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電子學位論文開放取用對學術出版與學術圖書館的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電子學位論文開放取用對學術出版與學術圖書館的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臺灣電子學位論文開放取用對學術出版與學術. ‧. 圖書館的影響. y. Nat. sit. The Influence of Open Access on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n. al. er. io. Libraries for the Electronic Thesis in Taiwan.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邱炯友 博士 Advisor: Dr. Chiu, Jeong-Yeou. 研究生:李韻玟 撰 Author: Lee, Yun-Wen. 中華民國一 O 七年十二月 December, 2018.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 謝辭 這份論文得以完成,必須感謝我生命中許多的貴人。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 授邱炯友老師,從研究主題的確立、蒐集資料、訪談、內容撰寫,每一階段老師 都細心且耐心地給予我提點與協助,並感謝老師花許多時間批改論文,逐字逐句 修正我的語句、邏輯。老師每次提出的獨到觀點,總是讓我有更多思考與學習的 機會,讓不善表達的我能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感謝老師讓我進入研究所能學會 思考這件事。而在我遇到困難與挫折,不知如何是好時,謝謝老師的出手幫忙與 協助,並給我加油打氣,讓我有力量繼續完成目標。. 治 政 感謝我的受訪者們,謝謝您們願意接受訪談,也謝謝您們提出許多對此議題 大 立 的見解與看法,您們的幫忙讓我能順利得到資料,豐富這篇論文。感謝我的口試 ‧ 國. 學. 委員,莊道明老師與林雯瑤老師,感謝兩位老師在論文審查給予許多寶貴及建設. ‧. 性的建議。. 感謝圖檔所的助教,時刻的叮嚀與關心。感謝圖檔所的同學們,讓我能跟你. y. Nat. io. sit. 們一起學習、出遊、共同分享彼此平時寫報告、寫論文時的困頓,能在研究所遇. n. al. er. 見你們,真好。在論文完成倒數的日子中,感謝我的大學好友們,時常關心我,. Ch. 為我加油禱告,感謝有你們的陪伴。. engchi. i n U. v.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謝謝您們一路上的支持與包容,讓我能順利念完研究 所。謝謝父母讓我完成當初堅持念碩士的決定,雖然晚了一點,但感謝您們仍給 我溫暖與鼓勵,讓我能專心寫論文,感謝您們。.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3) 摘要 知識與學術研究成果的交流分享,乃是促使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隨著數 位化時代的來臨,開放取用運動的興盛,打破了資訊知識的取用限制,以電子形 式取用資訊資源已是普遍現象。為因應數位時代趨勢,學位授予法的修正符合現 代使用者讀取電子檔的習慣,亦達到大眾於國家圖書館館內公開閱覽論文的權益, 進而促進學術資源共享與學術交流。 本研究透過文獻蒐集與分析,了解國內外學位論文在商業模式與開放取用, 其營運、典藏策略。其次,了解學位授予法、著作權法對學位論文電子檔公開閱. 治 政 覽之關係。其後,本研究利用訪談調查國圖、產業、大專院校圖書館三者對於學 大 立 位論文電子檔開放取用之態度、法律對其影響,以及論文授權方式與執行現況, ‧ 國. 學. 進而了解未來可能發展之方向。. ‧. 本研究結論包括:(一)在論文的取用與傳播上,學術資訊同時具有公共財 性質也具有私有個人資訊產權之特性;使用者付費並非阻礙論文的取得,無法取. y. Nat. io. sit. 得資源係因著作人不同意授權;著作人授權論文公開,能使學術社群的發展更完. n. al. er. 整。(二)在論文加值應用方面,論文平台能有效提高著作人的學術知名度與增. Ch. i n U. v. 加論文曝光度和影響力,並扮演保存臺灣歷年學術資源之角色,使學術資源得以. engchi. 永續發展。(三)在基礎實務方面,論文的抽換應保留原始檔案,避免發生學術 倫理問題之情形;比對系統僅為檢測文章相似度的工具,並不能全然以此作為判 斷文章抄襲與否之依據。(四)學位授予法新法之規定維護大眾閱覽權益,著作 權法保障著作人權益,同時也顧及社會和諧發展,增進公共利益;部分大專院校 圖書館的論文授權書或授權方式應調整以符合學位授予法新法規定。 研究建議如下: (一)設立公正的第三方徵信機構。 (二)政府主管機關帶領 臺灣學術資源的發展。(三)制定完整的法律規範與電子論文永久保存政策。. 關鍵字:學位論文、開放取用、學位授予法、著作權、授權模式.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4) Abstract Sharing of knowledge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progress. With the the digital age coming and the open access movements rising, acces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electronic form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response to the trend of the digital era, the revision of the Degree Conferral Act is conform the modern users who reading electronic files, and also reaches the public's rights in publicly reading thesis in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hereby promoting academic resource sharing and academic exchange.. 政 治 大 The stud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o understand 立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esis in business model and open access,. ‧ 國. 學. sit. io. n. er. Nat. y. ‧. its operation and collection strategy. Secon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Conferral Act and the Copyright Act on the electronic thesis of public reading. This study uses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attitudes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industry, and college libraries in the open access of thesis electronic file, and the impact of the law on it, and the way that how thesis authorized and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a v. i l C n h e ar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h i U (1) In the acquisition and n gascfollows:. dissemination of the thesis, the academic information has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perty rights; the user's payment does not hinder the acquisition of the thesis, and the resource cannot be obtained because of the author does not agree to authorize. The public reading of the thesis, users can access resources through the value-added platform. It has many benefits for acade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is value-added, the thesis platfor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ademic visibility of the authors and increase his/her influence, and the thesis platform play the role of preserving the academic resources of Taiwan over the years, so that the academic resources can be sustainable..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5) (3) In terms of basic practice, the exchange of thesis should retain the original versions to avoid ethical issues; the comparison system is only a tool for detecting the similarity of articles, it cannot be used for judging plagiarism of articles. (4) The Degree Conferral Act protects the rights of the public to read, and the Copyright Act guarantees the rights of the authors, and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nhances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authorization method of the thesis of some colleges should be adjusted to comply with the law of Degree Conferral Ac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stablish a fair credit agency; (2) Government authorities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ources in Taiwan; (3) Formulating a complete legal norms and a permanent preservation policy for electronic thesis..