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政策工具觀點論臺中市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3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政策工具觀點論臺中市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35"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以政策工具觀點

論臺中市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

林雨蓁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課程教學科股長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將自今(108)年 8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新課綱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落實於課程與教學方面之具體 展現,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政府歷經三十幾年政策規劃,衡酌世界各國延長國 民教育的趨勢,對外為因應全球化趨勢、產業需求改變、知識量快速暴增,對內 為提升國民素質、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紓緩升學壓力,尤其這幾十年臺灣學生升 學高中職早已普遍,對「量」的需求早已滿足,但面對目前少子化及人口結構改 變,國人希望教育能更重視「質」的提升,期望將每個孩子培養為不同面向的專 業人才,爰此民國 103 年正式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部並於同年 11 月 28 日發布新課綱之總綱,界定新課綱之課程目標、課程架構、教學實施、學習 評量等內容,提供了課程與教學改革之法源依據。 為符合十二年國教政策在課程與教學之配套規劃,此次新課綱以「十二年一 貫銜接」、「素養導向教學/評量」及「發展結合學校願景及學生學習需求之校訂 課程」為三大主軸與焦點,聚焦於校長及教師共同推動學校課程發展、實踐何謂 「核心素養」,加強「適性輔導」,期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真正應用所學,引導 學生成為「自動自發的終身學習者」,此一「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之理念將挑戰 教學現場因受制於升學壓力、不知不覺過於重視智育表現,而因此窄化學生學習 於考試分數之傳統價值觀;其「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教育 願景,強調教育不只重視「學習成果」,應更重視「學習歷程」與「學習態度」, 因此新課綱較之九年一貫課綱更期許教學現場能啟動以下改變:

一、 進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主軸

為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展現對人生應變的能力與熱情,在如今社會經濟樣態 日趨多元、知識量倍增及面臨少子化的挑戰下,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趨勢皆朝向 符應學習者需求為主軸;當今課堂上已無法將目前所有知識內容教授完成,未來 世界公民需要的是懂得學習方法,即「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 才能持續終身學習(余民寧,2012)。新課綱一再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 者」,突顯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主體性,而實踐的方法則應由教師設計彈性且符 合學生學習所需的課程,以及進行核心素養的教學(邱錦屏,2018),由此得知 教師不能囿於教科書或以自身對現下世界的體驗為界限,可透過同儕共備及專業

(2)

對話,讓課程與教學的內容更為完備,教學不再是一次次考試通關而已,而能夠 協助學生根著故鄉,亦放眼未來全球。

二、 教師不只是課程執行者,更能進行課程設計與課程發展

從九年一貫課綱推動前由國立編譯館編訂的統一版本教科書,到九年一貫上 路後推行的「一綱多本」,國中小教師習於等待教科書定案後進行備課與教學, 如此也造成課程計畫編寫流於形式,教師並非完全主導課程的設計與發展。而新 課綱除「部定課程」為全國統一,更需規劃結合在地特色、學校願景與學習需求 的「校訂課程」,期許這部份課程交由各校教師主動規劃教學重點、主題單元與 進度、自編教材及評量方式,除符應學生學習需求,引燃學習動機,也能提升教 師設計及發展課程的熱誠、主動性與專業性,因此若規劃得當,校訂課程將是學 校辦學、教師教學與學生樂學的三贏局面。

三、 健全校內課程發展組織運作,盤點學校願景與凝聚共識發展校

訂課程

學校內課程發展組織除課程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課發會)外,尚有學年會 議、領域會議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等;不論是課發會或教師社群,皆屬九年一貫 課程運作時期即有的校內組織,惟新課綱對課發會的職責有更上位的期許,指明 其負有「持續精進國民教育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責」、「應掌握學校教育願景,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不論在「部定課程」的排課彈性規劃、跨領域/科目協同 教學以及「校訂課程」四項課程類別的開設與規劃,課發會的運作範圍在新課綱 較之九貫課綱,更為明確也更具專業性。

