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九课 古诗二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九课 古诗二首"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 古诗二首

一、教学要求 1. 会读会写本课的 12 个生字。 2. 会认读下列字,但不要求会写:杏。 3. 熟练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两首很有名的唐诗。 第一首 《清明》,选自 《樊川诗集》。全诗无一难字和典 故,语言通俗易懂,写法自如。音节和谐圆满,景象清新生 动。全诗用了顺叙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 “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凄迷纷乱的 心境;第三句是“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这 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第二首 《枫桥夜泊》,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苏州 城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如果忽略一个“愁”字,那么, 诗中只不过勾勒了一幅夜半客船停泊在姑苏城外的图景。这图 景可以体现恬淡、宁静的心境,也可以体现夜静多感的心境。 但是,如果抓住了这个“愁”字,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诗中虽 然一字不说旅人的境况如何,但“江枫渔火对愁眠”,显然不是 “江枫渔火”愁,而是人愁。至于此愁是思乡之情还是身世之 叹,当然就难以具体说了。不过,与人之愁相衬的是“月落”、

(2)

“乌啼”、“霜满天”,是“夜半钟声”。试想一想,在如此宁谧 的夜晚,在这样的色彩、声音的烘托下,带愁的人会产生一种 怎样的感情呢?不写出具体的愁,但愁绪蕴藏其中。而且,旅 人的不成眠也可以从诗人所营造的氛围中看出,能知月落、霜 满天,能闻乌啼、钟声,不正是不眠的旅人细心观察和静心体 会的结果吗? 学习本课两首古诗,意在让学生领略中国古诗之美,接受 古诗美的熏陶,了解中国古诗的一些特点,记住古诗中的一些 名句。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魂”的韵母是“uen”,写作“un”,不要读成“en”。 “霜”的声母是“sh”,不要读成“s”;韵母是“u倩n倮”,不 要读成“u倩n”或“倩n倮”。 “愁”的声母是“ch”,不要读成“c”。 “苏”、“寺”的声母是“s”,不要读成“sh”。 注意本课的多音字:

{

x侏n倮———行走 人行道 行 h佗n倮———一行字 银行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杜———度———斗 牧———木———目 欲———遇———余 魂———昏 霜———双———酸———商 愁———除 苏———书 寺———四———市 ch佼u ch俨 s俦 sh俦 s佻 s佻 sh佻

d俅 d俅 d侬u m俅 m俅 m俅 y俅 y俅 y俨 h俨n h俦n shu佟n倮 shu佟n倮 su佟n sh佟n倮

(3)

2. 字形教学 唐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共10 画。 杜 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共7 画。 牧 左右结构,部首是“牛”或“攵”,共8 画。书写时注 意左边是“ ”,不要写成“扌”。 欲 左右结构,部首是“欠”,共11 画。书写时注意右边 是“欠”,不要写成“攵”。 魂 左右结构,部首是“鬼”,共13 画。 枫 [楓] 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共 8 画。繁体字 “楓”,左右结构,部首是“木”。书写时注意繁体字“風”的 写法。 泊 左右结构,部首是“氵”,共8 画。 霜 上下结构,部首是“雨”,共17 画。 渔 [漁] 左右结构,部首是“氵”,共11 画。繁体字 “漁”,左右结构,部首是“氵”。书写时注意“鱼”和“魚”的 区别。 愁 上下结构,部首是“心”,共13 画。 苏 [蘇] 上下结构,部首是“艹”,共 7 画。繁体字 “蘇”,上下结构,部首是“艹”。 寺 上下结构,部首是“土”或“寸”,共6 画。书写时注 意上边是“土”,不要写成“士”。 注意区别形近字: 杜———吐———土 牧———收 魂———鬼 霜———雷———雪 渔———鱼 愁———秋 寺———持———待 3. 词语教学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清明]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 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4)

