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學習選擇偏重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學習選擇偏重之調查研究"

Copied!
2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美惠 博士.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 學習選擇偏重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吳汾珉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2) 謝誌. 終於,到了論文付梓的這天。 三年來,穿梭在學業與工作之間,有笑有淚、有苦有喜,回顧著一千多個日子以來 的點點滴滴,深覺自己既幸運又幸福。 感謝魏美惠老師,在我的論文路上一路耐心指導,不僅陪伴我修改了三次不同主題 的第一章,甚至在我面臨許多人生困境時,給予鼓勵和傾聽,讓我在經歷工作、感情及 研究主題等人生方向轉折煎熬後,仍能重拾信心,完成學業,這一切都要感謝最親愛的 美惠老師,您對學生的關愛,是我最大的動力來源,有您這麼幽默親切的指導教授,讓 我「幸福感」直達百分百。 感謝蔣姿儀老師,您總是帶著微笑,拍拍我的肩,慈祥的為學生加油打氣;總是要 我們莫急莫慌,先將工作和身體照顧好;您的笑容就像是一顆定心丸,讓我們在忙亂的 論文生活重新站穩腳步,繼續衝刺。感謝陳秀才老師,您多年前擔任我大學推薦甄試的 評審,現在成為我學業進階的口委,求學一路上受您提攜,加以提供精闢的建議,使我 的論文更臻完善。更要感謝中教大幼研所每位任課教授的教誨。 感謝鄭青青老師、張楓明教授幫我審查問卷。感謝在問卷發放中,所有幫忙的園所 和老師,以及協助填寫的家長,您們的熱心才使這份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感謝儷湘、美育、永珠、姍珊、欣雅、若蓁、金娥、靜珮、侑芳、宗紋、淑娟、慈 蘭、阿敏仔、雅君園長、還有 709 好夥伴:儒曼、蕾蕾、佩甄,因為有你們,我才不感 到孤獨,因為有你們,別人眼中苦哈哈的研究生涯,對我來說卻是快樂而豐收,能在求 學路上遇到你們這群相互扶持又契合的好姊妹,真是何其幸運。 感謝巧玲學姐、郁甄、孟臻、于文、一露、美燕、智豪、森曜,對我的關心照顧和 加油打氣,讓我得以完成學業。也感謝大甲區文昌國小五年一班的孩子和家長對老師的.

(3) 貼心支持。 感謝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的爸爸、媽媽和老弟,在我忙得不可開交,沒時間回高 雄探望你們時,總會捎來關心問候的電話,讓在異鄉奮鬥的我感受親情的溫暖。 感謝欽鴻總是在身邊鼓勵我,甚至為了我統計上的問題,在短短一日內來回屏東台 中,只為遞上一本統計用書。你的用心使我更加有動力度過這個艱難時刻,人生得此伴 侶,夫復何求。 正如開頭所言,我是個極其幸運的人,幸運的我帶著你們滿滿的愛,即將踏上另一 個起點的開始。. 吳汾珉. 謹誌. 2012.07.

(4)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 與學習選擇偏重之調查研究 吳汾 珉.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學習選擇偏重之情形。 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子女就讀公私立幼稚園之幼兒家長。研究者參酌學者編制之問卷量 表,自編「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學習選擇偏重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 針對中部地區 3-6 歲就讀於公私立幼稚園的幼兒之家長,以方便抽樣方式進行問卷 調查,回收有效問卷 701 份,問卷所得資料,採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以「學業智力」高於「非學業智力」,對學習 選擇偏重程度則以「非學業智力」高於「學業智力」。 二、 幼兒家長背景變項對多元智力評價上,會因「家庭每月總所得」和「居住地點」 而有顯著差異。 三、 幼兒家長背景變項在學習選擇偏重上,會因「家長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每月家庭總所得」、「族群」、「居住地點」、「居住地區規模」而有顯著 差異,但不因「子女性別」而有顯著差異。 四、 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學習選擇偏重呈現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依上述研究結果,對政府及相關教育人員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政策及後續 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幼兒家長、多元智力、學業智力、非學業智力、評價、學習選擇. I.

