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領域教學研究會議紀錄2015082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會領域教學研究會議紀錄20150826"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1 頁,共 3 頁

臺北市立介壽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學研究會

時間:中華民國 104 年 8 月 26 日 12 時 30 分

地點:708 教室

主席:葉素芳

出席:如簽到表

記錄:公民科

一、 主席報告事項

1.請社會領域教師傳閱影印公文一張「領域教師以公差假方式出席 103 學年度視覺

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總成果跨區交流分享會」

,歡迎教師踴躍報名參加!

2.請社會領域教師傳閱影印公文一張國家教育研究院「國中高中學校題庫網」

,鼓勵

領域教師同意上傳定期評量試題及解答檔案!

3.請社會領域教師注意本學期國民中學第四群組的跨校增能研習,本校地理科教師

須負責 11/4 在中山國中的研習分享 15 分鐘!

4.請社會領域地理科教師共同討論並推薦負責擔任校內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初選的

評審老師兩位?

5.請社會領域教師共同討論並完成 104 學年度各次定期評量試題之負責命題教師

二、討論事項

1.社會領域教師建議校內定期評量的社會試卷,教務處能否同意試卷印製方式為分

科三張,配合電腦讀卡雖分科但題號仍照舊,題號依序順下?

決議:領域教師一致同意,懇請學校能夠印製分科試卷

原因:

(1)命題教師排版方便,圖表不會因既定格試而跑掉

(2)學生閱卷也清楚

(3)老師考後講解及學生訂正方便

2.請社會領域地理科教師共同討論並推薦負責擔任校內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初選的

評審老師兩位?

決議:黃映慈師,蔡靜瑜師

3.請社會領域地理科教師共同討論並推薦第四群組的跨校增能研習 11/4 在中山國中

的研習負責?

決議:地理科-蔡靜瑜師

三、研習:主題「共同備課的主要概念一」

(2)

第 2 頁,共 3 頁

■內容-共同備課重點

史丹佛大學的 Lee S. Shulman 教授在 1986 年提出了「學科教學法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的概念,強調教師除了學科專業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以外,也需積極 發展攸關學科領域教法的教學法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 PK)。換言之,教師要綜整並養成 具備該學科教學(與學習)特色的學科教學知識(PCK)能力。 而共同備課便是能達成上述 PCK 能力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師們進行課堂研究的重要環節,係 由一群組成專業社群的領域老師們,依照該學期或該單元的教材進行課程前的深度討論與分享, 以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品質。本領域進共同備課時,可依據各校發展需求,並透過下列三 大面向分析,以思考本領域內地理、歷史及公民三學科課程及教學全方位的方向: (一)了解社會領域性質:在於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 (二)返回學科核心本質:跨內容並超越課本,統整人與時間(歷史學科)、人與空間(地理學科)、 人與社會(公民學科)的向度。 (三)聚焦共同備課內容:進行學習活動設計、授課/觀課、議課。 依綜上所述,本領域教師進行共同備課時,需留意的重點說明如下: (一)設定單元學習目標應須符合學科本質。 (二)討論學生在本單元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 (三)規劃活動設計時,要確認學生是否能達到預設的學習成效。 (四)討論補充教材的編寫或評估教學進度的調整。 (五)討論學生在課堂上針對教師提問的可能反饋內容。 (六)評估鷹架的搭建與伸展跳躍的提問設計是否適合學生學習需要。 (七)教學的媒材運用。 (八)評量工具及作業方式的運用。

■共同備課的步驟與流程

本領域進行共同備課應包含整體課程規劃、單元教學設計、教學實際及省思調整等四大面向。 詳細步驟及流程說明如下: (一)備課單元選定:可依據校本課程、學生學習困難、教師教學困難等選定備課單元。 (二)研討單元學習目標:分為主要概念、關鍵問題、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等四個面向。 (三)分析學生背景:依學生特質及學生先備知識進行分析。 (四)教材組織分析:以教材脈絡和內容結構為主。 (五)完成活動設計備課單:包括導入-開展-挑戰。 (六)觀課與議課:先入班觀課,進行觀察紀錄,分享教師教學心得與學生學習觀察結果。 (七)反思分享與修正:共同進行單元活動設計修正。

(3)

第 3 頁,共 3 頁

四、研習照片

社會領域教師簽到並領取今日研習資料 領召分享輔導團研習內容 領域教師們專心聆聽 領域教師們進行溝通討論

散會:15:30

---------------------------------------- 記錄:尤勉文 領域召集人:葉素芳 教學組: 教務處: 校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目的 培養理性、智慧之人 培養具有基本能力之人 教學方法 古代典籍 基本學科(博雅教育) 重視教師教學能力 基礎學科(學科知識).

丁兆齡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孫素貞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吳德漢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李勻秋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黃傑欽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簡秀雯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丁兆齡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孫素貞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吳德漢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李勻秋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黃傑欽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簡秀雯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職業 教師 輔導員 神職人員 社會工作者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