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keywords:thesis、open access、Degree Conferral Act 、copyright、license. ‧. io. sit. y. Nat. n. al. er. mode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6)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公共選擇理論與公共政策制定.............................................................. 9 學術資訊的屬性、關連與影響............................................................ 18 學位論文電子檔公開閱覽的著作權與相關法律問題........................ 31 學位論文開放取用與商業加值應用之探討........................................ 45. 政 治 大.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9. 立. 研究架構................................................................................................ 69 研究方法與設計.................................................................................... 71 研究對象................................................................................................ 74 研究工具與研究步驟............................................................................ 75 訪談資料分析與處理............................................................................ 79. ‧. ‧ 國. 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y. sit. n. al. er. 受訪者背景描述.................................................................................... 81 學位論文公開閱覽之影響.................................................................... 82 論文不公開或延後公開之影響............................................................ 90 學術圖書館與產業目前現況與面臨的困境........................................ 94 授權書分析.......................................................................................... 105. io.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Nat. 第肆章 訪談結果與分析............................................................................................ 81. Ch. engchi. i n U. v.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27 參考書目.................................................................................................................... 129 附件一 ETD-MS Metadata ....................................................................................... 139 附件二 UKETD_DC Metadata................................................................................. 141 附件三 授權內容—中山大學 .................................................................................. 143 i.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7) 附件四 授權內容—中央大學 .................................................................................. 144 附件五 授權內容—中正大學 .................................................................................. 146 附件六 授權內容—中興大學 .................................................................................. 148 附件七 授權內容—交通大學.................................................................................. 149 附件八 授權內容—成功大學.................................................................................. 151 附件九 授權內容—臺灣大學 .................................................................................. 154 附件十 授權內容—逢甲大學 .................................................................................. 156 附件十一 授權內容—臺北科技大學 ...................................................................... 157 附件十二 授權內容—臺灣師範大學 ...................................................................... 161. 政 治 大. 附件十三 授權內容—清華大學 .............................................................................. 162. 立. 附件十四 授權內容—國科會科資中心 .................................................................. 165. ‧ 國. 學. 附件十五 授權內容—國家圖書館 .......................................................................... 166. ‧. 附件十六 授權內容—華藝數位公司 ...................................................................... 167.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8) 表目次 表 2-2-1 學位授予法與著作權法修正草案時間版本對照表 .................................. 40 表 3-2-1 臺灣電子學位論文開放取用對學術產業與圖書館的影響訪談重點 ...... 73 表 3-4-1 受訪者資本資料 .......................................................................................... 81 表 4-5-1 授權對象一覽表 ........................................................................................ 111 表 4-5-2 綜合比較 .................................................................................................... 11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i.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9) 圖目次 圖 2-2-1 資訊關係圖 .................................................................................................. 27 圖 2-2-2 知識、公共資訊、政府資訊、學術資訊關聯圖 ...................................... 28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70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 7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v.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0) 第壹章 緒論 隨著社會的變遷、科技的進步,使用者可以從網路上搜尋到許多免費的資訊 使用或下載全文,節省取用資訊資源的時間,也促進資訊的傳播與交流更為快速、 無遠弗屆。然而,學位論文大多典藏於著作人畢業學校圖書館或國家圖書館(以 下簡稱國圖),使用者如有取用需求,大多要至該校實際取得或申請館際合作複 印。此外,學位論文出版為專書或投稿期刊的機會不高,與一般的圖書與期刊等 資源相比,數量較少,使用者較無法以普通購買管道獲得,取用上不如圖書資源 的方便。. 治 政 近來,部分的學界或是部分的政府單位高喊開放取用(Open Access,以下簡 大 立 稱 OA) ,欲解除資訊取用的限制。教育部為因應資訊數位化趨勢,欲修法將學位 ‧ 國. 學. 1 論文運用 OA 之精神,讓學術資訊公共化。 本研究欲探討學位論文是否為公共. ‧. 資訊的範圍內,能公開流通讓大眾免費取用、閱覽。該如何在產、官、學三者之 間,達成有效、平衡的政策共識。此章首先論述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並闡述研. y. Nat. er. io. sit. 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以及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n. a l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第一節 iv Ch. n U engchi. 在 民 國 80 年 左 右 ,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曾 經 與 UMI (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公司合作,將學生的博士論文製作成微片,並註冊美國版權,以求 達到提高臺灣博士論文在國際的學術能見度與永久保存之目的,但此舉卻引起資 訊界譁然,認為無償奉送版權予國外出版商,將會使臺灣的學術研究資料遭到壟 2 斷,臺灣日報當時對此議題寫了許多相關的系列報導。 