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Copied!
1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論文指導教授:李國維 博士. 運用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於國小高年級 學童籃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陳柏寧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2) I.

(3) II.

(4) 謝 誌 還記得 2013 年的 8 月初,開始進入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修 讀,經過兩年的時光流轉,修業期程已進入尾聲,原本視為崇山峻嶺的論文寫作, 也在許多人的幫忙之下,點點滴滴得以完成,在過程中有許多貴人需要一一感謝。 首先要感謝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國維老師,在修習老師的游泳課與墊上運動課 時,覺得老師的教學態度嚴謹、教學方法深入淺出,於是請老師當我的指導教授, 在研究歷程中,多虧有老師持續不斷的細心指導與修正,才能讓我一路完成論文 寫作,另外也要感謝我的口試委員瑞福老師和信亨老師,給了我很多提醒與建議, 讓此論文更加周全,還有教授我們教育研究法與行動研究法的欣宜老師與慧芬老 師,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讓我更明白如何進行論文寫作,至於我們教專班的三 位導師—盛賢老師、玉娟老師、以及枝芳老師,也給予我們很多的關懷、敦促、 鼓勵與叮嚀。 接著要感謝行動研究期間的文吉校長、卜仁主任與其學老師,在這一段期間 給了我很多幫助,從教學時間、場地規劃、以及學校志工的安排,都十分妥適, 也感謝我的研究對象─六年二班的 27 位孩子們,在研究過程中相當投入,從無 到有、從不會到會,學生的成長,是我在此研究中最大的收穫。 還有感謝的是一起奮鬥的教專班夥伴,特別是一同在男宿生活的祐民、進義、 煒翔、懷諄、騏慶、仲凱,在修讀研究所期間我們互相幫忙,陸陸續續完成許多 艱難的任務,除了革命情感的建立,也製造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即父親、母親與姊姊,他們是我心靈上最大的支柱, 給我力量繼續向前,此外還有許多默默支持我、關心我的親朋好友們,雖然無法 一一列舉,但您們對我的恩澤,我將永遠永遠放在心上。. 柏寧 謹誌於臺中教育大學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V.

(5) 運用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學習歷程檔案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籃球學習課程,對 於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籃球之認知、情意、技能與實踐之成效,以及家長與學生 對於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優缺點之看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研究參與者為彰化縣陽光國小六年級 27 位學生,其中包括 13 位男生與 14 位女生,以及一位協同體育教師,研究期程共 8 週、16 堂課。研究結果發現: (一)對於教師而言,學習歷程檔案有助於進行個別化的指導,能從多元的 面向去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在認知方面,學習歷程檔案能幫助學生反省與理解比賽策略、瞭解個 人動作缺失;在動作技能方面,能給予學生較適性且充足的指導,增加學生姿勢 方面的正確性;在情意方面,有助於幫助學生表達對於課程的感想與期望;在實 踐方面,則有助於培養運動習慣與欣賞比賽的能力。 (三)關於家長與學生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優點為能增加親師生之間的 互動,有助於瞭解比賽規則、建立運動習慣、維持學習動機,並且能獲得與以往 不同的成功經驗;而缺點部分,則有少數家長和學生認為費時費力而無法配合。 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現任教師及相關行政單位 在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中實施學習歷程檔案評量之參考與應用。. 關鍵詞: 學習歷程檔案、多元評量、籃球教學、行動研究. VI.

(6)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rocess Portfolio in Basketball Teaching for Sixth Grader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Learning Portfolio into the basketball-learning courses in the field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cognitive, affective, skills and practice results, as well as the views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pplying learn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action research. The participants were 27 six graders in Sunshine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Among them, there were 13 boys and 14 girls. A coope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also participated. The process of this research sustained eight weeks, sixteen lessons.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were listed as the followings: (1)For teachers, Learning Process Portfolio provided individualized guidance and teachers could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from multiple side. (2)In cognitive aspect, Learning Process Portfolio helped students reflect on and understand game strategy, as well as realize individual action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motor skills, it offered students more adaptive and adequate guidance, and increased students' correctness of posture aspects. In terms of affection, it helped students express impressions and expectations about the courses. In terms of practice, it helped students develop exercise habits and the ability to appreciate the game.. VII.

(7) (3)Concerning about parents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Process Portfolio, the advantages included that it increas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helped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the game, set up exercise habits, maintain learning motivation. Also, it provided different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the past. On the disadvantage part, a small number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Learning Process Portfolio is time-consuming, laborious so that they weren’t able to coordinate.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current teachers and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units were proposed, for them to conference and use Learn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field of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learning portfolio, multiple assessment, basketball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VIII.

(8) 目. 次. 摘. 要 ................................................. VI. 目. 次 ................................................. IX. 表. 次 ................................................ XII. 圖. 次 ............................................... X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2 第三節 名詞解釋與操作型定義........................................................................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體育多元評量........................................................................................7 第二節 學習歷程檔案......................................................................................16 第三節 籃球之起源、功能與相關研究..........................................................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39 第二節 研究架構..............................................................................................42 第三節 研究流程..............................................................................................43. IX.

(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8 第五節 研究倫理..............................................................................................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7 第一節 籃球教學活動之歷程與省思..............................................................57 第二節 學習歷程檔案取向之籃球教學活動成效..........................................76 第三節 學生與家長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 118 附錄 .................................................. 113 附錄一 學習歷程檔案文件............................................................................123 附錄二 研究者教學日誌 ..............................................................................150 附錄三 師生訪談大綱與紀錄 ......................................................................151 附錄四 與研究諍友訪談之紀錄 ..................................................................152 附錄五 籃球課後感受問卷 ..........................................................................153 附錄六 學生回饋單 ......................................................................................155 附錄七 研究參與學童、家長同意書 ..........................................................156. X.

(10) 附錄八 學習歷程檔案取向籃球教學活動設計 ........................................157. XI.

(11) 表. 次. 表 2-1 國內學習歷程檔案應用於教育之相關研究 ....................... 25 表 2-2 國內籃球教學之相關研究 ..................................... 35 表 3-1 籃球教學課程大綱 ........................................... 47 表 3-2 資料蒐集的類型與處理方式 ................................... 49 表 3-3 引用資料編號代碼說明 ....................................... 51 表 3-4 參與本問卷內容審查之專家效度名單 ........................... 53 表 4-1 S15 之籃下擦板教師主觀評量與前測姿勢記錄 ................... 79 表 4-2 S15 之籃下擦板教師主觀評量與後測姿勢記錄 ................... 80 表 4-3 四項技能前後測紀錄表 ....................................... 83 表 4-4 籃下擦板前後測分數之比較 ................................... 84 表 4-5 籃下擦板之技能前後測得分比較分析 ........................... 85 表 4-6 虛圓距離投籃前後測分數之比較 ............................... 86 表 4-7 虛圓距離投籃之技能前後測得分比較分析 ....................... 86 表 4-8 M 字形運球前後測分數之比較 ................................. 87 表 4-9 M 字形運球之技能前後測得分比較分析 ......................... 88 表 4-10 傳接球前後測分數之比較 .................................... 88 表 4-11 傳接球之技能前後測得分比較分析 ............................ 89 表 4-12 全班學生四項基本動作練習完成記錄表 ........................ 96. XII.