四、 教師不必於講台上單打獨鬥,可於課室內外進行專業對話與團

隊合作

新課綱以「自發、互動、共好」教育理念,認為教師間亦應「形塑同儕共學 的教學文化」,因此在總綱「柒、實施要點」之「五、教師專業發展」中明訂「教 師應自發組成專業學習社群,共同探究與分享交流教學實務」,精進自身課程設 計、教學策略與評量專業,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總綱亦明文規定「校長及每 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 饋」,期許教師透過互動、互學、共備、共好模式,不斷精進自身專業知能。

(3)

五、 不只是「基本能力」

,更進化為「核心素養」

九年一貫課綱期能培養學生具有「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 新」等 10 項基本能力,至新課綱為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提出三面九項 之「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並非基本能力之置換,而是因應學習與生活情境所需 之再進化,其定義為「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 能力與態度」,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 合,獲得一種面對生活及周遭情境的「態度」。當前世界各國中小學皆紛紛致力 於素養導向教育的推動,這是一個教育典範的轉移,從知識本位、能力本位轉移 到素養本位(吳清山,2017)。透過總綱三面九項之核心素養,發展出各領域課 程綱要之核心素養,再具體化為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 容),進而達成縱向之 12 年一貫課程教學連接,橫向之跨領域/科目主題統整, 讓學生體驗為何學習是為了生活,而活著也是為了學習,以實踐新課綱全人發展 的理念。 綜上所述,新課綱更加期許教師在課程規劃及教學實踐方面,應不斷檢視課 堂學習是否符應學生需求、能將學習與生活情境連結應用;面對新課綱,教師應 具備課程意識,先透過專業發展的各種途徑,如專業學習社群、實作工作坊、共 讀共備等,對新課綱進行理解、探究與批判;進而在課堂上,透過實踐智慧,創 造「課程及經驗」的新價值(張新仁,2012)。惟政策的美意仍須落實於課堂實 踐中,採用適切的「政策工具」才可落實政策目標,政策工具(Policy Instruments) 又稱為治理工具(Governing Instruments),綜合國內外各學者看法,政策工具是政 策設計與執行之間的橋樑,為政府機關為達成政策目標或解處政策問題,而依據 最小支出、最大效益的原則,並依據不同標的團體屬性,所使用的不同形式手段 及策略(Elmore,1987;Schneider 和 Ingram,1990;簡宏江,2003;張世賢, 2005;汪正洋,2012;陳麗珠,2017)。 依據 Schneider 和 Ingram(1990) 將政策工具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權威型工具:政府採用合法的權威或運用公權力,規範民眾與機關在特定情況 下有條件的採取或禁止特定行為,最常見及法律及行政命令。 2.誘因型工具:此假設人以理性或自利原則為其行動基礎,政府因此提供實質報 酬等正面方法以誘導、鼓勵民眾採取特定行為;或採用收費、處罰等減損利益方 式,讓民眾避免去從事特定行為。 3.能力型工具:經由提供資訊、教育訓練及相關資源給民眾,建構其執行能力,

(4)

並使其能更了解該政策,因此可達成原期許實現之政策目標。 4.象徵及勸導型工具:藉由政策本身訴諸價值理念及象徵性符號,使民眾認同及 順服,自然有意願遵循並實現政策目標。 5.學習型工具:經由提供民眾解決問題過程並加以觀察,在這過程中改變其觀點 及產生學習效果;而政策執行端與民眾等標的團體間可同時相互學習及反省,有 利促進雙方的良性溝通,進而實現政策目標。 由以上政策工具之定義及類別,可看出適切政策工具之選用,即能影響政策 推動過程之順暢度、成本支出多寡及價值信念影響,意即政策工具選用具有以下 重要性: 1.政策工具的選擇即能影響政策目標實現的效能: 政策目標的達成須靠適切政策工具的使用,選擇何種政策工具將影響政策目 標達成之前所需支付的成本、歷程所面臨的挑戰、執行效益、政府公信力及政策 完成度,因此決策者須認清所選用政策工具正確與否,將是實現原定政策目標的 關鍵。 2.政策工具的選擇本身即是政策執行過程: 政策工具的選擇本身即帶有內隱價值呈現,因此決策者須同時檢視選用之政 策工具,是否符合政策本身所依據的信念及將實現之價值觀;另外,不管是政策 工具及政策本身原都具有政治運作色彩,因此皆須考量政策推動當時的政治社會 脈絡,及現實情境中各種錯綜複雜之影響因子,以及政策本身理論與實務間的差 距,因此可說在政策工具選擇初始,決策者與執行端即以面對政策執行過程所可 能遇見的各種挑戰。 3.政策工具的選擇本身即能界定政策問題之信念及其後走向: 政策工具的選擇既然依據政策本身所的信念及價值觀,然而由於政策執行過 程須與標的團體互動,因此產生各種不確定性及複雜性,也必然受到當時各種政 治因素及社會情境脈絡影響,因此決策者及執行端應能夠在政策工具使用過程 中,不斷檢視當初政策制定的信念及目標並隨之調整,因此政策工具的選擇本身 即能檢視政策本身信念,並影響其後的政策走向及所採取之政治行動。 「教育」不只是知識體系的體現,亦是信念與價值體系的實踐,在新課綱政

