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分析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分析之研究"

Copied!
1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楊思偉教授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政策分析之研究

研究生:鍾昌蘊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2)

謝 誌

世 界 著 名 的 桂 冠 詩 人 池 田 大 作 先 生 曾 說 :「 人 的 差 異 不 大 , 重 要 的 是 堅 持,堅 持 到 底 的 人 才 是 勝 利 者,一 切 都 取 決 於 現 在 一 刻;立 下 目 標 努 力 不 懈,沒 有 什 麼 你 做 不 到 的 事,不 論 是 辛 苦 委 屈 , 也 要 忍 耐 到 最 後 一 刻 」。 當 我 堅 持 到 最 後 一 刻 時 , 我 深 刻 的 體 會 到 這 句 話 的 意 義,也 因 為 這 一 句 鼓 勵,使 我 能 堅 持 到 底,直 到 勝 利 為 止 。 而 這 在 過 程 中,首 先 要 感 謝 我 的 指 導 教 授 楊 思 偉 校 長,因 為 有 他 的 支 持、細 心 且 耐 心 的 指 正,才 使 我 的 論 文 寫 作 能 順 利 完 成。 再 來 , 當 然 要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親 與 家 人 啦 ! 因 為 有 他 們 的 支 持 , 並 時 常 給 予 我 鼓 勵 , 才 能 使 我 無 後 顧 之 憂 的 前 進 與 學 習 。 此 外,一 直 在 我 身 邊 陪 伴 我 的 宜 璇,總 是 扮 演 著 讓 我 放 鬆 解 壓 的 角 色;每 當 我 論 文 遭 遇 瓶 頸 時,她 時 常 鼓 勵 我 出 去 走 走,讓 心 情 放 鬆 一 下 。 也 因 為 這 樣 , 讓 我 能 充 滿 生 命 力 的 再 次 出 發 。 另 外 , 我 的 partner-淑 華 姐 , 總 是 不 斷 的 叮 嚀 我 「 最 近 進 度 如 何 啊 ? 要 加 油 哦 ! 要 快 一 點 哦 ! 」, 也 因 為 有 她 如 「 姐 姐 般 」 的 提 醒 , 才 能 使 我 不 會 輸 給 自 己 的 惰 性 , 日 日 前 進 。 最 後,要 感 謝 創 價 學 會 的 每 一 位 前 輩 , 與 大 學 部 的 伙 伴 們 , 因 為 與 你 們 一 同 共 戰,才 能 使 我 抱 持 著「 非 要 勝 利 不 可 」的 決 心, 不 斷 的 往 前 邁 進 。 總 之,要 感 謝 的 人 真 的 太 多 太 多 了 ! 因 此,以「 謝 謝 您 ! 因 為 有 你 的 鼓 勵,才 能 使 我 不 斷 的 成 長 與 前 進 」這 一 句 話,送 給 每 一 位 曾 幫 助 過 我 的 人 ! 鍾 昌 蘊 謹 誌 於 台 中 教 育 大 學 二 ○ ○ 八 年 十 一 月

(3)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分析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法探究獲「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之大學院校,其 推行教學改革相關方案之內容與實施現況,並進一步以訪談法探究不同類別人員 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內涵之看法,分析政策的優劣之處,從中提出 微薄之見解與建議。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壹、「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規劃層面 一、「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之規劃與推動之時機乃適合台灣高 等教育之現況。 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規劃參與之人員主要以教育部行政 主管與幾位資深大學校長與業界代表為主。 三、「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期程之規劃,對高等教育的提昇是 有幫助的。但若想有更深層之成果,則需有更長的期程推動此計畫。 四、「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補助額度,對大學院校推動各項教 學改革是足夠的。 五、「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競爭機制」的方式推動,皆受各受 訪人員之認同。 貳、「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執行層面 一、「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之推動受教育部、社會各界、師生 與新政府之認同。 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推動之爭議,即「經費使用」之爭 議,在政策初期推動時才會發生。 三、「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推動期間,各校遭遇的困難大致有 五點:全校配合度的問題;計畫的發佈過於突然;審查報告繳交過 於密集;指標的訂定過於量化或瑣碎;經費使用規定過於嚴格。

(4)

參、「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成效層面 一、「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之推動,對台灣整體高等教育、學 校、教師與學生皆具有良性的影響。 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中「競爭機制」,也達成其成效;其成功 藉由競爭的方式帶動全體大學院校教學層面品質之提昇。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大學學校 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分析

(5)

The Research of The Policy Analysis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according to docume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and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ve projects that the universities having the budget subsidization by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do. Besides, the research according to interview with the different kind staffs to investigate the opinions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that they have, and furthermore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olicy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Ⅰ. The tier of policy plan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1. The occasion of the policy plan and carry out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is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the Taiwan academy.

2. The main staffs of policy making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are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some old-time university presidents and business staffs.

3. The plan of the term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if they want to have deeper results, they should carry out of the policy longerly.

4. The amount of budget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is enough to advance teaching reformation by university.

5. All survey candidates approve that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is carried out by “reward mechanism “.

Ⅱ. The tier of policy administration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1. Carrying out the policy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is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munity, school and new government.

(6)

Teaching Awards” carrying out is “budget controversy”, occuring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3. There are five parts of trouble that universities face to during the term of the

policy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carry out. They are “the harmony of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of school”, “the announce of the plan is too sudden”, “the reports examined are too highly concentrated”, “the targets are too quantification and trivial” and “the targets of budget using are too exact”.

Ⅲ. The tier of policy effect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1. There are good effects to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carrying out the policy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2. The “reward mechanism“ of the policy of “The Plan of University Excellent

Teaching Awards” also achieves it’s objective. The policy successfully makes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university more excellent by “reward mechanism“.

(7)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7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1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7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18 第六節 研究倫理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第一節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內涵之探討 ...23 第二節 政策分析相關內涵與理論 ...30 第三節 國內教學卓越相關主題研究之探討 ...53 第四節 國外提昇高等教育教學品質之探究 ...57 第三章 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個案分析研究 ...71 第一節 北部地區-東吳大學 ...71 第二節 中部地區-逢甲大學 ...77 第三節 南部地區-高雄醫學大學 ...87 第四節 北中南三所個案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之成效 ...93 第四章 訪談結果與討論 ...97 第一節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規劃面之探究 ...97 第二節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執行面之探究 ...123 第三節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成效面之探究 ...143 第四節 受訪人員對未來高等教育改革之建議 ...1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結 論 ...161 第二節 建 議 ...165 參考文獻 ...170

(8)

中文部份...170 西文部份...174 附 錄 ...178 附錄一 轉錄符號說明表 ...178 附錄二 研究者訪談記錄格式 ...179 附錄三 訪談時間地點一覽表 ...180 附錄四 訪談大綱-學校計畫相關人員 ...181 附錄五 訪談大綱-學者 ...183 附錄六 訪談大網-教育部行政人員 ...185 附錄七 96 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核定名單及經費一覽表 ...187 附錄八 受訪人員訪談說明 ...188

(9)

表 次

表 1-2-1 各受訪者說明與代號一覽表 ... 11 表 2-2-1 政策分析取向一 ... 41 表 2-2-2 政策分析取向二 ... 42 表 2-3-1 本研究與相關研究對照表 ... 57 表 3-3-1 高雄醫學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七大主軸計畫與計畫目標關聯表. 92 表 3-3-2 北中南三區大學院校推動教學改革作法一覽表 ... 94

(10)