(12)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2.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46. 圖 3-3. 三角校正法 .................................................................................................. 55. 圖 4-1. 三對三鬥牛賽賽程配置表 .......................................................................... 63. 圖 4-2. S19 的「我最欣賞的籃球員」學習單作品 ............................................... 74. 圖 4-3. 籃下擦板兩週內進球數記錄 ...................................................................... 95. 圖 4-4. 虛圓距離兩週內進球數記錄 ...................................................................... 95. 圖 4-5 M 字形運球練習記錄 .................................................................................. 95 圖 4-6. 兩週內六公尺對牆傳球數記錄 .................................................................. 96. XIII.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在討論學習歷程檔案對於國小學童籃球運動表現提升之效果。本 章內容共分為四節,包含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第三節、重要名詞解釋與操作型定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籃球運動於起源於 1891 年,由美國麻塞諸塞州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學校體 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發明。發展至 2014 年的今天,已 有百餘年的歷史,目前為全球熱門的運動項目之一。在世界的發展方面,從 1936 年起納入奧運的正式競賽項目,而男子世界盃籃球賽則是從 1950 年開始,每四年 舉行一次。至於在臺灣的發展,自從 1945 年台灣光復後,業餘籃球隊開始運行, 慢慢的轉化為半職業、到現今已進入體制較為完整的職業時期(夏德清,2008) 。 由此可見籃球在世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由於籃球可以作為增進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對培養全面發展、 五育均衡,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丁敏,2011), 從許多媒體刊物裡,更可以看到教育工作者用籃球改變青少年的例子,例如以真 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卡特教頭」(2005)、聯合報新聞「歷史老師教籃球,中輟 生變全勤」(2013)等,都可從中看出籃球對學生有身心靈各方面的激勵作用, 而在 NBA 努力奮鬥的華裔球員林書豪,具有矯健的身手、良好的品格與謙虛的 態度,更是臺灣許多學子爭相效法的對象(尉桐赫,2012)。在研究者執教的生 涯中,也能充分感受到籃球運動對國小學童的紀律性、團結性、合作性與生活目 標的掌握,有著相當程度的助益。故如何增進學童在籃球學習上的認知、情意、 技能與實踐成效,進而建立自信與良好的運動習慣,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而學習歷程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 ,或稱為卷宗評量,或可是一個輔.

(14) 助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檔案評量最早是在 1980 年代受到重視,它是有系統、有 組織的收集學習過程中所留下的證據,使學生能夠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觀看自己 的成長與改變,從而增進自己對學習的了解以及掌握學習的進度,最後能達成自 我導向學習的態度與習慣(張美玉,2000) 。在美國舊金山的紐葉樺私立學校也以 此概念去評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所學校九年級以下的學生,從來沒有見過成績 單和排名,每個學期家長會收到一本「進步檔案」 ,記錄著孩子在各科領域的進步 歷程,學生的「成績」 ,就是專題完成後的「自我反思」 (賓靜蓀,2014) 。而研究 者本身為了達成跑馬拉松的目標,運用了 Nike+這款手機應用程式幫助記錄里程 數,實際體會了學習歷程檔案對於學習者目標的達成,有相當大的效用。另外從 許多文獻中也能發現,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與學習效果有顯著正相關,但在籃球 教學方面,則少有文獻支持學習歷程檔案與籃球運動表現之間的關係,有鑑於此, 本研究欲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學習歷程檔案」對國小學童籃球運動表現的 影響,進一步的了解家長與學生對於健康與體育領域中實施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 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最後,本研究期望於實際的籃球活動教學課程中,從事系統性的自我反省與 分析,以驗證籃球教學的方法、知識、內容,除了可以提供本研究的教學對象更 多元、豐富而且紮實的學習內涵,也希望透過學習歷程檔案與籃球教學的結合, 提升教師關於籃球教學的專業能力,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 一、探討以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方式融入課程,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學 習之認知、情意、技能與實踐的成效影響。 2.

(15) 二、在進行結合學習歷程檔案的實際教學歷程之後,瞭解學生與家長對學習 歷程檔案的看法。 三、藉由在行動研究中實施學習歷程檔案,在反思之後提升教師關於籃球教 學的專業能力。. 貳、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為: 一、實施結合學習歷程檔案之籃球學習課程對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與實 踐學習成效如何?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與家長對於學習歷程檔案取向之籃球課程,其接受程度 與反應為何? 三、研究者兼教學者在實施學習歷程檔案的行動研究過程中,對其籃球教學 的專業能力有何反省與成長?. 第三節 名詞釋義與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的重要名詞如下:. 壹、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learning portfolio)或簡稱檔案(portfolio),是形成性評量的 一種,國內有些學者又稱之為個人作品集、卷宗等。它可以意指任何東西,從累 積性的寫作文件、學習單、實作得分,到剪貼簿都屬之。它可以是學生在單一學 科中的作業,或是在課程中長年累積下來的學習或研究成果(歐滄和,1998)。 由於學生需參與決定學習歷程檔案的相關內容與評量標準,並且在其中記錄 成長與反思的證據,因此學習歷程檔案不但可用來提供學習者自我反思的機會,. 3.

(16) 亦可展現學習者在某領域學習的努力、進步與成就情形,目前已被廣泛的運用在 教育上(張美玉,2000) 。本研究所指的學習歷程檔案則是針對國小高年級籃球教 學所設計,作為學生學習、紀錄、檢視、反省與展示的空間。. 貳、籃球進攻技能 籃球進攻技能包括了傳球、運球、投籃等相關技巧,在進攻時,唯有這些相 關技巧、才能使每一場的演出都更完美、避免失誤(中村和雄,2002) 。名詞解釋 如下: 一、運球:有球隊員在原地或移動中,用單手連續拍按由地面反彈起來的球, 稱做運球(日高哲朗,2012)。 二、傳球:傳球是籃球比賽中進攻隊員之間有目的地轉移球的方法,其目的 在相互聯繫與組織進攻(許博,2001)。 三、投籃:投籃是進攻隊員為將球從籃圈上投進籃框而採用的各種專門動作 的總稱(郭鼎文,2004)。 本研究之四項籃球進攻技能檢測為(一)籃下擦板、 (二)虛圓距離投籃、 (三) M 字形運球、(四)六公尺的九宮格傳球等四項。. 參、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指的是一種經由學習而使個體在行為上產生較為持久的歷程(張春 興,2013) 。從教育部的相關規定細則中可發現:目前的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 領域訂定的評量範圍包括認知、情意、技能、實踐等四大面向,和過去的體育課 程標準做比較,多了一個「實踐」 ,顯示九年一貫課程特別注重和日常生活作結合, 並將課堂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甚且下放由教師專業自主的能力作評量,企 圖矯正健康與體育領域過去較注重技能評量,而忽略情意、認知與實踐評量的情 況(蔡安峻,2006) 。本研究之籃球學習成效,係指學童於教師進行八週十六節的 4.

(17) 籃球教學後,融入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方法,達成認知、情意、技能與實踐教學 目標之程度。. 肆、國小六年級學童 國小六年級學童,一般是指十二歲左右,不分種族、性別、能力、宗教信仰、 政治理念,就讀國民小學六年級之學童。本研究指的是就讀彰化縣某國民小學六 年級,由研究者任教之班級學童。. 伍、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現代教育研究的方法之一,也可運用在其他領域去謀求革新,注 重的是團體行動,尤其是實際工作人員一面行動,一面研究,從中尋找問題、發 現問題,更從行動中解決問題,謀求進步。在教育方面,它是教學、課程、行政 各方面謀求革新的重要方法(鄭增財,2006)。 為發展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籃球活動課程,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的理念與 方法,以教師擔任研究者,從做中學,透過個人自我和同儕教師協同,持續性、 螺旋性的循環觀察、反省、思考,以促成教學實務改善與教師專業成長。.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尋以學習歷程檔案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童 籃球學習課程之成效與可行性。本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六年級快樂班全班 27 位 學生為教學研究對象,實施為期八週,一週兩堂課,一堂四十分鐘,共十六堂之 「以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融入籃球教學之課程」 ,行動研究的教學時間自民國 103 年 9 月 2 日開始,至民國 103 年 11 月 7 日止,期間包含了兩週的課程修調時間。 本研究主要針對六年級學童的個人籃球姿勢記錄與累積進球分數、測驗結果、 5.

