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8章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8章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pdf"

Copied!
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8章 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第一節 古代希臘文明

(2)

古希臘文明的發韌

地 中 海 古希臘文明的範圍包 括希臘半島、馬其頓 、色雷斯、小亞細亞 西部以及愛琴海島嶼 西元前1400年 邁錫尼文明興起 西元前2500年 邁諾安文明興起 邁錫尼 邁諾安 特洛伊 課本第137頁

(3)
(4)

邁諾安文明 2500.B.C.

(5)

邁錫尼文明 1400 B.C.

• 伯羅奔尼撒半島、海外貿易

• 1200 B.C.亡於多利安人➔ 古希臘進入黑暗時代

• 荷馬史詩

(6)

施利曼(Schliemann, 1822-1890),德國商人、業餘考 古學家。施利曼自童年起就沉浸在《荷馬史詩》中 的世界。為了找尋兒時的理想國度,施利曼在四十 一歲退休後開始找尋古希臘城邦遺址,由於他對夢 想的堅持,讓眾多邁諾安文明、邁錫尼文明遺址、 特洛伊城得以再現於我們眼前。 阿格曼農的面具 施利曼在邁錫尼文明 遺址中挖掘出的黃金 面具,傳說為〈伊里 亞德〉中邁錫尼國王 阿格曼農所有(亦有 學者反對此說) 施利曼

愛琴海文化的考古發掘—施利曼

(7)

線形文字A與線形文字B分別為邁諾安文明與邁錫尼文明 時期的文字。學界目前大致認為線形文字B流行於邁錫 尼文明時期,大約跟著邁錫尼文明的衰落一起消失(西 元前1200年)。至於線形文字A目前仍是尚未破解的文字, 我們只知道它是流行於克里特島上的一種文字。 書寫於泥板上的線形文字B 線形文字A

(8)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詩人荷馬(Homer)創 作的兩篇長篇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的 統稱。其中〈伊里亞德〉的故事背景為特洛伊戰 爭,講述一場因情愛糾葛而起的戰事。 課本第138頁 木馬屠城 特洛伊戰爭的著 名橋段

英雄時代──荷馬史詩

(9)

邁諾安文明(Minoan) 邁錫尼文明(Mycenae) 起源 西元前2500年 西元前1400年 起源 希臘南方的克里特島 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 興盛時期 西元前1700~1450年 西元前1400~1200年 文明特色 已知製陶、青銅器與造 船,經海路與周邊國家 貿易 農業、手工業、商業發 達,與愛琴海諸島、埃 及交易往來密切 衰微 原因 • 大地震 • 邁錫尼入侵 西元前1200年 多利安人入侵 進入黑暗時代

古希臘文明的發韌

課本第137頁

(10)

(一)城邦文明

古希臘城邦的出現

課本第139頁 • 希臘半島地形破碎 不適農耕 • 多岩岸地形 利於發展海貿 • 農 業 進 步 + 航 海 技 術 發 達 海外銷售農產品 • 海 貿 進 展 築 城 自 衛 與 競 爭 以城市為中心的獨立城邦 先天 條件 發展 成熟 後天 發展

(11)

(二)雅典與斯巴達

君主制 貴族制 僭主制 民主制 希臘城邦政治的演進過程 什麼是僭主制度? 古希臘人認為不是通過世襲或合法選舉 等傳統方式,而憑藉著個人聲望奪取政 權者,都可以稱之為僭主(Tryrants)。

二、古希臘城邦的出現

課本139-140頁

(12)

古希臘城邦 800 B.C.

• 雅典— 6th B.C.~5th B.C. 民主制改革:

• 1.梭倫:廢除貧農債務、擴大公民參政、公民大會與四百人會議 • 2.克里斯提尼:所有公民有參政權、公民大會與五百人會議、陶 片流放制 • 3.伯里克里斯: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官員抽籤制

(13)

西元前八世紀 從君主制進入貴族制 西元前594年 梭倫擔任首席執政官 推動民主改革 西元前541年 進入僭主制 西元前508年 克里斯提尼執政 結束僭主制 奠定雅典民主制度基礎 西元前461年 伯里克里斯執政 確立民主制度

西方民主的根源──

雅典

古希臘城邦的出現

課本139-140頁

(14)

