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質近似的判斷標準之研究- 以Mattel v. MGA一案所使用之測試標準出發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質近似的判斷標準之研究- 以Mattel v. MGA一案所使用之測試標準出發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暨智慧財產研究所 碩士論文. 實質近似的判斷標準之研究以 Mattel v. MGA 一案所使用之測試標準出發 The Determination On Substantial Similarity- On case of Mattel 治 政v MGA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宋皇志博士 研究生:張嘉惠 撰 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2) 謝辭 三年多前,憑著自己想試試看的信念,報考了政大科智所智財組,很感謝所願意 給我這個機會,讓我成為智財 102 的一員,能夠脫離自己的舒適圈重新開始。在研究 所的課程中,讓我大開眼界,對於智慧財產領域又更進一步的瞭解,跟隨不同背景的 老師,並且可以與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同學一起學習,獲益匪淺,甚至能有機會去事 務所實習,種種的際遇真的是難能可貴,拓展我生命的視野。 然而,曾經脫離舒適圈的決定對於當時心靈脆弱的我是一大挑戰,一開始也沒自 信自己可以堅持到底,也曾經想要放棄入學,入學後想休學放棄的念頭從來沒停過。 然而感謝一路一來鼓勵著我的媽媽、林易典教授及陳思廷教授、柏延、恩亭、羿儒、 芷耘、婷宇、家綾、王婷,與在政大所遇到總是對我很好的柏諺、宛蓉、冠穎、映儒、. 政 治 大. 俐岑、辛宇、珮鈞、家豪、璽仲等智財 102 同學們,及小 Mu、倚瑄、冠儀等學長姐. 立. 們,還有一見如故的室友瑞娟,及更重要的總是陪伴在身邊的定心丸薏靜。謝謝你們. ‧ 國. 學. 不斷地在低潮時給予持續下去的力量,讓我可一步一步完成研究所學業,在打謝辭的 同時,過去三年所經歷的一幕一幕映入眼簾,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尤其是碩二下時. ‧. 決定先投入工作,可以運用的時間總是覺得不太充足,然總算一步一步走完全程,在. y. Nat. 最後一哩的時候,如果當時沒有辛宇、家豪、珮鈞及同事俞安的陪伴一起努力真的很. io. sit. 難熬,也謝謝在快抵達終點為我加油的朋友、同學及同事們。. n. al. er. 謝謝宋皇志老師願意收我為門下弟子,總是支持及鼓勵著我,從準備考國考開始,. i n U. v. 及研究所中途決定先去工作的包容,在論文選擇題目及撰寫時給我很大的空間並提點、. Ch. engchi. 指引及肯定。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多,老師的教導與關心點點滴滴我都銘記、感激在 心。也特別感謝秋玲姐協助處理一切在研究所大大小小的事務並及時耐心回答疑問。 也感激長官、同事們願意讓我回學校完成學業,並在包容初入公門的我過去一年 多的不足及所犯的錯誤,未來也將繼續努力。 最後,感謝媽媽、四阿姨和妹妹,在去年爸爸生病的時候一起面對突如其來的困 難,回想起來那段時間奔波又崩潰,但也見識到生命的無常及韌性,對於現在所擁有 的一切充滿感恩,有妳們的幫忙與支持我才能繼續完成學業,也希望妳們健康平安快 樂。. i.

(3) 中文摘要 實質近似作為判斷著作權侵害要件之一,然而,我國法律對於實質近似的判斷標 並無明確規定,美國亦然。我國司法實務多以「質的近似」及「量的近似」佐以「整 體概念與感覺」判斷有無構成實質近似。而美國司法實務上所發展的實質近似判斷方 式及標準多元且漸趨細膩。 本文嘗試以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 Mattel, Inc. v. MGA Entertainment, Inc.一案出 發,從流行時裝娃娃著作權大戰之個案來探討實質近似的判斷標準,並進而延伸探討 美國其他法院之實質近似的標準。本文的脈絡主要分為三大主題,首先,回溯探討美 國法院於先前實質近似之探討,美國各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中,於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判. 治 政 大 存在些微差異。然而,仍可以從重要判決中整理出實質近似大致的判斷方向:其一為 立 「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及「更敏銳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其二為「外部測試法」 斷實質近似時,可能運用不一樣的標準。甚至同一巡迴上訴法院中,判斷方式亦可能. ‧ 國. 學. 及「內部測試法」。此二測試法於美國司法實務上不斷地被各級法院運用,有些法院 會輔以其他子原則協助實質近似之判斷。. ‧. 接下來進入本文重點,探討 Mattel v MGA 一案所適用之用以判斷實質近似之兩階. sit. y. Nat. 段三步驟。第一階段即外部測試階段,包含「將不受保護之元素過濾 」及「決定比對. io. er. 客體的保護程度及選擇適用實質近似之標準」兩步驟,前者需探討著作中的元素是否 受保護,此時必須先將思想、公共領域等不受保護的元素濾除,剩下受保護的元素極. n. al. Ch. i n U. v. 為比對客體。本文嘗試蒐集案例探討不受保護元素及受保護之元素之案例,期以釐清. engchi. 思想與表達之間的模糊界線;後者則決定比對客體背後思想的表達範圍寬窄而選用不 同的實質近似判斷標準。第二階段為內部測試階段,利用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判斷 「被告作品與原告著作是否有達到實質近似標準」。綜合比較 Mattel v MGA 一案與先 前法院的判決中所適用實質近似判斷步驟與標準,Mattel v MGA 一案似將先前判決所 使用之標準加以彙整,且更細膩清楚的呈現判斷,亦開始影響後續法院如何於其他個 案引用 Mattel v MGA 所揭示之實質近似判斷標準。最後,本文將 Mattel v MGA 案的實 質近似判斷標準於我國有關實質近似的重要判決判斷,探討引入我國的可行性 。. ii.

(4) Abstract Substantial Similarity serves as one of the requirements in determining copyright infringement. However, what constitute substantial similarity is not written in the copyright act of Taiwan as well as that of the US. In Taiwan, our courts often use methods such as “ similarity in quantity as well as in quality”, and” total concept and feel”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accused works reach the level of substantial similarity and therefore constitute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The thesi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Mattel, Inc. v. MGA case, revolving around fashion dolls copyright substantial similarity issue, and retrospected to the methods and standards that courts have been used to decide a substantial similarity case.. 政 治 大 cases with substantial similarity issues the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have ruled before. 立 Three main themes formed the thesis, first, the thesis conducts studies on important. ‧ 國. 學. Some circuits mostly adopted ”Ordinary Observer Test” and ”More Discerning Ordinary Observer Test”, and whereas the others operates “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Test” to assist them. ‧. to decide substantial similarity in the making of judgments.. Next,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Mattel v. MGA case developing a more sophisticated. Nat. sit. y. way to decide substantial similarity with following two stages and three steps: In the extrinsic. er. io. stage, the Court examin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opyrighted works and accused works. al. and then determine whether the similar elements are protectable or unprotectable, and filter. n. v i n C h the standard forUsubstantial similarity and applies it the latter out. Then the Court determined engchi with assist of “ Ordinary Observer Test” at the intrinsic stage. The study tried to collect cases and examples that intend to categorize the protectable and unprotectable elements.. Last, the study made an attempt to incorporate the substantial similarity standard of Mattel v. MGA to our important cases to contemplate the possibility to apply the standard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iii.

(5) 目錄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問題 ................................................................................................... 1 壹、實質近似並無明確法律規範的標準 ....................................................................... 1 貳、實質近似判斷標準之名稱相似致混淆 ................................................................... 1 參、思想與表達的區分困難 ........................................................................................... 2 肆、著作權與商標之概念可能有相似之處 ................................................................... 2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限制 ................................................................................................... 3 第四節:研究架構 ............................................................................................................... 3. 治 政 大 第二章 美國實質近似判斷標準發展探討 ................................................................ 4 立 第一節、美國各巡迴上訴法院有關實質近似所演變之主流判斷標準 ........................... 4 ‧ 國. 學. 壹、實質近似的主流判斷方法一: 「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或「更敏銳觀察者測 試標準」 ................................................................................................................... 4. ‧. 貳、實質近似的主流判斷方式二:「外部測試法」及「內部測試法」 ................. 22. sit. y. Nat. 參、其他實質近似判斷方式及標準 ............................................................................. 35 第二節 、美國實質近似判斷方法之分析 ........................................................................ 40. io. n. al. er. 壹、實質近似判斷方法發展演進 ................................................................................. 40. i n U. v. 貳、著作權侵害判斷模式之差異間接影響實質近似之判斷 ..................................... 42. Ch. engchi. 參、美國法院對於「初步近似」、「實質近似」及「驚人近似」之概念混淆與釐 清 ............................................................................................................................. 44 肆、究竟如何分離受保護的元素與不受保護的元素 ................................................. 45 伍、實質近似滑動基準 ................................................................................................. 45 陸、著作權與商標有關保護範圍之探討 ..................................................................... 47 柒、實質近似比對標準 ................................................................................................. 48 捌、「抽象測試法(abstraction test)」與「整體觀念與感覺」之探討 ................. 49 玖、小結 ......................................................................................................................... 50. 第三章 實質近似標準之未來發展方向?Mattel 案所適用之測試法 .................... 51 第一節:Mattel v. MGA 案介紹 ........................................................................................ 51. iv.