(5) A Research on Parents’ Evaluation of Multi-Intelligence and Their Children Learning Options by Parents in Central Taiwan by Wu, Fen-mi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artents’ evaluation of multi- intelligence and the emphasis in children learning options by the parents in central Taiwan. The subjects are the parents whose children were in public or private kindergartens. With reference of self- made questionnaire and scale, the researcher applied “the multi- intelligence evaluation and the emphasis in children learning options by the parents in central Taiwan” as a research tool.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among the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who were 3-6 years old and learning in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Central Taiwan with the subjects of 701.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Correlation. The primary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evaluation of multi- intelligence by the parents in Central Taiwan, “the academic intelligence” was higher than “non-academic intelligence”; in the emphasis degree of children learning options, “non-academic intelligence” was higher than “academic intelligence”. 2.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II.

(6) evaluation of multi- intelligence with “total family monthly income” and “residential locations”. 3.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emphasis in learning options with the gender,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occupation, total family monthly income, ethnical group, residential locations and scale of residential area. 4. The evaluation of multi- intelligence and the emphasis in children learning options by the parent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makes some concrete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 educators, parents and follow-up researches. Keywords :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multi- intelligence, evaluation, learning options. III.

(7) 目. 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傳統智力的意涵·································································. 13. 第二節. 智力的多元面貌·································································. 20. 第三節. 幼稚園家長對幼兒學習選擇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37. 第四節. 多元智力與家長對幼兒學習選擇的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IV. 73.

(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05. 第五節. 實施程序··········································································. 10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1. 第一節.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學習選擇偏重之現況··········. 111. 第二節. 幼兒家長背景變項在對多元智力評價的差異情形·······················. 121. 第三節. 幼兒家長背景變項在學習選擇偏重上的差異情形·······················. 134. 第四節. 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相關性·············. 1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59. 參考文獻 ·························································································. 161. 中文····························································································. 161. 英文····························································································. 174. 附錄 ································································································. 176. 附錄一. 幼兒家長基本資料專家效度分析結果·····································. 176. 附錄二. 幼兒家長對幼兒多元智力評價專家效度分析結果······················. 179. 附錄三. 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偏重專家效度分析結果····························. 182. 附錄四. 預試問卷··········································································. 185.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90. V.

(9) 表目錄. 表2-2-1. 傳統智力與實際生活智力之差異比較表·········································. 32. 表2-2-2. 各學派創造力理論表··································································. 34. 表 2-2-3. 本研究多元智力之內涵一覽表······················································. 37. 表 2-3-1. 教育選擇觀點之面向與內涵彙整表················································· 39. 表 2-3-2. 幼稚園家長教育選擇相關研究彙整表·············································. 42. 表 2-3-3. 本研究多元智力與幼兒學習課程對應一覽表····································. 52. 表2-4-1. 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於幼教之相關研究·············································. 53. 表2-4-2. Sternberg之智力理論應用於教育之相關研究·····································. 61. 表 2-4-3. 實用智能應用於教育相關研究之碩士論文彙整表······························· 62. 表2-4-4. 實用智能應用於教育相關研究之期刊論文彙整表·······························. 64. 表2-4-5. 社會智能應用於教育相關研究之論文彙整表····································. 65. 表 3-2-1. 預試問卷受試樣本回收情形統計表················································. 75. 表 3-2-2. 正式問卷抽樣細目表··································································· 77. 表 3-2-3. 幼兒家長背景變項之次數分配表··················································. 表 3-3-1. 專家學者效度審查名單································································ 83. 表 3-3-2. 預試問卷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之內容明細表······························· 85. 表 3-3-3. 預試問卷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之內容明細表······························· 85. 表 3-3-4. 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 表 3-3-5. 家長對幼兒學習偏重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 89. 表 3-3-6. 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之預試信度分析·······································. 91. 表 3-3-7. 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之預試信度分析·······································. 93. 表 3-3-8. 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之預試因素分析·······································. 95. 表 3-3-9. 家長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之預試因素分析·································. 97. 表 3-3-10. 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正式問卷內容明細表···. 99. 表 3-3-11. 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之正式信度分析····································· 100. VI. 78. 86.