(5)

策推動方面,教育部依據新課綱—總綱「柒、實施要點」及 105 年 10 月 12 日發 布之「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民中 小學教育階段配套計畫」,明確提供地方政府及學校端於「組織與法規」、「課程 與教學」、「宣導與增能」及「資源與設備」4 大向度之下,推動各項核心整備工 作;臺中市政府亦依據國教署配套計畫,為轄屬國中小規劃新課綱整備措施如下: (一) 建置新課綱專責科室及專業行政支持系統,召開工作進度管控會議 臺中市教育局原為更具專業性協助學校整備新課綱,自 107 年度起成立專責 推動之課程教學科,將國教輔導團、校長領導及教師專業發展中心、資訊教育網 路中心及教師研習中心,以及精進計畫、前導學校計畫、亮點學校計畫、教學卓 越獎及學校課程計畫備查等業務整合於課程教學科統一推動,形成一專業行政支 持系統,並定期召開跨科室新課綱推動工作進度管考會議,彙整相關法規及配套 規劃,提供全市國中小一統整連貫之課程與教學專業支持體系。 (二) 積極爭取中央補助或自籌經費提供學校申請專案計畫,協助發展校本總體 課程 教育部國教署自 104 學年度起辦理「新課綱前導學校協作計畫」,臺中市亦 於 106 學年度起自籌經費辦理「試作協行實踐計畫」,其後國教署「活化課程及 教學要點」亦推出子計畫二:推動新課綱,這些專案計畫之任務目標皆聚焦於協 助學校課程發展組織(包含課發會、學年會議、領域研究會或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順利運作,以研創發展校訂課程,因此臺中市持續不斷在各計畫申辦前積極召開 說明會,規劃增能工作坊,在工作坊辦理前更召開講師共備諮詢會議,以確切規 劃出真正能協助學校課發人員或課程領導人的增能課程,確保臺中市絕大多數學 校於 108 學年度能順利推動新課綱,規劃出符合學校本位發展之統整式主題課 程。 (三) 建置分區跨校網絡聯盟群組,透過跨校際經驗擴散對各校支持協作 因臺中市幅員廣闊、校數眾多,為協助校際間實務推動經驗交流分享,臺中 市教育局結合前導學校群組(包含核心學校、中堅學校及導入學校)、市訂市作 協行學校、活化教學要點申辦學校及其他非專案學校,分區辦理多場跨校際增能 研習。此類聯盟群組主要由具有多年推動新課綱經驗的核心學校擔任群首,規劃 校訂課程發展、科技領域教學、教師公開授課與專業回饋、素養導向教學示例研 發等研習,並邀請外部學者專家以實作工作坊模式或經驗分享座談會進行,希望 藉由較具實務經驗的學校以其成功案例,及工作坊實作課程帶領周邊學校,取代 制式由上而下、專家學者主講的研習模式,藉由「自發、互動、共好」的相互研

(6)

