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芬蘭小學教育看臺灣教育/ 12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芬蘭小學教育看臺灣教育/ 123"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芬蘭小學教育看臺灣教育

魏妙觀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揭開新一波的國際競爭,也開啟各國教育改革的風潮。 臺灣晚近大規模的教改行動,始自 1994 年到 2014 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世 界教育改革風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芬蘭,芬蘭教改歷程 30 年,成為全球第 一個教改成功的案例(林曉欣譯,2013)。芬蘭今日廣為世人矚目的教改,溯自 於 2001 年公布的 PISA 國際教育調查結果,在數學、科學與閱讀能力三種學習 能力指標的表現在先進國家中是名列前茅且擁有最小程度的學習差異。依據芬蘭 經驗與國際研究的結果皆指出投資孩童早期發展與小學教育,可以讓學童在往後 的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技術以及最佳的成果(Biddle & Berliner, 2002)。芬蘭是很重視小學「基礎教育」的國家。因此,本文擬探討從芬蘭小學 教育看臺灣教育,就筆者個人觀點提出一些淺見。

二、芬蘭小學的教育方式

(一) 跨學科的知識學習,從小培育具國際視野 在芬蘭的教育中,讓孩子從小就培育具國際視野。數學一向是孩童較不喜歡 的學科,因為無趣,且不易學習。芬蘭對數學的教學方式不把數學當單純的計算, 而是改變為跨越學科的教育平台,把數學課變成生活化與實用性。芬蘭教育強調 的是跨學科知識學習,一本數學教科書中的練習題不是像台灣出現 A 橋、B 橋 或是郵局、學校、公園等,而是真實呈現芬蘭本土實際地理知識,從城市、河川、 動物作息等。把世界各大洲最長的河川一起列入算式與圖表中,包括南美洲的亞 馬遜河、歐洲東部的伏爾加河、亞洲的長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和澳洲的莫瑞 河。把世界航空史的知識,從法國的熱氣球,到美國萊特兄弟、林白駕駛飛機從 紐約橫渡大西洋到巴黎的飛行壯舉等都列入教材。讓小孩知道一門學科可以如何 實際應用於生活、旅遊及工作中,讓數學不再只是單純的數學;讓歷史不只出現 在歷史課;讓地理常識能與生活串連。藉著不同科目所交織而成的多面向,使孩 子的知識更加廣博、多元與實用(陳之華,2009)。這也是為何芬蘭教學時間少, 但孩子學得多,因為他們跨學科同時學習。在芬蘭的教育價值中,「全人的發展」 就是希望提供學生有足夠的本科目,跨學科知識與演練,讓未來成長與生活中可 能遇到的事物,都盡可能於學課堂中涵蓋。

(2)

(二) 重質,非重量的教育 芬蘭教育有三悖論,一是教得愈少,學得愈多;二是考試愈少,學得愈多; 三是愈多元,愈平等(林曉欽譯,2013)。此三項論述與一般人認知不一樣,臺 灣教育認為老師教得愈多,學生才能學到愈多;考試愈多,學生才能記得愈多。 芬蘭的教育是重質,非重量,他們教得少,但務必讓學生都能吸收。換言之,課 堂教學不在教得多,而在於確保每位學生皆能熟悉學習內容,並實際運用於日常 生活中。他們認為學習必須靠時間,唯有經過適當的吸收和累積,學生才能學到 應該要學的。否則,即使學生短時間學得再多,練習和考試得再多,也只是短暫 記憶和應付考試的教育罷了(陳之華,2010)。 反觀臺灣的教育是重量不重質,讓小孩學習很多東西,但小孩短時間無法吸 收那麼多東西,以致抺煞學習的樂趣,甚至放棄學習。換言之,臺灣的課程,每 天似乎都有趕不完的進度,寫不完作業和考不完的測驗。教師把該教的課程教完 了,但學生未必學會,也不見得會活用知識於解決生活問題。 (三) 讓學生自由學習有興趣的領域 芬蘭讓學生自由學習有興趣的領域,增加學生學習意願。例如: 上生物課, 課程內容是植物,老師只把基本知識教給學生,由學生選擇有興趣的主題做探 討,如植物的種類、成長狀況、部位名稱等(江裕真譯,2011)。 (四) 讓學生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 芬蘭教育讓學生在個人寫作與集體創作中充份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更透過 彈性與互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一對一研習到小組學習,再到全班討論。例如: 老師讓每位學生自己起頭一個故事,然後班上其他同學再一個接一個寫下去,最 後結局再回到原作者做收尾(陳之華,2009)。 (五) 培養學生具備批判性的思考力 芬蘭的教育要求孩子寫報告及寫論文,給孩子更多時間思考,讓孩子理解後 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非死記他人的學問,以培養孩子具備批判性的思考力。 (六) 學生在校時間不長 芬蘭的老師教學時間少,所以,學生在校時間不長,他們是有課才至學校, 沒課就離校,沒有升降旗典禮和師長集合訓話,也沒有要師生集體配合校方的活