(6) 壹、案件事實 ................................................................................................................. 51 貳、訴訟歷程…………………………………………………………………………..51 參、法院判決 ................................................................................................................. 52 肆、本案研析 ................................................................................................................. 61 第二節:Mattel 測試法之操作流程及相關案例介紹 ..................................................... 65 壹、第一步驟:將不受保護之元素過濾- 探討著作中的元素是否受保護 ............... 66 貳、第二步驟:決定比對客體的保護程度及第三步驟判斷是否有達到標準 ......... 92 第三節 Mattel 案所發展之實質近似測試標準影響之往後判決 ................................. 100. 第四章 Mattel 測試法引入我國的可行性/以我國重要判決之個案評析 ............ 111 第一節、我國以往於實質近似利用之標準 ................................................................... 111. 政 治 大. 壹、實質近似的判斷客體與方式 ............................................................................... 111. 立. 貳、實質近似的判斷角度及標準 ............................................................................... 112. ‧ 國. 學. 參、著作表達方式與著作權保護範圍 ....................................................................... 113 肆、實質近似與接觸的互動 ....................................................................................... 114. ‧. 伍、智慧財產局對於實質近似判斷方法的觀點 ....................................................... 114. y. Nat. 第二節、將 Mattel 測試法試適用於我國重要判決 ...................................................... 115. io. sit. 第三節 小結 ...................................................................................................................... 126. n. al. er. 第五章 結論 .............................................................................................................. 128. Ch. i n U. v.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28. engchi. 壹、以外部/內部測試法為實質近似分析大架構 ...................................................... 128 貳、實質近似比對客體及著作的表達範圍 ............................................................... 129 參、將 Mattel MGA 一案所適用之標準引入我國應屬可行 .................................... 129 第二節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 130. 參考文獻.................................................................................................................... 131. v.

(7) 圖目錄 圖 1: 第二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9 圖 2: 第一巡迴上訴法院針對實質近似標準依表達方式多寡而滑動 11 圖 3: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針對實質近似標準依原創性高低而滑動 13 圖 4: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15 圖 5: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實質近似標準依表達範圍寬窄而有不同 18 圖 6: 第十巡迴上訴法院針對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21 圖 7: 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針對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22 圖 8: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於 KROFFT 案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25 圖 9: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於 SHAW 案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26 圖 10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於 LITCHFIELD 案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27 圖 11: 第四巡迴上訴法院目標閱聽大眾之實質近似判斷標準 31 圖 12: 第四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34 圖 13: 第六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37 圖 14: 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就編輯的著作不同適用不同的實質近似判斷標準 39 圖 15: 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40 圖 16: 第二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42 圖 17: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43 圖 18: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於 MATTEL V. MGA 案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63 圖 19: SCENTSY 案進一步細緻化實質近似操作流程 10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著作權法議題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隨處可見創作的結晶,著作亦可能, 隨時被利用。而近來人民著作權意識提高,在利用著作時,對於抄襲的敏感度 有別以往,然而何種程度始會構成著作權侵害?除必須滿足「接觸」要件外, 「實質近似」究竟要達何種程度始會構成侵權?又「實質近似」與「著作權的 保護範圍」息息相關,法院究應如何適用實質近似的標準加以判斷個案呢?實 質近似的判斷除了對於著作權人之權利有影響,對於一般大眾於創作時,究竟. 政 治 大. 如何自由運用公共領域等其他不受保護元素,避免落入實質近似判斷範圍,進 而有更多創作豐富大家的生活?如何劃清那條合法與非法之間的模糊界線,或. 立. 學.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問題. ‧. ‧ 國. 如何嘗試於模糊地帶找到較為穩固的立基點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y. Nat. 壹、實質近似並無明確法律規範的標準. io. sit. 揆諸我國及美國著作權法,對於實質近似(substantial similarity)均無於法. n. al. er. 條中明確定義,然實質近似是司法實務於個案著判定是否有構成著作權侵權的. i n U. v. 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司法實務有關實質近似的認定雖師承美國法的影響,然於. Ch. engchi. 論證時並無如美國如此細膩分析。因而,本文嘗試蒐集並歸納美國巡迴上訴法 院於重要判決中所用以判斷實質近似之方法及標準。. 貳、實質近似判斷標準之名稱相似致混淆 美國各巡迴上訴法院經常使用類似的名詞當作實質近似或著作權侵害判 斷要件之名稱,然實際上判斷之內涵與客體時有差異,如「初步近似」、「實 質近似」及「驚人近似」等名稱十分相似,但實際上係用於不同著作權侵害判 斷步驟,判斷的客體亦不盡相同;又英文「Substaintial Similarity」可以指廣義 的實質近似、狹義的實質近似(即顯然近似)或有些法院誤用為指初步近似。 再以「滑動基準(sliding scale)」為例,可能指「接觸與初步近似間證據證明 力的消長關係」或是「實質近似滑動基準」。最後,實質近似的判斷標準與輔 1.

(9) 助判斷方法的融合,有些法院發展出「目標閱聽大眾標準」、「抽離、濾除比 較法」及「目標閱聽大眾標準之濾除、比較法(filtration/comparison by intended audience)」等等類似的名稱。 然而,仍可發現各巡迴上訴法院所採用的標準及 輔助方法可能有些許承先啟後之關係。 再者,美國法院於個案中些許適用判斷原則及標準究竟是用於「著作權 侵害判斷」,抑或是用以判斷「實質近似」似無清楚描述,或是可能因個案時 原被告所主張之論述,該案法院為解惑原被告主張而於判決的陳述文字、判斷 步驟比較凌亂不一致,因而實質判斷步驟會因個案事實而有所不同。以我國而 言,有關「實質近似」的用語亦不一致,常用「實質類似」、「實質相似」等 名詞稱之。本文嘗試釐清各法院所引實質近似的標準及輔助方法之名稱及術語,. 政 治 大. 雖然實質判斷步驟可能會因個案事實而有異,然應有大判斷原則可依循。. 立. ‧ 國. 學. 參、思想與表達的區分困難. 由於實質近似的判斷客體必須為「受保護的表達」,而「思想」與「表. ‧. 達」於著作權法係指不同之概念,如何區分思想與表達實際上具抽象性且有困. y. Nat. 難。於具體個案中,究竟如何分辨「思想」與「表達」實為一難題,如欲更進. sit. 一步分析「思想之重製」與「表達之重製」更顯困難。除了一般人之外,美國. n. al. er. io. 法院及我國法院亦常常無法判斷組成系爭著作中之某些元素到底係「思想」抑. i n U. v. 或係「表達」,而遭上級法院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之案例。可見思想的抽象. Ch. engchi. 性,及其與「表達」區分的困難,因而有從美國及我國法院探討之必要。. 肆、著作權與商標之概念可能有相似之處 由於著作背後思想的表達保護範圍可能因「著作種類」或雖然是同種著 作,亦會「因原創性高低」而有不同程度的表達範圍,進而可能享有不同程度 之保護。原創性高低、著作背後思想的表達範圍的範圍寬窄及著作權保護程度 強弱之概念,似與商標法中,商標會因識別性強弱因而受到商標法不同程度之 保護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觀察出雖然商標、著作權的雖然規範目的及對象不同, 同樣作為智慧財產權的一環,其間仍有許多類似之概念得以相互借鏡。. 2.

(10)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限制 本研究以美國判決為主要之研究素材,然常遇美國有關著作權侵害之判 決繁雜難以選擇、有關實質近似判決適用標準及輔助方法之名稱定義不清,及 中文相關文獻資料有限等限制。又有關著作權侵害及實質近似的判斷原則及標 準名詞眾多,且有時所指涉的判斷標的不盡相同,造成歸納上的困難。. 第四節:研究架構 本文分成四個章節為探討,第一章先介紹研究背景、研究動機,並點出. 治 政 大 來對於實質近似的所發展的判斷步驟、標準及輔助判斷方法,目前最為被各法 立 院沿用主流的實質近似判斷方法大致可分為 「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及「外部 問題意識,隨後為研究方法以及限制上的介紹。 第二章深入探討美國法院常年. ‧ 國. 學. 測試法」與「內部測試法」。然而,由於美國雖發展多種判斷方法,實際上到 底適用於判斷整個著作權侵權?亦或只是判斷實質近似是否構成? 及常常各法. ‧. 院援引時產生誤用,或是再添加一些新的想法,本文嘗試歸納分析。. y. Nat. io. sit. 第三章針對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於 Mattel v. MGA 一案的案件事實、訴訟歷. n. al. er. 程及法院於判決如何揭示實質近似的判斷步驟、標準及輔助方法,實際適用該. i n U. v. 案事實之判決結果,及後續法院如何於判決引用 Mattel v MGA 案所適用之實質. Ch. engchi. 近似標準(下簡稱 Mattel 測試法) 。嘗試以 Mattel v. MGA 一案出發,深入探 討及釐清美國法院對於實質近似判斷標準各步驟所涉及的著作權法概念,綜合 比較各巡迴上訴法院所發展的實質近似判斷步驟與標準間的相似處及相異處, 並嘗試分析出 Mattel 測試法的定位。第四章則以我國重要判決為素材,嘗試將 Mattel 測試法套用於我國先前實際發生之重要案例,及探討我國引入 Mattel 測 試法的可行性。. 3.

