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齡化與少子化福利國家與照顧政策---家庭照顧者就業與照顧工作共容與永續發展-福利國家體制、工作╱家庭角色認同、與福祉(I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齡化與少子化福利國家與照顧政策---家庭照顧者就業與照顧工作共容與永續發展-福利國家體制、工作╱家庭角色認同、與福祉(II)"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高齡化與少子化福利國家與照顧政策:家庭照顧者就業與 照顧工作共容與永續發展--福利國家體制、工作/家庭角 色認同、與福祉(II) 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 計 計 執 執. 畫 畫 行 行. 類 編 期 單. 別 號 間 位. : 整合型 : NSC 98-2621-M-004-002: 98 年 08 月 01 日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傅立葉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洪婉嫃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謝筱潔. 報 告 附 件 : 國外研究心得報告.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07 日.

(2) ■成果報告 □期中進度報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高齡化與少子化福利國家與照顧政策:家庭照顧者就業與照顧工作 共容與永續發展-福利國家體制、工作/家庭角色認同、與福祉(II)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8-2621-M-004-002- 執行期間:98 年 8 月 1 日至 99 年 7 月 31 日 執行機構及系所:國立政治大學 計畫主持人:傅立葉 副教授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 ■完整報告.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本計畫除繳交成果報告外,另須繳交以下出國心得報告: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 處理方式:除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0. 7. 日.

(3) 摘要 本計畫為整合性研究計畫「高齡化與少子化福利國家與照顧政策:家庭照顧者就業與 照顧工作共容與永續發展」的第一個子計畫。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從性別的觀點,對台灣 的國家福利體制,以及在此體制下的兩性對工作/家庭的角色認同與生活福祉,做深入的 探討,並進行國際比較研究,以了解我國目前福利體制在國際比較上的相對位置與現況, 並探討不同福利體制對於個人工作/家庭角色認同與身心福祉的影響。後者主要的比較的 對象包括:英國、芬蘭、和瑞典。最後,我們也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建議,以期待 有助於解決我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問題,並創造兩性平等、工作與家庭共容的永續社會。 本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獻檔案分析、次級資料整理、深度訪談、和電話問卷調查 等。. 0.

(4) Abstract This two-year study is the first sub-project of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 on“Making paid employment and care responsibilities compatible among working car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a declining birthrat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e welfare policies of Taiwan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 on the individuals’identity of their work/family roles and wellbe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of other welfare state regimes produ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teams from Britain, Finland, and Sweden.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document analysis, secondary-data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telephone-bas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ill be proposed to help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decreasing fertility, eliminate gender inequality, and reconcile work/family conflict for citizen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society.. 1.

(5) 目錄 第一部分 從性別觀點看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 4 壹、前言 ..................................................... 7 貳、福利國家的類型學與分析概念 ............................... 7 叁、性別觀點的台灣福利國家體制 .............................. 12 肆、台灣國家福利體制的因與果 ................................ 18 伍、結論 .................................................... 22 第二部分 兩性對工作與家庭角色認同之質化分析.....................25 壹、前言 .................................................... 26 貳、福利國家體制、兩性對工作/家庭角色的認同、與身心福祉..... 26 叁、研究分析方法 ............................................ 28 肆、研究結果 ................................................ 29 參考書目 ........................................................66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80. 2.

(6) 表目錄 表格 一: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類型學 ............................... 12 表格 二: 「一般家庭支持」模式測量指 .............................. 15 表格 三:「雙薪家庭支持」模式測量指標 ........................... 17 表格 四:政黨的政治影響力與福利國家模式 ......................... 19 表格 五:男女勞動參與率差異和對女性就業負向態度表 ............... 21 表格 六: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29 表格 七:生命角色排序表......................................... 30. 3.

(7) 第一部分. 從性別觀點看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 4.

(8) 中文摘要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從性別觀點探討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並透過國際比較,找出台 灣國家福利的制度特徵與相對位置。經過對不同學者提出的福利國家類型學的討論與評 估,本文最後採取 Korpi(2000)的分類架構與測量指標,將台灣和 18 個 OECD 國家進行比較 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 Korpi 建構的「一般家庭支持」 、 「雙薪家庭支持」 、和「市場取向」 三種福利國家體制的模式中,台灣目前國家福利體制的位置是座落在「市場取向」模式的 類屬,而非有些人可能預期的家庭主義色彩較濃的「一般家庭支持」模式。此外,研究中 也發現,台灣近年來由於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立法與修正,開始實施育嬰假、陪產假、家庭 照顧假等「再家庭化」的政策措施,使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有略向「雙薪家庭支持」模式 方向發展的現象,但是缺乏「去家庭化」的國家照顧政策作為基礎,所有公共照顧服務的 相關指標,台灣的得分都是敬陪末座。 本文除了探討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的取向與定位外,也分析了福利體制的因和果。跟 隨 Korpi(2000)的分析腳步,從政黨政治的角度解釋福利國家體制的發展,台灣沒有以宗教 團體為基礎的政黨,也欠缺左派政黨的政治影響力,因此發展成「市場取向」模式的福利 體制是很自然的結果。但是作者同時指出,福利國家的跨國比較研究常以政黨的政治影響 力,作為影響福利國家體制發展的自變項,此種分析方式無法反映婦女運動的影響力,對 於強調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研究而言是嚴重的缺憾。至於福利國家體制的性別平等化效 果,台灣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整體而言表現僅較義大利和日本稍好,落後其他國家甚 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台灣「25-34 歲」這個生育與育兒年齡層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遽 減,表現甚至比多數北歐以外的國家還要好。顯示年輕世代正產生重要的變化,此一變化 的意義為何?值得進一步探討。在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的意識型態方面,台灣的表現極差, 即使和較保守的「一般家庭支持」模式國家相較,也幾乎落後了一個世代。. 關鍵字:性別、國家福利、福利體制、家庭主義、去家庭化、再家庭化、商品化、去商品 化、類型學. 5.

(9)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model of the state welfare in Taiwan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After reviewing different typologies of the welfare regimes developed by different scholars, the study decided to apply the framework and indicators developed by Korpi(2000) to analyze the state welfare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with 18 OECD countr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ate welfare in Taiwan is currently located at the “market-oriented model”, and not the “general family model” as some may expected. The revision of the Gender-equality Employment Act passed last year, which provided some refamilialization measures such as maternity leave, paternity leave, and family care leave, makes the state welfare in Taiwan move toward the “dual-earner model”. But the lack of a defamilialization basis provided by the public care system strong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d briefly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 state welfare in Taiwan. Since there is no confessional party nor left-wing parties in Taiwan, it is natural to find its state welfare to be market-oriented. But the author also pointed out that party influence is not an adequate variable to measure the influence of women’s mov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riables for this purpose is desired. As for the effect of the state welfare,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difference between men’s and women’s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in Taiwan is only less than Italy and Japan. But this labor participation difference for the age group of 25-34 dropped rapidly, which is even less than many non-Nordic countries. This peculiar phenomenon is worth future study. As for the ideology of gender ro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attitudes toward women ’ s employment in Taiwan is very conservative, almost falls behind by a gener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many ‘ general-family model’ countries.. Key words: gender; the welfare state; welfare regimes; familialism; defamilialization; refamiliazation; commodification; decommodification; typology.. 6.

(10) 壹、前言 福利國家不只是規範生產體制的資本關係,它也同時規範了家庭生活,也就是再生產 (reproduction)的過程。而福利國家的稅收和移轉性所得,也形塑了對性別角色的規範, 因此福利國家不僅是階級政治的議題,也是性別政治的議題。從性別的角度來看,台灣的 國家福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制?和國際比較,它呈現出哪種福利體制取向?相對位置為 何?這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從過去到現在的福利國家研究,許多學者建構了不同的福 利國家類型學(typology),並提出各種不同的福利國家分析概念與評量原則,其中也包括 許多強調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分類架構(例如Lewis, 1992;Sainsbury, 1994;Fraser, 1994;Korpi, 2000等;Leitner, 2003)。這些分析概念與模型分類可以幫助我們從性別 的角度,瞭解台灣國家福利體制的制度特徵與社會效果。但是光是根據理論與概念的討論 從事個案的研究,不足以讓我們看清楚台灣國家福利體制的定位,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沒 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完全符合某一種福利國家模式的概念原型,唯有透過跨國比較,才能看 出一個國家的福利體制與他國相較之下的相對位置與特徵。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 從性別觀點回顧與評估不同福利國家類型學的建構,尋求適當可行的模型分類與評估指標 來探討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並採取次級資料分析的方法,進行與OECD國家的跨國比較研 究,以瞭解台灣目前的國家福利體制與其他經濟先進國家相較之下的相對位置與制度特徵。. 貳、福利國家的類型學與分析概念. 早期福利國家的類型學 ,從最早 Wilensky and Lebeaux(1965)提出的 「殘補式 」 (residual model)與「制度式」(institutional model),到Richard Titmuss(2001)提出 的 「 殘 補 福 利 模 式 」 (residual welfare model) 、 「 工 業 成 就 表 現 模 式 」 (industrial-achievement performance model)、和「制度性再分配模式」(institutional redistributive model),最後到Esping-Andersen(1990)提出的三個福利資本主義世界, 也就是「自由主義模式」(liberal model)、 「保守組合主義模式」(conservative corporatist model)、「社會主義模式」(socialist model)的分類架構,可說是確立了早期福利國家研 究類型學的典範,不但這個分類架構與其所根據的分析概念與評量原則被廣泛引用,後來 興起的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研究,也幾乎都從這個研究典範開始討論與進行修正。 Esping-Andersen(1990)的福利國家類型學基本上是從階級政治的權力資源觀點發展 出來的(Esping-Andersen, 1985; Korpi, 1998),此一觀點強調勞動與資本的權力平衡, 而不同的福利國家體制受到不同的階級聯盟所形塑,並反過來影響未來的勞資權力關係與 社會階層化發展,而福利國家影響勞資權力關係的重要關鍵便是勞動力的「去商品化」 (decommodification)。Esping-Andersen最大的貢獻是不僅提出福利國家分析的重要概念 與架構,而且發展出實證研究的測量指標,對18個OECD國家進行跨國比較。他用「年金方 案數目」與「政府文官年金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比」作為測量保守組合主義模式的 指標,用「社會救濟支出佔全體社會支出的比率」和「私人年金支出和私人醫療支出佔總 體支出的比率」作為測量自由主義模式的指標,用「醫療、失業、和老年年金方案涵蓋勞 動人口的百分比」和「上述三種方案最低給付與最高給付的比例」作為測量社會主義模式 7.

