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阿姆斯特丹同志空間塑造與另類創意觀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阿姆斯特丹同志空間塑造與另類創意觀光"

Copied!
2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Cultures and Tourism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阿姆斯特丹同志空間塑造與另類創意觀光 Place Making of Gayborhood in Amsterdam and Alternative Creative Tourism 羅世筌 Shih-Chuan LO 指導教授: 賴嘉玲 博士 Dr. Chia-Ling LAI 中華民國一〇 九 年七月 July, 2020.

(2) 謝誌 寫這篇論文雖然要花上龐大心思,但是過程也很愉悅。研究過程中會研讀到許 多同志文化圈奮鬥的故事,以及一些很有趣、很有創意的文化節慶資料。 在產出這本作品期間,要感謝身邊親友及師長的支持。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賴嘉玲老師,在每一次的討論都給我不一樣的啟發,也很珍惜每一次的討論。一個 新觀點實在得來不易阿!要靠的是不斷地閱讀資料、查證及反思,最後到跟老師討 論,才形塑出來。接著感謝歐文所的所有師長、所上同學 Miley、心宇、宜家、Tina、 璧菁、Mandy、Ivy、Cristine、芃諭、Lori 以及其他學長姐與學弟妹,以及所有身 邊朋友的支持與陪伴。另外,也需要感謝我的台灣朋友、韓國朋友,以及在荷蘭田 野研究期間認識的同志圈內朋友們,你們的陪伴讓我在寫論文的路途上不寂寞,並 互相打氣。感謝 Miley 鼓勵我及建議我,以阿姆斯特丹作為研究田野。感謝好姊妹 Kaidi 一路上吃喝玩樂以及共患難,並在我生命最低潮的時候,讓我可以依靠。感 謝前室友宗澤對於課業及人生的切磋及分享討論。感謝軍中退伍同袍祐霖的兄弟 相挺,讓我更有勇氣面對未來。感謝好友昭吟分享有趣好玩生活資訊,讓我與論文 奮鬥的路上不枯燥無聊。再來要特別感謝師大國際社會科學院簡葉玉鳳女士獎學 金及其他獎助學金單位,感謝這些單位提供我學業上的經濟支持。也要感謝這次研 究的受訪者們,你們的貢獻造就我這份作品,也讓我戰戰兢兢地完成它,為的就是 未來的可能讀者們,可能會從我的這份作品得到一些啟發,進而有機會讓世界變得 更美好。 除此之外,也要感謝我撰寫論文期間的生活點點滴滴,它們讓我的研究所生活 多采多姿。首先我要感謝哲學家尼采的存在主義,它讓我更勇敢面對未來。接著我 要感謝搖滾樂,讓我撰寫論文期間精神振奮,增加續航力。接著要感謝 2020 年知 名日本動漫作品《鬼滅之刃》,這部作品啟發了我,教導我「愛、勇氣及慈悲心」 的真諦,以及如何成為更純粹的自己。感謝夢枕獏的作品《陰陽師》,讓我見到日 i.

(3) 本偉大陰陽師安倍晴明對於人生處境的泰然自若及大器。感謝網易公司出品手遊 —《決戰,平安京》,它不僅活絡我的五官身心,也是它打開我對日本神話、傳統 文化以及日本地方風情的興趣,也讓我在靈性修練道路上,多了一項指導參考。感 謝全球知名靈性導師艾克哈特‧托勒的作品—《當下的力量—通往靈性開悟的指 引》 。它讓我在撰寫論文歷程焦慮之際,多了一分安身立命的力量,也讓我了解宇 宙無所謂的對與錯,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奧義。十分感謝撰寫論文期間, 所有相關靈性修養及文學經典給我的力量。它們讓我了解人類所處的世界,還有比 知識更上位、更廣大的實體,讓我更謙虛、更從容、更有智慧地面對生命外在情境。 特別感謝我的好友瑋澤,在我寫論文不免經歷低潮之際,一直在身旁鼓勵我。 感謝靈性導師 Ruowen Huang 的 Youtube 系列影片讓我在靈性上有所成長,也讓我 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最後要感謝我的爸媽,最辛苦的他們,一路栽培我到研究所,幫助我累積豐富 知識資本及能力,讓我立足社會。感謝妹妹平常的支持,作為我學習的好夥伴,再 次謝謝他們。 2020.08.25.羅世筌. ii. 謹誌.

(4) 摘要 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自當地同志鄰里並於 1930 年代創生,並經由當地同志社 群、文化創意、城市及國家再現後成為現今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地景。這些地景包 括當地地下酒吧以及情慾流動空間、早期同志社會抗爭遊行到現今各式城市同志 文化創意活動以及國際性城市大型節慶。其中現今與社會大眾參與性重疊部分較 多的再現為國際城市大型節慶。國際性城市大型節慶也因為社會大眾以及國際觀 光客的參與,成為城市另類創意觀光。 本研究試圖從文化研究、都市文化創意規劃及發展理論的角度探究一地區的 文化主體空間如何發展並形塑旅遊目的地之原因、歷程及運作機制。本研究架構為 依序以下三點:(一) 以歷史研究爬梳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的創生與發展,以作為 後續探討再現政治之背景知識。(二) 以再現政治概念為主、都市文化創意規劃理 論為輔,探究阿姆斯特丹文化主體如何經由當地文化創意以及城市形塑為現今城 市同志文化創意活動。(三) 以再現政治的概念以及 Pierre Bourdieu 的文化資本與 社會資本之概念,並以都市文化創意觀光理論為輔,探討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創意 活動,如何形塑成為現今阿姆斯特丹國際性的城市文化節慶,成為知名觀光地景。 本研究方法採用多重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質性訪問法、田野觀察法。 為了蒐集相關第一手資料,筆者於 2017 年 8 月親自前往阿姆斯特丹造訪當地同志 鄰里,以質性訪問法訪談鄰里內同志店家及同志組織,為期一個月。另外,期間筆 者也親自參與當地知名城市同志文化活動之一:運河嘉年華,並以田野觀察及攝影 蒐集相關資料。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試圖藉由呈現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以及經由各方相關 再現後的落差,以點出現今城市同志節慶中同志文化模糊之相關議題。. 關鍵字: 同志文化、同志空間、場所塑造、另類創意觀光、創意城市、創意階級 iii.

(5) Abstract Amsterdam LGBTQI+ culture could date back to 1930s, and developed into a neighborhood. In several years, through the representaion of Amsterdam LGBTQI+ community, cultural creativity, city and state power, it has become so-called “Amsterdam gay cultural scene”. The early scene included underground gay bars, tearoom, early social gay protests and nowadays many kinds of queer city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international city festivals. From those scenes mentioned above, we can see the most public one – international city festivals. Because of the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t participation, international city festivals become part of amsterdam city creative tourism, but the alternative on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a cultural space developed into a city touist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study and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theory. The investigation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study attempted to apply history study to examine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msterdam gayborhood as well as first version of gay culture from 1930s to nowadays, as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to investigate the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between Amsterdam LGBTQI+ culture and city . Second, the study also applied idea of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and city creative tourism theory, to examine how Amsterdam LGBTQI+ collaborates with city, and produces its own cultural creativity. Finally, the study applied the idea of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and Bourdieu’s idea of “cultur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and also applied city creative tourism theory, to investigate how Amsterdam LGBTQI+ culture was applied in international Amsterdam LGBTQI+ city festivals, and has become part of Amsterdam city tourism.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study applied mutiple qualitative methods, including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 method, and field observation. In order to collect relevent iv.

(6) first-hand data, in 2017 August, I visited Amsterdam gayborhood and interviewed with the staffs of gay shops, gay bars, and LGBTQI+ organizations. Furthermore, I also participated to watch and observe Amsterdam Canal Pride with field observation method. In summary, the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gap between authentic Amsterdam LGBTQI+ and its representation, to place its subjectivity in Amsterdam international city LGBTQI+ events nowadays.. Keywords: Gay Culture, Gay Space, Place Making, Alternative Creative Tourism, Creative City, Creative Class. v.

(7) 目錄 謝誌............................................................................................................................... i 摘要............................................................................................................................. iii Abstract ....................................................................................................................... iv 目錄............................................................................................................................. vi 圖目錄 ....................................................................................................................... viii 表目錄 ........................................................................................................................ x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6. 第一節 國內外相關同志鄰里研究 ...................................................................... 7 第二節 同志鄰里定義、源起與發展 ................................................................ 11 第三節 同志鄰里的城市創意觀光化 ................................................................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36.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 3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41 第四章.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的文化與歷史地景建構 ....................................... 48. 第一節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形成與其本質 .................................................... 50 第二節 阿姆斯特丹同志社群空間對於在地同志之意義 ................................. 84 第三節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之同志社群內部國際觀光化 ............................. 99 第五章.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的官方化及城市創意觀光化 ............................. 105. 第一節 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的官方再現 ...................................................... 105 第二節 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型態的創意氛圍與城市官方再現 .................... 112 vi.