圖 次

圖 1-2-1 本研究流程 ... 15 圖 1-2-2 本研究架構 ... 16 圖 2-2-1 HADDAD政策分析步驟 ... 43 圖 2-2-2 QUADE政策分析驟 ... 45 圖 2-2-3 MACRAE與WILDE政策分析步驟 ... 45 圖 2-2-4 STOKEY與ZECKHAUSER政策分析步驟 ... 46 圖 2-2-5 PATTON和SAWICKI政策分析步驟 ... 47 圖 2-2-6 GAYNOR政策分析步驟 ... 47 圖 3-2-1 逢甲大學E三五教學卓越計畫組織架構 ... 86

(11)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限制、研 究步驟與架構、名詞釋義、研究重要性與研究倫理。以下分項敘述其相關內涵: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一個知識極為快速更新的世代。而現代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提出,知識將成為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其將代替機器、 土地、資金、原料和勞力。也因此,知識的創新與突破在現代顯得更為重要。而 我國前教育部長曾志朗(2001)曾說:「大學已成為各國知識、創新與人力資源的 競技場,大學競爭力即為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指標」,故一國是否具備充足之競爭 力,將視大學教育發展的良窳而定。 自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逐漸體會到知識的發展與創新在國家發展中所 佔重要的地位,無一不投入更多的資源與心力於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上。由聯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所作的統計資料中發現,各國於高等教育學校之增設與 國民接受高等教育之機會的提昇皆有極為明顯的成長。在 1960 年代至 1991 年期 間,世界接受高等教育之學生數由原本一千三百萬人增加至六千五百萬人,於此 三十年期間中接受高等教育之人數成長了五倍之多;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也預計,在 2020 年時,全球將會有大約一億五千萬名學生接受高等教 育(引自張奕華,2002)。 另外,除了上述接受高等教育學生數之外,在高等教育學校數也有大幅的變 動。從 1950 年至 1975 年的之中,澳大利亞由 175 所增至 279 所,加拿大由 181 所增至 256 所,德國由 136 所增至 235 所,瑞典由 16 所增至 132 所,英國由 207 所增至 300 所 (金耀基,2001a)。

(12)

反觀台灣的近況,也可發現我國近年來也在大學院校之增設與國民接受高等 教育機會之提昇皆有明顯的成長。根據教育部(2007a)統計資料,在 1991 年時, 台灣高等教育學校數共有 123 所(包含大學院校、專科學校),而到了 2006 年時 增加至 163 所學校,在此十五年間,大學院校共增設了 40 所;另外,接受高等 教育學生人數方面,也從 1991 年的 612,376 人增加至 2006 年 1,313,993 人(教 育部,2007b),在這十五年間共增加了 701,617 人,為 1991 年學生總數兩倍之 多。由此一數據資料不難發現台灣在高等教育「量」的提昇上確實成長了許多, 高等教育也更加的普及,學生也有更多的選擇與機會。 然而,高等教育急速的擴充,學生就學機會雖然增加,但教育品質未能同步 提昇的問題,卻一直受到社會大眾的質疑。與過去相較之下,大學生的素質相形 下降,無論基本能力、學習態度或學習成果,均待檢討與改進 (孫志麟,2004)。 孫志麟(2004)認為,相對於數量的擴充,品質的提昇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另 一個重點。也因此,在探討高等教育相關內涵時,除了關注高等教育學校數之擴 增與國民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之提昇外,亦不能忽略其本質功能是否因「數量」的 擴增而有所改變。故,在高等教育如此迅速擴增的背景下,我們亦需探究大學之 本質,也就是「研究、教學、服務」三大功能之相關內涵。 以大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可發現大學先後歷經了「教學中心取向」與「研究 中心取向」兩大階段。然而,近代大學運作的模式也已融合此兩大功能,並融入 「服務社會」之使命。而大學之功用,不論在教學,研究或服務,皆脫離不開知 識。以知識的角度來看,「教學」是保存、傳授知識;「研究」是發展、創造知識; 「服務」則是知識之應用(金耀基,2001b)。透過研究,教師可使其教學更有內 容,更具創新性;同時透過教學可使其研究更有生命(魏哲和,2001)。而美國現 代大學的先驅者佛蘭斯納(A. Flexner)也肯定研究與教學在大學中具有同等之 重要性,也認為大學的功能在於創造知識、傳授知識與培育人才(引自魏哲和, 2001)。 因此,由上述資料可發現在大學的三項功能應該是相輔相助且不偏重其任何

(13)

一項,才能促使大學均衡發展。但在實行上卻並非如此,且存在著許多另人質疑 的部份。其中,最受爭辯的議題即為「教學與研究孰輕孰重?」(姜麗娟,2005)。 Barnett(2000)認為,大學應以教學傳播研究的成果,並藉由研究探索來提 昇教學品質,但在實際狀況下,往往研究普遍比教學更被大學校院及學者本身看 重。而林清江(1984)對教師的價值及行為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學術中心取向 與教學中心取向之中,大專教師較易偏向學術中心取向,而較強調自己的學術背 景及專門知識。 另外,根據上海交通大學(2007)對世界大學所做大學排名之調查,則可發現 其用以排名之指標乃是以諾貝爾得獎人數、二十一個研究領域之表現、自然科學 論文與社會科學論文之數量來評鑑;而國內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 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Taiwan)(2007) 為了解國內大學之世界競爭力,而費時一年完成其首創之「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 量評比」計畫,其中以「學術生產力」、「學術影響力」與「學術卓越性」三大項 目為評估之面向,進行 2007 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 由上述資料發現,無論在教師個人價值觀與行為上,或國內外評定大學是否 具備競爭力之相關機構,其衡量的準則皆屬「學術成就導向」,以教師或學校學 術研究成果之良窳評定其是否具有競爭力,但卻顯少著重在教師於大學教學成效 方面之評鑑指標。也因此,可發現其存在著研究重於教學的趨勢。 在台灣,大學教育也因長期存在研究重於教學的現象造成許多問題。如近年 來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大學生的素質不如以往,企業主管也對大學畢業生之專業能 力與涵養存在質疑。這些問題也逐漸受到教育主管當局與相關人士之重視。姜麗 娟(2002)指出,在此知識經濟為主的世代下,當代大學當務之急之任務,乃在於 人才培育與開發,而非研發,政府官員與學校主管更應重視教學之功能並予以檢 討。 台灣教育部為了改善大學「重研究、輕教學」之風氣,使大學教師在專業素 養上之提昇,並培養學生的基本核心能力,以因應知識經濟下迫切的人才需求,

(14)

教育部於 93 年 12 月特訂頒「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於 94 年度編列 10 億 元經費,由各校提出計畫爭取,期望能透過競爭性的獎勵機制,鼓勵大學提昇教 學品質並發展國內教學卓越大學典範(教育部,2006a)。 綜觀近年來台灣教育部針對高等教育之改革,多著重於學術研究之提昇,顯 少有針對教學品質提昇與精進之相關政策。而在面臨大學教學品質受人質疑,學 生素質低落之際,教育部特訂頒此計畫,以改善現階段台灣高等教育之窘境,實 為適切。 而研究者本身在大學四年期間中,也曾對教師之教學方法、教材內容與整體 課程規劃存在疑惑;此外,在與同儕相互探討大學中所教授之相關課程內容時, 也發現多數同學對大學教師之教學品質、教學方法與教學相關內容存在質疑。 而就讀研究所後,研究者準備進行論文撰寫與閱覽相關文獻之際,發現教育 部於 93 年特別針對大學教學改革之重點,頒訂為期四年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 計畫」。此計畫之目的在於革新大學教學之整體制度,與促進大學教師進行教學 創新與改革。在瞭解此政策之目的後,研究者發現其與本人在大學求學期間所存 在之疑慮有所關聯,也因而引發研究者著手進行探究教育部推行之「獎勵大學教 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內容之動機。而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教育部為了改善大學整體教學制度與風氣,並促使大學院校與教師更加重視 教學品質之提昇,而頒訂「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投入大額經費供各校申請。 然而,為求每一所獲經費補助之學校能落實計畫以真正提昇大學教學品質,教育 部將針對獲計畫補助之學校進行考核與績效評估,以成為後續年度是否繼續補助 及核定補助額度之參考依據,如經教育部考核未依計畫確實執行或成效不彰,將 視情形刪減或暫緩以後年度之經費補助(教育部,2004)。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於第一年(94 年)執行時,教育部編列 10 億元經 費,共有 54 校提出計畫爭取。經計畫初審、複審,並實地訪查以瞭解各校之辦 學理念、教學品質與提昇教學品質具體措施及規劃後,而核定其中 13 所大學院