1.廢除貧農債務、禁止因債務而賣身為奴

2.擴大公民(成年男性,不含奴隸)參政權

3.公民組成

公民大會

,有選舉官吏、立法權

4.成立

四百人會議

,為公民大會

提案、擬定議程

5.削弱貴族權力

(15)

1.雅典公民都享有參政權

2.公民組成公民大會

審查五百人會

議議案

3.公民大會抽籤組織

五百人會議

負責行政、制定法案

4.以

陶片流放制

來確保民主體制

(16)

陶片流放法為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於 西元前510年所創立,雅典公民可以透 過投票來放逐可能危害到民主制度的野 心政治家。 作為選票使用的碎陶片 上面刻著被提名放逐者的名 字 ; 由 上 至 下 : 伯 里 克 利 (Pericles)、克蒙(Kimon)及 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 陶片流放制(圖8-4)

(17)

1.公民大會正式成為最高權力機構

2.所有官員皆公民抽籤產生,有限

任期

3.所有公民均有機會負責不同行政

事務

軍事和外交方面,因為需要專業知識和 能力,所以由公民大會選出合適的人選 來負責,任期一年,得以連選連任。

(18)

政治體制 寡頭制 社會特色 • 保守、高壓的軍國統治 • 男子受軍事教育 • 女性地位較其他城邦高 生產活動 由農奴負責生產糧食

軍事教育的代名詞──

斯巴達

古希臘城邦的出現

課本第140頁 7歲 入伍 正規軍 20歲 60歲 退役 淘汰衰弱的幼童

(19)

古希臘城邦

• 5th B.C. 波希戰爭,希臘城邦獲勝

• 雅典 「提洛同盟」vs 斯巴達「伯羅奔尼撒同盟」

➔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獲勝

(20)

西元前431年 伯 羅 奔 尼 撒 戰 爭 爆 發 馬 其 頓 征 服 希 臘 城 邦 斯 巴 達 組 伯 羅 奔 尼 撒 同 盟 雅 典 組 成 提 洛 同 盟 雅 典 極 盛 時 期 西元前499年 希臘城邦的內部紛爭與戰爭是衰弱的主因

古希臘城邦的興衰

課本140-142頁 西元前五世紀中葉 西元前338年 伯 里 克 里 斯 擔 雅 典 執 政 官 波 希 戰 爭 爆 發

(21)

波希戰爭歷時50年(西元前499-449年),雙方交手數 次,其中有兩場最著名的戰役: 1. 馬拉松戰役:雅典孤軍作戰,以少數戰勝波斯大 軍,其中一名士兵為了傳播戰勝消息,而奔跑42 公里而亡,成為馬拉松賽跑的起源。 2. 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國王率領300壯士,抵抗數 千波斯大軍達3天以上 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中) 率領300壯士,死守溫泉關, 戰敗後遭波斯梟首示眾

(22)
(23)

為何雅典與斯巴達會打起來?

波希戰爭後,擁有強大海軍的雅典,站穩提洛同盟的 領導地位,不僅要求盟國繳納貢金,甚至出兵攻打不 服的城邦,使斯巴達為首的城邦組織伯羅奔尼撒同盟 反制,再因爭奪盟國加入而啟戰端。但雅典海軍雖 強,陸軍貧弱,斯巴達則完全相反,雙方勢均力敵, 導致戰事長期化。斯巴達取得慘勝,但希臘城邦大 衰,已無力抵擋北方的馬其頓人入侵。 三列槳戰船 三列槳戰船因船兩側各有三 列船槳而得名,是雅典海軍 的主力艦。

(24)

(一)哲學

希臘三大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古希臘文明的成就

課本142-143頁 蘇格拉底(Socrates, 西元前470-前399) • 先了解自己 • 經理性思考、對話與懷疑找出事物真相 柏拉圖(Plato,西元前427-前347) • 所有物質都會隨時間改變 • 只有觀念是恆久不變 • 影響西方哲學的唯心主義

(25)

(一)哲學

希臘三大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四、古希臘文明的成就

課本142-143頁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前322) • 物質、精神一樣重要 • 重視客觀、具象的觀察 影響生物學、物理學甚大 • 人是理性的動物 藉由理性調和身心平衡

(26)

雅典學院,又稱為柏拉圖學院,西元前387年由柏拉圖 所創立,培育包括亞里斯多德等多位希臘哲人。這所 學院一直持續到西元前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 下令關閉為止 亞里斯多德 柏拉圖 阿基米德

