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女性研究 」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女性研究 」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與檔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女性研究」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 A Bibliometric Study of Women’s Studies Literature. 指導教授:蔡明月 博士 Advisor: Dr. Tsay, Ming-Yueh 研究生:李家寧 撰 Author: Li, Chia-Ning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 June, 2014.

(2) 謝 辭 兩年,不敢說自己學到了多少東西,也不敢說自己成長了多少,只想對一 些人說聲謝謝。 謝謝指導教授蔡明月老師的細心指導;謝謝圖檔所的薛老師、王老師、陳 老師、巧敏老師、士伯老師及邵老師課堂上總是充滿熱情的教學,是你們讓我 看到整個圖資界,是你們帶著我了解圖資界。 謝謝一起共患難的 17 屆。謝謝薏婷在我最消沉、最低落時緊緊抱著我說沒 關係,你不是做不到,只是時機還沒到;謝謝函儒兩年來的陪伴,喜歡你的獨 立也好喜歡跟你大聊亂聊的那些時候;謝謝岱欒(的腦袋),總是在我為了論文 腦袋混成毛線團時,卻能簡單幾句就啪啪啪的點出我想要說的;謝謝佩妤的無 限句點,讓我重新思考人與人相處的另一種可能;謝謝芳伶合購版勸敗友,純 貼圖無文字的聊天方式大概只有你能這麼有趣;謝謝冠雯高 EQ 回應我亂丟的連 結,高效率的慵懶生活好想學習;謝謝玉珮兩年幫我們處理了好多大小雜事, 辛苦了;謝謝竣霖同門,在論文告急時幫我代了好多班;謝謝泓斌神秘才子, 一直提醒我要記得念英文。 謝謝陪我成長的學姊們。謝謝佑敏超級專業助理,因為一起值假日班才讓 我很快上手總圖的工作,記得韓劇韓綜聊是非的那一些時間;謝謝彥均,寫論 文的路上真的是有你不孤單;謝謝慧娉學姊,在我拖稿的時候沒有責備只有沒 關係慢慢來,期刊小組沒有你怎麼辦? 謝謝一起共事的總圖館員、學長姐及工讀生們。謝謝相如姊,溫暖的微 笑、善解人意的貼心及心思縝密的做事能力,好希望以後也能當個如此優雅的 媽媽;謝謝琪芳姊,有你在的地方就好歡樂還有愛團購,滿足了我愛吃的慾望 真好;謝謝筱喬,真心誠意傻傻的,總是為大家著想人真好;謝謝麗華姊、春 蘭姊耐心的教導我好多事情,值班的時候還一直聽我聒聒躁躁的亂講話;謝謝 媲美專助的工讀生勤娜、硯芳、世聰、懋函、智輝、妙燕等,謝謝你們專業 (歡笑)了一起工作的時間。 謝謝一些特別的你們。謝謝名萍,沒有你論文根本無法完成;謝謝若梅, 雖然長期身處異鄉但你知道我好需要你的理性;謝謝婉婷(艾比),替我掛保證 讓我順利謀得總圖專助一職;謝謝旻邑學姊,看似隨性的外表下有好堅強的韌 性,謝謝你讓我問了好多問題。.

(3) 謝謝我的最愛黃金葛。謝謝葛恆婉,你總是第一個鼓勵我、大力擁抱我且 不時溫暖我心的人;謝謝陳雅琪,你總是笑著告訴我要對自己有自信;謝謝陳 思吟跟我一起唸英文還幫我網購葉黃素,愛你的採購經驗和美感;謝謝林慧 愉、莊舒婷、蔡翠纹及鄭詩瑩,一直在身邊支持我。Old friends are always the best. 謝謝一直以來總是無條件支持、忍受我的任性的家人們。謝謝爸爸,無畏 風雨載我上下課、上下班;謝謝媽媽,就算生病也咬牙也將所有事情攬下來 做,只因為怕她女兒會太累;謝謝姑姑,疼侄子疼到入心骨;謝謝弟弟,省吃 儉用,從來都不跟小氣姊姊計較些什麼;謝謝三伯,我會永遠記得你那好像會 微笑的雙眼,我相信你會一直在我跟弟弟的身邊,看著我們終於畢業、開始工 作甚至結婚生小孩的瞬間,保佑著我們。 謝謝你們,豐富了我的生活。.

(4)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應用書目計量學方法分析 1900 年至 2013 年間,女性研究文獻 之特性,藉以探討女性研究之發展情形。研究樣本取自 WOS 資料庫(包含三 個子資料庫 SSCI、SCIE 和 A&HCI),計 16,852 篇相關書目資料。期望本研究 結果能提供女性研究學界與圖書館或資料單位參考,協助其做有效之館藏規劃 及期刊資訊服務。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1) 女性研究文獻篇數與年代是成正比的狀況,較 符合指數成長模式。但若進一步以指數迴歸預測成長篇數的話,顯示女性研究 文獻有成長減緩的趨勢。(2)女性研究文獻之主要出版國為美國、英國、加拿 大、荷蘭、德國等國。 (3)英文為女性研究文獻最重要之寫作語文。(4)女性研 究文獻之出版類型以期刊文章為主,佔總文獻之 62.86%。(5)女性研究廣泛應用 於各學科,主題領域前五名分別為心理學相關、女性研究(狹義)、歷史、文學 及教育與教育研究。 (6) 女性研究之文獻分布相當分散,但仍有其核心期刊。 (7)本研究符合布萊德福定律,但不符合布萊德福-齊夫定律曲線。(8) 高生產 力期刊與高被引期刊的主題明顯分散。 (10) 洛卡定律、普萊斯平方根定律、 80/20 定律不適用於本研究。(11) 研究機構的生產力分散,大學校院為主要研 究機構,機構下的系所分布以心理學系所最多。(12) 美國與英國為相關研究機 構最多的國家,也是延攬他國學術成果的最多的國家。 本研究最後依據研究發現之結果,提出以下建議:(1)本研究之各項研究成 果,可作為圖書資訊界館藏發展與管理之參考。(2)女性研究相關研究人員,應 具備跨主題領域的合作研究能力且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外語能力。(4)資料 庫公司應提升書目資料精確性,以利研究。(5)定期對女性研究文獻進行分析, 有助於女性研究相關研究人員瞭解該領域之研究發展。 關鍵詞:女性研究、書目計量學、布萊德福定律、布萊德福-齊夫定律、普萊斯 平方根定律、80/20 定律. i.

(5)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relations, development, and trends between various disciplines of “women’s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s studies literature during 1900-2013 by bibliometric approach, collecting analytical components such as the frequencies of the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languages, countries of publications, journal sources, cited times, disciplines of subject categories and document type from three major sub-databases of Web of Science services: SCIE, SSCI, and A&HCI. A total of 16,852 bibliographic record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database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growth pattern of women’s studies literature during 1900-2013 generally fits exponential growth, but the growth has been slowed down since 2011. (2)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Canada,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are five major countries of women’s studies publications. (3) English is the most often used language. (4) Journal articles are the major type of women’s studies publications, accounting for 62.86% of total publications. (5) Women’s studies are scattered in multiple disciplines, with five subject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ing to the literature count: psychology and its related disciplines, women’s studies (in narrow definition), history,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6) Despite of the scattered distribution of women’s studies literature, core journals of women’s studies still can be identified. (7)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 articles fits Bradford Law, but it does not fit the typical Bradford-Zipf’s Sshaped curve. (8) The journal subjects of highly productive journals and highly cited journals vary. (9) Author distribution is counted by single authorship and collaborative author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author distribution neither fits Lotka’s law, Square Root Law or 80/20 Rule. (10) Academic institutions are major producers of women’s studies, with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ncerning psychology and its related disciplines being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publications. (11) Most productiv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distributed over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Canada, Australia and Turkey.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may provid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of women’s studies, and serve as references to identify more suitable,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journals and literatures for both research purposes and libra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i.

(6) Keyword: Women’s Studies, Bibliometrics, Bradford’s Law, Bradford-Zipf’s Law, Price Square Root Law, 80/20 Rule. iii.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預期貢獻...........................................................................................5 第五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書目計量學之歷史發展..................................................................10 第二節 文獻成長模式與實證研究 ............................................................11 第三節 期刊文獻分佈與實證研究 ............................................................17 第四節 作者生產力分布與實證研究..........................................................22 第五節 女性研究之歷史發展......................................................................28 第六節 女性研究相關之書目計量學研究..................................................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1 第一節 研究對象..........................................................................................41 第二節 研究工具..........................................................................................4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5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步驟..............................................................................47 第四章 女性研究文獻特性探討..........................................................................51 第一節 女性研究文獻成長情形..................................................................51 iv.

