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之研究"

Copied!
1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江志正 博士

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之研究

研究生:蔡筑鈞 撰

(2)

謝誌

甫從大學畢業到實習結束,考上研究所碩士班,直到開始撰寫論文的階 段,方才知何謂「夙夜匪懈」、「焚膏繼晷」之意,原來過去求學階段都不算 是勤學啊!回顧碩士生涯,師長們的諄諄教誨與鼓勵猶言在耳、準備考試的 煎熬與磨練、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至今仍歷歷在目。終於在此時,得以喜 悅之心,將論文寫作的甘苦化為感恩。 感恩指導教授江志正主任從我開始提筆寫專題、研討會文章到碩士論 文,即適時提供指導與協助,讓學生在做學問的這條路上,時時有盞明燈照 亮,獲益匪淺,難忘恩師。感恩口試委員王為國教授與曾榮華教授,撥冗審 閱論文,提供指導與建議,讓學生的論文更臻完善。 感恩參與本研究的飛揚校長與青春校長竭盡所能的敘述自己的校長故 事,學生得以順利蒐集研究資料,更成就學生完成此篇論文。感恩飛揚校長 與青春校長讓學生學習到許多書本上得不到的寶貴知識,且每次的接觸都如 沐浴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中,讓自己及身邊的人都更快樂! 感恩研究所求學期間,承蒙各位老師的指導,使學生有幸能在老師們的 課堂中學習與成長。感恩教育系辦公室的高瑄學姐,給予諸多瑣碎的協助。 感恩同窗好友、學長姐與學弟妹,因為有你們與我共同學習、支持與協 助,讓我的求學之路不孤單,學生生活更精彩! 感恩我最愛的父母與家人,因為有您無私的付出與奉獻,才能讓我無憂 無慮的完成學業,且在我徬徨無助時,總是支持我、鼓勵我、讚美我,給我 莫大溫暖的力量。 此刻,謹將這份感恩與榮耀獻給我最敬愛的父母-蔡倚修先生與莊茗媃 女士。 蔡筑鈞 謹誌 2015 年 1 月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3)

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角色實踐與其困境及調適情況。本 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徑,以兩位初任校長為研究對象,主要以訪談進行探究, 輔以文件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結論如下: 一、個案初任校長充滿教育熱忱、堅持初衷,穩健且積極實踐角色。 二、個案初任校長在行政管理上皆能帶領同仁進行校務規畫且關注行政運 作,唯作法不盡相同。 三、個案初任校長在教學領導上皆能有效分配教育資源,且積極推展引領教 師專業成長。 四、個案初任校長在課程領導上皆關注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並尋求相關課 程資源。 五、個案初任校長皆重視公共關係的推展,並與公共關係相關人建立良好關 係。 六、個案初任校長皆配合教育改革推動與改革措施。 七、個案初任校長面對行政管理、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教育改 革推動及其他方面的困境,會透過正向解決、尋求資源、請益他校、主動出 擊等調適加以因應。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初任校長與教育行政機關參考之用。 關鍵詞:初任校長、角色實踐、調適

(4)

A study on beginning principal’s role practice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dviser:Chiang. Chih- Cheng Graduate student:Tsai. Chu- Chu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two beginning principals’ practice of their duties and their adjustment in the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mainly focus on interviewing and complemented with document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1. Both beginning principals in this case are passionate towards education. They insisted in committing to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 with an active and steady role practice.

2. The beginning principals in this case are capable of leading their colleagues to conduct affairs on campus while attending to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Only the means they apply vary.

3. The beginning principals have the ability to assig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an effective manner in this case whilst leading the teachers to keep improving in their professional field positively.

4. The beginning principal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in school and seek relating resources.

5. The beginning principals value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relationship. They make an effort in building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public connections. 6. The beginning principals cooperate to develop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ssociating measure.

7. The beginning principals response to challenges by solving them positively, seeking outside resources, and inquiring from other schools when facing difficulties with administrative affairs, guiding educational events, arranging courses, public relationships, promot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other obstacle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references for beginning principals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校長工作分析 ... 7

第二節 校長角色實踐之探究 ... 12

第三節 校長角色實踐之相關研究 ...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 28

第三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 31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32

第五節 資料的來源與蒐集 ... 37

(6)

第七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 41

第八節 研究倫理 ...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7

第一節 飛揚校長的角色實踐 ... 48

第二節 青春校長的角色實踐 ... 77

第三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3

第一節 結論 ... 113

第二節 建議 ... 115

第三節 省思 ... 116

參考文獻 ... 119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 125

附錄二-校長訪談大綱 ... 127

附錄三-主任、教師訪談大綱 ... 129

附錄四-試探性研究的省思與啟示 ... 131

附錄五-研究對象檢核函 ... 134

附錄六-逐字稿節錄 ... 135

(7)

表 次

表 3-1 研究對象選擇條件內容………..29

表 3-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30

表 3-3 蒐集文件資料………...38

表 3-4 研究對象的次數、時間與地點………...40

表 3-5 研究對象該校的相關重要關係人基本資料與訪談時間、地

點…………..………...43

表 4-1 飛揚校長與青春校長角色實踐情況……….103

表 4-2 飛揚校長與青春校長角色實踐困境與調適情況………104

(8)

圖 次

圖 3-1 研究流程………..33

圖 4-1 飛揚校長的角色實踐………...52

圖 4-2 青春校長的角色實踐………...81

(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角色實踐。本章為緒論,說明本研 究之動機與目的、欲探討的問題、解釋重要名詞及研究範圍等。全章共分四 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 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每一個事件背後看見一段故事, 每一段故事都是行政決策的淬煉, 於是, 在淬煉後,看見寬闊的天空。

