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1數與數線-數與數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1-1數與數線-數與數線"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99 課綱) 第一冊 第一章 1-1 數與數線. 數與式. 【目標】 能了解實數的意涵:選定一線段作為單位長度,以它去度量另一線段,賦予此線 段一個數,這個數就是正實數。進而能建構數線,理解數線上每一點都有一個實 數為其坐標,且每一個實數都有一點與之對應;並藉由有理數的十進位表示法, 理解無理數的無限小數的十進位表示法的意義。再者,能操作實數的四則運算, 並熟悉以文字代替數字的形式操作﹑根式的運算﹑實數的大小,以及絕對值的意 義。 【問題】 1. 是否任何兩線段的長度比都是整數比? 解答: 在下圖中, AB 與 CD 是兩條任意的線段:. CD : AB 是否一定是整數比呢?也就是說是否可以將 AB 適當 n 等分, CD 適 當 m 等分,其中 m, n 都是正整數,使所得的每一等分一樣長。如果可以, m m 那麼 CD : AB  m : n ,而 CD  AB 。此時,若令 AB  1,則 CD  。很可惜, n n 答案是否定的。例如:正方形的對角線長與邊長的比是 2 ,它不是整數比。. 對任意兩線段 AB 與 CD ,儘管 CD : AB 未必是整數比,但我們知道必有一個 數 x ,使 CD  xAB 。 若令 AB  1 ,則 CD  x ,這樣的數 x 就是實數,它可能是 1, 2, 3, 4, 5, …這 些整數,也可能是像. m 這類分數(其中 m, n 是正整數),但也可能無法表為 n. 分數(例如 2 ),也就是不能找到一個最小單位來「公度量」此兩線段。以 上這些數都是正實數,為了方便,0 以及將正實數前加上負號所得的負數(例 4 3 試證: 2 為無理數。. 如 5,  ,  2 )也都算是實數。 2.. 證明: 假設正實數 x 滿足 x 2  2 ,且存在整數 p, q ,使 x  於是存在互質的正整數 m, n ,使 x . q , p. m 。 n. m m2 m2  x 2  2  2  2  m2  2n2  m2 是偶數  m 是偶數。 n n n 令 m  2k ,其中 k 是正整數, 於是 m2  2n2  4k 2  2n2  n2  2k 2  n2 是偶數  n 是偶數。 x. m, n 都是偶數與 m, n 互質矛盾,所以不存在整數 p, q 使 x . 1. q 。 p.

(2) 【說明】 1. 我們用一支以. 1 公分為最小單位的直尺來度量一張名片的長與寬。如果 10. 長﹑寬恰好在分割線上,我們可以準確的讀出其長與寬(不考慮視覺的誤 差)。如果長或寬不恰好落在分割線上時,例如:寬落在 5.4 與 5.5 公分之 間,那麼我們就可在 5.4 與 5.5 公分之間估計一個數值,如:5.43 公分﹐ 5.46 公分,…等等;但如果想更準確時,就要在 5.4 與 5.5 公分的線段上, 再以 0.01 公分為單位細分下去。 2. 度量長度就是測量長度之意,測量可以定義為一個數據配以單位做為描述人 或物的一些性質之用。測量的重要部分為測量的單位。測量用來決定事物的 大小,用同一單位測量幾個不同的物件可直接比較這些物件的大小,用不同 的單位測量同一個物件,所得到的單位數不同;這種測量得到的單位數就是 實數。測量物件時,必須取適當的單位,否則得到的單位數可能太大或太小, 不便使用。 【定義】 1. 離散量: 一種是有自然單位且不宜分割的物件,這些整數計數的量稱為離散量。 註: 整數的離散性:任意兩個相異整數的距離至少為 1 。 2. 連續量: 需人為地取定單位,並以此單位來度量,其數值未必是整數,這種量稱為連 續量。 例如:長度﹑質量﹑時間。 3. 單位長: 取定單位長,任取線段的長度都是單位長的實數倍。 4. 有理數: m 能夠表成兩個整數 m, n 的比值 (n  0) 的實數稱為有理數。 n 註: (1) 每個整數都是有理數,每個有理數都是實數。 (2) 有理數的稠密性:任意兩個不相等的有理數之間,至少有一個有理數存 在。 5. 無理數: 不是有理數的實數稱為無理數, 2 及  (圓周率)都是無理數。 註: (1) 無理數就是不循環的無限小數。 (2) 使用無理數時,常只考慮它的近似值,可使用二分逼近法或十分逼近法 求之。 6. 小數: 每一個實數都可以表成小數,有理數表成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無理數表成 不循環的無限小數。 註: 循環小數的小數位數有無限多,是無限小數的一種,一般小數位數有限的小 數,可以稱為有限小數。 2.