(11) 第二章 美國實質近似判斷標準發展探討 美國 12 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中,於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判斷實質近似時, 可能運用不一樣的標準。甚至同一巡迴上訴法院中,判斷方式仍可能存在些微 差異。然而,仍可以整理出重要案件大致的判斷方向。本章謹探討美國各巡迴 上訴法院之重要案例中,判斷實質近似所適用之原理原則及判斷方向。其中, 最具影響力的兩個主要判斷方法為下述兩種: 其一為第二巡迴上訴法院主要採行的 「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而第十 巡迴上訴法院及哥倫比亞特區上訴巡迴上訴法院基於「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 為主要判斷,分別更進一步發展「抽離、濾除、比較法」或「過濾/比較法」來. 治 政 大 (extrinsic test)」及「內部測試法(intrinsic test)」。此二測試法於美國司法 立 實務上不斷地被各級法院運用 ,有些法院亦會輔以其他子原則協助實質近似之 輔助實質近似之判斷;其二為第九巡迴上訴法院主要採行的「外部測試法. 1. ‧ 國. 學. 判斷。. 而尚有其他實質近似之判斷標準及輔助判斷方法,如第六巡迴上訴法院. ‧. 於實質近似並無統一的適用標準,除參考第二及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所適用之判. y. sit. io. er. 實質近似。. Nat. 斷方法外,亦有於其他案件發展「目標閱聽大眾之觀點濾除、比較法」來判斷. a. n. iv l C 第一節、美國各巡迴上訴法院有關實質近似所演變之主流 n h判斷標準 engchi U 壹、實質近似的主流判斷方法一: 「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或「更 敏銳觀察者測試標準」 第二、一、三、五、七、十及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在判斷著作權 侵害時,除證明原告有著作權外,多以「重製行為」及「不當取用」為判斷架 構。其中,實質近似的判斷係於「不當取用」的階段判斷,檢視被告取用原告 1. 補充說明:由於美國商業活動熱絡的區域多集中於紐約州及加州,有關著作權法相關爭議亦集 中紐約州聯邦地方法院及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此二聯邦地方法院的上訴法院分別為第二巡迴上 訴法院及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因而此二法院於著作權判決中係舉足輕重之地位。林萱茹,著作 權侵害判斷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84,102 年 7 月。. 4.

(12) 著作的部分是否構成實質近似因而已達不當取用之程度。如是,則構成實質近 似,其衡量實質近似之標準大致係以「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或「更敏銳觀察 者測試標準」,本段觀察前揭法院如何發展或適用該測試法及各法院間的些微 差異。 一、第二巡迴上訴法院2-「重製行為(copying)」及「不當取用(illicit copying or unlawful appropriation)」. 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早年於 1930 年代 Nichols v. Universal Pictures Corp 3一 案,法官 Learned Hand 提出了「抽象測試法(abstraction test)」,用以判斷兩. 政 治 大 抽離,如抽離後剩下相同之處為思想、公共領域、必要場景者,即便近似仍不 立 構成著作權侵權;然而如抽離後剩下之處為受保護的表達,構成實質近似時即 作品間實質近似的比對客體。此測試法須於個案中將系爭作品與據爭著作逐步. ‧ 國. 學. 成立著作權侵權。因而,可以得知實質近似的比對客體必須是受著作權法保護 的元素,此抽象測試法影響往後許多法院的判決,然此測試法係一較概略判斷. ‧. 著作權侵害之方法,有關實質近似的標準係由何人之角度判斷並未有詳細說明。. sit. y. Nat. 其後,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於 1946 年 Arnstein v. Porter4案中揭示於著作權. io. er. 侵害訴訟判斷架構與實質近似之標準。首先,有關著作權侵害的判斷架構,原 告需證明被告有「重製行為」及該重製的部分構成「不當取用」。. n. al. (一)重製行為. Ch. engchi. i n U. v. 1、判斷要件之一:「接觸(Acess)」與「初步相似(Probative Similarity)」 第二巡迴上訴法院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step-by-step process)判斷著 作權侵害案件5。首先,法院判斷被告是否有「重製行為 6 」,再判斷是否有不. 2.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bstantial Similarity in Copyright Law, Practice Law Institutes, chapter 3, at 3-9, (2003-2016). 3 Nichols v. Universal Pictures Corp., 45 F.2d 119, 121 (2d Cir. 1930), cert. denied, 282 U.S. 902 (1931).此案原告為 Abie’s Irish Rose 劇本的作者,其指控被告所拍攝之 The Cohens and Kelly 電 影侵害其著作權,主要爭點在於兩者故事情節是否構成實質相似,法院仔細比較兩者之故事情 節,並認定兩者之共同點為:「猶太及愛爾蘭兩父 親之爭執、其子女的婚姻、其孫子的誕生及 和解」。 4 Arnstein v. Porter, 154 F.2d 464 (2d Cir. 1946). 5 Hamil Am., Inc. v. GFI, Inc., 193 F.3d 92, 99 (2d Cir. 1999), cert. denied, 528 U.S. 1160 (2000); Laureyssens v. Idea Group, Inc., 964 F.2d 131, 140 (2d Cir. 1992).. 5.

(13) 當取用。於判斷是否有重製行為時,如無直接證據(如被告的承認等),法院 必須衡量間接證據,即調查被告於創作時是否曾有「接觸」原告之著作,及系 爭侵權作品及據爭著作間是否具有充分相似性7, 此充分相似性第二巡迴上訴法 院以「初步相似(probative similarity)」而非實質近似(substantial similarity) 名詞稱之 8。實際判斷是否有初步相似時,法院要求陪審團仔細地檢視兩個作品 的細節,解構分析受保護及不受保護之成分,必要時會採納專家證詞9。 然而,如果並無接觸的證據,原告卻必須證明兩作品間存在「驚人相似 (strikingly similar)」之程度始可排除被告是獨立創作的可能10。 2、接觸與初步近似的滑動基準(The Sliding Scale). 政 治 大. 同前所述,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曾指出「初步相似性」之證明力越強,「接. 立. 觸」證明力就可以不那麼講究。而「驚人相似」係「初步相似」的最大值 11 ,. ‧ 國. 學. 兩作品間如存在著「驚人近似」則可排除被告獨立創作的可能性,不須再證明 有被告有接觸即可成立著作權侵害要件之一的「重製行為」。. ‧. 紐約州南區地方法院則進一步認為反之亦然,如「接觸」已經得證,則. y. Nat. 「初步近似」之證明力的要求則可降低,因而成立重製行為 12 。第二巡迴上訴. sit. 法院採取的「接觸與初步近似的滑動基準」與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的「反比原則. n. al. er. io. (inverse ratio rule)」很相似,但兩者是用來判斷不同的著作權侵害要件(見. Ch. engchi. 6. i n U. v. 亦有譯為「抄襲」,然著作權法從未使用過「抄襲」這二個字。一般而言,所謂的「著作抄 襲」,應該是指構成著作「重製權」或「改作權」的侵害。復參考智慧財產法院 97 年度刑智上 易字第 00027 號刑事判決:「所謂著作『抄襲』,其侵害著作權人之權利主要以重製權、改作 權為核心」。 7 Arnstein v. Porter, supra note 4, at 468;Laureyssens, supra note 5, at 140. 8 Castle Rock Entm’t, Inc. v. Carol Publ’g Group, Inc., 150 F.3d 132, 137 (2d Cir. 1998); Repp v. Webber, 132 F.3d 882, 889 n.1 (2d Cir. 1997) ;Laureyssens, supra note 5,139-40; Denker v. Uhry, 820 F. Supp. 722 (S.D.N.Y. 1992), aff’d, 996 F.2d 301 (2d Cir. 1993). 9 Arnstein v. Porter, supra note 4, at 468. 10 Repp, supra note 8, at 889; Arnstein v. Porter, supra note 4, at 468 11 Jorgensen v. Epic/Sony Records, 351 F.3d 46, 56 (2d Cir. 2003) ;Glover v. Austin, 289 F. App’x 430, 432 (2d Cir. 2008); Gal v. Viacom Int’l, Inc., 518 F. Supp. 2d 526, 537 (S.D.N.Y. 2007); A Slice of Pie Prods., LLC v. Wayans Bros. Entm’t, 487 F. Supp. 2d 41, 47 n.2 (S.D.N.Y. 2007); Nicholls v. Tufenkian Imp./Exp. Ventures, Inc., 367 F. Supp. 2d 514, 522 (S.D.N.Y. 2005);第五巡迴上訴法院 曾引用相同看法,如 Positive Black Talk, Inc. v. Cash Money Records, Inc., 394 F.3d 357, 371-72 (5th Cir. 2004). 12 Tienshan, Inc. v. C.C.A. Int’l, Inc., 895 F. Supp. 651, 656 (S.D.N.Y.1995).. 6.