(15)

校為 94 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補助學校。相較於 94 年度 10 億元補助經 費,95 年度至 97 年度經費擴增為 50 億元,補助範圍也自 95 年度擴及師範、體 育及技職校院。其中,因技職校院發展方向和特色不同,審查作業內容與一般大 學校院、師範及體育校院分別辦理。於 95 年度中,總計有 129 所大學院校提出 申請(其中一般大學校院、師範及體育校院計有 58 所,技職學校共 71 所提出申 請),近八成大學院校提出申請。教育部從中擇定 58 所學校為該年度核定經費補 助學校。96 年度,因計畫之審查委員會建議,計畫之考核應考量藝術及體育類 大學之特殊性,以發揮計畫政策引導效果。因此,教育部另籌組專案小組擬訂該 2 類學校教學品質指標及補助計畫,有關藝術及體育類大學審查結果也將另行公 布。在 96 年度獲核定之校院中,包含前年度獲核定之 22 校(95 年度獲核定之一 般校院計有 26 所,其中 4 所未通過考評),與新提出申請之 4 所院校獲經費補助 (其中共 23 所一般院校新提出申請),96 年度共計 26 所一般院校獲得補助。 由 94 年度至 96 年度申請院校總數與獲得核定補助之院校總數作一比較,研 究者發現「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其所核定補助之學校數約佔大學院校總數之 百分之二十,補助之校數並非多數。因此可發現申請計畫補助之大學院校,若無 法提出完善周全之教學改革與創新相關作法,實難以獲得教育部核定與補助;而 獲教育部核定認可之大學院校,也必有其完善、獨特與創新之教學改革相關作 法,實值得加以探究。 因此,研究者在探究教育部所推行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內 涵時,也將探究教育部核定之大學院校其推行教學改革相關方案之內容與實施現 況,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二。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自 93 年底公布施行以來,受到大學及各界肯定與支 持,亦逐漸引發大學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重視教學之提昇,獲得經費補助之大學 也積極進行全校性教學制度之革新。整體來看,本計畫主要是針對大學院校中師 資、學生、課程規劃與教學品質管控機制等方面進行革新與品質之提昇,在規劃

(16)

與立意方面實屬良好與周全。 綜觀近年來台灣教育部對高等教育中教學品質之提昇與改革相關之政策實 為少數,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也成為近年來高等教育中重大之教學改革 政策之一。然而,在世界各國逐漸重視大學教學品質卓越與精進之際,本計畫四 年期程結束後,教育部勢必接續制定教學改革相關之政策,以提昇台灣大學整體 教學制度與品質。因此,研究者期望可以透過探究不同類別人員對「獎勵大學教 學卓越計畫」政策內涵之看法,進一步分析政策的優劣之處,從中提出微薄之見 解與建議,提供未來教育主管機關制訂相關教學改革政策時之參考。此乃本研究 動機之三。 根據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有以下幾點: 一、探究個案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之作法與現況,以提供各大學院校於提昇 教學改革時之參考。 二、探究政策相關人員對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規劃層面相關內涵 之看法。探究之內涵則包含了政策形成之背景與推動時機之適切性、政策 規劃參與人員、政策期程之規劃、經費補助額度、對「競爭機制」的看法。 三、探究政策相關人員對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執行層面相關內涵 之看法。探究之內涵則包含了各界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推動 之觀感、經費使用之爭議、與各校推動各項教學改革遭遇的困難。 四、探究政策相關人員對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成效層面相關內涵 之看法。而探究之內涵則包含了「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推動對整體 高等教育、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影響。此外,並探究「獎勵大學教學卓越 計畫」是否達到「競爭機制」之目的。 五、探究政策相關人員對未來高等教育教學層面改革之建議。

(1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方法與研究之限制。而在研究方法中則採 取文件分析法與訪談法進行研究。以下則分項說明: 壹、研究方法 一、文件分析法 本研究於探究「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之內涵時,主要分析之資料 為計畫相關正式文件,如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計畫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草案、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作業手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辦理形情說明等 相關文件。 (一)、文件蒐集來源與方式 而文件資料蒐集之來源與方式,因考量資料之可蒐集性與便利性,且加 上網際網路之普及與文件資料電子化之趨勢,許多政府部門皆建置其專屬之網 站,資料之傳輸與發佈也多以電子化方式為主。因此,本研究分析文件之來源主 要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官方網站與「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專屬網站 中,其公佈之正式官方文件、計畫相關規定、最新訊息等為主要來源;文件資料 之蒐集方式也多以網際網路搜尋和下載為主。 此外,探討各大學辦理教學卓越計畫之現況與成果也為本研究目的之一。而 教育部為了促使本計畫之成效達最大化,也於明文中規定獲計畫補助之學校需建 置其教學卓越計畫專屬網站,並公開各校計畫及執行情形,以供社會大眾自由上 網查詢相關訊息(教育部,2007)。 因考量研究者能力與時間之限制,本研究所探究之大學,將依地理位置區分 為「北部地區」、「中部地區」與「南部地區」,並從中各選定一所大學進行探究。 而選擇之方式乃是由 96 年度中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補助額 度最高的學校。 在探究此三所個案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之相關作法與現況,分析資料之來

(18)

源也多以個案學校之教學卓越計畫網站為主,並從中蒐集個案學校所公佈之教學 改革方案相關內容、具體作法、成果總覽與成效評估等資料。 而透過網際網路之多元性、便利性與即時性,研究者將不受時間、空間與氣 候之影響,隨時掌握個案學校最新訊息與動態;且除了一般文字資料外,尚可透 過網頁中所呈現之圖片、影音等多媒體相關資料,提供與補足文件資料中無法呈 現之資料,使研究者在分析個案學校實行現況時,提供不同層面與更多元的資料。 (二)、文件分析法之優點 此外,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之理由還有以下幾項優點(引自王文科, 2002): 1、文件可提供本研究所需的客觀資料 本研究所搜尋之文件資料主要來源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網站、「獎 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專屬網站,與個案學校在獲取教育部核定經費補助後所建 置的專屬網站中所公佈之相關資料。網頁上所呈現的資料皆為自然發生的 (spontaneity),並非因本研究之需要而產生的,所獲得的原始資料較為客觀, 不受研究者主觀意識而影響。 2、可提供研究者「更新過」的文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網站、「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專屬網站與個 案學校所建置的教學卓越計畫專屬網站,皆有其專屬之專業人員維護與更新。因 此,研究者所蒐集與分析之文件資料,除了可瞭解最新之訊息,對於過去之相關 資料也可供研究之參考與分析。 3、研究成本較低,且節省人力 本研究進行分析之文件,其蒐集之方式與來源,大部分以網際網路 中相關網站、並與圖書館中報章雜誌與期刊為主。因此,相較於大規模的調查, 成本較低,且較為省時。

(19)

