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 議

此節旨在說明研究者藉由研究進行過程中,與所得之研究結論,進一步對「獎

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本身、教育部、大學院校與未來可研究之方向提出幾點建 議供參考,以下則分項說明相關內涵:

壹、對計畫本身的建議

一、審查結果之公佈宜更透明化

教育部於每年度審查結果中,宜公佈各校計畫申請內涵中優缺點,使各大 學院校瞭解自己不足之處、與他校之所以能獲得教育部肯定之處,如此可提供各 校自我反省與改進之方向,並使審查之結果趨於公正與透明化。

二、每年度擇優汰劣的校數比例宜多思考

在訪談的過程中,受訪者提到,參與下年度競爭之學校,其是否能有機會 獲得補助,得視該年度是否有學校被淘汰。如此,將使新申請的學校浪費過多的 資源於計畫之撰寫上。固教育部於進退場機制之校數比率宜多加思考;如每年度 應皆有一定比例的學校可獲得新年度經費補助之名額。

三、經費的使用標準宜更有彈性

於訪談的過程中,多數學校計畫相關人員皆認為,教育部於經費使用之規 定上過於嚴格,以致學校在使用經費上感到非常困難。此外,其認為,部份深層 之教學改革,其所需花費的經費並不在教育部規定可使用的範圍內,如此,也很 可能造成經費使用的效果趨於表面。

固建議教育部對經費的使用標準宜更加彈性,而對於經費使用管考則以「後 端」管控的方式,「會計報賬」的程序上,監控各校是否有濫用經費或不法之行 為;倘若各校在年度考核時,其無法提出之具體或明顯之改革成效,則教育部即 可刪減其下年度經費或判其退出計畫。

四、參與計畫規劃人員宜更多元

而在參與政策規劃人員方面,應有其他類別人員參與,如國外評鑑機構之 專家、高中職教師代表等;而在參與政策規劃人員之選擇時,也應以更多元的面 向、找尋不同背景、地域性代表人員參與討論,如公私立學校、北中南東各區域 學校代表等,方能對計畫之內涵提供更多元的建議。

五、申請學校之條件審核宜更加周延

在審核各校之基本條件時,需多方考量各校之背景與辦學特質,並參照過 去教育部對其政策推動之方向,考量其是否因過去政策的引導而使其現在之發展 相對的弱勢,而輔以周全之配套措施,或以不同程度之評鑑指標進行考核,如此 方能使各校在競爭的過程中有公平的立足點。

貳、對教育部的建議

一、對高等教育經費之挹注應有長遠之規劃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之補助,除了第一年是以公務預算來補助,

其後續三年皆以特別預算的方式來補助。而與受訪者在訪談的過程中也瞭解到,

以特別預算的方式對高等教育進行補助,其缺點在於政策期程結束後,經費之挹 注也停止了。然而,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在於培育優秀的國家人才,大學的 教學品質不斷的精進與提昇則實為重要。固教育部應回歸以公務預算的方式挹注 高等教育經費之補助。

二、可推動第二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在研究的過程中,許多受訪者皆認為「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此政策之 推動,對整體大學院校來說有良性的影響,但由於教育乃是百年大計,許多教育 改革的推動,其成效無法由兩年、三年的短暫期間看出其成效。固建議教育部可 接續推動第二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期使台灣高等教育之教學品質能有 更深層的改變。

參、對大學院校的建議

一、大學應建立永續經營之教學機制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推動之主要目的雖在於引導各校重視教 學、提昇教學品質,然而,在其背後最為重要之處在於各校是否可建立教學層面 上之永續機制。當一學校擁有許多良好的教學制度時,其可在不知不覺中提昇其 教學品質,無需等到某一時間點刻意的對全校進行大規模的革新,如此也將受到 許多阻礙與反彈。故大學院校是否可在平時即建立教學層面相關內涵之提昇制 度,於平時即注重教學這一區塊,方為長久之計。

二、大學可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

研究者在進行本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教師之所以會有「重研究輕教學」的 傾向,可歸究於教師升等制度中,研究成果的考核為非常重要的評鑑指標。故要 改善教師獨重研究的傾向,則應從根本制度面去進行改革,而教師升等制度之改 善即為一重點。各校可思考在進行教師升等之審核中,如何將「教學成果」這一 塊,也能納入評鑑指標中,藉此引導教師能更重視教學的提昇。如此,教師動機 的改變,其行動也將自然的改變,而教學品質之提昇也將自然地變成教師重視的 一塊。