(3)

動。芬蘭學生上課通常沒有固定的時間,今天早上 8 點上課,明天可能是 9 點或 10 點才上課,上課時間不一,連下課時間也不會相同。 (七) 重視平等,沒有菁英教育,小學沒有資優班 芬蘭教育的精髓是看重每一個孩子,給予適才適性的教育。反觀臺灣的教育 現狀是追逐分數、排名、菁英化和升學導向。芬蘭在最新的課程教改中,強調發 展學生力量的重要性。要求全國所有的完全學校,每年必須發展並提供一個學生 感興趣的跨領域學習課程單元,並讓學生全程參與計畫過程(丁凡譯,2018)。 反觀臺灣的小學有設立資優班,筆者的小孩就讀國小的資優班,資優班的老 師要求他們在五年級及六年級都要做專題研究。 讓他們每個人找一個研究主 題,寫研究背景、動機、目的,他們要自己蒐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要獨立完成 研究報告、製作簡報、上台做成果發表,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可以讓孩子學習如 何觀察做記錄、如何蒐集相關資訊、如何製作簡報及上台報告,藉此培養孩子資 訊蒐集、思考及口語表達等能力。筆者想為何這種教學方式只有在資優班才實 施,普通班也可以實施。學校可以讓五年級學生開始學習做研究,每班同學以分 組方式,每組同學可討論選擇有興趣想要研究的主題,每組同學經由專題研究, 學習團隊合作(如何分配小組工作)及溝通表達能力。重點不在於同學們做的研 究報告如何有價值,而是激發孩子對研究的興趣及培養孩子獨立研究的能力。升 六年級再做另一個研究主題,有了五年級的研究經驗,筆者認為六年級他們會表 現更好,可將此研究報告做為畢業成果展,讓學校的學生都可以看到他們的作 品,甚至可參加校外的比賽,為校爭光,參與的學生一定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八) 學生評量是用於改善教師與學生的表現 芬蘭的教育制度也會考試,但學生考試只是教學與學習的過程,目的在於知 道學生理解的程度,是用於改善教師與學生的表現。學校對於考試成績不列入排 名,分數只有老師及學生自己知道,因此,學生沒有考試壓力。芬蘭的教育制度 國中升高中是不需考試,而以國中生的在校成績及國中生憑著自己的興趣與志向 選擇要升高中或高職,只有高中進入大學才需參加會考,所以,他們可以從小學 時就快樂的學習。 (九) 讓孩子快樂學習 最近有一本新書《像芬蘭這樣教》,作者提摩西.沃克(Timothy)是一位現居 芬蘭的美國老師,在芬蘭擔任五年級英文教師,從實際教學中深刻體會芬蘭教育 的實務。他認為快樂學習才是成功教育的關鍵,而快樂學習主要來自於幸福、歸

(4)