(14) 本節貳、一詳述)。尤其,第二巡迴上訴法院認為接觸的證明力強可能對於 「初步近似」之判斷有影響,然於實質近似之判斷無涉13。 (二)不當取用 若法院判定被告確有重製原告著作之行為, 接著,法院必須判斷被告所 取用原告著作的程度是否足以構成侵權,而此程度必須藉由分析兩作品是否構 成「實質近似」而定。分析的標的必須是最後於公眾呈現的版本,草稿及未公 開半完成版本非考量的重點,判斷是否實質近似的標準係依被告重製原告著作 的部分是否有包含不受保護的元素而異。 1、當被告重製原告著作的部分均係「受保護元素」時,使用「一般觀察者測試. 政 治 大 在原告整部著作皆具原創性的個案中,亦即該部著作均無包括思想、公共 立 領域素材等不受保護之元素,第二巡迴上訴法院運用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來判 標準(Ordinary Observer Test)」判斷是否構成實質近似:. ‧ 國. 學. 斷是否有實質近似14 。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是以一般人對於兩作品間所發出的 立即、自然反應。然而,並非是隨便路上找個人問他是否有實質近似,而是由. ‧. 陪審團假設以「一般觀察者 15 」角度,經檢視兩作品後,預期會留下怎樣的合. sit. y. Nat. 理印象16?並判斷涉嫌侵權作品是否有達到不當盜用原告之著作之程度17?一般. io. er. 觀察者是否較會留意兩作品間表面的美感外觀吸引而忽略實際內容的差異18? 法院在作成判決時,亦須要以一般觀察者之角度給予兩作品一樣的檢視程. n. al. Ch. i n U. v. 度。然而,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不得以解構分析方法(Dissection)衡量及參考 專家證言來判斷19。. engchi. 13. A Slice of Pie Prods., supra note 11, at 47 (S.D.N.Y. 2007). Boisson v. Banian, Ltd., 273 F.3d 262, 271-72 (2d Cir. 2001); Shine v. Childs, 382 F. Supp. 2d 602, 614 (S.D.N.Y. 2005) ;Laureyssens, 964 F.2d 131, supra note 5, at 140. 15 一般觀察者,即如侵權法中的理性之人,並非實有其人,法律只是將其作為抽象的、客觀的 標準,以確定注意的程度,亦即陪審團用以判斷兩作品間有無實質近似的標準。Carol Barnhart, Inc. v. Econ. Cover Corp., 773 F.2d 411, 422 (2d Cir. 1985) . 16 Id; 第十巡迴上訴法院亦曾於判決中引用,如 La Resolana Architects, PA v. Reno, Inc., 555 F.3d 1171, 1180 (10th Cir. 2009). 17 Knitwaves, Inc. v. Lollytogs Ltd., Inc., 71 F.3d 996, 1002 (2d Cir. 1995) (citing Folio Impressions, Inc. v. Byer Cal., 937 F.2d 759, 766 (2d Cir. 1991)); Laureyssens, supra note 5, 141; Novelty Textile Mills, Inc. v. Joan Fabrics Corp., 558 F.2d 1090, 1093 (2d Cir. 1977); Peter Pan Fabrics, Inc. v. Martin Weiner Corp., 274 F.2d 487, 489 (2d Cir. 1960). 18 Horgan v. MacMillan, Inc., 789 F.2d 157, 162 (2d Cir. 1986); Peter Pan Fabrics, 274 F.2d 487, at 489. 19 Arnstein v. Porter, supra note 4, at 468, 473. 14. 7.

(15) 2、當被告重製原告著作的部分同時包含「受保護的元素」及「不受保護的元素」 時,使用「更敏銳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More Discerning Ordinary Observer Test)」判斷是否有實質近似: 如個案中被告重製原告的著作包含受保護的元素及不受保護的元素,則非 適用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而第二巡迴法院是適用更敏銳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 20. 。 首先,須將不受保護之元素自被告重製原告著作的部分抽離,並就被告作. 品中取自原告著作受保護的元素與原告著作整體比較衡量是否有達不當取用的 程度21。如有,則構成實質近似。 然而,需注意的是,更敏銳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亦非以解構方式觀察,不. 政 治 大. 應將兩作品中個別元素單獨切割觀察,而是要考量整體著作的外觀與感覺. 立. (overall look and feel)。舉 Boisson v Banian Ltd22一案為例,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比. ‧ 國. 學. 較兩者均以字母及圖案的棉被是否具有實質近似,法院理由如下:. 雖然於棉被上的設計圖樣中使用的字母並非侵權判定之標的,然仍. ‧. 必須比較原被告棉被上設計圖樣中使用字母的順序安排、外形及組合、字 母的顏色與其他棉被顏色的搭配呈現、棉被的樣式、圖案選擇及安排,這. y. Nat. n. al. er. io. of the whole)。. sit. 是我們與地方法院不同之處,地方法院漏未判斷整體安排(the arrangement. Ch. engchi. 20. i n U. v. Knitwaves, supra note 17, at 1002; City Merchandise Inc. v. Broadway Gifts, Inc., 2009 U.S. Dist. LEXIS 5629 (S.D.N.Y. Jan. 27, 2009). 21 Knitwaves, supra note 17, at 1003; Folio Impressions, supra note 17, at 765–66; M.H. Segan L.P. v.Hasbro, Inc., 924 F. Supp. 512, 520–21 (S.D.N.Y. 1996). 22 Boisson v. Banian, supra note 14, at 271-72.. 8.

(16) 原告有著作權 直接證據. 被告的承認. 重製行為 被告接觸 間接證據. 受保護元素. 著作權侵害. 得參考專家證言 及解構分析. 初步相似. 不受保護的元素. 不當取用(實質 近似). 均由受保護元素 組成. 一般觀察者標準. 整體概念與感覺. 由受保護及不受 保護元素組成. 更敏銳一般觀察 者標準. 整體概念與感覺. 被告取用原告著 作之部分. 政 治 大. 圖 1: 第二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二、第一巡迴上訴法院23. 立. ‧ 國. 學. (一)實質近似判斷標準接近第二巡迴上訴法院. 第一巡迴上訴法案院雖然經常引用第九巡迴上訴法院之判決,然其就著作. ‧. 權侵害之認定模式看似最接近第二巡迴上訴法院 ,其亦先判斷被告是否有「重 製行為」,如無直接證據,「重製行為」需憑藉是否有「接觸」及「初步相似」. Nat. sit. y. (然判決中文字常混用為 substantial similarity)兩個間接證據來證明。在評估是否. al. er. io. 有初步近似時,解構(dissection)和專家分析是被允許的24。一旦證明有重製行為,. v. n. 法院接續須認定被告重製原告的部分是否已達不當取用之程度,進而認定被告. Ch. 作品與原告著作間有構成實質近似25。. engchi. i n U. 23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at 9-12; Coquico, Inc. v. Rodriguez-Miranda, 562 F.3d 62, 66 (1st Cir. 2009); T-Peg, Inc. v. Vt. Timber Works, Inc., 459 F.3d 97, 108 (1st Cir. 2006); Johnson v. Gordon, 409 F.3d 12, 18-24 (1st Cir. 2005); Lotus Dev. Corp. v. Borland Int’l, 49 F.3d 807, 813 (1st Cir. 1995), aff’d, 516 U.S. 233 (1996); Concrete Mach. Co. v. Classic Lawn Ornaments, Inc., 843 F.2d 600, 608 (1st Cir. 1988); Nat’l Nonwovens, Inc. v. Consumer Prods. Enters., Inc., 397 F. Supp. 2d 245, 255 (D. Mass. 2005); Yankee Candle Co. v. Bridgewater Candle Co., 99 F. Supp. 2d 140, 144 (D. Mass. 2000), aff’d, 259 F.3d 25 (1st Cir. 2001); Skinder-Strauss Assocs. v. Mass. Continuing Legal Educ., Inc., 914 F. Supp. 665, at 670-71 (D. Mass. 1995); Flomerics Ltd. v. Fluid Dynamics Int’l, Inc., 880 F. Supp. 60, 62 (D. Mass. 1995); Arvelo v. Am. Int’l Ins. Co., 875 F. Supp. 95, 99 (D.P.R.), aff’d, 66 F.3d 306 (1st Cir.), cert. denied, 516 U.S. 1117 (1995); Little Souls, Inc. v. Les Petits, 789 F. Supp. 56, 57 (D. Mass. 1992).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1504, 1513 (1st Cir. 1996). 24 Segrets, Inc. v. Gillman Knitwear Co., 207 F.3d 56, 66 n.11 (1st Cir. 2000);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8; Little Souls, supra note 23, at 58. 25 Coquico, supra note 23, at 66; T-Peg, supra note 23, at 108; Lotus Dev. Corp., supra note 23, at 813;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8; Nat’l Nonwovens, supra note 23, at 255; Yankee Candle, supra note 23,at 144; Skinder-Strauss Assocs., supra note 23, at 670-71; Flomerics, supra note 23, at 62; Arvelo, supra note 23, at 99; Little Souls, supra note 23, at 58.. 9. 如常見相同錯字.

(17) 第一巡迴上訴法院亦採取「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去衡量是否有達實質近 似之程度26, 即被告作品是否與原告著作十分相似以致於一般觀察者會認為被 告非法取用了原告著作中受保護的表達 27 。第一巡迴上訴法院一般亦不允許運 用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時,參考專家證詞來為輔助衡量標準。 (二)微小差異不會排除成立實質近似之可能性 由於實質近似之判斷時必須整體觀察與比較,因而第一巡迴上訴法院認為 極小部分的差異並不影響系爭著作間整體的相似性,兩作品間微小的差異並不 會排除著作權侵權的可能性 28 。儘管第一巡迴上訴法院於判決並未以「更敏銳 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的文字來判斷,然當被告重製的部分同時包含受保護的. 政 治 大. 元素及不受保護的元素,第一巡迴上訴法院僅於「受保護的表達」衡量是否有 實質近似29。. 立. ‧ 國. 學. (三)實質近似判斷之滑動基準(sliding scale 30 ):表達方式是否有限影響著 作權的保護程度. ‧. 第一巡迴上訴法院亦以滑動標準衡量實質近似應適用的標準,當僅有一種. y. 。當想法與表達不能完全被分離,表達方式十分有限時,原告的舉證責任則. sit. 31. Nat. 形式來表達想法,即思想與表達合一時,任何的著作權侵害的主張是不成立的. n. al. er. io. 會加重,原告必須證明系爭兩作品間近乎一模一樣(near identity)才行32。然而,. i n U. v. 當作品只是該想法許多表達方式之一時,則賦予該作品較強(broader)保護,允. Ch. engchi. 26. Coquico supra note 23, at 67; Johnson, supra note 23, at 18; Segrets, supra note 24, at 62;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7; Nat’l Nonwovens, supra note 23, at 255; Yankee Candle, supra note 23, at 147; Skinder-Strauss Assocs., supra note 23, at 670–71; Flomerics, supra note 23,at 62; Little Souls, supra note 23,at 58. 27 Segrets, supra note 24, at 62; CMM Cable Rep. v Ocean Coast Props, supra note 23,at 1513; Yankee Candle, supra note 23, at 147; Skinder-Strauss Assocs., supra note 23, at 670–71; Little Souls, supra note 23, at 58. 28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8. 29 Coquico, supra note 23, at 68; Yankee Candle, supra note 23, at 147; CMM Cable Rep., supra note 23, at 1515;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8, 611. 30 此滑動基準與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的滑動基準(見本節壹、一段詳述)用以判斷「接觸」與 「初步近似」在「重製行為是否成立」所需證明力不同,此處與第七巡迴上訴法院(見本節壹、 五段詳述)較類似,係用以決定是否有實質近似的衡量範圍。 31 32.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6.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6-07; Yankee Candle, supra note 23, at 150.. 10.

