針對不同的拍攝主題與目標,

需要交換鏡頭、近攝附件、專用閃光燈等的額外攝影目的附件來完成,因此在攝影成本 上,傳統相機會明顯的高出數位相機許多。

6. 購買成本:

若單純就功能、畫質與相機價格做比較,傳統相機較顯物超所值,因為其價位偏低 且攝影品質相對較高;反觀數位相機,價位偏高但拍攝品質與傳統相機相比略顯偏低。

7. 耗費電力:

傳統相機的耗電量較低,且電池壽命較長,若是機械式傳統相機,甚至不需要電池 就可以操作;而數位相機的耗電量較高,其電池壽命是以小時計,若相機沒電時則完全 不能操作。

8. 使用便利性:

就相機本身的機械結構而言,數位相機沒有複雜的機械結構與組件,其全部是電子 式,對非攝影專業的消費者而言,使用上較為方便且輕巧;而傳統相機結構則較為複雜,

相機本身也就相對較重。此外,就拍攝後的便利性而言,數位相機的影像可直接傳輸至 電腦,並可透過相關軟體進行影像的修改與變化,所以要建立一個個人的簡易數位暗 房,只需要有電腦,其他需增添的設備並不多,在後製的學習上也不困難;傳統相機的 影像則需要利用掃描器將影像轉換成數位檔後才能做影像的修改與變化,而傳統式的個 人彩色暗房,不論使用與設立都有嚴苛的要求,因此,就整體而言,數位相機相較於傳 統相機有較高的使用便利性。

2.1.4 數位相機市場概況

資料來源:IC Insights(2007)

在這數位相機發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嶺之前,包括日本、歐洲與美國等地區的消費者 場將趨於飽和;第三、照相手機的崛起與其功能上的不斷提升,IC Insights 除預估銷售 量成長將趨緩之外,並認為2007年數位相機平均價格下滑的速度將高於銷售量,因此數 位相機銷售額的成長率開始下降,從原本2005年的15%,下降至2006年的5%,2007 年銷售額成長率為零,2008年開始負成長。

將邁入成熟期的數位相機產業,就如同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未來數位相機市場的

93,795 105,026 113,056 116469 117,334 12%

2005 2006 2007 2008(f) 2009(f)

0%

由於數位相機產業將邁入成熟期,因此市場競爭在這兩年更顯劇烈,其中日本二線 廠商不但獲利持續下滑,甚至出現虧損,導致日本二線廠商陸續退出相機市場(如日本 的東芝和京瓷)。反觀全球數位相機大廠 Canon 和 Sony,則因為擁有關鍵零組件的自 製能力為其市場競爭優勢,在過去四年的市佔率前五大品牌當中,除了依舊穩坐第一與 第二的龍頭之外(見下表2-3),並積極準備朝向獲利率較高的數位單眼相機市場發展。

2- 3 全球數位相機市佔率前五大品牌

單位:%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1 Sony 17.9 Canon 17.1 Canon 17.2 Canon 18.7 2 Canon 17.1 Sony 16.7 Sony 15.0 Sony

15.8

3 Olympus 13.0 Kodak 11.9 Kodak 14.0 Kodak 10.0 4 Kodak 10.7 Olympus 11.2 Olympus 9.7 Olympus

8.6

5 Fujifilm 10.3 Nikon 9.3 Nikon 9.3 Samsung

7.8

資料來源:台經院產經資料庫整理(2007)

若以全球各品牌間的表現來看,根據台經院產經資料庫所整理的資料顯示(見表 2-3 與 2-4),Canon 在數位相機市場仍舊維持第一名的寶座,以出貨量 2,110 萬台,市 佔率18.7%居第一位,其主要是因為關鍵零組件的自製率高,再加上其在數位單眼相機

(DSLR)所塑造的優質品牌形象帶動消費性數位相機出貨量的成長與高獲利,即使其 他二線品牌持續以激烈的價格戰建立競爭優勢,Canon 的領導地位短期間內仍不易被撼 動;而出貨量達1,700 萬台、市場佔有率較前年提升 0.8%的 Sony,之所以能在市場佔 有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買下Konica Minolta 的單眼數位相機部門,為 Sony 出貨 32.6 萬台;Kodak 則延續先前大幅釋出代工訂單給台灣代工業者,取得明顯之價格優勢,雖 然市佔率較前年下跌四個百分比,但仍以市佔率 10.0%居第三位;第四名的 Olympus 在2006 年表現也不佳,出貨量達 960 萬台,市佔率下跌 1.1 個百分比剩下 8.6%;而

(DSLR)所塑造的優質品牌形象帶動消費性數位相機出貨量的成長與高獲利,即使其 他二線品牌持續以激烈的價格戰建立競爭優勢,Canon 的領導地位短期間內仍不易被撼 動;而出貨量達1,700 萬台、市場佔有率較前年提升 0.8%的 Sony,之所以能在市場佔 有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買下Konica Minolta 的單眼數位相機部門,為 Sony 出貨 32.6 萬台;Kodak 則延續先前大幅釋出代工訂單給台灣代工業者,取得明顯之價格優勢,雖 然市佔率較前年下跌四個百分比,但仍以市佔率 10.0%居第三位;第四名的 Olympus 在2006 年表現也不佳,出貨量達 960 萬台,市佔率下跌 1.1 個百分比剩下 8.6%;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