(3) 【討論】 數線: 1. 在一直線上任取一點 O 做原點,再另取一點 U 做單位點,就以 OU 為單位 長,即 OU  1 。這時,以原點 O 為界將直線分為兩側:一側為單位點 U 所 在,稱為正向;另一側則為負向(在水平直線上,通常以右方為正向,左方 為負向),於是直線上任一點 P ,依 P 所在的位置分三種情形規定點 P 的坐 標如下:. (1) 點 P 落在正向時,若 OP  pOU  p ,則點 P 坐標為 p 。 (2) 點 P 為原點 O 時,點 P 坐標為 0 。 (3) 點 P 落在負向時,若 OP  pOU  p ,則點 P 坐標為  p 。 2. 設點 P 是數線上異於原點的一點,我們已經知道 OP : OU 未必是整數比,分 成兩種情形: (1) OP : OU 是整數比,令 OP : OU  m : n ,其中 m, n 是正整數, 於是 OP . m m OU  , n n. m ; n m m m 當 P 落在負向,點 P 坐標是   。  n n n. 當 P 落在正向,點 P 坐標是實數. 此時,點 P 坐標可以表成兩個整數的比值, 這種實數稱為有理數,這種點稱為有理點。 (2) OP : OU 不是整數比。此時,點 P 坐標不是有理數, 就稱為無理數(如 2 ),而該點稱為無理點。 在數線上,所有實數與所有點一一對應。 有理數對應的點稱有理點,無理數對應的點稱無理點。 3. 由於非零整數 m . m 0 ,都是有理數,而原點 0 的坐標 0  ,也算是有理數。 1 1. 因此,所有整數都是有理數。 【說明】 1. 可將此線上任意點的位置賦予一個數,此直線就是一條數線;我們要強調的  是數線上的點與實數全體中的數是一一對應的;確定有些數,例如:  ﹐ 2. 不能用直尺與圓規依作圖的方式作出來,但數線上恰有一點其坐標為  ,也  恰有一點其坐標為 ,這是直觀明確的。 2. 2. 數線上,點的坐標是一維幾何的基礎概念,也是解析幾何的最基礎概念。每 一點有一坐標,每個數有一點與之對應。以此延伸,可建立平面坐標,再建 立空間坐標。因此,在這裡要確實了解坐標與一一對應的意涵。. 3.

(4) 【問題】 1. 在數線上將 AB 線段 m 等分。 註: 利用平行線比例的性質處理。 解答: Q1 Q2 Q3. Qm-1. A. B. P1 P2 P3 Pm-1 P 如圖過點 A 作線段 AP , 在 AP 上取點 P1 , P2 , P3 ,, Pm 1 ,使 AP1  P1P2  P2 P3    Pm 1P , 連 BP ,並分別過 P1 , P2 , P3 ,  , Pm 1 作 BP 的平行線, 1 分別交 AB 於 Q1 , Q2 , Q3 ,, Qm 1 ,得 AQ1  AB 。 m 8 3. 2. 給定 AB 如下,令 AB  1 。試作一線段,使它的長度是 。 解答: 8 3. 2 3. 由於  2 ,故可依序作圖如下: (1)作一線段 CX ,取 CD  DE  EF  AB  1 。 (2)過點 E 作適當線段 EY ,在 EY 上,取 EP1  P1 P2  P2 P3 。. (3)連 P3 F ,過點 P2 作 P3 F 的平行線交 EF 於 P 。 由於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故. EP EP2 2   , EF EP3 3. 2 3. 又 EF  1 ,得 EP  。 2 3. 8 3. 因此, CP  CE  EP  2   。. 4.