(18) 許原告負較低程度的舉證責任,不需要證明兩作品間到近乎一模一樣 (near identity)的程度即可成立實質近似33。. 思想與表達間 關係. 原告證明程度. 表達方式有 限. 須證明一模 一樣. 表達方式很 多樣. 不須證明到 一模一樣. 實質近似. 政 治 大. 圖 2: 第一巡迴上訴法院針對實質近似標準依表達方式多寡而滑動. 立. ‧ 國. 學. 三、第三巡迴上訴法院34. (一)著作權侵害判斷架構大致同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的判斷架構,然以不同用. ‧. 語稱之35.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以下二步驟檢驗是否有著作權之侵害,此二標準均要滿. y. Nat. sit. 足始可成立:第一,以「重製行為」或以「外部測試法」稱之,係用以判斷系. n. al. er. io. 爭作品間是否具充分相似性以致於可以得到被告重製原告著作之結論,得參佐. i n U. v. 專家證詞以作出決定。第二,以「不當取用」或以「內部測試法」稱之,從一. Ch. engchi. 般觀察者之角度判斷被告重製原告受保護的表達是否達到不法取用之程度36。 雖然有時會使用不同用語,然第三巡迴上訴法院衡量著作權侵害架構與第 二巡迴上訴法院同,原告必須證明被告有「重製行為」(或 稱「外部測試法」) 及被告重製的部分與原告間存有實質近似。若沒有直接證據可證明「重製行 33. Concrete Mach., supra note 23, at 607.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at 12-16; Kay Berry, Inc. v Taylor Gifts, Inc., 421 F.3d 199, 207-208 (3d Cir. 2005); Dam Things from Denmark, 290 F.3d 548, 562 (3d Cir. 2002); Ford Motor Co. v. Summit Motor Prods., Inc., 930 F.2d 277, 290, cert. denied, 502 U.S. 939 (3d Cir.1991); Franklin Mint Corp. v. Nat’l Wildlife Art Exch., Inc., 575 F.2d 62, 64 (3d Cir.), cert. denied, 439 U.S. 880 (1978); CMM Cable Rep., Inc. v. Keymarket Commc’ns, Inc., 870 F. Supp. 631, 637 (M.D. Pa. 1994);Universal Athletic Sales Co. v. Salkeld, 511 F.2d 904, 907 (3d Cir. 1975); Schiffer Publ’g Ltd. v. Chronicle Books, LLC, 73 U.S.P.Q.2d 1090, 1098 (E.D. Pa. 2004).Value Group, Inc. v. Mendham Lake Estates, L.P., 800 F. Supp. 1228, 1233 (D.N.J. 1992). 35 Kay Berry, Inc., 421 F.3d 199, at 207–08; Dam Things from Denmark, 290 F.3d 548, at 562. 36 Ford Motor Co. v. Summit Motor Prods., supra note 34, at 290 ; Dam Things from Denmark, supra note 34, at 562. 34. 11.

(19) 為」,則可藉以「被告的接觸」及「實質近似(substantial similarity)37」有間 接證明。如重製行為之主張成立,則需進一步判斷被告重製的部分是否有「不 當取用」(或稱內部測試法),該判斷標準亦稱為實質近似38。 (二)實質近似的意涵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所稱之「Substantial Similarity」有二層意思,一係指兩 作品間存有充分相似性足以證明被告有「重製行為」之實質近似,即第二巡迴 上訴法院所稱之「初步相似」。其二是指用來證明是指被告重製原告著作的部 分程度不當以致於構成「不法取用」的實質近似39。 如同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第一種證明重製行為之「實質近似」, 其衡量. 政 治 大 質近似」是指被告取用了原告作品中「重要的部分(significant portion)」,而 立 該重要的部分是賦予原告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關鍵元素 。此時,則從一般 標準得基於專家證詞、作品間的解構與分析而定;第二種證明不法取用之「實. 40. ‧ 國. 學. 觀察者的角度並列比較兩作品來判斷 41 ,兩種的實質近似均要滿足始能成立著 作權侵害。. ‧ y. Nat. (三)不法取用中「實質近似」之內涵. sit. 1、實質近似之滑動基準修正. n. al. er. io.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曾在 Universal Athletic Sales Co. v. Salkeld42一案,認定. i n U. v. 地院漏未判斷不法取用中實質近似的部分,因而撤銷原審判決並發回重審。而. Ch. engchi. 有關不法取用中的實質近似,法院應一般觀察者以整體角度來觀察,由於一般 觀察者不太可能觀察得如此細膩,因而判斷時執著於細節並不恰當 43 。此外, 法 院 必 須 綜 合 考 量 原 告 著 作 的 原 創 性 高 低 ( the amount of creativity and originality)、受保護元素的本質及其被設定所呈現的方式 44 ,第三巡迴上訴法 院使用滑動標準,如原告著作的原創性較低,則實質近似的證明程度較高,才 37. 此即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所稱之初步近似。 此處與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所稱之外部及內部測試法不同,詳見本節、貳、一段之論述。 39 Kay Berry, supra note 34, at 208; Dam Things from Denmark, supra note 34, at 562; Universal Athletic Sales, supra note 34, at 907. 40 Dam Things from Denmark, supra note 34, at 562; Ford Motor Co., supra note 34, at 290. 41 Dam Things from Denmark, supra note 34, at 562; CMM Cable Rep., supra note 34, at 637. 42 Universal Athletic Sales Co., supra note 34, at 907. 43 Value Group, supra note 34, at 1233. 44 Ford Motor Co. v. Summit Motor Prods, supra note 34, at 290; Universal Athletic Sales, supra note 34, at 907; CMM Cable Rep., supra note 34, at 636. 38. 12.

(20) 成立著作權侵害45 。一般而言,若原告著作性質屬商業性著作,相較藝術性作 品,需要證明較高實質近似的程度46。. 原告著作. 例子. 證明程度. 原創性較高. 藝術性作品. 證明程度較 低. 原創性較低. 商業性作品. 證明程度較 高. 實質近似. 政 治 大. 立. 圖 3: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針對實質近似標準依原創性高低而滑動. ‧ 國. 學. 2、不同性質著作間保護之差異. ‧. 承前所述, 商業性著作相較藝術性作品,常被認為原創性較低,受到著 作權法的保護程度較低,因而就實質近似而言,原告需要證明較高的程度,因. y. Nat. sit. 此可以推知,不同性質之著作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程度不同。. n. al. er. io. 然而,於 Ford Motor Co. v. Summit Motor Products, Inc47一案,第三巡迴上. i n U. v. 訴法院考量 Ford 的野馬 GT 車款48的廣告圖樣係出自圖樣設計公司之手,因此. Ch. engchi. 認為是具藝術性之著作,並非單純商業性著作 49 。因而,商業性著作與藝術性 著作如何認定尚無一定標準,有賴法院依個案所涉著作性質而定。再者,即便 是同屬藝術性著作,受著作權法保護仍會因原創性高低程度不同的差異,如印 象派畫家所繪製的圖畫受保護的程度強於描繪大自然鳥類的圖畫50。 3、被告不當取用的質量與侵害認定之關係. 45. Ford Motor Co. v. Summit Motor Prods, supra note 34, at 290; Universal Athletic Sales, supra note 34, at 907. 46 Ford Motor Co. v. Summit Motor Prods, supra note 34, at 290; Universal Athletic Sales, supra note 34, at 907。Nat’l Risk Mgmt., Inc. v. Bramwell, 819 F. Supp. 417, at 427 (E.D. Pa. 1993). 47 Ford Motor Co. v. Summit Motor Prods, supra note 34, at 294. 48 Id. 49 Id. 50 Franklin Mint Corp., supra note 34, at 65.. 13.