(11) 的指標。傅立葉(1994)曾經根據上述Esping-Andersen(1990)的測量指標與研究發現,對台 灣實施全民健保前的國家福利體制進行探討,結果發現與這些經濟先進國家比較,台灣福 利制度的最大特徵,並非一般人認為的自由主義模式的殘補式福利,而是保守組合主義模 式中的等級主義(etatism)表現(亦即政府文官的特殊優厚待遇),其得分尚且比德國、義 大利、日本等典型的保守組合主義國家還要高,而僅次於愛爾蘭、比利時等國家。 當Esping-Andersen(1990)的福利國家類型學逐漸成為福利國家研究的典範並被廣泛 引用與討論後,若干福利國家比較研究認為這三種模式不足以涵蓋或區分所有的福利國家 類型,例如Korpi and Palme(1998)針對福利國家中的社會保險制度進行分析並建構出五種 模式:「標的模式」(targeted model)、「國家組合主義模式」(state-corporatist model)、 「基本安全模式」(basic security model)、「統包模式」(encompassing model)、和「志 願國家支持模式」(voluntary state-supported model)。甚至Esping-Andersen(1997)本 人也某種程度同意除了他原先提出的三種福利國家體制外,還有其他模式,例如東亞模式、 地中海模式、甚至是第四種模式「基進的福利國家體制」的提出,然而這些研究大都是基 於實證研究的發現而對原來的分類架構進行修正,並未為福利國家的討論帶來理論上或分 析概念上新的突破,基本上仍是延續階級分析的觀點和以勞動市場為核心議題進行的研究 (Pierson and Castles, 2006)。真正對Esping-Andersen的福利國家類型學帶來嚴重挑戰, 導致福利國家研究典範轉移的力量,則是伴隨女性主義研究發展而來的性別觀點的福利國 家研究。 女性主義研究關心的是性別的不平等,他們認為對女性而言,生活中的壓迫並非只來 自於資本家控制的勞動市場,更重要的是性別化的勞動分工(gendered division of labor) 以及工作與家庭領域的區分,所導致的性別權力關係的不對等(Okin 1989, Fraser 1998)。 因此,Esping-Andersen(1990)的福利國家分析架構遭致許多女性主義研究者的批評,主要 包括:以所得保障方案為基礎的分析太狹隘,忽略了照顧的議題;只聚焦於國家與市場的 關係,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以男性工人為常模的階級政治的分析,忽略了女性的特殊的 社會處境與生命歷程等(Bussemaker and van Keesbergen 1994; Orloff 1993; Lewis 1992, 1997; Lewis and Ostner 1995; Hobson 1991; Sainsbury 1994, 1996; Shaver 1989;傅 立葉,1995; 2002)。也有學者更進一步指出福利國家研究已從「研究福利國家中的女性」, 轉變成「性別化福利國家體制 (gendering the welfare state regimes) 」的研究,也就 是從性別的觀點另外發展對福利國家的分析概念與分類架構(O’Connor, 1996)。 女性的經濟獨立與自主是女性主義學者在修正Esping-Andersen的分析架構時的第一 個思考方向。例如Orloff (1993) 指出根據Esping-Andersen的分析,勞動力的去商品化是 工人階級對抗資本控制的重要權力資源,因此也是福利國家的重要目標。但是對女性而言, 由於其主要勞動力仍受限於無酬的家務勞動,且成為女性的經濟依賴與父權控制的重要基 礎,因此福利國家的目標必須同時追求勞動力的商品化,因此還須增加「取得有薪工作的 可近性」、以「建立與維持自主家戶的能力」兩個面向,做為檢視女性與福利國家之間關 係的指標。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勞動市場的男性養家的家庭工資概念,以及由此衍生的的 社會福利制度設計,使女性以附屬於男性家計負擔者的眷屬身份獲得社會權保障的狀況, 是造成女性次等公民地位與性別權力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從性別權力關係以及社會公 民權保障的觀點,將福利國家重新分類,例如Lewis (1992)將福利國家分為三個模式:「強 烈養家模式」(strong breadwinner model)、「中間養家模式」(intermediary breadwinner model)、和「微弱養家模式」(weak breadwinner model);Sainsbury(1996)則將福利國家 分為兩個類型:「男性養家模式」(male breadwinner model)和「個人模式」(individual 8.

(12) model),作為探討性別平等與福利國家關係的分類架構。 延續上述對家庭工資與社會公民權的探討,Fraser(1994)認為到了後工業社會,男性 養家模式已經很難維持,很少家庭能依靠單一薪資維持家計,女性就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家庭的型態也越來越多元。在這種狀況下,根據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結構與家庭工資概念建 構的福利國家必須重新建構(restructuring)。而從性別平等的觀點,重新建構福利國家的 途徑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普遍養家者模式」(the universal breadwinner model),倡 導此種模式的可以美國的自由派女性主義運動為代表,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所有女性的就業 障礙,使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成為家計負擔者而享有公民工人的社會權保障。此一模式強 調的福利國家措施包括提供幼兒與老人照顧的福利服務方案,以及禁止性別歧視與性騷擾 等就業平等法案。第二種模式是「照顧者等同模式」(the caregiver parity model),倡 導此種模式的可以西歐國家的女性主義為代表,他們主張透過支持家庭中的非正式照顧工 作,使全職家庭照顧者能和薪資勞動者一樣獲得報酬來達成性別平等,因此其強調的福利 措施包括照顧者津貼,以及照顧者的社會保險保障。第三種模式是「普遍照顧者模式」(the universal caregiver model),此種模式大致上可以瑞典為代表,這是針對舊有福利國家 的解構(deconstructive),強調後工業社會的制度設計應以女性現有的生活形態為常模, 而讓男性可以和女性一樣兼顧負擔家計和家庭照顧的責任。此種福利國家模式的要務,是 在制度上破除賺錢養家和家庭照顧的區隔與對立,以及文化上的性別角色分工與異性戀核 心家庭的預設。其一方面主張提供部分的家庭非正式照顧支持,將照顧工作整合到與就業 者相同的單一社會保險體系,並修改勞動條件制度以配合家庭照顧需求;另一方面也主張 由國家資助公民社會的社區照顧活動,以打破官僚化公共福利機構與私人親密照顧活動的 對立,並使社會參與不再侷限於有酬的正式就業。此外,Fraser並強調發展「普遍照顧者 模式」的福利國家有一個重要的政策關鍵,亦即必須抑制貧窮單親母親逃避就業,和男性 就業者推卸家庭照顧責任的搭便車現象,才能瓦解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和消除貧窮女性 化的現象。 比較上述三種福利國家模式的性別平等化效果,Fraser認為第一種模式和第二種模式 雖然在消除女性貧窮和對女性的剝削上有良好貢獻,但是有其他缺陷。在「普遍養家者模 式」中,由於家庭照顧與家務工作不可能完全由公共服務取代,就業的女性仍常較男性負 擔較多的家務勞動,因此對於達成「兩性休閒時間的平等」上效果很有限。此外,由於制 度設計是以男性的賺錢養家角色為常模,無法提升和肯定原本由女性從事的照顧者角色與 價值,容易落入「男性中心主義」(androcentrism)的陷阱。而在「照顧者等同模式」中, 由於國家提供的照顧者津貼往往難以和勞動市場中的工作報酬相提並論,因此對於達成「兩 性所得的平等」的效果很有限。而且由於全職的家庭照顧者被羈絆在與社會隔離的家庭場 域中工作,缺乏社會連結與社會參與,因此無法消除「女性的社會邊緣化」現象。只有「普 遍照顧者模式」能夠重新建構一個能夠整合賺錢養家、家庭照顧、社會參與、和私人休閒 的公民生活世界,達成真正完全的性別平等。 除了從社會公民權的角度探討性別平等與福利國家體制的關係外,也有學者試圖從性 別觀點發展對於福利國家新的分析概念。例如Lister(1994)與McLaughlin and Glendinning (1994)指出福利國家的「去商品化」,必須伴隨著「去家庭化」(de-familialization)的 發生,才能帶給婦女解放。此一觀點亦為Esping-Andersen所接受,因此在其後來出版的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1999)一書中,除了提出家庭/市場/ 國家三者互動的新的分析架構外,並指出在比較分析福利國家的差異時,「去家庭化」的 概念和「去商品化」同等重要。Esping-Andersen認為所謂的「去家庭化」是和「家庭主義」 9.