(8) 第二節 女性研究文獻出版國別...................................................................55 第三節 女性研究文獻語言分布...................................................................57 第四節 女性研究文獻類型分布...................................................................59 第五節 女性研究主題領域分析...................................................................63 第六節 綜合討論...........................................................................................68 第五章 女性研究期刊文獻分布..........................................................................70 第一節 布萊德福之應用..............................................................................70 第二節 核心期刊品質之驗證......................................................................74 第三節 綜合討論..........................................................................................98 第六章 女性研究文獻作者暨研究機構探討.....................................................102 第一節 女性研究作者生產力之驗證.........................................................102 第二節 女性研究文獻研究機構分布.........................................................118 第三節 綜合討論.........................................................................................12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 結論.................................................................................................131 第二節 建議.................................................................................................13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137 參考文獻...............................................................................................................140 附錄.......................................................................................................................149 附錄一 女性研究文獻出版國別分布表.........................................................149 附錄二 女性研究文獻主題領域分布表.........................................................152 附錄三 女性研究期刊文獻分布統計表.........................................................197 v.

(9) 附錄四 高生產力期刊列表(核心區期刊).................................................199 附錄五 期刊刊載高被引文獻數量表.............................................................207 附錄六 核心區期刊影響係數表.....................................................................220 附錄七 女性研究文獻作者著作量分布表.....................................................222 附錄八 女性研究文獻作者所屬機構國家之分布表.....................................225. vi.

(10) 圖表目次 圖 2-2-1 指數成長曲線與邏輯斯第曲線...................................................................15 圖 2-3-1 布萊德福-齊夫曲線.....................................................................................21 圖 3-1-1 SCIE、SSCI、A&HCI 資料庫書目格式範例............................................43 圖 3-2-1 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 書目格式範例........................45 圖 3-4-1「女性研究」之文獻特性分析研究流程圖................................................50 圖 4-1-1 女性研究領域文獻年代分布圖...................................................................53 圖 4-1-2 文獻累積成長曲線圖...................................................................................54 圖 4-2-1 出版量前五名國別之文獻成長圖...............................................................57 圖 4-4-1 女性研究文獻前五種文獻類型成長趨勢圖..............................................62 圖 4-4-2 女性研究文獻前五種文獻類型成長趨勢圖(2)....................................62 圖 4-5-1 女性研究前五名主題領域成長情形..........................................................65 圖 4-5-2 女性研究前五名主題領域成長情形(2)....................................................67 圖 5-1-1 女性研究期刊文獻之布萊德福-齊夫定律圖..........................................74 圖 6-1-1 女性研究作者生產力分布圖(平等法)................................................110 圖 6-1-2 女性研究作者生產力分布圖(第一作者法)........................................113 圖 6-2-1 心理學系所數成長圖....................................……………………………125 表 2-6-1 1989、1991、2008 年女性研究核心期刊.................................................35 表 4-1-1 女性研究文獻年代分布表......................................................................... 52 表 4-1-2 2000 年至 2004 年期刊來源數.................................................................. 53 表 4-1-3 指數迴歸預測篇數與實際篇數差異表......................................................55 表 4-2-1 女性研究期刊出版國家分布表..................................................................56 表 4-3-1 女性研究文獻語言分布表..........................................................................58 表 4-4-1 女性研究文獻類型統計表..........................................................................60 表 4-5-1 女性研究跨主題領域分布..........................................................................63 vii.

(11) 表 4-5-2 女性研究主題領域分布表..........................................................................65 表 5-1-1 期刊文獻分布統計表..................................................................................71 表 5-1-2 期刊文獻分布統計表(分區)..................................................................73 表 5-2-1 前二十名高生產力期刊列表......................................................................75 表 5-2-2 高生產力期刊主題領域分布......................................................................77 表 5-2-3 刊登高被引文獻的核心期刊列表..............................................................84 表 5-2-4 高被引文獻與其期刊主題學科分布表......................................................87 表 5-2-5 高被引文獻與其期刊種數..........................................................................87 表 5-2-6 高被引之文獻列表......................................................................................88 表 5-2-7 女性研究高被引文獻特性分析-文獻作者數.............................................95 表 5-2-8 女性研究高被引文獻特性分析-文獻出版年代.........................................96 表 5-2-9 核心、次核心區期刊影響係數暨收錄情況簡表......................................97 表 6-1-1 作者發表文獻分布表................................................................................103 表 6-1-2 高生產力作者排名表(平等法)............................................................104 表 6-1-3 高生產力作者排名表(第一作者法)....................................................105 表 6-1-4 作者與其著作文獻量分析簡表(平等法)............................................108 表 6-1-5 女性研究文獻作者分布 K-S 檢定(平等法).......................................111 表 6-1-6 作者與其著作文獻量分析簡表(第一作者法)....................................112 表 6-1-7 女性研究文獻作者分布 K-S 檢定(第一作者法)...............................114 表 6-1-8 女性研究文獻數量與作者數量累計簡表(平等法)............................115 表 6-1-9 女性研究文獻數量與作者數量累計簡表(第一作者法)....................116 表 6-2-1 女性研究機構數分布表(不包含各機構分校)…………....................119 表 6-2-2 女性研究機構數分布表(包含各機構分校)…………........................120 表 6-2-3 女性研究作者服務機構與文獻篇數分布表…………............................121 表 6-2-4 女性研究機構的系所分布…………........................................................122 表 6-2-5 女性研究文獻作者所屬機構國家分布…………....................................126 viii.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女性研究是首先由女人要求女人作為對象的研究,是一種直指學術界男性 中心觀點之偏差的典範轉移。女性研究於 1970 年代左右發展為一專門科目,開 始在學術界嶄露頭角。雖然女性研究在學術史上曾無一席之地,但不管是過 去、現在或是未來卻是十分重要的領域。女性研究和女權運動的發展息息相 關,女性研究算是女權運動的延伸,Hemmings 認為女性研究與女性主義政治 運動有所交集,但卻不能被化約為後者,女性研究現在已經是一成熟獨立的學 科,已經可以面對自己的歷史與假設,將歷史與假設當作詢問的批判對象(楊 雅婷、顏詩怡、司馬學文、林育如,2009)。 西方的女性主義可以溯源至 17 世紀末葉,英美和西歐婦女為爭取教育平等 和基本權利所發起的女權運動,而女權運動真正開始於 19 世紀末左右。一般來 說女性運動大略可以分成三波,但沒有絕對的切割時間點。第一波女性主義發 生在 1840 年到 1925 年間,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爭取與男性平等的政治權力,為 女性爭取選舉權、受教育權和工作權,以法律、政治的平等和權利為目標。第 二波的女性主義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60~1970 末期),主要目 的是要求男女實際的平等,此時的女性主義者認為只有法律上的平等是不夠 的,要有經濟、文化等方面上的平等。第三波女性主義大約開始於 1990 年,第 三波女性主義先驅 Rebecca Walker 認為新一波女性主義的出現是必須的,因為 很多女性都認為第二波女性主義過於著重在白人、上流社會的女性,而忽略了 不同地區、階級、族裔女性之間的差異,第三波女性主義是多元論者,與前兩 波女性主義比較,第三波女性主義者比較,且具有跨地區、全球性的特質 (Synder-Hall, 2010)。 1.

(13) 事實上,女性研究是很難定義的,不只是因為女性主義者們之間的觀點差 異性大。更重要的是,女性研究並不完全屬於任何一個學科,女性研究可以算 是一個獨立的學科,但是不同學科在不同程度上卻都包含了女性研究的觀點 (Robinson, 1993)。另外,女性研究領域是個不斷面對挑戰、不斷在改變的領 域,而非只是一系列的浪潮。從 1960 年中期開始,女性為自己發聲追求自由, 後來到 1970 年代,女性研究成為一專門學術領域,拓寬了女性主義者和研究者 的觀點,女性研究的學術期刊也開始成長發展(Krikos, 2004)。 三十幾年來女性主義知識在學術建制化的變化過程中,名稱不斷的變化, 從「女性主義(Feminism)」、「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性別研究 (Gender’s Studies)」、或者是「女性與性別研究(Women and Gender’s Studies)」等。性別研究這個字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對男人的開放,二 是受到酷兒理論和研究(Queer Theories and Studies)1的影響(Hemmings, 2006),也就是說將對「女性」的研究關懷轉變為對「性別」的關懷。以研究對 象與範圍來說,「性別研究」的研究範圍大於「女性研究」,研究對象也較多 元,幾乎只要和「性別」有關的議題都可以是性別研究。 女性研究是不斷且多變的,不會限定在特定國家或區域,也不能以特定的 領域或是策略來定義女性研究。Freedman 即認為沒有任何一波的女性研究是沒 有受到批評與反抗的,因此未來的女性研究仍是會不斷受到挑戰,不論是政治 上、社會上或是家庭裡負責賺錢養家的角色,都會和性別脫不了關係,因此, 女性研究至下個世紀(22 世紀)仍會是研究的重點(Freedman, 2006)。 書目計量學是一種測量技術,研究對象為知識載體,可將書面傳播加以量. 酷兒理論是九十年代由女男同志研究和性別研究發展出來的批判理論,酷兒理論與研究不侷限 於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人士、實踐非一對一性關係的同性或異性戀者等,都可以稱為 酷兒。酷兒理論與研究挑戰異性戀作為唯一「自然」和「正常」的情慾模式,強調更多元的身 分與慾望(通色.通性,2010) 。 2 1.