屬、自主、技巧和心態等元素(丁凡譯,2018)。針對書中作者提到教育的實務 做法,筆者分享一些實際案例供教育者參考。 提摩西.沃克(Timothy)在書中提到他在上課時為了讓學生上課有活力,採用 “有活力逛畫廊”的策略。他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標上編號,掛在牆上或走廊 上,就像辦畫展一樣,所有人依序從一個作品走到另一個作品,在每件作品前面 花一兩分鐘欣賞,學生要為每項作品提供手寫回饋。每位學生有兩張便條紙,一 張提出你的問題,請作品主人回答,另一張寫上你的回饋。每位學生都可檢視同 學們手寫的訊息,再修改自己的作品。這種活潑有趣的課程,讓學生主動積極參 與課堂活動,而非被動聽別人在講台上發表(丁凡譯,2018)。筆者認為這種教 學方式可訓練孩子如何欣賞別人的作品,也培養孩子虛心接受別人的評論,知道 自己不足之處而改善。有很多人只想聽到讚美,而不願接受別人的批評,我們要 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接受別人的批評,使自己變得更好。 在歸屬感的策略中,提摩西.沃克(Timothy)提到追求班級夢想。芬蘭在小學 生涯最後階段會舉辦露營活動,此項活動類似臺灣國小的畢業旅行。臺灣小學畢 業旅行的費用由家長出,如果家庭經濟不佳的小孩就無法參加。芬蘭學校的做法 是如果有些同學無法參加,全班可以做募款活動。由孩子想出幾個募款方式,募 款活動的內容由同學自行策畫,老師只扮演協助的角色。募得經費讓全班同學都 可以參加露營活動,達到全班同學都可以一起參加露營活動的夢想(丁凡譯, 2018)。筆者認為在募款過程一方面可以培養全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讓孩 子學習如何發揮同學愛,如何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芬蘭的老師很少給功課打分數,老師只在班上和學生一起討論他們的作業。 老師在每單元課程結束時會用開放式、有挑戰性的問題評量學生,他們需要運用 到創意和批判性思考,以下是提摩西.沃克(Timothy)為國小六年級學生設計的幾 個問題範例。 1. 物理:解釋“接地”如何發生?答案要包括“避雷導體”一詞,寫下答案並 畫有標記的簡圖支持你的解釋。 2. 地理:植被帶和氣候的差異是什麼?用文字解釋,並可附簡圖支持你的論點。 3. 歷史:為什麼大家要移民至芬蘭?請解釋你的想法。 4. 化學:想像有人請你研究牙膏是酸性或鹼性,像個科學家那樣思考,你會怎 麼做? (丁凡譯,2018,頁 197,198)

(5)

芬蘭的考試題目很靈活,學生不需要死背答案,只要將自己理解的知識表達 出來。給學生困難開放式問題,讓他們解釋答案,要求學生證明自己所學。反觀 臺灣的教育,對國小學生的測驗大多數是選擇題,較少填充題,問答題更少。雖 然選擇題的題目也蠻靈活及生活化,但缺乏學生的批判性與思考性及創意性的答 案。

三、臺灣教育新的教學方式--「學、思、達教學法」

近年來臺灣教育興起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即「學、思、達教學法」,學、思、 達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充分思考並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學、 思、達教學法」是訓練學生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 寫作等等能力。老師必須製作講義,用「問答題」的形式取代「選擇題」,引發 學生的好奇心、刺激思考。因為以問答題為導向,學生必須自己找答案,透過問 答可以訓練學生寫作、閱讀、思考、表達及創造等綜合多元的能力。這種學、思、 達的教學是不給學生任何功課、不出任何作業,所有的動作都在課堂上完成。讓 孩子在教學現場學得很輕鬆、很快樂,但同時又是一種高效率的學習。此種教學 方式與芬蘭的教育方式類似,都是透過引導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參與學習,在探 索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思考」及「學習」等能力。筆者希望這種教學方式, 未來能普及化,讓孩子能快樂學習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四、建議

綜合上述芬蘭國小教育與臺灣教育的差異,筆者提出一些建議,供教育界參 考。 (一) 改變小學考試測驗的命題方式 現行國小自然科及社會科的考試測驗大多數是選擇題,較少填充題,問答題 更少。雖然選擇題的題目也蠻靈活及生活化,但缺乏學生的批判性與思考性及創 意性的答案。在國小階段因為沒有升學的競爭壓力,建議在小學階段自然科與社 會科的考試測驗方式,可以增加一些問答題,即選擇題、填充題及問答題的混合 命題方式,讓學生就自己理解的程度加上自己的看法回答問答題,答案為開放 式,藉此訓練孩子的思考力、批判力及書寫的表達能力。 (二) 五育成績不列入排名 國小雖然沒有升學競爭壓力,但考試的次數也不少,如期中考、期末考、 平 時考、習作,這些都會列入成績評量。臺灣雖然標榜五育並重,多元發展學習,

(6)