此系列報導引起國內開. 始思考學位論文的微縮捲片是該委由國外還是由國內自製,遂有學者提出應分別.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法律草案公告專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檢索於 2017 年 9 月 17 日, https://depart.moe.edu.tw/ed2200/News.aspx?n=5F19412EC2A77D59&sms=7F3F71DEED9BA992。 2 康津,「學界賣國?士諤諤」,臺灣立報,1992 年 1 月 4 日,頭版。 1.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1) 由教育部推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微縮小組技術支援(以 下簡稱國科會科資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社資中心提供資料的想法。 3 在經過 20 多年後,科技進步、數位化時代來臨,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出版品的類型愈趨多元, 媒體類型也逐漸朝向數位形式,學位論文電子檔儼然成為未來趨勢。 對於學術資訊 OA 與知識有價的討論之間,在學術研究面上,各學者擁有不 同見解。Peter Suber 認為知識內容在本質上具有公共財、非排他性的特性。 4 Daniel Bell 則認為知識為一種智識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可以在市場流通 進行交易的一般商品。5 國際上,美英有不同的認知。美國於 1990 年,國家圖書. 治 政 大 Information)。 (NCLIS)通過「公共資訊原則」(Principles of Public 立. 館暨資訊科學委員會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6. 另外,. 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 Library Association,ALA)在多年前提出的「政府資訊. ‧ 國. 學. 的重要原則」(Key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7 兩原則的基本概念. ‧. 都指出政府有責任提供有關政府的資訊,並保障社會大眾取用公共資訊或政府資. y. Nat. 訊的權力與隱私保護。美國將政府資訊(出版品)視為公共財,人人皆有取用資. er. io. sit. 訊的權利。英國則認為資訊為一般商品,能透過交易獲得,藉此獲取利潤。 8 臺灣國內對於學位論文電子檔公開閱覽的起因,乃是因應OA基於學術研究. al. n. v i n 成果應公開讓大眾取用、解除限制資訊取用的觀念興起,以及符合數位化的社會 Ch engchi U 趨勢。在民國107年11月28日總統令公布修正學位授予法,第16條第1項指出: 「取 3. 韓介光, 「國內博、碩士論文之整合商榷」,圖書與資訊學刊,1 期(1992 年 5 月):13。 Peter Suber, “Knowledge as a Public Good,”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no.139 (November 2009), accessed April 15, 2017, https://dash.harvard.edu/bitstream/handle/1/4391171/suber_public%20good.html?sequence=1. 5 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後工業社會的來臨,高銛、王弘周、魏章玲譯(台北市:桂冠圖 書,1995),215。 6 ALA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Key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LA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ccessed December 16, 2017, http://www.ala.org/advocacy/govinfo/keyprinciples. 7 Peter R. Young ,“Federal Register,” accessed June 5‚2017‚https://www.gpo.gov/fdsys/pkg/FR1995-06-09/pdf/95-14091.pdf;謝清俊,「公共資訊系統概說」 ,在圖書館與資訊研究論集:慶祝 胡述兆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胡述兆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編輯小組主編(臺北市:漢美, 1996) ,169。 8 葉乃靜, 「資訊商品化:公共圖書館面臨的新挑戰」,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24 卷,2 期(1998 年 10 月) :32,檢索於 2017 年 7 月 10 日, http://jlis.glis.ntnu.edu.tw/ojs/index.php/jlis/article/view/341/341。 2 4.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2) 得博士、碩士學位者,應將其取得學位之論文、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 報告,經由學校以文件、錄影帶、錄音帶、光碟或其他方式,連同電子檔送國家 圖書館及所屬學校圖書館保存之。」9 同條第2項:「國家圖書館保存之博士、碩 士論文、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應提供公眾於館內閱覽紙本,或 透過獨立設備讀取電子資料檔;經依著作權法規定授權,得為重製、透過網路於 館內或館外公開傳輸,或其他涉及著作權之行為。但涉及機密、專利事項或依法 不得提供,並經學校認定者,得不予提供或於一定期間內不為提供。」10 教育部 運用OA的精神,透過法律落實學術資源公開閱覽、全民平等取用、全民共享的. 治 政 大 然而,回顧學位授予法的立法歷程,曾出現一些議題促使研究者 立. 公平正義理念,以促進學術傳播與研究成果的分享與傳承,達到社會公共利益最 11. 大化的目標。. 學. ‧ 國. 想深入探討。. 民國105年行政院提出的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第17條第1項:「碩士、博士學. ‧. 位論文、專業實務報告、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學校應以文件、錄影帶、錄音帶、. y. Nat. 光碟或其他方式,連同電子檔送存國家圖書館保存。」12 同條第2項:「國家圖. er. io. sit. 書館保存之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專業實務報告、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應提供 公眾閱覽其內容。但涉及機密、申請專利或依法不得公開,經學校認定,得不予. al. n. v i n 提供或於一定期間內不為提供。」 C h 此草案已被撤除,但當時卻引起業界與部分 engchi U 13. 學者的高度關注,認為修正條文擴大解釋了論文電子檔需送存國圖與授權公開閱 覽事宜,章忠信提出修正條文中的「應提供公眾閱覽其內容」,未明確指出公眾. 閱覽範圍,容易使經營數位內容業的民間公司有所疑慮,因而建議應明確設定公. 9. 中華民國總統府, 「修正學位授予法」 ,檢索於 2018 年 12 月 18 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294/46243/%E4%BF%AE%E6%AD%A3%E5%AD%B8%E4%B D%8D%E6%8E%88%E4%BA%88%E6%B3%95-。 10 同上註。 1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法律草案公告專區」,檢索於 2019 年 1 月 16 日, https://depart.moe.edu.tw/ed2200/News.aspx?n=5F19412EC2A77D59&sms=7F3F71DEED9BA992。 12 立法院議案整合暨綜合查詢系統, 「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 ,立法院,檢索於 2017 年 9 月 17 日, https://misq.ly.gov.tw/MISQ/IQuery/misq5000QueryBillDetail.action?billNo=1050314070100200。 13 同上註。 3.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3) 眾閱覽之範圍與方式。14 邱炯友認為,在數位環境下,論文電子檔藉由網際網路 傳輸速度快、範圍廣的特性,予不特定之人免費公開閱覽,而無任何範圍或條件 的限制,是將學術資訊視為公共資訊,如此將戕害學術產業的發展,進而忽略產 業能提升資訊加值的創造所帶來的經濟產值,並認為倘若政府欲實現取用學術資 源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將學位論文電子檔以OA之方式對外公開,不收取任何費 用,則應思考臺灣的社會、經濟狀況與特殊的學術環境下,是否真的適用OA免 費開放的方法,以達成產、官、學三贏之願景。15 此外,教育部於民國105年8月 11日發布的「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的附表二「館藏發展基準」規定國圖:「為. 治 政 大 件、錄影帶、錄音帶、光碟或其他方式,連同電子檔定期送存永久典藏,並以授 立. 全國大學博碩士論文之法定送存機關,應依法要求各大學將該校博碩士論文以文. 16 權公開閱覽為原則。」 陳新民指出「館藏發展基準」的該條內容出現法律位階. ‧ 國. 學. 以及法律原則問題,不論是送存電子檔與授權公開閱覽,或是法律方面問題,皆. ‧. 突顯出一些問題使學位授予法面臨修法的重要性。 17. y. Nat. 在此一背景下,教育部為達到增進社會公益最大化、端正學術不端、促進學. er. io. sit. 術傳播,以及研究成果的傳承之目標,嘗試推動修正學位授予法,欲將學位論文 電子檔送存國圖保存並提供公眾閱覽;但邱炯友認為無範圍或無條件的傳播,會. al. n. v i n 對學術產業造成影響,因而促使研究者想對此作深入的探討,議題包括:學術資 Ch engchi U 訊的性質為何?學位論文是否屬於公共資訊的範圍?學位論文電子檔的免費公 開閱覽,對著作人、產業、學術圖書館、使用者等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造 成的影響為何?論文電子檔公開或不公開對學術社群的影響為何?相關利害關 14. 章忠信, 「碩、博士學位論文強制公開、提供之相關議題探討」,著作權筆記,檢索於 2018 年 9 月 15 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54&aid=2258。 15 邱炯友, 「談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授權公開閱覽:Open Access 政策下的迷思」,JoyoChiu’s Pages,2017 年 1 月 15,檢索於 2017 年 4 月 2 日,https://joyochiu.blogspot.tw/2017/01/openaccess.html。 