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萬文隆 *台灣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博士生 壹、前言 訪談是指二個人以上的交談,其要件是至少有一位以上的訪談人,以及一位 以上的受訪者。訪談人透過語言溝通來獲取受訪者的某些訊息,即如同對話一 樣,在提話與回答的互動過程中,用來收集訪談人所需要的資訊。實際上,訪談 是一種收集資訊的工具,如果能經由適當的控制與安排,訪談人就能夠探詢對方 的想法,得到所想要的答案。此外,訪談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 以經由非標準、非結構化或開放式問題的探索,由外圍逐步切入主題的核心,也 可以透過標準、結構化或封閉式的問題,來探討比較成熟的議題。 至於深度訪談,根據學者文崇一的定義,深度訪談指的是希望透過訪談取得 一些重要因素,而這些重要因素並非單純用面對面式的普通訪談就能得到結果 (文崇一、楊國樞,2000)。深度訪談有別於單純訪談,深度訪談目的在於透析 訪談的真正內幕、真實意涵、衝擊影響、未來發展以及解決之道。一般而言,深 度訪談能比一般訪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其所得到的結果更具能深入描述事 物的本質,以做為進一步分析的依據。 不過,深度訪談主要是要深入受訪者的內心深處,必須是如同抽絲剝繭一 般,一層一層的向裡面探索,探訪出受訪者的真正感受,可用於新聞記者的深度 報導專題、精神醫學、心理輔導、教育、社會文化、民族人類學等領域。 貳、深度訪談的意義及用途 深度訪談與單純訪談有很大的不同,深度訪談是要深入人心,探究受訪者真 正的想法,得到更真實的資訊。深度訪談目的在於透析訪談的真正內幕、真實意 涵、衝擊影響、未來發展以及解決之道。深度訪談的基本素養動力主要是來訪談 者熱切探求事實的心,因此,必須分析整個採訪的環境,包括外在環境、內在的 資源等,都要研究得相當透徹,分述如下:

(2)

一、外在環境 在外在環境方面,大環境由政治與法律環境、科技環境、總體經濟、社會 文化等面向組成;透過這些面向進行反覆的探討,一方面貫串時間的縱列及兼 顧廣度的橫軸,另一方面亦可由經緯全面的透析真象。此外,亦可參考策略管 理中的五力分析,從五個角度作為訪談的切入點,亦即受訪者的上司、受訪者 的下屬、受訪者的現存競爭者、受訪者潛在競爭者、受訪者的同業等。從前述 多個面相來分析受訪者,才能面面俱到,也就有機會能深入的將受訪者作鞭辟 入裡的訪談。 二、內在資源 在內在資源方面,則是發揮訪談者的優勢,避開劣勢,並經由上述分析採 用與眾不同的差異化創新訪談,藉此進行優質的深度訪談。 由於深度訪談能得到受訪者真正的訊息,故特別適用於人文社會科學中的 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此外,也適合於傳播科技中的人物專訪,以忠實的 呈現受訪者的真正面相。如果能發展出多個深度訪談個案,亦能歸納整理出合 於研究目的有用模式。 叁、深度訪談的實施流程 若欲進行深度訪談,首先須具備的要素是本身要能融入情境,但是又不能失 去客觀性。至於深度訪談的實施流程,首先訪談者必須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其次 則是訪談者於訪談前的準備工夫、第三是預訪、第四是約訪、第五是訪談時要能 掌控現場氣氛、最後則是應能從事優質的寫作報導,分述如下: 一、調整訪談者心態方面 在調整訪談者心態方面:一般而言,訪談者對深度訪談的題目興趣相當濃 厚,故在進行深度訪談時,勢必會想介入訪談內容,也想發表對訪談的看法, 這可能將造成受訪者的厭惡,且會影響到訪談的客觀性;因此,訪談時應該要 仔細的聽受訪者的論點,絕不能搶著發言。 二、訪談前的準備方面 深度訪談前的準備工夫方面:在深度訪談前必須要研究調查所有國內外的 文獻,包括論文、期刊、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等資訊,以便對訪談 內容有徹底的了解,只要事前工夫下得深,才能擬出夠深度的問題。且平日要

(3)