(10) 表 3-3-12. 家長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之正式信度分析······························· 100. 表 3-3-13. 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之正式問卷因素分析······························· 102. 表 3-3-14. 家長對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之正式問卷因素分析······························· 104. 表 4-1-1. 幼兒長對多元智力評價之現況分析··············································· 112. 表 4-1-2. 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之題項分析····································· 114. 表 4-1-3. 幼兒家長學習選擇偏重之現況分析·············································· 116. 表 4-1-4. 幼兒家長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之題項分析········································ 118. 表 4-2-1. 家長性別在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表 4-2-2. 年齡在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23. 表 4-2-3. 家長教育程度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24. 表 4-2-4. 家長職業在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表 4-2-5. 家庭總所得在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27. 表 4-2-6. 家長族群在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29. 表 4-2-7. 家長居住地點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30. 表 4-2-8. 家長居住地區規模在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31. 表 4-2-9. 子女性別在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32. 表 4-3-1. 家長性別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34. 表 4-3-2. 年齡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36. 表 4-3-3. 家長教育程度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38. 表 4-3-4. 家長職業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40. 表 4-3-5. 家庭總所得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42. 表 4-3-6. 家長族群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44. 表 4-3-7. 家長居住地點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45. 表 4-3-8. 家長居住規模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47. 表 4-3-9. 子女性別在學習選擇偏重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148. 表 4-3-10. 幼兒家長背景變項在學習選擇偏重上的差異情形一覽表··················· 150. 表 4-4-1. 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相關分析表·············· 151. VII. 121. 126.

(11) 圖目錄. 圖 2-1-1. Guilford(1959)智 力結構論圖·····················································. 18. 圖 2-2-1. 學業智力與非學業智力關係圖···················································. 2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74. 圖 3-5-1. 研究流程圖············································································. 109. VIII.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 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詳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什麼是「聰明」--傳統智力與多元智力 如果說,擊敗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一千名的競爭者,贏得國際服裝競賽「前衛設 計獎」的服裝設計師古又文是「台灣之光」,那點亮這盞光的最大推手就是他的母親。 古又文說:「當時我告訴我媽, 我想考廣告設計,句點」,而他的母親相信自己兒子 所做的學習選擇,才造就出今天的古又文(黃惠如,2010)。 旅美設計師吳季剛,小時候是個愛收藏娃娃的男孩,成績位於後段班,但母親陳美 雲看到了他的天賦。愛玩娃娃的吳季剛一舉成名後,不少媽媽在親子網路上展開熱烈的 討論,有人感慨地說: 「很多天才在很小的時候,就已展露了天賦。但,父母看得到嗎?」 更重要的是,吳季剛的母親—陳美雲女士用開放的態度接受兒子的優缺點;她明白吳季 剛不愛念書,因此盡全力培育孩子的興趣;不要求吳季剛功課拿第一,但要懂得待人處 世、廣結善緣,才能在顛簸的成長路上得到貴人相助。廿六歲就名揚國際的吳季剛,確 實是個幸運的孩子,不僅因為他擁有天賦,更因為他有開明的母親(陶福媛,2009 年 3 月 4 日。讓他發展興趣,媽媽成就他。聯合新聞網)。吳季剛的母親沒有強逼吳季剛要 專注於學科成績表現,反而是鼓勵其發揮自己的優勢智能。若當時吳季剛的母親只要求 他努力認真讀書,壓抑自己的志向,那今日吳季剛是否能站上國際舞台自信地展現自己 的才華?. 1.