(14) 化。書目計量學所提供的資料就如同人口統計調查,藉著計量學的方法檢驗所 研究之文獻,得以了解某一學科書面形式傳播的功能、本質及其呈現方式。書 目計量學是運用數學、邏輯及統計之計算法,對所有傳播形式的出版品及其作 者進行組織、分類及量化之研究,以顯示某一學科主題的發展過程與趨勢 (Sengupta, 1985)。 本研究自書目計量學的觀點,以定量的方式探討反應於書目記錄中之文獻 特性,藉著探討有關女性研究之相關文獻,以了解女性研究之發展進程,進而 瞭解其未來可能發展之方向。.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應用書目計量學的方法,藉由對女性研究文獻特性之分析,以達 到下列之目的: 一、分析女性研究文獻之特性 分析女性研究文獻之內容,所分析的欄位包含文獻提名、作者、來源期 刊、出版國別、語言、被引用次數、文獻類型、作者所屬機構、主題領域等九 項,進行量化的統計與分析,以觀察此領域的發展歷程與未來發展趨勢等。 二、分析女性研究文獻之期刊特性 利用書目計量學三大定律之布萊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界定女性研究 的核心期刊及邊緣期刊,作為圖書館期刊館藏和電子資料庫汰舊換新時的參 考。 三、瞭解女性研究領域的作者分布及研究機構之特性 經由作者與研究機構分析,瞭解女性研究領域的作者分布、文獻的被引用 3.

(15) 情況與研究機構的生產力等;作者部份,進一步以洛卡定律(Lotka’s Law)、普 萊斯平方根定律(Price’s square root law)與 80/20 定律(80/20 Rule)來了解作 者的生產力分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將研究問題從文獻特性、期刊文獻分布、作者暨研究 機構三方面來探討,其內容包含: 一、女性研究文獻之特性 (一)文獻出版年代分布為何?文獻成長現象為何? (二)文獻出版國別與語言之特性為何? (三)文獻之資料類型及其分布為何? (四)文獻學科主題分布情況為何? 二、期刊文獻的分布 (一)期刊文獻的分布情形如何?最具生產力的期刊有哪些? (二)利用布萊德福分區法所求得的期刊分區為何?界定之核心期刊有哪 些? (三)是否符合布萊德福定律與布萊德福-齊夫定律? (四)核心期刊之特色為何?其品質為何? (五)高度被引用的期刊與文獻為何?. 4.

(16) (六)核心期刊的影響係數與被資料庫收錄的狀況為何? 三、作者暨研究機構特性之分析 (一)作者生產量之分布狀態為何?生產力最高的作者,即多產作者為 何? (二)作者分布之洛卡定律研究。只生產一篇文獻之作者的百分比(c 值)為何?採用最小平方差(least square)求得的 n 值與鮑李孝融 (Miranda Pao)的計算方式求得之 c 值為何? (三)利用 K-S 檢定法(Kolomogorov-Smirnov)驗證作者生產力分布與洛 卡定律是否吻合? (四)作者生產力是否符合普萊斯平方根定律(Price’s square root law)? (五)作者生產力是否符合 80/20 定律? (六)作者研究機構的分布情況為何?最多產的研究機構為何?. 第四節 預期貢獻 本研究藉由女性研究文獻特性,目的在瞭解女性研究文獻之特性及其分布情 形,預期將有下列貢獻: 一、學術研究與傳播 (一)了解女性研究領域的成長歷程與發展現況,提供相關研究人員迅速 掌握研究脈動、尋求未來發展趨勢的途徑。 (二)經由書目計量學對於女性研究文獻的分析,可以解析出重要及核心 5.

(17) 的資訊,有助於協助專業研究人員建立一個可以評估期刊等級的機制。 二、圖書館館藏規劃與資訊服務 (一)利用書目計量學之布萊德福定律,界定女性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與 邊緣期刊,進而提供圖書館與相關資訊服務單位擬定核心期刊清單及館藏 發展與管理的參考。 (二)經由文獻之作者與研究機構分析,了解女性研究領域之作者與研究 機構的生產力與被引用情況,有助於相關專業人員迅速且精確地掌握女性 研究領域的最新資訊及訊息。.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 女性研究是一個研究女性相關主題的多學科領域,是具有交織性 (intersectionality)和跨國性(transnationalism)的研究。狹義的女性研究最早 是根基於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的女權運動(women’s movement)。早期狹義的 女性研究是希望女性可以被重視,現今女性研究不再僅限於「女性」,女性研究 的交織性是關心種族、階級、性別的認同;跨國性是著重在跨地理界線的國 籍、文化、組織、宗教等之間的關係。(National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 無年代);但廣義來說,只要和「女性」相關的研究都可以稱為女性研究。本研 究所蒐集的書目資料以廣義的女性研究相關文獻為主。 二、書目計量學(Bibliometrics) 書目計量學或稱為書目計量法,是以書目、目錄和主題為對象,利用統計、 數學和邏輯方法,分析一主題各類型文獻所涵蓋的特質,作個別或集體的研究 6.

(18) 和分析,是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 其計量對象主要是:文獻量--各種出版物的文獻量,尤以期刊論文和引文居 多;作者數--個人、集體或團體;詞彙數--各種文獻之詞彙。書目計量學最本質 的特徵在於其研究輸出務必是「量」(彭慰,1995;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2005)。 三、文獻成長(Literature Growth) 文獻成長為某一特定主題的文獻出版量,隨著時間的延續而持續變化的現 象(Egghe, 1994)。蔡明月(2003)提出由於所研究的文獻主題和時間範圍不 同,文獻成長實際上沒有一個固定模式可遵循,每一個研究呈現的是個體的結 果而非總體的表現,因此其結果無法概化、公式化。常見的文獻成長模式有三 種:線性成長、指數成長與邏輯斯第成長。 四、邏輯斯第成長 邏輯斯第曲線是改良指數曲線的圖形(引自許文華, 2002)。亦有人稱邏輯 斯第成長為後勤成長。邏輯斯第成長之簡化公式為:p(t)=M/(1+e^(-kM(t-t)*) ), 其中 M 為人口數量,t 為時間變數,t*為人口數量增加到一半時所需的時間。 其圖形呈現一個 S 型曲線,用以解釋和估計文獻成長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五、布萊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 布萊德福定律為書目計量學三大定律之一,主要在敘述某一主題期刊文獻 的分布情形。1934 年,布萊德福(Samuel C. Bradford)針對應用地質物理學 (applied geophysics)和潤滑學(lubrication)二門學科之期刊論文進行研究。 作者將某一主題各期刊所含相關論文篇數之多寡,按遞減次序排列後,可以將 期刊分為核心區及連接數區,且每一區所含之文章篇數大約相等,研究結果發 7.

(19) 現每一區所含期刊種數為前一區所含期刊總數之 n 倍,n 為常數,而且各區期 刊種數之比例將呈現 1: n : n2…的比例關係。布萊德福依據累積文獻數及累積期 刊數對數值,繪製半對數座標圖,稱為布萊德福圖形(蔡明月,1998)。 六、布萊德福-齊夫定律(Bradford-Zipf’s Law) 布萊德福-齊夫定律是 Brookes 在 1969 年所提出,用以修正布萊德福原始定 律。該定律主要用標準 S 型曲線來表示,此圖形乃一半對數座標圖,其中 y 軸 是期刊文獻的累積總數,屬線性座標軸;x 軸乃期刊排列次序,以對數表現。 圖中的 S 形曲線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乃非線性起始部分,又稱為核心部 分,亦即所含論文篇數較多的各期刊。第二部分乃直線部分。第三部分即 S 形 曲線尾部,為另一非線性部分,稱為「偏垂」部分,排列次序越在後面的期 刊,偏離線性分布區越遠,表示有關研究主題的期刊論文已擴散到多種期刊 (蔡明月,2004)。 七、洛卡定律(Lotka’s Law) 洛卡定律是由 Alfred J. Lotka 於 1962 年所提出,洛卡的觀察是一生產力的分 布研究,計算作者與其出版品間的關係。洛卡發現多數文章是由少數研究者所 貢獻,而多數研究者多僅貢獻一篇文章,發表一篇文章的作者佔全部作者的 60%;發表兩篇文章的作者數,約等於發表一篇文章作者總數的 1/4;發表三篇 文章的作者數,約是發表一篇文章作者總數的 1/9,依此類推。換言之,發表 n 篇文章的作者數,會是發表一篇文章作者總數的 1/n 2 ,因此洛卡定律又稱為科 學生產力的倒平方律(Lotka, 1926)。 八、普萊斯平方根定律(Price Square Root Law) 普萊斯平方根定律是 1963 年由 Derek J. de Solla Price 提出,主要目的是要修 8.