二、訪談法 (一)、採用訪談法之原因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各類人員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 內涵之看法,並分析其間看法之差異,進一步提供教育部與各校微薄之建議。而 在探究政策相關內涵時,主要目的在瞭解各受訪者依其角色立場不同,而持主觀 之看法,並依照各受訪者主觀描述,進一步分析其間看法異同之處,藉此瞭解政 策內涵形成的過程、考量因素、爭議之處、或對政策可能潛在的問題進行探究, 故本研究選用訪談法進行探究。 (二)、訪談法採用之取向 訪談法是質性研究中主要的資料蒐集方法之一,其以訪談大綱的問題, 並找尋適宜的訪談環境,提出問題讓受訪者回答其內心之看法。而 Patton(1990) 認為,訪談可分為三個基本的取向,其分別為:

1、非正式的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

此類訪談是取決於互動的自然流程中,允許受訪者對個別差異和情境 變化有高度反應力,能夠配合個人和環境氣氛。

2、一般性訪談引導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

此類訪談之前,以提綱挈領的論題作為訪談的基本清單,有關聯的主 題都包含其中。訪談者在訪談進行中,決定問題的順序,這類的訪談可在訪談的 情境中,將有限的時間做最佳的利用。

3、標準化開放式訪談(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

此類訪談,在開始前需經過非常周全與謹慎的斟酌,組織一份訪談題 目,讓每位受訪者回答相同的問題。此方法之優點在於可降低當不同人進行不同 的訪談時,其所產生的偏差;而此法的缺點仍在於未容許訪談者在訪談時,探求 未預料到的主題。

(20)

而上述三種不同之訪談取向,也依研究目的而有不同之選擇。而考量研究目 的,本研究所採用之訪談取向乃屬於「一般性訪談引導法」,並在訪談進行前, 以提綱挈領的論題作為訪談大綱,並將相關聯的主題都包含其中。訪談者在訪談 進行中,決定問題的順序,並適度將有限的時間做最佳的利用。 (三)、訪談對象 在質性研究中個案的選擇,必須考量能提供豐富資訊的個案,以便做 深度的研究,並說明研究所關注的問題(吳芝儀、李奉儒譯)。而考量本研究目的, 與研究特殊性,本研究對象採取 Patton(1990)所言的立意取樣(purposeful sampling),而訪談的對象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教育部行政人員: 本類訪談對象乃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參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 計畫」政策制定、推動與管考相關之行政人員。而在此類受訪者中, 研究者成功聯繫兩位教育部行政人員參與本研究之訪談,其中一位於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推動期間,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 司長;而另一位受訪者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推動期間, 擔任高等教育司某科科長,並參與計畫相關事宜之推動。 2、學者專家: 本類訪談對象乃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而在此 類受訪者中,研究者成功聯繫兩位學者專家參與本研究之訪談,其中 一位受訪者曾任高等教育司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與大學校長等, 並多次參與台灣高等教育相關政策之制定;另一位受訪者於中部某大 學任教,並擔任該校卓越師資培育中心主任,也參與該校教學卓越計 畫相關內涵之推動。另一位受訪者也於中部某大學任教,曾任師資培

(21)

育中心主任,也參與該校教學卓越計畫相關內涵之推動。 3、學校計畫相關人員: 此類訪談對象乃是大學院校中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補助學校,計畫相關執行者、決策者或主持人。而在此類受訪者當中, 研究者成功聯繫北中南三地區中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經費補助額度最高之大學院校,其計畫相關執行人;此外,此類訪談 對象也包含中部某大學院校,其未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經費補助之大學院校,其計畫申請參與者。 表 1-2-1 各受訪者說明與代號一覽表 人員 英文關鍵字 選用 代號 說 明 研究者 Researcher R 即研究者本身 P1 受訪者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 策推動期間,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 司長。 教育部政策 相關人員 Policy 受訪者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 策推動期間,擔任高等教育司某科科 長,並參與計畫相關事宜之推動。 P2 A1 受訪者曾任高等教育司司長、常務次 長、政務次長與大學校長等,並多次參 與台灣高等教育相關政策之制定。 學者 Academician 受訪者於中部某大學任教,對高等教育 發展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 相關內容甚為瞭解。 A2

(22)

A3 受訪者於中部某大學任教,曾任師資培 育中心主任。 U1 北部地區某大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 畫」計畫執行人。 U2 中部地區某大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 畫」計畫執行人。 學校計畫相 關人員 U3 南部地區某大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 畫」計畫執行人。 University 未獲計畫補 助之學校計 畫相關人員 中部地區某大學,其未獲「獎勵大學教 學卓越計畫」經費補助,但其參與該校 計畫申請與規劃相關事宜。 U4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研究限制 張芳全(2004b)指出,無絕對正確的教育政策分析、也無絕對理性及完整的 政策分析。分析時因受到時間、資源的限制,因而無法對政策進行完整的分析。 此外,分析者因為專業、能力及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無法短時間內將政策完整 分析。特別是外在環境多變,政策複雜度高,故更顯其難度。 因此,本研究因政策形成之過程與涉及之層面極為複雜,無法將「獎勵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內容進行全盤之分析,而此乃本研究之限制。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此節旨在說明本研究「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分析之研究步驟與研究 架構,以下分項說明其相關內涵: 壹、研究步驟

(23)

一、研究主題確定 研究者藉由閱讀相關教育研究期刊與雜誌,進而得知「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 畫」之政策內容與其目的,因而萌生研究此相關主題之研究動機。而經由與指導 教授探討後,確定本研究主題為「「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分析之研究」。 二、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主題與擬定研究目的後,則開始蒐集教學卓越計畫相關之文件,與 閱讀政策分析相關理論與書籍,同時也著手探究高等教育相關知識並關注高等教 育新興議題與新聞。 三、研究方法之選用 研究目的之確認與相關文獻探討與整理後,則選用能達成本研究目的可行之 方法。而考量本研究之特殊性與研究資料之可取得性,並與指導教授商討後,而 選定「文件分析法」與「訪談法」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 四、文件資料之蒐集、整理與分析 研究方法確認後,即開始著手蒐尋與整理研究相關之文件資料並開始進行文 件資料之分析。而文件資料之蒐集主要以教育部高教司建置之專屬網站與「獎勵 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專屬網站為主。另外,其它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相 關之官方文件,而無法在相關網站上蒐尋者,則經由電話拜訪或親自拜訪相關之 計畫人員,向其索取可分析之相關文件資料。 五、個案學校現況之分析 此步驟旨在探究大學院校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之現況與作法。而本研究進行分 析之個案學校,分別為北部地區、中部地區與南部地區中,其獲 96 年度「獎勵 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經額最高之大學院校。

(24)

而教育部為了促使「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成效達最大化,也於明文中 規定獲計畫補助之學校需建置其教學卓越之專屬網站,並公開各校計畫及執行情 形,以供社會大眾自由上網查詢相關訊息(教育部,2007)。因此,本研究在進行 探究個案學校之現況與作法時,則以其建置之專屬網站上公佈之訊息與相關作業 內容為分析之內容。 六、擬定訪談大綱 本研究步驟旨在以訪談的方式,探究各類人員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政策相關內涵之看法進行分析。而訪談之層面則包含了「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政策規劃層面、政策執行層面與政策成效層面。 七、進行相關人員之訪談 訪談大綱擬定完成,並與指導教授商討確認無誤後,則著手進行預定訪談人 員之聯繫。在受訪者同意接受進行研究之訪談,則共同商討進行訪談之時間與適 合之場所並進行訪談。 八、整理訪談結果 進行訪談後,研究者則需盡速將訪談之內容整理為逐字稿。而為了確保研究 資料轉檔之正確性,研究者在逐字稿完成後,則多次聆聽受訪者之錄音檔案,以 確認逐字稿之內容不受研究者扭曲或輸入錯誤。 九、訪談資料之編碼、分析 此步驟旨在將確認無誤之訪談逐字稿進行編碼、詮釋和分析,探究各受訪者 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層面所持之看法,並將此龐大複雜之資料整理 為一有架構,富有意義之文字段落。 十、撰寫研究報告