(13) 近年來,多位「台灣之光」相繼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例如:王建民、曾雅妮、 吳寶春、吳季剛、盧彥勳、古又文、林義傑、林書豪…等等,相關人物報導更是吸引了 眾人目光,也激勵了一些年青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但研究者更感興趣的是在這些成 功者的背後那雙推動搖籃的手,成功者的父母如何評價自己孩子不同的智力?家長對孩 子不同智能面向的評價是否會影響他們對孩子不同學習能力的重視?對家長而言,哪些 智力是重要的?而家長對於「智力」的想法和評價是否會連帶影響家長在教育子女時, 為孩子選擇的學習內容與方向?這種想法開啟了研究者將「多元智力」與「幼兒學習選 擇」產生連結的好奇,也成了本研究動機之濫觴。 研究者反思自己從小生活經驗,或身邊常出現這樣的對話:「你看隔壁小吳這次數 學考試都考一百分,好聰明喔!」 「成天只知道亂塗鴉,還不趕快去念書!」 ,這些似曾 相識的對話,似乎正反映著一般父母對兒女所應具備能力的殷殷期盼。每一對父母莫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冀從小就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在許多跨文化研究中顯示, 傳統以來華人父母不分社經階層與背景,都將提供教育給子女視為極重要的責任之一 (劉慈惠,2006)。學者調查研究中指出,台海兩岸與美國之大學生對於何謂智力的評 價有所差異。更值得注意的是,台海兩岸的中國人皆看重學業智力的表現,認為「語文 智能」 「數學邏輯智能」等智力可用來作為評量智力的最佳指標(Wei, 1991)。反之,非學 業智力則較不被認為是評量智力的指標(如:社會智力、實際生活智力、音樂智能與運 動智力) 。可見中國傳統社會中對於學業成就之重視,認為一個人若是具有「聰明才智」, 則必定能在學業上拿到高成就,並能以此獲得較佳的社會地位。 由此可知,傳統觀念下,大眾對於所謂的「聰明才智」多以學科成就或智力商數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 IQ)來論定。吳武典(1997)也指出傳統的智力測驗主要 在測量語文、數理邏輯、空間關係三部分。換言之,家長大多重視子女在學科表現的能 力,其他智力面向也就相對的被忽略。 相對於傳統智力的狹隘定義,近年來許多心理學者與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 2.

(14) 傳統教育過度重視學科成績提出了反思,紛紛發表許多創新智能理論。其中有兩個模式 特別受到重視,一是哈佛大學Gardner (1983、1993)的多元智力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簡稱MI.),他提出人皆有八種不同智能: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肢體動覺 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際智能(interperson -al intelligence)、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 -ce)。 其二是耶魯大學Sternberg(1985、1988)的三元智力論(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以及1996年提出的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簡稱SI)。Sternberg於1985年所發 表的智力理論架構中,又將智力分為以下兩者:一、學業智力:與課業相關的能力,如 數學、物理、化學、社會學科、語文等學科的學習能力。二、非學業智力:又可分為社 會智力與實際生活智力。社會智力指的是與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自我反省與自我掌 握,察言觀色,適應力等能力。實際生活智力則包括了日常生活解題,決策,及工作等 相關能力(引自魏美惠,1996)。 Gardner 和 Sternberg 兩人都批評傳統智力測驗所評估的分數,不能代表一個智力的 全部,充其量只是與學業成就有關的能力罷了,並不能預測未來專業的成就或生活上的 圓滿。他們都尋求在有別於傳統學科之多元智力。多元取向智力觀點皆強調智力是多面 性的,而非以單一能力論定,顛覆了我們過去對於智能概念的理解,也擴大了智力之內 涵(陳家凌,2009)。以多元智力觀的角度而言,「聰明」不單只意涵著學科成績或學 歷高人一等,而是能在各專長領域中發揮所長、出類拔萃。 天下雜誌於 2006 年海闊天空 10 周年教育專刊中,以「關鍵能力–你的孩子到底該 學什麼?」為題,點出教育應以建立四大學習支柱讓孩子培養關鍵能力為主(許芳菊, 2006)。這四大學習支柱分別為:學習知的能力 (Learning to Know)、學習動手做 (Learning to Do)、學習與他人相處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習自我實現 (Learning. 3.