(20) 正洛卡定律對高生產力作者的界定方式,認為一領域中所有作者人數的平方根 數,將貢獻整體約 50%的文獻,也就是說 100 位作者當中有 50%的文獻是來自 最多產的 10 位作家(Price, 1963)。 九、80/20 定律(80/20 Rules) 80/20 定律最早是在 1906 年由義大利的經濟學和社會學家 Vilfredo Pareto 提 出,他發現義大利有 80%的財富是由 20%的家庭所擁有,這項發現在 1930 年 代引起很多注意,這項發現後來也常被稱為「帕洛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或是「帕洛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最先將 80/20 法則用於圖 書館的是 Richard W. Trueswell,他在 1960 年代左右時發現圖書館約 80%書和期 刊的使用只佔了約 20%的館藏,也就是說只需要 20%的館藏就可以滿足 80%的 使用量(Nisonger, 2008)。 若將此法則推論至作者生產力的分布,表示大部分 的文獻是由少部分的作者所貢獻,亦即 80%的文獻量,將由 20%的高生產力作 者所貢獻。. 9.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採用書目計量學的方法來分析女性研究的文獻特性,本章分成五小 節,第一節先針對書目計量學之發展歷程做簡單探討;第二節為文獻成長模 式;第三節為文獻分布現象及其應用研究;第四節為簡單的女性研究之發展歷 史,最後一節為女性研究相關之書目計量學相關文獻探討,作為本研究之參考 依據。. 第一節. 書目計量學之歷史發展. 書目計量學最早的相關研究可溯自 1917 年 Cole and Eale 所發表的“The History of ComparativeAnatomy. Part I: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一 文。他們利用文獻統計方法分析 1543 至 1860 年間,歐洲各國所發表有關比較 解剖學方面的書及論文等文獻。其目的是探討此一時期研究興起的變動情形; 瞭解相關研究文獻在不同國家、不同動物界之間的分布情況以及瞭解歐洲國家 的文獻成長狀況。他們將這種方法稱為「文獻統計分析」(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1923 年,英國專利局圖書館館長 Hulme 進行有關科技文獻數量 增長情況的分析,同時亦提出「統計書目學(Statistical Bibliography)」這個名 詞,為書目計量學一詞的前身。後在 1969 年, Pritchard 提出書目計量學一 詞,書目計量學開始受到圖書館學界的廣泛重視(何光國,1996;蔡明月, 2003)。 Pritchard 之所以提出書目計量學一詞,是認為統計書目一詞容易被誤認為 是一般的統計學。Pritchard 對書目計量學所提出的定義是:「Bibliometrics 是將 數學和統計方法,運用到圖書和其他通訊媒體」。雖然 Pritchard 並沒有將書目 計量學一詞定義清楚,但是在此名詞提出之後,書目計量學確實開始受到圖書 館學家的重視,成為圖書館學、資訊科學及學術傳播的重要分支(引自蔡明 10.

(22) 月,2003)。 何光國認為文獻為資訊和知識的紀錄,是資訊與書目皆為文獻本身之延 伸,故稱之為「文獻計量學」,其定義為「凡利用數學、統計學和邏輯學的理論 與方法,對各類型文獻的本質和結構,作數量、品質、和運用上的研究與分析 者,通稱為文獻計量學」(何光國,1996)。大陸方面,亦多使用文獻計量學一 詞,學者王崇德先生將之定義為「以文獻或文獻之某些特徵的數量為基礎,來 論述與預測科學技術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資訊科學之一個分支學科」(王崇德, 1996)。 蔡明月認為「書目資料」是書目計量學是定量化計畫的基本單元,一切書 目計量學的研究皆根源於此。就某一特定主題或學科之文獻而言,書目計量學 最常論及的問題包含:有哪些國家出版?各國出版量為何?作品資料類型分類 為何?期刊文獻分布情形為何?最具生產力的期刊和作者為何?文獻老化的研 究於館藏的管理上如何應用?(蔡明月,2003) 自 1970 年代後,書目計量學擴大了其研究範疇;各種書目計量學研究,因 電腦功能的增進、線上檢索功能發展,而得以有更深入的探討。此後,隨著時 間推移,科技、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資訊的形式以及利用和傳播方式,科學計 量學、資訊計量學名詞的興起,引領書目計量學走向更寬廣的研究世界。. 第二節 文獻成長模式與實證研究 文獻成長為某一特定主題的文獻出版量,隨著時間的延續而持續變化的現 象。藉由分析一學科主題的文獻成長情形,可了解該學科主題發展變化、預測 該學科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有助於各個學科專家掌握研究資訊;也可提供圖書 資訊工作者對於資料的選擇、組織、傳播等過程有一判斷的依據。文獻成長模 式會依學科主題、研究範圍和時間等影響而有所不同,並沒有一套常規可循, 11.

(23) 最常見的文獻成長模式為線性成長、指數成長及邏輯斯第三種成長模式,以下 就此三種文獻成長模式理論作介紹以及簡述其相關研究。 一、線性成長(linear growth) 線性成長即表示每年文獻增加之數量相同,而文獻累積數量呈線性的增 加。以數學公式表示為 p(t) = bt + a ,其中 p(t)為 t 年時的文獻累積數量,t 為 時間變數,b 為文獻的成長率,a 為當 t=0 時文獻數量(蔡明月,1997)。 有關線性成長現象之研究有 1971 年,Oliver 分析半導體物理學文獻,強調 其呈現線性成長。1974 年,Magyar 分析 1966 年至 1972 年間物理學次領域染 料雷射共 454 篇論文之文獻成長情形,發現其異於大學科領域之文獻成長法 則。該學科領域之研究始於 1966 年,並蓬勃發展為一熱門之研究論題,至 1972 年止,文獻成長現象呈明顯線性增加。文獻統計中直線之斜度很陡,表示 成長相當快速。1976 年 Line and Roberts 分析 1820 至 1973 年所有社會科學資 訊系統設計之專題論文及期刊成長情形,其研究結果發現專題論文明顯呈線性 成長,但各國間之情況有些微不同。 尤慧敏於其碩士論文中分析自 1975 年到 2002 年,共 27 年間 BIOSIS PReview、EMBASE 及 MEDLINE® 等三個與生命科學相關資料庫收錄之臺灣 地區生命科學文獻,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成長模式,一開始與 邏輯斯第曲線相符合,最終呈現線性上升的趨勢(尤慧敏,2002)。 2007 年,蔡明月與劉瓊芳使用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s (LISA)及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ERIC)兩種資料庫,蒐集 1992 年到 2005 年,共 13 年間資訊計量學文獻 1,982 篇作為研究樣本以觀察資 訊計量學領域 14 年來的變化與發展。此研究分析文獻成長情形、文獻類型、出 版國家與語言、核心期刊等,研究結果發現資訊計量學領域的文獻呈現穩定成 12.