(25)

最後之步驟,則根據研究目的、文獻探討、文件分析與訪談之結果,加以整 理撰寫成初稿,送請指導教授審閱,經研究者修正後,完成本研究報告。 與相關人員進行訪談 閱讀相關文獻 選用研究方法 相關文件資料之 蒐集、整理與分析 研究主題之擬定 訪談資料編碼、詮 釋、與分析 擬定訪談大網 探究北、中、南地區三所個案大學推動教學 卓越計畫現況與作法 撰寫研究報告 訪談資料整理 閱 讀 相 關 文 獻 圖 1-2-1 本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2008)

(26)

貳、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文獻探討,參閱各學者對政策分析之相關看法,進一步歸納以「政 策規劃層面」、「政策執行層面」與「政策成效層面」為本研究進行之三大層面。 此外,在此三大分析層面中,也考量本研究目的,而有其層面分析的內涵。本研 究架構圖如下所示: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分析之研究

政策成效層面 政策規劃層面 政策執行層面 ♦ 政策形成背景與推動時機之適 切性。 ♦ 政策規劃參與人員。 ♦ 政策期程之規劃。 ♦ 經費補助額度之規劃。 ♦ 各界對﹁競爭機制﹂之看法。 ♦ 各界對政策推動之觀感。 ♦ 政策執行之爭議。 ♦ 各校推動教學卓越計畫的困難 。 ♦ 政策對整體高等教育的影響。 ♦ 政策對學校的影響。 ♦ 政策對教師的影響。 ♦ 政策對學生的影響。 ♦ ﹁競爭機制﹂的成效。 圖 1-2-2 本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2008)

(2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此節旨在說明本研究進行探究過程中,時常提及之名詞或其需特別交代之 處。以下則分別說明「大學院校」、「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政策分析」三 名詞相關內涵: 壹、大學院校 本研究所稱之大學包涵公、私立大學院校。此外,因 96 年度教學卓越計畫 之審查委員會建議,計畫之考核應考量藝術及體育類大學之特殊性,以發揮計畫 政策引導效果,而另籌組專案小組擬訂該兩類學校教學品質指標及補助計畫,有 關藝術及體育類大學審查結果也將另行公布。故本研究中所稱之大學則不包含藝 術類及體育類此兩類學校。 貳、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為了改善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傾向,教育部於 93 年 12 月訂頒「獎勵大 學教學卓越計畫」,由各校提出計畫爭取,期透過競爭性的獎勵機制,鼓勵整體 大學提昇教學品質並發展國內教學卓越大學典範(教育部,2004)。而「獎勵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期程為期四年(94 年至 97 年);經費補助額度第一年為 10 億元,往後三年則增加至每年 50 億元。 參、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即對公共政策其相關內涵進行探究。探究的內涵與重點也依其分析 的取向而有所不同。本研究所採取之分析取向較屬於「政策制定過程取向」與「政 策行動後研究-評估式分析取向」,目的旨在探究政策制定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並分析政策是否達到預期的結果、對方案或計畫進行評估。而本研究分析之面向 將以「政策規劃層面」、「政策執行層面」與「政策成效層面」進行探究。

(28)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此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重要性,其分別可從「本研究題目與方向尚未有人探 究」、「教學改革為未來高等教育改革重要的方向」、「提供國人一較易理解「獎勵 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內容之管道」、「可提供各大學院校提昇教學品質之 參考」四大項進行說明。以下則分項說明其相關內涵: 壹、本研究題目與方向尚未有人探究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乃屬近年來高等教育中一項重要之改革政策。然 而,目前國內卻無研究者對其政策相關內涵與推動成效進行探究。因此,藉由本 研究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內涵與成效進行探究,並提供各界之 參考實屬重要。 貳、教學改革為未來高等教育改革重要的方向 現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的世界,要國家強盛,要維持或增強國家的競爭力,國 人必須要有開創新知識的能力,而這種創新能力則需靠高等教育的啟發與培育。 然而,在提高國家競爭力當中,除了提昇一、兩所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 學,從事尖端科學研究,創造新知識、新科技之外,也需要所有大學教學素質的 全面提昇,使國內大學早日達到卓越的目標(彭森明,2004:109)。姜麗娟(2002) 也認為,在此知識經濟為主的世代下,當代大學當務之急之任務,乃在於人才培 育與開發,而非研發,政府官員與學校主管更應重視教學之功能並予以檢討。 而近年來台灣教育部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仍偏重於學術研究,對於教學革 新方面的政策實屬少數。有鑑於此,「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之推動,實 屬近代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當中一重要之革新,故對本政策進行分析也有其必要。

(29)

參、提供國人一較易理解「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內容之管道 翁福元(2007)認為,現在一般社會大眾愈來愈關心公共事務和自己的權益, 參與公共事務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機會和意願都較以往高,而此一現象國內外皆 然。有鑑於此,藉由本研究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內涵與成效進 行探究,其研究成果也可提供國人關心此政策之管道。 肆、提供各大學院校提昇教學品質之參考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旨在透過競爭性的獎勵機制,由各校提出計畫爭 取,進而鼓勵大學重視教學,促進大學教育品質的提昇,並發展國內教學卓越大 學之典範(教育部,2004b)。計畫審核指標將著重在課程規劃面、師資面、教學 資源及使用率、學生教養及教輔成果評量和其他有助於提昇教學成效之具體成果 與創新性作法進行審核(教育部,2004)。 而本研究目的之一,在於探究北中南地區獲計畫補助之大學院校其推動教學 卓越計畫之內容與現況。藉由本研究之探究,可提供其他大學院校在規劃提昇教 學方案時之參考。此外,本研究也以訪談之方式,探究各受訪者對「獎勵大學教 學卓越計畫」相關內涵之看法並進行分析,藉此也可提供大學院校於教學改革推 進時的參考。

第六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所採取之研究方法之一乃是訪談法,而考量訪談對象之屬性,可將其 歸屬為「教育界之菁英」。Moyser&Wagstaffe(1987)認為,菁英的的類型很多,誰 是菁英,要看研究的目的而定。一般而言,在教育界的菁英可能有決策菁英(如 部長、次長、司長、立法委員等等)、行政菁英(如校長、主任、局長、科長)、學 術菁英(如學界人士)、壓力團體菁英、以及政黨菁英。而選擇那一些菁英進行研 究,研究的目的應是最重要的考量(引自王麗雲,2004)。

(30)

而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探究各類人員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內涵之看法 並進行分析,而訪談的對象則含括了決策菁英、行政菁英與學術菁英。而王麗雲 (2004)認為,「菁英訪談」所應處理的研究倫理問題,則有以下幾點: 一、 保護參與者不受傷害 (一)確保研究發現不會對研究對象造成重大傷害,再行發表 本研究成果產出後,則需審視其是否造成研究對象的傷害,再行發 表。而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各類人員對「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中政策規劃層 面、政策執行層面與政策成效層面之看法,目的僅在於對高等教育未來於教學改 革上提供些微之建議,並期望能藉此研究成果對各校於推動教學革新上,或教育 部於政策規劃上,提供一些不同的觀點與建議,而並非為了批判而批判,如此也 應能避免研究成果對受訪者之傷害。 (二)應避免主題在爭議期間內發表研究成果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推動之期程為 2005 年至 2008 年,而 其於推動近期內也並無引發重大之爭議。而本研究成果發表之時間點約於 2008 年 7、8 月期間,故也可避免研究成果之發表於政策爭議期間內。 (三)必要時更改受訪者不必要的基本資料 研究者在進行資料分析之過程中,將會更改受訪者不必要的基本資料, 並使其呈現不影響研究效度。 二、 確保研究資料的機密性 考量於菁英其具有公眾性,容易被大眾所辨認出來,因而研究者對於資 料的保存部份需更加謹慎。關於此點,研究者所採取的作法有以下幾點: (一)錄音檔案妥善保管,並於研究結束後盡速銷毀,並且不備份任何檔案。 (二)錄音檔案對於受訪者的相關資料將匿名處理,避免其身份遭到辨識。