肆、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可對獲「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補助之學校進行組織氣氛之探究 研究者在與某大學計畫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前,因研究者提早十分鐘到達訪 談現場,而在該校之某行政辦公室中等待受訪者到來。而在等待的過程中,研究 者發現該校的行政人員彼此間相處的氣氛非常的融洽,彷彿他們是熟識許久的朋 友在同一個地方一同工作。而在那時研究者深思,或許這也是該校能順利推動教 學改革各項方案的成功關鍵。故研究者建議,未來也可進一步探究「學校組織氣

氛」與「推動教學改革成效」其間存在之關係。

二、可探究獲經費補助額度不同之學校,其推動教學改革成效之差異

研究者在進行本研究期間,部份受訪者提到,其認為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 中,「有些改革是不用花太多錢的」,關鍵也在於各校對教學機制的建立。因此,

對於未來的研究,研究者建議可選擇兩所大學為研究個案,一所為該年度經費補 助額度最高的學校,另一所為獲補助最低的學校,並分析其在推動教學改革之各 項作法、成效,並相互比較。探究學校獲經費補助額度之大小差異,是否會影響 各大學在推動教學改革之成效。

三、可對第二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第一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進行比較

倘若未來教育部接續推動第二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則可對第二期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其計畫之內涵,與第一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相互比較探究。也可探究各校對第二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推動之觀感、

成效、推動上產生的困難等,進行分析,並進一步與第一期推動期間產生的問題 進行比較。

四、台灣「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日本「GP 計畫」之比較

研究者在搜尋相關文獻中,也將日本 GP 計畫之內涵進行分析。而在分析 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其推動教學品質提昇之 GP 計畫,其部份內涵與台灣「獎 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有部份是台灣「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 畫」有所不同。因此,倘若未來之研究者其日語能力許可下,則可對台灣「獎勵 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日本「GP 計畫」進行比較,其研究結果也將對台灣未來 高等教育教學品質提昇之改革有莫大之助益。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上海交通大學(2007)。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s universities-2007。2 007 年 11 月 25 日,取自http://ed.sjtu.edu.cn/rank/2007/ARWU2007_Top 100.htm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第七版)。台北:五南。

王麗雲(2004)。教育研究中的菁英訪談。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2(2):95-126。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李允傑(2001)。政策分析。台北:空中大學。

台灣評鑑協會評鑑新聞(2007)。教部:考評指標已公告,不致審查不明。2007 年 12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twaea.org.tw/appraisenews_display.php?AutoNo=

37

立法院(2007a)。立法院公報第 96 卷第 24 期委員會紀錄。2007 年 12 月 10 日,取 自 http://lci.ly.gov.tw/

立法院(2007b)。立法院公報第 94 卷第 52 期院會紀錄。2007 年 12 月 10 日,取自 http://lci.ly.gov.tw/

朱志宏(1999)。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吳定(1998)。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Patton, M.Q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吳柏毅(2006)。我國大學經營績效與教學卓越計畫補助款關聯性之研究。東吳大 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東吳大學(2008)。東吳大學教學卓越網-計畫家族。2007 年 12 月 13 日,取自 http:

//tew.scu.edu.tw/plan_index.php

東吳大學教學資源中心(2008)。東吳大學最具代表性之十項重點成果-教學資源中 心特色介紹。台北:編者。

林清江(1984)。教育社會學新論。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

五南。

金耀基(1999)。在世紀之交談大學之理念與角色。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 論文集(頁 13-28)。台北:中央研究院。

金耀基(2001)。在世紀之交談大學之理念與角色。載於楊國樞(主編),新世紀大 學教育(頁 343-360)。台北:前衛出版社。

姜麗娟(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角色與功能兼對國內「研究型大學」迷思之 反省。中正教育研究,1(2),頁 63-82。

姜麗娟(2004)。從理念到實務-高等教育教學之國際化經驗與限制。載於淡江大 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編),21 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

課程、治理(頁 233-263)。台北縣: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台北:學富文化。

翁福元(2007)。教育政策社會學:教育政策與當代社會思潮之對話。台北:五南。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7,11 月 8 日)。2007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 質量評比。2007 年 11 月 10 日,取自於http://www.heeact. edu.tw/ran-k ing/index.htm

高雄醫學大學 (2008)。高雄醫學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七大主軸計畫網。2007 年 11 月 5 日,取自 http://tlep.kmu.edu.tw/sevenp/7project.html

高雄醫學大學 (2008)。高雄醫學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七大主軸計畫網。2007 年 11 月 5 日,取自 http://tlep.kmu.edu.tw/sevenp/7proje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