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oogle Earth 應用於民眾參與空間規劃的策略研擬

第五章 Google Earth 應用於參與式空間規劃之探討

第二節 Google Earth 應用於民眾參與空間規劃的策略研擬

綜合第一節的案例與上述提到建構的課題可知,Google Earth 用於 民眾參與規劃固然是一種展新且具有前瞻性的方式,提供了民眾一種不同 於傳統規劃方式的選擇,主要的目的也在於提供一種知識交流的機會,促 成規劃者與民眾之間對於環境的共識,為規劃案的進行立下更確實易懂的 基礎。綜合前幾章的論述,Google Earth 這套軟體固然還有其使用受限 的地方,以及使用 Google Earth 這套軟體所需配合的準備作業,其改善 及未來發展的策略,分述如下。

一、短期策略_規劃單位

(一)被轉化的圖資

規劃單位與民眾討論的圖資介面應該要被轉化,要有主題性的討 論,不能以原有的圖層概念做為討論的工具,對於民眾討論的介面應 該要建立綜合影響因素後,對於現象的解釋及結果。

以建立環境共識為起頭,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活動以及土地使用 三大主題,而自然環境著重於對於環境的分析,像是易淹水區域的形 成因素、自然災害的影響因素、藍綠帶的創造型塑等對於周遭環境的 優劣勢分析主題。人文景觀活動則已歷史脈絡影響、產業的活動、住 宅與聚落的發展、公共設施與各項基礎設施、信仰活動及歷史文化等 的傳承,型成具獨特性的人文活動景觀,都會構成在空間上的獨特性 主題。結合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活動的主題,將進一步轉為土地使用 的規範來做發展使用管理的探討。 

 

而對於圖資的轉換,規劃單位應該要更積極的去改變原本只有圖 資堆疊的做法,以使用者的使用方式為出發點,過去圖資只能呈顯資 料的處理方式,進一步轉為民眾可以方便閱讀的主題圖,是可以透過 圖面去了解對現象的解釋與結果。

(二)圖資的可視化

主題圖完成之後,為了能譨夠更進一步的認識圖面,符合人性的 需求的立體資料展現應該要逐漸取代以往平面的資料呈現,經由 Google Earth 對這個 3D 世界環境的之理解化、結構化及顯現化,增

 

顯空間資訊的應用的呈現效用。

(三)培養民眾參與的樂趣

藉由 Google Earth 工具可以自由的游移,讓民眾能從自家環境 為出發點逐漸擴延,使民眾可以進一步認識周遭的區域環境,藉以培 養民眾參與在其中的樂趣。促使民眾透過理解環境,與規劃者互相學 習的過程,讓民眾自己的價值觀、行為模式或想法,與規劃者在參與 協調上達到對於環境的共識建立,改變民眾對規劃案的消極參與作 法,也能使規劃過程及直行更為順利,同時也能使民眾對未來想像的 潛力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出來。

(四)民眾意見的交流及回應

對於民眾意見能夠確實的回收,藉由使用 Google Earth 方便自 由的游移,嘗試讓民眾以自身周遭生活環境開始,讓他們對最切身的 環境提出看法與意見。圖資的關連性也從民眾的切身環境去表現,讓 民眾能夠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回應到相對應的圖面上。

二、短期策略_Google Earth 軟體

(一)增近各類型可視化軟體的相互連結

經由 Google Earth 視覺化呈顯後延伸到社群網路的應用推廣,

規劃單位所給予的資訊經由網路的推廣,是經的起公開民眾判讀的考 驗。因為 Google Earth 並不能成為圖資建立資料庫及複雜分析的圖 資工具,而是在複雜圖資分析過後,成為一個展現的介面工具。因此 Google Earth 對於其他各分析資料的檔案類型,期望能夠有較多的 方式進行轉換或是連結,減少對於規劃者在檔案轉換上的負擔。

(二)加強互動溝通的使用方式

Google Earth 軟體目前能讓民眾於軟體上以增加標定點的方 式,並將一些內容圖片等以標註的方式做註記,也可以使用簡單的線 條、面或量體等直接在圖面上做回應。但這樣的回應一般限於單機上 作業,要在網際網路上流通就需要額外的登入或登記手續,難免會有 些不便,而造成民眾的使用意願降低。因此在軟體應該針對這部分有 所加強或改善的空間,使得更便於民眾使用。

75 

三、長期策略_政府與 Google Earth 軟體

(一)逐漸整合的平台

目前圖資的展示大概只能受限在經由網頁的傳播方式,傳遞規劃 主題圖資,或是利用政府機關所延伸的計畫案相關網站,才能夠取的 規劃的資料。若政府應將目前建立的主題資訊以及生活資訊逐漸歸納 到同一平台上,亦可以跟 Google Earth 建立合作的關係,將台灣的 都市變成一個充分資訊的都市。

 

<本頁留白>

7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自文獻回顧及其現象的探究,到第五章的典寶河谷城鄉風貌發展 綱要計畫中的實際經驗,可以確切得知,民眾在參與空間規劃得過程 中,的確有其問題處。雖然民眾參與在現有法規上是被保障的權利,

實際上民眾參與的程度非常有限,在資訊不平等參與方式下,民眾參 與已經逐漸流於說明會、公聽會等形式上的意義而已。

本研究運用了觀察的研究方法,瀏覽了近年來用於空間規劃中的 技術以及工具,了解並歸納在整個規劃流程中所遇到的瓶頸,並嘗試 透過圖面資訊作為溝通的最主要工具,期望以圖面資訊做為知識交流 的手段,來達成規劃單位與民眾之間所建立起的環境的共識。並針對 圖面資訊所傳遞的內涵、圖面資訊的表現法以及圖面的回應方式,分 別去探討圖面資訊對於民眾參與而言,釐清需要突破的困難點,而面 對這些困難點,如何應用現有的工具去做進一步的改善及發展。而近 年來 Google Earth 以不同於以往規劃所用的專業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工 具,嘗試以一個使用者的角度去展現地理資訊,並突破性的配合全球 的衛星影像與地形地貌的展現,並能夠與網路及網頁相互結合,成為 新一代以表現性為主的地理資訊工具。而在章節最後以一個實際的表 現手法經驗,來探討 Google Earth 應用在民眾參與而言,尚需具備的 條件與發展策略研擬。茲將本研究的整體結論與建議整理如下。

一、藉由圖面資訊建立環境的共識

(一)規劃者的圖面資訊表達能力

過往規劃者所使用 GIS 的圖資幾乎都以直接分析的層面拿出 來呈現,民眾無法理解過多圖層資訊所代表的意義,也沒辦法理 解圖資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民眾參與的過程中,圖面資訊不該 在是只有圖層堆疊的資料而已,應該是呈顯對於分析過後現象的 解釋。

以建立環境共識為起頭,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活動以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