(15) to Be)。而此四大關鍵能力恰恰符合了 Sternberg 與 Gardner 所提出之學業智力、生活實 際智力、社會智力、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等智力面向,顯示教育除了傳統學業智力教育 之外,更應因應時勢潮流,培育孩子更多元的能力,方能在現今全球化競爭下脫穎而出。. 二、幼兒學習深受家長觀念之影響 研究者身為幼稚園現場教師,觀察近幾年幼稚園教學課程內容,發現雖然大部分園 所以主題教學為主,但無可避免地仍有不少幼稚園必須進行注音符號、數學邏輯等課程, 甚至有越來越多園所或安親班也因面臨招生和競爭壓力,紛紛加入許多才藝課程,標榜 著多樣性的才藝教學,以此吸引家長青睞,原因即在於符合家長之期望。陳儒晰、邱錦 昌(2009)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受到當代社會競爭態勢之影響,受訪家長亦認同在幼兒教 育機構開設幼兒才藝課程,可讓幼兒不會輸在起跑點上,期望幼兒在未來競爭激烈的社 會環境中能脫穎而出。康淑雲(2004)也指出此一現象正反映出家長對幼兒之期望。在 「中華民國九十年台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中,就才藝補習種類而言,以兒童 外語佔33.35%居首;珠心算、數學佔26.96%次之(行政院內政部,2001)。兒福聯盟 基金會在2003 年的調查亦有相同的發現,美語為兒童才藝補習最熱門的項目,珠心算 與數學則次之。由上述調查研究可知,目前兒童才藝學習的選擇仍然以智育為主(沈力 群,2009),顯示家長對於子女的成就期望仍多以學科智力為主。但隨著時代變遷,物 換星移,傳統考試為重的觀念是否因教育制度的改變及多元智力的提出而有所變化?現 在家長對於學科之外的智力是否已經開始受到重視?對於智力之觀點是否已有別於以 往?此乃為本研究關切之問題。 家長為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對於多元智力的瞭解和評價程度為何?是否能以多元智 力觀的面向賞識自己的孩子?又是否能根據子女的優勢智能加以培養,為子女選擇適合 的學習,藉以發揮每個人獨特的長才,這才是各類學習能否成為個人一輩子受用之能力 的關鍵因素。由此可知,家長對於多元智力的評價足以影響子女未來學習之選擇,例如. 4.

(16) 當家長認為語文與數學邏輯能力為重要的,便會加強子女對該方面的學習,並以此作為 選擇子女學習時的重要考量因素。郭亭吟(2008)指出在學前階段幼兒大部分還是需由 父母幫忙決定一切大小事務, 因此父母的想法、觀 念顯得更加重要。 Dodge 和Bickart 於 1998年指出做父母的一直在為孩子做選擇和決定,但是否正確或適合孩子則是令人質疑 的(邱恩綺譯,2000)。通常父母為孩子選擇學習種類時,多會有自己所抱持的想法、 期望,邱欣雁(2005)的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對孩子教育期望愈高,孩子參與才藝學習的 情況就愈高。可見家長的期望和決定對於幼兒學習有高度的影響。不可否認的往往家長 期望會受到其所持信念之影響,因此剖析現今家長對多元智力的評價與認知,獲知家長 所重視的能力為何,為研究者關切之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不同文化、族群、居住地的條件下,家長對於學業智力和非學業智力所重視的角 度是否存在不同?家長所持期望和信念又會受到個人背景因素影響(林彥岑,2009、沈 力群,2009),那麼家長的背景因素是否就會影響其對智力的評價?又是否會因此影響 幼兒學習之選擇?因此探討家長背景因素對幼兒多元智力的評價,及對幼兒學習選擇偏 重程度之相關性成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三、過去缺少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學習選擇之相關研究 國內有許多關於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學者也陸續研究多元智能理論在幼稚園教學 上的應用,如許淑莞(2007)、鄭博真(2005)、張純子(2003)等人將多元智能理論運 用於圖畫書教學之上。褚淑純 (2005)、蕭玉佳(2002)則研究多元智能的學習歷程檔 案,發現幼教師教學態度、評量幼兒方式及幼教師本身人格特質與教學風格會深深影響 幼兒學習檔案的建構,多元智能的幼兒學習檔案也能將幼兒的多種智力面貌完整呈現。 黃美津(2004)、莊雯心(2002)則運用行動研究方法,將光譜計畫實際實施於教學現 場,紀錄班級實施多元智能之歷程,以此發現幼兒的優勢智能並提升幼兒潛在之能力。 劉文姬(2006)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建構出多元智能理論為導向的主題課程模式,並發. 5.

