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靜宜大學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現況分析及其關係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靜宜大學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現況分析及其關係探究"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研究論文

靜宜大學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現況

分析及其關係探究

*

張學善

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教授 收稿日期:2015 年 6 月 5 日,接受刊登日期:2015 年 7 月 15 日。 *此篇研究由靜宜大學經費補助(計畫編號 PU102-SPR1-002)。作者感謝匿名審查委 員的悉心指正,使本文內容得以更臻完善。

(2)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本校學生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現況及其相關情形,並進 一步探討不同性別、年級及院別的學生在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差異情形。本 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本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實徵調查。研究發現如下:1. 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現況屬於中低程度;2.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互 動」現況為中低程度;3.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大學生在師生關係上呈現顯著差 異;4.不同年級與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上呈現顯著差異;5.靜宜大學學 生之「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有顯著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進 而對學校相關單位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師生關係;師生互動

(3)

The study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Providence university

Hsueh-Shan Chang

Professor,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rovidence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study is using survey techniques. The samples were drawn from 2247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studying in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1. The level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medium to low. 2. The level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s medium to low.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 genders and different grades abou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 different grades and type colleges about teacher-student nteraction. 5.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Providence University.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he related staff of school.

Key word:college student、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4)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是教學過程中的靈魂人物, 也是學生學習的典範、益友以及知識傳遞者,帶領學生探索知識(Bass & Avolio,1993),在教學現場中,學習成效的優劣與否與教學者和學習者的互 動息息相關,師生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品質的良窳(黃士嘉,2000)。 Gordon(1974)在“老師效能訓練"(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一書中 指出,不管教的是什麼,欲使教學有效,師生關係的品質是一大關鍵。 Roeser 等(2000)指出在積極的師生關係中,教師不只要提供學生學術 支援,更要協助其解決社會和情緒問題,這樣的支援不但對學生的健康有益, 且有助於提昇學生的學習動力。美國近幾年的研究指出,感受到良好師生關係 的學生,在學業成就、社會適應、情緒調節的表現較佳(Murray & Malmgren, 2005)。國內的研究亦顯示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江金靜, 2011)、學習適應(鄒欣純,2009)以及學習滿意度(唐玉芬,2011)。同時, 李靜怡(2005)對國中生的研究發現:國中生的師生關係和其快樂程度有正向 的關係;洪莉惠(2010)針對國小學童的研究亦發現:師生關係和學童的幸福 感及身心健康都有顯著的正相關,國小學童師生關係能分別預測其幸福感與身 心健康。 由上可知,師生關係的重要不言可喻。然而,E 世代的師生關係已由傳 統的權威式領導、上尊下卑的互動,轉變成現今民主式的引導、平等尊重的互 動。林進材(1998)指出隨著民主時代的來臨,人本主義的倡導,以及愛的教 育、零體罰、正向管教等教育理念之影響,師生關係已由過去「絕對關係」逐 漸轉變為「相對關係」,進而形成非對立式多向對話網絡師生關係。 在多元變化的教育環境下,了解現今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的現況,進而去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其必要性。國內有關師生關係的調查多集中在中小學階

(5)

段,對於大學生師生關係的了解則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欲以大學生為對象, 瞭解本校學生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現況及其相關情形,同時,進一步探討不 同性別、年級及院別的學生在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差異情形。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靜宜大學學生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靜宜大學學生在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差異情 形。 三、探討靜宜大學學生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關係。 四、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提供學校學務處及院系教(導)師參考,以對學 生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情形有更多的了解,期能做為改善靜宜大學學生師生關 係與師生互動的參考依據。 根據研究動機及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現況為何? 二、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互動」現況為何? 三、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是否因「個人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組 別差異 存在? 四、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互動」是否因「個人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組 別差異 存在? 五、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是否有相關?

貳、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採問卷調查法,以靜宜大學之在校學生 為母群體進行實徵研究。研究者藉由 Google 網路平台實施問卷調查,以電子

(6)