(18) 以及籃球學習心得,以學習歷程檔案為後設認知策略,探究其對(一)籃下擦板、 (二)虛圓距離投籃、 (三)M 字形運球、 (四)六公尺的九宮格傳球之學習成效。 而其他籃球技能如籃板球、防守、步法、協調性等部分,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的理念及方法,探討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對於國小高年 級籃球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採用「方便取樣」,樣本人數有限,有特定的課程、 情境以及對象,故本研究的描述與紀錄、研究的結果,不宜對其他年級、地區的 學生或課程做廣泛推論,僅能就本研究結果,提供教育工作者做為教學上的參考。. 6.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運用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融入籃球教學的策略,探究其對國小六年級學 童單元學習成就之影響。文獻探討的功能主要在幫助本研究對所進行的研究建立 一個穩固的理論基礎,同時讓讀者取得一致的視點去審視本研究。本章主要針對 體育多元評量、學習歷程檔案、籃球之起源與功能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本章包 含第一節:體育多元評量之相關研究;第二節:學習歷程檔案;以及第三節:籃 球之起源與功能,分節介紹說明。. 第一節 體育多元評量 體育教學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提昇該項運動之認知、情意與技能方面的發展, 而課程的設計與評量實施的方式,必須依照學生的身心成長和動作發展的階段與 步驟來加以考量(謝應裕,2000) 。基本上,體育成績評量方式是以認知、情意、 技能三方面來評量學生的學習結果,並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並依時機與目的, 兼重預備性、形成性及總結性的評量(國立教育資料館,2007)。. 壹、體育教學的多元化 邱龍斌(2002)指出,體育教學可說是多元又全面性的教與學,茲將其內涵 說明如下: 一、節奏:即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中的音樂智能,在體育學習中無時 無刻都包含著節奏的元素,如跑步、作操、打球、舞蹈表演……等,皆強調 節奏感。 二、理解:即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中的語文智能,在體育學習中對於 老師講解的吸收、體育詞句的應用、與觀摩欣賞影片之後的說明,皆屬語文. 7.

(20) 方面的學習。 三、體育力學:即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中的數理與邏輯智能,在體育 教學中,老師說明投球的順序、擦板球的適合距離與方向、輔助手與慣用手 的角度關係等,皆屬於體育數理邏輯方面的學習。 四、身體的變化:即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中的空間智能,在體育動作 學習中要了解到身體與空間的變化、方向與位置的變化等皆是。 五、動的體育:即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中的肢體運動智能,體育的學 習呈現在身體的表現上面,投得準、丟得遠、跳得高、跑得快等皆是。 六、了解自己:即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中的自省智能,在體育學習的 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優缺點、進而長善救失,皆是自省能力的展現。 七、欣賞別人:即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中的人際智能,在體育學習的 過程中,我們必須去欣賞及觀察別人的動作、與別人的想法做交流,才能去 為自己的動作、態度與觀念做出修正與調整。 因此體育的學習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並藉由身體去呈現學習的各種樣貌, 而在教育過程中,需考量學生年齡與性別上的身心發展、社會性發展及運動技能 發展特徵,來做為運動學習教材與教法選擇運用的依據,才能使學生更有學習動 機、學習過程更富樂趣、進而使體育教學更具效果。. 貳、體育多元評量的近代思潮 健體領域的召集人晏涵文(2000)認為在七大學習領域之中,唯有「健康與 體育」跟生命的延續息息相關。在提倡生涯規劃、終身學習的同時,如果沒有健 康的身心,一切都將是空談。 許義雄、葉國樑(2000)也指出,如果我們要學生能夠規律運動,那麼就應 該考查他們平時的運動習慣;如果我們要學生分析、詮釋、綜合、評鑑資訊,那 麼我們應該要經常給學生發表與實作的機會;如果我們要學生應用所學於日常生 8.

(21) 活之中,那麼我們應該在一個真實且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下對他們進行評量。因此, 教師在評量方式的選擇上,應以學生所應達到的基本能力及課程所欲完成的教學 目標為準則,在教學前、中、後彈性運用各種評量方法,以了解學生多向度的學 習成效。 朱瓊芳(2006)認為,長久以來,體育老師對學生的評分標準,大多是強調 常模參照評量,是以技能評量配合老師平時對學生在動作上以及課堂上表現的觀 察來加以評分,也因此技能表現較優異的學生(例如:跑步比較快、投籃比較準) , 往往能夠獲的較佳的體育成績,而技能表現比較差的同學(例如:跑不快、投不 準) ,則常常拿到較低的體育成績,進而產生了習得無助感,無法在體育課中獲得 學習的樂趣,也因此與體育漸行漸遠,到最後就放棄學習。因此,質的評量提供 另一種可能性,學生動作技能的表現過程以及認知、情意面成為可以評量的向度。 在這樣的需求下,多元化的評量方式開始受到重視,由於學習成果所強調的是學 生在真實的情境下,運用所學得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因此新的評量取向,即強調 以真實評量為趨勢,其中實作評量和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更鼓勵了這一波新型態評 量的潮流。 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強調以多元評量方式來實際的評量學童 課程學習的結果(陳金春,2001) 。為能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兼顧不同領域、類 型的教學目標,體育評量的方法也漸趨多元化(陳春蓮,2004) ,因此教師應學習 各種不同的評量方式,針對教學的內容與目標,施予對學生較為適合的評量方式, 以強化學生的優點,診治學生的行為。例如,教師為了要評量這些發生在真實情 境中的表現成果,評量者可以使用某些可信並且有效的方式來表現,若要評量學 生某方面的運動表現程度為例,檢查表(checklists)、等級量表(rating scales)、 評分表(scoring rubtics)等評量工具,皆是教師可以參考並靈活選擇運用的(許 義雄、黃月嬋,2001)。 9.

(22) 參、體育多元評量的方法 國立編譯館早在 1990 年便利用各種觀察、測驗、測量、問卷等方法,了解學 生在運動知識、社會行為、體適能、運動技能、情意態度等各方面的學習,藉以 評量體育教學的效果及學生達成的程度。 劉振明(1998)也曾提出實施評量時應包含技能、認知、情意等三大面向, 認知評量視為「體育知識」 ,體育知識測驗除了定期的紙筆測驗外,比賽報導的剪 貼、觀賞比賽的心得寫作或口頭報告亦為好的評量方式;情意評量包含學習態度 與運動精神,其具體之評量項目有出席狀況、服裝儀容、守法守紀、服從裁判、 學習參與、上課常規、安全防護、友愛互助、團隊精神等。技能評量大都採計速 度、時間、距離、次數、姿勢等。由上述說明,處處可見「體育多元評量」的影 子。. 一、教育部所明訂之多元評量精神與方法 教育部也在 2014 年 4 月 25 日修訂了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明訂出 關於多元評量的精神與方法: (一)適性發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以下簡稱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 以協助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為目的,教師據以調整教學與評量方 式,並輔導學生適性學習。 (二)評量範圍:學習領域評量(指七大領域,依能力指標、學生努力程度、進 步情形,根據認知、技能及情意等層面及領域學習成果) ,日常生活表現評 量(出席情形、獎懲、日常行為表現、團體活動表現、公共服務及校外特 殊表現等。) (三)評量原則:施行對象上,應兼顧適性化及彈性調整時機上;時機上,應兼 顧平時及定期;結果呈現上,應質性描述及客觀數據並重。. 10.

(23) (四)辦理方式:視學生身心發展及個別差異,教師應採取下列適當之方式辦理: 1.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 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 等方式。 2.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性目標,採書面報告、 口頭報告、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行為觀察等方式。 3.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彙整或組織表單、測 驗、表現評量等資料及相關紀錄,以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五)質量並重:學生學習領域之平時及定期成績評量結果,應依評量方法之性 質以等第(於期末時轉為五等第方式呈現) 、數量或文字描述(描述學生學 習表現和未來學習之具體建議)記錄之。. 二、主觀與客觀的評價方法 另外在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認知、情意、技能、實踐等四大面向的評量中, 許義雄、葉國樑( 2000)又將體育評量實施方式分為二大類,以作為教師實施評 量之參考,一為「臨床的或主觀的評價方法」, 另一為「統計的或客觀的評價方 法」,內容分述如下: (一)臨床的或主觀的評價方法 1.觀察法(Observation):由教師、家長或學生自己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場合 中使用,其重點在於學生情意與技能方面的評價。 2.核對名冊法(Check Lists):核對名冊法可進一步將觀察法的結果量化。 3.軼事記錄法(Ancedotal Records) :軼事紀錄為依時間順序,以文字形式描 述教學時所發生的事件,並記錄下來,但要精確地描述所觀察的事實,有 其困難度。 4.問卷法(Questionnaires) :透過問卷法可收集學生、家長、教師或相關人 11.

