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諷與主人話語的另類閱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反諷與主人話語的另類閱讀"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碑拯奋经互

五乏祖双的 夕匕锋 派 余又事 与

, 兰夕又话 衍身的 另 类 阅 读

杨 小 滨

如果本体论 尚有可能,它必然存在 于反讽的意 义上 ,作为否定性的缩影 。 只有 当我们意识 到表 达与其所指之 间的非 同一性的时候 ,语 言 才成为真理的尺度 。 —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 》 从心理分析到修辞分析 我们不难看到,在先锋派 时期的残雪和余华作 品 中 ,无 意识 的不可表 现性只能得 到 否定 的或者歪曲的表现 或者说,表现的并不是原 本 ,而是对 原本 的否定或者歪 曲 。正因 为如此,原本是不可把握 的 ,因为极 端强烈 的心理精 神创伤歪 曲 了本来也许 能够准确透 彻地 表达 原本 的方式。转 向晦涩暖昧和模棱 两可暴露 了恰 到好 处的表现和意义的不 可能 性。不恰 当的表现 、措辞和结构上的过度或 者不 足要求 中国先锋 派作家把反讽 当作一种 修辞特色 ,暴露 了表现过程缺陷的不断错位 的意义可以被看作先 锋派叙事 的定义 。从心 理分 析的观点来看,我们可 以说 ,像 这样 呈现不可呈 现之物 的活动堪与那种将 压抑 的原 本 间接地 引到表层上来的“重复冲动 ”相提并论 。事实上 ,释放或 发泄与抵 抗或拒绝意味 着 中国先锋派叙事修辞上特有的双重性。 弗洛伊德 的弟子西奥多·莱克分析 了一个年轻患者 的病例 , 这个 病人患有迷恋于贵 族和仆役地位 的偏执性神经症,患者 的陈述 “显然是夸张 的 、强迫 的 、荒唐的 ” ,因此 ,这些 反讽 的表述 同时指 向高贵和卑贱 的主体。莱克发现 ,那是这个患者童 年的震惊 经验造成 的后果,他的来 自教育的高贵观念 和来 自宗教教义的谦逊博爱与他 的贵族 父母 亲平时虐 待仆 人的态度发生 了冲突。莱克把这些教义推向荒诞 性的极端 ,得 出了这样 的结论 “有 意识 的执念意味着顺从 父母 的教导 无意识 的执念体现 了对父母权威 的愤怒嘲弄。”莱克 在他的另一篇论文 中从心理分 析的理论 出发 ,对 反讽的起源进 行 了详 细论述 ,尽管他并 没有 明确地把 反讽 的起源归咎于震惊经验 反讽 的始创 者有 时企图摒弃这种古老的信念,再次给 自己一种超越 的幻想 。无意识 记 忆的 出现似乎再 次唤起 了悲哀和 失望,如果再加 上幻想 , 随着觉醒 而来的叛 逆和 绝望 便再 次复苏。… …反讽的表述 中不仅 包括 古老的幻想以及从过去 的经验 里再次复苏的古 老的觉醒, 而且还 包括 愤怒和 辛酸 , 曾经拥 有的 古老的信念 越真诚 ,这样 的感 受就越 深 刻。 这里对反讽功 能的理论 化与“文革 ”后 中国先锋 派作家 的情形 具有惊人 的相关 , “古老的

几” “几

(2)