(21) 系爭作品間有許多相異處並不代表被告一定會被認定侵權,如必須要視侵 權部分是否係被告取自原告著作具有重要價值的部分(substantial portion) 51 。從 另一方面來看,如果兩作品間有許多相同之處,而相同處均為該類著作的本來 即有共通特點,亦不會被認定為侵權52。 4、對於電腦程式等「複雜標的」之特別測試標準 在 Whelan Assocs. v. Jaslow Dental Laboratory 53一案,第三巡迴上訴法院認 為「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不適用於如電腦程式著作等性質較複雜的案件。此 類複雜案件應採用專家證詞,由於一般觀察者對於電腦程式著作的複雜性並不 熟悉。因而,當遇到涉及的著作具高度複雜性且難以理解的性質時,第三巡迴. 政 治 大 一般觀察者與專家證詞並作整體評估 。然而,目前除了電腦程式著作的案件 立 外,第三巡迴上訴法院似尚未於其他案件使用此特別測試法。. 上訴法院允許使用特別實質近似測試標準(a single substantial inquiry),同時參考 54.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1. i n U. v. CMM Cable Rep.v Keymarket Commc’ns, supra note 34, at 638. Segal v. Paramount Pictures, 841 F. Supp. 146 (E.D. Pa. 1993), aff’d, 37 F.3d 1488 (3d Cir. 1994). 53 Whelan Assocs., Inc. v. Jaslow Dental Lab., Inc., 797 F.2d 1222, 1231-32 (3d Cir. 1986)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於此案進入實質近似判斷標準之選用前,係以「結構、順序及組織」法來區 別電腦程式案件中所涉及的思想及表達,必須要將電腦程式著作中的目的或功能界定為思想, 剩下電腦程式非必要的結構、順序及組織始為著作權的保護範圍。 54 Id. Instead, in cases where the material at issue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Third Circuit permits a single substantial similarity inquiry. Both lay and expert testimonies are admissible in connection with that inquiry, and the court makes only one finding of substantial similarity based on the totality of the evidence. 52. 14.

(22) 原告有著作權 直接證據. 被告的承認. 重製行為/外部測 試法. 被告接觸 間接證據. 受保護元素 實質近似. 著作權侵害. 得參考專家證言及 解構分析 不受保護的元素. 一般觀察者與專家 證言整體評估. 電腦著作. 不當取用/內部測 試法. 如常見相同錯字. 保護程度較強 實質近似. 受保護的元素 原創性高 原告證明程度較低 一般觀察者測試法 及整體概念與感覺. 一般著作. 保護程度較弱 原創性低. 政 治 大 圖 4: 第三巡迴上訴法院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立. ‧ 國. 學. 四、第五巡迴上訴法院55. 第五巡迴上訴法院亦使用與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相似之著作權侵害架構及實. ‧. 質近似測試法56 ,然而,第五巡迴上訴法院於判斷著作權侵害案件時,更進一. y. Nat. 步地強調將系爭作品與據爭著作並列一起的比較方式(side by side comparison),. n. al. er. io. 近似。. sit. 以一般觀察者(laymen)的對系爭作品自然立即而生的反應57,來判斷是否有實質. i n U. v. 第五巡迴上訴法院特別強調「並列比較」之重要性,並列比較是必要採行. Ch. engchi. 之步驟,如果原告不能於並列比較時證明有重製行為,則其的主張被採信的程 度就弱了些 (The Fifth Circuit mandates a side-by- side comparison of the works, if plaintiff cannot or does not produce the works for side-by-side comparison, he cannot. 55.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16-18; Positive Black Talk, Inc. v. Cash Money Records, Inc., 394 F.3d 357, 367-68 (5th Cir. 2004); Gen. Universal Sys., Inc. v. Lee, 379 F.3d 131, 141-42 (5th Cir. 2004); Bridgmon v. Array Sys. Corp., 325 F.3d, 576-77 (5th Cir. 2003); Computer Mgmt. Assistance Co. v. Robert F. DeCastro, Inc., 220 F.3d 396 (5th Cir. 2000); Eng’g Dynamics, Inc. v. Structural Software, Inc., 26 F.3d 1335, 1341(5th Cir. 1994) ;Ferguson v. Nat’l Broad. Co., 584 F.2d, 113-14 (5th Cir. 1978) ;Galiano v. Harrah’s Operating Co., 2000 U.S. Dist. LEXIS 17258 (E.D.La. Nov. 21, 2000); R. Ready Prods., Inc. v. Cantrell, 85 F. Supp. 2d 672 (S.D. Tex. 2000); King v. Ames, 179 F.3d 370, 376 (5th Cir. 1999); Peel & Co. v. Rug Mkt., 238 F.3d 391, 395 (5th Cir. 2001); Creations Unlimited, Inc. v. McCain, 112 F.3d 814, 816 (5th Cir. 1997). 56 Positive Black Talk, Inc., 394 F.3d 357, at 67-68; Gen. Universal Sys., 379 F.3d 131, at 141-42; Bridgmon, 325 F.3d, at 576-77; Ferguson , 584 F.2d , at 113-14. 57 Gen. Universal Sys., supra note 55, at 142; Peel & Co., supra note 55, at 395; Creations Unlimited, Inc. v. McCain, supra note 55, at 816.. 15. 原告證明程度較高.

(23) prevail)58。其他聯邦法院及其轄下之下級法院雖然經常使用此方式判斷,但只 有第五、第七及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將其列為必要檢驗步驟。 五、第七巡迴上訴法院59 (一)著作權侵害判斷架構類似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所採用之判斷架構60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亦使用下列公式:如滿足「接觸」與「初步近似」兩要 件則成立「重製行為」,而「重製行為」加上「實質近似」則成立「不當取 用」,進一步成立著作權侵害。 (二)實質近似的判斷原則及標準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以「一般觀察者」的標準來判斷是否有「實質近似」,. 政 治 大 品與原告著作的相似程度是否足以使一般理性之人於觀察的階段,均可得出被 立 告係不當取用原告受保護表達之結論 。專家證詞一般而言並不被採納,除非 亦採用將系爭作品並列一起的比較(side by side comparison)之方式,判斷被告作. 61. ‧ 國. 學. 是符合聯邦證據規則第 702 條:「當專家的技術專業將可輔助事實調查者時, 得採納其觀點62。」. ‧.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亦認為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之精神在於「整體」相似性. sit. y. Nat. 來為判斷依據,而非執著於兩作品間的細微差異。雖然系爭作品間的差異處及. io. er. 其數量可能會影響一般觀察者的判斷。然而,細微差異並不會排除其他方面有 實質近似的著作權侵害事實 63 。另一方面,第七巡迴上訴法院認為有些案件的. n. al. Ch. i n U. v. 被告會故意於其作品營造許多差異處,意圖使其作品與原告著作看似不具有實. engchi. 質近似性64,然而實際上兩作品間的仍然具有相當關聯性。 當被告取用原告著作的部分同時有受保護及不受保護的元素, 第七巡迴 上訴法院目前尚未有如同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所使用「更敏銳的一般觀察者測試 58. Gen. Universal Sys., supra note 55, at 146-47; Bridgmon, supra note 55, at 577.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at 18-21; Wildlife Express Corp. v. Carol Wright Sales, Inc., 18 F.3d 502 (7th Cir. 1994); Atari, Inc. v. N. Am. Philips Consumer Elecs. Corp., 672 F.2d 607, 614-15 (7th Cir.), 459 U.S. 880 (1982); Incredible Techs., Inc. v. Virtual Techs., Inc., 284 F. Supp. 2d 1069, 1080 (N.D. Ill. 2003); S.A.M. Elecs., Inc. v. Osaraprasop, 39 F. Supp. 2d 1074, 1082-82 (N.D. Ill. 1999); FASA Corp. v. Playmates Toys, Inc., 912 F. Supp. 1124, 1127-29(N.D. Ill. 1996) 60 Atari, Inc., 672 F.2d 607, at 614-15; Wildlife Express Corp., 18 F.3d, at 508; Incredible Techs., Inc., 284 F. Supp. 2d, at 1080; S.A.M. Elecs., Inc.,id, at 1081-82; FASA Corp., id, at 1127-29. 61 Wildlife Express Corp., supra note 59, at 510. 62 Ty, Inc. v. GMA Accessories, Inc., 959 F. Supp. 936, 942 (N.D. Ill. 1997) . 63 Atari Inc., supra note 59, at 618. 64 Sanford v. CBS, Inc., 594 F. Supp. 711, 717 (N.D. Ill. 1984); Scott v. WKJG, Inc., 376 F.2d 467, 469 (7th Cir.), cert. denied, 389 U.S. 832(1967). 59. 16.

(24) 標準」之名詞,然其比較的方法似乎與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相同,一般觀察者對 於系爭作品間是否有實質近似的判斷必須排除不受保護之元素65。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有時會採用第四巡迴上訴法院 66的「目標閱聽大眾測試 標準」,以 Atari, Inc. v.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nsumer Electronics Corp., 67 一 案為例,其判決:「為評估兩作品間不同處對於實質近似的判斷所帶來的影響, 衡量因素之一係考量受保護著作的本質及其表達係如何呈現( one factor to consider is the nature of the setting in which it appears)。 電玩遊戲(Video Games) 與繪畫或視聽著作不同,一般觀眾對於電動遊戲中的微量差異之美感表達 (artistic expression)較無鑑別能力,當進行遊戲時通常會忽略兩遊戲間的些微 美感差異,因而認為兩遊戲的美感外觀(aesthetic appeal)是一樣的。因而,應. 政 治 大. 以「電動的目標閱聽大眾」為實質近似的判斷角度。. 立. ‧ 國. 學. (三)參考商標法識別性強弱來界定著作權保護範圍判斷方法.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於參考商標法識別性強弱的概念,亦認為不同著作間有. ‧. 表達範圍寬窄及受保護程度強弱之差別。當原告著作背後的思想與所呈現出來 的表達已呈現難以區分的程度,即著作的表達範圍窄,此時原告著作所受保護. y. Nat. sit. 的程度弱,只有「一模一樣」的重製或只是以同義字詞替換才可能構成著作權. er. io. 侵害;當著作係以特別的表達方式呈現,其著作性較強而著作的表達範圍較廣,. al. v. n. 因而受到著作權保護程度較強68 。第一及第三巡迴上訴法院亦支持此種借用商. i n C 標法識別性強弱概念的著作權保護程度判斷方法。 hengchi U. 65. Pampered Chef, Ltd. v. Magic Kitchen, Inc., 12 F. Supp. 2d 785, 791–92 (N.D. Ill. 1998); Theotokatos v. Sara Lee Pers. Prods., 971 F. Supp. 332, 341 (N.D. Ill. 1997). 66 請參見本節貳、二段。 67 Atari Inc., supra note 59, at 614-15. 68 Id; N. Am. Bear Co. v. Carson Pirie Scott & Co., 1991 U.S. Dist. LEXIS 17350 (N.D. Ill. Nov. 26, 1991). . 17.