(13) 相對的概念,後者源自於保守基督教的意識型態,在政策上強調將家庭的福利責任極大化, 即使在個人的家庭或初級社會關係網絡失能時,公共的介入仍然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 家庭主義常伴隨著非常被動和低度發展的家庭政策。而去家庭化則是在政策上減少個人對 家庭的依賴,使個人擁有最大的經濟資源而無須依賴婚姻或家庭中的交換關係獲得保障。 去家庭化程度越高的福利體制,會透過政策的福利供給讓家庭負擔其成員福利的責任越 小。由於女性常受限於傳統的家庭照顧責任而無法工作取得經濟獨立,因此去家庭化對女 性尤其重要。Esping-Andersen進一步指出去家庭化並非反家庭(anti-family),相反的它 指稱的是家庭的福利與照顧責任從家戶中被解放的程度,無論此種解放是透過福利國家的 社會政策,或是市場的供給。而家庭主義也不應和支持家庭(pro-family)的概念混淆,雖 然在美國支持家庭的政策常意味著保守基督教派嘗試恢復傳統家庭價值的努力,但是在北 歐,許多對女性友善的福利措施亦被視為支持家庭的社會政策。 Esping-Andersen(1999)提出的新的福利國家分析架構與概念,雖然未直接將照顧政策 作為福利國家研究的核心,但無形中已將照顧議題帶入成為福利國家比較研究的重要議 題,甚至其所建構的四個測量去家庭化的指標,包括政府整體服務供給的承諾(非健康性 之家庭服務支出佔GDP的比例)、 國家對育有兒童之家庭的承諾(家庭津貼以及稅賦減免 的總數)、公共兒童照顧服務的普及程度、以及對老年人提供的照顧服務(65歲以上老人 接受居家服務的比例)等,都和照顧政策有關。換言之,照顧政策已經成為福利國家研究 的新興核心議題,而家庭主義或去家庭化也成為研究照顧政策的重要概念。 然而照顧的去家庭化路徑有兩種方向,一個是市場化,一個是公共化。Esping-Andersen 認為除了保守主義國家明顯偏向家庭主義外,自由主義國家的去家庭化方向主要是市場 化,而北歐等社會民主國家主要是公共化,這兩種去家庭化的方向不同,所產生的去家庭 化程度與社會平等化效果也不同。市場化的照顧服務體系由於所得越高的家庭越有能力購 買較好與較多的照顧服務,不但造成照顧的階層化,且由於所得偏低的家庭無力購買照顧 服務,進一步限制了社會整體的去家庭化效果(Esping-Andersen, 1999; Leitner, 2003; Schleutker, 2006;Woods, 2006)。這也是為什麼Esping-Andersen使用上述四個指標檢 驗三個自由主義國家、三個社會民主國家、三個保守主義國家、兩個南歐國家和日本的結 果,發現這十二個國家明顯分為兩類:一組是去家庭化程度非常高的北歐三國,其他國家 則為另一類。 然而從性別平等的觀點,福利國家對家庭照顧介入的策略,不只是去家庭化,也包括 再家庭化(re-familization)(見王舒芸,2007)。因為如同前述Fraser(1994)所強調的, 真正能達成性別平等的福利國家模式,必須同時讓男性也參與照顧的活動與責任。例如北 歐等社會民主國家,由於強調女性的勞動參與和鼓勵雙薪與雙照顧者的家庭模式 (dual-earner/dual-carer model),除了提供公共化的照顧服務外,也提供家庭照顧假以 平衡勞動者的工作與家庭照顧需求,尤其是瑞典跟芬蘭的育嬰假政策非常強調父職假的推 動,此種再家庭化策略將照顧責任某種程度移轉給父親,因此一方面把父職角色家庭化, 同時也把母職的角色去家庭化(Schleutker, 200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再家庭化的強 度與作法不同,可能反映完全不同的政策意圖與效果。例如西歐右派的政黨傾向提供津貼 和社會保險給全職家庭照顧者,其目的是為了延續工業資本主義的家庭模式,將照顧的勞 務責任保留在家中,藉此維持傳統女性的母職角色(Ellingsater & Leira, 2006)。此種再 家庭化的策略也就是前述的「照顧者等同模式」的實踐,性別平等化的效果有限。 由於考慮到國家可以同時有家庭化和去家庭化兩種策略,而其政策的強弱程度也有差 10.

(14) 別,因此Leitner (2003)便根據這兩種政策的強弱程度區分為四類家庭主義的模式:明顯 家庭主義(Explicit familialism)、隨意家庭主義(Optional familialism)、含蓄家庭主 義(Implicit familialism)、以及去家庭主義(De-familialism)。此外,Leitner更進一步 將家庭主義區分為「性別化的家庭主義」(gendered familialism)和「去性別化的家庭 主義」(de-gendered familialism),前者指維持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的家庭制度,後者指打 破性別角色分工的家庭制度。Leitner也發展出一些測量指標,包括育嬰假的現金給付水 準、兒童照顧的供給程度、老人照顧的現金給付、老人居家服務等,對歐盟國家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認為德國、義大利、盧森堡屬於性別化的明顯家庭主義,法國屬於性別化的隨 意家庭主義,丹麥與瑞典屬於去性別化的隨意家庭主義,芬蘭、比利時屬於混和的隨意家 庭主義,奧地利屬於混和的明顯家庭主義。 以照顧議題為核心,考慮到去家庭化的方向,隱含再家庭化的策略,並結合社會公民 權建構與性別平等分析概念的福利國家研究,是Korpi(2000)的著作。Korpi 試圖整合所有 與性別不平等相關的制度政策,並試圖將性別不平等與階級不平等的討論分開處理,提出 了三種以性別分析為基礎的福利國家分類:「 一般家庭支持 」模式 (General Family Support)、「雙薪支持」模式(Dual Earner Support)、和「市場取向」模式(Market Oriented Policies) 等 。 Korpi 不 僅 從 性 別 觀 點 提 出 福 利 國 家 的 分 類 架 構 , 且 模 仿 Esping-Andersen(1990)的作法發展出各種模式的測量指標。他提出的對於「一般家庭支持 模式」的測量指標包括:普及式兒童津貼、幼兒與未就業配偶的賦稅減免、三歲以上兒童 的公共托育服務;對於「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測量指標包括:兩歲以下幼兒的公共托育 服務、有給產假、有給親職假、以及公共的老人居家服務。Korpi認為這兩種模式代表福利 國家提供女性社會權保障的不同途經,前者反映國家支持傳統的家庭模式與性別色分工, 後者反映國家鼓勵女性的勞動參與以及社會與家庭中照顧工作的重新分配。至於第三種「市 場取向模式」,則是將性別關係放任給市場和家庭決定,因此以上兩種模式指標得分都很 低的國家便是此種模式。Korpi採取上述指標對18個OECD國家進行比較的結果,發現屬於「市 場取向模式」的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瑞士、英國和美國;屬於「雙 薪家庭支持模式」的國家包括:丹麥、瑞典、芬蘭、和挪威;屬於「一般家庭支持模式」 的國家包括:比利時、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愛爾蘭、和荷蘭。但其中法國和比 利時由於「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評量分數也頗高,因此可以看成是「一般家庭模式」和 弱「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混合。 Korpi(2000)的研究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不僅發展出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類型學與測 量指標,而且也像Esping-Andersen(1990)一般,提出一套從形塑影響不同模式福利國家發 展的因素、中介的福利國家政策制度、到福利制度的社會效果等完整的政治經濟分析與解 釋。Korpi認為影響上述三種福利國家模式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政黨政治之外,主要有兩 股力量,一個是教會或宗教團體,一個是女性主義或婦女運動。而在多數國家,女性主義 者多半並未組成新的政黨,而是選擇從外部或內部不同管道去影響既存政黨的政策。但是 宗教團體則不然,由於歷史的因素,在歐洲許多國家有所謂的天主教政黨或是以宗教團體 為基礎的政黨(confessional party),這些政黨成為政治經濟分析中,從左派到右派的 光譜之外的另一股保守的政治力量,而這股政治勢力對於家庭意識型態的形塑特別具有重 要的影響力。由於天主教對於傳統的家庭模式與性別角色分工的堅持,也就是前面所說的 家庭主義的意識型態,因此天主教政黨在國會中的所佔的席次和執政期間的長短,成為影 響與性別有關的政策制度的重要變項。. 11.