反 讽 的 先 铎 派 叙 事 与 旦刃` , 招若专盈蛋 剥喊刃嗯 胜刃 信念” 这样 的意识形态概念被理 解为刺耳的不 和 谐之音 ,它不 仅产生幻想 那 是 “祛魅 ”赖 以生长 的 源头 ,而且还 产生精 神创伤 ,那是 导致 谬误 表 现的原初形态暖昧含混和模棱两可 的原 因。 误喻 — 即反 讽式 的误 现 ,或者 词语 、语句 、成语 、引 喻和神 话原 型的误 用 — 就 成为 中国先锋 派叙事 的一大特点。当精 神创伤体 验对现 实的理 性理解和表现失效 的时候 , 反讽便 成为替无 意识 代言、 唤起表现 的非理性 以及 指 向 话语 内部形成 的扭 曲荒谬 现实 的首要修 辞手 段。 历史暴力作 为先锋 派小说 的关键要 素, 将 自己呈 现在高调或低 调的陈述风格之 中, 暴露 出历史真 实 与权 威式地将历 史文本化 的宏大叙事 之间的鸿 沟。因此 ,先锋 主义对写作之文本性或互文性 的关 怀 本身就是历史 的结果 ,而不纯粹是知性 的结果 。 当然 , 这 就使先锋 主义的美学 向度迥异 于从 “五 四”时期 到新时期一统 天下的典范叙事模式 ,这种 模 式至少在理论上 坚持文学文本 与社会 现实之间 的透明关系, 而这种关 系最终取决 于作 者的权威 主体。怀疑能指与所 指之间 的一致性就 是摒弃将 两者牵扯在一起 的主体意 图, 走进没有决定 性的 陈述 , 没 有稳 定 意 义 的无 意识 深 处 。这 种元 写 作— 关 涉到作者写作状 态的写作 — 导致 了中 国先锋 派必须妥善处理 的 自我指涉 问题。换 句话 说 ,表述 就是穿越 和修 改曾经获得表述 的 ,追 踪那 些不能被表述 的。这 就是 反讽 的起源 ,它使文本产 生 自反性 、缠绕性 和冲突性 。 现实的活动。因此 ,唯一 可能的否定就是在写作 的 过程中进行不断 的否定 那 就是对话语逻辑进行 持之 以恒的文本和历史解 构。这样 的写作不是文 本朝 圣, 而是在 既定社会文化体 系的地狱般混乱 中的否定性游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中国先锋派 的立 场可 以用阿 多诺 的“否定 的辩 证法 ”来 归纳 , 这 样一 种无 止 境 的辩证 运 动 与黑 格 尔 的纲领 不 同,它 意味着 “被否定 的否定并 不是肯定 ” 。 “否定 的辩证法” 指涉了一个没有可 能抵 达圆满 的哲学 运动 , 一个 不协 和的历史进程 , 在 这个 历史进程 中,对立 双方只能理解为无法调 和的冲突 ,否定 和 矛盾而永无综合于一个最 高阶段 的可能。因此 ,阿 多诺封堵 了通 向 目的论终点 的道路 , 尽 管他坚持 了作为希望或者作为尺度 的调 和性。 阿多诺 的非 同一 性哲学可 以被 定性 为反讽 的 哲学 , 因为 他指 出 ,思 想除 了采取 否定 的形式 ,没 有别 的正 当方式可行。在这方面 ,阿多诺极大地受 益于克尔凯郭 尔,后 者根据黑格 尔将反讽置人 “无 限的绝对 的否定 性”的范畴 内 ,但舍弃 了黑格 尔 的 贬抑倾 向了孔克尔凯郭尔强调反讽是“否定的途径 , 不是 真理 而是途径” ,这暗示 了一个无法在 观念 中 轻易获取具有 目的论终极 的历史。再 者 ,克尔凯郭 尔通过指 出“反讽 家必然总是提 出什么 ,但他 以这 种方式提 出的是 虚无”以及 “反讽 是同虚无 的无 限 微妙 的游 戏” ,避 免了后来 的存在 主义者 以肯定 的 方式对本 真性 的纯粹 的迷恋。在法兰克福 大学 的 首次演讲 中,阿多诺 概述 了克尔 凯郭尔 的哲学 , 以 之与海德格尔对立 反讽 作为否定的辩证法 一个理论导言 本文开头从 阿多诺《否定 的辩证法 》中援 引的 两个段落是对 现代 性哲学 困境 的出色概 括。阿多 诺 由于觉察到对 世界的终极解释 的不可 能, 将整 个哲学规划引人这 样一个虚拟 的状态 中, 在 此范 围 内我 们唯一 所能获 得的“意义 ”便 是反讽 的 ,或 者说是关乎这样 一个事实 一切都在 自我矛 盾的 激流 中。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可 以觉察到 中国先锋 作家与阿多诺 相同的对宏大叙事不稳定性 与脆弱 性的敏感。因此 ,写作再也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一种 赶走陈 旧或者 落后 ,从而使 目的论 的理想 黑格尔 意义上 的综合 阶段 得 以成功发展 的否定 阶段。 在 中国先锋 派看来 , 摧毁现实 的形式 压迫不 是一项单维 的任务。确切地说 ,现实 的形式是无法 连根铲除 的 事实 上,甚 至摧毁这种形式 的文学努 力也不能避免 它的巨大 阴影, 因为写作 就是参与 克 尔凯郭 尔的规划是 无法弥补地碎 裂的。 没 有一 个有坚 实基础的存在 能抵 达克 尔凯郭 尔的无 休止 的、主体间的辫证 法 向这个辫证 法开放 的最 终的深度是 主体性在 其 中分 裂的绝 望的 深度, 一 种客观 的绝望, 它将 主体 中存在 的构造化 为地狱 的构 造。 于是 , 通过强调 克尔凯郭尔 的关 于主体性解体 的 观念 , 阿多诺不 仅将 他 的理论基 于黑格尔 主义 的 瓦砾上 , 而且使 肯定性 的主体论 在海德格尔那里 的现代 翻版失效。勺寸阿多诺来 说 ,最具反讽意 义 的事实 是 ,这 个宏 大 的 、整体 性 的启 蒙 的叙 事 已 经被 转化为 社会异 化的现 代秩 序甚 至极权 主义 , 正 如他 和霍 克 海默 在《启 蒙辩 证 法 》一 书 中所 论 述 的。 现代性 中的反讽存 在于对其 自身宏 大话语 的

“几” “几一 一。以

。 瞻

(3)