(24) 長,且成長模式趨近線性成長(蔡明月、劉瓊芳,2007)。 二、指數成長(exponential growth) 指數成長的概念,源自於 Malthus 的「人口論」(Principle of Population), Malthus 認為人口的自然增加會隨著時間呈指數成長,其特性為不管成長之母群 大小,每年皆呈某一常數的級數增加。換言之,一個數在某一持續的時間內, 經常以本數的百分比增加,即為指數成長。當累積總數愈大,所增加亦愈多, 其指數愈大,加倍成長時間愈短(尤慧敏,2002)。 指數成長現象,其特色在於成長率 r,亦即每年增加的百分比始終維持不 變。今假設 p(t)代表 t 時間的文獻總量,則其指數成長公式為: p(t) = kert。其 中 k 為當 t=0 時的起始值,t 為時間變數,r 為成長率(即每年增加量) (Oliver, 1971)。 Price 指出自西元 1660 年第一份科學期刊問世的最初一個世紀之後,文獻 以約 15 倍的倍數時間呈指數成長。此外,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文獻的數 量呈現指數上升,出版品約每 10-15 年成長一倍。科學文章會產生新的科學文 章,研究者會產生新門類之研究者,故 80﹪~90﹪之現代科學是長期而穩定的 指數成長之結果 (Price, 1963)。 Bottle and Efthimiadis 從多種索引摘要資料庫蒐集 1984 年之前與圖書資訊 學相關之期刊,藉以分析該領域期刊之成長情形,其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 150 年,圖書資訊學期刊呈指數成長(Bottle & Efthimiadis, 1984)。 Frame and Narin 研究 1973 至 1984 年,共 11 年間中國科學研究文獻數量之成 長情況。其研究結果發現,1973 年中國的科學文獻只有一篇收錄在科學引文索 引(SCI)資料庫中;1982 年時,中國之科學文獻則有 932 篇,顯示文獻之生 13.

(25) 產量受到 1966 至 1976 年文化大革命之影響,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文獻呈指數成 長(Frame & Narin, 1987)。 2007 年,林怡甄蒐集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中 1990 年到 2007 年,共 17 年間所出版的 104,854 篇輸送現 象相關文獻加以分析,其研究結果顯示輸送現象文獻成長狀況初期起伏不一, 但就輸送現象文獻整體而言,其文獻篇數與年代是成正比的狀況,而觀察 1965 年後的文獻成長,累積文獻成長曲線符合指數成長(林怡甄,2007)。 董蕙茹(2008)以 NBINet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為研究範圍,研究 1950 至 2008 年,共 58 年間台灣地區世界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作品的概況。研究樣本 共有 32,159 筆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五十幾年之間臺灣翻譯文學作品累計出版數 量呈現平滑的穩定成長的曲線,顯示翻譯文學呈現指數成長。 2009 年,陳寶華分析 1965 年至 2008 年,共 43 年間燃料電池文獻與專利 之特性,研究樣本取自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SCIE)及專利資料庫(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DII),計 26,884 篇相關書目資料及 190,252 筆專利資料。研 究結果顯示燃料電池文獻出版狀況在 1991 年之前,成長的速度緩慢,1992 年 後漸漸增多,文獻出版量突破百篇,文獻成長量有了顯著的上升後,尤其 1996 年後更呈倍數成長,整體文獻呈指數成長模式(陳寶華,2010)。 2013 年,李光分析 2002 年到 2011 年,共 9 年間的中國境內圖書館館際合 作研究文獻的成長情形,研究樣本取自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得到 的文章數共有 890 篇。研究結果顯示館際合作相關的文獻數量逐年遞增,2002 年有 13 篇,截止 2011 年底發文達到了 217 篇,是 10 年前的 16 倍多,文獻數 量呈倍數增加(李光,2013)。 三、邏輯斯第成長(Logistic growth) 14.

(26) 真實世界裡,萬物的成長也是有極限的,指數成長不可能超出科學發展的 極限。Price 有鑑於此,提出邏輯斯第曲線作為改良指數曲線的圖形(引自許文 華, 2002)。亦有人稱邏輯斯第成長為後勤成長。邏輯斯第成長之簡化公式為: 𝑀. p(t) = 1+𝑒 −𝑘𝑀(𝑡−𝑡)∗,其中 M 為人口數量,t 為時間變數,t*為人口數量增加到 一半時所需的時間。 1963 年,Price 將這種觀念轉移到文獻成長,提出科學文獻之成長,依循 著一常規的次序而呈現四個連續階段變化:首先為前趨階段;其次為一連續的 指數成長;第三階段為衰退階段,由於無新力量進入此領域,其成長呈線性下 降;最後為此領域之完全衰萎,僅偶爾有一些論文發表 (Price, 1975)。. 文 獻 數. 年. 代. 圖 2-2-1 指數成長曲線與邏輯斯第曲線 資料來源:蔡明月(2003)。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 臺北市:華泰。引自 Price, Derek de Solla. Science since Babylon, enlarged edition.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p.19, 1975.. Price 以一改良後之指數曲線圖形來描繪文獻成長現象,稱之為「邏輯斯第 曲線」。如圖 2-2-1 所示,其圖形呈現一個 S 型曲線,用以解釋和估計文獻成長 15.

(27) 速度和所需的時間。Price 繪出的邏輯斯第曲線其走勢在出發後 30 年左右,指 數成長即告消失(Price, 1963)。但並非所有文獻成長皆會於出發後 30 年左右消 失,而是會隨著領域不同而有所變化。 1979 年,Frame, Baum and Card 探討燃煤氣化文獻的成長。研究樣本取自 美國能源研究發展資料庫(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ERDA)及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研究結果發現 1965 年到 1972 年 文獻成長呈漸進式上升,1972 年到 1974 年間則急遽增加,1974 年後明顯的為 一平緩且漸下垂的曲線。燃煤氣化文獻成長呈現 S 形曲線模式,是一邏輯斯第 成長曲線(Frame, Baum, & Card, 1979)。 Efthimiadis 研究 1970 至 1985 年,共 15 年間,線上公用目錄文獻成長之情 形。其結果發現,1984 年以前 OPAC 文獻每年之成長率為 74.4%,即每 1.25 年成長一倍,之後開始出現轉折,文獻成長速度減慢,全部文獻分布符合邏輯 斯第成長曲線(Efthimiadis, 1990)。 洪世芳探討 1975 年到 2000 年間,共 25 年間 OPAC 文獻的成長情形。研究樣 本取自 LISA 資料庫和 Library Literature 資料庫,得到的文章數共有 4,476 篇。 OPAC 主題文獻經歷起源階段後至萌芽,進而於 1991、1993 兩年進入高峰 期,而後文獻逐漸幾乎達到飽合期,而以緩慢下降趨勢成長。但整體來看, OPAC 文獻成長的 S 型曲線雖不如邏輯斯第曲線彎曲,呈現較平滑之 S 形狀, 但是 OPAC 文獻成長仍然類似於邏輯斯第成長曲線(洪世芳,2003)。 由以上實證研究文獻可以得知,文獻成長並沒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不同學 科主題的文獻,其成長趨勢、速度、與文獻特性及時間範圍都有著密切的關 係。高科技產業類的文獻,若非呈陡增的線性成長,即是倍數增加的指數成長 狀態;社會科學類或是人文學類期刊文獻產出時間比較長與研究時間範圍會比 16.

(28) 較廣,或者因為學科發展已有一段時間,較常發現該類學科有某段時間文獻成 長趨緩,而後又因某些因素的影響,例如:電腦化,使得文獻量增加,形成邏 輯斯第成長曲線。. 第三節 期刊文獻分布與實證研究 在書目計量學領域中與期刊文獻分布的相關定律有布萊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和布萊德福-齊夫定律(Bradford-Zipf Law)以下針對此兩種定律論述 之。 一、布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 布萊德福定律實際上應稱為「科學文章之布萊德福分散定律(Bradford’s law of Scattering of Scientific Papers)」,其為書目計量學最重要且最常用的原始定律 之一,其主要在探討某一主題期刊文獻分布的狀況(Garfield, 1980)。 1934 年,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館長 Bradford 於研究「應用地球物理學」 (Applied Geophysics)和「潤滑學」(Lubrication)兩學門期刊的論文分布情形 時,發現期刊文章的分布和期刊種數之間有一種規則的分布情形存在,且少數 期刊即已含括大多數之相關文章 (Drott, 1981)。 布萊德福在研究時,是將其選定主題下的各種期刊所含相關論文篇數之多 寡,按遞減方式排序,如此一來這些期刊可分為核心區及連接數區,每一區所 含之文章篇數大約相等,結果發現每一區所含期刊種數為前一區所含期刊總數 之 n 倍,亦即各區期刊種數之比例將呈 1:n:n² … 之關係。 布萊德福定律主要用以研究某一學科領域期刊的分散情形,以決定該學科 核心期刊與邊緣期刊,作為期刊訂購、典藏及淘汰之參考,亦可做為資料庫決 定收錄或更新資料之依據。布萊德福定律是書目計量學三大定律中探討最廣 17.

