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中國大陸 SARS 事件處理探討

第二節 SARS 事件前的應急處理探討

在SARS事件爆發之前,中國大陸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往往憑藉社會制度的 優勢,以及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甚至是政府高層親力親為指揮應對,各級政府 更是放下日常工作全力以赴,應對過程有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但缺乏統 籌規劃的整體系預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對經濟增長的迷失造成諸多弊端,

6 陳德昇,〈兩岸 SARS 危機管理比較〉,《遠景基金會季刊》,5 卷第 4 期( 2004 年 10 月),

頁 100。

7〈下一波 SARS 流行前的準備〉,《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417&mid=537&itemid=15585,檢閱於 2014 年 3 月 10 日。

8 〈亞洲開發銀行統計:中國因非典損失 179 億美元〉,《搜狐網》,

http://business.sohu.com/90/11/article215431190.shtml,檢閱於 2014 年 3 月 10 日。

45

過分強調引進外資、GDP增長率而不惜犧牲一切,包括生態環境的破壞、城鄉差 距帶來的就業問題、公共衛生體系的弱化等,甚至假設只要經濟持續增長,其他 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SARS 之前,中國大陸正經歷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繁 榮景象,經濟成長不斷創新高,民眾生活逐步改善,江澤民之前的時代,幾乎不 曾聽聞任何中國大陸高層呼籲要注重危機的處理與應對,間接使得中國大陸整體 社會危機意識不足。

壹、 改革開放前、後公共衛生政策及體系概述

中國大陸在早期的衛生政策方針中,特別強調「預防第一」,公共衛生工作 始終被置於一個高度優先的位置,並保證在政府財政低投入的情況下,人民可以 獲得公益性且全面性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毛澤東並明確指示將資金、設備和一 批具有初中級水準的醫務人員輸送至農村,一定程度縮小了城鄉之間的醫療水平,

同時在集體經濟的概念下讓農村自行發展合作醫療制度,這些政策基本上滿足了 中國大陸廣大群眾的需求,並獲得國際間的一致讚賞。但是改革開放後,政府盲 目將市場化經濟政策的範圍擴張到公共政策的所有領域,財政資源分配悄然從公 共領域遞減,醫療衛生工作發展從「低成本、廣覆蓋」移向「高科技、高成本」, 工作重點也從「重預防」轉向「重醫療」,從農村轉向城市,公共衛生醫療體系 逐漸弱化,衍生許多問題。

一、 改革開放前(1949-1977)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會政策領域採取貫徹計畫經濟的模 式,決定了公共衛生政策目標定位在公益性質上,由毛澤東提出的四大「衛 生方針」:「面向工農、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 結合」,成為此時期公共衛生政策的主要目標:

(一) 面向工農,是指為要全體國民提供免費基本的衛生福利,並扭轉 城鄉醫療分配不均的狀況。

46

(二) 預防為主,是指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 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

(三) 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保證在低投入狀況下,

人民能夠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並以極大熱情投入到公共衛生 事業建設中,創造具中國特色的群眾性衛生活動模式。9

此時期的公共衛生體系,在上述政策的指導下,發展成四個子體系,

國家主導的三級衛生服務體系、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體系、覆蓋城鄉的醫 療保障體系與中西醫結合的藥品制度體系:

(一) 國家主導的三級衛生服務體系:中華人民國共和國成立後的 30 年,政府統一規劃建立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整的醫療衛生服務體 系,在層次佈局上較注重城市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及農村醫療醫療 服務體系的建設,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服務機構都是政府直接創立 並管理的國有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目標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 準。10

(二) 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體系:「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指導下,

自上至下建立起公共衛生服務組織體系,包括國家、省、市、縣 的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站、衛生宣教機構等,為公共衛生服務 的提供奠定重要的組織基礎。11

(三) 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體系:計畫經濟時期,透過勞動保險制度、

公費醫療制度和合作醫療制度,組成了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體系。

在城鎮,勞動保險制度覆蓋了企業職工及其家屬,公費醫療制度 覆蓋了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兩種制度提供了相當水準

9 張毅強,《風險感知、社會學習與範式轉移: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政策變遷》(上海:復 旦大學出版社,2011),頁 80。

10 麥琪,〈1949-1978 年衛生醫療的傳統“中國模式”〉,《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09dlms/2009-09/30/content_18636976.htm ,檢閱於 2014 年 3 月 30 日。

11 吳群紅、郝艷華、趙忠厚,《風與危機共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方略》(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頁 216。