(8) 第三節 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作為城市另類創意觀光 ................................... 124 第六章. 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創意觀光化探討—以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為例 143. 第一節 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論述形構—以相關活動參與之當地同志社群 為例 .................................................................................................................. 151 第二節 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與城市之再現政治 ....................................... 166 第三節 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作為城市另類創意觀光 ............................... 193 第七章. 結論與前瞻 ........................................................................................... 205. 第一節 研究成果 ............................................................................................. 20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211 參考文獻 .................................................................................................................. 213 附錄一. 2017 年阿姆斯特丹同志驕傲運河嘉年華田野筆記 ................................ 222. 附錄二. 阿姆斯特丹文化歷史地景文獻資料與相關觀光文獻資料 ...................... 227. 附錄三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及郊區相關同志文化活動及同志社群參與活動季節表 (共 17 場活動).......................................................................................................... 230. vii.

(9) 圖目錄 圖 2-1 同志觀光目的地塑造機制模型 ..................................................................... 22 圖 3-1 阿姆斯特丹研究田野地理範圍界定 .............................................................. 39 圖 4-1 1930 年代同志社群文化聚集區位置圖 ......................................................... 54 圖 4-2 1969 年民眾在街頭舉行廢除《248 法案》的抗議活動 ............................... 60 圖 4-3 阿姆斯特丹市行政分區圖 ............................................................................ 67 圖 4-4 現今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五大分區圖 ......................................................... 68 圖 4-5 Café 't Mandje 店內牆上掛著 Bet van Beeren 女士的紀念畫像 .................... 71 圖 4-6 Café 't Mandje 店內一隅 ................................................................................ 71 圖 4-7 2020 年阿姆斯特丹皮革戀物驕傲週官方宣傳海報 ...................................... 72 圖 4-8 Mr. B 店內販賣的各種皮革戀社群文化情趣用品 ........................................ 72 圖 4-9 阿姆斯特丹同志平權紀念碑與人們為 ......................................................... 73 圖 4-10 同志文化資訊站營業樣貌 ........................................................................... 73 圖 4-11 阿姆斯特丹同志歷史資料檔案庫(IHLIA)櫃台一景。 圖右方為諮詢志工與 諮詢民眾,圖左方為當期同志社群攝影紀錄展。 ........................................... 74 圖 4-12 男同志三溫暖 Sauna NZ 設置的酒吧吧檯與店內顧客互動情景................ 76 圖 4-13 男同志三溫暖 Sauna NZ 設置的烤箱及店內顧客互動情景 ....................... 76 圖 4-14 男同志三溫暖 Sauna NZ 店內烤箱區與其中兩間淋浴間以整面落地玻璃窗 做隔間,提供使用烤箱的顧客,作為自由觀看顧客胴體的舞台 .................... 77 圖 4-15 男同志三溫暖 Sauna NZ 的情慾空間鋪陳 ................................................. 78 圖 4-16 男同志三溫暖 Sauna NZ 裡設置的暗房及走道 .......................................... 79 圖 4-17 男同志三溫暖 Sauna NZ 暗房提供沙發、衛生紙及保險套,讓顧客在享受 性愛之餘,能兼顧舒適度及安全性。 .............................................................. 79 圖 4-18 教堂俱樂部酒吧(Club Church)情慾空間鋪陳 ............................................. 81 viii.

(10) 圖 4-19 教堂俱樂部酒吧(Club Church)一樓吧檯與活動空間 .................................. 81 圖 4-20 教堂俱樂部酒吧(Club Church)二樓沙發區與店家提供免費的衛生紙盒、潤 滑液及保險套..................................................................................................... 82 圖 4-21 教堂俱樂部酒吧(Club Church)二樓情趣娛樂區的情趣吊床 ...................... 82 圖 5-1 2018 驕傲周系列活動之運河同志嘉年華的遊船表演情景。 .................... 109 圖 5-2 2018 年粉紅驕傲聖誕的藝術創作攤位 ....................................................... 118 圖 5-3 同志酒吧 ARC 於 2018 年粉紅驕傲聖誕的自家酒吧外花園舉辦變裝皇后戲 劇表演。照片中的表演者們正演出酷兒版的耶穌誕辰劇 ............................. 118 圖 5-4 大型音樂節 Tomorrowland 民眾嬉皮文化符號的操演 ............................... 122 圖 5-5 阿姆斯特丹 NDSM-werf 藝術實驗場一景 ................................................. 122 圖 5-6 同志音樂節 Tropikali 亦運用嬉皮文化符號,增加同志文化更多詮釋的可能 性 ...................................................................................................................... 122 圖 5-7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城市創意觀光化歷程 ............................................... 127 圖 5-8 粉紅奶昔節現場 DJ .................................................................................... 138 圖 5-9 粉紅奶昔節現場舞台呈現 .......................................................................... 138 圖 5-10 同志文化活動 Mini Milkshake 活動現場可見身心障礙民眾熱情參與 ... 139 圖 6-1 2017 年粉紅星期六活動現場的遊樂設施及攤位........................................ 152 圖 6-2 2014 年粉紅星期六同志社群家長會(Meer dan Gewenst)參與遊行情景 .... 152 圖 6-3 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活動大使宣傳照(其中四位大使).......................... 154 圖 6-4 2019 年驕傲週大使於活動主舞台站台情景 ............................................... 155 圖 6-5 2014 年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大使 ........................................................... 157 圖 6-6 2019 年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大使 Justin Hermsen .................................. 159 圖 6-7 Dinah Bons 女士致力於國際多元性別平權運動。圖為她於 2018 年國際愛滋 病會議(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的演說 ................................................ 161 圖 6-8 2019 年 Dinah Bons 女士擔任驕傲週大使之宣傳照 ................................... 161 ix.

(11) 圖 6-9 2019 年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大使 Siep de Haan 先生 ............................. 162 圖 6-10 2019 年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大使 Jeffrey Wammes ............................. 164 圖 6-11 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活動地點分布圖 ................................................. 168 圖 6-12 驕傲週彩虹驕傲遊行首次於 2019 年 ....................................................... 172 圖 6-13 2016 年歐洲驕傲週主視覺 ........................................................................ 178 圖 6-14 2016 年歐洲驕傲週出現的彩虹驕傲行人號誌燈 ...................................... 178 圖 6-15 拉顧里街區平日地景樣貌 ........................................................................ 180 圖 6-16 拉顧里街區於驕傲週期間之地景樣貌 ..................................................... 180 圖 6-17 3 x NYX 音樂節張貼的趣味標語海報 ...................................................... 181 圖 6-18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路面電車路線分布圖 ................................................. 182 圖 6-19 市中心路面電車上驕傲週的宣傳廣告 ..................................................... 183 圖 6-20 書店 AKO 於 2017 年驕傲週活動期間展示的同志社群刊物 .................. 183 圖 6-21 星巴克為響應驕傲週推出彩虹驕傲設計杯 .............................................. 185 圖 6-22 星巴克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希爾頓逸林酒店門市員工穿戴同志文化符號 之情景 .............................................................................................................. 185 圖 6-23 飛利浦公司員工參加運河嘉年華遊船表演情景 ...................................... 186 圖 6-24 2017 年驕傲週期間帶有同志文化符號之餐廳.......................................... 188 圖 6-25 2017 年驕傲週期間以彩虹花條點綴的 Café in de Waag 餐廳建築 .......... 188 圖 6-26 2017 年驕傲週期間當地有機食品店 STACH 的玻璃塗鴉創作 ................ 189 圖 6-27 2017 年驕傲週期間當地文具雜貨店的櫥窗擺設 ...................................... 190 圖 6-28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街道的裝置藝術 ......................................................... 191 圖 6-29 善德街亞洲餐廳建築上的彩虹旗 ............................................................. 192 圖 6-30 基督教門諾會阿姆斯特丹分會於 2017 年驕傲週在其建築掛上彩虹旗 . 192 圖 6-31 2017 年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同志社群出版之地圖。地圖左半邊為活動地 點位置標示及地圖,地圖左半邊為男同志娛樂場所廣告(右) .................. 196 x.

(12) 圖 6-32 驕傲週運河嘉年華船隻表演與拍攝的民眾 ............................................. 198 圖 6-33 穿戴彩虹紙帽子的參與民眾 .................................................................... 199 圖 6-34 民眾穿著彩虹T 恤以及足球襪.................................................................. 199 圖 6-35 站立於安全柱並身披彩虹旗的運河嘉年華現場支持民眾 ....................... 200. xi.