(31)

(三)錄音檔案轉錄為逐字稿之過程,皆由研究者親自進行,確保無他人接 觸或儲存。 三、 適當地告知研究目的與研究用途 研究者在與各受訪者聯繫訪談相關事宜時,誠實告知受訪者本研究之目 的與研究方法,待受訪者同意接受研究者訪談時,則進一步將訪談大綱寄至 各受訪者,使受訪者能進一步瞭解本研究所探究之內涵。關於訪談之題目, 倘若受訪者感到壓力、具爭議性或敏感性之問題,而不願回答時,研究者也 依各受訪者之意願,避免該題目之訪問。

(32)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王文科(2002)認為,文獻探討仍繼選定研究題目之後,研究者必然要採取的 行動之一。而此一行動如果進行的順利,有助於了解選擇的問題,反之,如欠缺 文獻探討,恐難確立被吾人接納的知識體系。 本章分為四節,分別探討「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內涵、政策分析相 關內涵與理論、國內相關研究、與國外提昇高等教育教學品質之作法。以下則分 節說明相關內涵:

第一節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內涵之探討

本節旨在探究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相關之內涵,其包含政 策形成背景、政策規劃藍圖、政策預期效果、政策執行現況與政策爭議。以下分 項說明分析結果: 壹、政策形成背景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於93年訂頒,並於94年度編列10億元經費,由各 校提出計畫爭取,透過競爭性的獎勵機制,鼓勵大學提昇教學品質,並發展國內 教學卓越大學典範。而計畫經費自95年度起至97年度止,每年擴增為50億元(教 育部,2006b),補助範圍含蓋師範、體育及技職校院。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形成主要與四項背景有關,其分別為大學生 平均素質降低;高等教育經費的稀釋;大學院校生師比率過高;大學普遍存在著 「重研究、輕教學」的傾向。以下分別說明此四項背景之內涵(教育部,2006a): 一、大學生平均素質降低 於民國70年代中期起,由於我國社會風氣的開放、國家經濟的發展、人 民的需求及資訊的快速累積等因素,導致我國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快速擴增,而政

(34)

府也積極暢通高等教育的升學進路。由於政府部門過度的暢通高等教育升學之進 路,將推進的重心著重在校數的增加,忽略了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品質的提昇, 因而造成了學生平均素質降低之結果。 二、高等教育經費的稀釋 由於近年來政府財政稅收之緊縮,教育經費之補助無法配合大學院校數 量之擴充,導致整體教育資源的稀釋。大學教育經費的成長受到限制,也因此直 接影響大學整體品質及其競爭力。 三、大學院校生師比率過高 國立大學實施校務基金後,政府補助經費逐年緊縮,且因員額編制之限 縮,導致新增調整之系所生師比過高。 四、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傾向 近年來教育部推動之改革較著重於提昇大學研究水準,如推動「大學學 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及「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 研究中心計畫」等競爭性獎勵經費。其改革重點均在提昇大學研究水準,補助指 標及經費核定等均著重在大學的研究表現績效。而大學教師之升等、考核制度及 教育部對大學進行評鑑之機制等,亦多為研究績效取向,而對於大學最基本的教 學品質並未給予相對的重視,也因此促使大學形成「重研究、輕教學」之風氣。 貳、政策規劃藍圖與構思 藉由「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計畫書內容之分析,可得知「獎勵大學教學 卓越計畫」政策規劃之藍圖與其構思,主要是期望各大學能藉由計畫之推行,使 之達成五項目標,其分別為(教育部,2006a): 一、 強化大學對「教學核心價值」的認知 改變學生被動之學習態度,使之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二、 提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及對教學之投入 如建置各項教學支援系統、建立教師專業成長之輔導措施、提供教師

(35)

改善教學所需之各項協助措施、提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落實教師教學評鑑及淘 汰機制等。 三、 建立完善之課程規劃及教學評鑑制度 藉由專業課程、共同課程及通識課程之妥適規劃,以提供學生畢業後 之就業基本能力。並鼓勵定期舉行教學評鑑,持續追蹤評鑑改善建議之後續辦理 情形,以做為學校提昇教學品質規劃與資源分配之依據。 四、 增強學生學習之意願,強化就業競爭力 藉由各項教學方案之推行,營造學生主動學習之校園氣氛,強化校園 內師生互動機制,培育學生擁有具有自發、激勵性與健全性之學習氣氛,激發學 生積極學習之動機與意願。 此外,加強學生基本能力指標之要求及學生學習成效之考核、訂定合理學生淘汰 機制、改進學生成績評量方式,以提昇學生專業能力以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 五、 提昇國家競爭力 藉由以上四項構思,使大學著重於教學層面之品質提昇,以增強學生 之競爭力。而學生更俱競爭力,則可帶動國家競爭力之提昇。 參、政策預期效果 教育部推動「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預期效果,分別有直接效果與間接 效果,以下則分項說明(教育部,2006a): 一、直接效果 教育部期望藉由「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推行,強化大學對「教學核 心價值」的認知,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及主動學習者;教師教學專業水準的提 昇;大學院校建立完善健全的課程規劃機制;藉由學習成效的輔導制度的建立、 強化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學習成果的提昇;藉由教學評鑑制度的建立提昇教學品 質;藉以 30%至 40%的學校獲本項經費補助,帶動本國全體大學院校整體競爭力 之提昇。

(36)

二、間接效果 (一)建立以優異計畫申請競爭性經費之客觀獎助模式 藉由「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推行,建立政府對私立校院之獎勵 補助,或公立學校之校務基金,其均將以優異計畫申請競爭性經費作為編列之主 要依據,而以其實際辦學績效為經費核撥之模式。 (二)整體教學環境之提昇 教育部以額外經費建立誘因,鼓勵各大學院校建立特色及分類發展, 並作多元發展之方向,激勵各類型學校積極於其專長領域中追求卓越,亦可整體 調整大學運作方式與發展策略。 (三)提昇國家競爭力 藉由本國全體大學院校教學品質之提昇,改善整體教學環境與風氣, 以培育更為優秀之高知識份子與國家發展所需之人才,並提昇本國於國際間發展 應有之競爭力。 肆、各年度政策執行現況 一、94 年度執行現況 教育部為使各校確實瞭解「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宗旨,特別於 93 年 12 月 24 日邀集各大學代表召開說明會並頒佈此計畫。凡符合本計畫申請條件 者,均可於 94 年 2 月底前提報學校整體改善教學品質計畫爭取,由教育部邀集 學者專家組成審核小組,經初審及複審之程序並依審核結果,擇定數所教學卓越 學校核定補助經費,獲教育部經費補助學校應將教學成果公佈於網站並召開教學 成果發表會(教育部,2005)。 94 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共計有 54 校(國立 22 校、臺北市立 1 校、私立 31 校)提報計畫申請。為求公正進行評審,教育部乃邀請學者專家組 成「審議委員會」進行評審,審核作業分初審及複審兩階段辦理。初審通過之學

(37)