(15) 叁、性別觀點的台灣福利國家體制. 從上述的文獻回顧可以發現,從性別觀點分析福利國家,較過去階級分析觀點的福利 國家研究更為複雜。傳統的福利國家研究聚焦於國家對市場的干預,但從性別的觀點而言, 家庭也是權力與資源分配的重要機制,對女性生活福祉的影響更為直接而重要,因此必須 將其納入政治經濟分析的架構,同時探討其與國家、市場三者之間的互動,三角關係更為 複雜。傳統的福利國家目標是「去商品化」,但是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福利國家同時也在追 求「商品化」(去除女性勞動力進入就業市場的障礙)。固然「家庭主義」是女性主義的 敵人,但追求性別平等的策略包括「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而「去家庭化」又可以 有兩種(甚至三種)方向:市場化與公共化(後者有時又可進一步區分為括國家或第三部 門)。由於上述分析概念與架構的複雜性,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福利國家與性別平等 的關係,因此也產生不同的福利國家類型學。我們將前述學者曾經提出過的性別觀點的福 利國家類型學,摘要整理如下表: 表格 一: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類型學 作者(年代) 模型分類 Lewis(1992) 強烈養家、中間養家、微弱養家 Fraser(1994) 普遍養家者、照顧者等同、普遍 照顧者 Sainsbury(1996) 男性養家模式、個人模式 Esping-Andersen(1999) 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社會主義 Korpi(2000) 一般家庭支持、雙薪家庭支持、 市場取向 Leitner(2003) 明顯家庭主義、隨意家庭主義、 含蓄家庭主義、去家庭主義; 性別化家庭主義、去性別化家庭 主義. 12. 有無測量指標 有 無 無 有 有 有.

(16) 本文試圖從以上的福利國家類型學中,找出最適當的分析架構來探討台灣的福利國家 體制。首先,Lewis(1992)的分類模式主要反應家庭工資與家庭主義意識型態,及其對女性 獨立自主的公民權的傷害程度,但無法反映國家因應後工業社會結構變遷所採取的策略, 以及「去家庭化」的方向。Sainsbury(1996)雖然提出「個人模式」作為和「男性養家模式」 的相對模式,但什麼是個人?是以男人還是女人作為常模?此種去社會脈絡的個人主義式 的分析概念是其最大缺陷。Fraser(1994)的分析模式是針對Sainsbury(1996)分析方式最好 的修正,也可能是最被廣泛引用的女性主義福利國家類型學。但是其對跨國比較的實證研 究而言,最大的缺點是沒有提出一套具體的測量指標。此外,其所提出的「普遍養家者模 式」和「普遍照顧者模式」雖然在抽象概念上可以區分,但是在現實生活經驗中,就性別 平等的實踐而言,兩者難以分割。因為從個人與家庭的角度而言,當國家的政策制度預設 所有男性和女性公民為家庭照顧者的同時,必須同時預設所有女性和男性公民也是工作賺 錢養家者,雙薪(dual earner)與雙照顧者(dual carer)是一體的兩面,在實踐上難以區別。 至於Esping-Andersen(1999)的作品,雖然在分析架構和分析概念上,從性別分析的觀點而 言趨於完整,也提出若干具體的測量指標,但是其缺點是模型名稱仍保留「自由主義」、 「保守主義」、「社會主義」等以階級分析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分析概念,彷彿根據性別觀 點的福利國家分析和根據階級分析觀點的研究,無須區別。Leitner(2003)的貢獻是同時考 慮到家庭化與去家庭化兩種策略的強度,並提出「性別化」和「去性別化」的家庭主義區 別,但是這也使得他的分析架構變得過於複雜,雖然他也發展出一些測量指標,但是由於 過於複雜的討論方式和分類架構,使得後人很難應用複製他的分析方法從事另一項跨國比 較研究。上述研究中,Korpi(2000)的著作可以說是在分析架構上大致完整,也有具體的測 量指標,因此最能夠被複製應用於其他實證比較研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後來有些研 究(例如Hobson and Olan, 2006),採取Korpi的分析架構進行跨國比較研究。其實Korpi 的研究某種程度亦可對應到Fraser(1994)建構的三種模式,其所提出的「雙薪支持模式」 其實就是Fraser(1994)的「普遍照顧者模式」,亦即政策上支持男性和女性一樣兼顧賺錢 養家和家庭照顧的角色;而其所提出的「一般家庭支持模式」大致上相當於Fraser(1994) 的「照顧者等同模式」,亦即政策上支持女性留在家中從事照顧工作,以維持傳統的性別 角色分工。由於上述評估結果,本文決定採取Korpi(2000)建構的福利國家分類,作為比較 分析台灣與其他經濟先進國家的主要架構。 當然,所有的研究都有其缺陷,Korpi的研究亦並非沒有可被批評之處。首先,Korpi 只發展出「一般家庭支持模式」和「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測量指標,以反映國家政策對 照顧勞務重新分配和性別分工的兩種不同干預方向,但是對於放任性別關係由市場與家庭 決定的「市場取向模式」,則僅以上述兩種模式指標得分都偏低的結果來代表,未能進一 步探討市場與家庭的互動情形與對性別關係產生的影響。不過,關於這點Korpi似乎有其正 當的理由,他認為福利國家的定義是國家的干預,因此缺乏國家干預下的市場與家庭的互 動,並非福利國家比較的範圍。其次,Korpi提出的對於「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測量指標, 缺乏較積極的家庭照顧者津貼政策的測量,而「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指標,也缺乏對幼 兒以外的家庭照顧假的測量。當然,未納入這些指標有可能是受限於跨國比較資料可得性 的緣故。但是其「一般家庭支持模式」模式的指標包括「三歲以上兒童使用公共托育服務 的比率」,一般人通常會認為這項指標代表的是「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政策,Korpi何以 將其作為「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測量?是否認為支持家庭主義的國家通常也支持較年長 幼兒接受機構托育或學齡前入學?其理由為何?是否與天主教在教育政策上的影響有關? 這點Korpi並未加以說明。最後,Korpi的分析是以所有指標得分加總的排序來區分三種模 型,但是若是我們將各項指標分開個別觀察,則會發現若干指標測量的模型內部差異性頗 13.

(17) 大(請參見下面本文的分析),這也可能使得根據這些指標的模型分類說服力降低。不過, 縱使Korpi的研究有上述缺陷,但仍是目前為止最佳與最可行的實證研究分析架構,因此本 研究大致上仍根據其發展出來的測量指標與分類模型,對台灣與18個OECD國家進行比較分 析。但由於Korpi在其文章中並未詳細說明其如何將各個指標得分加總以產生各模式中的國 家排序,因此我們無法複製這個動作,只能針對其所提出的各項指標作個別的觀察與討論。 表三是根據Korpi(2000)對於「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指標測量結果。我們發現台灣在 「兒童津貼」和「幼兒與未就業配偶的家庭賦稅福利」這兩項指標的得分和許多市場取向 模式的國家一樣都是零,至於第三項指標「三歲以上兒童使用公共托育服務的比率」,台 灣的數值是19.7%,僅高於美國的14%。但是台灣的公共托育服務意義和歐美國家不同,後 者的公共托育意謂著免費或極少費用的服務,但是台灣的公共托育僅是指由公立托兒園所 提供的服務,本質上仍是付費的服務,和市場提供的商品相去不遠。因此若採取嚴格定義 的公共托育照顧,則台灣的得分應該是零,也就是低於所有國家的得分。綜合三項指標的 得分來看,台灣在「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排名顯然敬陪末座。過去有學者的研究曾經批 評台灣的福利政策呈現強烈的家庭主義意識型態(胡幼慧,1997),但從此一分析看來, 台灣政府官員對傳統家庭價值的強調其實只是作為國家不干預的藉口,和其他經濟先進國 家相較,台灣的政府對於傳統家庭模式與性別角色分工的維護,並未採取任何積極的行動 與作為,並非「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福利國家。. 14.