(13) 表目錄 表 3-1 訪談大綱一: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社群成員 ............................................. 44 表 3-2 訪談大綱二:2019 年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之運河嘉年華現場觀賞民眾訪 談 ........................................................................................................................ 44 表 3-3 受訪者名單一:當地同志文化—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社群成員 ............... 45 表 3-4 受訪者名單二:當地同志文化城市官方再現活動的參與民眾—2019 年阿姆 斯特丹彩虹驕傲週之運河嘉年華現場觀賞民眾 ............................................... 45 表 4-1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內酒吧文化發展之 1930 年代以及 1960 年代之差異 61 表 6-1 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各活動計畫工作人員估計人數 ............................ 146. xii.

(14) 第一章. 緒論.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way up high There's a land that I heard of once in a lullaby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skies are blue And the dreams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do come true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by E.Y. Harburg.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筆者回憶,國中學生時期,經常與家人一同觀賞 Discovery 旅遊生活頻道節目。 有個節目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節目中的主角是五位歐美男性,年紀大約三十至 四十出頭。他們特別能幹,幫助許多對新人成功求婚。節目中通常是準新郎向製作 單位報名,請他們完成改造計畫。這五位主角分別負責派對廚藝、健身美容、文化 禮儀、室內風格及衣著時尚。每到節目尾聲,他們看到新人求婚成功後就會大肆慶 祝。 這個節目曾在台灣風靡一時,節目名稱為「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上述提到的五位主角性傾向身分為同志。當時我對「同志」或「同 性戀」一詞並沒有清楚的概念,只知道他們「很酷」、「很厲害」。 直到大學時期,才得知「同志」的概念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太過「前衛」。但 對於一些人來說,其實在「愛人與被愛」的權利上應與異性戀是並無二致的。當時 幾場性別議題的社運如火如荼展開,大學社團甚至挺身支援。對於當時的我來說, 「同志」一詞對於台灣社會的意義十分兩極,又有點陌生。直到最近兩年開始對同 志文化圈有所認識,方才熟悉,也大致釐清「同志」對台灣社會的意義。 筆者知曉荷蘭為全球同性婚姻合法化第一個國家,其對於性別的高包容度十 分吸引筆者,遂選擇荷蘭阿姆斯特丹為本研究田野。 1.

(15) 另外筆者也發現,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地景大多與休閒娛樂與創意產業相關, 例如:三溫暖、酒吧、俱樂部派對以及舞廳。此外,當地亦有國際知名的同志文化 城市節慶—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週(Amsterdam Pride)。城市行銷與當地同志社群 合作的現象目前是我國尚未存在的。筆者也藉此機會深入當地觀察研究。 2019 年,台灣同性婚姻法案議題,從各方言論可以大致瞭解台灣對於多元性 別議題的態度。2020 年,我國通過同性婚姻專法,許多同志成員歡欣慶祝。 然而,筆者不禁反思,這樣性別多元開放性的真實性程度為何?抑或只是政治 權力鬥爭的結果,擬定一個讓台灣全體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政策,而沒有體會到尊 重性別多元的真諦? 身處台灣的我們必須了解,現今歐美國家對於性少數的包容是以何其慘痛的 代價換來的。以荷蘭及美國同志歷史舉例來說,經歷了多少血淚,從性少數社群於 納粹集中營迫害到慘烈的石牆暴動,才換來今天的多元價值。直至今日,甚至我們 想像的,對於多元性別議題開放的歐洲國家,在每年仍發生不少同志攻擊事件。 荷蘭一家自媒體 De Videoproducers 於 2017 年阿姆斯特丹的彩虹運河嘉年華拍攝 紀錄短片,訪問了參與運河驕傲大遊行的同性戀者。在影片中許多同志情侶一致表 示,除非是每年的同志驕傲週系列活動,或是平常假日的夜間派對,否則他們不會 輕易在路上表現出情侶的親密行為如牽手、親吻臉頰等動作。原因是他們擔心一旦 太暴露自身同志身分,自身安全受到威脅。 然而,筆者仍好奇,為何同志社群仍在每一年舉辦性別身分揭露性非常高的遊 行或嘉年華?甚至對於性別態度抱持保守的國家地區如韓國、日本及中東地區也 響應舉辦。不僅如此,全球同志活動二十年來發展成人人都適合參加的活動。從 1960 年代同志社群自己的抗爭遊行,到現今就較對外開放的活動,甚至成為地方 標誌。例如荷蘭的蒂爾堡(Tilburg)同志驕傲嘉年華漸漸成為當地的節慶。筆者於 2017 年親自參與蒂爾堡同志驕傲嘉年華,觀察到與我想像的同志節慶有點不一樣。 我眼前看到的是一座座有如遊樂園會出現的雲霄飛車及各種設施,酒吧餐廳等店 2.

(16) 家也在這一周大大慶祝性別多元性。 然而,這些活動對於同志社群發展來說,還可見原來的初衷嗎?同志節慶是政 府為了發展保存同志文化下的政策之一?抑或是城市發展政策下的一種手段?若 更廣義來說,同志在城市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若沒有這個社群,城市的樣貌又將 是如何? 另外,同志文化除了以各式各樣的派對及嘉年華遊行聞名之外,也經常是一個 城市文化包容多寡之指標。然而,真是如此嗎?在阿姆斯特丹,這麼一個性別文化 多元包容的城市,為何當地同志伴侶仍然選擇「躲在櫃子裡」 ,隱藏自身同志身分? 筆者十分好奇究竟是甚麼緣故,讓我們如此深信阿姆斯特丹真的是一座多元性別 開放的城市。筆者也不禁大眾認定的「多元文化城市」 ,真的是否這麼多元開放? 許 多國際知名的同志節慶的內容素材,來自於同志文化,而其核心宗旨是「為同志增 權」。然而,根據筆者觀察,現今這些活動卻無力遏止性別歧視,反而是作為城市 國際觀光行銷的圖像。 在觀光呈現中,同志文化並非全部真實地呈現在大眾面前,而是僅呈現同志文 化中的其中一種樣貌。若同志節慶及相關活動,真的是城市國際觀光行銷下的一種 手段,那麼在城市品牌塑造及性別包容度,兩者如何真正的兼容並蓄? 同志文化會演變成現今具有國際觀光價值的活動,某部分可視為「以城市品牌 行銷為視角」所形塑出來的觀光活動。因為,畢竟,任何文化挪用成為觀光素材, 多少會失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本研究試圖從文化研究、都市文化創意規劃及城市品牌行銷的角度,探究同志 鄰里如何成為國際城市品牌行銷下的觀光地景,也探究同志文化被城市挪用之政 治正確性。 筆者認為城市觀光行銷下的同志活動,是以同志文化為素材的大眾活動。是故 在這些活動出現之前,勢必有同志文化的存在。亦即先有同志社群,以及他們創造 3.

(17) 的同志文化,在歷史上才有後來各式的同志節慶及大眾參與。因此,要探討同志文 化城市官方再現歷程,必須先深入了解同志文化發源地—同志鄰里,出現的社會背 景及其在當時城市中的角色定位。如此,方能正確地探討同志文化城市官方再現的 政治正確性,及後續同志文化與大眾參與的關係。 有鑑於上述立論,此研究分為兩部分: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之文化地景發展 樣貌」及「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經由城市官方再現之樣貌」。 為瞭解形塑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今日樣貌的成因,首先,筆者參照相關歷史研 究以探討同志聚居區及同志社群起源與發展。另外,筆者亦考慮同志鄰里成為同志 社群內部國際觀光目的地,所累積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進一步成為日後同志鄰 里發展的養分。 第二個部分,目的為探討阿姆斯特丹在歷史上最初的同志文化,如何透過城市 官方再現,成為全球大眾現今熟悉的同志文化。筆者發現,現今阿姆斯特丹各種常 見的相關同志文化活動1,大都含有文化創意的元素。例如:阿姆斯特丹彩虹驕傲 週 (Amsterdam Pride) 、 超 級 舞 后 熱 舞 派 對 (Superball) 或 粉 紅 奶 昔 節 (Milkshake Festival)等活動,都與舞台設計、派對籌劃、DJ、各式舞台表演等文化創意領域的 活動相關。而這些以同志文化為素材的活動,究竟是如何與城市合作,以及城市如 何看待及運用這些具有文化創意性質的同志活動,成為大眾現今理解的同志文化? 另外,筆者也觀察到,同志文化經常與派對、節慶、嘉年華等,這些有機會展 演自身性別多元身分之活動有高度關聯。此關聯可能與「同志在社會上能見度提升 需求」的議題有關係。 筆者認知到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國家及參與大眾這兩方具有衝突性。例如: 城市為了打造性別友善形象,遂與同志社群舉辦國際同志節慶。然而,因為政策出 發點為增進城市多元性別包容度之形象,而非考慮當地同志社群及文化之保存及. 1. 相關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活動與同志參與之相關活動,每年共 17 場。此部分詳細介紹請參見附. 錄三。 4.