校應就提昇教學品質所遭遇的困難及具體改進措施、發展特色(含重點學門領域 之規劃)及經費運用原則等向審議委員會進行簡報再召開複審會議,審核擇定獎 助之教學卓越學校(教育部,2005)。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推行乃使國內大學更全面地關注教學品質提昇 之相關課題,但受限於經費的限制,必須有所選擇,在初審階段,除就學校所提 報教學績效考量外,也針對學校所提未來發展計畫的內容是否具備開創性及效益 性等綜合考量(教育部,2005)。 關於 94 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審查,審議委員會根據申請學校 之辦學理念、教學品質成果、提昇教學品質具體措施及規劃等審核擇定 13 所學 校為本年度經費補助,其中包有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台北藝 術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 世新大學、逢甲大學、元智大學、高雄醫學大學、輔仁大學等獲得補助,經費補 助總額度共計有 979,000,000 萬元(教育部,2005)。 二、95 年度執行現況 95 年度計畫審核係結合「94 年度業獲補助學校」之考評結果及「95 年度 新申請學校」計畫之審核結果辦理,考評未通過學校不予繼續補助,而由新申請 學校獲得補助,以符合計畫競爭性經費精神(教育部,2006c)。 95 度共核定 26 所學校(不含藝術及體育類大學),其中包含國立 11 校(分別 為國立中正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聯合大學),私立 15 校(分別為大葉大學中原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世新大學、玄奘大學、亞洲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淡江大 學、逢甲大學、華梵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輔仁大學、銘傳大學、靜宜大學)(教 育部,2006c)。 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海洋

(38)

大學、中原大學、世新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輔仁大學乃是至 94 年度起即獲得經費之補助,其餘學校乃為 95 年度新申請經費補助者。 95 年度核定之總經費補助共計有 2,100,000,000 元,其中包含 94 年度延續 性 計 畫 核 定 經 費 額 度 250,000,000 元 與 95 年 度 計 畫 核 定 經 費 額 度 1,850,000,000 元(教育部,2006c)。 整體來說,「95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50億預算經費的運用分成二部 分:第一部分是運用於教學部份,卓越學校的審定補助約為35.2億元;第二部分 是教學資源中心及重點特色領域人才的培育計畫,約14億元。 而高等教育體系包含一般大學、體育校院與師範校院等,95年度共計58所一 般大學提出申請,經審議選定其中28所(含藝術與體育類)學校擇優補助,總經費 為18.5億元。而技職類校院,95年度共計有71所學校提出申請。因為技專校院的 教育目標及教學品質與一般大學有所區隔,共有30所學校獲得補助,補助金額為 14.2億元。 三、96年度執行現況 96年度計畫審核係結合95年度業獲補助學校之考評結果及96年度新申請 學校計畫之審核結果辦理,考評未通過學校不予繼續補助,由新申請學校獲得補 助,以符合本計畫競爭性經費精神(教育部,2007)。 96年度共核定26所學校為本年度經費補助學校,其中包含國立10校、私立16 校獲得補助。此年度計畫審查分為「95年度已獲補助學校」及「96年度新申請學 校」二類辦理,前者以95年度計畫執行成效之考評結果決定是否繼續獲得經費補 助,後者以初審(書面審查)及簡報複審程序決定是否獲得經費補助;本年度核定 經費總額度共計1,645,540,000元,審核結果說明如下(教育部,2007): (一)96年度之計畫審核,依審查委員會建議,「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應 考量藝術類及體育類兩類大學之特殊性,以發揮計畫政策引導效果。故教育部將

(39)

籌組專案小組擬訂該兩類學校教學品質指標及補助計畫,而關藝術及體育類大學 審查結果則另案公布。 (二)95年度獲補助學校考評結果:計有26所學校(國立11校、私立15校,不 含藝術及體育類大學),經教育部籌組審查小組至校實地考評及複審結果,22校 (國立9校、私立13校)通過考評獲得經費補助,其餘4校未通過考評。 (三)96年度新申請學校審查結果:計有23所學校(計有國立7校、私立15校、 市立1校,不含藝術類大學;另體育類大學未提出申請)提出申請進入審查程序, 經初審及複審結果,擇定4所學校(含國立1校,私立3校)通過複審獲得經費補 助。 伍、政策爭議 研究者經由立法院公報系統之查詢,搜尋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 相關之公報,整理與分析後發現,「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爭議大體上可分 為四大項,其分別為: 一、「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計畫明細不夠明確,以致經費遭凍結(立法院, 2007a) 95年度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特別預算案,辦理「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 計畫編列150億元,其中有關辦理「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編列50億元,但因 計畫明細不明,遭凍結20億元,俟其提供計畫明細並至立法院教育及文化、預算 及決算委員會聯席會報告後,始得動支。 二、部份學校經費使用遭人質疑(立法院,2007b) 獲「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補助之學校需依計畫提出申請,計畫經 審議通過後,教育部則要求大學院校須依其原計畫逐項實施。然而,獲經費補助 學校之中,有部份學校其運用經費所購買之項目,遭民眾質疑其不符合追求教學 卓越之用途、甚至質疑其經費之使用過於浪費與不當。

(40)

三、政策立意良好,但時程之規劃難以配合(台灣評鑑協會,2007) 於94年度時,立委質疑教育部於二、三月才宣布將進行「獎勵大學教學卓 越計畫」之評審,而要求欲申請之學校需於五月收件。在如此短暫之期間內即要 求各校提出完善之計畫並提出申請,過於倉促;此外,也遭人質疑,即使在如此 倉促之期限內所提出之計畫獲教育部核定,其計畫內容也過於草率。 四、「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僅補助部份學校,難以推動全體大學教學層面 之成長(立法院,2007b) 部份立委認為,要提昇大學整體的競爭力,不能僅針對幾所特定的學校進 行補助。而台灣現階段大學院校為數眾多,應該促使學生皆能習得更進階的專業 知識,否則將造成「大學高中化」。因此,更需著重於大學院校整體素質之提昇, 不能只是一味的補助特定之校所、注重特定大學的補助,忽略國內大學整體的素 質。

第二節 政策分析相關內涵與理論

本節旨在探討政策分析中相關內涵,其包含了政策分析相關名詞、政策分析 之重要性、政策分析取向、政策分析的步驟與政策分析的內涵。以下則分項探討 相關文獻: 壹、政策分析相關名詞 要了解教育政策分析前,應先了解政策及政策分析的意義 (張芳全, 2004b);另外,因考量本研究所探究之政策其性質屬教育政策,故以下分項探討 「政策」、「教育政策」與「政策分析」之意涵: 一、「政策」的意義

(41)

不論國內外學者皆對「政策」一詞之定義有不同的解釋,固研究者先探討各 學者對政策一詞之定義,並統整各學者間共同理念與觀點,而對政策一詞有更廣 泛且深入之認知。 研究者將各學者對「政策」一詞的定義與看法做一比較,發現各學者在定義 政策之意義時皆提到幾項共通點,其分別為:「政策為一目標」、「政策為一過程」、 「政策是屬問題導向」與「政策是由一群人所共同制定的」。以下則依研究者之 分類,列舉各學者之觀點: (一)政策為一目標 綜觀國內外學者之觀點,可發現政策是有其目標,是有行動取向的。而在 目標之下,還有其所選擇的方法、方案與計畫,為了達成政策之目標,並訂定其 原則、法令或行政命令。 如 H.M. Leicher 認為,公共政策是由權威性人員所採取一系列,以目標 為取向的行動。而 Starling(1988)指出,政策是目標或目的之一般性陳述,而 計畫則是達成政策目標一種特定方法。 曹俊漢(1990)認為政策應該包含三個要素,一是一個政治單元的目標、目 的與承諾;一是實現或達成這些目標所選擇的方法;一是方法選用後所產生的效 果。 (二)政策為一過程 在政策的定義中,學者提到政策是一種過程,是由抽象到具體,由政策的 制定一直到政策的執行,其之間的過程是完整連結的。 如 H. Lasswell(1951)認為,政策是一個組織或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抉 擇。它經過了政策目標的擬定、方案設計與執行的過程。 張建成(1998)認為,政策可包含施政綱領、計畫方案與行動規則三大項 目,其也為政策制定與執行時,由目的到手段之間的一個完整連結,也是政策在 付諸實施時,由上而下、由抽象而具體之逐級轉化的結果。