(24) 士的意見,以針對主題獲得某些特定的資料。 5.面談法(Interviews) :與學生、教師、家長或學校其他相關人員面談,可 使教師查知學生的想法、態度、觀念,以及其他相關訊息。 6.自我評價法(Self Appraisals):學生的自我評價,可提供有關線索,了解 是否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 7.小組合作學習法(Small - group Discussions):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執 行,從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來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其他反應,可查知學生 對某一主題或概念的態度。 (二)統計的或客觀的評價方法 紙筆測驗是最常見的、最容易的評價工具, 但也經常被誤用或濫用。此法又 可分為兩類: 1.標準測驗:標準化的客觀測驗是經過專家學者編定,信度、效度高,並有 可比較的標準或常模。由於編列的題目有固定答案,沒有爭辯,評分也就 不會因人而異。 2.教師自製測驗:教師出題應依據教學目標,可以是非、選擇、填空、配合、 簡答等方式呈現,並進一步作試題分析,選擇信度、效度、難易度、鑑別 度,將合適的題目組成題庫。. 三、各種不同的多元評量方法 (一)Judith E.Rink 的多元評量方法 在多元評量的近代思潮中,許義雄、黃月嬋(2001)翻譯國外學者 Judith E.Rink 的著作,也提出了多種多元評量的方法,認為教師可使用不同種類的評量方式來 收集資料,並依學習目標的不同,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經驗,如: 1.觀察法(observation) :觀察者可以是教師、學生自我、同儕、或其他相關 12.

(25) 人員。 2.事件課題(event tasks) :可以暖身活動、例行練習、比賽的方式進行,在 實際活動中,讓學生盡可能運用知識來達成目的,能考驗動作技巧的連續 性,也能檢驗出學生的認知與態度。 3.學生日記或週記(student journals) :學生在筆記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反 省表現,分享感受、看法、態度。 4.歷程檔案(portfolio) :一段時間,學生在資料夾內收集不同資料。例如: 體適能分數、理解概念的紙筆測驗分數、動作圖片與影像、課外參與體能 活動資料、學生計畫、觀看比賽的心得等等。就時間來說,學習歷程裡的 檔案,可包含經歷數年的、每年度的、一單元的、或單一學習目標的作業。 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學習目的、給分標準、彈性評分的範圍、允許個別化與 創意。 5.紙筆測驗(written tests) :判斷認知的最佳方法之ㄧ,包含動作施行技巧 的知識、要領、時機、規則、策略、狀況及安全性。 6.技巧實作測驗(skill tests) :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能有效、立即的查知學 生學會該項動作技巧的程度,例如測驗三十秒內可以進幾顆籃下擦板,在 過程中輔以圖表紀錄學生的動作優缺點,以紀錄進步的情形。 7.學生/團體計畫與報告(student/group projects and report):最常見的是 書面報告,但體育表現方式是多元性的,也可做任何程度的施行。例如: 設計體育表演、進攻與防守策略、暖身活動、個人體適能計畫、創意遊戲 等等。表現的形式可以是:現場演示、書面、影像、簡報、戲劇、角色扮 演、短篇故事、藝術創作等等。 8.學生日誌(student logs):記載參與記錄或經歷一段時間之其他行為或特 質。例如:每天步行英哩數、練習時間、體重增減、課外參加體能活動、. 13.

(26) 輸贏紀錄等。是一種自我評量,也提供成人或同儕查對資料正確與否之用, 是一種很有效的行動動機維持方式。 9. 學 生 訪 談 、 測 量 、 與 問 卷 調 查 ( student interview, serveys, and questionnaires) :能蒐集到特定資料,以理解學生對該項運動的觀念、態 度及想法。 10.家長報告書(parental reports) :家長或另一成人(監護人、教練、社區 運動人士)簽名之紀錄,同時也是一種背書。 11.其他:檢核表和等級量表、自我測試的課題、同儕評量、活動錄像等。 (二)姚漢禱的多元評量方法 姚漢禱(2002)也對於體育多元評量提出看法,認為有以下方式可以嘗試: 1.觀察法:檢核表、評分量尺 2.檔案評量:有系統、有目的且有意義的搜集個人努力過程與成果,成為一 個完整的紀錄,以供自我了解、省視,也提供他人觀摩、學習與建議的機 會。 3.個人或小組計畫:是任務導向的技巧,例如:運動教育模式,由學生舉辦 運動賽會,從選手、教練、裁判、宣傳、行政策畫、比賽紀錄等等,均由 學生從做中學,自導自演,教師僅居於輔導角色。 4.學生日誌或月誌:利用平常紀錄來評量學習過程,例如個人的運動訓練日 記、週記、訓練程序表、勝負記錄……等等。 5.展示:透過含有娛樂性、競技性、休閒性、民俗性的「體育表演會」 、 「體 育靜物展覽」等具有教育功能的活動,可展示體育教學成果,促進大眾對 於體育的認識與興趣,並有示範、觀摩、交流、娛樂的功能。 6.其他:如角色扮演、訪談、比賽項目(event tasks)等。 (三)陳春蓮的多元評量方法 14.

(27) 陳春蓮(2004)在《體育教學的反省與實踐》書中,也談論了有關體育多元 評量的做法: 1.紙筆測驗:測驗題型包括了是非題、選擇題、簡答題、問答題,可評量規 則、策略、概念等知識,測驗內容需針對教學重點而設計,最好能引發進 一步的思考,形成性評量或總結性評量均適用。 2.觀察法:透過直接觀察法了解學生技能與情意領域的學習狀況,也可由學 生自我評量或同儕評量。評量與學習經驗結合使評量更富意義,在觀察表 格上設計方便登錄或劃記的機制,可幫助有效評量。 3.學生日誌(journals):透過學生日誌對學習進行反省,例如:個人努力、 遭遇困難、解決問題的歷程等。師生可做思想交流,引導其價值觀、認知、 與態度。實施前應討論內容要點、撰寫格式、繳交次數等,通常都是於每 節課後書寫與反省。 4.學習檔案:內容可含體適能分數、動作技能表現的照片與影像、紙筆測驗 分數或學習報告、課外參與體能活動資料與紀錄、體能相關活動的想法或 勝負記錄等等。實施前要先確立目標,選擇最佳表現的資料,彰顯個人學 習歷程的努力與成果。 5.技能測驗:動作技能測驗是體育評量重要的一環,可參照他人的測驗或自 行建構,以實施可靠、有效的評量。可以指導學生評量要領,互相擔任裁 判,多人同時測驗,縮短測驗時間。 6.個人或團體報告: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的計劃、簡報或報告,主題內容應適 合學生年齡與能力。例如:運動會規劃、某種運動的攻防策略、個人或團 體的體適能計畫、舞蹈編排、創作遊戲等。 7.提問:常用口頭提問,可確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度、瞭解學生的想法、引 導學生形成正確反應等。可隨時實施,應編製簡易表格或符號系統,隨時 15.

(28) 記錄以作為評量依據,顯示教師對此的重視。 8.家庭作業:可設計「每日運動」 、 「閱讀相關報章雜誌」等表格,是評量學 生是否延伸體育課所學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好方法。 9.真實性評量:以往在認知與技能方面,經常採用標準化測驗,卻無法因應 學生個別差異,僅顯示測驗得分,卻無法協助學生將所學遷移至日常生活, 真實性評量是一種新取向,強調評量應在有意義、真實、自然的情境中進 行,學生方能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 (四)黃月嬋的多元評量方法 黃月嬋(2003)也指出,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的評量主要方向是多 元化,其目的在於了解是否達成分段能力指標,評量的範圍含知識、技能、態度 及精神、行為及習慣,在內容比率上建議為: 1.認知 20%:筆記、報告、作業、口試、筆試。 2.技能 60%:主客觀之技能測驗、實作評量。 3.情意 20%:運動精神、學習態度、人際關係與健康行為及習慣之養成。. 綜上所述,體育多元評量已是現今體育評量的新趨勢,如蔡安峻(2006)所 提出,實施評量時應包含認知、情意、技能、實踐等四大面向,教師應靈活運用 各種評量工具,使用不同的評量方法以掌握學生的進步情形,從而在認知上了解 學生的想法與概念;在情意上關心學生的精神與態度;在技能上糾正學生的動作 與姿勢;在實踐上掌握學生是否能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第二節 學習歷程檔案 九年一貫課程於民國九十學年度起開始實施,由於課程的趨勢更偏向「人性. 16.