(5) 3 5. 3. 給定 AB 如下,令 AB  1 。試作一線段,使它的長度是 。 解答: 過 A 任作一直線 ,並在 上取 C1 ﹐ C2 ﹐ C3 ﹐ C4 ﹐ C5 , 使 AC1  C1C2  C2C3  C3C4  C4C5 , 如圖,. 連接 C5 B ,再過 C3 作 C3 D // C5 B 且直線 C3 D 交 AB 於 D , 3 5. 則 AD  為所求。 4. 在數線上標出有理數. n 。 m. 解答: 一個正有理數 r  可將數線以. n ,其中 m, n 都是正整數時, m. 1 n 為最小刻度,在原點右方的第 n 個刻度即是 。 m m. n ,其位置在原點左方(負方向)的第 n 個刻度點。 m 可知,每一個有理數都可以標示在數線上。 若r  . 5. 給定 AB  1 ,在數線上標出 2 。 解答:. 作 CD  2 AB  2 , 以 C 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畫弧,再以 D 為圓心相同長為半徑畫弧, 兩弧交於 E, F ,連 EF 交 CD 於 M 。 在 ME 上取 MP  AB  1 ,連接 CP ,則 CP 即為所求。 2. 2. 2. 由於 EF 垂直平分 CD , CP  CM  MP  12  12  2 (畢氏定理), 所以 CP  2 。 5.

(6) 6. 給定 MN 如下,令 MN  1 ,試作一線段,使其長度為. 3 。 2. 解答: 作 PZ ,並取 PQ  1 , QR  3 , 以 PR 為直徑作半圓,並過 Q 作 PR 的垂線,交半圓於 T ,. 並取 QT 的中點 K ,則 QK . 3 。 2. 6.

(7) 【說明】 人類或許是因為有 10 根手指頭,所以偏愛十進位數字系統。整數用十進位,小 數也用十進位。其實小數就是分母為 10, 100, 1000, …的分數的另一種表法。例 7 123 如: 0.7  ,1.23  。 10 100 數線上, 0.36 介於 0 與 1 之間,若將 0 與 1 區間十等分,則 0.36 在 0.3 與 0.4 之間, 再將此區間十等分,就可明確定出 0.36 的位置。 循環小數 0.36  0.363636 ,就在 0.36 與 0.37 之間,將此區間十等分,再十等分,… 作下去,它也有唯一確定的位置,此位置就是. 4 36 ,即 的位置。 11 99. 循環小數的小數位數有無限多,是無限小數的一種,一般小數位數有限的小數, 可以稱為有限小數。有限小數與循環小數都是有理數,循環小數必為有理數。 【問題】 1. 試將下列分數化為小數。 (1). 21 7 。(2) 。 8 12. 解答: (1) 利用長除法將 21 除以 8 ,過程如下: 2.625 8 21 16 50 48 20 16 40 40 0. 得. 21  2.625 。 8. (2) 利用長除法將 7 除以 12 ,過程如下: 0.5833 12 70 60 100 96 40 36 40. 得. 7  0.583 (即 0.5833 ,循環節為 3 )。 12. 7.

(8) 2. 試證:有理數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 證明: m 化成小數時, n 用長除法以 m 除以 n ,則每回的餘數只能是 0, 1, 2, , n  1 ,. 一般而言,當 m, n 是正整數,而要將 反覆操作時, 若出現餘數 0 ,則. m 化成有限小數; n. 若不出現 0 ,則餘數必然重複出現,. m 也就成了循環小數, n. 所以有理數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 3. 將小數 0.36 及循環小數 0.36 (即 0.3636 ,循環節為 36 )化為最簡分數。 解答: 0.36 . 36 9 ,設 x  0.36 ,  100 25. 則 100x  36.36  36  0.36  36  x , 99 x  36 , x . 36 4  , 99 11. 4 。 11 求 3.2567 的分數表示時。. 即 0.36  4.. 註: 循環小數可以用一個有理數來代表。 解答: 令 x  3.2567 , 則 10 x  32.567567 , 10000 x  32567.567567 , (10000  10) x  32567  32 , 可得知 x . 32535 就是 3.2567 的分數表示; 9990. 它在數線上可以明確的作出來。 5. 無理數是否可以表示成小數呢? 解答: 無理數表成小數都是不循環的無限小數。 6. 寫出無理數 2 用小數表示的前三位小數。 解答: 我們用十等分法逐步逼近如下: 首先, 1  2  4 ,故 1  1  2  4  2 ,即 2  1. 將 1 ~ 2 之間十等分,分點為 1.1, 1.2, , 1.9 ,. 。. 分別計算這些數的平方,得 (1.4) 2  1.96  2  2.25  (1.5) 2 , 故 1.4  2  1.5 ,即 2  1.4 。 次將 1.4 ~ 1.5 之間十等分,又求得 (1.41)2  1.9881  2  2.0164  (1.42) 2 , 故 1.41  2  1.42 ,即 2  1.41 。 再將 1.41 ~ 1.42 之間十等分,求得 (1.414)2  1.999396  2  2.002225  (1.415) 2 。 故 1.414  2  1.415 ,即 2  1.414 。(以上計算可利用電算器) 8.

