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其實妳不懂我:性別研究不得不走的苦路—交織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其實妳不懂我:性別研究不得不走的苦路—交織性"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6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55 國 際 視 野 其實妳不懂我:性別研究不得不走的苦路─交織性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55|

97

國 際 視 野 其實妳不懂我:性別研究不得不走的苦路─交織性

一場主題為交織性( intersection-ality)方法論的論文發表場合 中,一位加拿大學者悶著頭、操著她熟 悉的英文,非常快速地唸稿子,下面 的人大多低著頭,可能無法理解她想表 達的內容。在她念完稿後,一位看似中 南美洲的女性與會代表大聲提出抗議: 「對在下面聽講的婦女而言,英文可能 是她們第二甚至第三語言,下次再有機 會,能否請妳慢慢地、清楚地表達!」 台下響起熱烈掌聲,其中一部分掌聲是 我貢獻的。 今年7月3日開始在加拿大多倫多舉 行五天的世界婦女大會,有興奮、有感 動、有各種情緒,但也在紛雜中浮現未 來性別研究不得不面對、處理、思考與 研究的議題:性別與其他社會面向的交 織性,亦即在處理性別議題的同時,種 族/族群、階級、障礙,甚至國際政治 間的階序格局,也要同時被看見,否則 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交織性」不僅是 一種概念,一種看見,更是一種實踐。 「誰的女性主義?」是這幾天一直 被丟出來的議題,因此整個研討會場熱 鬧滾滾、狀似和平、同仇敵慨,裏頭卻 是風起雲湧,各有思索。「女性主義」 是西方白人女性的概念,在許多場次的 討論中,我聽到許多「有色人種」女性 的吶喊。 討論加拿大原住民女性處境的場 次,大多爆滿,我參加的那一場,地板 坐滿了人,甚至有些人只能站在角落。 她們討論到加拿大人權法案(Canadian Human Rights Act)因沒考慮到印第安 文化與傳統,反而對性別平等產生限 制,例如:第67條規定性別平等的原則

其實妳不懂我:性別研究

不得不走的苦路

─交織性

■李淑菁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the principle of gender equality),發 表人要聽眾特別注意這「原則」( prin-ciple)是唯一單數,因此她要大家思索 這是誰的性別平等原則?有無思考到原 住民的律法傳統? 「個人權利」(individual rights) 是西方文明發展出來的概念,加拿大原 住民是社區性、集體性的,如此強加的 西方性別平等之預設,已經對原住民女 性造成戕害,因此來自加拿大人權委 員會(Canad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最後疾呼:談性別平等或歧視, 絕對不能跟殖民主義及種族主義分開 來;解決方式也不能去脈絡,亦即回 到社區或社群中,才能真正解決。最讓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9歲原住民女性的 發言。從小到大,她總是很生氣,一直 以來她在追尋自我,酗酒也好、抽煙也 好,但始終覺得很糟糕,這情況至今沒 什麼改變。 臺灣也已經慢慢出現類似的研究, 例如:林津如、黃薇靜(2010)發現, 漢人中心的家庭意識符碼可能在社會工 作者文化敏感度不足的情況下,作出不

名為REDress Project的裝置藝術,為加拿大跨領域藝術家Jamie Black的作品,於2011年渥太華世界婦女大會 展出,紀念600位失蹤以及被謀殺的加拿大原住民女性。REDress 有雙重意義,一是如圖所示的紅色衣服(red dress),「redress」另一意義則為「補償」。(攝影∕李淑菁)

(2)

98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55 國 際 視 野 其實妳不懂我:性別研究不得不走的苦路─交織性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NO.55|