郵件針對母群體發出問卷填答邀請,請母群體之學生自由上網填答,共發出 10733 份郵件,整體回收樣本人數為 2324,整體抽樣比例為 21.65%。研究者 檢核並剔除重複填答及填同一答案之無效問卷 77 份,可用問卷為 2247 份,可 用率為 96.69%。 本研究用以蒐集師生互動的研究工具為王怡又、鄭博真(2009)所編「大 學生學習投入量表」中之「師生互動」概念層面,此量表涵蓋了六個題項,分 別是我獲得教師的回饋而更努力學習、我和教師討論有關課業的問題(如選 課、作業、考試)、我和教師討論與課業無關的個人問題(如生涯規劃、就業 方向)、我課餘和教師有社交聯誼活動(如聚餐、旅遊、唱歌)、我遇到生活 上的問題主動尋求教師協助、我參與教師的相關工作(如研究計畫、教學助 理)。 而本研究用以蒐集師生關係的研究工具為李秋英(2006)所編製之「大學 生人際關係問卷」中之「師生關係」概念層面,此量表亦涵蓋了六個題項,分 別是我經常利用課後時間和老師閒聊、我經常向老師請教問題、當我與老師的 論點不一致時,我會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我和師長的互動良好、我願 意和老師分享我的心情、我覺得老師除了授業外,仍會關心我的生活及前途。 此二量表的計分方式均採 Likert 式五點量表計分,反應項目為「總是」、 「經常」、「有時」、「很少」、「從來沒有」,分別給予 5 分、4 分、3 分、 2 分、1 分計算;若為反向題,則給予相反之分數。受試者在全量表得分越高 表示學生投入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總量表及分量表之單題平均數 1 至 1.5 分為低程度;1.6 至 2.5 分為中低程度;2.6 至 3.5 為中程度;3.6 至 4.5 分為中 高程度;4.6 至 5 分為高程度。

(7)

叁、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節依照本研究所欲探討的五個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 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現況為何?

為了瞭解本校學生的師生關係情形,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統計計算樣本在師 生關係量表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以回答研究問題一。表 3-1-1 為研究對象在 師生關係層面平均得分之分布情形,其中量表的平均數越高,表示師生關係越 佳;反之則師生關係越差。 表 3-1-1 靜宜大學學生師生關係之平均數分析摘要表 向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SD) 師生關係 2247 2.90 0.75 由表 3-1-1 可以看出,本校學生的師生關係的平均數是 2.90,和五點量表 中間値 3 比較,是屬於中低程度。此結論可能是因為學生在大學上課的模式不 像從前國、高中長時間留在學校與教師相處時間長、接觸機會多有關。由此顯 見師生關係在大學校園裡仍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二、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互動」現況為何?

(8)

為了瞭解本校學生的師生互動情形,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統計計算樣本在師 生互動量表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以回答研究問題二。表 3-2-1 為研究對象在 概念層面平均得分之分布情形,其中量表的平均數越高,表示師生互動程度越 好;反之則師生互動程度越低。 表 3-2-1 靜宜大學學生師生互動之平均數分析摘要表 向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SD) 師生互動 2247 2.71 0.76 由表 3-2-1 可以發現,本校學生的師生互動之平均數為 2.71,和五點量表 的中間値 3 比較,是屬於中低程度。張凱婷(2010)認為大學生的同儕互動良 好,但師生關係與社團參與經驗方面較不理想;丁芳敏(2007)研究中原大學 學生之校園參與經驗發現大學生同儕互動參與度最高,而師生互動參與度最 低。本研究結果雖和之前的研究發現類似,但仍值得相關單位注意及努力。

三、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是否因「個人背景變項」之不

同而有組別差異存在?

為了瞭解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院別)對師生關係的影響,本研 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以及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分別考驗 不同變項對大學生師生關係概念層面的影響,並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 以回答研究問題三。表 3-3-1、表 3-3-2 及表 3-3-3 分別為不同性別、年級及學 院別之學生在師生關係之分析摘要表。

(9)

表 3-3-1 不同性別之學生在師生關係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向度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値 師生關係 男 498 3.03 0.78 4.314*** 女 1749 2.86 0.74 ***p<.001 由表 3-3-1 可以發現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師生關係上呈現顯著差異,其中 男大學生顯著高於女大學生。此結果與一般的認知認為女性較男性更為關係導 向不太一致,也與研究者的預期不符,至於為何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男生在「師 生關係」方面較女生為佳?値得進一步探討。 表 3-3-2 不同年級之學生在師生關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向度 年級 變異數分析摘要 Scheffè 事後 比較 變異 來源 離均差平 方和 自由度 F 值 師生 關係 (1)一年級 634 2.78 0.70 組間 14.04 4 6.25*** (2)>(1) (3)>(1) (4)>(1) (2)二年級 561 2.91 0.78 組內 1258.47 2242 (3)三年級 562 2.97 0.72 總和 1272.51 2246 (4)四年級 453 2.95 0.79 (5)延畢生 37 3.03 1.01 ***p<.001 由表 3-3-2 顯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師生關係上亦呈現顯著差異,其中二 年級、三年級及四年級的學生在師生關係上顯著高於一年級學生。研究者推測