但五育的分數都列入學期總成績,表現優異前三名會接受表揚,試想,這樣小孩 怎會沒有競爭的壓力?每位孩子都有其才能,有的智育強、有的美育強、有的體 育強,很少有孩子五育皆強的。學校應該是發掘及激發學生某方面潛力,讓孩子 可往強項發展,學校只培養學生五育並重,而不是要求學生五育皆強。芬蘭對學 生的評量只是想知道學生的理解狀況,分數只有老師及學生自己知道,學校沒有 前三名的排名。如果小學階段的五育成績不列入排名,只有家長知道孩子在哪方 面表現較突出及優異,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拼前三名的競爭壓力。 (三) 讓高年級學生做專題研究或策畫專案活動 針對國小高年級的學生,讓他們做專題研究或策畫專案活動,老師可以和學 生共同討論研究主題,全班分組共同完成計劃。在做專題研究或活動策畫中可以 讓孩子學到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及技能,可培養孩子獨立研究的精神,激發孩 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讓孩子從中得到成就感。所以,學校不一定都以考試成績 來衡量學生的成就。最近國內有一則新聞,報導某國小學生共同拍攝製作一支短 片,參加韓國「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獲得首獎(冠軍),這獎項讓這群孩子 多有成就感及榮譽感,為臺灣爭光。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不要忽視他們的潛力, 試著放手讓孩子去做想做的事。 (四) 政府訂定的教育融入項目應分階段實施 很多老師抱怨教學時間不夠,除了要教各學科的課程外,還要配合政府訂定 的教育融入項目,如: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家庭教育、媒體素養教育、人 權教育、交通安全、家政教育、海洋教育、防災教育、國防教育…等,將這些教 育項目融入課程的教學中。另外,還有鄉土語、政令的宣導、特殊執行的慶典活 動等,這些也要花時間。政府的立意雖佳,但為了讓學生多元學習,硬是加入很 多的課程內容,除了增加老師的教學負擔,學生是否能完全吸收? 建議政府將國 家訂定的教育融入項目,分別於國小、國中、高中等階段施行。哪些教育項目適 合於國小實施、哪些項目適合於國中實施、哪些項目適合於高中實施,而不是將 全部的教育項目都在國小階段教授,小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反而降低學習效 率,無法達到效果。這些國定的教育融入項目,只要讓小學生具備基本常識即可。

五、結語

芬蘭的教育是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效率。在課 堂中讓孩子快樂學習,藉此培育孩子的思考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邏輯應用能力及表達與聆聽的能力。總而言之,芬蘭教育可貴之處就在於願意為 每一位孩子開啓長期學習的機會之窗,而不是任由孩子在無止盡的試卷與課業中

(7)

滅頂。二十年來臺灣的教改,思考的是讓試題簡單化、廣設大學及高中、繁星計 劃、免試升學、進行升學名額的配置或就學方案,這些政策大都屬教室外,而非 把資源投入教室內直接深化教學與輔導的品質。借鏡芬蘭的教育並不是要將芬蘭 的教育複製在臺灣,畢竟國情文化不同,而且芬蘭歷經 30 年教改才能有今日成 就。臺灣教育一直在改革,也不斷採用新的教學方式,無非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能 更好,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又保有好成績?臺灣教育希望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 臺灣教育改革是否成功,需要政府教育單位、學校老師及家長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 丁凡譯(2018)。像芬蘭這樣教:快樂教、快樂學的33個秘密 (D. W. Timothy 原著)。臺北市:遠流。  江裕真譯(2011)。現在就開始芬蘭式教育(藤田理佳子原著)。臺中市:晨 星。  林曉欽譯(2013)。芬蘭教育這樣改!:全球第一個教改成功案例教我們的 事 (P. Sahlberg原著)。臺北市:商周。  陳之華(2009)。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臺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 臺北市:天下遠見。  陳之華(2010)。成就每一個孩子:從芬蘭到臺北,陳之華的教育觀察筆記。 臺北市:天下。

 Biddle, B. J., & Berliner, D. C. (2002). Research synthesis: small class size and its effec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9(5), 12-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每學期 每學期 每學期 每學期 4 小時 小時 小時 小時. (性別平等法第 17 條

請持續配合本部 政策推動藝術教 育、師資供需評 估、辦理教育實習 及 教 師 進 修 工 作,建議針對提升 國民中學專長授 課比率教師進修 第二專長學分班 辦理部分,可後續 追蹤。.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110 年度臺中市推動硬筆書法與美感教育師生硬筆書法比賽

4.6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