討及夥伴協作,進行同儕互動共學,協助起步較慢的學校在新課綱上路前發展出 校本總體課程。 (四) 積極培訓總綱/領綱宣講種子講師,推動客製化到校輔導 自 105 年度起,臺中市積極推薦國教輔導團領域召集校長、輔導員、前導學 校校長、局處端科長、督學、股長級以上人員,積極參與國教署總綱/領綱種子 講師培訓,至 108 年度前已培訓近 180 位,這些種子講師皆因完成實地試講訓練 及足夠理解新課綱內涵,而受國教署認證通過;臺中市自 107 年度起集合一百多 位種子講師,與轄內三百多所國中小有意願申請校內新課綱增能活動者進行媒合, 由講師親自與學校端聯繫確認場次時間、出席對象、欲了解主題(總綱、領綱、 彈性學習課程發展、核心素養、教師社群運作等),規劃客製化宣講內容,既將 中央及地方政策協助佈達學校,亦蒐集學校端執行困難以反饋教育局,進一步規 劃修正相關配套政策,於 108 學年度前已服務完成近兩百個場次,足見臺中市教 育局積極運用中央培訓專業人力之魄力及組織動員力,也看見學校端積極迎向新 課綱的正向態度。 (五) 國教輔導團研發素養導向教學示例,課程博覽會分享課堂實踐成果 臺中市國教輔導團各領域/議題小組這幾年持續努力研發相關素養導向教 學示例,107 學年度已出版兩本素養導向教學示例研發手冊,並將研發完成教學 單元透過市辦之「Edu-buffet 課程博覽會」,向全市教師公開授課,展現素養導向 教學之創新、活化、多元特色;第一屆「 Edu-buffet 課程博覽會」於 106 年辦理, 依不同領域/議題開出 40 堂課程,由前來參與研習之教師自由選修,進入課室 觀課;107 年度更擴大辦理,結合高中職端、前導學校及科技中心,展示十二年 一貫課程與教學成果,期能喚起全市教師由下而上翻轉教學模式、激發創意熱 情。 (六) 鼓勵校長申辦領導專業成長社群,教師申辦專業學習社群(能力型) 面對新課綱上路,校長如僅以行政領導已不足以因應校內課程與教學資源整 合及提供教師專業回饋,為協助新課綱當中益加重要之校長課程及教學領導,臺 中市自 106 學年度即已提供高國中小校長申辦教學領導專業成長社群,目前已有 高達 80%校長教學領導專業成長社群之運作主題聚焦於新課綱;而教師參與專 業學習社群亦為 108 新課綱重要政策內涵,為協助教師經由同儕互學,共同探究 與分享教學實務,臺中市挹注上千萬元經費,於每一學年度補助教師自主成立學 習社群,可依不同任務目標申請「學習共備社群」、「互學共好社群」、「專業實踐 社群」與「課程研創社群」四級社群,讓教師透過社群運作與專業對話,進行公

(7)

開授課與專業回饋,研發創新課程及活化教學,精進教學知能,提升學生學習成 效。 (七) 簡化行政申請流程,挹注經費鼓勵教師揪團自主共學 為支持教師利用公餘時間持續精進學習,臺中市建置「教師揪團自主共學平 台」,協助教師自主規劃課程內容、揪集有意願者共襄盛舉,只要能自行遴聘研 習講師,12 人參加研習即可成團,於揪團平台登錄研習,該研習平台不僅降低 申請門檻及成果填報,改革繁複申請行政流程,鼓勵教師「由下而上」自發精進, 更引導教師聚焦於新課綱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教材研發、教 學策略、學習評量,跨領域教學、議題融入領域教學、主題探究與統整學習等研 習主題,提供教師一個能夠簡易申請共學研習的管道,總計 106 年度上路至今已 有六百多團、三千多人次申請通過並受惠,這樣的自主增能風潮仍在持續當中。 (八) 積極為局端行政人員辦理增能研習 新課綱之推動並非只有學校須落實重點工作,舉凡新課綱四大整備面向如 「組織與法規」等,皆由教育部透過縣市端教育局(處)業務單位提供學校端所 需協助與支援,亦即承辦新課綱業務之教育局行政人員為廣義之「課程領導人」。 臺中市教育局自 105 年度起多次辦理局端教育行政人員新課綱宣導活動,數次由 局長、科長親自擔任研習主講,亦邀請主持中央相關計畫之學者專家前來宣講, 多次針對與新課綱業務相關之高中職科、國中科、國小科、特教科、學生事務室、 體健科及終身教育科等承辦新課綱業務之行政人員進行增能,俾使其理解自身在 新課綱政策推動版圖上之確切位置,有效協助學校進行各面向整備工作。 綜上所述,可看出臺中市協助國中小推動新課綱,所應用之政策工具,除建 置一專責科室(課程教學科)提供學校政策推動方向及法令規章之「權威型工 具」、和定位為臺中市課程教學品牌號召之「 Edu-Buffet 課程博覽會」為「象徵 勸勉型工具」外,其餘配套措施,則以協助教師建構專業知能之「能力型工具」, 及政策執行端(局處人員)與標的團體(學校教師)互動共學、支持協作之「學 習型工具」居多,整理結果如下表: 表 1.臺中市推動國中小整備新課綱配套措施所採用之政策工具列表 序號 推動措施 政策工具類型 1 建置新課綱專責科室與專業行政支持系統 權威型工具 2 挹注經費提供學校申請專案計畫以發展校本課程 誘因型工具 3 建置分區跨校網絡聯盟群組進行跨校際經驗擴散 學習型工具