16 全國法規資料庫, 「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工作小組,最後更新於 2017 年 12 月 22 日,檢索於 2017 年 12 月 28 日, 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E5%9C%96%E6%9B% B8%E9%A4%A8%E8%A8%AD%E7%AB%8B。 17 陳新民, 「國家圖書館強制典藏著作的憲法問題」,軍法專刊 63 卷,3 期(2017 年 6 月): 20。 4.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4) 係人對於論文子檔OA的看法?相關法律規定與圖書館實際執行業務之間的關係 與影響為何?皆是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 對於學位論文電子檔的加值及開放利用,臺灣最為代表性的系統首推國圖建 置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基於 OA 的精神,以無償非專屬的方式,收錄臺灣大專院校之博、碩士論文,提供使用者 查詢論文的書目資料,可謂為支援國內學術研究的重要網站。秉持著「取之於社 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鼓勵著作人將論文無償授權,提供電子全文讓使用者 利用,達到實現數位學術資源共享的理念,人人免費取用學術資源的公平正義。. 治 政 大 企圖將臺灣大專院校的論文推至全世界。 立. 從國圖論文系統發展至今,已趨於穩定,並於民國 99 年加入國際組織 NDLTD, 18. 就臺灣大專院校與國圖而言,以無償、非專屬的方式取得論文電子檔的授權,. ‧ 國. 學. 直至民國 92 年左右,民間資料庫公司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 ‧. 藝數位公司)的出現,以「知識有價」 、 「使用者付費」的營運精神,發展臺灣的. y. Nat. 論文市場,開創一個收錄範圍包含臺灣、中國、香港學位論文的資料庫,名為「中. er. io. sit. 文電子學位論文服務」(Chinese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ervice,簡稱 CETD) ,將徵集到的學位論文,以資料庫的形式販售國內各大專院校以及研究機. al. n. v i n 構,並銷售至海外市場,提供學術研究者可以單篇購買所需論文的服務。 Ch engchi U. 19. 華藝. 數位公司仿照美國 ProQuest Dissertation & Theses(以下簡稱 PQDT)行之有年的 作法,採取非專屬有償授權的管理方式,以提供權利金回饋的方式作為吸引著作 人授權論文電子檔的誘因,而回饋之權利金可以選擇回饋本人,或捐贈學校作為 校務發展基金使用。儘管國圖論文系統與華藝數位公司的 CETD 兩者的營運策 略大為不同,至今兩者的系統仍持續穩定地為使用者提供資訊服務,並因應數位 潮流推出各種創新加值服務。大專院校圖書館基於大學自治的理念,依各校考量. 18. 國家圖書館,「關於本站 系統簡介」,國家圖書館,檢索於 2017 年 10 月 21 日,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SJoBY./aboutnclcdr。 19 電子學位論文服務, 「關於 CETD」 ,airiti 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檢索於 2017 年 5 月 18 日,http://cetd.airiti.com/aboutCETD.htm。 5.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5) 各種因素而使經營方針有所不同,例如作為異地備援典藏,或是增加學校曝光度 的方式,選擇與國圖或是與華藝數位公司簽約進行產學合作,將各校產出的論文 書目資訊或取得授權的電子檔全文放置於國圖論文系統或華藝數位公司 CETD, 讓使用者可以從數位論文平台上查找所需的資源。 而在數位環境下,建置論文的 Metadata 對於資訊資源的典藏與管理,以及 使用者的查詢利用十分重要,因此,特就美英的制定學位論文的 Metadata 標準 做探討,以了解這些 Metadata 與學位論文 OA 之間的關係與影響,包括電子檔 的 URL 連結,可提供使用者檢索、下載著作,DOI 能提高論文被檢索、取用的. 治 政 大 目前有關臺灣 OA 的研究論文,大多數以學術期刊的經營管理 、檔案學應用、 立. 機率,促進學術交流,進而產生更高的學術影響力,促進學術傳播。. 機構典藏為主。對於學位論文 OA 尚未有全面探討之相關研究,加上當前的修法. ‧ 國. 學. 爭議,更突顯出推動臺灣學位論文 OA 措施所帶來的影響與問題。因此,本研究. ‧. 試從相關文獻理論,以 James McGill Buchanan 提出的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y. Nat. theory)為核心,闡述政治行動者的決策行為,從個人選擇到社會選擇的變化,. er. io. sit. 市場機制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並描述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所涉及的因素,再以國 內外各家學者提出的理論,對學術資訊、公共資訊、政府資訊、知識的屬性與其. al. n. v i n 相關聯影響進行剖析。從法律面向,藉由著作權法、學位授予法等相關法律,說 Ch engchi U. 明學位論文電子檔公開閱覽修法的意涵與典藏、權威控制問題。最後透過深度訪 談,調查政府部門、產業以及大專院校圖書館對於學位論文 OA 的看法與影響, 進而了解未來學位論文的 OA 問題,作為未來臺灣學位論文 OA 之參考提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文試從立法緣由、社會發展,以及國外學位論文 OA 的運作模式,以客觀 中立的角度探討臺灣學位論文 OA 會對著作人、使用者、圖書館、產業等利害關 係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主要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如下: 6.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6) 本文之研究目的: 一、探討公共資訊、學術資訊、知識與公共財各自特性與彼此關係。 二、探討國內外學位論文在商業加值模式下與 OA 兩種不同的路線,其 營運模式、典藏策略分析。 三、探討學位論文電子檔 OA 對政府單位、產業、圖書館的影響以及各 自立場與認知態度。 四、探討論文授權方式及其規定。 五、探討相關法律對學位論文電子檔公開閱覽之關係。. 政 治 大. 六、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和產業的相關參考。. 立. 學. ‧ 國. 本文之研究問題:. 一、學位論文是否屬於公共資訊、公共財?. ‧. 二、學位論文電子檔 OA 對著作人、使用者在資源的取用與傳播方面有 何影響?論文公開或不公開對圖書館、學術社群有何影響?各自對. y. Nat. io. sit. 此有何看法或態度?. n. al. er. 三、論文資料庫提供商取得論文授權後,在學位論文上有何加值應用?. Ch. 對臺灣學術資源的發展有何意義?. engchi. i n U. v. 四、大專院校圖書館對於著作人論文授權的態度為何?論文抽換之相 關規定與限制為何?論文抽換的問題與影響為何?大專院校圖書 館應用 Turnitin 比對系統於學位論文之情形為何? 五、學位授予法、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大專院校圖書館在業務執 行上有何影響?對著作人的權益、社會公益有何影響?大專院校圖 書館的授權方式與法律的關係為何? 六、未來臺灣學位論文的發展方向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7) 根據本研究目的針對下列事項設定研究範圍與限制,以利研究分析。研究 範圍為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研究限制為第四點、第五點,分述如下。 一、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係為臺灣教育部合法成立之大專院校,其研究生不分科系, 並通過學位授予法取得學位之論文。 二、個人徵集或徵集特定領域論文之機構單位,不納入本研究訪談對象之範圍。 三、本研究以收錄國內大專院校學位論文之資料庫,華藝數位公司的 CETD 與 國圖的論文系統為核心研究訪談對象,不包含國外論文資料庫收錄臺灣學位 論文者。. 治 政 大 五、本研究並非普查,故大專院校的研究對象是以授權數量高的學校為條件。 立 四、若論文授權書有不同版本,以研究調查階段時取得之最新版本為主。.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8.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四節,將整理各家學者文獻,梳理出研究脈絡。第一節探討公共選 擇理論的淵源,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了解政府自身的決策行為模式,簡述個人選 擇到社會選擇的轉變、為何轉變;尋租與官僚,並討論公共政策與特點與制定的 過程。第二節敘述公共資訊、政府資訊、學術資訊與知識各自的特性與之間的關 聯屬性。第三節分析學位論文電子檔公開閱覽之著作權相關法律問題,闡述圖書 館重製、合理使用、公開傳輸之問題;並就智慧財產權(以下簡稱智財權)的公 共性特質對學位論文數位化帶來之影響等議題論述。第四節剖析學位論文在商業. 政 治 大. 應用加值模式與 OA 平台兩種不同機制下,各自對的典藏策略、系統特色等,而. 立. 後進一步探討學位論文電子檔授權書的規範內容。. ‧ 國. 學. 第一節 公共選擇理論與公共政策制定. ‧. 本節將從經濟學與政治學的角度,闡述公共選擇理論。從公共選擇理論的發. y. Nat. io. sit. 展簡史,了解公共選擇理論「人是理性自利,為了追求個人利益極大化」的核心. n. al. er. 內涵,以及代表人物 Buchanan 為公共選擇理論所做的貢獻。另再以公共選擇理. Ch. i n U. v. 論發展出的相關其他理論,例如社會選擇、尋租理論、官僚制度做一介紹。而後. engchi. 對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作一描述說明。. 公共政策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在民意的基礎上做到讓整體社會進步的公共 政策,從決策者、專家的利益考量、價值及經驗的判斷,到利害關係人、民眾彼 此之間共識或衝突,都存在公共政策的不確定性與變化。本節最後,再以公共政 策的制定過程加以描述。. 一、. 公共選擇理論發展與內涵. 由 Adam Smith 開創的古典經濟學派,於其著作《國富論》中,從人「自利」 的天性為角度出發,認為與他人互相交換資源,即能達到社會勞動分工,進而提 9.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19) 高生產效率與帶動經濟發展,並認為即使個人的交易行為是為追求自我利益,但 也需具有利己不損人的前提概念,不應排除基本的道德價值,方能間接達到促使 公共利益的發展。20 古典經濟學認為透過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社會資源即能達 到最適分配的境界,也就是說經濟的整體發展為一隻「看不見的手」,而政府在 經濟體系中應採取讓市場自由交易的態度。 不過,Arthur Cecil Pigou 卻認為市場機制並沒有古典經濟學派說的如此完美, 於其著作《福利經濟學》歸納三大類導致市場失靈現象的原因:21 1.外部效果和 社會成本的概念,表示當個體的經濟行為未考慮會對社會或他人造成有利或不利. 治 政 大 確保社會資源有效率的使用;2.