47

的醫療保障,加上實行完全就業的勞動政策,使得全體城鎮居民 幾乎都納入到制度保護中。在農村,逐步建立與發展以集體經濟 為基礎,以公社為組織單位,社員繳費、互助供給的農村合作醫 療制度,這種個人負擔不高的醫療保障制度,適應了廣大農村居 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12

(四) 中西醫結合的藥品制度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只有少 量受到西方醫學訓練的人才,而大多集中在城市。然而,還有數 量在十倍以上的中醫師活躍於鄉村與城市中,為了提供更好的醫 療服務必須依靠雙方的共同參與。政府一方面發展西醫醫藥工業,

另一方面針對中醫深入研究,包括針灸和草藥治療方法得到加強,

並不斷發現新的治療方法。13

二、 改革開放後(1978-2002)

70 年代末,鄧小平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採取以市場為導向的政策措施 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例如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私有經濟與 市場競爭、放鬆政府管制與開放外國投資、推進政企分離和國有企業轉制 等等,市場力量被無限放大,各級政府為減輕國有企業負擔,及自身在公 共福利上的財政支出,把其他領域如教育、醫療、衛生等政策完全推向了 市場,並試圖引導這些領域的政策以產業化方式進行轉制。例如,中國大 陸政府與衛生政部門曾於 1997 年發起公共衛生改革,把衛生事業視為「政 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要求「公民個人也要逐步增加對 自身醫療保健的投入」,將原來政府對公共衛生的主導地位下降為「政府

12 麥琪,〈1949-1978 年衛生醫療的傳統“中國模式”〉,《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09dlms/2009-09/30/content_18636976.htm ,檢閱於 2014 年 3 月 30 日。

13 陳美霞,〈大逆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陸形勢》,31 期(2009 年 12 月),頁 8。

48

對發展衛生事業負有重要責任」。14這些做法以及後續的改革措施使得中國 大陸的衛生事業喪失了公益性,政府衛生投入嚴重不足。

具體來說,這一時期中國大陸的公共衛生政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5 (一) 公共衛生職能市場化,導致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喪失,

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只依靠衛生防疫站等專職公共衛生機構。市 場導向政策的結果,破壞了醫療衛生保健系統的政治、財政、經 濟和意識形態的基礎,從而破壞了這個體系。農村公社制度在 80 年代早期解體,轉而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代,使得合作 醫療制度隨之瓦解,到 90 年代末,鄉村的初級醫療保健已經大部 分落在私人控制之下,大約有 90%的農民自費看病,在貧困農村 醫療和醫療保險的缺乏顯得尤為嚴重。而城鎮主要的兩個保險系 統--勞動保險及公費醫療系統,其保險費用隨著改革越來越高,

公務員、事業機構職工和國營企業工人不再享有免費醫療服務,

同時政府建立全國性的部分負擔政策以及把財政負擔分散到城市 和企業身上,貧困城市的公務員及國家職工和低利潤或無利潤企 業的職工需要付出更高比例的部分負擔,卻享有較少有給付的醫 療項目,造成城市之間和企業之間的醫療可獲性的極不平等。

(二) 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市場化,導致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受關注程度嚴 重降低,政府規定醫療保健財政必須基於自負盈虧的原則,衛生 防疫站不再能從政府獲得充足的資金進行普遍的監測、建立公共 衛生設施、控制疫病或預防注射計畫,它提供可以增加收入但是 衛生價值低的服務,而不再提供沒有利潤的基本預防服務或公共

14 悅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國網》

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0706/25/t20070625_11931083_1.shtml ,檢閱於 2014 年 4 月 2 日。

15 吳群紅、郝艷華、趙忠厚,《與危機共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方略》(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頁 88;陳美霞,〈大逆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陸形勢》,31 期(2009 年 12 月),頁 10-12。

49

衛生計畫。 衛生部門也增加對醫院和治療的投入,而減少對預防 計畫的投入,許多經費被用於購買先進的醫療技術,而疾病預防 的經費增長卻停滯不前。

(三) 中央與地方關係倒置化,導致各級政府共同承擔公共衛生管理和 籌資責任的關係模式轉變為主要由地方政府負擔,另外公共衛生 機構組織與運行方式市場化,導致公共衛生機構在人事分配及業 務等方面自主權擴大的同時,經費來源愈來愈依靠市場化的「創 收」。

(四) 公共衛生宏觀管理體制的多頭化,導致原來衛生部統一行使的公 共衛生管理職能被多個專業職能部門分化共管,在實際管理過程 中出現權責不到位的現象。

貳、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制及機制的不足之處

SARS 危機突顯的不僅是中國大陸在公共衛生危機應對機制的各種缺陷,

SARS 危機突顯的不僅是中國大陸在公共衛生危機應對機制的各種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