(29) 泛,影響也最深遠的定律。 1970 年,Goffman and Morris 將布萊德福定律應用於醫學圖書館期刊之訂 購,並認為各主題之核心期刊種數,應依其主題文獻分布的廣泛程度決定之 (Goffman & Morris, 1970)。1978 年,Hawkins 探討鈍氣體複合物文獻之發展 情況。其蒐集了 1962-1977 年,共 1,192 篇文獻。1963 年期刊之數量有 139 種,約佔期刊數之 12%,自此以後文獻每年的發表次數就減少了。這個領域的 核心期刊有 10 種發表了約 40%的文獻;33 種期刊生產 5 篇以上的文獻 (Hawkins, 1978)。 1984 年,Smith 應用布萊德福分布定律決定學習類型期刊文獻的核心期 刊。其研究範圍自 1978 年 9 月至 1983 年 6 月。研究結果發現核心期刊為 Early Years 與 Education Leadership。另外,作者亦同時發現核心區之期刊文獻多為 同一人所著,並且具高度的自我引用率 (Smith, 1984)。 1989 年,Afolabi應用布萊德福定律研究1960年到1981年間出版的蟠尾線蟲 病文獻,171種期刊共出版747篇文獻,研究結果發現核心期刊有三種,約只佔 全部期刊的1.7%。另外,此三種期刊所出版的文獻數量約為185篇,佔全部文獻 數的24.8%。研究結果亦發現在此領域中,產量最多的期刊所使用之語言為德 文,其次才是英文,再來則為法文,這也顯示圖書館須將資料翻譯列入服務項 目 (Afolabi, 1989)。 1994 年,Zhang 使用 MEDLINE 光碟版檢索傳統中藥(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MCT)的相關文獻。檢索資料的時間範圍是 1974 年到 1992 年,共 檢索出 3,006 篇文獻,這些文獻分布在 343 種期刊。研究結果找出 27 種主要期 刊,其中有 11 種中文期刊、10 種英文期刊和 5 種日文期刊等。研究結果同時 顯示傳統中藥的文獻分布並不完全符合布萊德福定律(Zhang, 1994)。 18.

(30) 2009 年,王明玲、杜立中與曾彩娥分析《五四運動論著目錄初稿》一書中 的 1,567 筆文獻,探討臺灣 1949 至 2008 年,共 59 年間所出版之五四運動文 獻。除了分析資料類型、出版年代、主題範圍、作者生產力的概況等,也應用 布萊德福定律,找出核心期刊,並分析核心期刊的特質。研究結果顯示五四運 動期刊文獻分布大致符合布萊德福定律各區比值,三區比值約為 10:40: 160,n 值比為 4;核心期刊有 13 種,以月刊為主,最多產的五種核心期刊為: 傳記文學、中國論壇、中央月刊、聯合文學、大學雜誌(王明玲、杜立中、曾 彩娥,2009)。 林信成與洪銘禪使用台灣自行架設的數位典藏網站「台灣維基棒球館」作 為個案,蒐集該館自 2005 年 4 月 14 日到 2010 年 4 月 30 日,共 5 年多的資 料,使用布萊德福定律探討其網頁分布狀況與編輯者生產力。此研究結果顯示 網站頁面編輯次數之分布與布萊德福定律 1:n:n2…高度符合;高生產力核心頁 面的界定因布萊德福分區的多寡而有所不同,另外,布萊德福定律的分區也顯 示多數的編輯集中在少數頁面,例如:前 2%的核心頁面即佔了 25%的編輯次 數,而且近半數編輯是由不到 10%(僅約 8.8%)的頁面所產生。此項研究結果 顯示,縱使網路資源在形式上與傳統的紙本資源不同,但從生產力分布的角度 而言,仍有類似「多數生產力集中在少數出版品」的現象(林信成、洪鳴禪, 2011)。 Pinto, Escalona-Ferna´ndez and Pulgarı´n 使用書目計量法分析資訊素養相關文 獻的國際科學生產力(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roductivity),研究樣本涵蓋最具 生產力和生產力最低的兩個宏觀領域(macro-domains)。最具生產力的領域是 社會科學類(Social Science, SoS),像是資訊與文獻學(information and docuemtation)、傳播、教育和管理等;生產力較低的領域則是健康科學(health science, HeS),包含醫藥學和護理學等。該研究主要想要了解在資訊素養文獻 的開始年代 1974 年到最近 2011 年,共 37 年間資訊素養文獻的研究情形,該研 19.

(31) 究包括作者產出、作品的分布、共同合作者、作者所屬機構、最常被引用以及 被使用的期刊。研究樣本取自 WOS 和 Scopus,SoS 相關的資訊素養文獻有 2,177 篇;HeS 則只有 367 篇文獻。其研究結果顯示,SoS 和 HeS 兩個領域期刊 的分布情形皆符合布萊德福分區法的三個分區,而且 SoS 和 HeS 約 50%的多產 期刊都有被收錄在 2010 年的期刊引用文獻評比統計資料庫(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Pinto, Escalona-Ferna´ndez, & Pulgarı´n, 2013)。 布萊德福定律是探討文獻量與期刊之分布關係,可依此將期刊加以排名與應 用,進而界定核心期刊與邊緣期刊。 二、布萊德福-齊夫定律(Bradford-Zipf law) 齊夫定律(Zipf’s Law)為 Zipf 在其出版的著作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中,計算尤利西斯(Ulysses)一書裡不同單字出現頻率 的狀況而發展出來的定律。Ulysses 一書總共有 260,430 字,其中共有 29,899 個 不同的單字。他將這些不同單字的出現次數定為 f,再依次數的多少排序,令其 為 r;接著將兩變數相乘(r×f)後編製成表。結果發現字詞的排名順序和出現 次數乘積等於一常數(引自蔡明月,1998)。 1969 年,Brookes 發表“Bradford Law and the Bibliography of Science”一 文,指出布萊德福分布與齊夫定律相似,因而將布萊德福與齊夫兩定律加以合 併,進而修正發展出布萊德福-齊夫定律(Bradford-Zipf law)(Brookes, 1969)。 布萊德福-齊夫定律可以一種標準的 S 型曲線來表示,如圖 2-3-2 所示。 該曲線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稱為核心區(nuclear zone),此區的期刊雖然數 量較少,但是所包含的相關文獻篇數卻最多,也就是代表該學科的核心期刊 區;第二部分稱為線性區(linear zone);第三部份稱為偏垂區(droop zone), 20.

(32) 在這個區域的期刊數目雖然很多,但是相關的文獻篇數卻不多,這表示該學科 的文獻已經擴散到許多期刊(蔡明月,1998)。. 圖 2-3-1 布萊德福-齊夫曲線 資料來源:蔡明月(1998)。布萊德福定律。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5(2),25-49。. 1995 年,Mommoh 蒐集 1948 至 1995 年奈及利亞圖書資訊學教育之期刊 文獻,分析出版年、出版形式、主題、作者等變項。並利用布萊德福-齊夫定 律界定出 Nigerian Libraries、Library Scientist 及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ianship 為奈及利亞圖書資訊學教育之核心期刊(Mommoh, 1995/96)。 2003 年,楊彥緒分析 1965 至 2001 年間之隨機對照試驗醫學文獻,研究 樣本取自 MEDLINE 資料庫,計 106,213 筆書目資料。研究結果顯示 1990 年 至 2001 年間,MEDLINE 資料庫所收錄隨機對照試驗期刊文獻分布,並不符 合布萊德福定律,但與布萊德福-齊夫定律符合(楊彥緒,2003)。 Ahmed and Rahman 蒐集 1972 年到 2006 年孟加拉營養學文獻,使用布萊德 福-齊夫定律來分析所蒐集的研究樣本,研究樣本共有 636 篇文章,分布在 100 種國內外期刊,共有 998 位作者。研究結果顯示,生產力排名前十種的期刊為 21.

(33) 此領域的核心期刊,此十種期刊生產了總共約 70%的文章。研究結果不完全符 合布萊德福-齊夫分布圖,該分布圖並不是一個完整的 S 型曲線,其尾部並沒有 下垂,取而代之的是一微微向上升的平滑直線,此也表示孟加拉的營養學文獻 是非常分散但是仍在成長中(Ahmed & Rahman, 2008)。 由上述文獻探討可知道根據不同的學科文獻,結果可能符合布萊德福定 律,卻不符合布萊德福-齊夫定律,但是布萊德福-齊夫定律可以進一步確認及 了解一主題文獻在核心期刊區及邊緣期刊區分布的情形。. 第四節 作者生產力分布與實證研究 在書目計量學的三大定律中,洛卡定律主要用來了解作者的生產力情形。 本研究除了以洛卡定律驗證作者生產力,也加以普萊斯平方根定律和 80/20 定 律加以驗證,以下分別探討此三種定律及其應用研究。 一、洛卡定律(Lotka’s Law) Lotka 於 1926 年發表論文提出「洛卡定律」來解釋科學生產力的分布情 形,其作法為在 1907 到 1916 年間出版的期刊「化學摘要(Chemical Abstracts)」索引當中,將以 A 和 B 為首的 6,891 位作者挑選出來。此外,洛 卡亦採用德國的 Auerbach 所編「物理學史料(Geschichlstafeln der Physik)」期 刊中,具影響力的 1,325 位作者。以此兩種樣本進行作者出版頻率之統計分 析,並繪製對數分布圖。他以最小平方差(least square)的方法研究作者與發 表論文篇數的關係。其研究結果簡單而言是指:發表兩篇文章的作者數量,約 等於發表一篇文章作者總數的 1/4;發表三篇文章的作者數量,約是發表一篇文 章作者總數的 1/9,依此類推。可用下列基本公示表示:. 22.