公共財,由於公共財具有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的 立. 的影響,就會產生一種社會負擔的成本,政府的干預,能矯正市場失靈的現象,. 特徵,若由私人企業提供,成本負擔將會變得很大,所以企業一般而言不願意投. ‧ 國. 學. 入,且因為公共財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的特點,很容易發生搭便車的現象,因此. ‧. 需要政府介入管制;3.資訊不對稱,指消費者在沒有獲得足夠的資訊或知識情況. y. Nat. 下,為工作或服務的利弊無法做適當的評估判斷,而使消費者受到損失,因此需. er. io. sit. 要政府制定相關規定辦法進行管制。但是,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相對於市場失靈, 政府干預也會發生和市場機制一樣出現缺陷的問題,進而提出政府失靈的主張,. al. n. v i n 認為政府管制的結果可能造成反效果。由於公共選擇理論主張人是理性自利的, Ch engchi U. 而政治場域的官員其行動與經濟個人的行動並無不同,皆是為追求個人利益的極 大化,政府也會因政策、利益團體、財務赤字、行政組織等因素造成政府失靈, 22 認為非但無法解決市場失靈,反而使市場機能更加扭曲混亂。 公共選擇並非完. 全否認政府的功能,認為政治制度如同市場制度,旨在對政府的干預可能產生的 侷限性與缺陷,建立一制度行為規範,以非市場決策的方式,達到資源配置的最 適水準。. 20 21 22. 吳惠林,亞當‧史密斯(臺北市:五南,2017),75。 吳惠林,自由經濟的坎坷路(臺北市:卓越叢書,1990),134-136。 同前註,137。 10.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0) Dennis Cary Mueller 認為,公共選擇(public choice)可以被界定為:「對非 市場決策行為的經濟學研究」 ,或是「運用經濟學的方法應用在政治領域上。」23 Gordon Tullock 對公共選擇的定義: 「對政府行為的科學分析,尤其是針對有關政 府的個人行為〔政府自身的行為〕的科學分析,主要是分析政府為了人民,運用 權力的決策行為。」24 公共選擇理論的核心學者,Buchanan 對公共選擇給予了一 段簡單解釋:「缺乏浪漫的政治」(politics without romance)。 25 公共選擇理論強 調個人主義,其基本假設為每個政治場域的選民、決策者,與市場的經濟個體並 無不同,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極大化,所做的決定或投票行為都是理性自利. 治 政 大 為了得到選民的支持,制定符合選民需求的政策,而選民會把選票投給宣布與他 立 的,並非為了所謂的公共利益與公平正義。26 政治場域的行動者出於自利心態,. 生活需求有相切合的候選人。簡言之,公共選擇理論是以經濟學的方法研究非市. ‧ 國. 學. 場決策的問題,涉及政治學與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有別於市場機制分配資源的運. ‧. 作,以非市場機制的決策方法,例如投票行為,將私人選擇轉化為社會選擇的過. y. Nat. 程,決定資源的分配。. er. io. sit. 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核心是運用古典經濟學支持自由經濟、市場機制的原理, 應用於政治行為、決策領域的研究上,研究政府的各種行為。公共選擇理論是經. al. n. v i n 濟學的重要分支,有不同的名稱,例如因為學科性質橫跨政治學和經濟學,而被 Ch engchi U 稱為「政治經濟學」 (political economy) ;或因為學科內容著重於以公共選擇或集 體選擇來分析個人行為,而被稱為「公共選擇理論」 (public choice theory) ;或因 為公共選擇的基本假設為,經濟行為個人是理性的行為者,而有「理性選擇理論」. 23. 派翠克.麥克納特(Patrick A. McNutt),公共選擇經濟學,梁海音譯(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2008) ,1。 24 戈登.圖洛克(Gordon Tullock)、阿圖.塞爾登(Arthur Seldon) 、戈登.L.布雷迪(Gordon L. Brady) ,政府失靈—公共選擇的初探,徐仁輝、陳敦源、黃光雄譯(台北市:智勝文化, 2000) ,12、149。 25 James M. Buchanan, “Public Choice:Politics Without Romance,” POLICY Magazine 19, no. 3 (Spring,2003): 16, accessed August 17, 2018, https://www.cis.org.au/app/uploads/2015/04/images/stories/policy-magazine/2003-spring/2003-19-3james-m-buchanan.pdf. 26 徐仁輝、陳敦源、黃光雄,12、149。 11.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1) 之稱(rational choice theory) 。27 與公共選擇相關的理論內容眾多且豐富,包括國 家存在的理由、國家理論、政府規模、集體選擇;民主制下的選舉投票、多數決 規則、投票人行為;代議民主的政黨制度;尋租理論(Rent Seeking) 、官僚制度 (Bureaucracy),到社會福利、社會選擇的應用,都為公共選擇研究的範疇。 28 公共選擇從 60 年代開始發展,儘管學科歷史的發展不長,是一新興學派, 但卻對後世經濟學與政治學領域有重大影響。Buchanan 和 Tullock 於 1962 年合 著《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The Calculus of Consent: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一書,被視為公共選擇理論的經典,以. 治 政 大 並試圖解釋或描述當發生利益衝突時,以社會集體選擇作為協調的手段。 立. 經濟學的理論架構分析民主憲政政府的運作與結構,提出政治學與經濟學的關係, 29. 兩人. 在美國維吉尼亞州(Virginia)成立公共選擇學會,並創立發行了《公共選擇》期. ‧ 國. 學. 刊,1969 年與 Tullock 共同創建公共選擇研究中心,可謂公共選擇學派的創始者。 30. ‧. Buchanan 致力於將經濟學與政治學結合在一起,把經濟學以個體決策者追求. io. 二、. 與公共選擇理論相關的理論內容 a. y. sit. Buchanan 也在 1986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殊榮。. er. Nat. 私利的利己經濟原則,以實務的觀點,運用於公部門,並解釋其決策行為,. n. iv l C n hengchi U 與公共選擇理論相關的理論內容眾多且豐富,以經濟學的方法研究民主憲政. 政府個人自身的行為都為公共選擇理論學者研究的範圍。以下逐一分述選民行為、 集體選擇、尋租、官僚制度與公共選擇理論相關的內容。 對於經濟市場上的財貨與服務,若依照個人偏好排序各種選擇,而這個排序 是可傳遞的,當個人按照偏好做出各種取捨,則就可以說明,個人行為是理性的; 27. Patrick Dunleavy, Democracy, Bureaucracy, and Public Choice : Economic Explanations in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 Prentice Hall,1992), 1. 28 丹尼斯.C.缪勒(Dennis C. Mueller) ,公共選擇理論,韓旭、楊春學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2010),2。 29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戈登.圖洛克(Gordon Tullock),同意的計算—立憲 民主的邏輯基礎,陳光金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 30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自由、市場和國家,吳良健、柔伍、曾獲譯(北 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11。 12.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2) 而將個人理性選擇的概念轉化到集體選擇,假定個人能以同樣的選擇方法對公共 物品進行偏好排序,當個人決策透過某種特殊的決策規則,例如投票,而被結合 在一起,集體決策就成了個人決策的結果;而在市場選擇的情況下而言,個人在 充分了解所有的資訊之後,所作出理性行為的個人選擇,其選擇理由或原因通常 能與結果對應一致,而選擇結果也由選擇者承擔;然而,當個人處於政治過程中, 因為人數眾多,選擇方案也多,且人民所獲得的資訊並非完全完整,存在許多不 確定的因素下,每一個人的選擇不同,個人的選擇與最終結果並不再有一致的對 應關係,比起個人選擇,集體選擇的最終結果,在負責程度、成本、利益上都有. 治 政 大 換言之,依照公共選擇的基本假設,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是以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 立 一些不明確,這也說明個人在集體選擇中的理性,不如在個人選擇中的理性。 31. 為目的,而因為社會永遠不會有利益一致的時候,所以會導致個人選擇與最終社. ‧ 國. 學. 會選擇的結果不同。. ‧. 尋租(或稱為競租)的概念最早由 Tullock 於 1967 年所提出,他對尋租的定. y. Nat. 義為:「資源的使用為一些人獲取租金,而這租金的來源是一些會產生負的社會. er. io. sit. 價值的活動」 。32 而尋租一詞源於 Anne Osborn Krueger 於《尋租社會的政治經濟 學》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一書,他指出藉由賄賂、. al. n. v i n 腐敗、走私和黑市等非法、不公平的手段追求利潤,係為尋租。 Ch engchi U. 33. 尋租之目的是. 想透過尋租的手段,保有租金,例如壟斷。雖然尋租行為讓具掠奪能力的人,如 政府部門、廠商或媒體等,藉由投入大量資源以擴大自身利益與獲利,但卻會損 耗社會成本,以及對國家社會的人民產生不利的影響。 官僚制度是基於「法」為權威的基礎原則,屬於一種理想型的組織模型。德 國社會學家 Max Weber 提到六點官僚體系的特徵:34 1.「固定的、官方的管轄區. 31. 陳光金,33-37。 徐仁輝、陳敦源、黃光雄,55。 33 方福前,公共選擇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19。 34 洪麥爾(Ralph P. Hummel),官僚經驗:對現代組織方式之批評,史美強譯(臺北市:五 南,1997),132-138。 13 32.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3) 域」,指的是理性、合法、有系統化的職務分工,每一機關的職務均由法律、上 級界定每一個人的工作內容與責任,每一職位都有清楚的職責;2.「職位層級節 制原則…有層級的權威…固定有序的上下體系」 ,強調有井然有序的控制與監督, 這種科層制度形成組織間的垂直分工,使行政組織能有效且順利運作,意即下級 須遵照上級辦事,對上級負責,上級管理下級,是一種金字塔的科層結構;3.「立 基於書面文件」,確實的以文字紀錄組織人員做了什麼工作,這些檔案紀錄會由 上級檢閱,或是受到社會大眾的監督,以文字管理文書檔案的優點在於能避免口 頭溝通產生的誤會,並能以文字檔案能當作證據,且能作為未來控制之目的;4.. 治 政 大 ,職員在職行行政責任時 能取得資格,維材是用;5.