(18) 表格 二:「一般家庭支持」模式測量指 標普及式兒童津貼佔 幼兒與未就業配偶賦 1 平均薪資比率 稅減免2 「一般家庭支持」 模式國家 愛爾蘭 義大利 荷蘭. US$2,628 8 % of AW 0 US$1,488 3 % of AW. 比利時. US$1,739 3 % of AW. 德國 奥地利 法國. US$2,530 4 % of AW US$2,986 6 % of AW US$979 2 % of AW. 平均 「雙薪家庭支持」 模式國家 挪威. 3.7 % of AW. US$1,987 3 % of AW. 丹麥 芬蘭. US$2,306 4 % of AW US1,643 3 % of AW. 瑞典 平均 「市場取向」 模式國家 日本 澳洲 瑞士 英國 紐西蘭 美國. US$1,865 4 % of AW 3.5% of AW. 加拿大. 0. 平均 台灣. 0.9% of AW 0. N.A. 0 US$384 2.8% of GNP US$1,118 8.7% of GNP 0 N.A. US$699 4.9% of GNP 3.3% of GNP. US$342 1.7% of GNP 0 US$198 1.2% of GNP 0 0.7% of GNP. 0 0 US$1,950 3 % of AW US$1,883 3 % of AW 0 0. N.A. 0 N.A. 0 N.A. US$685 3.3 % of GNP US$851 5.4 % of GNP 2.2% of GNP 0. 1. 三歲以上兒童公共托 育率3. N.A. 88% 53% 95% 78% N.A. 95%. 81.8%. 40% 85% 59% 79% 65.8%. N.A. 26% N.A. 38% N.A. 14% 35%. 28.3% 19.7% (0). OECD 國家資料來源為:OECD Directorate of Employ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Family Database-PF3 Family cash benefits http://www.oecd.org/dataoecd/62/5/41917645.pdf 2 由於該指標在 OECD.Stat Extracts 等相關網站沒有統計,因此引用 Korpi(2000)所使用之相同資料來源:Gornick et al (1997). 3 資料來源同 2。(OECD Stat Extract 等相關網站只有 3-5 歲兒童托育率的統計,無法獲得使用公共托育服務 的資料)。台灣資料來源為作者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與內政部的相關統計計算而得。 15.

(19) 表四是對「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測量結果。就第一項指標「兩歲以下幼兒使用公共 托育服務的比率」而言,台灣的得分是零,也是敬陪末座。至於第二項指標「有給產假、 育嬰假、和陪產假」的測量,台灣由於 2008 年方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的修正,開始實 施育嬰假,使得這項指標的得分大為提升,表現較部分「市場取向模式」國家良好。另外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台灣的產假和陪產假期間較大多數國家(包括「市場取向模式」 的國家)要短很多,雖然領取的給付薪資替代率較大多數國家為高。至於第三項指標「使 用公共老人居家服務的比率」 ,台灣的得分僅比最低分的義大利稍高,為倒數第二。綜合三 項指標的得分情形來看,台灣的表現雖然較上一模式稍好,但大致上仍是落在「市場取向 模式」的位置。. 16.

(20) 表格 三:「雙薪家庭支持」模式測量指標 二歲以下幼兒 1 公共托育服務比例 「雙薪家庭支持」模式國家 挪威 丹麥 芬蘭 瑞典 平均 「一般家庭支持」模式國家 愛爾蘭 義大利 荷蘭 比利時 德國 奥地利 法國 平均 「市場取向」模式國家 日本 澳洲 瑞士 英國 紐西蘭 美國 加拿大 平均 台灣. 1. 有給產假、育嬰假、陪產假. 2. 公共老人 3 居家服務. 比例. 產假. 育嬰假. 陪產假. 12% 48% 32% 32% 31%. 100% x 9weeks 100% x18weeks 96.6% x 17.5weeks 80% x 12weeks 94.2%x14.1weeks. 80% x 48weeks 100% x 32weeks 23% x156weeks 73.3% x 72weeks 69.1%x77weeks. 75% x 8weeks 100% x 2weeks 71.3% x 8weeks 79.5% x 11.7weeks 81.5%x7.4weeks. 17% 12.9% 7.4% 9.8% 11.8%. N.A. 5% 2% 20% 2% N.A. 20% 9.8%. 37.9% x 48weeks 76.2% x 21weeks 100% x 16weeks 75.3% x 15weeks 100% x 14weeks 100% x 16weeks 100% x 16weeks 84.2%x20.9weeks. N.A. 30% x 12weeks N.A. 21.7% x 12weeks 66.9% x 52weeks 16.1% x104weeks 19.9% x156weeks 30.9%x67.2weeks. 0% x 14weeks N.A. 100% x 0.4weeks 60% x 2weeks N.A. 100% x 0.4weeks 100% x 2weeks 72%x3.8weeks. N.A. 0.6% 13.1% 5.8% 6.6% 13.8% 3.5% 7.2%. N.A. 2% N.A. 2% N.A. 1% 5% 2.5% 0%. 60% x 14weeks 0% x 6weeks 80% x 16weeks 23.8% x 39weeks 50% x 12weeks 0% x 12weeks 55.3% x 15weeks 38.4x16.3weeks 100% x 8weeks. 60% x 52weeks 0% x 52weeks N.A. N.A. N.A. N.A. 55.1% x 35weeks 38.4%x46.3weeks 60% x 52weeks. N.A. N.A. N.A. 15% x 2weeks N.A. N.A. N.A. 15% x 2weeks 100% x 0.4weeks. 9.8% 3.3% 12.3% 6.9% 12.5% N.A. N.A. 9% 1%. 由於該指標在 OECD.Stat Extracts 等相關網站沒有統計,因此引用 Korpi(2000)所使用之相同資料來源:Gornick et al (1997)。(OECD 等相關網站資料為 0-2 歲幼兒的托育 率,無使用公共托育服務的資料。) 2 OECD 國家資料來源:OECD Directorate of Employ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Family Database - PF7 Key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al leave systems http://www.oecd.org/dataoecd/45/26/37864482.pdf。奧地利育嬰假母親最長期限 96weeks,法國育嬰假母親最長期限 143weeks,日本育嬰假母親最長期限 44weeks,澳洲育嬰 假母親最長期限 46weeks。台灣育嬰假母親最長期限 26weeks。 3 OECD國家資料來源:OECD Directorate of Employ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 Society at a Glance 2009 - OECD Social Indicators- Long-term care recipients http://ocde.p4.siteinternet.com/publications/doifiles/812009011P1G043.xls 台灣資料為根據內政部統計年報-老人福利服務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4-16.xls 計算而來。 17.

(21)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和18個OECD國家比較,台灣的福利體制主要呈現的是 「市場取向模式」的特徵,並非有些人可能預期的反映傳統家庭主義意識型態的「一般家 庭支持模式」。而近年來由於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立法與修正,育嬰假、陪產假等配合家庭 照顧需求的相關勞動條件的實施,使得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稍微向「雙薪家庭支持模式」 的方向前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另一項重要政策指標:公共化 照顧的提供,台灣的表現極差,甚至遠不如多數的「市場取向模式」國家。這時我們如果 引用「去家庭化」與「再家庭化」的概念來討論,可以看得更清楚。台灣近年來育嬰假、 陪產假、家庭照顧假等性別工作平等政策的實施,可以說是一種「再家庭化」的策略,但 是缺乏國家「去家庭化」的政策作為基礎。如果引用Fraser(1994)的分類架構,這樣的國 家福利體制,就如同忽略和跳過「普遍養家者模式」的政策作為,直接進入了「普遍照顧 者模式」的策略措施,此種福利體制的性別平等化效果如何,留待下節討論。不過由此也 可說明,「普遍照顧者模式」須有「普遍養家者模式」作為基礎,方能達成目的,兩者在 實踐上不可分割。. 肆、台灣國家福利體制的因與果 從性別的觀點而言,台灣的國家福利何以發展成「市場取向模式」的福利體制?這不 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也無法在此深入討論。但是由於Korpi(2000)建構的福利國家類型 學,對於影響形塑不同福利國家體制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提出了重要的解釋。本文既然採 用了Korpi的分析架構來分析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因此也不妨在此根據Korpi的假設,對 於造成台灣福利體制發展成為「市場取向模式」的可能重要因素,作初略的探討。 如同前面第一節所述,Korpi(2000)認為從性別的觀點而言,影響上述三種福利國家模式發 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政黨政治,另一方面是兩股社會力量:宗教團體與婦女運動。而 後者對於國家政策的影響,主要仍是透過政黨政治的運作進行的。而在政黨政治中,以宗 教團體為基礎的政黨(confessional party)對於與性別有關的政策制度的影響尤其重要。 表四是 Korpi 對於政黨的政治影響力與福利國家模式間的關係的分析,由此表可以看出, 以宗教團體為基礎的政黨影響力測量得分較高的國家,除了瑞士是「市場取向模式」外, 其他國家都是「一般家庭支持模式」 ;而「市場取向模式」的國家,除了前述的瑞士外,這 個變項的得分都是零,也就是缺乏以宗教團體為基礎的政黨影響力。至於「雙薪家庭支持 模式」的北歐四國,芬蘭和瑞典的這個變項的得分也是零,而丹麥和挪威雖然有得分,但 分數都遠低於「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國家,顯示宗教團體政黨的影響力很有限。此外, 我們也可以從此表發現「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國家,都是左派政黨得分很高的國家,而 「市場取向模式」的國家,左派政黨的得分都偏低。由此可見,即使從性別的角度分析, 以階級動員為基礎的左派政黨影響力仍是一個影響福利國家體制發展的重要因素。. 18.