(9) 【說明】 透過整數的除法得到的有理數可以表示為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並熟悉兩者之間 的互換。進而理解無理數的十進位表示法可利用不斷作「十等分的細分」,由有 限小數逐步逼近,而得到無窮不循環小數。 由 2 的定義:正數 x 使 x2  2 時, x 就以 2 表示。 我們可透過尺規作圖,在數線上找到 2 的明確位置。 利用代數關係(用電算器計算): 1.42  1.412  1.4142  1.41422   2   1.41432  1.4152  1.422  1.52 , 我們可確定 1.4  1.41  1.414  1.4142   2   1.4143  1.415  1.42  1.5 , 利用有理數列(即小數數列)可以逼近 2 的位置, 也就是 2 的小數表示為 1.4142 ,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更一般的說:任意一個無理數的小數表示都是無限不循環小數。 在實際應用上,我們視需要取適當的近似值表示之。 利用電算器可求 1.42 , 1.412 , 1.4142 ,…, 如果不使用電算器時,我們由 1.42  1.96 , 又 1.412  (1.4  0.01) 2  1.42  2  1.4  0.01  0.012  1.96  0.028  0.0001  1.9881, 又 1.4142  (1.41  0.004) 2  1.412  2  1.41  0.004  0.0042  1.999396 , 也可推得 1.42  1.412  1.4142   2 的關係。 這個過程就是要說明推導恆等式 (a  b) 2  a 2  2ab  b 2 的目的。 【定理】 b 1. 最簡分數 是有限小數之充要條件為分母只含 2 或 5 的質因數。 a 有理數就是整數或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 b  Q, a  0 ,在除的過程中 a b (1) 若 r  0 ,則 為整數或有限小數。 a (2) 若 r  0 ,則 r  1,2,, | a | 1 ,至多 | a | 次必循環且循環節 | a | 1 , b 則 為循環小數。 a. 9.

(10) 【性質】 實數加法與乘法的基本性質: 1. 交換律: a  b  b  a , ab  ba 。 2. 結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ab)c  a(bc) 。 3. 分配律: a(b  c)  ab  ac 。 註: 其中分配律可以推廣:對任意實數 a1 , a2 , (a1  a2   an )(b1  b2   bm )  a1b1  a1b2   a1bm  a2b1  a2b2 . , an 及 b1 , b2 ,.  a2bm . , bm ,恆有.  anb1  anb2 .  anbm 。. 【公式】 常用的乘法公式: 1. (a  b) 2  a 2  2ab  b 2 。 2. (a  b) 2  a 2  2ab  b 2 。 3. (a  b)(a  b)  a 2  b 2 。 4. (a  b)3  a 3  3a 2b  3ab2  b3 。 5. (a  b)3  a 3  3a 2b  3ab2  b3 。 證明: (a  b)3  (a  b) 2 (a  b)  (a 2  2ab  b 2 )(a  b).  a3  2a2b  ab2  a2b  2ab2  b3  a3  3a2b  3ab2  b3 。. (a  b)(a 2  ab  b 2 )  a 3  b3 。. 6. 7.. (a  b)(a 2  ab  b 2 )  a 3  b3 。 證明: (a  b)(a 2  ab  b 2 )  a 3  a 2b  ab 2  a 2b  ab 2  b 3  a 3  b 3 。. 註: (1) (a  b)(a 2  ab  b 2 )  a 3  b3 , (a  b)(a 2  ab  b 2 )  a 3  b3 , 常誤用為 (a  b)(a 2  ab  b 2 )  a 3  b3 , (a  b)(a 2  ab  b 2 )  a 3  b3 , 請小心引用之。 (2) 應用乘法公式 ( a  b)3 展開 (2 x  3 y )3 時, 只要將 2 x 視為 a , 3 y 視為 b ,即可應用之。 此目的在建立形式與抽象符號操作的能力。 (3) 乘法公式 (a  b)(a  b)  a 2  b 2 具有一體兩面的意涵, 如果由左往右是乘開, 而由右往左,即 a 2  b 2  (a  b)(a  b) ,就是因式分解之意。 所有的乘法公式都有此意涵。 但分解因式需要多練習才能熟練之。. 10.

