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個案分析研究

第二節 中部地區-逢甲大學

教育部於 93 年 12 月訂頒「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後,逢甲大學即於 94 年度起,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獎勵教學卓越獎助的佳績,並於 95 年度與 96 年度 教學卓越成果全國第一,榮獲最高額獎助。此外,逢甲大學於 96 年度榮獲教育

部評選為「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獎助金額高居全國之冠(逢甲大學 e35 教學 卓越計畫電子專刊第七期)。關於逢甲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相關之內涵,以下 則分項說明:

壹、計畫目標

逢甲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之目標,乃在於從根本層面進行改革,矯正「重 研究、輕教學」的偏頗,徹底改進教學的觀念、組織、制度、文化、質量、工具 與方法,使其能因應全球化浪潮下之衝擊,與個人、產業和國家所面臨的競爭日 益嚴峻,並藉此提昇國際競爭力與畢業生素質,以因應新時代的考驗 (逢甲大 學,2008)。

貳、執行策略

為了落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其提昇教學層面品質之目的,逢甲大學 擬定了七大策略,以推動全校性之教學改革,並期望藉此使整體校園能有全面性 之教學革新。而其七大策略之內涵如下:

一、教學組織再造策略

逢甲大學認為,「組織再造」乃是一切改革的必要起點,因此,其積極調 整教學組織體系,並增設專責部門,落實推動教學卓越政策。而在此策略中,建 立了多項運營機制,分別為(逢甲大學,2008):

(一) 諮詢機制

設置「教學卓越顧問群」,以學校外部知名專家組成,以定期會議方式,

提供逢甲大學整體教學卓越政策之建議。此外,並設置「教學卓越委員會」,由 校內外傑出教授、優良教師及學者專家組成,主要目的乃在於為教學品質提供持 續改善之諮詢與建議。

(二) 決策機制

在此機制下,主要是以教務會議為主體,涵蓋各級課程委員會、通識教 育院課程委員會,積極促成決策之共識與效率;此外,並考量整體國家社會人力 之需求、學術發展需要及學校特色,規劃系所之設立、調整與招生名額。

(三) 執行機制

教務處下設立「教學發展組」為綜理單位,結合新設的「教師教學成長 中心」及「學生學習輔導中心」等單位,明確權責以落實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並 提供各單位執行教學卓越計畫之具體協助。

(四) 評量機制

建置跨校合作之「學科能力評量中心」,發展優質的多元評量機制,研 訂基礎性課程最低內容標準與學習成就評量工具,推動教學與評量的結合,精進 教師評量技術及革新教學評量方式,帶動教學品質之提昇。

(五) 支援機制

教務處下設立多處支援單位,如「教學發展組」、「教師教學成長中心」、

「學生學習輔導中心」、「數位教材發展中心」、「學科能力評量中心」、「實驗室支 援管理中心」、「學程發展中心」,整併註冊組及課務組為「註冊課務組」,與研發 處、資訊處、學務處、圖書館、國際事務處、體育室、師資培育中心及校友聯絡 暨就業輔導室等單位,形成教學資源系統,共同協助院系執行教學卓越計畫、跨 校資源中心計畫等,以達平行支援與整合資源之效益。

(六) 考核與回饋機制

成立「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直屬校長,由專人考核管控教學卓越計 畫之執行進度、成效、與經費運用。由外界評鑑、校內自評、學生成就以及師生 與家長意見調查,建立雙迴圈組織學習型回饋機制,檢討計畫成效,以為持續改 善之依據。

二、教師追求卓越教學文化之策略

此策略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強化教師教學之價值觀,激發教師追求優質教學

之動機與熱情;此外,學校建置交流教學心得之社群與平台,提供教學改進之協 助。而逢甲大學於建立教師追求卓越教學之相關作法有以下幾點(逢甲大學,

2008):

(一) 實施良活水計畫

自 94 年度起,三年內增聘一百名專任傑出教師。聘請講座大師-邀請專 業領域大師與講座教授來校短期授課或演講,展現教學成果,藉此協助教師教學 成長。

(二) 引進國外師資

藉此擴大多元師資來源,與本地教師相互激勵交流,擴展教師教學之國 際視野。

(三) 增加業界教師

強化與業界互動,促使學生及早熟悉產業以具備未來所需之職場知能。

(四) 培育菁英教師

補助優秀教師出國進修,觀摩國際一流大學之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並 引進國際標竿課程。

(五) 訂定彈性教學時數

規劃教學時數之彈性規定,促使教師充分投入教學與經營課程,並鼓勵 教學之多元與創新。

(六) 建立教學卓越升等機制

為鼓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追求教學卓越,建立教師以教學卓越升等機 制,落實教師教學評鑑及淘汰機制,引進國外大學經驗,鼓勵教師建立完整之「教 學貢獻紀錄」,做為教師評鑑及升等時各級教評會審查之參考依據。