[时节] 节令,季节。 [纷纷] (飘洒得) 多而杂乱。 [行人] 路上来往的人。 [欲] 将要。 [魂] 精神或情绪。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 请问。 [酒家] 酒店。 [何处] 哪里。 [牧童] 放牛放羊的孩子 (多见于诗词和早期白话)。 [遥] 远远地。 [枫桥] 苏州城西的一座小桥。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 夜间把船靠在岸边。 [月落] 应是上弦月,天边还留着余光。 [乌啼] 乌鸦啼叫。 [霜] 在气温降到0益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 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江枫渔火] 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 [对] 对着。 [愁眠] 满怀忧愁地睡觉。 [姑苏] 苏州。 [寒山寺] 苏州城西的一座寺院。 [夜半钟声] 当时寺院的习惯,在夜半的时候敲钟。 [到] 传到。 4. 课文教学 教师可利用图片把每句的意思讲清楚,着重对一些关键词 句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带学生朗 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背诵。 以下是这两首古诗的现代汉语简易译文,教师在教学的过

(5)

程中,可以作为参考: 清明节的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月亮西沉,乌鸦啼鸣,霜色满天。我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 船上的灯火,忧愁地睡在船上。半夜里,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 声,一声声地传到我休息的船上。 《清明》 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一 句千古名句,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句子所传达的含义,教师在教 学的过程中,不妨进行如下较为深入的解释。这一天正是清明 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天空却细雨纷纷。“纷纷”在此自 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实际上它也在形容那位雨中 行路者的心情。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浓郁的节日,这天本该是 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的日子;而今行人孤身赶 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细风冷雨中 冒雨前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也 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消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 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 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 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 相阐明的写法叫做“互文见义”。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 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 枫桥夜泊》 的写作背景、写作特点有必要向学生阐述, 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 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 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 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 句话,就写出了诗人张继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 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

(6)

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 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 历史的无限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 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四、参考资料 杜牧 (803—852 年)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 陕西西安) 人。杜佑孙。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翕观 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 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后人称 为“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诗中多指陈时政。写景抒情的小 诗,多清丽生动。有 《樊川文集》。 张继 生卒年月不详,字懿孙,襄州 (今湖北省襄樊市附 近) 人,是中唐时期颇负盛名的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 (742— 756 年) 中进士。在洪州 (今江西南昌市) 做过盐铁判官 (协助 地方长官处理事务的文官)。他常用白描的手法写风景。 五、练习答案 星期一 4. (1) 唐 糖 (2) 肚 杜 (3) 欲 育 (4) 渔 余 (5) 霜 伤 5. (1) A (2) C (3) B (4) D (5) B 星期二 3. 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桥夜泊》 张 继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 贺知章

(7)

飞流直下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临行密密缝 《游子吟》 孟 郊 5. 1 6 2 4 3 5 星期三 4. (1) 落 (2) 发愁 (3) 纷纷 (4) 借 (5) 遥远 (6) 满 5. (1) D (2) C (3) B (4) A (5) B (6) D 6. (1) 伊 姨 伊 (2) 姨 伊 伊 (3) 伊 伊 姨 (4) 姨 伊 伊 (5) 伊 伊 姨 7. (1) A (2) C (3) D 星期四 2. (1) B (2) A (3) C (4) B (5) D (6) B 3. 魂 村 天 眠 船 午 土 苦 5. (1) 哪儿可以找到酒店? (2) 姑苏城的外面有一座寒山寺。 (3) 我们把船停在江边。 (4) 行人伤心得哭了起来。 6. (一) 风 (二) 水 7. (1) 伊 (2) 姨 (3) 姨 星期五 1. sh s s 俅 赠 糟澡 3. (1) 苏 (2) 牧 (3) 错 (4) 断 (5) 办 (6) 物 (7) 借 (8) 继 6. (1) 一到清明节天就下大雨。 (2) 他伤心得要哭了。 (3) 半夜的时候我们把船停在江边。

(8)