(11) 【問題】 1. 設 a, b 為任意實數,乘開並化簡 (a  b) 4 。 解答: (方法一) (a  b) 4  (a  b)(a  b)3  (a  b)(a 3  3a 2b  3ab 2  b3 ).  a4  3a3b  3a2b2  ab3  a3b  3a2b2  3ab3  b4  a4  4a3b  6a2b2  4ab3  b4 。. (方法二) (a  b) 4  (a  b) 2 ( a  b) 2  ( a 2  2ab  b 2 )(a 2  2ab  b 2 ).  a4  2a3b  a2b2  2a3b  4a2b2  2ab3  a2b2  2ab3  b4  a4  4a3b  6a2b2  4ab3  b4 。. 2. 展開 (1  x)(1  x  x 2 ) 。 解答: (1  x)(1  x  x 2 )  1  x  x 2  x  x 2  x 3  1  x 3 。. 3. 分解 x4 1 。 解答: x 4  1  ( x 2  1)( x 2  1)  ( x  1)( x  1)( x 2  1) 。. 【性質】 a b. 當 b  0 時,實數 a 比 b 的比值就是 。關於分式的運算,我們知道: 1. 2. 3.. a a。 1 a c ac ( b  0, d  0 )。   b d bd ac a  ( b  0, c  0 )。 bc b. 【說明】 ac a  為約分與擴分的一體兩面形式,視其需要引入。 bc b 48 48 16  3 3 如分數 化為簡單分數,   ,就是約分。 80 80 16  5 5 1 1 1 2 4 6 12 1 1 1 但合併   時,就引入擴分,        1 。 6 3 2 12 12 12 12 6 3 2. 式. 11.

(12) 【作圖】 1. 根式作圖: 在圖中,. 設 ACB 為直角,且 CD 垂直 AB 於 D , 則 CAD ~ BCD ,於是. AD CD 。  CD BD. 令 AD  1, BD  a, CD  x , 1 x. 上式即 . x ,得 x2  a 。 a. 由此性質,可知: 對任意正實數 a ,都可利用尺規作圖,作出正實數 x ,使 x2  a , 此處 x 即為 a 。因此, ( a ) 2  a 。 2. 以下方線段為單位長(長度為 1),. 試作出長度為 5 的線段。 解答:. 利用直尺及圓規作圖。 首先作一線段 AB  6 , 以 AB 為直徑作一半圓, 在 AB 上取點 D ,使 AD  1 , 過點 D 作 AB 的垂線交半圓於 C 。 由於 ACB  90 , 故 CD  5 。. 12.

(13) 【定義】 1. 平方根: a  0 時, a  0 ,且 ( a )2  a 。 註: 設 a 是一個正實數,若實數 x 滿足 x2  a ,則 x 是 a 的一個平方根。 a 的平方根有 a 與  a 。 【性質】 運算性質: 設 a, b 是正實數,則 1. a b  ab 。 2. 3.. a a 。  b b 2 a  a。 證明: 由於 ( a  b ) 2  a  b  a  b  ( a ) 2 ( b ) 2  ab ,所以 a  b  ab 。 仿此,可得. a b. a 。 b. . 又當 a  0 時, a 2  a  a  a  a  ( a )2  a ,故 a2  a 。 【性質】 1. 設 a, b, c 是有理數,其中 b  0 ,且 c 是無理數,則 a  b c 是無理數。 證明: ra 因為如果 a  b c  r 是一個有理數,會導致 c  是有理數的矛盾。 b b 乘 c 的積記為 b c ,它也是一個無理數, r 因為如果 b c  r 是一個有理數,會導致 c  是有理數的矛盾。 b 2. 設 a, b, c, d 是有理數,若 a  b 2  c  d 2  a  c, b  d 。 3. 若自然數 n 的質因數分解中(標準分解式), 至少有一個質因數出現了奇數次,則 n 為無理數。 【說明】 1. 當根號中是正整數時,我們都儘量分解出平方數,使根號中的整數變小。 2. 以兩層根號表示的實數有些不能化簡成一層根號; 但有些根號內之根式 a  2 b 為完全平方式, 即 a  2 b  ( p  q )2 , 可以化簡成一層根號。 3. 將原分式的分母化成有理數的過程稱為分母的有理化。 通常在做根式的運算時,把分母有理化會比較容易處理。 4. 我 們 常 利 用 代 數 性 質 與 簡 單 操 作 來 比 較 2  5 與 13 的 大 小 , 由 2. ( 2  5 )2  13  0 來判斷 2  5 與 13 的大小,通常平方根式的比較利 用平方之後的比較大小是可行的。. 13.