(27)

(二)建築

古希臘文明的成就

課本第143頁 公共建築成為城邦的中心象徵 希臘人熱心於公共事務 建築各種神廟、大會堂等公共建築 同時具備宗教、政治機能

(28)

古希臘宗教是自然神崇拜、多神信仰,沒有宗教經典、 祭司階級,卻集神話傳說、文學、藝術多元一體。希 臘神祇以宙斯為首的12主神,掌管自然界的運作,以 及人間的愛恨情仇、七情六慾,極富世俗化精神。而 各城邦也有代表神祇,如雅典祭祀智慧女神-雅典娜; 奧林匹亞祭祀雷神、眾神之神-宙斯。 帕德嫩神廟 雅典 最著名的歷 史建 築,內供奉 智慧女神雅典娜

(29)

喜劇 • 諷刺官員或思想家 悲劇 • 產生悲憫、恐懼 • 宣洩、淨化人心 • 獲得大眾喜愛

(三)戲劇

古希臘文明的成就

課本第143頁 以歌舞祭祀酒神 起源 希臘面具 (圖8-10) 面具表情誇張的面具,可 吸引觀眾注意,據說面具 形狀也有利於聲音擴散。

(30)

葡 萄 酒 之 神 戴 歐 尼 修 斯 (Dionysus) , 教 導 人 民 種 植 葡 萄樹釀酒,卻沒有告誡狂飲會 帶來爛醉等不良後果,使人們 沉浸在狂歡,充分展現人們追 求享樂的本能。酒神也被形塑 為布施歡樂、慈愛與帶來和平 的神,是當時希臘世界極具感 召力的神。 酒神戴歐尼修斯的雕像

(31)

亞歷山大大帝的偉業

(一)帝國建立

西元四世紀 馬其頓 國力逐漸強盛 西元前336年 20歲的亞歷山 大即位,積極 發動對外戰爭 打敗波斯(前330 年),向東擴張至 印度河西岸 跨歐亞非大帝國 東征時的亞歷山大(圖8-11 ) 課本第144頁

(32)

• 使希臘文化向東傳播 • 促進東西方經貿、文化交流 希臘化時代

(二)統治方式

亞歷山大大帝的偉業

課本第144頁 • 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 包含不同民族 帝國幅員遼闊 • 各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 鼓勵境內不同民族行文化交流 • 在亞洲興建70多座希臘式城市 • 鼓勵希臘人移居東方 寬容統治政策

(33)

延續亞歷山大時期東 西文化交流的傳統

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帝國一分為三

亞歷山大死後帝國一分為三,希臘化時代開始 (西元前323-前30年) 托勒密 王國 塞流息得 王國 馬其頓 王國 這三個國家都是由昔日 跟隨亞歷山大東征西討 的將領所建立 課本第144頁

(34)
(35)

(二)時代發展與貢獻

希臘化時代

課本第145頁 代表人物或學派 貢獻或主張 科 學 歐幾里德 開創幾何學 阿基米德 數學、物理學 天文學 1.有主張「太陽為宇宙中心說」、「地球 為宇宙中心說」 2.已知用觀象儀觀察星象 了解地球的運轉,會受到日月行星引 力的影響

(36)

(二)時代發展與貢獻

希臘化時代

課本第145頁 哲 學

斯多噶

學派

主張抑制肉體慾望,遵循律法,過著 充滿美德的生活

伊比鳩

魯學派

人生的最高目的在追求心靈的快樂, 以達到寧靜而自由的境界 希臘化時代的重要性,在於文化的融合 並傳遞了希臘人的成就,之後羅馬人結 束了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的影響便 透過羅馬人在西方世界流傳下來。

(37)

「和與戰怎能由人類來決定?這事只能取決

於神的意志。神同人一般,具有需要愛情與

睡眠的弱點。而除了飢餓與死亡外,凡是人

類做的事,祂們都做,也都干涉。」下列那

一類人最可能持有這種觀念?