画 珍 丝砰…

反 顽 的 先 铃 讥礼芬又事 与 主 人 话 语 的 另 类 川 读 危机意识 中, 这种 宏大话语声称终极总体性却包 含 了剧烈 的不相称性。中国先锋派叙事 可以归纳 为反讽 , 因为它以各种修辞方式处理 了这种不相 称。在这里 ,弗 洛伊 德关 于否定 的心 理分析理论 以及阿多诺关于否定 的辩证法 的哲学 和美 学理论 都必须转译 成关 于反讽 的修 辞理论 , 以作用 于我们 的具体分析 中。这个技术性 的转 化 绝不是权 宜之计, 相反 , 用精神分析学 的术语来 说, 只有借助 形式的技术手段 ,我们才能抓住 原初 之“物 ”的真实含 义 ,而 阿多诺正 是对形式 或技 法 之首要性 的倡导者。他指 出 , “在辩证法中 ,同流行 的观点相反,修辞 的因素是在 内容一边的 。辩证法 试 图斡 旋 于随意 的观 点与非本 质 的精 确之 间,通 过形式的、逻辑的两难来把握这个两难 。”这里 ,关 键 在于,语言 中这个 两难 的 、自我否定 的特性展示 了形而上的、同时也是政治历史的问题 。阿多诺坚 持 了文学或艺术形 式的 内在的不协和 、 异质性或 破碎性 , 这些对他来说是 冲破 总体性 意识形态 的 否定性 力量。 这 是一个 起点, 自此我们能够将 反讽 同时置 于修 辞和政治 的范 围内来严 肃地 讨论。正如克尔 凯郭尔 所说的那样 “在显著 的意 义上 , 反讽 不是 指 向这个 或那 个特殊 的存在 , 而是指 向某一 特定 时期和形势下整个被给予 的实在性。”在这个 意义 上,反讽 是一 种无休止的动力 ,它发现 了现存 的罐 隙,揭示 了这个张力的不可调和或不可疗救 。正是 从这一点 出发 我们 才能开始探讨 中国先锋小说及 其 他对 现实与 其表达之 间反讽 关 系的敏锐 把握。 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 , 反讽 始终就是揭示现实 的不 可表现性和表现之游离的“元表现 ,' 表现关于表现 的过程 或者观念 。这样 的 “元 表现 ”不 可避免地与 谬误 的表现 ,即文学修 辞中的误 喻联 系在一起 。 的中介。 然而,对 主流文学的解构不是不 可能的 ,仔细 阅读 就能看 出主体 的过度介人。例如 ,在丁玲 的著 名小说《太 阳照在桑 干河上 》中 ,修辞 手段决 定 了 历史 力量 的倾 向。在小说 的结尾 ,当共产党人取得 了对 敌人 的胜利的时候,历史戏剧性 达到 了高潮 , 丁玲 试图强调群众庆祝历史成 就的喜庆气氛。兴 奋的村民 “多么的壮实 , 多么 的迅速 和精神饱满 呵 ” , “都洋溢着新 的气象 ,兴高采烈 ” , “觉得是 多 么的 自信 和充实呵 ”然而 , 当这样一种野性 的 “狂 欢”被描 写为极 度的 陶醉时 ,丁玲也 就触及 了历史 喜剧 的荒谬 人们都像 变成 了小孩 ,欢喜这种乱 闹 。他们 为 一种 极度欢 乐。为一种有意义的情感而激动而投 入到 一种好像是无意识 的热闹 了。 重 读 主 人话 语 现实 的不可表现性基于这样 的事 实 现实就 是观念 与话 语的一种形态。表现单纯平 直而又不 含意识形态 的现实是不可能 的, 而且 注定要遭 到 也许是 在不知 不觉之 中接受 的主 流话语 的污染。 就像我们看 到的那样 , 肩负现代性重任 的中国现 代 文学范式倾 向于通 过 明确 的或者含蓄 的 叙事 干预将 自身转变 为话 语的产物。诚如在引 言中分 析 的那样, 巴金小说 中的作 者声音 旨在对新观念 体 系— 拟 真现实 的意识形 态体 系 — 的人物进 行 分类 , 其 中的人物 和他们 的行 为成为历史情节 由于宏大历史缺乏严 格的法规, 革命 的节 日狂欢 在这里表现为“乱 闹 ”或者 “无意识 的热 闹 ”。“变成 了小孩”无 意中体 现了的社会心理的盲 目性 。对宏 伟场面的表现濒 临非理性 的边缘, 成为 中国现代 文学范式至关重要 的一个 时刻, 它预示着先锋小 说中宏大历史 的反讽逆 转。 然而, 主流文学充满 了蕴 含着 自我分裂成分 的主人话 语和综合 了列 宁主义与 中国传统思想 的 当代 占主导地位 的意识形态 户 我并不打算在这里 详 细追溯 其文化背景。我 只想 指出实用的列宁主 义与中国传 统思想的兼容性 , 因为两者都强调 国 家的统一和至高无上。 谈到 中国先锋 派文学, 我们不可避免要 讨论 宰制者 的主人话语 ,那是 中国主流话语 的 “道成 肉 身” ,尽管它吸引了欧美马克思主义者 。比如 ,阿尔 都塞 的阐释忽 略了其 中总体化 的因素。 《矛盾论 中提 出的论点是 所谓 的“矛 盾 的主要方 面 ”, 与之 相对应的是 “矛盾 的次要 方面 ” 。从理论上说 ,在 “辩 证 ” 的过程 中区分优 劣显示 了这样一种倾 向 辩证 法成为双方争夺统 治权 的历史竞技场。毫无 疑问,这样理论建构有其实 际的意图 。这里强调的 是,抽象 的理 论研 究必须 与具 体情况相结合 ,特别 是“用具体 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 ” ,以改变现状 。这 个事实令人欢欣鼓 舞, “被统 治的无 产阶级经过革 命转化为统治 者, 原来是统治者 的资产 阶级却转 化为被统治者 ,转 化到对方原来所 占的地位 ” 。这 样的辩证法被 阿尔 都塞理解为无边 的 “多重决定 论” , “反映 了 自身 内部矛 盾的存在样态 ” , 因为它