99

國 際 視 野 其實妳不懂我:性別研究不得不走的苦路─交織性 當的處遇,導致長期的傷害。在學校 教育中,漢人教師詮釋的原住民族的 性/別關係,影響原住民族學生在學校 如何被看待與對待的方式(李淑菁, 2009)。 另一場以女性主義與移動( migra-tion)為主題的討論,發表人Glenda Tibe Bonifacio是在加拿大任教的菲律賓 人。她首先拋出一個問題,我們用女性 主義來理解移動議題是足夠的嗎?其中 除了性別,可能牽涉到更多的其他因 素,如種族、階級、年齡及國族等。因 此,她認為應該將女性主義與移動放在 一起看,而非從西方概念化的女性主義 角度來看移動,並且要特別注意新移民 女性與其他女性的關係。 第三天的大會(Plenary Session) 將「女性主義」的討論推到最高點。歐 洲伊斯蘭組織(European Muslim Net-work)女性領導人Malika Hamidi在千人 與會的大會中指出女性主義由西方女性 宰制,她質疑存在一種普遍性的女性主 義(universal feminism),因此她大聲疾 呼「女性主義」本身必須被去殖民化、 去中心化,要對世界上其他不同的女性 「開放」。此話一出,引起台下如雷的 掌聲,然而她在演講中用過份情緒性的 字眼「敵人」(enemy)來說明白人女性 的宰制,也引起一些與會者的不滿。 同場與談者還有一位身障者Judith Heumann,她是美國國務院國際障礙者 權利的特別顧問,終其一生為障礙者發 聲。她談到作為一個女性障礙者求學與 生活的種種困難,甚至常常感覺自己不 屬於美國社會,她的自問自答也留給在 場聽眾許多思索空間。她問,對障礙者 而言,「女性主義能夠更包容,更聽見 不同的聲音嗎?」,「我不知道!」她 回答。「我對『治療』沒有太大興趣, 我有興趣的是如何進到社會裏面(in-cluded)。」 每天看著不同面孔、不同顏色、操 著不同口音的人(絕大多數為女性), 穿梭於會場中,發出她們的聲音,汲取 她人的經驗,為自己的組織、群體或任 何努力的事務思索解決之道,我知道這 次大會是成功的。站在台上的,不只是 學術界的人,而有更多實務工作者參與 其中,學術界若能多聽聽實務工作者實 際上遭遇的困難,可以讓研究產生實踐 性的力量;實踐性的研究也能進一步提 供實務工作者更細膩的操作與解決方 式。 無獨有偶,歐洲性別研究協會也 更多資訊請參考: 1. www.indigenousbar.ca (有關加拿大女性原 住民)

2. Tuning Educational Structures in Europe: Reference Points for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Degree Programmes in Gender Studies. Balio: Publicaciones de la Universidad de Deusto. (2010) 3. Women’s Worlds 2011 世界婦女大會網站。 http://www.womensworlds.ca/ 參考文獻 ● 林津如、黃薇靜(2010)。〈失竊的世代?漢人家庭意識型態符碼與原住民族兒童保護〉。《臺 灣社會研究季刊》,77,59-96。 ●李淑菁(2011)。〈性別教育的論述角力:教師的詮釋與想像〉,《教育與社會研究》22期,頁 39-92。 每個與會者資料袋內都放一本《女性眼中的渥太 華》,從封面圖中,我們可以見到不同文化、背景 及身體狀況的女性,但她們眼中的渥太華是不是一 樣,則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索的問題。 (攝影∕李淑菁) 發表歐洲大學性別研究課程設計參考指 南,名為《Tuning》(2010)的手冊, 強調性別研究為一跨領域的訓練,因此 在方法論的部分,必須先擺脫各學科既 定的傳統,不能受限於單一學科的訓 練,性別研究者尤其必須具備有關性別 與種族、階級、性傾向、年齡、健康等 知識,此被列為歐洲各大學性別研究學 術界的核心能力。手冊也強調,性別研 究本身必須具備創造力(creativity), 不受限的結果才有機會產生改變,否則 只可能處處掣肘,到處撞壁,卻還是停 留在原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每學期 每學期 每學期 每學期 4 小時 小時 小時 小時. (性別平等法第 17 條

你實際的工作 不斷交相作用 專精理論架構

十、

十、

十、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度發生校園

一、 依據性平法第 17 條第 2 項規定:

十一、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

督導考核各學 校及機構推展 性別平等教育 情形,以建立 性別平等教育 氛圍,提升本 市市民及學校 教職員工生性 別平等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