(A)古代的希臘人 (B)摩西時的猶太人 (C)東征的十字軍 (D)中古歐洲的騎士

實戰演練—95年指考

37

(38)

第8章 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羅馬人的時代

(39)

從王政到共和

(一)王政時期

(西元前753-前509年) 尚書臺 西元前753年 拉丁人建立 羅馬城 西元前七世紀末 伊特拉斯坎人 征服拉丁人 西元前509年 拉丁人推翻 伊特拉斯坎人 臺伯河一景 早期的羅馬只是一個 建立在臺伯河畔的小 聚落 課本第146頁

(40)

(二)共和時期

(西元前509-前27年)

1.共和制度

從王政到共和

課本146-147頁 • 執政官為最高行政首長,有兩位 • 執政官可互相批駁法案,相互制衡 • 由公民大會選出,任期一年 • 受到元老院監督、制衡 王政時期 國王 執政官 執政官

共和時期

(41)

羅馬共和:相互制衡

(二)共和時期

(西元前509-前27年)

從王政到共和

課本146-147頁 監察權 • 氏族領袖、貴族 • 最重要的監督、諮 詢機關 行政權 多由貴族擔任 立法權 • 全體男性公民組成 • 負責選舉執政官、表 決法律、決定和戰 執政官 元老院 公民 大會

(42)

(二)共和時期

(西元前509-前27年)

1.共和制度

從王政到共和

課本146-147頁 平民地位逐漸上升 • 設置護民官:可否決不公平、不合 法的判決及命令 • 西元前450年前後,頒布《 十 二 表 法》:規範平民權利與義務 奠定法治基礎 西元前494年,平民要求成立護民官 結果 反抗 法令保障

(43)

護民官與《十二表法》

設置護民官的目的,是使人民有權否決不公 平、不合法的命令與判決,藉此維護平民權 益。因此有制定成文法的需求,促成《十二 表法》的誕生。《十二表法》書寫於木板上, 因此又稱《十二木表法》,記載從過去到共 和時期的部落習慣、法律,有助於人民清楚 知曉權利與義務。可是護民官、《十二表法》 只具備監督、制衡的功能,並沒有直接增加 平民的政治權利。

(44)

羅馬共和時期政治組織圖

(圖8-16)

(45)

(一)共和時期

(西元前509-前27年)

2.向外擴張

醞釀

擴張

結果

• 平民與貴族關係緩和 一致對外 • 羅馬軍事訓練嚴格 富戰鬥力 • 西元前三世紀統一義大利半島 • 與北非迦太基進行布匿克戰爭 • 擊敗迦太基,再控制巴爾幹、小亞 細亞地區 地中海成羅馬內海

從王政到共和

課本第148頁

(46)

地中海霸主之爭──布匿克戰爭

迦太基城遺址 位於今日的北非突尼西 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核定的世界遺產 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國家,在羅馬崛起之 前是西地中海地區最強盛的國家。兩大強國在西元前 三世紀至前二世紀爆發三次布匿克戰爭(The Punic War, 布匿一詞源自羅馬人稱迦太基為Punicus),羅馬最終 在第三次布匿克戰爭(西元前149-前146)滅亡迦太基, 整個北非與西地中海都納入羅馬統治。

(47)

迦太基

迦太基為西元前九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 地,後來逐漸控有地中海西部,成為海上強權。居 民善於航海,以海外貿易為主要的經濟活動。 第二次布匿克戰爭時,迦太基將軍漢尼拔(Hannibal, 西元前247~前183年)率領軍隊及戰象越過阿爾卑斯 山,攻入義大利,對羅馬造成相當大的震撼,但最後 敗於羅馬的拖延戰術。

布匿克戰爭

(48)

共和時期的羅馬不斷向外擴張,領土從義大利半島、 北非、希臘半島,一直延伸到小亞細亞一帶。

(49)

共和體制的特色為「制衡」

,它使每個機

構各有其治權,而其治權在整個國家裡又被

很謹慎地、均衡地節制著,其後公民參政權

的擴大,使得這套體制發展得更為完備,也

被認為是共和時期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重

要基石。所以當羅馬走向帝制後,有些人憂

心共和體制遭到破壞,以及共和精神的喪失,

遂標榜共和精神的美好,甚至美化共和時代

的一切。之後更有學者直指共和精神的喪失

是羅馬滅亡的原因。

羅馬「共和精神」

(50)

凱撒去世後, 將領陷入內鬥, 直到屋大維全 面擊敗 元老院封奧古斯 都,有偉大而神 聖之意,掌握所 有權力

輝煌的羅馬帝國

(一)帝國建立

課本第149頁 帝國時期 屋大維崛起 元老院擴權 破壞制衡 將領干預 政治 社會矛盾 加劇 凱撒崛起 凱撒遭刺身亡 政治、社會危機 長年對外征戰

(51)