“几“ “几一 阴

(4)

辱 迅的生色 返解亨与旦组泛成玉蜡 组岁嗯 皿 滩吞刁斌 宾 强调 了辩 证运动的不平衡。叫亘是阿尔都塞 由于相 信其 中的非黑格 尔主义 因素 , 没有将 这种不平衡 认识 为 一、坚持要求 总体化的意识 二 、直接指 向 一种一方绝对 服从 另一方 的状态。事 实上 , “阶级 斗争”的革命话语摒 除了不 同的声音 ,是 中国版总 体性话语 的理 论基础。 ⑤ 此外 , 虽然强调 了矛盾 在辩证 运动 中的绝 对 性 , 所有 的矛盾都必须 在最后 的分析 中得 到高度 的综合 尽管这 种综合 孕育 了有 待于进 一步 升级 的矛 盾 。 由此看来 ,辩证 法应该被用来达 到终 极 目的。某 些社会矛盾 — 尽 管不是全部 — 能够 在“由社 会主义走 向共产 主义 的发展过程 中 ”逐渐 得 到解决。不可 否认 的是 ,互相矛盾的部分竞相企 及 的具体 政治总体性就体 现在辩证概念 当中。阿 尔都塞没 有认 识到这样 的政治总体性 , 那是 东方 辩证思想 的首要纲领。阿尔都 塞承认 ,绝 对矛盾确 实可 以被 视为思想体 系本身的总体化规划 中的一 种潜在 的反讽或者 无意识解 构。 ⑥ 阅读 主人话语不仅 可以揭示 其建构 的宏伟 与 破坏 的残 酷之间 的裂 隙, 而且还可 以揭示宏 大叙 事要求的 高度有 机 的活 动与存 在于冲突之 中的混 乱荒谬之 间的裂隙。从 主人话 语本身发展而来 的 分裂 因素 向我 们展示 了宏大叙事 的破灭。这 就是 反讽概念 的起 源, 反讽 的概 念不仅蕴涵在有 意颠 覆主流话语统 治 的先锋 派文本 当中, 而且还蕴涵 在无意破 坏其 自身 的一 致性 , 服从 主人话语 主导 的文本 当中。从 这一 点出发 ,对 “文化大革命 ”的严 肃文化作 品的唯一反应 就是报以大笑。 ⑦因此 ,追 踪主人话语 中 自我解构 的潜 在性 势在必行 , 因为 主人话语呈 现为毫无瑕疵 的体 系, 对 其 固有 的反 讽 效果并无 预见。中国先锋 主义的文体直接遭遇 了主人话语 的命运,揭露其 内部的破绽或者伤痛 , 展示被意识形态化 的现 实的严重裂 隙。 主人话语 还存 在于 主流 文艺 ,特别是在 “样板 戏”之 中 ,样板戏是一种 帮助 普及主人话语基本法 则的文艺种类。我选择五个主要样板戏之一 的 《海 港》来佐证我 的分析 , 因为那是少数 几个 以当代社 会为背景 的样板戏 卢 正如其他为政治事业服务 的 主流 文艺那样 , 《海 港 》充 满 了易 于被公 众接 受 和 消化 的文学 习语。 “阶级敌人 ”钱守维企 图破坏支 持非洲 国家的运送 大米计划。他鼓 动对 工作心怀 不满 的年轻装 卸工韩小强离 开工作 岗位, 而且把 后来 的事故嫁 祸于他。他 的阴谋被 党支部书记方 海 珍识破 , 她 向韩 小强揭露 了钱守维 的罪恶企 图 和行为,保证 了具 有 国际主义 那几乎是 共产主义 的同义词, 是对马克思 主义宏 大叙事至关重要 的 历史 目标 意义 的政治任务最后得 以顺 利完成。 该剧可 以被 看作是矛盾论 的戏剧翻版, 其 中 的“主要矛 盾 ”与 “次要矛盾 ”是 矛盾论 中另外一 对 两分法概念。⑨主要矛盾指“阶级斗 争 ” ,即 “正面人 物” 方海珍 、高志 扬和 马洪亮 与 “反 面人 物 ” 钱 守维 之 间的矛盾。根据矛盾论 , “正面人物 ”与 “中 间人物” 赵震 山 ,尤其是韩小强 之间 的次要矛 盾 基本上是 由主要 矛盾决定 的, 一旦 主要矛盾解决 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了 。 再者 ,在每一对矛 盾 中,显然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 ”的正面人物最终 以胜利而告终。因此 ,像这样简单 、严谨 、绝对 的意 义结构符合政治教化价值。 然而, 恰恰就是这种 简单性 — 或者 宏大叙 事模式 的简化版— 无法保持话语 的一致 性。令 人难 以置信 的是,故意破坏 “社会主义事业 ”的钱 守 维从 年 到 年 伪装 潜 伏 达 十 四年 之 久。虽然剧 中也 暗示 他曾经在抗美援朝期 间制造 过一次 事故,严 重损 害了 “国际主义 ”计划 ,但 是 , 在接下来 的时间里, 他似乎忘记 了他报 复现有制 度以恢复他“失去 的天堂 ”的梦想 。钱 守维 这个人 物注定 是矛盾 的 他必 须“表 面上 积极 ,暗地里 捣 乱”。钱守维无法完美地扮 演这个 在 “阶级 斗争 ” 的政 治 战场 中 的 特 殊 角色 人 为 的编 造 过 于 明 显 ,因此钱守维是这个体 系 中的不和谐 因素 。隐 藏在宏大叙事之 中的这种不可避免 的文本 裂隙破 坏了所谓的完美真相。 问题的关键在 于 话语 的理性形式正是其 非 理性 本质的根源。由于人 物设 计必须适合抽 象的 模 式, 服从 宏大历史 的逻 辑而又无需保持人 物 自 身的逻辑, 人物 的行 为因此变得完全失控甚 至混 乱。人物 只能是话语力 量操 纵下的傀儡 ,每个人物 只能是整个机制 中愚蠢糊 涂的零件。理性 总体性 与非理性构建之 间的不可 调和在“文化大 革命 ”早 期对 当时现实 的回忆 中暴露无 遗 “红卫 兵 ”的非 理 性行 动证 明 了政 治 规划 中的“理性 ”因素 的毁 灭。锐不可挡而又凌驾一切 的主流话语决定 了人 物 自律 的无 比屏弱。为此 ,钱守维 必须伪装好人达 十年 之久 以隐瞒他真 实的坏人 身份。同样 , 当韩小 强 听 到方海 珍 毫无 证 据 的陈述 , 钱守 维 “心 怀 不 满 ,妄想变 天 ” , 以及她解 释装 卸工 的工作 意义 的 时候 ,他立 即 “痛悔地 ”忏悔 , “我真糊涂 啊 ”“我沾 染 了资产 阶级坏思想”。 作 为戏剧形式 , 《海 港 》的剧本 充满 了叙事 成 分 除 了演 员 的台词 之外 ,还增加 了对 人物 、动作