(18) 發展,造成同志文化潛在的商品化危機,以及可能導致同志節慶參與大眾打擾當地 同志社群空間。 另外,筆者也發現,阿姆斯特丹城市行銷部門對外呈現當地同志文化時,較常 以慶祝、歡樂的論調包裝當地同志文化,可能導致活動參與大眾對於同志文化造成 曲解。 又其中男同志圖像在阿姆斯特丹運河嘉年華活動中,最常見的形象大部分是 健身房常見的健壯青年男子,並積極展現身體及明顯的男子氣概及男性特徵。又或 者就常見男同志皮革 SM 文化及戀物癖文化。然而真實的男同志文化呈現並非僅 是上述圖像,其他較邊緣或者被城市官方噤聲的男同志文化,均較少於城市觀光行 銷中呈現出來,導致男同志文化形象單一化。上述兩個現象不禁讓筆者思考,現今 我們所謂的「同志文化」,究竟是誰的同志文化?同志文化又如何被挪用? 因此筆者於本研究以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對於當地同志社群、國家及參與大 眾之存在意義為主,藉由分析相關城市政策官方資料及城市觀光行銷資料,試圖解 釋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在城市及國家的位置。另外筆者也利用質性訪談法,於 2017 年 8 月親自前往阿姆斯特丹,造訪當地同志鄰里,並實地參加阿姆斯特丹同志運 河嘉年華。在田野研究期間,筆者深入訪談阿姆斯特丹相關同志組織及店家。訪談 內容大致為同志鄰里中地景及空間對於上述受訪者的意義。在城市觀光行銷議題 部分,筆者以田野觀察法紀錄阿姆斯特丹同志運河嘉年華活動情景,並對照阿姆斯 特丹「原始版本」的同志文化的同志文化,觀察當地同志文化於國際城市同志節慶 再現含有的真實性。 基於上述現象,以下為本研究三個核心問題: (1).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如何歷史性地形成?. (2). 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如何成為創意城市的觀光地景?. (3). 以阿姆斯特丹同志節慶為例,其觀光展演的多重權力競逐為何?. 5.

(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gayborhood)發展初期原本是成員間躲避 1960 年代以來 肅殺恐同氛圍的避難處、資源共享及凝聚認同感的社群,直到現今發展成為一年一 度同志驕傲週的主場,以及成功營造出人人無論性別、種族、膚色都可被接納,包 容度高的另類創意觀光目的地(alternative-creative tourism destination)。會有如此劇 變必定要探討究竟是何種中介操作這樣的轉變、如何操作及為何如此操作。再者, 由於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並不像一般常見的創意觀光目的地,例如英國磚巷(Brick Lane),那麼「全年開放」 ,讓觀光客涉入日常文化及生活(鄭瑋,2015)。究其原因, 同志鄰里形成的本質,是由於當地同志社群為了回應性別霸權論述,透過相關文化 資本以及社會資本建構出同志生活空間。因此同志鄰里在此脈絡下,是具有一定程 度的「排外性」。 然而,自 1960 年代以來,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的同志社群活動開始朝大眾化 發展,甚至透過自身社群力量、城市文化創意系統以及城市發展政策長年發展,活 動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成為當地國際性的城市節慶。換言之,現今阿姆斯特丹當地 存有「以同志文化為素材的國際性城市觀光節慶」 。有鑑於上述複雜性,筆者把現 今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的觀光特性定義為「另類創意觀光」而非一般的「創意觀 光」。 為了回應本研究提出的議題,本章分為三個小節深入探討。在一開始,第一節 筆者將總覽國內外相關同志鄰里研究,概略整理出目前同志區之主要研究領域及 標示出本研究之定位及特殊性。第二節筆者於族裔鄰里及同志鄰里相關研究整理 出同志區形成成因及與族裔鄰里形成的相關性。最後於第三節筆者將進一步探究 地區鄰里成為另類創意觀光目的地之塑造成因及機制。. 6.

(20) 第一節 國內外相關同志鄰里研究 近期國內同志空間(gay space)或同志鄰里(gayborhood)的研究大多為男同志空 間及情慾實踐的探討,如吳佳原(1998)、吳文煜(2003)、許智淵(2004)、羅毓嘉(2010) 等。由於台灣各大城市目前同志社群空間發展現況不足以稱為一個真正的「鄰里」 或「社區」,因此尚未出現以鄰里發展的角度探討之相關研究。所以目前筆者整理 出國內唯一與本研究主題最直接的研究如邱珍瑤(2004):消費空間與同志身份之研. 究:以彩虹社區活動為例。此研究探討 2000 年臺北市公館「彩虹社區」活動現場 的消費空間與同志身分認同。 邱珍瑤(2004)從其田野—2000 年臺北公館彩虹社區活動—分析整個公館地區 在甚麼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及如何漸漸有同志文化色彩,也就是如何逐漸發 展為同志社群生活及認同之的空間。此研究透過當地同志文化社群活動,推敲拼湊 出當地同志文化在城市中的位置。該研究「以微觀到巨觀」之研究方法,為本研究 具體的研究範本之一。其中,她特別提及這些同志酒吧的客群逐漸有大眾化的趨勢, 店家的經營方式漸漸轉向「非必要以同志為主」的方式。另外,從她在 2000 年彩 虹社區活動中,對該區域同志社群消費者的訪談,得知這個活動其實並完全是同志 友善。原因在於他們在活動感到被迫揭露自身同志身分,造成同志社群怯於參加活 動。她在研究中指出,一些同志社群認為參加「非必要以同志為主」的「一般且大 眾的酒吧」(mix bar)的同志夜間派對(gay night)會比參加「以同志社群為主」的酒 吧的同志夜間派對,對於隱匿自身同志身分的同志社群成員有更高的安全感。同志 空間或鄰里有許多如上述性別權力關係。然而,探討這樣的權力關係,必須由當地 同志社群以及、國家及活動參與大眾的關係作探討。 國外有關「同志鄰里」或「同志區」發展研究田野分布,大多分布在西歐及美 加地區之各大城市。美國舊金山卡斯楚街(The Castro)、紐約市曼哈頓區格林威治 村(Greenwich Village)、洛杉磯西好萊塢(West Hollywood)、芝加哥博伊斯鎮鄰里 (Boystown Neighborhood)休士頓的蒙特羅斯鄰里(Montrose Neighborhood) 、費城同 7.

(21) 志鄰里(Gayborhood) 、及聖地牙哥希爾克雷斯特(Hillcrest);加拿大多倫多(Church and Wellesley Streets)及溫哥華戴維村(Davie Village);澳洲墨爾本、雪梨;英國曼 徹斯特同志村(Canal Street)、伯明罕同志村(Birmingham Gay Village) ;德國柏林舍 恩貝格區(Schöneberg)等。在同志空間或同志鄰里研究領域範圍部分,主要分為幾 個類別: 同志空間與酷兒性別認同之關係 (Johnston, 2007) ;同志地景與同志社群 內部族裔間關係探討(Jaspal, 2017) ;同志鄰里發展與都市地理學探討(Ghaziani, 2014;Gorman-Murray & Nash, 2014)。其中「同志鄰里發展與都市地理學」之研究 範圍與本研究最直接相關。 在探討「同志鄰里發展與都市地理學」的學術研究中,時序是從「同志鄰里與 同志解放運動」之研究到近期「同志鄰里消長變遷」之研究。1970 年代正值美國 同志解放運動(Gay liberation)風潮,許多相關文獻開始引進同志聚居區(gay ghetto) 的概念,但該詞彙尚未於學術上印證,且內容大都是與當時解放運動相關。如美國 性別平權運動家卡爾·威特曼(Carl Whittman)在 1970 年的文獻《來自美洲各地的性 別難民:多元性別宣言》2(Refugees from Amerika: A gay manifesto, 1970)中提出舊金 山同志聚居區自治訴求宣言,從文中內容可見同志聚居區功能性與當時的社會關 係。直到 1979 年,地理學家 Levine 發表文獻《同志聚居區》(Gay Ghetto, 1979), 將該詞彙正式引進學術界。他試圖引用兩位都市生態學家 Park 與 Wirth 的都市少 數社群聚居區的模型,應證舊金山、紐約及芝加哥等其中若干個同志聚集現象區域 完全符合 Park 和 Wirth 的模型。在這之後相關研究的文獻所使用的「gay ghetto」 的概念,大都沿用 Levine 所整理分析的模型為架構參考。到了 1980 年代,由於同 志鄰里在社會、經濟、政治重要性開始被重視,相關研究在學術界能見度增加並穩 定成長,當時常見的研究田野包括舊金山、紐約、阿姆斯特丹、柏林以及巴黎等城 市。1995 年第一本酷兒地理學主要研究專書: 《標示情慾位置:性別地理學》. 2. 此資料尚無中文翻譯版本,此中文名稱為筆者暫時自行翻譯。 8.