(17) 展了幼兒多元智能理論取向之學習評量。上述研究多聚焦於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在課程上 之探究。另外,也有學者(鄭淑媛,2010;黃友陽,2007;鄭博真、王怡又,2006)針 對幼稚園教師之多元智能與教學進行相關研究。 反觀以家長之角度去剖析多元智力觀點的相關研究則付之闕如。研究者以「多元智 能」和「家長」為關鍵詞,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 /gsweb.cgi/ccd=V8j7vb/webmge?mode=basic)得到的結果為零,顯示國內十分缺少以家 長角度探討幼兒多元智力之相關研究。然而家長又是幼兒時期最重要的照顧和決定者, 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研究現今家長對於多元智力之評價觀點,及其是否對幼兒學習選 擇產生影響,故本研究有其貢獻及重要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以Sternberg之智力理論與Gardner之多元智能理論為主,探究幼 稚園家長對於不同智力之評價,瞭解家長看重的智能面向現況,並深入探討家長對於多 元智力之評價是否影響他們對幼兒學習選擇,同時欲瞭解家長不同的背景變項與其對不 同智能面向之評價及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相關性為何,以作為未來後續研究之建議與 參考。. 6.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依據前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對中部地區幼稚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進 行與對幼兒之學習選擇偏重調查,茲將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敘述如下:. 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羅列如下: (一) 了解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現況。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家長性別、家長年齡、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居住地區、 族群、每月家庭總所得、子女性別)之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之差異。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家長性別、家長年齡、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居住地區、 族群、每月家庭總所得、子女性別)之家長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差異。 (四) 探討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其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相關性。.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所述: (一) 瞭解中部地區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幼兒學習選擇偏重現況為何? (二) 不同背景變項之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是否有顯著差異? 2-1:「家長性別」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2-2:「年齡」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2-3:「教育程度」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2-4:「職業」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2-5:「每月家庭總所得」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7.

(19) 2-6:「族群」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2-7:「居住地點」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2-8:「居住地區規模」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2-9:「子女性別」不同之家長在多元智力評價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三) 不同背景變項之家長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是否有顯著差異? 3-1:「家長性別」不同之家長在多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2:「年齡」不同之家長在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3:「教育程度」不同之家長在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4:「職業」不同之家長在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5:「每月家庭總所得」不同之家長在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6:「族群」不同之家長在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7:「居住地點」不同之家長在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8:「居住地區規模」不同之家長在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3-9:「子女性別」不同之家長在多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四) 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其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上之相關性為何?. 8.

(2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中的相關重要名詞能更清晰明確,以便於理解與討論,分別將研究中提 及的幾個相關重要名詞界定分述如下:. 一、. 幼兒家長 依幼稚教育法規定,幼稚園招收 4~6 歲之幼兒。幼兒家長指的是幼童就讀於幼稚. 園階段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本研究中幼兒家長指的是幼兒就讀於中部地區公、私立 幼稚園幼兒之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為主。. 二、. 中部地區. 依據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擬訂之「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將台灣劃 分為四個區域,其「中部區域」即為「中台灣」,包括、台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 投縣及雲林縣(行政院,2012)。本研究中部地區係指台中市(含原台中縣)、南投縣、 苗栗縣及彰化縣。. 三、. 多元智力. 智力(Intelligence),亦有學者稱為智能,中外學者對於智力一詞給予多種不同定義, 較一致的看法為「智力」是一種推理、認知及學習的能力(魏美惠,1996)。本研究所 指的多元智力,乃融合Sternberg之智力理論與Gardner之八大智能論,將多元智力分為「學 業智力」和「非學業智力」兩類。本研究所指「學業智力」指學業表現、數學能力、空 間概念、語文能力、記憶力方面的表現;而「非學業智力」則指社交能力、適應社會的. 9.