(25) 第七巡迴上 訴法院. 著作. 保護程 度. 實質近 似標準. 表達範圍窄. 保護程度弱. 一模一樣. 表達範圍寬. 保護程度強. 一般標準. 立. 政 治 大. 圖 5: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實質近似標準依表達範圍寬窄而有不同. ‧ 國. 學. 六、第十巡迴上訴法院69 (一)判斷著作權侵害及實質近似之原則與步驟. ‧. 1. 提出「抽離、過濾及比較法」. sit. y. Nat. 在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Inc. v. Sheen 一涉及木偶的著作權侵權案,原. er. io. 告主張被告重製其木偶的尺寸、形狀及製作的材料,一審法院認前揭原宿部受. al. 著作權法保護,第十巡迴上訴法院亦贊同地院見解, 然一審法院於實質近似判. n. v i n Ch 斷時,卻將所有受保護元素及不受保護元素作為實質近似判斷客體一同比較, engchi U 而認被告完全重製原告木偶是非法取用。第十巡迴上訴法院認為地院如此判決 係不適當,認為前揭元素應被抽離及濾除。因而,發回地院重審另其再為適當 比較分析70 。第十巡迴法院於此案提出了「抽離、過濾及比較法」用以輔助判 斷實質近似。 2. 「抽離、過濾及比較法」的適用時機? 69.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at 40-43;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Inc. v. Sheen, 77 F.3d 1280, 1284 (10th Cir. 1996); Close to My Heart, Inc. v. Enthusiast Media LLC, 508 F. Supp. 2d 963 (D. Utah 2007); Kindergartners Count, Inc. v. DeMoulin, 249 F. Supp. 2d 1214 (D. Kan. 2003); Madrid v. Chronicle Books, 209 F Supp. 2d 1227(D. Wyo. 2002); Fisher v. United Feature Syndicate, Inc., 37 F. Supp. 2d 1213 (D. Colo. 1999), aff’d mem., 203 F.3d 834 (10th Cir.) (unpublished opinion available at 2000 U.S. App. LEXIS 1749), cert. denied, 531 U.S. 992 (2000) ; Sportsmans Warehouse, Inc. v. Fair, 576 F. Supp. 2d 1175 (D. Colo. 2008) ; McRae v. Smith, 968 F. Supp. 559 (D. Colo. 1997). 70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77 F.3d 1280, at 1284-5.. 18.

(26) 而適用此測試法的時機為何?須從第十巡迴上訴法院所採取之著作權侵害 判斷模式論起,如同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於著作權侵害案件所採取的判斷步驟, 第十巡迴上訴法院將著作權侵害分析大方向亦以「重製行為」及「不當取用」 兩個步驟檢驗。於判斷被告是否有「重製行為」時,初步近似的判斷是以著作 中「受保護及不受保護的元素」為整體比較是否有相似性。然於判斷被告的作 品與原告著作是否有達到實質近似的程度,進而成立「不當取用」這個要件時, 實質近似的判斷客體是「受保護的元素」。而「抽離、過濾、比較測試法」就 是在抽離並濾除不受保護的元素,以剩下的受保護元素為實質近似比較客體。 因而,本文認為可推論出「抽離、過濾、比較測試法」係於「不當取用」的階 段輔助是否達到實質近似之判斷。. 學. ‧ 國. 3.. 政 治 大 第十巡迴上訴法院將「抽離、過濾及比較法」運用於判斷實質近似之著作權 立 侵害判斷流程. (1)被告有重製行為. 如無直接證據(被告的承認)時,原告如有充足證據證明「接觸」與「初. ‧. 步近似」,則亦可以證明被告有重製行為。如同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於判斷初. sit. y. Nat. 步相似時,是比較兩作品間受保護的元素及不受保護的元素,來決定被告取用 原告著作部分否構成初步近似71。. io. n. al. er. 然第十巡迴上訴法院亦借用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的「反比原則( Inverse. Ch. i n U. v. Ratio Rule)」的精神,以滑動標準(sliding scale)來衡量「接觸」與「初步近似」. engchi. 用以判斷被告是否構成重製行為時所需的個別的證明程度。亦即,如有較多初 步近似的證據,則接觸證據的要求就會較少,而若兩者間存在著驚人近似,則 可不需要證明接觸72。 (2)被告取用原告著作的部分已足以構成侵權的程度73 如果法院認定被告已構成重製行為,接著,法院採取「抽離、過濾及比較 法」74 來判斷原告是否有被侵害。在抽離的步驟,法院將不受保護的「思想」. 71. Gates Rubber Co. v. Bando Chem. Indus., Ltd., 9 F.3d 823, 841 (10th Cir. 1993).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supra note 69, at 1284; McRae, supra note 69, at 565. 73 Mitel, Inc. v. Iqtel, Inc., 124 F.3d 1366, 1370 (10th Cir. 1997);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supra note 69, at 1284; Gates Rubber Co., supra note 69, at 833, 841. 74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supra note 69, at 1284; McRae, supra note 69, at 565; Vasquez v. Ybarra, 150 F. Supp. 2d 1157 (D. Kan. 2001). 72. 19.

(27) 及「基本實用功能(basic utilitarian function)」自著作抽離。於是,法院濾除前揭 不受保護的部分後,將剩餘受保護的元素與被告重製的部分作比較,來決定是 否有實質近似75。 第十巡迴上訴法院闡明於「比較」這個步驟時,應使用「一般觀察者測試 標準」來判斷是否有實質近似,即以一般理性之人之觀點來看系爭侵權作品是 否與原告著作十分相似, 是否已達不當取用之程度,因而認為被告不當取用原 告著作中具價值的部分 76 。法院強調「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是一種「質」的 判斷,而非「量」的判斷。因而,即使被告取用原告著作的部分數量上並不多 時,惟若是取用較重要的部分,仍可能成立著作權侵害77。. 政 治 大. (二)「抽離、過濾及比較法」適用於何種著作類型之訴訟案件 1、適用著作類型. 立. 第十巡迴上訴法院認為「抽象、過濾、比較測試法」於不同類型的著作權. ‧ 國. 學. 案件均可適用,不是只適用涉及電腦程式著作。然而,其亦表示並不強制每件 著作權侵權案例適用「抽象、過濾、比較測試法」而為判斷 78 。但自Country. ‧. Kids ’N City Slicks, Inc. v. Sheen案以來,第十巡迴上訴法院幾乎都適用「抽象、. sit. y. Nat. 過濾、比較測試法」來作為衡量實質近似輔助判斷方法之一。. n. al. er. io. 2、相關實際適用重要案例. i n U. v. 在McRae v. Smith79一案,法院適用「抽離、過濾及比較測試法」比較兩首. Ch. engchi. 同為鄉村音樂風格的歌曲。法院濾除被告重製原告著作之部分中不受保護的元 素: 兩步節拍、情歌主題、常見的和弦進程、降旋律線、樂曲情調及主歌-副歌主歌的安排。最後,法院任剩下的受保護的部分必無實質近似,因而判被告勝 訴。 75. Madrid, supra note 69, at 1234-36. La Resolana Architects, PA v. Reno, Inc., 555 F.3d 1171 (10th Cir. 2009);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supra note 69, at 1288. Jacobsen v. Deseret Book Co., 287 F.3d 936, 943 n.5 (10th Cir.), cert. denied, 537 U.S. 1066 (2002). 77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supra note 69, at 1287. 78 Country Kids ’N City Slicks, Inc., supra note 69, at 1284; Close to My Heart, Inc., supra note 69, at 963; Kindergartners Count, Inc., supra note 69, at 1214 (personalized children’s books); Madrid., supra note 69, at 1227 (comparison of poem to motion picture); Fisher, supra note 69, (unpublished opinion available at 2000 U.S. App. LEXIS 1749), cert. denied, 531 U.S. 992 (2000) (characters); Sportsmans Warehouse, Inc., supra note 69, at 1175 (elk sculptures); McRae, supra note 69, at 559 (songs). 79 McRae v. Smith, supra note 69, at 565. 76. 20.