「公務員高效能的工作能力」 立 「完全的專業訓練」 ,官僚的聘用須符合法律的規定,例如須通過考試或訓練方. 均盡力而為,不帶任何私人情緒,一切依法行事,如此才能理性、公平、公正地. ‧ 國. 學. 處理組織的公事;6.「遵守一般法規」 ,法規在官僚體系的設立是為了社會大眾的. ‧. 公共利益,公務員必須秉持公正無私的態度依法行政,組織管理井然有序,組織. y. Nat. 的行動是理性的。從以上特點可以得出,官僚體系強調依法行政、守法、理性行. er. io. sit. 動的概念。而一個組織的型態愈官僚,在處理事情的態度上就愈趨冷靜理性。一 個理想的官僚組織,運作效率較高,作決策的效率也愈高,但現實社會近乎不存. al. n. v i n 在這樣理想的官僚組織。而官僚組織的價值也著重在對「效率」 、 「依法行政」與 Ch engchi U 「控制」的追求。. 三、. 政府與市場機制的關係.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十分奧妙,兩者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彼此互相需要,然 而卻常削弱或損傷對方。」35 兩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學者認為,當在完全 競爭的市場機制下,政府不應對市場機制進行干預,而是讓市場自由發揮,方能 展現市場機制的效率,也是經濟學中最理想的市場狀態。36 公共政策的界定可從. 35 36. 張世賢、陳恆鈞,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臺北市:商鼎文化,2001),9。 同上註。 14.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4) 市場失靈或政府失靈的角度出發,市場機制猶如一隻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的建 立,是透過價格機能的運作使社會資源得到適當、有效率的分配,若市場機制出 現問題或缺陷,資源無法有效分配,將導致市場失靈,經濟無法成長,如美國在 1930 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此時,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為了彌補市場失靈,需介入 市場並制定相關公共政策,以穩定市場經濟。 37 從運作機制而言,政府與市場本質上存在不同,政府藉由政策、管制等非市 場決策的行為干預市場運作,市場機制則是透過市場價格運作,對社會進行供給 需求的經濟法則。張世賢認為, 「市場經濟的成敗並不在於一味的批判政府介入. 治 政 大 當市場失靈,政府以政策介入,穩定市場機制,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 立. 干預的作用,而是取決於政府的干預(主要是透過公共政策)與市場的關係。」 38. 引起人們對政府公信力與權威的疑慮。. 學. ‧ 國. 如果政府的公共政策未能解決市場的問題,出現政府失靈時,反而將造成混亂,. ‧. 公共選擇理論強調政府應減少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在市場的自由競爭下,. y. Nat. 任何產業可能因種種因素而進入或退出市場,這些因素包含生產成本、經濟規模、. er. io. sit. 資本、產品等,也可能是政府設置的進入障礙,如許可證、特許、法律政策,以 影響市場結構和市場均衡分配,稱為壁壘(Barriers) 。39 所謂壁壘,美國經濟學. al. n. v i n 家 George Joseph Stigler 從生產成本的角度定義壁壘: 「是一種生產成本,為準備 Ch engchi U 進入一個產業的廠商必須承擔,而已在該產業內的廠商毋須承擔的」 ;哈佛大學. 產業經濟學已故權威 Joe Staten Bain 認為:「和潛在的進入者相比,現存廠商享 有的有利條件,是可以透過持久地維持高於競爭水平的價格,而不會招致新廠商 進入表現出來」 。40 Harold Demsetz 從產權的角度解釋,認為「只要產權存在,壁 壘就存在」的所有權壁壘進入概念,他認為所有權進入壁壘不是保護原本廠商,. 37 38 39 40. 余致力,公共政策(臺北市:智勝文化,2008),6-7。 張世賢、陳恆鈞,9。 宋承先,西方經濟學名著提要(臺北市:知書房,1999),235。 同前註。 15.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5) 就是保護新進廠商。41 壁壘對廠商而言有時候是一種保護,但若因政府管制或政 策變動所造成的壁壘撤除,會引發許多問題以及衍生社會成本與損失。Patrick A. McNutt 就指出,政策的變動須符合柏拉圖改善(Pareto improvement) ,即在無其 他人感覺福利變差之情況下,有部分人感覺福利變好的,表示社會整體福利水準 提升,也就代表該政策應該實施,但需要穩定、長久的法律或政策,否則一再的 政策改變,將連帶調整政治權力,引發廠商的利益損害,進而產生相關的公平補 償問題,政府應基於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基礎下,做相關的補償措施,在資源分配 時保證效率。 42. 治 政 大 而必須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也須盡量引進市場機制,對於市場經濟若發生市 立. 市場機制為人民提供生活所需的需求,使經濟體系得以運轉,藉以調節市場,. 公共選擇理論對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的主張。. 43. 公共政策的制定. ‧. 四、. 學. ‧ 國. 場失靈的情況,政府來擔任市場無法承擔的職責腳色,協助恢復市場機制,這是. sit. y. Nat. 產業發展與國家經濟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重要關係,因此,要形成一個良好的. al. er. io. 政策,首要條件是擁有充分的資訊並妥善分析其中的利弊。政策的好壞、實施的. v. n. 適當性,都會對社會有廣大影響。臺灣是一個多元的民主社會,存在許多社會大. Ch. engchi. i n U. 眾關心的公共議題,如老年人口增加的長照議題、死刑存廢、食品安全、環境生 態的保護、防災、能源問題、高教問題與人才外流、產業發展與技術研發等。隨 著社會的變化,公共議題也會跟著改變。每個人對包羅萬象的公共議題的認知有 所不同,為解決公共議題以達成公共利益的目標,需要政府機關的官員與行政體 系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方能達成政策的成功執行,然而,實際上資源有 限,無法將全部的公共議題都排入政策議程討論,因此,要如何選擇哪些公共議. 41. 李孟剛,產業經濟學(香港:中華書局,2014),9。 梁海音,194-195。 43 張志強、左健主編,千禧年後兩岸四地出版業發展報告(新北市:崧博出版社,2014) , 56。 16 42.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6) 題要晉升到公共政策的層次,並妥善運用資源以解決問題,是政府必須重視的。 44. James E. Anderson 認為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政府機關和政府人員所 制定的政策,通常也會影響社會上大量的人,而非政府行為者和其他因素也都可 能會影響公共政策的發展或制定。45 公共政策的研究在現今社會愈顯重要,針對 社會大眾關心的公眾議題,政府與專家共同商討後,提出有效的行動方案解決, 才能促使公共利益相關議題與社會的穩定發展。 翁興利指出,一般而言,民主社會的政策問題有以下特性: 46. 治 政 大 響、互相依賴,一項政策問題會影響其他領域;從時間而言,任何政策皆與 立. 1. 互相依賴性(interdependence),政策問題並非單一形成或存在,而是互相影. 過去的事實,現今的現象與未來之目標關係著. ‧ 國. 學. 2. 主觀性(subjective) ,政策問題是利害關係人對於政策環境採取行動的產物,. ‧. 決策者須以客觀的態度及量化的標準處理政策問題. y. Nat. 3. 人為性(artificiality) ,政策問題是基於社會之價值、意識形態的概念性建構,. er. io. sit. 與政策問題相關的個人或利害關係人,形成有社會參與力量之政策問題 4. 動態性(dynamics) ,政策問題與解決方法的關係是動態的,政策問題會應環. al. n. v i n 境的變動而變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例如環境一變動,就須訂定新的政策 Ch engchi U 案。.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複雜的過程,涉及到許多人與層面,包括政府官員、社 47 會公民。朱志宏提出八點影響公共政策制定的環境因素: 1.政治文化,菁英將. 其權力、能力、技術、智慧投入政府的意願會受到政治文化的影響,這些資源的 多寡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後的執行是否順利,有一定的影響力;2.公共輿論, 對於與公民自己切身相關的公共政策,人們會以選舉選票、加入利益團體、抗議. 44 45 46 47. 余致力,7;張世賢、陳恆鈞,5-6。 James E. Anderson, Public Policymaking: An Introduction, 7th ed. (Boston, MA : Cengage, 2011), 9. 翁興利,公共政策—知識應用與政策制訂(臺北市:商鼎文化,1996),36。 朱志宏,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1991),80-127。 17.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7) 等方式,設法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3.菁英的態度,受過高等教育的菁英,比起 一般民眾,能對政府的政策實施與配套措施有更多的了解與信心;4.政黨,一旦 政黨候舉人當選,就能透過國會實現當初向選民承諾的政策,進而對公共政策產 生影響力;5.利益團體,重視遊說戰術(tactics)和戰略(strategies),利用資源 與資產,如經費、組織、競選經驗、大眾傳播等,與決策建立關係,進而影響公 共政策;6.民意代表;7.行政人員,與其之價值觀念、偏好、關心公務之程度有 關;8.外來因素。而由於政策本身的複雜情境,政策的改變影響層面又廣大,在 訂定公共政策時,決策者的政策知識、決定與考量都是關鍵。此外,翁興利提出. 治 政 大 策研究知識;5.政策導向研究知識;6.基礎研究知識。 立. 六項政策知識:1.決策者個人知識;2.新聞知識;3.參與者之實務經驗知識;4.政 48. 從一項新的公共政策的醞釀到形成,或是對現階段的公共政策所面臨到的問. ‧ 國. 學. 題或質疑做的改變,過程都相當冗長,因為民主社會下的公共政策制定,不再被. ‧. 少數人或精英壟斷,人們普遍參與政治。一項政策的改變,牽涉的範圍與層面非. y. Nat. 常廣,對既有利害關係人,如政黨、利益團體、媒體的利益,或對社會大眾造成. er. io. sit. 文化上、制度上、經濟上的影響。政策的實施或改變,必然會對與政策實施有直 接影響其利益的人們造成一些不滿的情緒出現,政府需要與各方進行多溝通、協. al. n. v i n 商、談判,在衡量政策執行的各種優缺利弊後,才能制定出新的公共政策,得到 Ch engchi U 利害關係人與社會大眾的支持。. 第二節 學術資訊的屬性、關連與影響 科學家牛頓的名言:「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If I have been able to see further, it was only because I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社會科學知識的進展,是後人藉著前人研究的基礎,進一步鑽研, 創造出更多知識與成就、解決許多問題,而非一人之力完成,是靠社會眾人共同. 