(42)

(三)政策是屬問題導向 詹中原(1997)認為,政策是較高層次的一般性宣示,它與計畫及實施方案 不同。計畫與方案涉及具體目標與所要達成的實施手段、決策方法與步驟,而政 策則不然,它是原則性、宏觀性及前瞻性與問題導向的宣示。 吳定(1998)認為,公共政策是政府機關為解決某一項公共問題或滿足某一項 公眾需求,決定作為或不作為,以及如何作為的相關活動。也就是說公共政策是 由政府機關所制定的,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或滿足公共需求。當 然公共政策包含了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不過政策也包含了法律、行政命令、規 章、方案、計畫、細則服務及產品等。 (四)政策是由一群人所制定的 政策是一群人為了解決某項事務或問題,共同為此制定其所應有的程序或 行動方針。如 J. Anderson(1979)認為,政策是某一個人或某些人處理一項問題 或一件關係事項有目的的行動。由此他指出,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機關或政府人員 所發表出來的政策。 另外,H.A. Simon(1976)從行政學的觀點認為政策有幾項意義,其中一項 則是在組織中任何政策制訂皆屬自由裁決的通則。 而 M.E. Dimock 認為,政策是政府與其他人民團體所制定關於目標和價值 之長程指導綱領的確認,及估計管理者職責和程序的方法。 綜觀上述各學者對政策一詞之定義與研究者之統整,可發現政策的制定是有 其目標,為了達成某項任務或解決某些問題,而具有相關知能與實務經驗,與擁 有制定政策權力的人,為此目標議定一程序、行動方案,其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或 達成任務,而所制定的結果即為政策。而政策之產生也代表一目標由抽象階段轉

(43)

化到具體的過程。 二、「教育政策」的意義 由上述文獻之探討可發現政策之內涵與其意義。然而,「教育政策」一詞乃 是由「教育」和「政策」所組成,故「教育政策」之意義可藉由上述相關文獻對 政策之定義,將其融入於教育領域中,並將教育政策一詞定義為:在教育領域上, 因有新的目標,或是存在一項新的任務或是待解決之教育課題,因而藉由擁有制 定政策權力的政府官員,與對此教育問題有相關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之學者,相 互探討如何達成此教育任務、如何解決教育問題,因而制定相關的施政綱領、計 畫方案與行動規則之完整過程,則可稱為是教育政策。 另外,Guba(1984)認為,教育政策的定義有八種不同的觀點,其分別為(引 自吳政達,2002): 1、政策是一種目標的或意圖的宣稱。 2、政策是政府長期的標準化決策,在一定的權威範圍內用來規範、控制及 提供服務。 3、政策是所有活動的指導方針。 4、政策是能夠解決、改善問題的最佳策略。 5、政策是種透過命令式決策或透過長時間非正式的期望與贊同所授權形成 的行為。 6、政策是在特定行為範圍裡具有持續性與規律性的行為規範。 7、政策是政策制定系統的輸出結果,科層組織內所有人員的活動、決定與 行為的整體影響。 8、政策是顧客所體驗之政策制定與實施制度的結果。 雖上述吳政達引用 Guba 對教育政策定義之說明中,其並非針對「教育政策」

(44)

此名詞進行闡述,而是以「政策」二字來說明其觀點,但探究 Guba 此八項定義 之內涵,可發現若將其觀點融入於教育領域中,將其解釋為「教育政策」之意義, 也無不妥之處。故研究者將 Guba 對教育政策之定義解釋為: 1、教育政策乃是一種教育目標的或教育意圖的宣稱。 2、教育政策是政府長期的標準化決策,在一定的權威範圍內用來規範、控 制及提供教育相關之服務。 3、教育政策是所有教育活動的指導方針。 4、教育政策是能夠解決、改善教育領域上所產生問題的最佳策略。 5、教育政策是種透過命令式決策,或透過長時間非正式的期望與贊同所授 權形成的教育行為。 6、教育政策是在特定行為範圍裡具有持續性與規律性的行為規範。 7、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制定系統的輸出結果,科層組織內所有人員對教育 領域中活動、決定與行為的整體影響。 8、教育政策是顧客所體驗之教育政策制定與教育實施制度的結果。 吳政達(2002)針對上述 Guba 所提之八種定義,將教育政策定義為:教育政 策係指政府機關為解決某項教育政策問題或滿足某項公眾的教育需求,決定作為 及如何作為的教育政策行動,以及該政策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及其對公眾的影響。 由上述 Guba 與吳政達對教育政策所作之定義,可發現其與研究者藉「政策」 一詞之定義,並將其融入於教育領域中,而對教育政策一詞所作之定義不謀而合。 三、「政策分析」之意義 關於「政策分析」一詞之意義也有許多說法,而探究各學者之觀點可發現「政 策分析」有兩項特點,一為政策分析在於提供資訊給政策決策者;二為政策分析 的內涵涉及許多面向。以下則分項敘述其相關內涵: (一)政策分析在於提供資訊給政策決策者

(45)

政策分析的目的不但提供相關資訊給政策決策者,並且以問題解決為其 導向。如 Dunn(1994)的看法,其認為政策分析在於提供政策決策者相關之訊息, 並作為行政府機關判斷之依據,並解決公共事務與問題之方法。而 Quade(1975) 認為,政策分析是產生及呈現資訊給政策決策者,並提供決策者進行價值判斷與 衡量。而丘昌泰等人(2001)則認為,政策分析即針對政策問題,設計解決方案所 進行的以雇主為導向的科學智識活動,當進行所謂的科學活動時,必須要有一個 參考的架構(referential framework),以作為分析、規劃和評估政策問題的準 則。 (二)政策分析的內涵涉及許多面向 政策的分析並非單一面向的,其分析的內涵非常的多元與複雜。如張明 貴(1998)認為,政策分析在探討政府決策或政策的性質、原因與結果,以解決 特定的社會問題;而張芳全(2004)認為,政策分析主要在評估政策可行性,而針 對政策形成的過程,如政策問題建構、政策問題分析、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 政 策 執 行 、 政 策 評 估 與 政 策 溝 通 等 , 亦 相 當 適 合 在 政 策 分 析 中 進 行 。 而 Majone(1989)則認為,政策分析不但在探究何為最好的教育政策,或滿足社會大 眾的政策,而政策分析更要確保教育政策的可行性。 小 結 由以上對「政策」、「教育政策」與「政策分析」定義之探討可發現,教育政 策之內涵涉及的層面與意涵實為非常廣泛與複雜。 而政策的形成是有目的的,其為了解決國家與社會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一系 列規劃之過程,當中牽涉到政策制定參與者、社會情境、文化脈絡,而制定相關 指導方針與行為規準。 而教育政策乃是將上述政策之內涵,融入於教育領域當中,也就是說,教育 政策即是一國面臨一項教育問題與困境,而經由政策制定者之商討,進行一系列 之規劃。過程中,則須考量國家的社會背景、文化脈絡等因素。

數據

表 2-3-1  本研究與相關研究對照表  論文主題 撰寫年度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 經費使用效率之研究 2006 資料包絡分析法迴歸分析 獲經費補助學校其經費使用效率之探討 我國大學經營績效與教學卓 越計畫補助款關聯性之研究 2006 資料包絡分析法、Wilcoxon Rank Sum Test與Spearman等級 相關檢定 進行大學經營績效與教學卓越計畫補助款之間關聯性分析 成功建置大學教學卓越計 畫知識管理平台之研究 -以某科技大學為例 2006 深度訪談 知識管理平台成功管理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