(21) 能力、解決日常問題的能力、創造力、音樂才能、運動才能等智力表現。. 四、. 評價 Marjoribanks(2003)認為,教育期望反應出一般人對教育價值的重視程度,也反映. 個人對教育內在價值與外在效用的綜合認知(引自李鴻章,2007) 。故從家長對多元智 力的評價程度,可以看出家長對於各項智力的價值觀點,並反映出家長對於幼兒智力 發展的期望。本研究依自編之「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量表」測量家長對學業智力與 非學業智力之評價,由家長依各項智力表現的描述,給予其是否能代表智力高的評價, 得分越高則代表家長對於某面向智力之表現評價越高。. 五、. 學習選擇. 學習選擇乃由教育選擇一詞轉變而來。教育選擇本指父母為子 女最佳福祉選擇適合 就讀的教學環境或教育內容(吳清山、林天祐,1997)。本研究學習選擇指的是家長對 幼兒在幼稚園學習之內容、課程或活動之選擇偏重。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學習選擇 偏重量表」,調查家長對於幼兒在「學業智力」和「非學業智力」兩個面向之學習選擇 偏重程度,若分數越高,則家長對於某面向的智力之學習偏重程度越高。. 10.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藉由問卷調查方式,針對中部地區公私立幼稚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 及對幼兒學習選擇進行相關研究,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界定出本研究之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幼稚園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幼兒學習選擇的現況、相關 情形。因此,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就讀於立案之公、私立幼稚園之幼兒家長。 (二). 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以問卷調查方式,從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量表」與「幼兒學習選擇偏重 量表」,了解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現況,並比較家長不同背景變 項在多元智力評價與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差異情形,進而探究多元智力評價與幼兒學習 選擇偏重之相關性。. 二、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學前幼兒家長對多元智力之評價與學習之選擇偏重,因此研究 對象是針對就讀中部地區公、私立幼稚園的學前幼兒家長,並不包含就讀托兒所、安 親班、保母照顧及未就讀學前機構之家長。. 11.

(23) (二). 研究變項.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變項雖納入諸多家長背景變項, 但影響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對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因素可能相當多,為了避免問卷過 長影響受試者的填答意願,僅就一些重要變項進行探討。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是以家長自行填寫研究者所自編之調查問卷為主,對於多元智力 評價與幼兒學習選擇偏重之現況上,難免有家長本身之主觀認定,但本研究無法深入質 性探討背後原因,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有其限制。. 12.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多元智力與幼稚園家長對幼兒學習選擇之意涵與相關研究,共分為四 節:第一節為傳統智力的意涵;第二節為智力的多元面貌;第三節為幼稚園家長對幼兒 學習選擇的意涵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家長對多元智力評價與對幼兒學習選擇的相關研 究。. 第一節 傳統智力的意涵. 「智力」,英文詞彙為 Intelligence,也可稱為「智能」(魏美惠,2005a)。智力 (intelligence)一詞雖為大眾熟知用以描述個人才智高低的用語,但卻很難確切界定其意 義(張春興,1999)。長久以來中外學者專家對「智能」賦予多重的定義。有關智力的 定義可說是眾說紛紜,之所以言人人殊,原因在於有關智力的理論繁多,從早期的單一 觀點取向到現在的多元角度觀點,說明了智力觀的發展漸趨向綜合性的多面向論點,有 關智力的理論也分別應用在各個不同職業領域、心理學與教育上,顯示出智力之研究為 近代教育心理學發展之重要議題。 就傳統智力定義而言,一般大眾提到智力,多數會聯想到「智力商數」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 IQ)或「智力測驗」 。認為經過測驗出來的分數即代表一個人的聰明程度。 但智力的定義真的如此狹隘嗎?究竟何謂智力?是單指某種能力?還是包含了眾多不 同能力之綜合?而智力可以代表一個人是否「聰明」嗎?我們又要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 聰明?當我們稱讚某人聰明時,我們所指為何?. 13.