三、學生主動學習與關懷社會之校園氛圍之營造策略

逢甲大學認為,使教學卓越化除了需仰賴「老師善於教學」之外,還需要「學 生樂意學習」。因此,逢甲大學透過「學習導師制度」、「個人化補救教學」、「學

生學習輔導專區」、「提昇體適能」、「經營學習社群」、「學習獎勵措施」、「鼓勵創 意學習」、「激發終身學習」,「推動社會關懷與志願服務」等,而極力營造具有自 發性、協助性、激勵性、合作性、互動性、自律性與健全性之學習氛圍,激發學 生積極學習之動機與意願(逢甲大學,2008)。

四、資源集中與教學特色建立之策略

卓越教學涉及層面廣泛,除紮根於基礎,亦須集中資源以尋求重點突破,

不僅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益,亦可做為標竿典範,以期建立模式,於動教學風 氣。逢甲大學基於既有之辦學成果與優勢,致力於深化「資訊化之 e 環境」,並 追求專業與共同科目課程發展、重點特色學門領域教學改進及國際化學系認證、

畢業生成就之突破性成果(逢甲大學,2008)。

五、卓越教學品保制度之策略

逢甲大學落實每年定期舉行全校教學單位自我評鑑及校外訪評,並持續追 蹤評鑑改善建議之後續辦理情形,由教務處教學發展組,藉由長期且全面的評鑑 程序,協助各單位了解其整體教學運作現況、特色、優缺點與面薝之問題,做為 學校政策規劃與資源分配之依據,稽核教學資源之有效運用,並做為教學卓越政 策、執行方案之成效評估與改善參考。品保制度包括:課程評鑑、教師教學評鑑、

專案評鑑。為落實各級教學單位之自我評鑑,並配合教育部系所評鑑之政策,由 逢甲大學教務處推動校內系所評鑑及後設評鑑(逢甲大學,2008)。

而其系所評鑑之評鑑項目包括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課程設計與教師教 學,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研究與專業表現與畢業生表現等五面向。系所評鑑除 對教學單位進行軟硬體評鑑外,亦包括評量教師於教學、研究與服務之績效,以 及學生之學習成效與畢業表現(逢甲大學,2008)。

此外,逢甲大學還進行後設評鑑。所謂後設評鑑就是對於評鑑的評鑑,針對 教學單位進行評鑑之歷程與後續改善措施,進行後設評鑑與評量獎勵,評鑑項目

包括:效用性、可行性、適切性、精確性等面。後設評鑑除協教學單位改進平鑑 實施方法與正確施行外,並評估評鑑活動之優缺點,以提高評鑑之品質與績效,

確保卓越教學之品管與品保。

六、學生基本學科能力強化之策略

建置基礎課程學習成就評量機制,設立「學科能力評量中心」,對逢甲大學 基礎性課程,採跨校合作模式,開發評量工具並建置題庫,研訂基礎能標準及開 發學羽晟就評量工具,檢核學生基礎性課程學習成就,並開設補救教學課程,強 化學生基本學科能力,並經由評量機制之運作同步精進教師教學教法與評量技術 以期提昇教與學的效率(逢甲大學,2008)。

七、校際資源結合策略

逢甲大學為學生提供了最佳學習環境,藉由結合具有不同特色與專長的大 學,提供跨校教學資源聯盟,提供教師教學資源之交流,並使其能相互分享教學 相關做法,彼此砥勵督促,追求互補共榮之永續發展(逢甲大學,2008)。

參、計畫內涵

逢甲大學為具體實現教育使命與落實教學卓越政策,其依據上述之執行策 略,而擬定 94 年度至 97 年度「e35 教學卓越計畫」。其中,包含總計畫及「e 環 境、三特色、五基磐及跨校教學資源中心」十項分項計畫,做為持續推動教學改 進之執行方案。其相關內涵說明如下:

一、以五基磐計畫紮根基礎

逢甲大學以教學的五項必要構面來進行思考與構思,其包含了課程、師 資、學習、輔導、資源等五元素,並致力改善現有之教學人力、制度、資源,並 充實教學之基礎能量。而此五項基磐之相關內涵說明如下(逢甲大學,2008):

(一)課程基磐-成果導向之課程規劃與管理計畫

此項基磐旨在建立「成果導向之雙迴圈課程規畫機制」、「數位平台化課 程管理機制」、「持續改善課程評鑑機制」、「持續改基礎課程學習成就評量機制」、 成立「學科能力評量中心」,落實全校課程整合管理與全面品保,強化各級課程 委員會功能,並依據內外部之課程評鑑,持續調整校、院、系所之課程目標與內 容。

(二)師資基磐-教師入學精進計畫

此項基磐旨在經由培育、輔導,獎勵與淘汰機制,激發教師教學熱忱,

並促使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化為「學習指導者」,且促使其能進 行自發性與同儕互助性的教學成長。此外,並成立「教師教學成長中心」,結合 數位化 e-portfolio 平台,提供全方位教學檢視與成長輔助機制。

並促使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化為「學習指導者」,且促使其能進 行自發性與同儕互助性的教學成長。此外,並成立「教師教學成長中心」,結合 數位化 e-portfolio 平台,提供全方位教學檢視與成長輔助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