“几“

。以

。 瞻

(5)

反 讥 的 失 铃 派 盛又事 与 主 人 话 语 的 另 类 城 洁 和事件进行 分类提示的许多描写。这些 言语过剩 就是 主流 文学 中作者干预 的典 型表现。高志扬 的 舞 台提示 先是“满怀豪情 ”,接着是 “气概轩 昂 ” ,这 些词语通 常都被用来表现正面英雄 的个 性。对方 海珍 的舞 台提示是“豪迈地 ” 、“坚 毅地 ” 、“语重 心 长地” 、“诚 挚地 ”或者 “恳切地 ”。她 阅读 完 “公 报 ” 后 的情感 提示是“心潮澎 湃 ”,她 在接下 来 的台词 中承认 自己“激情无 限 ”。因此 , 当退休 的装卸工马 洪亮 看到 在“大跃 进 ”时期 翻建 的码头 时 ,他必 须 “兴 高采烈 ” 、“热泪盈 眶 ”。而对钱守维的舞台提示 则是“故作 焦急状 ” 、“恫 吓地 ” 、“一惊 ”或者 “惊 慌 失措”。他 的舞台提示 “佯装镇定 ”与方海珍的舞台 提示“沉着镇定地 ”形成鲜 明的对照 。 这种 独特的两分法 旨在将 阶级斗争 的历 史战 场理性化。理性不断地 陷人 了非理性 的泥沼 。描写 “革命 ”群众的用语也 同样具有 高度 的象征性 。他 们“抖 擞精 神 ” 、“心雄 志 壮 ” 、“昂首 阔步 ”地背 诵 “语 录 ” ,时而 “亮相 ”。从表 面上看 ,这里 的虚 张声 势意 味深 长,体 现 了这种姿态掩盖下 的空虚本 质 当一个象 征性 动作显示为一种空洞姿态 , 象 征的 力量就遭到 了瓦解。事实上 ,舞 台上摆出来的姿态 显得矫揉造作而又滑稽可笑。 主流话语 也没有放过剧 中那个受到钱守维描 述 的“资产 阶级 ”生 活方式诱 惑 ,最 终在方 海珍 的 启发下蟠然醒悟 的人物韩小强。值得注意的是 ,他 的台词揭 示了主流话语 自身 的游离倾 向。韩小强 的理 想是做 一个海员 他梦想 着乘坐“远洋 巨轮 , 乘风破浪 ,飘洋过海 ,周游世界 ”。“乘风破 浪 ”这个 成语 与主流话 语体系关系密切 , 但韩小强 的幻想 却是“周游 世界 ” 黑 体为我 所加 ,这 句 台词 立 即 让 马 洪 亮联 想 到“资 产 阶级 享 乐 主 义 ” ,这 显 然 与宏大历史 的构想大相径庭。尽管韩小强 的思想 接下来不 断地 受批 判, 国际主义志 向与个人主义 享受之 间的逻 辑联 系却未经触及, 这一点难免令 人质疑。所 以 ,这样的时刻破坏了精 心设计 的话语 框架。 方海珍显然是剧 中的 “第一号英雄人 物 ” 根 据“样板戏 ”的标准 法则 ,她不 仅严 格按 照话语的 规则行 事,而且 还在她对 其他人 物 ,对 她 自己 ,对 观众 说话 时直接使 用意识形 态的套话。因此 ,方海 珍 的作用是引导整 出戏 的合理发展。然而 ,她的台 词 和行为对主流话语如此依赖 , 以致她无法 不背 离真 实的情形。当她发现从麻袋里泄漏 出来 的小 麦混 有玻璃纤维 的时候 , 她最担心 的不是人 吃了 会有 生命 危险 , 而是基 于主导 的主人话语 的政 策 合法性。她 的台词是 人吃 了,沾在肠子上 ,就有 那— 唱 生命危 险, 政 治影 响大如 天, 大如 天 在她看来, 个人 生活似乎可 以彻底忽 略不计或 者 不予考虑。 “夜查仓库 ”只能被看作是一种集体的 疯狂行为 这与我们 即将看到 的徐 晓鹤和残雪小 说 中描写的场景极为相似 ,它揭示 了话语体系制 造的那 种异 化和他律 的妄想狂 心理。 当然, 《海港 》中的非 理性 因素 原本 旨在 加强 话语 的理性。人物 的妄想 狂特 征体现 了他们通过 毫无 意 义的努 力 突 出所有 矛 盾和 差异 的不 断尝 试。然 而 ,这个集体缔造 的理性注定会 瓦解而且变 得荒谬 , 因为和谐的外表底下 隐藏着意识形态力 量造成 的不可调 和的分裂。因此 ,正是话语提供 了 自我指涉和 自我分裂 的条件 , 这样 的行为只能是 其 自身逻辑 的产物。换句话说 ,主人话语必须被看 作是 以其 自身理论 阐述为依据 , 确认其历 史必要 性 的文本实 体。这种 自我指涉形式最终 只会使 其 自身 的力量无效而不是使这样 的力量得到加强。 如果 说德·曼 用 阅读 的概念来 替代反 讽是 正 当的, 那么 中国先锋 主义的反讽就存在 于对 主人 话语 的阅读。揭示话语 中修辞 因素及其功 能之间 的矛盾 ,即主流话语 的 自我矛盾特征 ,已经 成为一 项永恒 的任务。体验这 种矛盾 当然就是经历一种 撕裂或者粉碎人类 意识 整体 的震惊体验。中国先 锋派作 家觉察 到 了浸透 着话 语现 实的腐 朽气息 , 透过他们错乱疯癫 的叙 事模式和他们不健全 的人 物爆发 出绝望 的笑声。他 们也拥有 了深植 于话语 的妄想狂 中的精神分 裂倾 向。 这里,德 ·曼 的论点是对 中 国先锋小说 的反讽 功能 最恰 当的 阐释 “绝 对 的反 讽是 对 疯狂 的 意 识,它本身是一切意识 的终 结 ,它是对非意识 的意 识,是从疯 狂内部对疯狂 的反 思 。”因此 ,我们必须 看到,反讽 不是 向外抛射 的 不是社会讽刺 ,而是 内在的澹妄,所谓 “清醒地愚 狂 ” ,即对无知和愚狂 的 自我意识 像苏格 拉底 所经 常声称 的那样 , 因 此也 就是荒谬 性与对荒谬性 的意识 同时存在的悖 论。克尔凯郭尔在他 的 《反讽 的概念 》中不断涉及 到苏 格拉 底, 他 以一 种类似 的方式 区分 了反讽与 怀疑, 指 出了反讽 中内在地异化 了的主体性 和它 对错 连与张力 的 自我反思。