(10)

原因可能跟大一學生入學時間較晚有關,不像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大學生 與教師相處時間較長、接觸機會較多、師生彼此較熟悉,因此在師生關係上自 然不及其他年級學生。許龍君(2003)研究亦發現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人際關 係上有顯著差異,且四年級學生之人際關係較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良 好。此結論與本研究結果大致符合。 表 3-3-3 不同學院別之學生在師生關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向度 學院別 變異數分析摘要 Scheffè 事後 比較 變異 來源 離均差平 方和 自由度 F 值 師生 關係 (1)外語學院 374 2.95 0.68 組間 5.47 4 2.42* (2)人文暨社 會科學院 463 2.86 0.81 組內 1267.04 2242 (3)理學院 405 2.97 0.72 總和 1272.51 2246 (4)管理學院 797 2.85 0.76 (5)資訊學院 208 2.91 0.78 *p<.05 由表 3-3-3 資料可以看見不同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師生關係上呈現顯著差 異,但經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結果並未有顯著差異的組別。顯示大學生的師生 關係沒有因為就讀的學院別而有不同。

四、 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互動」是否因「個人背景變項」之不

同而有組別差異存在?

(11)

為了瞭解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院別)對師生互動的影響,本研 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以及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分別考驗 不同變項對大學生師生互動概念層面的影響,並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 以回答研究問題四。表 3-4-1、表 3-4-2 及表 3-4-3 分別為不同性別、年級及學 院別之學生在師生互動之分析摘要表。 表 3-4-1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向度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値 師生互動 男 498 2.80 0.84 2.807 女 1749 2.68 0.73 *p<.05 由表 3-4-1 可以發現本校學生在師生互動上不因性別而有差異,也就是說 不同性別不會影響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上的表現。 表 3-4-2 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向度 年級 變異數分析摘要 Scheffè 事後 比較 變異 來源 離均差 平方和 自由度 F 值 師生 互動 (1)一年級 634 2.55 0.70 組間 22.93 4 10.06*** (2)>(1) (3)>(1) (4)>(1) (2)二年級 561 2.75 0.77 組內 1277.28 2242 (3)三年級 562 2.80 0.76 總和 1300.21 2246 (4)四年級 453 2.78 0.77 (5)延畢生 37 2.66 0.97 *p<.05 ; **p<.01 ; ***p<.001

(12)

由表 3-4-2 的資料顯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上呈現顯著差異,其 中二年級、三年級及四年級的學生在師生互動上皆顯著高於一年級學生。造成 此現象之原因可能跟一年級學生入學時間較晚有關,比起其他年級,一年級學 生在學校裡生活的時間較短,跟教師相處與互動的機會較少,且與教師之間彼 此的熟悉度較低,因此一年級大學生之師生互動投入程度不如二、三、四年級 學生。 表 3-4-3 不同學院別之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向度 學院別 變異數分析摘要 Scheffè 事後 比較 變異 來源 離均差平 方和 自由度 F 值 師生 互動 (1)外語學院 374 2.72 0.73 組間 6.40 4 2.77* (3)>(2) (2)人文暨社 會科學院 463 2.62 0.78 組內 1293.80 2242 (3)理學院 405 2.78 0.75 總和 1300.21 2246 (4)管理學院 797 2.72 0.75 (5)資訊學院 208 2.69 0.80 *p<.05 ; **p<.01 ; ***p<.001 由表 3-4-3 的結果顯示不同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亦呈現顯著差異, 其中理學院學生在師生互動上顯著的高於人社院的學生。研究者推測可能跟理 學院有許多的實驗課程,需要較多時間待在實驗室,因而增加跟老師們的互 動。同時理學院各科系與教師研究室在同一棟樓,或許也是影響師生互動的原 因之一。

(13)

五、 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是否有相關?