(29) 化」 、 「生活化」 、 「多元化」 ,因此也帶動了教師在教學評量上的大變革,不再僅侷 限於傳統的「紙筆作業和紙筆測驗」 ,隨著學習領域和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靈活 運用不同的評量方法來確定學生的學習成就,同時促進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陳 麗珠,2004) 。九○年代以來盛行的歷程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 ,是基於 動態評量的理念,注重學習的結果,更重視學習的歷程。以下就學習歷程檔案之 定義、目的、實施程序與優缺點加以介紹。. 壹、學習歷程檔案的定義 學習歷程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或稱卷宗評量,是九○年代在教育 上新興的評量方式(游光昭,2003) 。自從美國教育學者 Gardner(1983)提出多 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理論後,許多教育工作者認同每個人與生俱來就 擁有多種智慧,包括了語文(Verbal/Linguistic) 、邏輯數學(Logical/Mathematical) 、 空間(Visual/Spatial) 、肢體動覺(Bodily/Kinesthetic) 、音樂(Musical/Rhythmic) 、 人 際 ( Inter-personal/Social )、內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 、自然觀察 (Naturalist,加德納在 1999 年補充)等八種智能,只是各項智慧發展的優劣情形 不一,有些智慧比較發達,有些比較不發達,所以每個人所展現出來的學習成果 也不同。因此只用單一的標準測驗,恐怕無法測驗出學習者真正的能力,所以, 真實性評量及多元評量開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與發展,其中,學習歷程檔案就是 其中一個被廣泛應用的真實性評量。 portfolio 在字典裡的本義是檔案、卷宗或是資料夾,源起於藝術家向人介紹 他的創作歷程,演變到後來,在商業上也經常使用它來做為聘用人才的參考,而 今應用於教育上,成為一種評量的策略時, 就不只是檔案和卷宗而已,它應該是 一種 process- folio「歷程檔案」 ,以各種可能的形式展現某一段時期的學習過程與 成果(張美玉,2000)。 在相關的研究及文獻中可以發現,學習歷程檔案(Learning Portfolio)或者簡 17.

(30) 稱檔案(Portfolio),它可以是各種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現,因此各專家學者所提出 的解釋也不盡相同。早在西元 1990 年,美國學者 Vavrus(1990)就對 Portfolio 提 出了定義,他認為學習歷程檔案是有系統、有組織的收集學習過程中所留下的證 據,使學生及教師可用來檢視學生在某一特定領域的認知、技能及情意態度。 簡單的說,學習歷程檔案就是指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裡頭不僅包含了學習過 程中的作品、記錄、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反省記錄與學習心得。根據定義, 我們可以瞭解學習歷程檔案具有以下的特性(陳聖謨,1998): 一、發展性:學習歷程檔案必須是長期點滴累積的成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匆匆建 構完成,從中可看到學生在此段時間努力的成果,亦即是個不斷發展的歷程。 二、雙價值性:對學生而言,可以提供其記錄學習成果、反省以及獲得成就感的 機會;對教師而言,可以提供其掌握學生進度與瞭解學生成就的方法。 三、選擇性:學生必須對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做出決定。 四、真實性: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習成果展現是真實的、具體的、可被檢驗的。 五、反省性:學生透過學習歷程檔案的檢視,瞭解自己的學習表現與改變情形, 並逐步設定未來的表現目標。 六、個別性:學習歷程檔案是個別的學習與成長記錄,因此會隨著個體的不同, 而有個別專屬的內容與特色。 七、互動性:學生經由相互檢視、分享學習歷程檔案,獲得教師與同儕的指導與 建議,也能經由相互交流而教學相長。 本研究所指的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是有計畫性的收集學生特定時間的學習 成果,以一種多面向的、連續性的、實際根據的以及合作性的方式來評估學生 的學習表現(盧姵綺,2011)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根據教學目的,由 學生與教師共同選擇具代表性的表現證據,其中應包含學生對其表現的成果、 看法、省思以及心得,所產出的學習歷程檔案能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掌握其進步 18.

(31) 與成就情形。. 貳、學習歷程檔案的目的 國內的學者陳啟明(1998)認為,檔案評量的目的有三個,一是評量出學生 在學校學習的成果與努力。二是希望藉由學生多方面學習資訊的提供,讓父母及 教師更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三是最終目的在培養學生自省、負責、獨立 的能力,並進而建立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與學習的動機。 學習歷程檔案不只重視學習的結果,更重視學習的歷程,其目的在收集學生 學習表現的各種多元資料,是在真實的情境中所進行的評量,例如應用在投籃運 動的學習上,包括了學生對於概念理解的情形、投籃命中率的記錄、參與討論的 程度、同儕間互助的情形,以及對學習的省思等多元資料,透過這些資料,教師 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這一段時間的成長與改變。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透 過自我評量、同儕回饋及指導教授的回饋等多元方式,學生能夠從許多不同的角 度來觀看自己的成長與改變,從而增進自己對學習的了解以及掌握學習的進度, 最後能達成自我導向學習的態度與習慣(張美玉,2000)。 國外的學者 Hewitt(1995)也歸納出學習歷程檔案應包含以下幾項目的:. 一、顯現學生在學習領域的成長或進步情形 學習歷程檔案需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學習證據或作品,學生與教 師經由學習歷程檔案,了解學生這段期間的成長或進步情形。. 二、鼓勵學生主動設定目標,進而達到自我導向學習的效果 教師與學生可以從學生所完成的各種階段性目標,來檢視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情形,學習歷程檔案強調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訂定個別化的目標與評量標準,有助 於激勵學生為其未來的表現或工作設定目標,進而養成自我學習的態度。. 19.

(32) 三、提供有關學生努力的確實證據 學習歷程檔案收集的是學生在某一段時期的學習活動記錄或成品,這些真實 的記錄是學生投入學習的最佳證據。. 四、展示學生的工作成果及表現 此為學習歷程檔案的其中一項重要目的,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收集各種具代 表性的作品或是成績,以展示其工作成果及表現。. 五、作為升學之用 學生選擇與整理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記錄或作品,可提供校方檢視學生是否具 備應有的特質或能力,有助於未來升學之用。. 六、作為教師檢視學生之用 學習歷程檔案能呈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項記錄、成績,是一段時期的努 力軌跡,故可供教師反覆檢視,進而針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增強、表揚、提醒、輔 導等動作。. 七、提供教師自我啟發與了解學生之用 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可給予教師教學上的回饋,進而改善教學方向或方法﹔ 另外,學生檔案的逐年累積傳遞,亦可幫助教師建立常模,使教師能更了解每一 個學生的起點行為,做為設計教學活動時的參考。. 參、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程序 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至今仍然沒有固定的實施程序,劉珀伶(2001)綜合張美 玉(1996)、劉聖忠(1999)、李坤崇(1999)等人的發表歸納出以下的程序:. 20.