維繫豐沛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各領域的產官學界專家有良好友誼。 三、預訪方面 在對採訪主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後,可以在訂定深度訪談題目之前,針對 該將訪談大綱進行預訪,而預訪對象可以是該領域的產官學專家,藉此修正題 目,讓深度訪談更精彩實用。 四、約訪方面 在約訪方面:與訪談者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密切相關;此外,也可以透 過一些學會組織來協助約訪。基本上,約談分為幾種方式,包括當面、傳真、 電話、網路;若約訪對象為比較熟識者,則可以採用電話、網路等方式;但是 若約訪對象為比較不熟悉者,則最好能先登門拜訪,當面約訪,或者以傳真的 方式約訪,比較容易成功。 五、掌握現場氣氛方面 依據基督教論壇報社長林意玲的經驗,深度訪談時要能掌控現場氣氛方 面,第一步最重要的傾聽、聆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聽出弦外之音受訪 者說,那不是我說的,等於是間接肯定,一邊聽一邊畫重點。透過歸納的問題, 聽出問題有何可再追問,不要輕易滿足答案,從大問題問出小問題。 有關記錄與否,則視受訪者而定,有的受訪者是訪談者記得愈勤,他才肯 講得多,有的則是不願意被當場記錄,只有不記他才肯說,最好也準備錄音機 才能逐字記錄、不錄可能出問題、但不要太依賴他,錄音機只能當備胎,但是 還是要詳細記錄。雖然受訪者處於被動,但他也要尋找知音,他也想發表打知 名度,如果採訪者一直進行約訪,他也會受感動。 有關如何問深入問題部分,則是要有豐富詳細的準備、用好的問題去吸引 他,問問題的原則是,真想問的敏感尖銳問題不要放在書面中、由淺入深、不 要讓對方感覺像在定罪審問般。到了現場,先開始一般的閒聊,如我曾看過你 的書;問一些他會覺得興奮的問題;80%隨他哈啦,20%問真正要問的問題, 但留意時間分配;問尖銳的問題,即使他不說,也要鍥而不捨,再三追問。 深度報導問問題的原則,可以問下列問題包括,為什麼,何以見得,如何 能證明?有什麼證據,數據?請問是那一個人,那一本書說的?為什麼你會有 這種感覺,是發生什麼事讓你有感覺?這個事件還可以問誰(林意玲,2003)?

(4)

六、寫作優質報導方面 優質的寫作報導方面,從讀者的興趣點切入,找到關鍵點吸引,連結段落、 一氣呵成故事實例與引述交替運用,且溶入現場感,如同連續劇,一環扣一環, 運用實例、引述、數據、故事穿插;即使是沒到現場,也能描述出現場的味道、 空氣、人的動作表情。 肆、深度訪談的實例 本文以作者最近作過的深度訪談實例作探討。在去年十二月間,基於目前期 貨市場相當蓬勃發展,曾專訪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王得山,談建制台灣期貨市 場的心路歷程。由於筆者從王得山擔任財政部賦稅署長、財政部政務次長時就已 熟識,由於他代理過財政部長,對精通稅務,也對財政金融有通盤的了解,由他 口中娓娓道來,能得到期貨市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此次深度訪談,是先在電 話中進行,主要是筆者與王得山熟識多年,且對期貨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 此在電話中作深度訪談即可。不過,如果對採訪對象不熟,則不宜採用電話做深 度訪談。 主要是深度訪談是以開放式問題作訪談,獲得參與意義的資料,參與意義指 在社會環境中的個人,構思其世界的方式,以及他們解釋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或賦 予意義的方式(王文科,2001)。由於要深入受訪者的內心,探訪受訪者的真實 內心世界,必須是非制式提問、讓受訪者能自由發揮的議題,因此,不易在電話 中取得這些資訊。 作者十一月份曾訪問安泰銀行總經理蔡清雲為例,先後訪問了二次,才完成 撰稿工作。原因就是事前並沒有太充分的準備,導致在第一次採訪時,未能將蔡 清雲的訪談最得深入,經過事後的收集更詳細資料後,再進行第二次補訪。另外, 在這次訪談中,沒有能依據深度訪談全方位的原則,包括訪談蔡清雲的同業、同 事、競爭者等,如果能再加上這些人的意見,則整個訪談將會更完整。 在進行質的研究深度訪談時,也是要在訪談前就做好預備工作,並且能從不 同的屬性及面向,多角度的進行訪談,才能進一步了解受訪者的心靈深處。作者 在十月份也曾深度訪談富邦金控總經理襲天行,雖取得訪談者同意,訪談時當場 錄音,但是,事後才發現錄音機故障,還好當時速記作得不錯,才得已完成任務。 這次訪談經驗,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在徵得受訪者的同意後,深度訪談固然應儘