“ “几一 〔以

(6)

反诚 的 先 铎 派蔽 事 与巨刃叹, 翰欲 场卫匆麟皿 廷翻 丰参刁喃 宾 德·曼在 《时间性 的修 辞 》一 文 中的反讽 概念 主要来 自波德莱 尔对笑 的论述。他出色地概括 了 波德莱尔 的“双重 性 ” ` 概 念 同时感 到优越 和 自卑, 同时作 为 自我 和他者 反讽的语 言将 主体分 裂成存 在 于非本真性 之 中的经验 自我 和存在 于认识 到这种非本 真性 语言 形式 中的 自我 。然 而 ,这 并不使之进入 本真性的语 言 , 因为知道 非本真性 与成 为本真的这二 者并不 相 同。 这 里的反讽 概念并不是新批评 所理解 的折衷。例 如 , 理查 兹 把 反讽 定 义 为 “包含 着 对 对立 面” ,对平衡整体 的 “互补 冲动的容纳 ”。对 照之下 , 德 ·曼强调 的不成 比例和前后 矛盾不是整合 ,而是 错 位或错置 , 它们在文本 中的不同意识层 面同时 起 作用。 在 中国先锋 派小说 中, 叙 事的双重性就 在于 对主人话语 不可避免 的内在依附与对话语 荒诞性 的敏锐感 知的并行不悖。主人话语 已经 成为同时 渗透社会生 活和心理生 活的主导现 实, 中国先锋 派作家对这 种环境 的唯一 反应就是让无 法弥合的 分裂主体精 神失常。话语 的暴力攻击把 崩溃的体 验强加 给心 理现 实,导致 产生 了 “文化 大革命 ”后 那一代人 的“精神分 裂 ”。理性 的话语理论 与非理 性 的残暴 实践之 间的激 烈冲突为先锋派 写作 的反 讽提供 了 良好 的基础。尽管话语 中具有 自我解构 的 因素 ,但话 语 的 目的并 不在于反讽 是 我们 对话 语 的阅读揭示 了其 中隐藏的反讽。这样 的阅读 、再 阅读和再写作 正是 先锋 派叙事要做 的。 对话语 的反讽式重 写或戏仿可 以看作 中 国先 锋小说 的普遍特征 , 其 中话语 的形式特 点被保 留 了,但置 于不 同的语境下 。通过挪用并扭转业 已存 在 的, 戏仿和反讽一样 具有 自反和 自我 游离 的冲 动。如果说反讽是揭 示 自身碑隙 的一种表达 ,戏仿 则具体 意味着一种模 拟 , 通过首先揭 除模 拟者 自 己的假 面来 揭除被模 拟者的假面。琳达 ·哈琴把戏 仿描述 为“现代 自反性 的主要形式 之一 它是艺术 间话语 的形式”。在 中国先锋派 的问题 上 ,戏仿不 仅 是“艺术 间话语 ”同 时也 是 “文 化间 话语 ”的形 式, 因为戏仿 的对象不仅 有艺术作 品 ,也有文化产 品,无论是政 治性 还是商业性 的 。 有 如 巴赫金为 了抬 高古代纯朴 的、健康的 、英 雄式 的西方概念而 阐述 的, 正是这样一 种 “在现 代”的戏仿 “变得病 态 ”。但是 ,现代戏仿 ,包括在 中 国先锋小说 中的在 内,不能被贬斥为 “狭 隘而无果 的” ,因为很 简单 ,它不是 以肯定性 的成果 为 目的 , 而是 以否定性的成果为 目的的, 它 出产 的是误 弄 的和错置 的表达。因此 ,戏仿是不恰 当的模仿 ,是 反讽地揭示 了模仿之无能 的模仿。 