(33) 一、確立學習檔案評量的目標 學習檔案評量依其目的可分為:診斷、回饋與溝通、增進學生成長、評鑑等 三項。教師必須明確的與學生討論出以下兩點:檔案中應該納入的項目以及評量 的目標與標準。. 二、資料收集 教師應以評量的目的來擬定評量資料蒐集的項目,內涵必須兼顧認知、情意 與技能動作等不同領域的教學目標, 一般內容可包括: (一)紙筆測驗結果、 (二) 概念圖、 (三) 、訪談記錄、 (四)學習報告、 (五)同儕評量、 (六)自我評量等類 型。. 三、擬定評量標準 教師要先發展出評量的標準,或與學生共同發展出評量基準表,使學生有充 分的準備,知道學業的標準與目標,使其檔案及作品與評量充分結合。. 四、作出決定 在學生熟悉評量的方法與標準後,要慢慢的加重學生的責任與主導權,學生 經過對自己作品的深刻反省,要將自己的作品去蕪存菁,決定將哪些部分放入檔 案內。. 五、製作檔案 檔案必須與教學密切結合,以達成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學生製作 檔案時,教師應能從下列幾項來提高檔案品質: (一)定期與學生討論檔案內容,提供立即回饋。 (二)協助學生設立檔案目標與設計重點。 (三)定期檢核學生檔案資料的收集情形。 21.

(34) (四)定期與家長、導師或相關人員就檔案內容,溝通學生學習情形,研擬協助 或輔導策略。 (五)提高家長或相關人員參與意願, 激勵學生製作檔案動機:檔案評量通常會 增加教師工作負擔,建議教師納入具教育理念且熱心的家長來協助初評, 教師再實施複評。. 肆、學習歷程檔案的優缺點 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應用在教學評量上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從它的內涵與特色, 可以發現它有相當多的優點,但在使用上也有一定的缺點與限制,經整理相關的 研究文獻,分列優缺點如下(余民寧,1995;李坤崇,1999;黃庭炎,2009;Venn, 2006):. 一、優點部分 (一)提供了多元的方式來評估學生過去學習的情形,經由不同類型的數據和材 料來測量學生的進步情形。 (二)更重視實作評量,提供了一個比紙筆測驗更貼切的評量方法,並解決傳統 評量的缺點。 (三)它鼓勵學生以獨創的思考方式來分享他們的學習,並促進學生自我評價、 反省、改進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擔制定學習目標和評價達到這些目標的責任。 (五)提供學生各種投入學習過程的機會,將學習重點表現在表現活動上,讓學 生表現出自己的強項、弱點與特點。 (六)促進合作學習,包括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經由與同儕的評估與輔導促進學 生表達、溝通和分享的能力。 (七)鼓勵學生做獨立的、自我導向的學習,並發展出相關的能力。 (八)可以幫助家長或其他相關人員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夥伴。 22.

(35) (九)提供學生、家長、教師和工作人員有關學生進步情況的具體證據,讓相關 人員都是評量的參與者。 (十)協助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品質,有效連結課程與教學評量。. 二、缺點部分 (一)需要額外計劃一個評量系統,並進行評量。 (二)收集所有數據和樣本的工作,使得學習歷程檔案變得龐大而難以管理。 (三)對教師或相關工作人員來說,組織和評估學習歷檔案內容是相當費時費力 的。 (四)學習歷程檔案的評分受主觀意識影響,如評定量表和專業判斷,這限制了 可靠性及公平性。 (五)無法快速且輕易的評量學生,若是安排相關會議而且可能會干擾其他教學 活動。 (六)若是目標或標準不明確,學習歷程檔案只是一個雜項收集的產物,無法讓 讀者聚焦。 (七)像其他形式以質為主的數據一樣,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的數據較難以進行分 析或顯示變化。 (八)在自省或者是發展自己的個別化標準時,學生可能會比較感到困難或不熟 悉。. 23.

(36) 伍、學習歷程檔案的類型與內容 一、學習歷程檔案的類型 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被視為真實評量與實作評量、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的綜合 體,學習歷程檔案內容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實作評量,凡評量的產出過程,都適 用來設計成檔案,王志軒(2009)根據多位學者的看法,綜合歸納檔案的蒐集內 容,大致上可分成四大類的資料: (一)背景資料:過去學生的各項學習記錄,如教師評語、競賽成績、成績單、 心理測驗資料等。 (二)過程記錄:動畫、錄影、錄音、照片、學生平面或立體作品、書面成果資 料、紙筆作業、得獎證明等。 (三)反省證據:反省心得、學生日記、筆記、手札、週記、講義等。 (四)他人的記錄:教師評語、同儕評語、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回饋與相關評分記 錄等。. 二、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 除了上述四大類資料外,Smith(1997)認為體育科學習檔案的內容可分為兩 部分,第一部分是能表現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果的各種資料,第二部分是校內外體 育活動的相關參與資料。茲分敘如下: (一)學習歷程與成果部分 1.個人目前對某項教學主題如籃球、游泳、慢跑等表現的自我評量。 2.對個人達成自我預定目標的努力過程及其完成度之自我評量。 3.對某項教學主題學習狀況所進行之形成性自我評鑑與同儕評鑑。 4.透過圖示、影片或文字彰顯某項學習在不同階段的進步情形。 5.藉由蒐集參與比賽後的統計資料,分析自身的表現。 24.

(37) 6.教學單元相關補充資料的蒐集。 7.撰寫體育課學習日誌,其中包括目前主題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的描述、 對自身表現的分析與評論以及對未來學習的期許。 8.針對個人所自行設計練習方案的執行及成果等相關資料。 9.參與小組討論如比賽策略、練習方案、學習反省等之記錄。 10.其他。 (二)校內外體育活動參與資料 1.關於課後練習、正式與非正式比賽之參與記錄。包括文字描述、照片、錄 影、錄音、數字統計資料、活動參與資料等。 2.代表小組、班級、學校參與活動或比賽之相關資料。 3.為班際競賽、校際競賽、地區競賽、國際競賽等所製作之新聞稿、宣傳海 報、數位影像、照片、錄影等。 4.其他。. 陸、學習歷程檔案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上搜尋「學習歷程檔案」一詞,相關 論文共出現有 52 筆,茲選擇西元 2000 至 2013 年較有相關性的論文,將其研究發 現列表如下: 表 2-1 國內學習歷程檔案應用於教育之相關研究(依年代先後由近而遠排序)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研究發現. 方法. 林佩燕. 運用部落格學. 行動. 部落格學習歷程檔案融入藝術與人. (2013). 習歷程檔案於. 研究. 文課程教學,有助於學生互動,而引起. 國小學生同儕. 法. 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於此評量方式抱. 25. (續下頁).

(38)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研究發現. 互動學習之行. 持正向看法;對於教師多元的教學方法. 動研究. 及教學活動設計的能力也多所增進。. 黃勤雅. 國中表演藝術. 行動. 研究結果發現,檔案評量對學生表演. (2011). 課程實施檔案. 研究. 藝術課學習之助益方面包括了:(一)可. 評量之行動研. 法. 有效提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與上課專注. 究. 度,更清楚課程內容(二)可增進同學蒐 集與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幫助思考周 詳及自我的省思與了解,學習態度更加 正向積極(三)檔案評量可促進同學彼此 的交流,對於欣賞他人的能力以及與人 相處的能力,均有所提昇(四)透過教師 的評價與同學間相互的回饋,了解自己 優缺點並加以改善。. 王志軒. 健康與體育領. 行動. 歷程檔案中的資料可增加親師生交. (2009). 域實施歷程檔. 研究. 流的機會、歷程檔案評量提升反省思考. 案評量之行動. 法. 的功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生彼. 研究. 此尊重與關懷、啟發學生實踐運動的行 動力、同儕評量運用於歷程檔案評量中, 有效節省上課時間並使學生了解自我能 力及進步情形、同儕間的互相觀摩與學 習給予學生個別且充足的指導。 (續下頁) 26.

(39)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張惠珠. 國中國文科實. 行動. 研究期間發現實施檔案評量有助於. (2008). 施檔案評量之. 研究. 引發學生主動學習,訂定學習目標,增進. 法. 學生國文聆聽、說話、閱讀、寫字、寫作. 行動研究. 研究發現. 能力。家長皆表示能接受檔案評量之實 施,且認為其能增進親、師、生的溝通。 然而,檔案評量仍有其問題所在:部分學 生的時間配合有限,部分家長和學生在 對檔案的認知與親子對學習的看法有落 差。 蕭明芳. 小組檔案評量. 行動. 研究發現:小組檔案評量在認知方. (2008). 運用於國小體. 研究. 面,透過學習過程反省,增加對動作概. 育教學之行動. 法. 念、規則、戰術的理解;在動作技能方面,. 研究—以運動. 有助樂樂棒球動作技能的提升;在情意. 教育模式為例. 方面,能促進團隊合作;在實踐方面,能 增進學生參與運動。而遭遇的困難則有: 發現學生對學習單的題目理解較差;在 教師方面則發現批改費時、少數學生參 與度低,其解決方式是調整檔案內容、使 用策略鼓勵學生準時繳交作業、檔案管 理由學生輪流擔任。而學生、教師及家長 都認為實施小組檔案評量有助學生學 (續下頁) 27.