(5)

量使用錄音機,但是,絕對不能完全依賴錄音機,否則以錄音機臨場發生固障, 而訪談者也沒有仔細記錄,可能會破壞了整體訪談計畫。由於作者擁有採訪財金 新聞約十五年的經驗,因此,對訪談前收集資料,訪談中的進行,尤其是訪談中, 與金融專家的對話順暢,能夠了解金融業行家的語言,對訪談進行助益甚多。 十月份為了採訪蔣夫人去世的消息,深度訪談了蔣家的家庭牧師周聯華牧 師。事先透過教會系統、周牧師的好友、周牧師的下屬、周牧師的上司等,以便 了解周牧師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也經由各種文獻來探討蔣夫人的各項資訊,了 解這些背景,才能順利採訪。不過,周聯華長年投入基督教,要採訪他對蔣夫人 的觀感,事先對基督教必須有深入的了解,在訪談過程中,才能達到訪談目的。 以上記者深度訪談的做法,也可以用在學術研究中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不 過,記者的深度訪談經常是只針對單一個人作訪談報導,且常是在短時間內完成 訪談並且作成報導;但是學術界採用的深度訪談,經常是進行多對象的訪談,且 可能是每個訪談都必須耗費相當長的時間,作深入現場的訪談,整合起來才算完 成一個深度訪談。 伍、深度訪談的整理 進行完深度訪談後,就必須開始整理逐字稿,此時必須一個字一個字的謄 寫,除了刪除明顯的錯誤外,要忠於受訪者的原意。 接下來,針對訪談稿的描述、解釋、建立理論等,可以採用紮根理論,主要 的程序包括針對訪談逐字稿進行開放編碼,以產生概念化進一步歸納出類別,再 根據屬性及面向再做發展,分化拆解出次類別,接著是主軸編碼,沿著屬性與面 向上的直線以連結類別與次類別,接著是選譯編碼,以統整及精鍊理論,由一個 核心概念組織起來,勾勒出理論架構,著手去精鍊理論、修剪多餘概念、補足未 充分發展的類別等,接著是歷程編碼,進行整個編碼歷程的檢驗等,以發展出暫 時性的理論。 概念是建立理論時的構成要素;屬性是類別的特徵,以界定類別,並給予意 義;面向指類別之一般屬性產生變異的範圍,使類別具有特定性,使理論具有變 異性;類別是現象的概念;次類別是與某一類別有關的概念,可以進一步釐清該 類別,使具有更明確的意涵(吳芝儀、廖梅花,2002)。 紮根理論的哲學基礎是符號互動論與實用主義,最主要的貢獻是從人類的經

(6)