(25) 研究者翻閱相關文獻,發現歷年來學者對於「智力」之定義說法不一,如桑代克(R.L. Thorndike)認為智力是表現為學習的速度和效率,又認為智力是一種適當反應的能力; 斯騰(L.W.Stern)認為「一般智力就是有機體對於新環境完善適應的能力」 ;比奈(A. Binet)、 推孟(L.M. Terman)等人也都表示智力是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奈還特別指出「善於判斷、 善於理解、善於推理—這是智力的三要素」 ,並說明智力具三個特性:方向性、目的性、 批判性;推孟認為「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是與抽象思維能力成正比」 ;而韋克斯勒(D. Wechs -ler)則較全面地定義智力是「一個人有目的地行動、合理地思維和有效地處理環境的整 體能量」(引自李丹、劉金花,1994,頁 324)。綜合上述,中外學者專家對於「智力」 皆給予不同的定義,但大多一致認為智力是一種推理、認知以及學習的能力(魏美惠, 1996)。 學者張春興(1999)則認為智力之定義大致不外乎兩種取向—概念性定義及操作性 定義。操作性定義可將智力視為智力測驗所測得之分數,若以概念性定義為基礎,智力 的定義可包含以下五個概念:. 1. 智力是抽象思維的能力。 2. 智力是學習的能力。 3. 智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智力是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兩者交互作用,所發生發展而成的能力。 5. 個人智力的高低可由其外顯行為表現之,而操作性定義則指能實際測量的 具體能力,例如智力測驗所測得的能力。(引自張春興,1999,頁 338). 智力之定義雖可簡單分為概念性和操作性定義,但無法確切表達出智力理論上的要 義,且概念性和操作性兩種定義,在性質上並非相斥的,而是互補互依。張春興(1999) 為智力所下的定義為:. 14.

(26) 「智力是一種綜合性心理能力,此種綜合性心理能力是以個體所具遺傳 條件為基礎,在其對生活環境適應時,由其在運用經驗、學習與支配知識以 及肆應變局思維解決問題的行為中表現之」。(引自張春興,1999,頁 338). 研究者則認為要為智力下定義,須從各家學者理論加以探討,研究者參考 Sally Wendkos Olds, Diane E. Papalia(1990)(黃慧真譯)、張春興(1999)、魏美惠(1996)、 李丹、劉金花(1994)對於各家學者智力定義之分類方向,將傳統智力定義與理論闡述 如下:. 一、 傳統智力:心理計量取向的智力理論(psychometric approach) 心理計量取向理論認為智力可經由智力測驗等方式衡量之。所謂心理計量取向是指 智力理論的建立以智力測驗為工具,採用因素分析的觀念與方法,從測驗結果中分析出 彼此相關的各個不同因素,然後即以分析所得的因素,用以界定智力的性質。 自從智力測驗創用以來,智力測驗已經變成評定智力高低的重要工具。1905 年法國 醫生比奈(A. Binet)及其同僚編製完成世界上第一套個別智力測驗--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 ,比奈將智力界定為判斷、推理和理解的能力。而後推孟(Lewis Terman, 1916) 提出由比西量表修訂而成的斯比量表(Stand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Fourth Edition), 將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齡,改用智力商數(IQ)表示,也可稱為比率智商,成為後來最 為大眾最採用的智力測驗標準,常以 IQ 來判斷一個人的智力高低。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魏克斯勒(Wechsler)則於 1939 年編製了魏貝智力量表(Wechsler-Bellevue Intelligence Scale),其後分化成適用成人、兒童青少年及幼兒的三套智力量表,魏克斯勒認為智力 是個人有合理的思考、目的的行動及有效適應環境的綜合能力。 後有多位學者依據心理計量理論提出許多不同的智力理論,研究者參考張春興. 1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nior secondary level;.. 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Then they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on diets and eating habit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in Part A, and with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