(8)

4 積極培訓總綱/領綱種子講師進行客製化到校輔導 能力型工具 5 國教輔導團研發素養導向教學示例展示於課程博覽會 象徵型工具 6 鼓勵校長及教師自主申辦專業學習社群 能力型工具 7 挹注經費,鼓勵教師揪團自主共學 能力型工具 8 為教育局端行政人員辦理新課綱增能 學習型工具 教育改革不只口號與理念的宣傳,基於「教育」深植於人心信念的傳承與改 變,必須合乎價值性,因此在教育政策興革所選用的政策工具,本質上即是教育 政策執行過程,本質上即帶有價值意義的呈現。從臺中市推動十二年國教新課 綱,所選用的政策工具多數為「能力型」及「學習型」工具,即可彰顯決策者自 政策推動過程當中,力求能夠忠於 108 新課綱「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價值信念, 不但讓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甚至從教師、從推動教師轉化觀念的教育行政人 員,皆是不斷精進的終身學習者,此亦實現了國民基本教育年限之所以為十二 年,即是期許能夠從「中等教育全民化」、「高等教育全民化」發展到「終身教育 全民化」之教育觀(林新發、鄧珮秀,2013),也呈現了教育的事務不只關乎學 生與教師,即使是教育局端公務人員從事教育行政工作,也都是廣義「教育人員」 的一份子,不只具有依法行政的專業度,對於課程與教學也須精進,才能整合相 關教育專業資源,精確回應教學現場所須到位的專業支持。 參考文獻  余民寧(2012)。讓天賦自由—談適性教育決定十二年國教的成敗。教育人 力與專業發展,209(6),5-13。  吳清山(2017)。素養導向教師教育:理念、挑戰及實踐。學校行政雙月刊, 2017,14-27。  林新發、鄧珮秀(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關鍵議題與解決策略。教育 資料與研究,109,25-51。  邱錦屏(2018)。論中小學教師落實十二年國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 踐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7),39-46。  張新仁(2012)。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教師的再學習。國民教 育,53(1),1-3。

(9)

 簡宏江(2003)。政策工具理論在學校行政領導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 55,93-99。 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  汪正洋(2012)。圖解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 陳麗珠(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師資品質管控政策之評析。教育理論 與實踐學刊,36,109-126。 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 教育部(2016)。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 要(總綱)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配套計畫。臺北:教育部。

 Elmore, R. F. (1987). Instruments and strategy in public policy. Policy Studies Review, 7(1), 174-186.

 Schneider, A. L. & H. Ingram. (1990). Policy design: Elements, premises and strategies. Policy Theory and Policy Evaluation, 103-119. New York, NY: Greenwood Pres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壹、 目的:配合 108

學科 1 實缺代理教師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核定聘期為準。 備取若干名 國文科 2 鐘點代課教師.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教育部為落實總統教育政策,透過跨部會 合作推動 「 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 案」,鼓勵 高中職應屆畢業生 透過

30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兼行政職務教師減課標準表 國中教育科 31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人員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 國中教育科 32 高雄市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甄選暨介聘作業要點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請持續配合本部 政策推動藝術教 育、師資供需評 估、辦理教育實習 及 教 師 進 修 工 作,建議針對提升 國民中學專長授 課比率教師進修 第二專長學分班 辦理部分,可後續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