(22) 3. (Mapping Desire: Geographies of Sexualities, 1995)問世,也奠定了酷兒地理學(queer. geography)的研究基礎。 近幾年由於一些同志鄰里榮景漸衰,新興同志鄰里出現,酷兒地理學研究方向 也發生變化。如澳洲都市性別地理學家 Gorman-Murray 以及加拿大都市性別地理 學家 Nash 以停泊(mooring)及移動政治(politics of mobility)的觀點藉由探討過去 1950 年代起發展的雪梨同志鄰里之消長到近年來含有同志社群人口的多元文化新 興鄰里出現為例,試圖解釋地方建構(place making)及移動(mobility) 4之間關係對於 同志鄰里地景發展的最終意義 (Gorman-Murray& Nash, 2014)。 另外,Gorman-Murray& Nash 也強調一地區的移動者「為何移動」,也是必須 考慮的關鍵因素。其中他們參考當地雪梨媒體,訪問從舊有知名歷史同志區牛津街 (Oxford Street )移居到多元文化新興鄰里新城(Newstown)之同志社群的動機之報導。 報導中說明他們之會所以選擇移居,乃因舊有的同志區建構出的同志社群單一圖 像,加上原有的同志區在社會已被貼上「同志區」的標籤,使他們無法實現同志文 化的核心論述:像一般大眾正常的生活。他們之所以選擇新興多元文化的鄰里,是 因為該鄰里的文化地景樣貌十分多元,而不只有同志社群,也包括其他國家的新住 民、單身及已婚的酷兒情侶以及主流異性戀年輕情侶。此區的文化多元氛圍讓他們 感到舒服、受尊重,從同志的標籤獲得解放(Gorman-Murray& Nash, 2014)。 上述的 Gorman-Murray& Nash 的研究提醒筆者思考同志鄰里的意義。一地區 的同志空間是否因為某些因素導致這些同志鄰里的同志社群不再感到舒適,於本 屬於同志社群的空間本質上已不再是「同志空間」? 如果從更巨觀地說,一地區文 化空間的消逝及發展必須考慮移動者的移動政治,以獲得與以往靜態地理學研究 之不同詮釋。 另外,筆者考慮本研究主體—阿姆斯特同志鄰里,因其他歐洲國家的同志社群. 3. 此書籍尚無中文翻譯版本,此中文名稱為筆者暫時自行翻譯。. 4. 這裡提及的移動者包括人口流動(flows of people)、知識(knowledge)以及資本(capital)。 9.

(23) 來此觀光,而形成國際同志社群觀光現象,筆者遂參考澳洲文化地理學家 Waitt 以 及 Markwell 對於全球同志社群觀光的興起之探討。他們以文學與歷史研究,探討 國際同志社群內部觀光對於當地同志社群以及城市發展,如何形成系統化、組織化 的現象及權力關係(Waitt & Markwell, 2014)。另外,他們亦指出,同志觀光的樣貌 受同志文學論述影響甚深,也包括所有相關同志觀光的中介,如旅遊書、旅遊雜誌、 旅遊廣告等,並進一步探討這些中介如何讓一個城市或一地區發展成所謂的「同志 渡假勝地」(Waitt & Markwell, 2014)。 本研究主軸為探討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之城市官方再現樣貌。因此筆者以再 現政治的概念,輔以 Bourdieu 的資本理論,針對同志文化城市官方再現樣貌進行 探討。另外,筆者將以都市創意觀光理論家 Greg Richard 之理論(Richards, 2011 )進 行比較,分析同志文化創意作為城市文創觀光的特殊性。 最後,筆者亦發現,現今許多阿姆斯特丹同志文化,以文化創意的形式呈現, 包括同志酒吧、同志室內派對、酷兒影展、同志節慶。這些阿姆斯特丹同志社群的 創意群聚(creative cluster) (Florida, 2002),為城市打造同志文化型態的創意氛圍,並 成為城市品牌行銷的素材之一。因此筆者參考創意階級理論家 Richard Florida 之理 論(Florida, 2002)以及創意城市理論家 Charles Landry 之理論(Landry, 2008),探討阿 姆斯特同志文化創意在城市官方再現之樣貌以及程度。. 10.

(24) 第二節 同志鄰里定義、源起與發展 倘若要全面理解同志鄰里(gayborhood)一詞含意,必須理解該詞彙在指稱上的 歷史演變。 最早在學術界將同志社群聚居區域,以少數族裔聚居區的概念指稱的學者,為 社會學家 Levine,並提出其名稱:同志聚居區(gay ghetto) (Levine, 1979)。他將最早 少數族裔聚居區之概念及定義,套用於同志聚居的現象,並提出此名稱。 「聚居區」(ghetto),根據 Levine 的說法,該詞彙用於指稱少數族裔社區,特 別 是 指 稱 猶 太 族 裔 社 區 , 且 單 純 是 歷 史 學 上 的 意 義 指 稱 (historical connotation)(Levine, 1979)。 接著到了 1920 年代,社會學家 Robert E. Park 與 Louis Wirth 把 ghetto 一詞定 義擴大成「一個與當代主流社會隔閡且擁有與之迥異文化的都市鄰里 5」並加以驗 證。當時 Park 與 Wirth 的研究中,族裔聚居區域的例子包括:猶太裔、波蘭裔、黑 人和義大利裔等,都是符合上述定義。之後的相關研究以「聚居區」指稱「不符合 當代主流社會常態的族群」(moral deviants),像是波希米亞人、遊民以及性工作者 等(Levine, 1979)。Wirth 在其 1928 年的著作《聚居區》6(The Ghetto)歸納出族裔聚 居區包含四個要素: 機構及商家單位群聚(institutional concentration)、文化區域 (cultural area)、社會隔閡(social isolation)、聚居(residential concentration) (Levine, 1979)。 但漸漸地,「聚居區」一詞於現今被大眾狹義定義,尤其作為指稱「赤貧的、 或不被主流社會價值接受的族裔聚居區」。然而,學術界對於該詞彙的定義較廣, 並且適用於任何社會階層,指稱「聚居區」為「任何少數社群之任何生活聚集區域」 5. 此句來自 Levine, M. P. (1979). Gay ghetto.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p.197.. 原文如下:«any urban neighborhood inhabited by a people social segregated from the larger society and bearers. of. a. distinctive. culture.». 電. 子. http://www.williamapercy.com/wiki/images/Gay_ghetto.pdf 6. 此書籍並無中文譯本,筆者在此自行翻譯其名稱。 11. 檔. 案. 網. 址. 連. 結. :.

(25) (Levine, 1979)。這裡舉出比較特別的例子像是一個地區的某個少數上流階層社會 聚居區域(gilded ghetto),亦能如此指稱。其他名稱如同志村(gay village)、同志朝聖 地(gay mecca)及近期頻繁於相關文獻使用的同志鄰里(gayborhood),都含有社群聚 居、聚集生活的涵義。 在學術以及各大媒體出現的名稱,像是「同志鄰里」(gayborhood)、 「同志村」 (gay village) 以及「同志區域」(gay district)等概念,均可被視為等同於 Levine 提出 的同志聚居區(gay ghetto)的概念。然而,這些同志聚居區的名稱,對於區域內同志 社群的指稱容易誤用。都市地理學家 Brown (2014)指出, 「同志鄰里」(gayborhood) 一詞,由於同志鄰里內性少數社群中男同志社群佔絕大多數,這裡的 「gay」易誤 指稱男同志社群,而不是全體同志社群7。 某個階段空間的樣貌不只是自然地理上的建構,社會變遷和歷史堆疊賦予其 意義。同志聚居現象大約出現在 1969 年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事件前後。在 保守恐同的社會氛圍下,同志攻擊事件頻繁上演。同志為了顧及自身安全及躲避當 時警力驅趕,同志聚居區大都隱匿在各大城市發展初期,城市中經濟發展相對落後 或 社 會邊 緣地 帶。 如英 國早 期曼 徹斯 特 同志 村 、德 國柏 林早 期舍 恩貝 格 區 (Schöneberg)等。 Whittman (1970)對於當時同志解放運動核心發起地—舊金山的同志聚居區之 描述,體現同志聚居區之功能及與當時社會背景的關係:. 我們之所以建立一個聚居區,是為了保護自己。它是只是一個聚居區, 不是我們所企盼的自由之地,因為它還是他們(異性戀族群)的領土。 那些異性戀警察對我們巡查,異性戀立法者制定他們的法律制裁我們, 異性戀雇主雇用我們,用錢讓我們乖乖就範。然而,我們卻假裝一切 都很美好,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如何去改變現狀—我們長久以來畏縮 著… 為了打造一個真正專屬於真正自由之地,我們必須能自治,制. 7. 筆者將此誤用現象作為本研究之警惕。 12.