(22) 國家 愛爾蘭 義大利 荷蘭 比利時 瑞士 德國 奥地利 法國 加拿大 美國 日本 紐西蘭 英國 澳洲 挪威 丹麥 芬蘭 瑞典. 表格 四:政黨的政治影響力7與福利國家模式 宗教團體政黨 保守中間政黨 左派政黨 95 0 24 86 47 44 80 41 34 69 38 46 66 73 55 55 57 37 48 6 75 22 77 28 0 100 0 0 100 0 0 99 3 0 68 20 0 67 42 0 60 24 14 22 73 4 54 63 0 78 56 0 28 80. 7. 福利國家模式 一般家庭支持 一般家庭支持 一般家庭支持 一般家庭支持 市場取向 一般家庭支持 一般家庭支持 一般家庭支持 市場取向 市場取向 市場取向 市場取向 市場取向 市場取向 雙薪家庭支持 雙薪家庭支持 雙薪家庭支持 雙薪家庭支持. 政黨的政治影響力測量方法為 1946-1985 年期間,各政黨所占國會席次比例與執政時間比例之平均,單位為 百分比。資料來源:korpi(2000)。. 19.

(23) 從上述政黨的政治影響力對福利體制影響的角度分析,台灣的情況為何?首先我們可 以確定的是台灣並沒有以宗教團體為基礎的政黨影響力,在這個指標上,台灣和其他「市 場取向模式」的國家一樣是零。但是台灣是否有左派政黨的政治影響力呢?台灣雖然曾經 有工黨、勞動黨、社會民主黨等名稱看似是左派的政黨,但是這些政黨從未有過執政機會, 甚至無力取得國會席次。那麼台灣目前主要的兩大政黨呢?根據學者的分析,國民黨在創 黨初期所強調的三民主義其實是帶有些許社會主義色彩的。但其早期所揭櫫的許多政治理 念,甚至是以此為基礎建構的許多憲法內容,在其政權來到台灣後並未實現,若干福利政 策的實施主要是作為社會控制的手段(傅立葉,1993) 。而到了一九八0年代後台灣政治民 主化的初期,由於其執政期間閣揆明白宣示反對福利國的主張,以及長期被認為向資本傾 斜的政策與政商關係,因此被視為右派保守的政治勢力。而由部分早期推動台灣民主化重 要政治力量所組成的民進黨,由於曾經提出過福利國的主張,也被認為較國民黨重視福利 與分配正義,且 2000 年政黨輪替第一次執政時總統所提出的「新中間」路線,似乎具有中 間偏左的色彩。但是也有學者的研究指出,民進黨的政治動員其實主要是沿著族群與國家 認同界線進行的,並非以階級動員為基礎(見傅立葉,2000) 。因此,民進黨能否被視為左 派或甚至只是偏左的政黨,不無疑義。或許從最嚴格的左派政黨定義而言,台灣目前並沒 有左派政黨的政治影響力,這項指標的得分也是零。 由於既缺乏以宗教團體為基礎的政黨,也缺乏左派政黨的政治影響力,這某種程度很 自然的解釋了為什麼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發展落入了「市場取向模式」的分類。但是除了 政黨政治外,婦女運動者是否就沒有其他影響政策的管道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根據作 者個人的觀察,台灣的女性主義者除了和大多數國外的女性主義者一樣,透過各種方式影 響既存政黨的政策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實質影響國家政策制訂的管道,那就是各級政府 成立的「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以行政院婦權會為例,這幾年除了積極推動「性別主流 化」(gender mainstreaming),讓政府的決策與預算分配更具性別平等觀點外,「普及 照顧專案小組」的運作更積極協助推動「學童課後照顧」、「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社 區自治幼兒園」、乃至於最近的「長期照護」政策的發展,努力引導台灣照顧服務體系的 公共化。這些行動是否能促使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逐漸轉型成為「雙薪家庭支持模式」, 尚有待觀察。這部分的討論,並非本文探討的範圍。在此提出這項觀察的目的,在突顯傳 統的政黨政治分析,不足以作為探討婦女運動對福利國家政策發展影響的基礎。因為不像 階級運動常會組成左派政黨,或是保守的宗教團體有天主教政黨或其他類似政黨的代理, 女性主義者通常並非以組織政黨作為主要的運動策略。然而過去大多數的福利國家跨國比 較研究,包括Korpi(2000)的研究在內,幾乎都是以政黨影響力作為主要的解釋變項,這樣 的分析方式容易讓婦女運動的力量變得看不見,彷彿福利國家體制的發展和婦女運動無 關。如何發展出能夠測量婦女運動影響福利國家發展的變項與指標,可能是未來性別觀點 的福利國家研究可以努力的方向。 談完了福利國家體制的「因」,再讓我們來看看「果」,也就是對於性別平等化效果的 討論。Korpi(2000)主要用兩種指標來分析各福利國家的性別平等化效果,一個是兩性勞動 參與率的差異,一個是對女性就業的負面態度(也就是我國社會變遷調查中的「性別角色 態度」量表) 。前面這項指標主要測量兩性的社會參與與經濟平等;後面這項指標可以測量 不同福利國家體制影響下,社會中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意識型態。這些指標的測量結果整 理呈現於表五。. 20.

(24) 表格 五:男女勞動參與率差異和對女性就業負向態度表 國家 男女勞動 參與率差異(%)8 對女性就業負向態度9(%) 25-54歲 25-34歲 25-54歲 55-76歲 「一般家庭支持」 模式國家 愛爾蘭 19.7 14.6 36 58 義大利 25.8 20 34 48 荷蘭 12.2 9.5 27 46 比利時 13.5 9.3 N.A. N.A. 德國 13 14.4 38 56 奥地利 11.5 12.9 34 54 法國 11.3 12.9 N.A. N.A. 平均 15.3 13.4 33.8 52.4 「市場取向」 模式國家 日本 26 25.4 39 47 澳洲 15.5 18.3 34 49 瑞士 12.3 11.4 N.A. N.A. 英國 13.4 16.5 27 40 紐西蘭 14.4 18.3 32 47 美國 14.7 16.3 28 43 加拿大 9.5 10.4 21 35 平均 15.1 16.7 30.17 43.5 「雙薪家庭支持」 模式國家 挪威 5.8 4.6 24 49 丹麥 7.1 8.4 N.A. N.A. 芬蘭 5.4 12.5 N.A. N.A. 瑞典 5.6 7.2 18 30 平均 6.0 8.2 21 39.5 台灣 22.28 12.4 51.25. 8. 資料來源:OECD.StatExtracts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台灣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8844&ctNode=4943。 9 資料來源 Walter Korpi(2000);台灣資料來源為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四期第三次執行報告,調查樣本為 18 歲以上年齡人口。http://srda.sinica.edu.tw/ 21.

(25) 從表五我們可以得知,整體而言,「一般家庭支持模式」和「市場取向模式」的兩性 勞動參與率差異是相似的,只有「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明顯較低, 有較好的性別平等化效果。此外,如果我們將「25-34 歲」這個生育與育兒年齡層的統計數 字,與「25-54 歲」的整體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做比較,則可以發現大多數國家「25-34 歲」 年齡層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較整體統計數字為大,顯示生育與育兒仍對女性的勞動參 與造成較大影響。但有幾個重要的例外,若干「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國家,包括愛爾蘭、 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等,反而「25-34 歲」年齡層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明顯較整體的 統計數字下降很多。而「市場取向模式」的日本,也有些微下降的現象。為什麼會有此種 異常的現象發生?頗值得關切。我們知道這其中有些是生育率很低的國家,尤其義大利在 所有 OECD 國家中生育率排名最後,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年輕世代,女性開始選擇進入 勞動市場而採取生育罷工(birth strike)?是否在缺乏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雙薪家庭的 趨勢仍無法避免?是否越來越多女性必須面臨兼顧工作與家庭照顧責任的蠟燭兩頭燒困 境?這些問題,有待未來的研究進一步探討。 比較台灣和這些OECD國家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可以發現台灣「25-54歲」年齡層的 統計數字僅次於義大利和日本,顯示整體而言,台灣兩性的社會參與和經濟平等仍相當落 後。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25-34歲」年齡層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遽降到12.4%,這個 數字甚至比大多數「一般家庭支持模式」和「市場取向模式」的國家同一年齡層的數字還 要低。這說明台灣的年輕世代正產生急遽的變化,而且和上述幾個有相同現象的國家比較, 這個變化更快速劇烈。 在傳統性別角色分工意識型態方面,從表五可以得知大致而言,「一般家庭支持模式」 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市場取向模式」,而「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得分明顯較低。若將 「25-54歲」與「55-76歲」兩個年齡層作比較,可以發現所有國家的老年人口,都較青壯 年齡人口有更嚴重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意識型態。觀察台灣的狀況,由於目前缺乏區分年 齡層的統計,只能以整體調查樣本(18歲以上年齡人口)的統計數字與其他國家做比較, 結果發現台灣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意識型態較所有國家都更嚴重,得分竟然和「一般家庭 支持模式」國家的「56-75歲」老年人口相似,顯示我國在性別角色態度的平等上仍非常落 後,即使和西方較保守的國家比較,我們也幾乎落後了一個世代。. 伍、結論.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從性別觀點探討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並透過國際比較,找出台 灣國家福利的制度特徵與相對位置。經過對不同學者提出的福利國家類型學的討論與評 估,本文最後採取Korpi(2000)的分類架構與測量指標,將台灣和18個OECD國家進行比較分 析。研究結果發現,在Korpi建構的「一般家庭支持」、「雙薪家庭支持」、和「市場取向」 三種福利國家體制的模式中,台灣目前國家福利體制的位置是座落在「市場取向」模式的 類屬,而非有些人可能預期的家庭主義色彩較濃的「一般家庭支持」模式。此外,研究中 也發現,台灣近年來由於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立法與修正,開始實施育嬰假、陪產假、家庭 照顧假等「再家庭化」的政策措施,使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有略向「雙薪家庭支持」模式 22.