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

凱撒執政期間,他與埃及豔 后 克 麗 奧 佩 脫 拉 (Cleopatra, 西元前60-前39年)譜出戀曲, 成為西方歷史著名的一段佳 話。凱撒被刺後,克麗奧佩 脫為保存托勒密王國而繼續 周旋於後起執政者安東尼、 屋大維之間。直到托勒密王 國滅亡之際,克麗奧佩脫拉 選擇用蛇毒自殺身亡 克麗奧佩脫拉與凱 撒會面的想像圖

(52)

西元前43年,屋大維和安東尼 、雷比達結成同盟,稱為「第 二次三頭同盟」。三人聯合擊 敗了共和派貴族,後來屋大維 遂逐一消滅其他勢力,掌握羅 馬大權

屋大維(圖8-19)

(53)

(二)帝國盛世-羅馬和平

持續對外擴張 維持社會秩序 興築道路 活絡商業活動 興建羅馬式建築 強化居民認同 民間文化交流興盛

羅馬和平

(Pax Romana) 羅馬和平時期又可稱為 「五賢君時期」

輝煌的羅馬帝國

課本150-151頁

(54)

皇帝 功績 涅爾瓦(Nerva) 建立養子制度,確保皇位繼承穩定 圖拉真(Trajan) 戰功顯赫,帝國版圖達到極盛 哈德良(Hadrian) 倡導人文主義、希臘文化 安東尼(Antoninus) 在位時間最長,政經穩定 奧理略(Aurelius) 信仰斯多噶學派,被喻為哲學家皇帝

羅馬和平──五賢君時代

羅馬的五賢君時代從96年延續到180年, 這80多年是羅馬帝國全盛期。

(55)

為防禦北邊民族的攻擊,西元二世紀初,羅馬帝國在英 格蘭島興建防禦工事。此長城也象徵帝國擴張的北界。

(56)

• 征伐日耳曼人的開支 • 商業受挫,財政困難 • 威脅邊疆 • 擾亂商業秩序

(三)帝國衰敗

皇帝 能力不足 日耳曼人 南侵 軍事將領 干涉政治 經濟蕭條 財政困難

帝國

衰微

輝煌的羅馬帝國

課本第151頁

(57)

日耳曼人大遷徙

日耳曼人(the Germans)是一個種族的泛稱,其

中包含的族屬相當複雜(如哥德人、法蘭克

人、條頓人、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從

事農業,住在郊野。早在凱撒時期,羅馬跟

日耳曼人間就有往來,帝國末期的邊疆地區,

更充斥著招募而來的日耳曼傭兵。四世紀中,

日 耳 曼 人 因 受 到 來 自 亞 洲 的 游 牧 民 族 匈 人

(Hun)壓迫,大舉遷徙至羅馬帝國境內,此舉

加速羅馬帝國的崩解。

(58)

(三)帝國衰敗

輝煌的羅馬帝國

課本第151頁

君士坦丁

大帝 (Constantine, 306-337在位) •330年,遷都東方拜占庭

戴克里先

改革 (Diocletian, 284-305在位) •推動政治改革,強化中央集權 •實施四帝共治 無力根治問題

(59)

(三)帝國衰敗

1453 年 亡 於 鄂 圖 曼土耳其人 476年亡於日耳曼人

西元395年

帝國分裂

輝煌的羅馬帝國

課本第151頁

(60)

羅馬文化的成就

(一)文學

課本第152頁 1. 拉丁文創作 2. 重視實用性 3. 內容與現實生活有關 羅馬文學 代表作品 作家 代表作 主要內容 西塞羅 演講集、書信集 辯論、修辭學 凱撒 《高盧戰記》 征服高盧的過程 寫實文學 味吉爾 詩集 擅長田園詩

(61)

希臘

傳統

羅馬人 務實 民族性 全新藝 術發展

(二)藝術、哲學與應用科學

羅馬文化的成就

課本152-153頁 雄偉壯觀、恢弘氣魄 寫實、自然 斯多噶學派:壓抑欲望、遵循律法 擅長應用科學,表現在公共建築 建築 雕刻 哲學 科學

(62)