(40)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研究發現 習,並能增加親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 陳麗珠. 以學習歷程檔. 準實. 學習歷程檔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 (2004). 案探究國小五. 驗研. 習持續效果的影響:實驗組高推理能力. 年級學童「奇. 究法. 學童的學習效果與中推理能力的學童相. 妙的水」教學. 似;高、中推理能力學童的學習效果顯著. 單元的概念學. 優於低推理能力的學童;控制組高推理. 習. 能力學童的學習效果與中推理能力的學 童相似;高、中推理能力學童的學習效果 顯著優於低推理能力的學童。. 楊莉玲. 學習歷程檔案. 準實. 實驗組學生面對新的評量方式抱持. (2004). 評量對國一學. 驗研. 著好奇的心態,同時也同意學習歷程檔. 生自然與生活. 究法. 案評量能讓他們藉由同儕互評觀摩的機. 科技領域學習. 會反省與學習,從中獲得更多,也培養了. 動機之影響. 主動學習的能力。實施學習歷程檔案評 量確實比傳統紙筆測驗更能增加學生在 自然科的學習動機。. 李同立. 網路化學習歷. 行動. 該研究 100﹪的學生肯定網路化學. (2003). 程檔案在國小. 研究. 習歷程檔案的評量方式。教學者可以窺. 主題教學之研. 法. 見學習者學習之多元風貌,並且深入瞭. 究. 解學生學習歷程、困難及成長。而運用網 路化學習歷程檔案於主題教學,亦有助 (續下頁) 28.

(41)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研究發現 於教師在資訊素養及課程發展、課程研 究與課程實施的專業智能成長。. 林玉芬. 學習檔案評量. 行動. 學習檔案對研究班級學生的閱讀與. (2003). 方法在國小六. 研究. 寫作能力有正面的影響。學習檔案能幫. 年級國語科閱. 法. 助研究班級學生多樣化的閱讀,也能幫. 讀及寫作教學. 助研究班級學生開展思路,擴充了閱讀. 的實踐~一個. 的領域,養成了研究班級學生主動閱讀. 教師的行動研. 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研究班級學. 究. 生的作文技巧,練習從審題、立意、選材、 安排段落及組織等步驟,讓研究班級學 生發揮創意,讓寫作更有趣。. 李俊榮. 學習歷程檔案. 行動. 透過蒐集台灣鄉土植物的民俗用途、. (2001). 輔助鄉土植物. 研究. 神話故事、鄉土諺語、鄉土童玩以及食. 教學之行動研. 法. 用、藥用和其他功能資料,並配合自然科. 究. 植物課程,觀察鄉土植物的外部形態,製 作學生個人的學習歷程檔案,能提高學 生學習鄉土植物的興趣。. 綜合以上的相關研究發現,國內的研究結果大多皆顯示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 與學習效果有顯著正相關,但在體育教學方面,則只有兩篇文獻支持學習歷程檔 案與體育表現之間的關係,因此本研究欲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以學習歷程檔 案的評量方式融入課程,進一步的了解學習歷程檔案對於籃球學習的影響。 29.

(42) 第三節 籃球之起源、功能與相關研究 壹、籃球之起源與特色 一、籃球之起源 在許多的新聞報導、電視劇、小說、漫畫中不難發現,籃球運動在各級學校 的體育教學與課餘校園文化生活中,已成為增進學生健康的身體教育手段和貫徹 德、智、體、群、美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郭正煜, 2013)。籃球運動 是 1891 年 由 美 國 麻 薩 諸 塞 州 春 田基 督 教 青 年 會 訓 練 學 校 體 育 教 師 James Naismith 博士發明的,他從工人和兒童用球向桃筐內做投準的遊戲中得到啟發, 於是將兩支桃籃分別釘在健身房內看臺的欄杆上,用足球作為比賽工具,向籃內 進行投擲,進籃得一分,得分多者為勝隊,由於這種遊戲所使用的器材為桃籃和 足球,故稱其為「籃球」,而經過時代的演變,現今在 12 歲以上男籃器材的規格 上,已確定籃框為高 3.05m、直徑 0.45m;球的周長為 75~78cm 、重量 565~650g 了(鄔芳艷,2004)。. 二、籃球之特色 現代的籃球運動是一種團體攻防性的運動項目,它之所以能夠在國際間受到 如此廣大的歡迎,馬振洪(1998)認為它具有以下四項特性: (一)集體性 籃球比賽規定一隊上場球員數為五人。因此在比賽中,隊員們必須在攻守中 同心協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職,才能贏取勝利。 (二)對抗性 在籃球比賽中,無論是持球隊員之間的攻與守,或是無球隊員搶奪籃板球的 對抗。隨著籃球技術不斷地發展,比賽時身體接觸更加頻繁,衝撞更為激烈,因 30.

(43) 此籃球員要有身體的對抗性,能適應激烈的衝撞,同時還能維持技術正常的發揮。 (三)技戰術的多樣性、複雜性的運用 籃球運動包含了許多技術和戰術的種類,在技術層面,有所謂的「三重威脅」 , 即球員在持球狀態中,可以直接投籃,運球突破,還可以傳球助攻。這些技術要 因時、因地制宜的靈活運用並當機立斷,採取合理的應變行為。在戰術層面同樣 是如此,依據場上的實際情形,採取不同的進攻與防守戰術。 (四)遊戲性 由於籃球這項運動最初的發明,是來自於孩童拿球向「桃框」做擲準的遊戲 當中所得到的啟示,故其本身具有極大的遊戲性,而能夠在國際間廣泛的發展。. 另外,鄔芳艷(2004)也指出,籃球運動與其他球類運動項目的區別在於, 籃球運動觀注的焦點在於如何激勵參與者在進攻方面更快、更準、更多的投進籃 框;在防守方面則相對的要去阻止對手將球投進籃框,探究其本質,可概括成以 下幾個特點: (一)時間與空間的對抗性 和其他球類項目相比,籃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具有特殊的制空能力,世界級的 籃球賽中,隊員在空中拼、搶時的控制高度約在 3.30 至 3.60m,有時甚至可達 3.90 至 4.00m 的高度,高空爭奪十分激烈。 籃球運動中,對於持球進攻隊有 3 秒、5 秒、8 秒、24 秒的不同時間限制, 對於進攻隊而言,要求攻擊速度快、準確性高、進攻失誤率低;對於防守隊而言, 則需採取有效的防守手段來轉守為攻,故盡可能的縮短攻守轉換時間,就成了籃 球比賽獲勝的關鍵。. 31.

(44) (二)多變與綜合性 籃球比賽過程中能看到球員的技術動作繁多、戰術形式複雜,優秀的球隊運 用技、戰術的情況已達到藝術化的程度,促使籃球比賽過程充滿生機與活力。籃 球運動的動作技術是由各種跑、跳、傳、接、旋轉、移位、投籃等基本技能所組 成,是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技術整合。 (三)健身、增智性 籃球運動需要速度、耐力、爆發力、柔軟度、平衡感、靈活性與協調性,其 複雜性和多變性促進了人類神經系統的健康發展,促進了人的注意力分配與轉換 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維活躍與意識創新。 (四)啟示、教育性 籃球競賽中充滿互助合作、永不放棄、戰略謀畫等教育因素,因此,它對提 高參與人員素質、活躍社會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交往、增進民族自尊與自信有著 極高的教育價值。 (五)職業與商業性 目前除歐美國家繼續發展職業籃球運動外,中國、菲律賓、韓國、日本等國 家都相繼成立了職業籃球組織,而籃球競賽的轉播、飲料、服裝、食品等週邊商 品也隨之應運而生,這種職業化和商業化的發展趨勢已成為現代籃球運動的重要 特點。 綜合上述籃球的起源與特色,籃球運動發展至今已逾一百多年歷史,它是屬 於空間與地面雙線抗爭性的運動項目,不僅富有對抗性、複雜性及集體性,同時 亦富有健身性、趣味性、教育性及觀賞性,成為了全球為之風靡的運動之一。. 32.