(26) 方向發展的現象,但是缺乏「去家庭化」的國家照顧政策作為基礎,所有公共照顧服務的 相關指標,台灣的得分都是敬陪末座。如果引用Fraser(1994)的分析概念,這就如同忽略 跳過「普遍養家者」模式的政策作為,直接進入「普遍照顧者」模式的策略措施。 本文除了探討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的取向與定位外,也略談了福利體制的因和果。跟 隨Korpi(2000)的分析腳步,從政黨政治的角度解釋福利國家體制的發展,作者認為台灣沒 有以宗教團體為基礎的政黨,也欠缺左派政黨的政治影響力,因此發展成「市場取向」模 式的福利體制是很自然的結果。但是作者同時指出,福利國家的跨國比較研究常以政黨的 政治影響力,作為影響福利國家體制發展的自變項,此種分析方式無法反映女性主義運動 的影響力,對於強調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研究而言是嚴重的缺憾。 至於福利國家體制的性別平等化效果,在兩性的勞動參與差異方面,只有「市場取向」 模式的平等化效果明顯較好,其他兩種模式表現相似。而台灣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整 體而言表現僅較義大利和日本稍好,落後其他國家甚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台灣「25-34 歲」這個生育與育兒年齡層的兩性勞動參與率差異遽減,表現甚至比多數北歐以外的國家 還要好。若干「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的國家雖然也有這個現象,但台灣的變化尤其劇烈。 這顯示這些國家的年輕世代正產生重要的變化,此一變化的意義為何?其對女性生活和性 別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探討。此外,在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的意識型態方面, 台灣的表現極差,即使和較保守的「一般家庭支持」模式國家相較,也幾乎落後了一個世 代。 當然,本文還有很多的限制。首先,本研究使用Korpi的分析模型與評量指標來探討台 灣的國家福利體制。任何分析模型與評量指標皆有其限制,這些問題在本文第貳節中已做 過詳細討論。也有人可能會質疑Korpi的分析模型與評量指標主要是根據西方福利國家的經 驗建構而成,用於分析屬於亞洲社會的台灣是否適足,這就如同若干研究東亞福利國家的 學者對Esping-Andersen(1990)的分析架構曾經提出的批判一般。然而作者認為這也正是本 研究可能產生貢獻之處,因為只有實際運用這些分析模型與評量指標進行研究,才能發現 這些模型與指標的不足之處,並開始思考建構發展新的分析模型與概念指標。例如本文發 現台灣有朝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發展的趨勢,但卻缺乏去家庭化的政策基礎,這是否有可能 是Korpi原本的分析模型與概念架構無法涵蓋的一種獨特模式?這是否也反映著東亞福利 國家體制與西方福利國家發展的不同途徑?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也期待能因此導致 新的福利國家概念架構的發展。 本文研究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跨國比較資料的不易取得。受限於資料的可得 性,本文無法發展更多的指標測量讓各種模式的討論評估更完整。而部分目前使用的指標 測量,也由於資料來源不同,無法讓所有指標測量的比較時間點完全一致。這些都是研究 者深感遺憾之處。 除了上述的研究限制外,本研究也發現許多問題有待未來的研究進一步探討。除了前 述新的福利國家概念架構的發展,以及前面幾節分析討論過程中發現的幾個研究問題之外 (例如:期待未來的跨國比較福利國家研究,進一步發展出能夠測量婦女運動影響福利國 家發展的自變項與指標;為什麼台灣與若干國家「25-34」歲的生育與育兒年齡層的兩性勞 動參與率差異,反而較整體勞動人口要低,需要進一步提出解釋等),針對從性別觀點對 台灣國家福利體制的探討,本研究還有兩點建議:一是對於為什麼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發 展成「市場取向」模式的解釋,希望未來能有更完整深入的探討,尤其是針對女性主義運 23.

(27) 動扮演的角色、其所採取的策略與對政策的影響,能有更進一步的分析。另一個研究建議 是針對目前的國家福利體制下,所產生的性別間與性別內的階層化現象,包括婚育選擇、 工作/家庭角色認同等行為,能開始進行研究。因為這些私領域的行為與現象,過去在評估 福利國家的政策效果時較少觸及,但從女性主義的觀點而言是重要的議題,對性別關係的 影響至鉅。相信經由這些研究的努力,能讓我們對於台灣的福利國家體制發展,與其產生 的社會效果(尤其是性別平等化效果),能有更深入完整的瞭解,同時也對整體福利國家 研究領域有重要的貢獻。. 24.

(28) 第二部分. 兩性對工作與家庭角色認同之質化分析. 25.

(29) 壹、前言. 本研究為整合性研究計畫「高齡化少子化福利國家與照顧政策:家庭照顧者就業與照 顧工作共容與永續發展」的第一個子計畫。該整合性計劃產生的背景之一,源自於對我國 社會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現象的關切。然而此一現象並非台灣所特有,許多工業先進國家也 面臨相同的問題。而有許多社會政策學者指出,其中由於生育率下降所導致的少子女化的 問題,比因平均餘命延長而帶來的人口高齡化問題,對於福利國家的永續發展影響更為嚴 重(Esping-Andersen, 1996; Castles, 2002)。因為如果生育率只是溫和下降,略低於人 口替代,尚可透過溫和的移民以及提高勞動參與率,來解決經濟生產和因人口老化的福利 支出成長的問題。但是如果生育率低於 1.6,那麼除非大規模的人口移入,否則福利國家將 很難永續(McDonald, 2002)。有人口學家進一步將低生育率的社會分為三層:1)低生育率: 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但在 1.5 以上;2)非常低生育率:生育率在 1.5 與 1.3 之間;3)最低 生育率:生育率在 1.3 以下。台灣社會目前的生育率已降至約 1.1 左右,不僅是屬於最低生 育率這一層,而且和各工業先進國家相較成為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問題之嚴重已 不容忽視。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從性別的觀點,對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以及在此體制下的個人 對工作/家庭的角色認同與生活福祉,做深入的探討,並進行國際比較研究,以了解我國 目前福利體制在國際比較上的相對位置與現況,並探討不同福利體制對於兩性工作/家庭 角色認同與身心福祉的影響。最後,我們也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建議,希望有助於 解決我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問題,並創造兩性平等、工作與家庭共容的永續社會。. 貳、福利國家體制、兩性對工作/家庭角色的認同、與身心福祉. 理論上不同的福利國家體制對於女性的生育選擇(或家庭組成)與勞動參與、社會與 家庭中的照顧工作安排、以及性別角色分工與性別不平等關係具有不同的影響。若以Korpi (2000)的分類而言,「一般家庭支持模式」由於政策上支持家庭的照顧責任與功能,因此 不利於打破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角色分工。「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由於政策上 支持兩性的勞動參與和家庭照顧工作的重新安排,有助於打破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和促成 性別平等。至於「市場取向模式」則由於放任由市場決定,則性別角色的發展可能有兩種 結果,一種是由於市場力量(包括勞動市場與照顧服務市場)的牽引打破傳統社會文化的 性別分工,因此兩性的平等仍有可能;另一種是市場力量無法改變父權的社會文化,傳統 的性別角色分工仍然持續,並因此影響市場的結構。 然而這些不同福利國家體制的政策實際作用在個人的身上效果如何?仍需要進行實證 的經驗檢驗方能得知。例如我們先前討論生育率和福利國家體制的關係時發現,「一般家 庭支持模式」的國家生育率普遍較低,這說明即便在支持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的政策下,女 26.

