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八章南進基地戰爭期的台灣.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八章南進基地戰爭期的台灣.pdf"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一、日本軍國主義發展背景

課本P.130

• 1923年,關東大地震

(3)
(4)

二、日本對外擴張

課本P.131

• 1931年,九一八事變

• 1932年,成立滿洲國

• 1933年,退出國際聯盟

•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

• 1940年,宣布﹝大東亞共榮圈﹞

• 1941年,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

•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5)

日本南進政策—大東亞共榮圈

發布宣言: 大東亞新秩序 大東亞共榮圈 1938年 1940年 中日滿三國相互提攜,建立政治、 經濟、文化等方面互助連環的關係 日本→中國、滿洲 →東南亞 →大洋洲、紐澳

(6)

宣揚三國友好的海報

滿洲

(7)

日軍攻勢

(1)進占:東南亞、新幾內亞、太平洋島嶼

(2)中挫:1942.6中途島戰役→美軍反攻

(8)
(9)

總督府在1945年5月

遭到空襲轟炸

(10)

美軍占優勢→逼近日本本土

戰爭結束

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8 1945年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1945.8.15

臺灣由日治邁入新階段

宣布投降的裕仁天皇

(11)

1936年恢復武官總督

小林躋造提出政策:

1.工業化

2.皇民化

3.南進基地化

三、戰爭期的台灣

課本P.132

日本準備

向外擴張

官方控制

力加強

戰爭體制

治臺政策轉型 政治活動空間 遭壓制,1937年 後臺灣已無合法 抗爭活動

(12)

皇民化

課本P.132-134

• 國語運動(廢報紙漢文欄、廢學校漢文課、

獎勵國語家庭)

• 改姓名運動(許可制)

• 日式宗教:神道教、正廳改善、寺廟整理

• 效忠天皇:皇民文學、戲劇、歌曲、政治宣

傳故事

• 日式生活風俗

(13)
(14)

←「國語家庭」門牌

↑認定證書 提出申請後政府會派 人至家中對每個人進 行口試,通過才頒予 門牌和證書。 ↑鼓勵標語 到商店買賣東西 都用日語。

(15)

集體參拜神社

上圖為臺灣商業學院著武裝的 學生兵,在神社前進行武裝參 拜。前一排學生吹號角,後面 的學生雙手執步槍立正,似乎 是軍人向神明敬禮的儀式,也 是皇民化教育的一種。

(16)

神社結婚照

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 人改信日本的神道教, 更鼓勵臺灣年輕人結 婚時在神社舉行結婚 儀式。

(17)

臺灣人家庭正廳改善運動

總督府曾提出「國有神社, 家有神棚」的口號,希望 使神道教信仰滲透每個家 庭,並淡化原有的神佛、 祖先祭拜。 中央設神棚, 奉齋神宮大麻 及神社之神符 祖靈舍,比神棚稍低

(18)

日本化生活

(19)

日本化生活

公學校教科書插圖人物 裝扮也由漢人改以日本 人為主。

(20)

女子學校的劍道課程

日本的劍道文化也融入學校課程,欲培養 效忠國家的皇國女子。

(21)

莎韻是日治時期居住在 臺北州蘇澳郡(今宜蘭南澳) 的泰雅族17歲少女,1938年 她為了協助一位日籍教師搬 運行李,不慎落溪喪命。此 事原為普通的地方新聞,但 在當時皇民化的背景之下, 莎韻被渲染為「愛國少女」 並大肆宣傳,成為皇民化的 示範教材。後來總督府甚至 頒贈銅鐘褒揚,故事亦改編 成電影。

莎韻之鐘

故事由來

「莎韻之鐘」電影劇照 右為飾演莎韻的李香蘭

(22)

胡太明雖然出生臺灣望族,師範學校畢業後在鄉 間公學校當教員,但在學校裡卻遭遇日臺教員待 遇的不平等,並因為身分差異問題,情感上無法 與日本女教員久子有任何結果。之後胡太明到日 本留學,仍舊受到歧視,回臺也面臨失業,既然 做不了日本人,也不被臺灣人認同,於是胡太明 選擇來到中國大陸,但因中國人認為臺灣人被日 本殖民,被懷疑參與抗日活動可能是間諜,所以 也不被信任,甚至險些因間諜嫌疑而入獄。 胡太明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時宜」的人, 請問他在日治時期流轉日本、中國大陸 時,可能面臨什麼樣的處境?

(23)

逃回臺灣後,胡太明被徵召到廣東做軍屬。因目 睹戰爭的殘酷,而且是幫助日本人打中國人,使 得他精神錯亂,被遣送回臺。胡太明在找不到認 同感、歸屬感的情境下,意志日漸消沉。後來他 弟弟因被強制奉公而夭折,胡太明終因悲憤過度 而發瘋了。 胡太明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時宜」的人, 請問他在日治時期流轉日本、中國大陸 時,可能面臨什麼樣的處境?