(45) 貳、籃球運動之功能 由於籃球運動的魅力和特點,在學校體育中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無論從 籃球運動的健身性、趣味性、教育性、集體性、競爭性,還是從全面發展身體素 質等方面,都可以作為增進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對培養全面發展、 五育均衡,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丁敏,2011). 一、生理健康方面 綜合整理各學者的相關研究,在增進生理健康方面,籃球運動的功能如下: (一)使身體各部位肌肉結實、發展勻稱 籃球運動需要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力量抗衡與敏捷的反應,與其他 運動項目相比,具有均衡性、全面性的特點,故對人體有著良好的綜合性影響。 (鄔芳艷,2004) (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籃球是一項高強度的運動,能提高體內能源物質的轉換速度,使心臟、呼吸、 消化、血管等器官的功能增強,提高免疫力與學習、工作的效率。 (鄔芳艷,2004) (三)增進感官分配與集中的協調性 在籃球比賽中,各種情況瞬息萬變,技、戰術運用相當複雜,故參加籃球運 動,能提高神經中樞的靈活性、協調性,同時對協調、支配各器官的能力也有一 定的作用。(鄔芳艷,2004). 二、心理健康方面 綜合整理各學者的相關研究,在增進心理健康方面,籃球運動的功能如下:. 33.

(46) (一)學習公平公正的為人處世原則 籃球比賽中所允許的適度合理的身體接觸的性質,決定了犯規現象產生的必 然性,而雙方都必須遵守合理的遊戲規範,並接受規則所限制的種種後果。透過 籃球活動與比賽,學生們公平競爭的意識得到了培養,並且懂得要充分尊重對方 的人格自由和尊嚴(陳輝,2010)。 (二)學習團隊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很難通過講座的形式得到培養。它需要透過共同完成任務和對各種 結果的經歷,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責任的共同承擔中去培養(陳輝,2010)。而籃 球是集體運動項目,要靠集體內的協同和合作,攻擊上由兩、三人為小組去局部 配合,進行傳切、掩護、突破分球和策應戰術;在防守上則靠全隊進行密切合作, 組織各式防守陣形。籃球運動中,學生投入到自己認同的球隊之中,同呼吸、共 命運、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凝聚力由此而增強,而懂得在集體活動中發揮合作 精神的重要性(鄔芳艷,2004)。 (三)學習自我調節 透過籃球運動的鍛鍊,可以增進快樂、調節情緒、振奮心情,參與者在活動 中,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有利於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特別是透過 比賽,使人的個性、挫折容忍力、自信心、情緒控制、意志力、進取心和自我約 束能力都有很好的發展(孫民治,2008)。 綜合整理以上論述,在生理上,籃球運動能增進人體的肌肉結實、促進新陳 代謝、同時增強免疫力,對人體的協調性有益;在心理上,學生學到公平公正的 原則,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調節的機會,也能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拉近了彼 此心理上的距離,增強團隊合作的意識,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在籃球運動 中,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發展,並為適應未來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34.

(47) 參、籃球教學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上搜尋「籃球教學」一詞,相關論文 共出現有 17 筆,茲選擇西元 2000 年至 2013 年較有相關性的論文,將其研究發現 列表如下: 表 2-2 國內籃球教學之相關研究(依年代先後由近而遠排序)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陳源易. 資訊多媒體教. 準實. 進行四週之籃球教學並實施前測、後測,. (2013). 學對高職學生. 驗研. 每周實施 2 節,每節 50 分鐘。研究結果如. 體育課學習動. 究法. 下:一、 實驗組接受四週資訊多媒體融入籃. 研究發現. 機及學習成效. 球投籃教學活動後,學習動機有顯著的提升;. 之探討-以籃. 而對照組則無。二、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 球教學為例. 在學習效果前測與後測之比較上,後測成績 均顯著高於前測成績,整體學習效果、認知 表現及技能表現亦均達顯著差異。三、 實驗 組與對照組的學生,在經過不同實驗處理後, 學習效果後測之差異均達顯著水準。. 林君兆. 運用數位教材. 準實. 研究結果如下:一、運用數位教材輔助體. (2013). 輔助體育教學. 驗設. 育教學,前後測學習成效的差異均達到顯著. 之研究─以國. 計法. 水準。二、在進步程度的比較,運用數位教. 中生籃球教學. 及問. 材輔助體育教學確實比傳統體育教學能提高. 為例. 卷調. 學習成效。三、體育課程的學習滿意度在同. 查法. 儕關係、教師教學、場地設備及學校行政方. 35. (續下頁).

(48)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研究發現 面均達顯著水準。四、對於認知、情意、技 能學習滿意度皆有正向的影響力。. 丁立宇. 青出於籃-品. 行動.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體育館內的品格. (2010). 格教育融入籃. 研究. 表現獲得改善,也看出轉移出體育館的可能. 球教學之行動. 法. 性。過程中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為:1.小組. 研究. 討論品質不佳:讓每人輪流發言、設置主持 人引導發言、控制討論時間、針對比賽表現 反省;2.轉移的困難:利用課內外時間讓學生 多做反省、使用課程介入;3.衝突之發生:舉 行團體反省會議;4.部份成效不佳的案例:發 揮同儕影響力、加強建立他們的信心。上述 策略使問題逐漸獲得改善。. 粘憲文. 理解式球類教. 行動. 研究結論如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 (2010). 學法應用於國. 研究. 小學生,在認知、客觀技能、比賽表現與體. 小籃球教學成. 法. 育課態度的教學成效具顯著的進步,同時對. 效之研究. 提升學習興趣有成效,且學生及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獲得明顯的成長。. 余雅婷. 創造性問題解. 準實. 研究結論如下:一、實驗組學童在「預防. (2008). 決模式介入籃. 驗研. 問題」與「整體籃球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 球教學隊五年. 究法. 提升情形存在,而在「解釋推論」、「猜測. 級學童籃球問. 原因」、「逆向猜測原因」、「決定解決方 36. (續下頁).

(49) 研究者 (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研究發現. 題解決能力之. 法」與「評鑑」等分項構面均無提升。二、. 研究. 對照組學童在籃球問題解決能力之「解釋推 論」、「猜測原因」、「逆向猜測原因」、 「決定解決方法」、「預防問題」、「評鑑」 及「整體籃球問題解決能力」均無達顯著提 升情形存在。三、實驗組與對照組後測在「猜 測原因」、「決定解決方法」、「預防問題」 以及「整體籃球問題解決能力」等成績達顯 著差異水準;而在「解釋推論」、「逆向猜 測原因」與「評鑑」均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健康與體育領. 行動. 歷程檔案中的資料可增加親師生交流的. 王志軒. 域實施歷程檔. 研究. 機會、歷程檔案評量提升反省思考的功能、. (2009). 案評量之行動. 法.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生彼此尊重與關. 研究. 懷、啟發學生實踐運動的行動力、同儕評量 運用於歷程檔案評量中,有效節省上課時間 並使學生了解自我能力及進步情形、同儕間 的互相觀摩與學習給予學生個別且充足的指 導。. 宋俊穎. 國小五年級體. 行動. 研究結果發現:1.五年級學童的籃球比賽. (2006). 育課互動研究. 研究. 表現在理解式球類教學後有明顯進步;不同. —以理解式籃. 法. 性別學生對於比賽表現能力的學習效果沒有. 37. (續下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The 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s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is not one of the Vijñānavāda's texts, but Kuei-chi (窺基) in his PPHV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幽賛) explains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