(14) 【問題】 1. 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都還是有理數? 解答: 有理數的基本運算: b d bc  ad (1) 加法:   , ac  0 。 a c ac b d bc  ad (2) 減法:   , ac  0 。 a c ac b d bd (3) 乘法:   , ac  0 。 a c ac b d bc (4) 除法:   , acd  0 。 a c ad 故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都還是有理數。 2. 無理數的加減乘除都還是無理數? 解答: 不一定。 3. 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加減乘除是什麼數? 解答: 一般而言,有理數與無理數之和必為無理數, 但無理數之「和」﹑「差」﹑「積」或「商」不必然是無理數。 4. 是否可由一個數 k 不是平方數,便說 k 是無理數? 解答: 不行。 5. 試證: 2 為無理數。 證明: 設 x  2 為有理數, 則存在互質的正整數 m, n ,使 x . n n2  2  2 ,即 n 2  2m 2 , m m. 故 2 | n 2 ,又 2 為質數  2 | n , 令 n  2k ,其中 k 為正整數,於是 2k 2  m 2 , 故 2 | m 2 ,又 2 為質數  2 | m 得 2 | (m, n) ,矛盾, 故 x  2 不為有理數。 6. 證明 3 2 為無理數。 7. 證明 3  2 為無理數。 8. 證明 3 2 為無理數。 9. 證明 2  3 7 為無理數。 10.化簡: 4  2 3 。 解答: 4  2 3  1  2 3  ( 3) 2  (1  3) 2  3  1 。. 註:不要寫成 1  3 。 14.

(15) 【性質】 實數次序的基本性質: 1. 三一律: 兩實數 a, b ,必有 a  b 、 a  b 、 a  b 三者中恰一成立。 註: (1) 要比較 x 與 y 的大小,可以先比各自平方的大小。 當正數 x, y 滿足 x 2  y 2 時, x 2  y 2  0 ,即 ( x  y)(x  y)  0 , 1 兩端同乘 ,便得 x  y  0 ,故 x  y 。 x y (2) 兩實數 a, b ,當 a  b 不成立時,必有 a  b 或 a  b ,記為 a  b ; 另一方面,當 a  b 不成立時,必有 a  b 或 a  b ,記為 a  b 。 (3) 由乘法的符號規律可知:對任意實數 a ,恆有 a 2  0 。 2. 遞移律: 若 a  b 且 b  c ,則 a  c 。(記為 a  b  c )。 3. 兩數同加一數的規律: 若 a  b ,則 a  c  b  c 。 註: (1) 若 a  b ﹐則 a  c  b  c ﹒ 4. 兩數同乘一數的規律: (1)若 a  b 且 c  0 ,則 ac  bc ; (2)若 a  b 且 c  0 ,則 ac  bc 。 註: (1) 若 a  b 且 c  0 ,則 ac  bc ; (2) 若 a  b 且 c  0 ,則 ac  bc 。 【定理】 1. 算幾不等式: ab ab 對任意正實數 a, b,  ab 恆成立,且只有當 a  b 時,才有  ab。 2 2 證明:. 2.. ab 1 1 1  ab  (a  2 ab  b)  [( a )2  2 ab  ( b )2 ]  ( a  b ) 2  0 , 2 2 2 2 ab 故  ab 。 2 ab ab 1 當 a  b 時, ( a  b )2  0 ,故  ab  0 ,即  ab 。 2 2 2 ab ab 1 當 a  b 時, ( a  b )2  0 ,故  ab  0 ,即  ab 。 2 2 2 ab  ab 。 所以只有當 a  b 時,才有 2 a 2  b2 設 a, b 是實數,則  ab 。 2. 15.