当波德莱 尔在他的论笑 的文章 中谈 到 “绝对 喜剧” ,他 同时指 向了优越和 自卑 。关键 问题 在于 优越 只能在认识到 自卑 的时候 才能出现 对于波 德莱 尔,这是笑 的起源 。他正是从这点 出发 区分 了 笑和欢乐 “欢乐是一种整体 。笑是对 双重的或矛 盾的感觉的表达。 ”对于 中国先锋作 家来 说 , 比如 残雪和徐晓鹤, 正是这种双重性打破 了主体呈现 的和谐, 因为主流话 语 的力量 同时可以被当作话 语的衰退来体验。这里 ,我们迫 近了反讽 的核心 一个不断追随的 困境 ,也就是说 ,一 个无法避免的 自涉的悖论,其 中没有稳 定的主流话 语 作为欢乐 和令人欢乐 的“整体 ” 能 够存 在 ,因为反讽用它极 端的 自我矛盾甚至 自我吞 噬揭 除了 自称是 自足 的 历史叙事的假面。 在 中国先锋小说 中,反讽或 者对 主人话语 以 及整个 现代文学 范式 的 再 阅读正 是后现 代性 概念 的起源 , 如果我们把 主人话语 理解为一种典 型的现代性话 语的话。因此 ,后 现代就是揭示现代 之 中固有的反讽。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 ,反讽不再被 当作另一种至高无上 的批 判主体赖 以产生 的现代 主体性 的分裂。如果说 现代主义反讽有赖 于意识 清醒、操作巧妙 的反讽 家 ,那么 中国先锋派 的后现 代 主义反讽注定 了 自我分裂 或者 多元 的声 音,这 样 的声音永远不能被 压缩为唯一确定 的声音。正 如琳达·哈琴看 到的那样 ,这是一个转变 , “从浪 漫 派反讽 的现代 主义残余 带有其至少对反讽性 主 体 的肯定 到后 现代 对任何超验确定性 包括 主 体 的怀 疑。后 现代 反讽 同时否认辩证法形式 ,拒 绝任何种类 的解决 ,以保持双重性 ,而双重性正是 它的标 志”。不幸 的是 , 中国先锋派小说 中的后 现 代 主义主体 注定要成 为互文 化 的主体 ,持续 而 又无止境地 陷人 了决 定 中国现代性文本 和话语 的 扑朔迷离 的罗 网之 中。 然而 , 中国先锋 主义 中的后现代反讽不应 当 被视 为没有 任何 危险 的文学质量。对 主流话语 的 绝 对真实 的幻想 破灭 成为 年代 中晚期 压倒 理想 主义的社会文化潮流, 它逼近或者至少迎合 了盛行一 时、折射 出 “文化大 革命 ”造成 的意识形 态堕落的犬 儒主义社会趋势。叙事 的 自我怀疑并 不等于犬儒 主义, 然而叙事 的 自我怀疑和犬儒 主

“ “几一一

, 〔脚

(7)

皿睡令

, 叫

反 习几的 先 东争畜辰 叙 事 与 匕人 话 蛋咨的 另 刁咚阅 读 义都反 映了灾难性 的精神 创伤体验带来 的共同 的 一社会精神状态。我们必须小心犬儒主义的陷阱 ,那 么阅读 中国先锋小说后现代 反讽必须揭示其 蕴含 在 自我 圈套 、 自我指涉和对 两难经验 的 自我批 判 , 中否定性 的因而也是 乌托邦 的力量 。 中国先锋 派叙事具有 阿多诺所谓的 “对胡 言