(34) Y=c Y 是發表 x 篇論文作者的百分比 x 是論文篇數 c 是常數 n 是以上公式在對數座標上的斜率 發表一篇文章的作者約佔全部作者數的60%,也就是說發表n篇文章的作者 數,會是發表一篇文章作者數的1/n2,因此洛卡定律又可稱為科學生產力的倒 平方律(Lotka, 1926)。 利用洛卡定律所做的研究領域有:(1)評估某一學科相關作者之生產力分 布;(2)由資料庫中研究某一作者的出版量;(3)將洛卡定律修改成較成熟的模 式,使其在評估品質預測作者的出版量時,可以更接近事實(Potter, 1981)。 一般要更正確求得洛卡定律中的 n 值與 c 值,最常見的方式是採用最小平 方法求得 n 值,再將 n 值代入鮑李孝融(Miranda Pao)教授所發展出的演算公 式中求出 c 值。其步驟歸納如下:(何光國,1994) (1)將著者數量從 1 至 k 篇順序排列;(2)將相對著者人數依順序排列; (3)將著作數量和著者人數換算成自然對數值;(4)計算每項著作數量與著者 數量之對數乘積 ln(X ) ln(Y);(5)計算每項著作數量對數平方 ln(X )2;(6)計 算自然對數平均值(ln X )(lnY);(7)將各項計算值代入公式。. 23.

(35) 1953 年,Leavens 以 1933 至 1952 年間 Econometrica 期刊中所刊載的 721 位作者之生產力為研究對象,其認為在計算文章篇數與作者人數時,由於合作 者與文章類型的不同,若仍採用相同的計算方式會使迴歸線與實際觀察的曲線 無法吻合(fit);且推估值中高生產力作者應有 85 篇文章,但實際上只有 46 篇;此外,低生產力作者部分,斜率約為-1.5,是較符合洛卡定律的 n 值。最 後,此研究亦強調若是以期刊作為研究樣本,將可能會低估作者個人生產力, 因為期刊蒐錄範圍有限,無法涵蓋作者個人的所有產出(Leavens, 1935)。 1973 年,Murphy 首度將洛卡定律應用於人文學科,並為洛卡定律提出一個 可以應用在科學領域以外的驗證方法。其採用抽樣調查方式,以十年的「科技 與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期刊為樣本,並對洛卡定律進行部分修正, 接著提出「理想值(ideal)」作為推論作者與文章之間的基礎,他認為倒平方律 的算法可求得人文學領域的學術生產力,但毋須計算作者在所有人數中的比 例,因而摒除洛卡定律以全部作者為基礎的計算方式(也就是不假設發表一篇 文章的作者佔全部作者數的 60%),進而採用 K-S 檢定法來驗證其適當性,最 後發現洛卡定律不適用於此樣本(Murphy, 1973)。 Pau 於 1986 年將 Potter 等人有關洛卡定律相關之實證研究,再加上 1978 年以前應用洛卡定律的研究加以整理製表,並進一步歸納分析後,發現應 用洛卡定律的研究領域很廣,包括:醫學、科技、生物、圖書館學、電腦科 學、資訊科學、物理、化學、經濟等共 48 份,然其結果僅七份符合洛卡定 律,九份未通過柯斯檢定之檢測,即不符合洛卡定律之作者分布規律(Pao, 1986)。 Gupta 於 1996 年進行作者生產力之計量相關研究。此次研究為 1900 至 1980 年有關馬鈴薯研究文獻之作者生產力分布,以 Potato Research in India 期 刊為研究對象,應用洛卡定律分析作者生產力,配合科斯檢驗法加以驗證,結 24.

(36) 果發現符合洛卡定律。1998 年 Gupta 與其書目計量學小組的成員,研究 1800 至 1950 年印度物理學家的作者生產力,研究結果發現低生產力作者與洛卡定律 相符,此與全世界物理學領域的洛卡定律研究所發現的在高生產力作者才有較 佳吻合的現象相反,顯示作者生產力與學科發展週期之間並沒有絕對的正相 關,而且隨著時間演進,其 n 值由 1.2 增至 1.45。他們隨後利用吉尼集中度指 數(Gini Coefficient)得知印度物理學學術生產力隨時間演進而有集中趨勢,亦 顯示出高生產力作者有日益增多的現象(Gupta, Kumar, Syed, & Singh, 1996)。 2001 年,Shutter and Kocher 以十五種 1977 到 1997 年間頂尖的經濟學期刊作 為研究對象,這十五種期刊皆被收錄於期刊引用文獻評比統計資料庫(Journal Citations Report, JCR) ,且有很高的影響係數。蒐集到的研究樣本共有 3,250 篇 文章,此研究採用平等法計算作者數,因此包含合作作者共有 5,014 位作者。 研究結果發現,十五種經濟學期刊在個人作者生產力上符合洛卡定律(Shutter & Kocher, 2001)。 邱信一於其碩士論文中探討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文獻的生產力與影響力情 形,以收錄於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SCIE)資料庫中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教師著 作為研究對象,共蒐集 4,082 筆書目資料為研究樣本。此研究以第一作者法進 行計算,發現共有 1,457 位作者,根據洛卡定律,發表一篇文獻之作者數量應 約為 886 人,然而此研究實際發表一篇文獻之作者數量為 796 人,約佔全體人 數的 54.63%,所以此研究並不符合洛卡定律,另外,此研究也不符合 K-S 檢定 (邱信一,2010)。 2011 年,Merlo 等人研究電腦科學教育領域裡第一作者的生產力。研究樣本 取自電腦科學教育領域中五種頂尖期刊,時間範圍為 1989 年至 2008 年,共 20 年間,取得 5,275 篇文章。在這 5,275 篇文章中共有 3,007 個第一作者。研究結 果顯示最高生產力的作家是 David Ginat。有 69%的作者在這二十年間只生產一 25.

(37) 篇文章。再以 K-S 檢定加以驗證發現第一作者的生產力分布並不符合洛卡定律 (Merlo, Hoeffner, Merlo, & Moscatelli, 2011)。 由以上各項研究可以瞭解洛卡定律是應用於探討作者與其發表論文篇數的 關係,與研究作者生產力分布,不同學門領域有其不同的作者生產分布,作者 取樣、作者分布、n 值與 c 值以及檢定方法的取決,是影響研究結果的主要因 素。 二、普萊斯定律(Price Law) 普萊斯定律由 Price 提出,該定律是為解釋洛卡定律低估多產作者論文產 量而提出的,為一平方根定律。其說明為:全部論文的 50%,由全部作者數的 平方根人數所撰寫。此解釋以數學關係式表示即: m = 0.749√𝑛𝑚𝑎𝑥 m 是最高產作者的最低篇數,𝑛𝑚𝑎𝑥 為最高產作者的論文篇數 1996 年 Gupta 等人進行馬鈴薯研究之相關文獻之作者生產力研究,研究中 之 9,122 篇文獻由 2,851 名作者所著,應用普萊斯平方根定律分析,結果顯示 53 位作者所產生之作品約佔全部之 26.12%,遠低於普萊斯定律的 50%門檻, 故與普萊斯定律不相吻合(Gupta, 1996)。 黃秀琴於 1999 年以國防科技會議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普萊斯定律分析 國防科技領域之研究單位文獻發表的生產力分布,文獻數總計 1,010 篇,共計 91 個相關文獻生產單位。研究結果顯示高生產量單位發表文獻量為 583 篇, 雖超過文獻總數的一半(505 篇),但卻不符合普萊斯平方根定律之全數作者開 平方根的作者數完成全數論文一半的平方根。該研究尚進行個別類型研究單位 生產力的普萊斯定律研究,結果發現,一般大專院校發表的文獻符合普萊斯平 26.