(28) 另於Fisher v. United Feature Syndicate, Inc.一案,法院亦採用「抽離、過濾 及比較測試法」去判斷被告卡通Snoopy是否有重製原告的狗狗卡通角色。法院 濾除兩部卡通相似的部分:福爾摩斯偵探的故事概念,然這是兩部卡通唯一相 似的部分,法院認為此為不受保護的元素。 因而,被告勝訴。同樣地,於 Medias & Co. v. Ty, Inc80一案,法院於比較填充鴨玩偶及變色龍玩具是否有實質 近似時,先濾除了絨毛鴨玩偶及絨毛變色龍玩偶的創作概念後再為實質近似的 判斷。. 原告有著作權. 重製行為. 立. 著作權侵害. 直接證據. 被告的承認. 政 治 大 被告接觸. 間接證據. 受保護元素 得參考專家證言 及解構分析. 初步相似. 學. ‧ 國. 不受保護的元素 (反比原則). 不當取用(實質 近似). 抽離濾除比較法. 一般觀察者比較 整體概念與感覺. 受保護之元素. 質的判斷. ‧ sit. y. Nat. n. al. er. io. 圖 6: 第十巡迴上訴法院針對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Ch. 七、哥倫比亞特區法院(D.C. Circuit)81. engchi. i n U. v. 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亦多採用「重製行為」及「不當取用」作為著 作權侵害判斷架構,將系爭著作以兩步驟檢驗:1、被告有重製行為(通常需證 明被告「接觸」事實及兩作品間有「初步相似」)。2、被告重製的部分與原告 著作有實質近似(被告取用的程度已達可以提起著作權侵權訴訟的程度)82。 如原告著作均由受保護的元素所組成,則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則採 80 Medias & Co. v. Ty, Inc., 106 F. Supp. 2d 1132 (D. Colo. 2000); Sportsmans Warehouse, Inc. v. Fair, supra note 69, at 1175 (D. Colo. 2008) (nonprotectable components filtered out before comparing elk sculptures). 81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at 47-49. 82 Atkins v. Fischer, 331 F.3d 988 (D.C. Cir. 2003); Sturdza v. United Arab Emirates, 281 F.3d 1287, 1297 (D.C. Cir. 2002); Nelson v. Grisham, 942 F. Supp. 649, 652 (D.D.C. 1996), aff’d, 132 F.3d 1481 (D.C. Cir. 1997), cert. denied, 522 U.S. 1148 (1998); Prunté v. Universal Music Group, 484 F. Supp. 2d 32, 41 (D.D.C. 2007) (on motion to dismiss) and 563 F. Supp. 2d 41, 43 (D.D.C. 2008) (on proposed motion for summary judgment).. 21. 如常見相同錯字.

(29) 用「一般觀察者測試標準(Ordinary Observer Test)」83,以一般觀察者的角度 分辨出涉嫌侵權的部分已達不當取用原告著作的地步84。 當被告取用原告著作中同時包含受保護的元素及不受保護的元素,則哥倫 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則採用「過濾/比較法(filtration/comparison inquiry)」: 首先,濾除不受保護的元素,如思想、事實及必要場景。濾除後,於「比較」 兩作品中受保護的表達 85 是否具有實質近似性,法院亦運用了「一般觀察者測 試標準」同時綜合評估兩作品間獨立受保護的元素(individual elements)及 「整體外觀及感覺(overall look and feel)86。. 原告有著作權. 政 治 大. 直接證據. 重製行為. 立 不當取用(實質近 似). 被告接觸. 間接證據. 受保護元素. 初步相似. 得參考專家證言及 解構分析. 均由受保護元素組 成. 一般觀察者標準及 整體概念與感覺. 由受保護及部受保 護元素組成. 過濾及比較. 原告著作. 學. ‧ 國. 著作權侵害. 被告的承認. 不受保護的元素. 如常見相同錯字. 一般觀察者標準及 整體概念與感覺. ‧ y. Nat. er. io. sit. 圖 7: 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針對著作權侵害判斷流程圖. n. 貳、實質近似的主流判斷方式二:「外部測試法」及「內部測試法」 a v. i l C n 第九、四、八、巡迴上訴法院則常採用另一種主流的著作權侵害模式,以 hengchi U. 下列步驟為判斷:「原告有擁有有效的著作權」及「被告未經授權重製原告著. 作中受保護的元素」。而 「被告未經授權重製原告著作中受保護的元素」之要 件為「接觸」與「實質近似」,「實質近似」是否構成可透過「外部測試法」 及「內部測試法」判斷。本段亦觀察前揭法院如何適用或發展該著作權侵害判 斷模式,及以何標準判斷實質近似。 一、第九巡迴上訴法院87-外部/內部測試法. 83. Atkins, 331 F.3d, at 988; Whitehead v. CBS/Viacom, Inc., 315 F. Supp. 2d 1 (D.D.C. 2004). Atkins, supra note 82, at 993; Prunté, supra note 82, at 43. 85 Sturdza, supra note 82, at 1295. 86 Nelson, supra note 82, at 649, 652. 87 Robert C. Osterberg, Eric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at 21-30. 84. 22.

(30)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先前於 1947 年 Universal Pictures Co., Inc. v. Harold Lloyd Corp88一案表示:「侵權並不限於逐字及確切重製 (exact copying) ,應該 也包括對著作為各種形式的適用、模仿、轉換、翻拍或某種似是而非的改變以 掩蓋其對著作權之侵害。」因而,實質近似不限於逐字近似,亦包含型態近似, 而型態近似如何判斷較為困難,第九巡迴上訴院發展了外部/內部測試法。 (一)外部/內部測試法 1、濫觴-Krofft 案(1977)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於 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Productions, Inc. v. McDonald’s Corp89一案(簡稱 Krofft 案)創造了兩階段實質近似測試法,法院認為 McDonald 的 McDonaldland 電視廣告確有侵害了 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政 治 大. Productions’所製作的 H.R. Pufnstuf 兒童電視節目的著作權。. 立. 於判斷實質近似時,法院將第一階段稱為「外部測試法(extrinsic test)」,. ‧ 國. 學. 其認定並非基於陪審團的反應,而基於特定標準(specific criteria)加以臚列及 分析。以視覺藝術為例,「美術著作的種類(如素描、繪畫等等)、使用的素. ‧. 材(the material)、主題及如何呈現表達的設定」都是特定標準用以衡量的元素。 法院亦會臚列(list)並比較(compare)每個著作背後所涉及之思想,並考慮. y. Nat. sit. 該思想是否有實質近似 90 (In the extrinsic test, the court lists and compares the. al. er. io. ideas involved in each work to determine if the ideas are substantially similar)。於. v. n. 臚列及比較的過程中,專家證詞得被採納用以輔助判斷91。. Ch. engchi. i n U. 為說明如何運用「外部測試法」比較「思想」相似性,第九巡迴上訴法院 於 Krofft 案舉「裸體雕像」為例,法院將裸體雕像的思想界定為「以熟石膏重 現人類裸體外型」。如果是創作結果是駿馬雕像或是以裸體為主題的繪畫均非 此思想所體現之表達,因而不會構成著作權侵害 92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將「外 部測試法」運用於 Krofft 案比較兩作品時,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發現原告著作與 被告重製原告的 Pufnstuf 兒童電視節目的思想,基本上都是以「充滿與現實不. 88. Universal Pictures Co., Inc. v. Harold Lloyd Corp., 162 F.2d 354, 360 (9th Cir. 1947). 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Prods., Inc. v. McDonald’s Corp., 562 F.2d 1157 (9th Cir. 1977). 90 Id, at 1164. 91 Seth Swirsky v. Mariah Carey, 376 F.3d 841,845 (9th Cir. 2004). 92 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Prods., Inc., supra note 89, at1165. 89. 23.

(31) 同的與虛幻角色的夢境裡」為主題,因而於外部測試法的結果法院較偏向原告 的立場93。 運用 Krofft 案揭示的兩階段測試法時,如果適用外部測試法的結果是兩作 品間背後的思想具有「相似性」時,則進入「內部測試法」的分析。內部測試 法純粹為一般理性之人之角度,主觀評估系爭作品間整體的概念及感覺是否有 實質近似,此階段不得採用專家建議94。 第九巡迴法院於 Krofft 一案引用95了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於 Arnstein v. Porter 一案當作「外部/內部測試法」的理論基礎96,在 Arnstein v. Porter 案,第二巡 迴上訴法院要求原告主張著作權侵害時,其必須證明被告有「重製行為」及. 政 治 大. 「不法取用」兩步驟。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於 Krofft 案將上開判斷步驟解讀為. 立. 「重製作品背後的思想」,然而由於思想本身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因而單純的. ‧ 國. 學. 重製思想並不會構成著作權的侵害,必須要進行下一步驟的判斷,即觀察被告 重製的思想所呈現出來的表達已達「不當取用」的程度,因而第九巡迴上訴法. ‧. 院自認沿用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的「重製行為」及「不當取用」之原理精神,發. y. Nat. 展出「外部測試法」及「內部測試法」。. n. al. er. io. 「重製行為」及「不當取用」的解讀有根本上之差異。. sit. 然有論者97認為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誤解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的意思,兩者於. Ch. engchi. 93. i n U. 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Prods., Inc., supra note 89, at 1165。 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Prods., Inc., supra note 89, at 1164。 95 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Prods., supra note 89,1164–65。 96 Arnstein v. Porter, supra note 4, at 464. 97 Eric C. Osterberg, Robert C. Osterberg, supra note 2, at 22. 94. 24.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複選通過標準: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 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年齡滿七十五歲至未滿七十六歲 一點 年齡滿七十六歲至未滿七十七歲 二點 年齡滿七十七歲至未滿七十八歲 三點 年齡滿七十八歲至未滿七十九歲 四點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一、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政策、制度、計畫之研 擬、規劃及督導。. 二、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法規制(訂)定、修正

– 1.0 Interrogation Zone Basics辨識區域的基本認識 – 2.0 Testing and Troubleshooting 測試和故障檢修 – 3.0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標準和規定.. – 4.0 Tag Knowledge

英國為歐洲共同市場(European Economic Area EEA)成員之 一,亦是國際標準組織之會員,其國家標準 BS 5750 即引自 ISO 9000 系列,而歐洲共同市場之品質管理標準 EN 29000

股市預測在人工智慧領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我們的研究使用混合式的 AI 以預測 S&P 500 芭拉價值指標和 S&P 500 芭拉成長股之間的價值溢價;S&P 600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