為了瞭解大學生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之間的關係,本研究計算研究對象在 此二概念層面之總分,採用皮爾森積差相關之統計方法以探討變項間相關性, 並參考吳明隆(2007)對相關程度之判別(表 3-5-1),以解釋各變項間的相 關性。 表 3-5-1 相關係數程度判別表 r 値 關聯程度 r<.40 低度相關 .40≦ r ≦.70 中度相關 r>.70 高度相關 資料來源: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頁 466)。 台北,五南。 表 3-5-2 即為大學生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概念層面的相關情形,以回答研 究問題五。 表 3-5-2 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相關係數摘要表 師生互動 師生關係 .683*** ***p<.001 表 3-5-2 研究結果顯示本校學生的師生關係和師生互動呈現顯著中度相關 (r=.683***,***p<.001)。

(14)

肆、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 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現況屬於中低程度。 (二) 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互動」現況為中低程度。 (三)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師生關係上呈現顯著差異,其中男大學生顯 著高於女大學生;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師生關係上亦呈現顯著差異,其中二年 級三年級及四年級的學生在師生關係上顯著高於一年級學生;不同學院別的大 學生在師生關係亦呈現顯著差異,但經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結果並未顯示顯著 差異的組別。 (四) 本校學生在師生互動上不因性別而有差異;但不同年級的大學生 在師生互動上則呈現顯著差異,其中二年級三年級及四年級的學生在師生互動 上皆顯著高於一年級學生;不同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師生互動亦呈現顯著差異, 其中理學院學生在師生互動上顯著的高於人社院的學生。 (五) 靜宜大學學生之「師生關係」與「師生互動」有顯著相關。

二、建議

(一)本研究發現本校學生在師生關係及師生互動上皆呈現中低程度。然 而眾多的研究均顯示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江金靜, 2011)、學習適應(鄒欣純,2009)以及學習滿意度(唐玉芬,2011)。因此 提升本校師生互動與師生關係應是當務之急。 (二)本研究發現本校二年級三年級及四年級的學生在師生互動及師生關 係上皆顯著高於一年級學生,然而大一新生剛入校園,在學習與生活上均較高

(15)

年級學生更需要老師(尤其是導師)的協助,因此建議學務單位宜加強導師輔 導知能,尤其是大一導師和學生的互動模式與關係建立技巧。

(16)

參考文獻

丁芳敏(2007)。《中原大學學生的全人教育目標知覺、校園參與經驗與學習 成果的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怡又、鄭博真(2009)。《大學生學習投入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華醫 事科技大學教師研究獎助計畫成果報告。 江金靜(2011)。《國民小學師生關係品質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進材(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復文。 李秋英(2006)。《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 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靜怡(2005)。《國中生的師生關係、同儕關係與其快樂來源、快樂程度之 相關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洪莉惠(2010)。《國小學童師生關係、幸福感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黃士嘉(2000)。〈師生關係之內涵及其形塑之道〉,《學生輔導》,71,96-103。 鄒欣純(2009)。《國中生的同儕關係、師生關係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玉芬(2011)。《教師語言與師生關係對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影響:以印象管 理理論的觀點》。南台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龍君(2003)。《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商業教育學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張凱婷(2010)。《大學生家庭背景、入學特質、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17)

Astin, A.W. (1984).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5, 297–308.

Astin, A. W.(1999).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40(5), 518-529.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response to critiques. In M. M. Chemers and R. Ayman (eds.),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49-80. 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 Paris, A. H. (2004).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evid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1), 59-109.

Gordon, T. (1974). T.E.T., 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 New York: P. H. Wyden. Marks, H. M. (2000). Student engagement i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Patterns in the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years.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37(1), 153-184.

Murray, C., & Malmgren, K. (2005). Implementing a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rogram in a high-poverty urban school: Effects on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and lessons learned.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3(2), 137-152.

Roeser, R. W., Eccles, J. S., & Sameroff, A. J. (2000). School as a context of early adolescents' academic and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 summary of research finding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0, 443-471.

(18)

數據

表 3-3-1 不同性別之學生在師生關係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向度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値  師生關係  男  498  3.03  0.78  4.314***  女  1749  2.86  0.74  ***p<.001  由表 3-3-1 可以發現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師生關係上呈現顯著差異,其中 男大學生顯著高於女大學生。此結果與一般的認知認為女性較男性更為關係導 向不太一致,也與研究者的預期不符,至於為何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男生在 「師 生關係」方面較女生為佳?値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這種「對話札記」(dialogue journals) 藉由 教師提問、給予回饋及建議,並與學生產 生互動的方式,可以清楚呈現學生長時間

在師生的互 動下,結合 描述、分 析、詮釋及 評價,補充 先前的補 充、更正先 前的更正

活動的設計對學生要有挑戰性。教師需要從學生生活層面中尋找他們會遇到並需 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可以引起他們參與

教師 學生 活動 效率. 教師角色 調動學生積極性

本研究旨在使用 TI-Nspire CAS 計算機之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基礎 統計學的應用,及研究如何使用 TI-Nspire 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