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oogle Earth 的概念與崛起

第四章 Google Earth 應用於空間規劃中民眾參與

第一節 Google Earth 的概念與崛起

4.同時,這樣的介面或工具,是要能引起互動、對話、以及可以適度被 修正的。

第一節 Google Earth 的概念與崛起

在不斷研究及科技進步下,空間資料逐步由文數字顯示進步為視覺呈現 應用,再到分析決策、判斷的多元應用,各種空間關聯產業分析均用到 GIS 來輔助,得出更佳的判斷成果。其中 3D 資料的動態現象是最微妙而不易由 傳統 GIS 表現出來,而人,卻隨時以動態影像方式來認知空間。為更好空 間動態現象的表示,更有效率及有效能的表達,空間物件的屬性及空間場 景,空間動態現象與地理物件相互影響,需提供動態救災路線模擬或影響範 圍監控呈現平台,方能運用強有力的資料存取及動態呈現之影像式 3DGIS,

進行完整的訊息溝通以及成果表現,新一代的空間影像呈現軟體 Google Earth、微軟的 Virtual Earth,及 NASA World Wind Moon 正逢其時,結合 大量空間資訊承載的平台;本文探討地理空間資料之空間運用形式及呈現的 平台,如何架構完整的擬真環境,流暢的將現場環境便利的呈現在眼前,

Google Earth 仍須加強的功能面。全新的世界地理資訊整合平台,資訊平 等交流且更新速度極快,包含氣象資料觀測都有包含。視覺化的精進讓使用 者更易上手(如圖 4-1 所示)。

 

圖 4-1 Google Earth 影像展現示意圖

近年來 Google Earth 運用動態環境資料承載平台,在互動方式的觀察 點下,經由資料及模式運算成果,使觀察者由不同角度對空間特性有視覺之 感知,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整合查詢、展示及分析的功能,以達到資訊傳播及 提示功能。因此也經由對這個 3D 世界環境的之理解化(reasoning),結構 化(structuring) 及顯現化(representation),增顯空間資訊的應用的 呈現效用。正如目前常常運用的 LBS 空間定位服務等,都是空間資訊領域 運用。在 Google Earth 對全球的影響下,如何達到專業又能便利的模擬呈 現出空間運用分析成果,應有一完善的 3DGIS 基本性能的要求;現今許多的 成果呈現以 Google 為顯示平台,將欲表達的空間資訊整合(如圖 4-2),分 享給全世界,站在巨人的肩膀向遠看,無須再從控制圖像點位座標的程式作 業起,更顯現了在十倍速競爭時代中,政府企業單位或空間領域專業人員真 正的優勢。

圖4-2 Google Earth結合都市計畫展現圖

在政府不斷建立各式空間資料除施政管理運用外,也逐步納入倉儲系統 中,期提供民間加值運用,發揮更大的資料效用。Google 提供資料分享的

43 

二、聯結單位之空間資料庫(Spatial DB)引擎,如 Oracle、SQL 及 其他地物資料庫,整合建置資料庫檔案,並可針對顏色、線型、線寬等

 

六、整合新式資料結構,從不同的資料來源,在此構建環境空間完整、

精確的多層次空間資料模型,在不同的 LOD、不同的比例表現,使得鉅 量資料能快速呈現應有之精細度,呈現出向量、網格資料與物件資料整 合的資料結構。

七、多元方式瀏覽場景,透視及正射視圖,使用者定義的觀察方向、視 點及伸展,像片擬真及純影像圖,支援動畫,且使用者能隨意控制觀看

(放大、縮小、漫遊、旋轉、或從不同的方向觀看),亦可藉由滑鼠、

鍵盤、搖桿來控制三維空間移動,透過目標區導覽畫面、導航鷹眼地圖 及屬性顯示。

而 Google Earth 最常用於規劃上的基本功能,包含搜尋、定位點、

上傳相片、影像連結以及視景街角。其功能分別敘述如下:

(一)搜尋

從一開始的地球,結合 Google 原有的蒐尋相關功能,以關鍵字、

地名、住址或特殊地景建物名稱(如圖 4-3),就可以尋找到所尋找的地 點。藉由 Google Earth 上的搜尋功能,找出最對自己有興趣的地點,

也就是由家開始搜尋起,及使是對地理知識不足的民眾也可以辨識自 家的位置,並以自家的位置點為出發點。

圖 4-3 Google Earth 之搜尋功能示意圖

45 

(二)定位點

利用地標的功能,自由的找出圖面上最感興趣的位置,並可以記 錄簡單的說明在地標中(如圖 4-4)。讓使用民眾由自家為中心,環繞並 放大周圍環境,嘗試加上附近的重要地標位置,並增加內有屬性例如 道路交通、學校、醫院等大地標,增加使用者對地圖的判讀印象。也 可嘗試讓使用者自行標上他所熟悉的地點位置,讓本身不受東西南北 的地理方向性所影響,找出自己判讀位置的邏輯方式。

圖 4-4 Google Earth 之定位點示意圖

(三)基本圖面製作

配合簡單的點、線、面的繪製操作,讓使用者能輕易的繪製出所 想表示或表現的物件,也可利用簡單的高層變化,加深對於圖面的印 象及表達。在民眾尋找出自己的地理相對性位置點後,為加深他們的 地理印象,即以 88 水災被沖毀的區域繪製出對應的範圍(如圖 4-5),

將圖資加入民眾已型成概念的地理空間中,並強調圖資的存在度(如圖 4-6)讓民眾習慣圖資在地圖上有意義的表達方式。

 

圖 4-5 Google Earth 基本圖面製作示意圖 1

圖 4-6 Google Earth 基本圖面製作示意圖 2

(四)放入相片連結或影像

這些圖資地標亦可放入照片的連結或是網頁的各項連結,成為一個 資訊的建立,也是更有助於民眾對於地理圖面的認同度及辨識度(如圖 4-7)。

47 

圖 4-7 Google Earth 影像連結示意圖 (五)視景街角

將街景視角的照片藉由環顧的效果(如圖 4-8、4-9),增加民眾從 平面圖資轉換為 3D 圖資的印象,使其更能快速的融進 3D 的模擬世界 中,型成以民眾概念為主的地理空間。

圖 4-8 Google Earth 視景街角示意圖 1

 

圖 4-9 Google Earth 視景街角示意圖 2

讓民眾對於所處地理空間有更清楚的認識之後,進一步的再將 3D 的模 型背景或是規劃欲表達的圖資成果,加入於 Google Earth 的介面之中,民 眾方可藉由先前對位置的認識,配合圖資的說明,理解圖面所代表的意義,

初步達成民眾與規劃者共同的地理相對性,藉以作為後續的圖資討論的基 礎。在下一節將以德國柏林「三維模型建置計畫」(林峰田,2009),闡述政府 以 Google Earth 為與民眾溝通基礎的軟體設施,將所有服務歸類、集中於 一處,便利使用者,改善資料提供及作業方式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