(16) 【定義】 1. 絕對值: 實數 x 的絕對值記作 | x | ,意義如下:  x  0時, | x | x,   x  0時, | x | 0, 。  x  0時, | x |  x.  註:.  x  0時, | x | x, (1) 絕對值可以簡化為兩種:  。  x  0時, | x |  x. (2) 當 a, b 為數線上任意兩點 A, B 的坐標時, A 與 B 的距離為 | a  b | ,這就 是絕對值的幾何意涵: x 為數線上任意點的坐標,則 | x | 表示此點與原 點的距離。 【性質】 絕對值的基本性質: 設 x, y 為實數,則 1. | x | 0 。 2. | x | x 。 3. |  x || x | 。. x 2 | x | 。 5. | x  y || y  x | 。 6. | xy || x || y | 。 7. | x  y || x |  | y | 。 註: (1) | x  y || x |  | y | 不恆成立。必須在 x, y 同號或至少有一數為 0 時才成 立;同樣地, | x  y || x |  | y | 必須在 x, y 異號或至少有一數為 0 時才成 立,不可錯用這些性質。 x | x| ,y  0。 (2) | | y | y| (3) | x  y || x |  | y | (4) | x  y  z || x |  | y |  | z | 。 (5) | xyz || x || y || z | 。 (6) 設 x, y 為實數,且 x 2  y 2 ,則 | x || y | ,在數線中,其關係如下: 4.. 【說明】. a, b 為兩正數, a2  2ab  b2  (a  b)2  | a  b | , 必須確定 a 與 b 的大小,才能刪掉絕對值符號, 例如: ( 2  3)2  | 2  3 |  3  2 。 常誤寫成 ( 2  3)2  2  3 ,應多注意。. 16.

(17) 【問題】 1. 設. 1 2.  x  1 ,化簡 1  2 x 1  x 2  1  2 x 1  x 2 。. 解答: 由. 1 2.  x  1得. 1  x2  1 , 2. 即 1  x2  0 , 且 1  2 x2  0 , 令 A  1  2 x 1  x2  1  2 x 1  x2 , 則 A  (1  x 2 )  2 x 1  x 2  x 2  (1  x 2 )  2 x 1  x 2  x 2  ( 1  x 2  x) 2  ( 1  x 2  x) 2 ,. 又 ( 1  x 2 )2  x 2  1  x 2  x 2  1  2 x 2  0,即 ( 1  x 2 )2  x 2,可得 1  x2  x  0 , 所以 A  ( 1  x 2  x)  ( x  1  x 2 )  2 x , 所以,原式化簡結果為 2 x 。 2.. x  1 ,化簡 2 x 2  1  2 x x 2  1  x 2  1 。. 解答: 2 x 2  1  2 x x 2  1  x 2  2 x x 2  1  ( x 2  1)  ( x  x 2  1)2  | x  x 2  1 | ,. 當 x  1 時, x2  1 , 故 x2  1  0 且 x  x2  1  0 , ∴原式  ( x  x 2  1)  x 2  1   x 。 【性質】 1. 數系間的關係:    正整數(自然數) Z   N      整數Z 零  實數R 有理數Q  負整數Z      複數C  。  分數F (有限小數, 循環小數)     無理數(不循環的無限小數)   虛數 【說明】 1. 97 年修正發布之「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數學課程暨選修科目數學課程綱 要中,第一學期數學Ⅰ的數與式主題裡,直接了當的說明實數是度量連續量 的符號,並以建構直尺為目標,以學習實數的十進位表示法。並將建構的直 尺建立數線,其中每個點與一個實數一一對應。 2. 在實數中,正整數﹑負整數﹑有理數及無理數都是實數的一部分。整數中的 因數,倍數及其性質,為國中的基礎概念,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也為基 礎概念。. 17.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 第一講的開始, 我們就明確地指出: 線性代數是研究線性空間, 即向量空間、 模和其上 的線性變換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的數學學科。 這一講中,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機器常數machine epsilon,以ϵmach表示,其值為1和比 1大的最小浮點數之間的距離。以下表格為IEEE 754浮點 數標準中各部份所佔的位元數: 精準度類型 符號部分 指數部分

在數位系統中,若有一個以上通道的數位信號需要輸往單一的接收端,數位系統通常會使用到一種可提供選擇資料的裝置,透過選擇線上的編碼可以決定輸入端

另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在 1930 年以後的一段時間,人口

從幾何圖形上來看,所有指數函數,在 (0,1) 的切線斜率恰 好為一的函數也只有惟一一個,因此

For periodic sequence (with period n) that has exactly one of each 1 ∼ n in any group, we can find the least upper bound of the number of converged-routes... Elementary number

Theorem 8.2.6 (3) elementary column operation.. determinant elementary 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