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路網疏散決策支援系統

2.3.3 TEVACS

國內有關核能電廠路網疏散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民國 76 年,由韓復華教授與胡 大瀛之路網疏散模式研究TEVACS(Transportation EVACuation System)[27]開始,此後歷 經蘇志哲[33]、顏應明[36]、石丸[24]與卓裕仁[26],陸續在 NEC 個人電腦及 SUN 電腦 工作站上發展完成一套TEVACS (Transportation EVACuation System)路網疏散決策支援 系統,並可協助分析在不同疏散作業方式下所需之疏散時間。此模式係以人機交談方式 為介面,包含「資料處理」、「圖形輸入」、「模擬模式」及「圖形顯示」等四個部分。

TEVACS 系統在車流模擬模式的部分採巨觀車流模式為基礎,至於路網疏散車流模 擬模式乃考慮混合車流,故以小客車為車流的單位(PCU)。由於緊急計畫區內仍有民 眾家中並無私人車輛可使用,故除了一般有私人車輛可使用之民眾外,對於這類民眾之 疏散同樣必須加以考慮在內。這些民眾需仰賴政府所派遣之公用車輛,方能離開緊急計 畫區。因此模擬時將車輛分成公用車輛和私人車輛兩種,公用車輛假定依事先指定的疏 散路線移動,私人車輛以儘速離開緊急計畫區範圍為目的,並參考路口下游路段的車速 來選擇轉向。至於模擬的執行則採「間斷時間推移」方式,每隔一模擬時距(interval)

才計算並更新系統資料一次,由此可知模擬時距的選取影響模擬結果甚鉅,必須謹慎地 選擇。根據經驗,模擬時距多選擇路網中最短節線的通過時間。

對路網上的車輛而言,車流的組成可分為:車輛產生、負載,路段行進、移動,路 口停等、轉向,離開路網等動作。雖然這些動作是同時進行的,但對個別的車輛而言,

則依上述動作的先後順序在運作。因此,路網車流模擬模式即可分成:產生源處理、路 段處理、路口處理及吸引端處理等四個程式,並依「產生源Î路段Î路口Î吸收端」的 順序逐步推演。路網疏散車流模擬模式的架構如圖2.1 所示,路網車流組成示意圖則如 圖2.2。各處理程式的細節步驟說明如下:

1. 產生源處理程式

(1) 車輛產生:假設私人車輛之累積產生率為羅吉斯特(Logistic)函數,公用車 輛則為固定產生率,並有一段反應時間讓民眾集結(如圖 2.3 所示)。由圖 2.3 得知,私人車輛累積產生率函數的形式可由 t*(從私車產生至疏散開始 之時間)及λ(疏散開始時尚未產生之私車比率)求出。

(2) 車輛負載:假設車輛自產生源以一虛擬連線(Connector)負載到鄰近節線的 起點上;一個產生源可連接到多條節線,一條節線亦可被多個產生源負載。

在此並不考慮路邊停車的影響,自路邊起動進入路段的車輛即視為車輛產生 與負載。

2. 路段處理程式

計算車流流率。本研究選擇Drew 巨觀車流模式,其速率-密度車流關係式 為V = Vf [ 1-(K / Kj0.5],其中 Vf為自由速率、Kj為擁擠密度。

(2) 車輛到達:將車流速率乘以模擬時距,即可求得該時距內到達下游路口的車 輛數與停等車隊長度。

3. 路口處理程式

疏散時為避免路口運作失控,常由管制人員(如交通警察)來指揮、疏導交通,

因此本研究假設實際疏散時各路口之運作皆由管制人員來控制。

(1) 路口使用時間分配:以模擬時距為一週期,再根據各臨近路段之停等車隊長 度計算其等效綠燈時間。

(2) 路口轉向比率分配:假設疏散時私車駕駛人係選擇行駛時間最短的吸收端為 其目的地,因此各路口臨近路段會有一轉向偏好係數;然而當駕駛人到達路 口時,仍會參考當時各臨近路段的車流狀況(如速率)來決定最後的轉向。