(4) 瓶子里装满了水。 7. (一) 月亮 (二) 雪花

阅 读:诗曲二首

一、课文简析 这篇阅读由一首古诗和一首曲子组成。通过课文的学习, 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诗和曲的大概意思,还要让学生体会蕴涵 在诗文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意境。 二、字词解析 帆 左右结构,部首是“巾”,共6 画。 惟 左中右结构,部首是“忄”,共11 画。 沙 左右结构,部首是“氵”,共7 画。 藤 (名词) 上下结构,部首是“艹”,共18 画。一种蔓 生植物名。 例:紫藤 枯藤 肠 [腸] (名词) 左右结构,部首是“月”,共7 画。繁 体字“腸”,左右结构,部首是“月”。书写时注意繁体字右边 的上面是“旦”,下面是“勿”,不是“易”。 故人 (名词) 老朋友。 辞 (动词) 告辞;告别。 下 由于中国南北的地理概貌是南低北高,因此从北向南 行进说成“南下”,从南到北叫“北上”。由于文中是从北向南 前行的,因此说成“下扬州”。 孤 (形容词) 孤单的,仅一个的。

(9)

惟 (副词) 只。 天净沙 (名词) 曲牌名。 秋思 这篇曲子的标题。 三、课文教学 教授这篇阅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曲字里行间所蕴涵 的感情和意境,所以在给学生讲解文章的生字词后,要对文章 整体的意思进行阐释。 对第一首古诗,可以参考以下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 楼与我辞别,在三月这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 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 向天边流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所蕴涵的感情,不妨 交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 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几乎像黄 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 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 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对于 《天净沙·秋思》 这首曲子,可作如下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 28 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寥寥数 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 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1) 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 茫的秋野图景。 (2) 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 第一幅画共 18 个字 9 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 而含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

(10)

于读者带入的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 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在夕阳的清辉之下,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这些像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 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 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 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这该是何 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 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 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 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 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 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 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 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 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游子 却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 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 怎能不柔肠寸断?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 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 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 下者不明其意也。 四、参考资料 孟浩然 (689—740 年) 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

(11)

(今湖北襄樊) 人。早年隐居鹿门山,40 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 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 后病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 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而 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李白 (701—762 年)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碎叶 (今吉尔吉斯斯 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 (今四川江 油) 青莲乡,25 岁起“辞亲远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 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作永王璘幕僚, 因璘败而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 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后迁青山。有 《李太白文 集》 三十卷行世。 马致远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大约生于1250 年, 卒于1321—1324 年间。号东篱 (或谓东篱老),能考知的生平 事迹不多,据 《录鬼簿 》 的记载,在30 岁左右,元世祖至元 二十二年以后,曾任江浙省务儒学提举。到40 岁左右 (元贞年 间),已辞去官职,与花李郎、李时中、红字公等,合组元贞书 会,此后过着“酒中仙”、“风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担任官 职。晚年更以“林间友”、“尘外客”的闲适生活为主,卒年约 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后,年寿在70 岁左右。他被尊称为“曲状 元”,在元代的文坛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太和正音谱》 中他 被列于首位。他早期热衷功名,曾经在大都待过20 年,元朝统 一全国后,他南下江淮,任江浙省务官。他的杂剧作品以 《汉 宫秋》、 《青衫泪》、 《荐福碑》 最有名。 《汉宫秋》 描述 的是汉元帝和王昭君的故事,另有大量的散曲作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敦煌寫本〈禪門十二時〉,歌詠勸凡人的計有:S.427,北京 8440(鳥 10)等二件。全 套十二首。體制為「三 韻 、七 韻 、七、七 韻 、七、七 韻 、七、七

USACO 是我认为最适合初学者的题库。他的特色是题目质量高,循序渐进,还 配有不错的课文和题目分析。做完了

鉴于课程发展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多 年来透过不同途径,搜集各界对历史课程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课程发展议会于

「節日起源」的 篇章;音樂科 聆聽及演奏/演唱 以節日為題材的 樂曲,並創作 節奏頻現句

這首詩描繪詩人在山上坐車時所見 的秋色。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頂,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

如行是能對。法是所對。行能對法。故名對法。婆沙第一。有九大論師。二十二復

若老師在教學時只著 重這些學習重點,學 生怎樣學懂如何去賞

第二条 研究生院负责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研究生学位公共课及公共选修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