48. 翁興利,36。 18.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8) 的努力而達成。在當今網路發達的資訊社會,資訊的流通、使用與傳播模式有了 更多元的管道,基本上,資訊之使用與學術傳播本應是自由且開放的,但因為著 作權法、智財權的關係,讓資訊擁有產權,產生資訊使用的排他性,使學術傳播 受到了某些限制及影響。本節將描述公共資訊、政府資訊(政府出版品)、學術 資訊、知識與公共財之間的屬性與關係。. 一、. 公共資訊與政府資訊之意涵. 公共資訊相對於個人資訊,是公眾的訊息,大眾皆能取得之。公共資訊的定 義:「國民在現代社會中求取生活時,在民生方面,諸如食、衣、住、行、育、. 政 治 大 訊是最貼近人民生活所需的一切相關資訊,對人民而言是重要且必要的資訊。謝 立 樂、就業、醫療、和各種生涯規劃等,所必須擁有的資訊。」49 換言之,公共資. ‧ 國. 學. 清俊認為,沒有智財權、可以免費使用、人民擁有資訊產權為公共資訊的特點, 且公共資訊的內容也會隨著社會發展與變遷而改變,但如果真有需要收費的公共. ‧. 50 資訊,也要考慮公平原則,使人民能平等地使用資訊。 簡言之,公共資訊具有. sit. y. Nat. 對公眾公開的基本精神。吳齊殷等人認為, 「公共資訊係維持國民基本生活水準,. al. er. io. 並獲得基本人性尊嚴保障的必需品。」51 根據上述學者所言,可以得知大部分的. v. n. 公共資訊具有公共財特質,但還是有部分的資訊,如私部門資訊、個人資訊,是. Ch. engchi. 十分值得賦予私有產權而加以保護的。. i n U. 美國國家圖書館暨資訊科學委員會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NCLIS)於 1990 年通過「公共資訊原則」 (Principles of Public Information): 52 (1) 民眾有權取用公共資訊(The public has the right of access to public 49.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見詞條「公共資訊」, (台北:漢美出版社,1995) ,1759-60。 謝清俊,169。 51 吳齊殷、陳怡蒨、黃心怡,「釋放臺灣的社會力:公共領域、資訊取得與知識共享」,圖書館 學與資訊科學 33 卷,1 期(2007 年 4 月):21,檢索於 2017 年 7 月 20 日, http://readopac2.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6250596&dtdId=000040&search_ty pe=detail&la=ch。 52 Peter R. Young ,“Federal Register,” accessed June 5‚2017‚https://www.gpo.gov/fdsys/pkg/FR1995-06-09/pdf/95-14091.pdf;謝清俊,169。 19 50.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29) information) (2) 無論公共資訊以何種形式呈現,聯邦政府應保證公共資訊的完整性與典 藏(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guarantee the integrity and preserva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regardless of its format) (3) 聯邦政府應保證公共資訊的散佈、傳播、複製與分配(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guarantee the dissemination, reproduc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4) 聯邦政府應確保公共資訊使用者或要求查閱公共資訊者之隱私安全,對. 政 治 大 safeguard the privacy of persons who use or request information, as well as 立. 於政府紀錄中載有民眾之隱私亦如是(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persons about whom information exists in government records). ‧ 國. 學. (5) 聯邦政府應落實公共資訊取用管道能廣泛多樣,民間和政府單位均可為. ‧. 之(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ensure a wide diversity of sources of. y. Nat. access, private as well as governmental, to public information). er. io. sit. (6) 聯邦政府不應允許因收費的因素而妨礙了人民取用公共資訊的權利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not allow cost to obstruct the people’s. n. al. Ch. access to public information). engchi. i n U. v. (7) 聯邦政府應確實提供有關政府資訊的信息,這信息應易得易用,以各種 形 式 的 單 一 索 引 呈 現 (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ensure that information abou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s easily available and in a single index accessible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8) 無論民眾住在哪裡、工作在哪裡,聯邦政府應確保民眾能經由國家網路, 來取用公共資訊(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guarantee the public’s access to public information, regardless of where they live and work, through national networks and programs like the depository library program) 在「公共資訊原則」中,公共資訊的主要提供者為政府公部門,以取用與開 20.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30) 放為基礎,側重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資訊,是民有、民享且可免費使用的。政 府有義務對社會大眾提供所需的資訊。然而現今,NCLIS 已不存在,NCLIS 在 2008 年時被合併到 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組織中。IMLS 在圖書館以及博物館的資訊傳播、倫理道德方面也制定許多政策指南。 而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 Library Association,ALA)在多年前亦提出「政 府資訊的重要原則」(Key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53 (1) 取用政府資訊是一項公共權利,不能受到任何行政阻礙、地理位置、付 費能力或格式的限制(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s a public right. 政 治 大. that must not be restricted by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geography, ability to pay, or format). 立. (2) 政府有責任收集、維護資訊,並向大眾傳播資訊(The government has a. ‧ 國. 學. responsibility to collect, maintain, and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 (3) 不論政府資訊以何種形式呈現,都應以促進對公眾有用的管道傳播. sit. y. Nat. (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gardless of form or format should be. io. er. disseminated in a manner that promotes its usefulness to the public) (4) 圖書館的典藏保存計劃必須保持,以便提供大眾公平、免費的政府資訊. al. n. v i n 之取用(Depository library C h programs must beUpreserved to provide equitable, engchi no-fee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for the public). (5) 收集、整理、保存、傳播和提供大眾永久取用政府資訊的成本應由公共 資金撥款(The cost of collecting, collating, storing, disseminating, and providing for permanent public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hould be supported by appropriation of public funds) (6) 政府公部門在收集、保存和傳播公共資訊,私人出版社應扮演輔助、補 充的腳色,私部門的參與並不能減輕政府應負的資訊責任(The role of 53. ALA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Key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accessed December 16‚2017‚http://www.ala.org/advocacy/govinfo/keyprinciples. 21.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31) private publishers should complement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collection, storage, and dissemina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Private sector involvement does not relieve the government of its information responsibilities) (7) 政府資訊政策必須確保公共資訊的完整性(Government information policy must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public information) (8) 維護政府資訊使用者的隱私和保密至關重要(It is essential to safeguard the right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user to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治 政 大 information from all eras (Government has an obligation to preserve public 立. (9) 政府有義務保存美國歷史上所有時代的公共資訊,不論其形式如何. of the country’s history, regardless of form or format). ‧ 國. 