(30) 性仍選擇「生育罷工」而非扮演傳統的母職角色(Hobson and Olan, 2006)。傳統文化和宗 教的影響力,也無法解釋這種背道而馳的現象。究竟女性,甚至包括男性,其對工作與家 庭角色的認同是否仍和國家政策的意識形態與傳統文化一致?生育率的下降是否意味著女 性的角色認同有了改變,進而影響其對勞動參與和家庭照顧角色的選擇?還是事實上認同 未改變,而是行為和認同間存在著更嚴重的衝突和矛盾?而在「雙薪家庭支持模式」的福 利國家,兩性是否真正平等?在這些國家中表面上性別角色分工某種程度被打破,但兩性 在工作和家庭照顧兩種角色上的質與量是否仍有差異?其身心福祉是否平等?至於「市場 取向模式」的國家,則情況更為複雜。根據Esping-Andersen (1990; 1999)的研究發現, 在高度市場取向的美國,由於照顧體系的市場化,只有較高階層的女性有能力購買照顧服 務而進入勞動市場與男性競爭,而照顧服務的商品化也連帶使得從事照顧服務的職業女 性,成為低薪、低技術、勞動條件沒有保障的工作者。由此推論,女性內部的社會階層化, 是否導致不同階層女性之間對工作與家庭照顧角色認知的不同?而其身心福祉又如何?以 上這些問題,反映了福利國家的意識形態和實際政策效果之間,以及巨視觀點的社會結構 分析和微視觀點的個人經驗認知的討論之間,存在著知識理解上的落差,有待進一步的研 究予以填補,而這也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主要目的。 對於不同福利國家體制產生的性別階層化效果,目前已有若干實證研究,但這些研究 大都集中在對女性勞動市場參與、政治參與、或教育成就的分析,且分析測量的工具大都 侷限在次級整体統計資料的描述(例如:Esping-Andersen, 1999; Korpi, 2000),尚未 見到針對上述研究目的進行的跨國比較問卷調查研究。本研究之整合性計劃團隊將與國外 的研究團隊合作,針對不同福利國家體制下產生的個人對工作/家庭角色的認同,以及個 人的生活福祉,發展共同的問卷,進行全國性的調查,以便做跨國的比較研究。為什麼選 擇這兩個變項來做比較?主要理由,如前所述。既然性別觀點的福利國家研究皆認為,女 性的勞動參與和家庭照顧工作的重新安排,以及打破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是促成性別平 等的重要因素,那麼作用在個人身上就是兩性對工作/家庭角色認同的改變,以及兩性(尤 其是女性)在身心福祉上的提升。因此我們有必要從這兩個面向,進行實證研究,以實際 了解不同福利體制下的兩性處境與生活福祉。 本研究所謂的認同或角色認同是微視社會學的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對其所佔據的社會 角色或關係的自我認知,目的在回答”我是誰”。例如家庭角色的認同便包括配偶、父母 親、或子女等。不同的角色認同會影響個人對自我的期許和行為 (Burke & Reitzes, 1981) 。認同理論學者認為一個人有許多不同的認同,並依其認同的顯著性(salience)形 成層級(hierarchy)的體系,層級越高的角色認同對個人而言越重要,影響也越大(Stryker, 1968)。 角色認同的理論常被用於探討個人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衝突。許多對工作與家庭衝突的 研究認為工作與家庭帶來的多重角色會導致緊張、焦慮等負面影響(例如: Chapman, Ingersoll-Dayton, & Neal,1994; Frone et al., 1992; Goff, Mount, & Jamison, 1990; Hammer, Allen, & Grigsby, 1997)。但是也有許多認同理論的研究發現多重的角色認同 可以提升心理健康甚至是身體健康,因此不論男性或女性,同時兼具工作與家庭的角色皆 對其個人身心福祉有正面的影響(關於這方面大量的實證研究,見Barnett and Hyde, 2001)。不過Barnett and Hyde( 2001)也指出兼具工作與家庭多重角色對個人產生的好處, 是透過幾個中介變項進行的,包括:其中一個角色成功對另一個角色產生的緩衝作用、收 入的增加、社會支持、更多產生成功經驗的機會、更多參考團體、自我認同的複雜度增加、 夫妻更多相同的經驗、以及性別角色意識形態等。此外,他們也強調多重角色的好處是有 27.

(31) 上限的,過多或過重的角色負擔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角色的品質比角色的數量或在某一角 色上所花的時間還重要。當然,他們最後強調兩性在心理學上的人格差異和行為差異是很 小的,換言之,並不符合功能論社會生物演化觀點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兩性分工假設。 除了探討工作與家庭角色對個人身心福祉的影響外,越來越多研究探討兩性對工作與 家庭角色認同的內涵。例如Simon (1995)發現工作與家庭角色對女人與男人具有不同的意 義。根據其對40對已婚就業父母親的訪談分析結果,多數男人將工作與家庭角色視為相互 依賴(interdependent)和相互重疊(overlapping)的;但多數女人將工作與家庭角色視為相 互獨立(independent)和相互拉扯的。多數男人視賺錢養家等同於好丈夫和好父親,但很少 女人覺得賺錢養家是她的重要角色。換言之,男性的工作與家庭角色並不衝突,但女性的 工作與家庭角色卻難以兼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關於工作與家庭衝突的研究,就如同Barnett and Hyde (2001)所強調的,其結論都只適用於特定的歷史時空情境,因為兩性對於工作與家庭角色 的認同,是受到當時的文化規範與政策制度所形塑的。如果文化規範與政策制度不同,兩 性對工作與家庭角色的認同便可能不同,其所造成的對個人身心福祉的影響也不同。這也 是為什麼將此一議題放在福利國家研究的脈絡下,進行比較研究,具有其重要性與意義。 經由本研究的進行,可以使巨視觀點的福利國家研究,和微視觀點的個人認同與福祉探討 做結合。這樣的研究不僅目前在國內尚未看到,在國際上也不多見。. 叁、研究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為深度訪談,主要是針對我國個人對工作/家庭角色的認同之 研究問題所採取的資料收集方式。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選取9對年滿25歲至45歲的受訪者 夫妻(受訪者摘要如下表六),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訪談內容包括其擁有的角色認 同與優先順序、其對這些角色內涵的詮釋和所賦予的意義、其對這些角色之間關係的看法、 以及這些角色對其身心福祉的影響等。. 28.

(32) 表格 六: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受訪 夫妻 A. 結婚 年數 一年. 子女數. 子女年齡. 一個. 十一個月. 其他同 住家人 -. 性別. 年齡. 職業. 丈夫的 弟弟. 受訪者 代號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E-1 E-2 F-1 F-2.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37 37 31 31 34 33 34 30 35 35 39 36. 攝影記者 人事部門內勤人員 製造業自營業者 幼教 資訊業工程師 電子業 服務業 貿易公司 引擎維修技術人員 學校行政人員 資訊業企劃 出版社編輯總監. B. 一個. 七個月. -. C. 一年 半 一年. 一個. -. D. 兩年. 一個. E. 五年. 兩個. F. 五年. 一個. 一歲四個 月 一歲四個 月 三歲半,一 歲半 十一個月. G. 一年 半. 一個. 八個月. 丈夫的 母親. G-1 G-2. 男 女. 32 33. 一個. 快一歲. 一個. 十個月. 妻子的 朋友 丈夫父 母及兩 個妹妹. H-1 H-2 I-1. 男 女 男. 40 34 31. 工程師 行政人員(目前育 嬰假) 工程師 金融保險 學校助教. H. 一年. I. 一年. I-2. 女. 31. 護士. -. 教育 程度 高職 高中 大學 大學 碩士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專 大學 大學 大專 二技 大專 博士 生 大學. 肆、研究結果 (壹)生命重要角色的排序 提到生命角色,多數受訪者皆表示目前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親角色,因為子女是他們 感到最重要的人,僅有少數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角色是丈夫(妻子)角色或是工作角色。至 於第二重要的生命角色,半數受訪者認為是丈夫(妻子)角色,而工作角色和為人子女角色 則居次。第三重要的生命角色,最多人回答的是工作角色,為人子女角色者次之。有趣的 是,部分女性受訪者提到工作角色在她們經歷了結婚、生小孩階段後,成為最不重要、排 序最後的角色。其排序內容整理如下表七:. 29.

數據

Table 1. Gender Difference of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in 2008 (%)
Table 2. Day Care Organizations in 2009
Table 4. Indicators of the General Family Support Model Universal Child Allowance Tax Benefits to Minor Children/Economically Non-active Spouse
Table 5. Indicators of the Dual-Earner Family Support Model Public day care to children 0-2 years of age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年齡階段 N(2-3歲班) K1(3-4歲班) K2 (4-5歲班) K3 (5-6歲班) 生活經驗 家庭與學校 家庭與學校 學校與社區 家庭、學校與社區. 重點培養 孝 禮

已參加政府主辦或委辦之 教保員、訓練員、生活服務 員、照顧服務員、家庭托顧 服務員、臨時及短期照顧服 務員或個人助理相關訓練

專業選修 至少應選修28學分(含模組選修10學分) 模組類別 社會照顧服務、兒少與家庭社會工作 自由學分

基金一 72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基金二 36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基金三 16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機構一

通過分組設計,再延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