乱语的希望

”的瞬间 ,这里 “受难将 自己呈现为对

幸福 的荒诞 允诺 的偶然事件”。当然 ,阿多诺的 “否 定 的辩证 法”规 划不能被理解 为纯粹反题 的努 力 ,

或对现存的简单翻转

, 而必须被把握为既予体系

的无尽瓦解

, 因为最有力的抵抗存在于将客体先

占为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遥远的斥责。用阿多诺 的话来 说, “辩证法是对妄念的客观语境的 自我意 识 ,它并不企图逃离这个语境 。它的客观 目标是从 内部打破这个 语境”。批评的距离应当被描述为一 种 内在 的距离 一种德 里达式 的延异 跳 , 或者 一 种“从 内部 ”的无 限推迟或逸 出 。正是从这 个意义上 克尔凯郭 尔在讨论苏格拉底 的时候提到 了`他 内部的无 限否定性 ”, 因为 “他疏 离于他所从 「属的世界 ,' 黑体 为我所 加 。中国先锋派叙事的后现代反讽证 明了这样的 “无限否定性 ” 。 ① 阿多诺 的大 学授课 资格论 文 , 即他的 第一本专著是 《克 尔凯郭 尔 审美的建 构 》。顾名 思义 ,这本 书的研 究对象就是克 尔凯郭 尔, 尽 管他 在书 中没有明确提 到 克 尔凯郭 尔《反讽 的概念 》一书 。 ② 对阿多诺来说 ,无论是 “绝对精神 ”,还是 “此在 ”,都 不能被 当作 目的论的历 史来看待, 他 否定任何从启 蒙话语 中衍 生而来的对解放 的肯定观 念。 ③ 法家思想的吸引力 , 在于法家思想相信权力在政治 体 系中的作 用。 对法 家思 想产 生过重大影响的道 家 老子, 而不是 庄子 的政 治形而上 学 , 比如 克制人的 欲 望和智 力的观 念, 对 当代主 导哲学的形成起到 了 辅助 的作 用。 即便 是迎合 了伦理 法则 理 的儒教 也 成 为主导 的社 会秩序 概念, 包括 君 巨 尤其是 丈人 关 系的主要 来源。 ④ 甚至“许多的矛盾 ”观也无法同一于后现代的众声喧 啤, 因为强调 “主要 的矛质起 着领 导的作 用 ” “捉住 了这 个主要 矛质, 一切 问题就迎刃而解 了”。 ⑤ 同样 ,刘康运 用西方马克 思主义 阿 尔都塞 ,尤其是 葛兰西 重新评价 东方现代性的企 图也是不成功的, 他没能认识到革命观 念 目标在 于建立新 的威权 的总 体论方 向。 当刘康称之 为 “`解构 主义者 ' ,有 意以摧 毁 资本主 义现代性 的资产 阶级 丈化体制”,他低佑 了 现代性 中的威权蕴洒。一种真正的“另类 于资本主义 现代性”的特殊现代性形式不是 采取 反翁权的手段 , 而是用事 实上更加严苛的社会翁权形式 的中国现代 性 取 代 西 方 现代 性。 ⑥ 金观涛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其社会矛质观念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新孺 教主观感受世界的模式。他写道 , “矛 盾论所提 出的辫证法, 不仅是一种 高度认识论化的 世界观, 且只是 某一种立场 , 某一确定世界改造者 主体 才有意义的世界观。本 来作为时客观世界描 绘 解释 的辫证法 变成只有对某一道德主体 才有效 的辫证法,一旦没有 立场和道德主体 ,整个辫证世界 也就不存 在。 ”新儒教 强调抽 象的伦理 主体 ,而辫证 纲领却依 赖和取 决于抽 象的宏大历 史主体。 ⑦ 年代中期, 当“文化反思 ”开始在年轻知识分子 中闷流行 的时候, 复旦 大学 曹经放 映过一些 “样板 戏”电影 ,我 当时是该校 的学生 。现众总会忍不住放 产大笑,这并不令人 惊奇 。 ⑧ 大部分样板戏 ,知 《智取威虎山》、 红灯记 》和 《沙家 洪》均取材于现代 历史的传奇故亨 。 ⑨ “主要矛质 ”与 “次要矛质 ”的两分法有别于 “矛质的 主要 方面”与 “矛质 的次要方 面 ”的两分 法 正如 上面 提到 的那样 。 前者指不 同意义的矛质 ,后 者指 不同 程度 的矛盾。 ⑩ 区分不同种类的人物 , 是文化当局尤其是江青制定 的“样板戏 ”法则 。我们 甚至可 以从人 物表 中文原 板 的排列上看出这一点,有一个空行把 “正面人物 ” 与“中间人物 ”隔开 ,有两个空行把 “中间人物 ', 以及 其他 次要人物 与“反 面人物 ”隔开 。

”几“ “几一汀。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另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在 1930 年以後的一段時間,人口

• 少年人自願或同意 與他人進行性活動 亦有可能 是有人利 用本身與少年人之間 權力差異 的特殊地位而對少年人在

2022 年即將到來,以往的除夕夜都是在農曆的 12 月 30 號,但是新的一年卻沒有 這一天,由於除夕意指歲末的最後 1 天,只要是正月初一的前一晚都是除夕,因此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而且嘲諷扁鵲說:「你既無上古名醫俞跗的本事,反而說你能救活太子,就是不懂事的

文章末段說:「這注定了你給與別人的有限

• 提升 提升 提升學生獨立自主的 提升 學生獨立自主的 學生獨立自主的 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 閱讀 閱讀 閱讀 能力.. 能力

•中國的牛,永遠沉默地為人做著沉 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 日下,它拖著沉重的犁,低頭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