(24)

南進基地化

課本P.135

• 1919年,成立華南銀行

• 1928年,成立台北帝國大學

• 1936年,成立台灣拓殖株式會社

• 1938年,發表大東亞新秩序宣言

• 1940年,提出大東亞共榮圈(日本、中國、

滿洲國、東南亞、大洋洲)

經濟南進 南洋研究 投資、擴張

(25)
(26)

工業化

• 電力:1934年,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 由農產加工業軍需工業(水泥、造船、煉油、

石化等)、輕工業(日用品)

(27)

是今日臺灣電力公司的前身。1919年由臺灣總督府和 民間共同出資組成,與臺灣銀行、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合稱為臺灣三大「國策會社」。主要任務是推動「日 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計畫」,完工後占全臺發電量的 98%,因而成為統籌臺灣西部的電力事業。

(28)

苗栗出礦坑油井

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廠

(29)

總動員與經濟管制

課本P.141-143

• 認購國債、金供出

• 物資管制與配給制

• 1941年,皇民奉公會

• 軍事動員:1942年,志願兵制度、原住民組

「高砂義勇隊」;1945年,徵兵制度

(30)
(31)

(1)目的:加強動員,進一步強化忠君愛國、

國家利益至上的思想

(2)時間:

1941年成立、1945年取消

(3)類別:

A.中央至地方行政組織層級相關組織

B.以年齡、性別、職業等區分

(4)功能:推行各項配合戰時政策的活動

社會動員

皇民奉公會

1941年起

成員網羅

全臺人民

(32)

軍事動員

時 間 動員對象、工作 地 點 1937以後 臺灣軍伕、軍屬;雜役、翻譯 中國大陸、南洋 (東南亞) 1941年底 原住民「高砂挺身報國隊」 東南亞戰場 1942 志願兵制度:臺灣青年 戰場 1945 徵兵制:男15~60歲,女17~ 40歲;服兵役、徵用義務 其他:(1)從事機場、防禦工事修築 (2) 隨軍「慰安婦」(相當比例被強迫) 約20多萬人、 3萬人身亡

(33)

二次大戰結束後流落南洋的臺籍日軍

他們以戰敗軍人的身分存活下來,不

但身體殘缺,回臺灣也受盡歧視。

(34)

戰爭期台灣人的反抗

課本P.138-139

• 台灣人到中國

(半山):國民政府或中共,

例如:李友邦—台灣義勇隊、丘念臺—東區

服務隊、台灣革命同盟會

• 台灣島內的抗日

,例如:1936年列星會中

國急進青年黨、1940年瑞芳事件(李建興)、

1941年東港事件(歐清石)、1943年謝娥、

1944年蘇澳事件

(35)

在中國大陸發展的臺灣人

1.臺灣人向外發展原因

(1)日本勢力擴張→到滿洲國或汪精衛政權

(2)不滿日本統治→投入國民政府或中共陣營

2.「半山」(半唐山)

(1)團體

A.李友邦「臺灣義勇隊」:最大武裝抗日力量 B.臺灣革命同盟會:要求抗日勝利後收復臺灣

(2)代表人物:謝東閔、黃朝琴、李萬居

於內的臺灣人被稱作半山 1978~1984 任副總統 1946~1963 任省議會議長 1951~ 1966 任省議員 1947 辦報

(36)

強力鎮壓「叛亂」事件

事 件 時間 遭控訴者 叛亂罪名 治罪範圍 瑞芳事件 1940 礦業鉅子 李建興 組織抗日團體 牽連500人, 超過300人死 於獄中 東港事件 1941 歐清石、 郭國基等 計畫協助國民 政府軍隊登陸 逮捕數百人 蘇澳事件 1944 71名蘇澳 漁民 提供情報給美 國潛水艇 71名被捕者 皆身亡 多為警察、檢察 單位虛構或渲染

呈現部分日本人對臺灣人的強壓與不信任

日方對臺人疑慮仍存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學生能圍繞主題說話,能運用連接詞略述 事情的經過,高年級學生可以用較多形容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

理論,則認為人的情緒不是單純由事件本身引發的,更多是由當事人對事件的 理解或看法而引起的。ABC 理論的 A 是指誘發事件 (Activating

「僅僅靠事件的順序本身並不能構成情節。」「因

一家人上館子時,氣氛多是輕鬆愉快。這正是學習自我管

內容概要: 透過有聲故事書分享及討論,培養學生 考慮別人的感受及需要,並以真誠及關 懷的態度與同學和諧共處。..

態度: 遵規守法、誠實、正直、承擔責任

當兒童以自由叙述形式披露事件後,如 內容的資料不足,調查員可用開放式問 題澄清事件的時、地、人、性質及發生 經過.. 呢件事係點發 生,幾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