(3) 公用車輛轉向比率:由於公用車輛有一定的疏散路線,因此其路口轉向比率 視疏散的路線而定;疏散路線經過的下游路段,轉向比率為1,否則為 0。

4. 吸收端處理程式

所謂吸收端係指自緊急計畫區外圍離開緊急計畫區之路段,因緊急計畫區外的 路段可延伸任意長度,故TEVACS 係以半徑五至六公里的範圍來限制吸收端長度。

(1) 吸收路段:假設吸收路段之車流僅受路段容量的限制,流量計算比照一般路 段的方式處理。

(2) 吸收端點:假設容量無限大,車輛自吸收路段到達吸收端點後即視為離開,

因此並無停等車隊產生。

路網車流模擬模式係同時產生私人車輛與公用車輛至路網上,然後依照巨觀車流理 論來模擬車輛在道路上的行止,並藉以推估其行駛時間。根據圖2.3 可知,在正式下達 疏散命令之前即有少數民眾自行駕車離開,因此通常對整個模擬疏散時間之定義為:自 私人車輛產生開始計時,至離開EPZ 車輛達到目標疏散率的時間為止。

TEVACS 系統除了對各步驟之車輛行進過程與狀態進行模擬之外,也將電腦模擬結 果與圖形顯示系統相互結合,用以輔助緊急應變決策單位進在各種不同車輛調派與交通 管制措施下進行模擬與分析,以瞭解道路的擁擠情形和疏散時間。

TEVACS 系統最大之貢獻在於模式中將機車與公用車輛納入模式處理,其主要用意 乃考慮國內混合車流特性與小汽車持有率較歐美地區國家為低,期望藉由增加機車與公 用車輛模式處理使 TEVACS 模擬結果能更符合台灣現今環境狀況。又,該模式亦偵測 出路段因道路容量不足而對疏散所產生之延誤情況,並可預測路網改善後之疏散效果。

模擬開始

車輛產生 TEVACS 系統轉移至 WINDOWS 視窗環境下,並針對實際需求擴增系統模擬情境與地 理資訊展示功能,開發完成 TEVACS'96 疏散決策支援系統。 TEVACS'96 共包含:系 統控制與使用者介面、路網疏散模擬模式、網路與疏散資料管理以及地理圖形資料展示 等四個模組。

1999 年全國核子事故處理委員會委託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學系進行「核一、

二、三廠緊急計畫區民眾疏散模式及展示系統更新案」[31],完成更新 TEVASC’96 系 統為TEVACS’99 系統,並重新模擬估算核一、核二、核三電廠的民眾疏散時間,根據 模擬結果研擬各集結點公用車輛疏散路線建議方案,以及分析疏散瓶頸路段,提出交控 改善措施方案。TEVACS’99 系統可提供六種時段情境、十七種風向情境、兩種範圍情 境(全EZP 疏散、下風向疏散),以及五種狀況情境(基本狀況、劑量狀況、調撥車道、 合TEVACS 路網疏散模擬系統,構建出 TEVACS’2004 系統。此系統可查詢展示核四廠 EPZ 範圍內之相關資料,並可動態顯示各種模擬情境之道路擁擠狀況。

研究中依據 TEVACS’2004 分析之擁擠瓶頸路段,研擬不同之改善疏散之路網方 案,結果發現最佳的疏散方案可有效降低各種疏散情境至2 小時內,以例假日白天東北

k = 1 時為單目標運輸問題,k ≥ 2 時為多目標運輸問題。p

i,qj 分別表示第 i 個起點 亦稱為平衡運輸問題(Balanced Transportation problem)。由上式可知運輸問題是一標準線 性規劃模式,具有下列幾項特性: (Northwest Corner Method Rule)、最小成本法(Least Cost Rule)等;而最佳解求法則可以 Charnes and Cooper 發展之 Stepping Stone Method 以及修正分配法(Modified-Distribution Method)求得。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決策問題,雖非屬於運輸問題,但因運輸問題擁有許 多利於求解的特性,故仍可將決策問題模式轉為運輸問題求解,如生產排程問題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blem)、指派問題(Assignment Problem)與筵席承包商問題(Cater Problem)等。[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