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血管性失智症的治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血管性失智症的治療"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血管性失智症的治療 返回 醫療衛教 發表醫師 胡朝榮 主任 發佈日期2009/03 /01 血管性失智症 的治療 民眾衛教 - 其他衛教 作者是 朝榮 週日, 01 三月 2009 12:32 血管性失智症的治療 失智症是指「認知功能」因各種疾病而減退而且病人會因認知功能減退而導 致日常生活的障礙。因此治療失智症的第一步就是尋找病因,正所謂「沒有診斷 就沒有治療」。 多年來,醫學界已經知道許多失智症是可以找到病因而且幾乎可以「治癒」 的,例如腦或腦膜感染、頭部外傷引起之硬腦膜下出血、維生素缺乏、甲狀腺賀 爾蒙失調、甚至腦瘤等等;而某些失智症的病因主要牽涉到腦的過早加速退 化,例如阿滋海默症,至今還沒有辦法一舉解決問題,只能減緩疾病的惡化。 前者我們常稱之為「可治療的失智症」,反之後者則被稱之為「不可治療的失智 症」。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許多改善認知功能症狀的藥物被發展出來,就如同 高血壓、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仍是一團迷霧,至今還缺乏「治癒」的藥物,但是已 有千千萬萬的病人因為控制血壓或血糖藥物的使用,延長了壽命也改善了生活 品質,失智症同樣也有許多藥物可以改善病人的認知功能,提升病人的生活品 質。但是這些藥物一開始都是針對阿滋海默症病人而發展出來的,對於其他疾 病引起的失智症是否同樣有效呢?最近幾年,幾個大型臨床試驗證實,以往專 用於治療阿滋海默失智症的藥物,如乙醯膽鹼脢抑制劑或NMDA 接受器抑制劑 對巴金森氏症相關之失智症以及腦中風引起之所謂 「血管性失智症」都有療 效,這些都對失智症的治療產生重大的影響。 國內外的流行病學調查都發現,阿滋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是失智症病人 中最常見的兩大病因,兩者合佔所有失智症病人的80%以上,更重要的是許多 病人士合併這兩疾病,如果臨床上只針對「純」阿滋海默症病人給予治療,很可 能錯失許多可以幫助病人的機會。大多數學者認為,阿滋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 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他們有完全不同的病因,前者是神經細胞逐漸的凋 亡,後者則是神經細胞因缺血而快速的死亡;前者的認知功能、生活能力是如 斜坡般緩慢的惡化,後者則如同階梯般,隨著腦中風的再發生而如下階梯般較 顯著的惡化,而一次中風與下次中風間則可能維持一段較平穩的病程;許多人 相信血管性失智症是屬於「可治療的失智症」,只要好好控制腦中風的危險因

(2)

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等,就可以防止血管性失智症進一步惡 化。然而這些觀念正受到一些挑戰,首先,有一些研究發現,血管性失智症雖 然在短期內(中風後一年左右)不會如阿滋海默症病人一樣持續惡化,但觀察 更長的時間後發現,血管性失智症病人的認知功能即使不再發生中風仍會如阿 滋海默症病人一般,緩慢的惡化;其次,給予失智症藥物治療,病人的認知功 能相較於給藥前是有改善的,這個結果似乎比阿滋海默症的治療只能減緩病情 惡化更為正面。 雖然,腦中風所遺留下來的後遺症常是決定病人生活品質的主要因素,但 是,由近期的研究顯示,改善血管性失智症的認知功能應該可以在病人照顧上 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健康文章內文主要提供民眾降低對疾病因不了解產生之不安和恐懼,但不可取 代實際的醫療行為,所以身體如有不適請您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教師 陳文哲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西園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陳志偉

 肺結核是可以治療的,必須長期服藥且連續規則服藥六個

生殖醫學中心

IRB 編號 CE19168A-2 計畫主持人 林敬恒 計畫名稱 推動輸血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不良反應之智慧醫療應用 審查意見

評估以 S-649266 或最佳現有療法進行治療罹患抗 Carbapenem 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患者的臨床結果 (包括詴驗用藥 S-649266

Segundo informações recolhidas junto de 211 médicos, mestres, massagistas e acupuncturistas, 62,1% dos profissionais encontram-se ao serviço nos postos clínicos ou consultórios,

Segundo informações recolhidas junto de 211 médicos, mestres, massagistas e acupuncturistas, 62,1% dos profissionais encontram-se ao serviço nos postos clínicos ou consultórios,

Segundo informações recolhidas junto de 209 médicos, mestres, massagistas, acupuncturistas e terapeutas, 66,4% dos profissionais encontram-se ao serviço nos postos clíni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