(26) 定我們的法律…8 由上述文字可看出,由於當時同志社群在恐同的社會氛圍下,為了顧及人身安 全保護及基本人權,他們開始群聚於某個在城市地圖上的匿名空間。而這個空間能 讓同志社群能夠有自治的可能性,並在政治各個層面上享有一定的彈性。 都市社會學家 Castells 說明了美國舊金山同志鄰里的緣起與發展,以及探究其 發展原因。筆者認為舊金山同志鄰里是美國重要的同志文化地景發展原型,或許可 以作為探究歐美各大都市同志鄰里發展的範本。在文獻中,Castells 指出,由於舊 金山為海港城市,同時也是大西洋交通樞紐,這樣的地理環境提供一個在港口周邊, 讓各種貿易往來及社交活動實踐的場所。然而,讓不起眼的港口周圍區域,發展成 同志鄰里的轉捩點,是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因同志身分而被美國軍方遣散、暫無定 所的男性及女性士兵們,背負家人輿論壓力而流連在此暫居。他們彼此在酒吧見面 幽會,而這類的酒吧特別集中在當地鄰里—譚德里昂區(Tenderlion)。從此,港口周 邊的酒吧變成男女同志社群重要的地下社交集會場所。這些原本尚未酷兒化 (queered)的空間,漸漸有了酷兒符號。漸漸地,這些同志重點集會酒吧成為互通有 無、互相關照的社群網路(Castells, 1983)。 同時 Castells 也指出,酒吧活動及變裝皇后表演等文化創意活動是推動此網路 發展的要素,並與區域內其他次文化社群共生而獲得發展。1950 年代舊金山同志 鄰里發展正值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次文化—披頭族9(beatnik)文化風潮,當時. 8. 原文如下:« And we have formed a ghetto, out of self-protection. It is a ghetto, rather than a free territory,. because it is still theirs. Straight cops patrol us, straight legislators make our laws, straight employers keep us in line, straight money exploits us. And we have pretended everything is OK, because we haven’t been able to how to change it— we have been afraid (p.157)… To be a free territory, we must govern ourselves, set up our own institution (p.168)…» 9. 「披頭族」 (beatnik)一詞用於描述美國二次大戰的反物質主義的文學家社群,其中心思想為拒絕. 標準化及追求零性。這一名稱是赫博·卡恩在 1958 年 4 月 2 日於《舊金山編年史》中首次發明並使 用的,最開始是個貶義詞,是從當時蘇聯發射的人造衛星「sputnik」演化而來,用於諷刺「垮掉派」 13.

(27) 垮掉的一代文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urg)的嚎哮(Howl)運動、電影《在路上》 (On the Road)及黑山詩人(Black Mountain poets)文化盛行。他們反麥卡錫主義 (McCarthyism)、反對傳統家庭結構及反郊區主義(suburbanism)。當時這些披頭族, 其生活方式崇尚個人自由及身心靈解放,並擁有自己的文化及生活規範。因此,同 志在這種高包容度、文化實驗的氛圍很自然地被接納,同時也從性別以外的角度, 訴諸多元文化,讓同志得以撕下各種性別標籤的可能。上述觀點為此研究的關注重 點之一—城市創意階級與同志社群在城市中的空間共構與兩者的文化發展。 同志社群於參政上能見度提高,以及同志平權領袖參政到後期進一步能為同 志鄰里背書,可能是造成同志鄰里,從單純另類酒吧文化的區域,變成經濟及政治 實體的主要原因。Castells 提及舊金山同志鄰里,由於加州最高法院於 1951 年首次 判決「酒吧顧客可以包括同性戀,警方不得盤查」 ,讓此區的同志社群在人身自由 更被重視,並保障當地同志文化及同志鄰里的發展 Castells(1983)。另一方面,在這 期間,由於當地著名同志平權領袖 José Sarria 陸續支持及設立許多重要同志平權同 志組織,為同志社群充權。另外,他在 1961 年參選舊金山監督委員會,為美國史 上第一位以同志身分參選的候選人,其得票數高達 6,000 多票,展現其在性少數政 治號召力。其領袖魅力形象與影響力,在同志鄰里歷史生活及記憶交織,是此區同 志鄰里在政治、經濟甚至文化上更加穩固要素之一(Castells, 1983)。 相較於 Castells 強調性少數空間發展之外部結構性因素影響,包括政治及社會 氛圍,英國性別地理學者 Bell &Valentine 由同志社群個體的能動性出發,探討同志 能動性與自身社群空間發展的關係。他們以茱蒂‧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別展演性 (sexual- performativity)的觀點,從一地同志驕傲大遊行的展演政治,觀看酷兒物質 與象徵符號如何運作,並如何漸漸讓一個空間「酷兒化」(queering space),正如同. 文人,表明他們既不合時宜,且有共產主義的基調。後來,這個詞彙成為這樣一類人的代名詞:一 群留著山羊鬍子、頭戴貝雷帽、玩手指鼓且被一群穿著黑色連衣裙的舞女包圍著的男人。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資料來源 2:https://solomo.xinmedia.com/music/10231-HippiePedia4 14.

(28) 讓 當 地 城 市 「 酷 兒 化 」, 以 鬆 動 長 久 以 來 前 異 性 戀 話 語 論 述 (pre-discursively heteronormative)建構的空間 (Bell & Valentine, 1994:14-19)。 Bell 及 Valentine 舉例 1991 年加拿大蒙特婁同志驕傲大遊行,由於當地政府 干涉活動內容及當天遊行穿著,如不能做跨性別打扮、穿著不能太暴露,包括禁止 裸露胸部及臀部,以及禁止「低俗且色情」打扮及禁止揮舞旗幟。由於當地政府對 於同志活動的過度干涉,同志社群開始發起跨性別身分裝扮運動。 跨性別身分裝扮運動的發起組織包含兩個:同志平權運動團體如羅西酷兒王 國 10 (Queer Nation Rose) 及 愛 滋 病 解 放 力 量 聯 盟 11 (ACT-UP; 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他們強烈批評這些上述活動規定有剝奪同志身體自主性之嫌,並 反思同志驕傲活動(Gay Pride)在當時的社會意涵—為誰舉辦、誰必須感覺驕傲以及 為何驕傲。最後,在 1992 年的同志驕傲遊行中,遊行參與者透過裝扮混淆自身真 實性別身分,成功推翻當時的「跨性別裝扮禁止令」,證實性別的可展演性。當天 有年輕男同性戀(fags)的活動成員喬裝成極其相似女同性戀 T(dykes)的打扮,而女 同性戀 T 成員外表打扮成極其相似年輕男同性戀的外表,而雙性戀者化身為「喬 裝成女同性戀 T」的男同性戀。這場社會運動及其他城市地區的響應演變為之後變 裝皇后(Drag queen)表演的原型。這場社會運動也開始鬆動當時籌辦遊行的委員會 中,保守派的性別二元論及異性戀霸權論述 (Bell & Valentine, 1994)。 然而,一地區的同志社群以性別展演性,實踐空間酷兒化,但同志社群與該地 區的城市政策、社會氛圍共存,並影響同志文化。酷兒地理學者 Binnie 進一步提 及倫敦舊康普頓街區(Old Compton Street)地景的酷兒化(queering)。在 1993 年二月. 10. 羅西酷兒王國(Queer Nation Rose)為加拿大蒙特婁同志平權運動團體,為紀念同性戀者 Joe Rose. 於 1989 年 3 月 19 日由於酷兒表徵的打扮而被路人殺害而設立。資料來源: fugues 官網。資料來 源網址:https://www.fugues.com/239166-7243-article-queer-nation-rose.html 11. 此組織於 1987 年 3 月成立,成立地點為美國。此組織致力於國際愛滋病議題的推廣,以及擔任. 愛滋病患者的諮詢及相關協助。資料來源: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ACT-UP 15.