驗著手,分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不過,紮根理論適用在心理、教育、企管、社 會、人文等領域,比較不適合在科學、工程等,而紮根理論適用的資料收集與分 析的研究工具主要是訪談資料、文件、自傳等,針對訪談而言,以非標準化、半 結構式、開放問題較適宜,研究者客觀的去研究受訪者的主觀意念,可以得到比 較豐沛的資訊來進行紮根理論的分析。此外,紮根理論比較適合用於自己熟悉的 領域,不過,最好是同一領域的不同主題,並且適合用在未成熟的探索性問題。 使用紮根理論最大的好處是,能採用科學的方法來建構理論,是質性研究中最符 合科學典範之一。研究者對所研究的主題必須先擁有理論敏感度,也就是對研究 主題有一個相當清楚的了解,將逐字稿的資料打散,依據屬性再找類別、次類別, 針對逐字稿,經過一層一層不斷的深入,持績歸類、分析、整理出,更具象的概 念,主題,並且發展出架構與理論。 紮根理論主要是著眼於資料本身,以科學的方法,逐步由資料中發覺出有用 的型態,並且在歸類,比較,再歸類的程序循環中,直到再也沒有新概念出現就 停止這個程序,以便建立初步的理論。 陸、深度訪談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的定義是指測量產生一致結果的程度。求訪談信度的方法包括,一、如 果重覆測量相同特徵或狀況,應該得到相同結果,如果訪員對受訪者會造成某種 程度的影響,則結果就不一樣。二、由多人訪問也可以得到較高的信度。三、將 訪問所得答案記錄下來,由兩位評分者對相同錄音帶分別評分,再計算相關。四、 將訪問所得答案記錄下來,由評定者對某一特定題目評定一致除以總次數,可求 出一致性。如果一致性未達 80%以上,則訪問題目應該要修正(黃朗文,1999; 王文科 2001)。至於效度則是指測量能與研究者所想測量相符合的程度。方法是 用調查所得答案和一件沒有誤差事物的測量,比較兩者之間相關或相符合的程度 來評定(黃朗文,1999)。 不過,上述學者對於訪談信效度的研究,大體上是從量的研究觀點,一般而 言,相對於量化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內在效度對應到質的研究之可信賴性 (credibility),外在效度對應質的研究之可遷移性(transferability),量化研究的信 度,對應到質的研究之可靠性(dependability)及可驗證性(confirmability)。 在可信賴性方面,深度訪談只要能透過立意抽樣等方法,找到符合研究目

(7)

的、研究對象的人,並且能依照前述深度訪談的程序執行,就具有可信任性。 可驗證性方面,在深度訪談時,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受訪者的主觀,有如現 象學中懸置、再深入本質,以客觀的態度方法去找到事情的真象。 柒、結論 訪談在質性研究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可以做為量的研究的先導性研究。 訪談也能運用在眾多範圍,從不熟悉的探索性研究,比較成熟的領域,到成熟的 領域,訪談都有可以發揮之處。 研究方法中的訪談並不是隨便談談,唯有透過訪談者嚴謹的訓練,減少題意 不清、引導式追問等,才能提高標準化訪談成功的機率,順利的比較各個訪談個 案,發展出研究目的所要的模式。深度訪談則是更深入的進行人的研究分析,靠 的是事前收集資訊的功夫,以及約訪、預訪等前置作業,訪談時則是視情境臨機 應變,由大環境及各個面向,來進行剝析,以探求事情的真相。 深度訪談後經過仔細整理後得到逐字稿,接下來就是資料分析的工作,基本 上是循著描述、分析、解釋等方向,分析資料方法之一的紮根理論則除了前述三 個功用外,更能進一步建構理論,紮根理論主要是著眼於資料本身,以科學的方 法,逐步由資料中發覺出有用的型態,並且在歸類,比較,再歸類的程序循環中, 直到再也沒有新概念出現就停止這個程序,以便建立初步的理論。 參考文獻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 華。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芝儀、廖梅花(2002)。質性研究入門。台北:濤石文化出版社。 林意玲(2003)。新聞深度採訪報導。基督教論壇報社內訓練。 黃朗文(1999)。標準化的調查訪問。台北:國立編譯館。 黃瑞琴(1999)。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銘惇(2000)。社會科學研究法─社會關係研究取向。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商鼎文化出版社。 鄭瑞隆(2002)。質的研究方法。符號互動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錄取通知並確認行程:完成審核之學校,本館將以電子郵件

日(由機關於招標時載明;未載明者,依採購法施行細則第92條 規定,為30日)內辦理初驗,並作成初驗紀錄。初驗合格後,機關 應於

這部紀錄片遭到中共中央宣傳部下令封殺,三月七日在中國各大主流影音網站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但是,《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過程中,第二十八位大善知識,便是參訪

 教師介紹投委會的「收支管家–錢家有 道」手機應 用程式 , 方 便學生實 踐所

聲母n-屬舌尖中鼻音,發音時舌尖頂住前齒齦,使氣 流不能從口腔出來,再改由鼻腔流出,稍不著意,便 發成同屬舌尖中音但發邊音的l-,於是,南( naam4 )讀 成藍( laam4 ),年( ni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