羅馬建築圖集

古羅馬廣場(圖8-15)

古羅馬人重視城市裡的公共建設,我們可以透過這些今 天仍保存下來的遺跡,了解羅馬人公共生活的樣貌

(63)

羅馬競技場

羅馬競技場 Colosseo •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競技場,建於1世紀 •看臺約有60排,共分為5個區,最下面前排坐著元老、長官、祭司 等人,第2區供貴族使用,第3區給富人使用,第4區由普通公民使 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 •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5萬人,不過因入場設計良好而不會擁塞

(64)

古代羅馬的藝術結晶──萬神廟

萬神廟(Patheon)興築於奧古斯都時代,哈德良皇帝 又曾重建,萬神廟是為了獻給「所有的神」而建造。 萬神廟穹頂加上廊柱的設計,影響了文藝復興以後 的西方建築史,許多建築都參考萬神廟的設計 萬神廟剖面圖 萬神廟最具特色的穹頂 中央開的圓洞可能寓意著神與 人的聯繫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三)法律

特色 民法 (Civic Law) 以《十二表法》為基礎發展出來 的法律 萬民法 (Law of peoples) 依據各民族不同風俗民情制定 自然法 (Natural Law) 透過法學家與哲學家考察與研究 而形成 自然法認為法律不可以違背理性的自然 法則,因此強調平等、人權的重要性。 此法對往後的西方思想、文化影響很深

羅馬文化的成就

課本第153頁

(77)

第8章 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節 基督教的發展與傳布

(78)

希伯來人與猶太教一神信仰

課本154-155頁

流離尋岸歲月

希伯來人 西元前11世紀 希伯來人建立希伯來王國 從兩河流域遷往巴勒斯坦 西元前19世紀 西元前17世紀 因災荒逃入埃及,被奴役 西元前13世紀 摩西率族人回巴勒斯坦

(79)

第一節 兩河流域的古文明

希伯來人建國

亡於亞述(前722年) 亡於新巴比倫(前586年) 西元前6世紀晚期波斯帝國解放「巴比倫之囚」,猶 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建立由猶太祭司管理的自治社區 所羅門王去世(西元前931) 希伯來人建立王國 (西元前11世紀晚期) 猶大王國(南部) 以色列王國(北部) 課本154-155頁

(80)

1. 耶和華為唯一、絕對的神 2. 希伯來人是上帝唯一的選民 3. 期待救世主彌賽亞拯救 4. 重視聖典編集──《舊約聖經》 5. 因宗教而維持族群特殊性 6. 一神信仰,影響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猶太教:一神信仰 早期為多神信仰 歷經流離之苦

希伯來人與猶太教一神信仰

課本154-155頁 希伯來人

(81)

希伯來律法

摩西在西奈山上獲得神授的「十誡」,是神與希伯 來人的約定,規範彼此的義務,內容包含世界創造 之後到摩西死亡之間的歷史,以及道德與法律的典 則,而十誡便是希伯來律法──托拉(Torah)的前身。 由於猶太人堅信「唯有信靠神,遵循神的律法,行 神的旨意方可得救」,所有希伯來人都必須研究經 典、律法及禮儀。 法櫃 相傳摩西將十誡鎖在法櫃中,是 猶太教的聖物之一,但法櫃已消 失千餘年,且只載於《聖經》, 因此法櫃的真實性頗受懷疑。

(82)

西牆(圖8-23)

耶路撒冷的神殿為希伯來人的信仰中心。 今僅存西牆,猶太人視其為聖地,會來此 聚會悲泣,故又稱為「哭牆」。

(83)

彌賽亞

彌賽亞(Messiah)直譯是受膏者,指先知將聖膏油 塗在候選者的頭上,並以此確認該候選人為上帝選民, 將可成為君主或是祭司。在猶太教中,希伯來人期望 自己是上帝所選中的「彌賽亞」,成為拯救族人的救 世主。這個概念影響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耶穌與穆 罕默德分別成為兩教信仰的彌賽亞。 亞伯拉罕諸宗教 猶太教(上)構築的一神信仰系 統,影響同樣源自西亞的基督 教(左)、伊斯蘭教(右),所以在 宗教學上,被歸類為亞伯拉罕 諸宗教。

(84)