(29) 的第一場同志遊行—蘇活街區嘉年華(Soho Street Carnival)在此區舉行,而舊康普 頓街區自嘉年華舉辦後改名為「酷兒街」(Queer Street)。日後幾千名成員聚集在此 區舉辦派對,當時倫敦警察廳 (Metropolitan Police) 當局也准許讓同志社群進行派 對活動,舊康普頓街區遂有了同志文化色彩。 然而,他認為雖然看似城市包容當地同志社群,同志社群依然遭受異性戀社會 的排擠壓力,在論述上必須更避免傾向樂觀的文化分析。另外他也提及,大眾主流 媒體把男同志塑造成富有的白人單一形象,加上當地男同志社群相較於其他性少 數社群握有較高的經濟資本及社會資本,造成不符合此圖像的男同志及其他性少 數社群被排擠在外,讓當地邊緣的同志社群對於當地同志鄰里產生認同矛盾 (Binnie, 1995)。Binnie 主張應避免同志鄰里形塑一種絕對的酷兒身分認同圖像而 造成的二度歧視。 2000 年初期,都市生態學家 Reuter 研究出美國各大十二個同志鄰里12的共通 特性(Reuter, 2008:9-11)。性別研究及國際政策研究學者 Michael Brown 將上述的研 究結果,整理出以下同志鄰里大致上六個特徵及成因(Brown, 2014)。此六大特徵及 成因包括:(1)就業環境良好的地點;(2)通常位於城市中邊緣隱密區域;(3)一個區 域中,包含幾個零散、互不集中的小區域;經過一段時間,這幾個小區域漸漸串聯 成一個視覺上顯而易見的、有意義且統一的單位;(4)能明顯呈現同志符號(5)能呈 現此區域同志地景發展前的文化地景;(6)提供至少一處街道徒步區,允許同志社 群成員間,在街角釣人(street-cruising)及增加社群能見度。. 12. 此十二個同志鄰里的所在城市為:亞特蘭大(Atlanta)、波士頓(Boston)、芝加哥(Chicago)、勞德代. 爾堡(Fort Lauderdale)、洛杉磯(Los Angeles)、紐澳良(New Orleans)、紐約(New York City)、費城 (Philadelphia)、聖地牙哥(San Diego)、舊金山(San Francisco)、西雅圖(Seattle)及華盛頓(Washington D.C.)。資料來源:Reuter, D. (2008). Greetings from the Gayborhood. New York. HNA Press. 16.

(30) 同志鄰里發展與同志社群內部國際觀光化13 本研究主體—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在歷史上的城市官方再現大約於 1980 年 14. 開始。然而,大約在 1980 年之前社會氛圍尚保守,大部分的同志活動均是政治. 意味濃厚的社會街頭抗爭(Reguliersdwarsstraat, 2020)15。1970 年代,阿姆斯特丹正 值同志平權運動成熟時期,亦出現其他歐美國家同志身分的觀光客。當時阿姆斯特 丹的性別包容度,相對於其他歐洲國家較高,加上阿姆斯特丹同志社群積極行銷當 地同志文化,因此吸引了許多其他歐美國家的同志前往朝聖,形成當地的同志社群 內部國際觀光現象(Hekma, 2005a; Reguliersdwarsstraat, 2020)。 文化地理學家 Waitt &Markwell 以歷史研究的角度,探討同志社群國際觀光目 的地形成的背景及成因。文中指出,現今世界各大城市在同志鄰里形成前,19 世 紀至 20 世紀初期,地中海地區已有來自西歐的男同志觀光客。 社會學家 Urry 的「觀光凝視」的概念,正好可以說明上述西歐男同志至地中 海地區旅遊的動機。19 世紀至 20 世紀初期,由於這些西歐男同志觀光客接收了浪 漫時期詩人及藝術家,其對於希臘與羅馬年輕健壯男體的各種符號及情慾投射 13. 筆者在此澄清,此部分討論的「同志社群內部國際觀光」與本研究之後要討論的同志文化型態的. 「城市創意觀光」無直接相關,必須分開討論。以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歷史發展來看, 「同志社群 內部國際觀光」的時代對於性少數社群的社會氛圍仍舊保守,並與城市無合作關係,為「封閉性的 社群型態觀光」;而當地同志文化型態的「城市創意觀光」是發生在社會氛圍對於性少數文化高程 度開放之時代,當地同志社群正式與城市合作後,同志文化經由城市官方再現,大眾開始參與當地 文化,才有以同志文化型態的「城市創意觀光」 。而這兩個觀光歷程依然存有間接關係。此間接關 係為,當地同志文化透過「同志社群內部國際觀光」累積社會資本以及經濟資本,成為之後與城市 合作的資本,透過以自身文化型態的「城市創意觀光」 ,增加自身大眾能見度,也藉由城市的象徵 資本納入成為自身資本。另外,現今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中的同志社群內部國際觀光依然發展中, 甚至出現同志友善飯店等行銷手法,並未受到社會氛圍對於同志社群包容度改變而消失。 14. 1979 年為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的同志社群舉辦第一場同志文化節慶,同志驕傲日(Gay Pride Day),. 亦是第一個城市官方承認的同志文化活動之一,也是第一個當地同志社群透過與城市合作舉辦的 同志活動。因此,筆者推論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的最初城市官方化時間為 1980 年開始。資料來源: 15. 資料來源:此為阿姆斯特丹當地知名同志鄰里之一:拉顧里街區之官方網站。擷取時間:2020 年. 7 月 2 日。網址:http://www.reguliers.net/history-gaypride.php 17.

(31) (Waitt &Markwell, 2006),進一步對希臘及地中海地區產生聯想,亦即所謂的「觀 光凝視」(Urry, 2016)。 Waitt &Markwell 以歷史研究,說明上述西歐男同志的觀光現象。這些地區承 載著歷史悠久的希臘男性精神導師文化,而這樣的文化容易與同性情慾產生連結, 吸引了西歐男同志。他們對這些地區開始塑造出「神秘的、古老悠久的,男同志情 愛聖地」的論述,促成一波波男同志朝聖之旅(Waitt & Markwell, 2006)。Waitt &Markwell 亦指出,會有上述的觀光現象,起因於異性戀霸權論述對於男同志情慾 的壓迫。當時西歐富有的男同性戀,為了脫離當時保守社會以尋找伴侶,他們藉由 異國觀光,展露自己同志身分,並開闢屬於男同志的旅遊天堂。這些無法在自己國 家卸下性別汙名化包袱、經濟富裕的男同志,藉由在地中海地區四處旅居到定居、 並在當地的旅館建立社群,並視這些異國為第二個「家」 (Waitt & Markwell, 2006)。 在以「目的地塑造」的概念角度切入觀光研究中,John Urry 在其著作《觀光 客的凝視》中,對一個地區的觀光化提出有趣的觀點。他提及,一個地區觀光化, 是因為各種政治經濟發展脈絡下,所建構的,特定的想像與期盼。而這種想像往往 來自於與旅遊觀光無關的領域,如電影、雜誌、文學等,並且仰賴當地的符號建構, 提供了觀光客凝視的方向,讓觀光客能依循想像蒐集符號。 另外,促成現今同志觀光的樣貌,與 19 世紀西方國家殖民主義有關。Waitt &Markwell 指出當時中產階級 Bleys (1996)的世界觀區分為「現代文明的、異性戀 霸權的西方」與「傳統野蠻的、性變態的非西方」,並藉著此意識形態鞏固了中產 階級在歐洲的地位(Waitt & Markwell, 2006:42)。在這樣社會背景下,當時也是中產 階級的社會科學學者試圖解釋社會差異(social differences) ,包括性別差異(sexual differences)時,該解釋引用了達爾文的演化論,並透過線性敘事系譜學解釋人類發 展。這種把種族分為「進化前」和「進化後」的二分法根深蒂固存在當時學術界, 對於「性」理所當然地區分為「性正常人種」與「性異常人種」,也就把當時性少 數社群列為「性異常」 ,必且把其視之為「次等種族」 。當時被西方強權的殖民國家 18.

(32) 被歸類為「次等國家」 ,並想像其為「充滿性慾、性解放、且性變態的神祕天堂」 。 從此,西方對於其他非西方國家的想像有了這樣的「性」意符。當時西方國家主流 異性戀與非異性戀把他們認為美好的情慾想像,投射到非西方國家。於是,這些非 西方國家的種族被描述成「具有異國情調的、情慾旺盛的、具有戀物癖的」 。當時 含有這樣「性」意符的國家,包括非洲、阿拉伯、印度等近東及遠東國家。然而, 這樣的意識形態,仍存在現今同志社群旅遊文本中,進一步形塑西方同志社群所謂 的同志烏托邦(gay utopia) (Waitt & Markwell, 2006:42)。 第三個同志地景樣貌的形成可能與同志觀光的預設有關。Urry (2007:21)提及 的論點:偏離常軌(departure),可以說明同志旅遊原本的預設之一,亦是 Waitt & Markwell (2006)在其研究出的同志旅遊模型中,指出「旅遊目的地可以提供個體一 個與他們日常生活不同意義、並且更貼近他們自我意義的場所」 (Urry , 2007:21)。 Bell&Valentine 的「空間及自我認同建構的互動性為 『成為』的過程」(the process of becoming)也正可說明此論點: 同志觀光就是同志文化本身重要的一部分(Bell& Valentine, 1994)。在異性戀霸權社會下的同志社群,為了躲避壓迫而選擇外出尋找 與異性戀體制下的日常生活相異的觀光勝地,甚至這些地方讓他們有回到家的感 覺(Robinson,1976:157; Hughes, 1997;Waitt & Markwell, 2006)。 上述提及在觀光上普遍發生的「偏離常軌」現象,樣貌上會因為旅遊目的地性 質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同志旅遊中的偏離常軌現象在「異性戀體制下的日常生活 空間」呈現的樣貌和「同志社群的旅遊空間」存在明顯差異。對於身處主流異性戀 霸權社會的同志社群來說,隱藏身分生活就是「常軌」。為了脫離這個常軌,他們 藉由旅行至具有同志天堂標誌的異地,試圖逃脫原生環境,尋找一個能夠包容他們 的「烏托邦」 ,亦即理想的「家」 。典型的「家」是一種身心靈回歸到自身,能夠讓 人「做自己」的場域。這種外出旅遊,目的反而是尋找「家」的現象,從 19 世紀 浪漫時期歐洲的同志浪漫觀光貫穿到後現代、全球化浪潮下的同志觀光。 Waitt & Markwell 舉出 2000 年代著名的同志迪斯可派對(circuit party)資訊導覽 19.