(38) 方根根定律,而其他類型之相關研究單位則大至與普萊斯定律不相吻合(黃秀 琴,1999)。 董蕙茹使用普萊斯平方根定律檢驗翻譯文學作者與翻譯者的生產力。董蕙 茹以包含重印本、不包含重印本及包含新版翻譯作品來計算翻譯者的生產力, 研究結果顯示三種計算方式的整體翻譯者人數的開平方大約貢獻整體生產力的 24%至31%,這些結果均低於普萊斯平根定律的50%,皆不符合普萊斯平方根 定律。顯示台灣地區翻譯文學高生產力的作者與翻譯者無法涵蓋整體作者與翻 譯者的半數生產力,且翻譯文學的高生產力作者生產量大於高生產力翻譯者的 生產量(董蕙茹,2008)。 三、80/20定律(80/20定律) 80/20 定律被書目計量學加以應用以探討作者生產力,乃是經由洛卡定律 所推論而得的,研究顯示科學文獻之生產呈現不平均的現象,大部份(70%至 80%)的研究成果由20%至30%的研究人員完成,意即 20%至30%的高生產力 作者,即可完成該領域全部文獻的 70%至80%。 1994 年 Kademani, Kalyane and Balakrishnan 分析印度核能學者 Iyengar 個 人生產力及其研究生涯,研究結果顯示 Iyengar 由開始生產著作至 1992 年為 止,共有 72 篇文獻分布在物理學各領域中,其創作生涯之高峰在 1972 至 1976 年間,該年間之作者出版率為每月 0.45 篇,四年間共 21.87 篇,其生產 力不符合 80/20 定律(Kademani, Kalyane & Balakrishnan, 1994)。 林怡甄使用 80/20 定律驗證輸送現象領域文獻的作者生產力,若採計平等 法,則研究中 20%的 26854 位作者,產出的 16,7841 篇文獻,只佔總文獻量的 57.1%;而若以第一作者採計,20%的作者的文獻產出也只佔總文獻量的 49.8%,兩者皆不符合 80/20 定律(林怡甄,2008)。 27.

(39) 第五節 女性研究之歷史發展 女性研究和大部分的學科發展不一樣,女性研究的發展與 1960 年代左右的 女權運動發展有很大的關聯,因此探討女性研究領域發展之前,必須先了解女 權運動的發展(Krikos, 2004)。 女性主義(feminism)可以說是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的基礎。女性 研究和女性主義一樣關注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的暴力或是其它和女性相關的議 題。早期的女性主義主要是關注女性解放與自由(women's liberation)。然而, 物換星移,現今女性研究的焦點不只聚焦在女性解放,也不再侷限於女性,開 始聚焦在其他議題和性別上,例如:男性和變性人。此外,也關心社會的改 變、社會正義、人類發展和環境問題等。目前女性研究是希望能消除性別歧視 (sexism)、種族歧視(racism)、階級歧視(classism)、異性戀對於同性戀者的 歧視/恐同性戀(heterosexism/homophobix)、老齡歧視(ageism)和對環境的主 導權等,女性研究的範圍比女性主義更為廣泛(Maparyan, 2012)。 女性主義(feminism)一詞是由拉丁字根 femina(woman)加上 ism,它是從 法文 feminisme 演變而來,最早被使用是在 1880s 年代的時候(第一波女性主 義時),用於支持為女性爭取政治上的權利,法國是第一個女性有投票權的社 會。後來在 1890 年代,feminisme 在法國被廣泛使用在女性團體和刊物的名稱 上。直到 1894 年 feminist 才被收入至權威字典牛津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隔年,1895 年 feminism 也收入至牛津辭典。1906 倫敦報社 Review of Reviews 在紐約分社出版的報紙,其文章標題 “Feminism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是 feminism 最早出現在美國的紀錄(Cott, 1987)。 西方女性主義可以溯源至 17 世紀末葉,英美和西歐婦女為爭取教育平等和 基本權利所發起的女權運動,其認為不應該因為生理上的不同,而被排除在權 28.

(40) 力之外,因此,舉凡男性所擁有的教育權、經濟權、政治權…,女性也都應該 要擁有(林麗珊,2013)。 此波女性主權運動主要是發生在 1840 年到 1925 年 間,為了爭取與男性平等的政治權力,也為女性爭取選舉權、受教育權和工作 權,以法律、政治的平等和權利為目標(李銀河,2004)。 為女性爭取投票權也是很重要的目標之一,當時認為讓女性擁有投票權可 以結束女性附屬於男性之下的不平等地位,支持女性擁有投票權的支持者認為 選舉權不應該因性別、財產或是種族而有所分別,支持者們認為,人類有一半 是由女性組成,因此做決定的時候,女性不能被排除於政治之外 (Offen, 2001)。 1983 年,第一個完全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是紐西蘭。美國一直到 1920 年美國憲法第 19 個修正案才明確規定,全國女性皆擁有選舉權。英國則是在第 一次世界大戰,給予 30 歲以上的女性獲得選舉權,1928 年後,則不論男女皆 獲得同等的投票權。在歐洲,芬蘭是第一個給予女性選舉權的國家(1906 年)。二戰結束之後,法國女性在第一場選舉中施行其投票權(1945 年)。比利 時在 1946 年給予女性投票權。東方國家大部分是從二戰結束之後賦予女性投票 權,日本是 1945 年、中國是 1947 年等(Columbia encyclopedia, 2013;Offen, 2001)。 接著在 1960~1970 末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此時女性的主要目的 是要求男女實際的平等,這時女性主義者認為只有法律上的平等是不夠的,要 有經濟、文化等方面上的平等。 此時女性主義的發展在 1960 年代風起雲湧,是由於女性經歷過第一波女性 主義運動的成功,獲得了投票權,接著又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肩負起保家衛國 的大任。但是,戰爭一旦結束,女性又被趕回家庭裡,充當生殖繁衍的工具。 29.

(41) 事實上,女性所領到的酬勞偏低,女性仍然無法真正經濟獨立自主,反而還是 得持續依賴家中的男性,這反而更加深了男性的霸權(patriarchy)(Freedman, 2006)。即使女性普遍有機會接受更多的教育,走入職場,但是經濟與文化上的 歧視仍然無所不在,社會上仍覺得女性的責任就是在家照顧小孩和做家務,女 性在職場上的表現和貢獻依然被忽視,因此不得不對文化展開全面化的檢討和 反省(李根芳,2011;Freedman, 2006)。 1960~1970 末期的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反對選美,抵制女性 必須「遵從」的規則和某些女性身體標準。此時的女性主義者採取戲劇性的手 法來抵制選美活動,例如:為一頭羊加冕,用來諷刺美國小姐(Miss America);將抑制性別的人工製品,像是胸罩、緊身褲、假睫毛、高跟鞋和化 妝品等丟到垃圾桶。另外,女性主義者也走上街頭抗議,抗議的標語是「女性 解放(women’s liberation)」、「給女性自由(freedom for women)」、「停止美國 小姐選美(no more Miss America)」。女性主義者的想法很簡單:「女性是重男輕 女、商品化和美人文化下的受害者。」女性主義運動不只是反對選美,反對按 照男性的要求打扮自己,更反對將女性作為性物件(李銀河,2004;Freedman, 2006;Krolotte & Sorensen, 2005)。 自 1979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期,當少數族群、女同性戀者、勞工階級等 女性試著加入女性主義團體時,卻感覺到現有的討論與環境迫使他們必須接受 白人中產階級女性所建構的女性主義論述,強調同質性的「我們」,放棄自己的 傳統文化與信仰,或必須「躲在衣櫃」裡,或是忽略不談女性間階級不平等的 議題,這種格格不入、受到排擠或壓迫的感覺,讓他們開始思考女性主義的侷 限。1960 到 1970 年代時的女性主義過於強調一致性,而忽略本來就存在的差 異性。例如,有色女性主義者(feminists of color)指出,當白人女性在街上為 工作權利抗爭的時候,黑人女性早已為了生活到家外面工作。因此,許多黑人 女性當時是比較想要待在家裡面照顧家庭,而不是當這些白人女性進入職場工 30.

數據

圖 3-1-1  SCIE、SSCI、A&HCI 資料庫書目格式範例
圖 3-2-1 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 書目格式範例
圖 3-4-1「女性研究」之文獻特性分析研究流程圖 開始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結束 確立研究主題並選定樣本 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確定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 檢索原始書目資料 資料建立與處理 女性研究期刊分布探討  文獻作者暨研究機構探討 女性研究期刊文獻特性探討撰寫論文
表  4-3-1  女性研究文獻語言分布表  排序  使用語言  文獻篇 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1  英文  15,599  92.56    92.56  2  法文  391  2.32    94.88    3  德文  281  1.67    96.55    4  西班牙文  247  1.47    98.01    5  葡萄牙文  48  0.28    98.30    6  土耳其文  35  0.21    98.51    7  捷克文  34  0.20    98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系. 107

有關資料可參閱教城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