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兩性交往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是指能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兩性交往所需的各種挑戰的能 力(WHO, 2003);是「有效的學校性教育計畫」的特徵之一,亦是達成「性健 康促進」學校教育目標所需。本節兩性交往生活技能即以兩性交往重要性及 兩性交往相關研究,說明之。

一、兩性交往生活技能之重要性

以培養帶著走的基本技能取代背不動的知識已是時代的趨勢。世界衛生 組織(WHO, 2003)出版的「以技能為基礎的衛生教育」,共列舉14種生活 技能,不同的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者,都會以不同的方式針對關鍵的技能予 以定義和歸類,因此於分類上大致可分為交流與人際交往能力、決策和批判 性思維能力與處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等三類(參見表 2-2-1)。

Kirby and Barth (1991)對美國從1975年至1990年間發展各類型性教育課 程,進一步分析其設計的內容與活動,結果發現(一)青少年已有基本的性 知識,只是知識的適度增加很容易隨時間而淡忘。(二)未將這些知識轉化為 自己能力的一部份,所以無法影響行為。(三)沒有相關的親身經驗,對未來 尚無法期待及計劃,以至於很快就將所學遺忘,欠缺在重要時刻做明智決定 和可轉換為日常可用的生活技巧。(四)影響青少年的因素還包括了其他各層 面例如:同儕團體、媒體傳播的訊息……等許多的因素,發現性教育課程介 入單單經由少量性知識的增加很難可以改變行為。

表2-2-1 以技能為基礎的衛生教育

資料來源:引自高松景,2006

正如Kirby and Barth(1991)研究所證實單經由性知識的增加,是無法因應 日益惡化的青少年性問題,生活技能的推展逐漸獲得,美國性訊息與教育協 會(Sex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IECUS], 1992)

重視,建構一套幼稚園至高中階段「完整性教育指引」(Guidelines for

交流與人際交往能力 決策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處理和自我管理能力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課程的設計是由 6 個主要概念及 36 個次 概念建構出來,其中概念三特別強調個人技能,內涵強調個人及人際關係促 進「健康的性」(Healthy Sexuality)所必需的一些「技能」,主題包括價值、

溝通、做決定、自我肯定、磋商、尋求協助等。

國內同時期晏涵文、李蘭、白瑞聰、林燕卿(1992)針對國內幼稚園至 國小六年級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實施性教育內容需求研究,依據不同年齡層 的需求,訂幼稚園至高中階段的性教育概念架構,在高中階段婚姻與家庭的性 教育概念中,特別提出婚前交往內涵應包括兩性交友(認識約會的社會規範,

知道並列出可以和異性一起從事的活動)、約會(知道約會時的行為標準及 應避免的人、時、地、事、物)、戀愛(經歷一個做決定的歷程,承諾自己 在日後異性交往時,可以避免婚前性行為的發生)、擇偶(學習有關選擇配 偶的標準)。

顯示,運用生活技能設計在青少年性行為的改變課程是必要且重要。本 研究實施的兩性交往生活技能的性教育教學課程,主題設計則應涵蓋溝通、

做決定、自我肯定、磋商、尋求協助等生活技能的內容;且於高中階段實施 的兩性交往性教育內涵則包括團體活動、團體約會、單獨約會至固定男女朋 友等各個階段。

二、兩性交往生活技能相關研究

性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學校性教育應重視生活技能的教導,才能達到 知識、態度與行為的改變。根據相關性教育介入課程研究亦證實,學會生活 技能的訓練,可使青少年做出有益健康的正向選擇,減少導致高危險性之行 為,且適用特別適用於預防未婚懷孕、愛滋病及其他性病之感染及性行為自 殺等課程上(Kirby,1997; Postrado & Nicholson ,1992)。

Kirby and Barth(1991)運用社會學習理論針對13個加州學校758為的十年 級學生,隨機分派進行三週十五節課的「降低危險」(Reducing the Risk, RTR) 的性教育課程,該課程以延後生性行為與避孕來避免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 為,並強調青少年需擁有如何延後發生性行為及採取性行為保護措施知識、

結果期待與自我效能,結果發現對於禁慾及避孕的知識有顯著增加

,避孕知覺和意圖及先前已有性經驗或已使用生育控制的學生則無顯著影 響。顯示,發現只有知識介入成效有限。

Kirby and Koprpi(1997)以準實驗隨機分配設計方法,針對10,600位七

、八年級加州中學生,進行17週延緩性發生(PSI)課程介入,結果發現課程在 做決定、拒絕性的感覺、行為意向及自我效能態度上有顯著正向影響,

但對於態度的改變並不能轉換成對行為結果的影響,其認為是PSI缺乏課程之 練習技巧機會和環境支持所導致。顯示,課程設計應考量提供生活技巧練習 的機會與環境,態度的改變才能確切轉換對行為的影響。

高松景(2006)針對210位高一學生進行連續七週兩性交往生活技能之教 學介入研究,課程是每週兩小時,並配合全校性宣導活動與親職教育課後學 習活動環境,內容設計以分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導有效溝通的能力

、自我肯定拒絕能力、做決定能力、創造性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

協商能力、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等七項生活技能的練習,研究結果在性覺察度、

性知識、性行為態度、拒絕/協商性行為的自我效能、兩性交往相關生活技能 及性健康行為意向等變項上,皆具顯著的立即及延宕之效果。

綜合以上文獻可知,有效兩性交往的課程設計,只有知識並不足以改變 行為,要能引發行為改變的動機,並教導相關技能,提供練習的機會,才能 確實改變其行為;並結合生活技能情境的課程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兩性交往 不同情況的生活技能,強化對青少年兩性交往行為的改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