(33) 雜誌 Circuit Noize 在 2004 年的網站資料中,派對參與者評論表示同志迪斯可派對 是一個「可以讓他暫時逃離日常異性戀主流社會壓力,到一個可以感受到友愛、舞 動身體、心靈解放及自我表達需求受到關照」的另類空間 (Waitt & Markwell , 2006:241)。 國際性城市同志節慶,是同志鄰里中的大事件,時間平均為期一天至一個禮拜, 並具有「稍縱即逝感」。根據筆者研究田野觀察,阿姆斯特丹同志鄰里來說,其日 常的地景樣貌與大城市的餐廳街一般。然而,一旦區內經歷大事件,展演活動密集 進行。同志社群在活動期間會進行有翻轉傳統性別框架性質的酷兒符號裝扮,如上 半身裸露衣著、皮革戀文化(leather)、戀物癖文化(fetish)、變裝皇后等,上街進行 展演。活動結束後,區內地景樣貌回到日常的狀態。上述同志大事件對於城市地景 樣貌的短暫改變,可視為地景的酷兒化(queering)。Waitt& Markwell 提及同志節慶 中的同志驕傲大遊行大都舉辦在歷史性的景點如阿姆斯特丹的同志平權紀念碑、 柏林的同志博物館及石牆運動舉辦地點如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或者路 線行經國家認 同象徵的知名地景如巴黎驕傲大遊行行經民族廣場 (Place de la Nation)、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 和共和國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維 也納大學及市政廳等空間(Waitt & Markwell, 2006)。Waitt& Markwell 站在性別可展 演性的角度,引出同志觀光節慶的三種功能,一是此為同志社群象徵性對於街道、 生活空間詮釋權的爭取;第二個功能是在同志社群若在性別霸權論述架構的社會 中,可以藉由這些活動讓同志社群實體化多元性別論述想像,讓大眾認為同志社群 真的完全在社會是能夠被接受的。第三個功能,性別地理學者 Duncan 認為國際性 的同志城市節慶,由於很多在場觀看的社群為主流異性戀社群,同志可藉由節慶, 鬆動異性戀霸權論述結構 (Duncan, 1996)。 綜合上述,所有同志文化活動的本質是為了增加社群對外的能見度及接受度, 並象徵性爭取自身權利,同時也試圖透過展演活動,鬆動異性戀霸權論述結構。 同志文化活動不僅提供同志社群,一個象徵性反抗性別霸權的展演空間,也反 20.

(34) 映了當時同志社群內部種族、國家或城市認同、政治、經濟等關係。Waitt & Markwell (2006)引用了(Foucault, 1977)中的「知識/權力說」(power/knowledge),試圖解釋現 今同志觀光地景呈現樣貌前台與真實後台權力競爭的關係。Waitt & Markwell 試圖 以模型(圖 2-1),並運用 Foucault 的「知識/權力說」,概念化同志觀光目的地(Gay tourism destinations)的塑造機制。此機制的主體構成有:論述意義及符號(discursive meaning/symbols)、參與者(people)、體現化且反身性的展演(embodied, reflexive performances)、空間及結構(space/structure) (Waitt & Markwell , 2006:13)。其中「論 述意義及符號」是所有主體構成最為關鍵,因為它是決定一觀光目的地樣貌的模子。 在此理論模型中,同志社群觀光客藉著旅程(Journey)帶著「論述意義及符號」 建構目的地空間,目的地空間也反過來重新建構同志社群的自我身分認同,進一步 形成有形的「體現化且反身性的展演」 ,此為相輔相成的反身關係。在同志觀光目 的地的空間中,「論述意義及符號」在空間流動,並支撐整個空間的呈現,因而產 生有形的「空間及結構」(Waitt & Markwell , 2006:13)。此模型亦符合 Shields 提出 的社會空間化(Social spatialization),說明了空間的社會建構機制(Shields, 1991)。. 21.

(35) 圖 2-1 同志觀光目的地塑造機制模型 資料來源:此模型為 Waitt & Markwell (2006)參考 Leipins (2000)中提出的同志觀 光目的地塑造機制模型,加以修正呈現。此圖為筆者以電腦軟體臨摹書上此模型 進行後製. Waitt & Markwell (2006)提及,自 1979 年至今,國際性城市同志節慶存在著主 體模糊的議題。例如:當時許多女同志認為懺悔節嘉年華16(Mardi Gras)漸漸成為男 同志的資本(Waitt & Markwell, 2006:207)。以雪梨在 1983 年後同志觀光發展為例。 在各界爭論下,原本舉辦季節為冬季六月且舉辦目為紀念石牆運動的懺悔節嘉年 華,改期到二月,也就是澳洲夏末。懺悔節嘉年華的舉辦季節性質更動,讓許多身 體性展演得以實行,甚至讓活動樣貌更有肉身性及性表達。這樣的轉變,加上剛好 當時主流的男同志文化樣貌,大都以肉身性為主要基調,讓當時的雪梨成為國際盛. 16. 懺悔節(Mardi Gras)原本是紀念耶穌受難,由信徒舉行 40 天齋戒日前的儀式。這一天信徒會籌備. 宴席,之後演變為今日的「狂歡節」 。狂歡節由於全球觀光浪潮,演變成許多社群文化展演的場所。 在同志社群參與方面,狂歡節對同志社群是增加能見度的場所,但由於全球化浪潮下,男同志成為 主流同志社群形象論述,造成同志觀光對於同志社群內部產生排他效應(exclusion)。 22.

(36) 名的「男同志樂園」 。到了 1980 年代,同志媒體宣傳的資訊及圖像,如報章雜誌如 《倡導》(The Advocate) 和《同志時代》(Gay Times) 、同志旅遊書籍如 Spartacus 和 Damron,進一步形塑出大眾對於「懺悔節嘉年華屬於男同志文化的節慶」的刻 板印象(Waitt & Markwell, 2006:207)。 當時宣傳同志文化活動圖像,大都聚焦在歐美、富有的白人男同志,經由媒體 傳播漸漸形塑同志旅遊中單一論述,進一步造成同志旅遊中對於社群內部的排他 效應(exclusion) (Waitt& Markwell, 2006:207)。文中引用 Signorile (1997) 對於現代 男同志文化之批判。Signorile 認為同志派對排擠現象是因為太依賴男同志狹隘身 體典範(narrow physical paradigm)的男性氣概建構,造成其他同志社群被排拒在外, 讓他們在這樣的空間反而在無法展露對於同志社群的身分認同,身分展演自由也 受到限制。除此之外,他也提及此典範建構結果也創造出一個導向高比率的毒品濫 用及危險性行為的環境(Signorile, 1997)。. 後同志時代(post-gay era) 近幾年來,許多城市社會氛圍逐漸開放,性別平權議題日益進步,許多同志社 群對於群居在城市一區域,並自我保護的需求逐漸消失,聚居現象不再顯著。 酷兒地理學家及社會學家 Ghaziani 把城市中性少數群居需求減少的現象稱為 「後同志時代」(post-gay era) (Ghaziani, 2014)。因此 Ghaziani 認為,「ghetto」 對 於現今大多數城市同志文化區域之描述已不適用,因為大多數這些城市同志文化 區域已進入「後同志時代」(Ghaziani, 2014)。 Ghaziani 以美國芝加哥歷史上著名的同志鄰里柏伊斯鎮(Boystown) 及安德森 維爾(Andersonville)為例,指出由於當地社會政策對於性別平權及性別多元意識提 升,原本居住在同志鄰里的同志社群(書中受訪的同志均為男同志及女同志)有感於 社會對性少數日漸友善。他們一致同意現今已經沒有如 1970 年代,美國石牆暴動 時代般,必須時時擔憂展露自身同志身分時,潛在的人身安全問題,而是可以放心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If the bootstrap distribution of a statistic shows a normal shape and small bias, we can get a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parameter by using the boot- strap standard error and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Finally, adding the discussion of cultural causes and the rise of Rome typef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thic script and the renaissance typeface design for the future study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2001), “The Place of Social Capital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ISUMA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2

In this paper, we first applie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grey prediction of grey system theory to analyze the ranking of IT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e-readines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