學. (10) 政府有責任提供政府資訊的全方面目錄,不論其形式如何(Government. ‧.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cumulative catalog of. y. Na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gardless of form or format). er. io. sit. (11) 著作權或類似著作權的限制不適用於政府資訊(Copyright or copyrightlike restrictions should not be applied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l. n. v i n 由「公共資訊原則」與「政府資訊的重要原則」可以得知雖然講述的對象不 Ch engchi U. 同,但兩者仍有許多概念是重疊的,例如大眾有不限任何限制,取用資訊的權利;. 大眾取用資訊的隱私維護;政府有責任提供有關政府的資訊。美國在很早就開始 由相關的重要學會制定保障社會大眾取用公共資訊、政府資訊的權利與隱私保護 的原則規定,並制定政府應具有的相關義務。從這兩原則的內容可以得知在公共 資訊的範圍底下包含政府資訊。美國於 1962 年頒布的 44 號法典(U.S. Code : Title 44 sec.1901)對政府出版品的解釋:「以政府經費印行,或法律規定印行之消息性 資料。」54 不論係透過各種媒體形式所出版發行的刊物,或是不經由出版管道而. 54. U.S. GOVERNENT PUBLISHING OFFICE , “44 U.S.C. 1901 - DEFINITION OF GOVERNMENT PUBLICATION‚” U.S. GOVERNENT PUBLISHING OFFICE‚accessed September 22.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32) 告之公眾的政策法律、政令宣導等,都是政府向公眾傳達訊息,讓政府資訊得以 廣泛流通的一種方式。政府資訊(出版品)係由政府部門釋出,類型十分多元, 包括民生、社會、學術、醫療、教育、交通、國防科技等等。從資源類型來看, 多數的政府資訊觸及公共資訊的範疇,而有部分的政府資訊是屬於沒有智財權, 可免費使用的公共財。 國際上,外國政府對於擁有政府出版物之著作權有不同觀點。美國認為國家 對政府資訊(出版物)沒有著作權,視為公共財範圍之產物,任何人包括政府皆 不得限制他人取用政府資訊之權利或移轉他用。55 另外,從「公共資訊原則」與. 治 政 大 的重疊概念之處,歸結美國對公共資訊之認同幾乎等同於政府資訊,並視公共資 立 「政府資訊的重要原則」中,儘管兩者上有差異,但仍可簡單從資訊開放、取用. 訊、政府資訊為公共財,應以無償方式對公眾公開,使人人皆有資訊取用之權利。. ‧ 國. 學. 1980 年代初期,英國極力建立民眾對資訊是一種有價商品的認知,認為資. ‧. 訊就像其他商品能在市場流通交易,因此採用刺激資訊市場的政策進行「可販售. y. Nat. 資訊先導計畫」 ( Tradeable Information Initiative),允許資訊業從政府部門取得. er. io. sit. 56 的原始資料進行加值,成為商品販售。 這也是英國與美國對政府資訊再加值利. 用認知的最大差異。英國認為國家擁有政府出版品之著作權(Crown Copyright) ,. al. n. v i n 採有價釋出政府資訊再利用模式,將政府公部門資訊視為私部門資訊加值的提供 Ch engchi U. 者。57 換言之,英國政府對於政府資訊加值再利用的認知乃從經濟學、資訊生產 之角度出發,認為資訊資源為有價的一般商品,可以在市場機制下透過交易獲得, 公眾可以從政府釋出的原始資料進行加值再利用,利用資訊創造更多資訊,藉以 獲取利潤。. 22‚2017‚https://www.gpo.gov/fdsys/granule/USCODE-2008-title44/USCODE-2008-title44-chap19sec1901. 55 邱炯友, 「政府資訊加值利用政策之研究」,在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資 訊與圖書館學系編(新北市: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2),54-55。 56 葉乃靜,32。 57 潘競恒等, 「我國政府資訊再利用之法制化研究」(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2009),47-48, 委託研究報告。 23.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33) 不論政府資訊是否免費或需要付費使用,政府均有義務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 讓人民接觸到最多元的資訊,並且應盡量避免價格因素而排除他人使用政府資訊 的權利;而政府應主動公開資訊,建立透明的資訊取用管道,或改善立法、加強 立法、利用媒體的監督力量讓政府的一切作為或程序等訊息公開透明,使人民廣 泛接觸到政府資訊,並使人民擁有財產權。58 政府主動公開資訊,除了是對人民 展現擁有知的權利的責任表現之外,更是促進資訊社會下,人民平等取用資訊、 資訊交流,以及增進人民對公共事務的了解。 觀察臺灣,政府資訊的釋出是政府資訊公開法的核心,適當將資訊釋出,利. 治 政 自 1994 年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大 Infrastructure, NII)政策,其 立. 用資訊加值產生創新力量,讓資訊價值最大化,以發揮政府資訊對社會的功能。. 中的發展目標即強調「開放政府資訊,提供民間業者加值應用」。. ‧ 國. 學. 二、. 59. 學術資訊與知識之意涵及其關聯. ‧. 所謂知識,哲學家普遍認為知識的概念有三個條件:信仰(belief)、真理. sit. y. Nat. (truth)、理由(justification)。 60 Thomas H. Davenport & Laurence Prusak 認為. al. er. io. 「知識是一連串經驗、價值觀、相關情境資訊和專業洞察力的綜合流動組合,提. v. n. 供一個框架以評估和整合新的經驗和資訊,知識起源於也應用於人類大腦。」 61. Ch. engchi. i n U. Bell 認為知識係指「對事實或思想的一套有系統的闡述、合理的判斷或者經驗性 的結果,它藉著某種系統的方式傳播給其他人;知識包括新的判斷(研究和學問). 58. 邱炯友, 「政府資訊加值利用政策之研究」,51;陳敦源,「透明之下的課責:臺灣民主治理 中官民信任關係的重建基礎」,文官制度季刊 1 卷,2 期(2009 年 4 月):38-39,檢索於 2017 年 7 月 17 日, http://readopac2.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6521303&dtdId=000040&search_ty pe=detail&la=ch&checked=&unchecked=0010006521298,0020006521303,0030006521304,00400065 21339,0050006521357,0060006521360,0070006521363,。 59 潘競恒等,2。 60 Michael Peters‚“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onstruction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Towards a Critiqu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nquiry 2‚no. 1 (2001): 13, accessed July 21, 2017‚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459.1169&rep=rep1&type=pdf. 61 Thomas H. Davenport and Laurence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4. 24.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34) 或者對老判斷提出新的看法(課本和教學)。」62 知識是比較抽象、無形的存在, 難以用具體的載體資訊化表現出來。資訊化即是將無形的知識、判斷、經驗,透 過人為的加值、轉換,以文字或其他媒體形式,具體地表現在載體上,成為可以 讓消費者獲取、購得的資訊產品。 紀錄學術性知識的學術出版物,包含專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 技術報告,即為知識資訊化而成的。其中,學位論文有內容篇幅較長、文章結構 嚴謹、標準寫作格式、專業性質強、內容新穎、學術價值高、參考文獻數量多等 特性。從資訊傳播的角度而言,研究者所產出的研究成果,透過同儕評閱、編輯. 治 政 大 者、專家學者也需要吸收新穎的資訊內容激發新的研究,藉由一來一往的互動交 立 出版、期刊發表、研討會、學會,與各領域的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同時這些研究. 流,產出更多研究成果,促進學術傳播,這些研究者可謂學術資源的生產者同時. ‧ 國. 學. 63 也是消費者。 比較公共資訊與學術資訊,兩者在傳播範圍的差異,公共資訊是. ‧. 透過大眾媒介,例如新聞、廣播、網路,傳遞大量資訊給閱聽人,傳播範圍廣至. y. Nat. 全體社會皆屬之;而由於學術資訊具有獨創性、知識性、專業性的特性,一般人. al. er. io. 究者、學者專家身上。. sit. 對學術資訊的需求較公共資訊低,學術資訊的傳播範圍較特定在某專業領域的研. n. v i n Suber 認為知識在本質上具有公共財的特性,以有形載體表達無形的思想知 Ch engchi U. 識,人人皆可使用,不會因他人使用而產生排他性。64 資訊平等主義(informational egalitarian)認為,當資訊被視為無限資源的公共財時,應盡可能平等且廣泛地公. 開傳播與分享資訊,但在強調公平的同時,卻忽略生產資訊資源的成本,以及為 提高人們生產更多資訊動力,所提供的經濟性誘因因子。65 後工業時代開始,即 62. 高銛、王弘周、魏章玲,213。 邱炯友、蔣欣樺, 「學術出版傳播之 Open Access 模式」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4 期 (2005 年 6 月):166,檢索於 2017 年 4 月 8 日, http://lac4.glis.ntnu.edu.tw/admin/ArticleFolder/2/74%E6%9C%9F/%E6%9C%83%E5%A0%B1%E9%82%B1%E7%82%AF%E5%8F%8B.pdf。 64 Peter Suber, “Knowledge as a Public Good,”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no.139 (November 2009), accessed April 15, 2017, https://dash.harvard.edu/bitstream/handle/1/4391171/suber_public%20good.html?sequence=1. 65 Kimberly D. Krawiec‚“Fairness‚Efficiency‚and Insider Trading: Deconstructing the Coin of the 25 63. DOI:10.6814/THE.NCCU.LIAS.001.2018.A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