此圖為喬托(Giotto di Bondone) 所 繪 。 十字 架原是古代的一種刑 具,後來因為耶穌被 釘在十字架上而死, 十字架從此成為基督 教的象徵,君士坦丁 大帝廢除了十字架刑 罰。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

(圖8-26)

(85)

《耶穌的復活》

拉斐爾 耶穌的復活 (Resurrection of Christ) 圖中生動描繪耶穌復活升 天的場景。

(86)

(二)基督教的教義

教 義

1. 承襲猶太教一神信仰 2. 傳布世界末日、最後審判與天 國來臨的主張 3. 強調應對同胞憐憫,彼此友愛 4. 批判虛偽和貪婪,反對暴力 5. 強調上帝垂愛世人,眾生平等 6. 不同於猶太教重視律法,基督 教重視傳遞福音

早期基督教的發展

課本第156頁

(87)

• 一神信仰,和羅馬的多 神信仰不同 • 拒絕膜拜皇帝而被迫害 • 積極傳播福音 • 獲中下層民眾歡迎 • 向非希伯來民族傳教 • 小亞細亞、希臘、義 大利等地設立教會 (三)基督教的傳布

聖保羅 & 聖彼得 受羅馬 政府迫害

早期基督教的發展

課本第157頁

(88)

聖彼得建立羅馬教會, 成為第一位 主教;聖保羅積極向外邦人傳教, 故有「外邦人使徒」之稱。

聖彼得與聖保羅

(圖8-28)

(89)

羅馬教會根據新約聖經記載,耶穌要將教會建造在 磐石(意指聖彼得)上,故認為繼承聖彼得的羅馬 主教,其地位應高於其他主教,加上羅馬位居帝國 政治、經濟中心,使其地位漸凌駕其他主教。至六 世紀後教宗制度更清楚形成。

羅馬教會

《交鑰匙給聖彼得》 為培魯基諾(Pietro Perugino) 作品,描繪耶穌將天國的鑰 匙交給聖彼得。彼得在天主 教會中譯作「伯多祿」,在 希臘文中可意為「磐石」。

(90)

1.基督教合法化 2.可以公開傳教、宗教活動 3.羅馬教會名列各教會之首 西元313年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 《米蘭詔令》 西元三世紀 基督教大為茁壯 羅馬政府因政治考量 轉變為包容與支持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課本第158頁

(91)

君士坦丁(左上)與凱旋門(圖8-29)

312年君士坦丁在奪權內戰中取勝,統 一帝國西部,遂興建凱旋門以紀念此次 勝利。324年君士坦丁獲得最後勝利, 重新統一羅馬帝國。

(92)

政權介入教權

325年君士坦丁召開大公會議,確立「正統」的教義 標準,不同意見者則被視為異端。此事件象徵政權 干預教權,並為教義的正統性設立準則,可視為是 政權介入教權的開始。

(93)

1. 皇帝是最高統治者,教會受 皇帝指揮 2. 直到中古世紀,教會組織才 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西元四世紀末 狄奧多西宣布 基督教為羅馬國教

基督教合法化

信徒快速增加

教會影響力大增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課本第158頁

(94)

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 379-395在位)即位後,宣布基督教為國 教,更禁止所有非基督教的宗教 活動。然而基督教被定為國教後, 教會組織呈現官僚化,有嚴謹的 長老、教士階級,還有散布各地 的基層教會。不過皇帝立於教會 組織的頂端,反而造成皇權干預 教權的後果,在往後的中古時期 常生爭端與戰端。

被定為國教的基督教

狄奧多西一世

(95)

• 日耳曼民族逐漸改信基督教 • 基督教向西歐、北歐地區傳布 • 成為西方文明的重要內涵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課本第158頁

(96)

每一種新的認識都可以使年輕

人精神振奮,只要一旦受到某

種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從中

取之不盡,這正是青春的意義

~褚威格,《愛與同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人類文明的發源 近代歐洲的興起 20世紀的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位於土耳其與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山區,兩個國家在 1990 年代 就曾為了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Nagorny Karabakh)的主權問題開戰,

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明帝時大司農弘農董

遷庇(今山東東平縣西北)、17 代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縣東),最 後第 19 代領主盤庚遷黄河北岸,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往後 至商紂時均以此地為國都(

指西周時居住在 東南亞的越裳氏 派使者晉見周成王 歸國時成王為了

短短數句,「千古」、「三國」點明時間歷史,「大江」、「故壘」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