一、研究動機

在過去,說到「校長」總是給人高高在上、難以親近的感覺,打從心底 出現畏懼;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與教育改革的衝擊之下,就讓校長角色產生了 許多變化,像是在每年九月之初,總會看到新聞報導,校長扮演不同的角色, 像是火紅的貓熊—圓仔,一早就著上熊貓裝迎接新生,甚至還會送上「熊抱」, 減低新生第一天上學的恐懼與緊張,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或是在開學典 禮上裝扮成鋼鐵人、白雪公主、大眼仔…等學生喜歡的角色,在舞台上和學 生互動,增加了許多歡樂的氣氛。因為校長藉由外在扮演了學生熟知的角色, 就讓校長未來在學校可以更容易和學生有良好的互動,也可以充分發揮校長 內在角色的功能。 初任校長初來乍到學校,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學校上上下下的成員無 不關注初任校長的一舉一動。

(10)

「ㄎㄡ ㄎㄡ」、「ㄎㄡ ㄎㄡ」,一陣輕啄玻璃的敲門聲傳來,我停下批公文的 筆,只見一張笑咪咪,雖然稍帶怯生卻難掩興奮與期待的圓臉,出現在校長室 的門前。噢!原來是大鳥老師!一個中生代的老師。稍事讓座,一陣東拉西扯 閒話家常之後,他終於脫口而出,迸出了這麼一句,讓我為之一震的一句:「校 長,您上任已三個月了,您究竟要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哈!終於有人憋不住了,終於有人直截了當的開口問了!我知道,這三個月 來,我私下悄悄地觀察著老師們的氛圍,老師們也靜靜地觀察著我的動向,想 知道新官上任,究竟會帶來了些什麼不一樣的東西(范揚焄,2010)。 這是一位國小初任校長新上任所寫下的心情故事。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呢?還是「蕭規曹隨」呢?這對於初任校長來說,是既迷惑又為難之處。至 於,校長此一位高權重的角色,在學校這個大舞台要如何實踐自己的角色? 你們校長,每天喝茶看報紙,忙著交際應酬,而且走路都走在前面,照相留給 你站在中間,吃飯常常有別人付錢,你們在上位的,天天都被服侍得好好的。 這些怨言直至有一天親自到辦公室探班後才停止。另外,在校長辦公室坐了半 天親眼目睹,看到校長簡直就像醫院接受掛號門診的大夫,一個接一個,見什 麼人依什麼狀況說什麼話,之後還要交代主任後續狀況處理;還有白板行事曆 上列出許多要親自出席的會議,辦公桌上放著一大疊的公文卷宗、工程採購合 約書等著批閱用印呢(李永霑,2010)! 校長的角色除了上述的解決學校校務問題之外,更需要的是帶領親、師、 生共塑願景,以此引導校務工作蓬勃發展。 常有人說:「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可以看出校長此一角色在 學校的重要性,在學校如何實踐才能充分展現校長應有的作為。因此,瞭解 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角色實踐狀況,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美國教育管理學家 Sergivanni(1995)曾指出,在維護和改進優質學校方 面,學校的任何其他職位都不具有比校長更大的潛力,可看出校長的重要性。

(11)

甚者,學校從事的是一個化人育人的百年大業,身為學校的領航員,校長是 學校的靈魂人物,身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領導者,迎著教育改革的浪潮,教育 相關法規的修訂,社會各界對學校組織期待改變,現今校長所扮演的角色也 開始改變。而 Skrla(2001)認為校長此一職位是學校的「主要行政人員」(chief executive director)。另外,根據 Norton(2003)的研究顯示,一所學校的效 能、氣氛、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學校領導者的素質有密切的關係,學校校長的 素質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邁入二十一世紀,在後現代的社會中,各國都如火如荼地進行教育改革, 企圖建立多一個多元、彈性、自主的新學校。當學校本位管理被視為後現代 學校經營的一種標準樣式時,學校本位管理的概念與校長領導已經成為校園 經營的一體兩面,彼此息息相關,學校校長領導的困境於焉產生。目前我國 中小學校長面臨的壓力與挑戰則更為嚴重,激烈的教育改革和高度的社會期 待,校長必須有更充分的作為;尤其在各項教育法令因應社會時代潮流,不 斷的修訂通過後,校長一方面要滿足課程和教學的要求壓力,堅持教育的價 值,另一方面要符應家長與社區的高度期待,應付教育主管機關的監督和績 效責任的控制,以達成教育和行政革新的使命,成為校長領導上必須優先解 決的重大困境與挑戰(林忠仁,2010)。由上述而言,校長角色實踐係屬實務 現場與相關人事物互動的議題,這些議題若是透過問卷方式,可能不容易看 出校長本身心理調適歷程,也難以獲得完整、深入的資料,且過去關於校長 角色實踐的研究,大部分是透過量的角度進行,因此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 進行。 本研究採質性取向,以瞭解與分析角色實踐的情況如何,進一步探討其 進行角色實踐時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其因應之道為何。一方面,期待教育行 政機關與學校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以使社會大眾正視與瞭解校長角色實踐 實際情況;另一方面,也期望藉由兩位個案對自身角色實踐所遭遇的困境與

(12)

其因應,將經驗分享予未來學校的初任校長或有志成為校長的夥伴們。因此, 探討個案初任校長角色實踐面臨的困境與調適情形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個案初任校長角色實踐之狀況 (二)瞭解個案初任校長角色實踐面臨之困境與調適情況

第二節

研究問題

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以下為本研究探究的問題: (一)個案初任校長角色實踐(行政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 教育改革推動)的狀況為何? (二)個案初任校長角色實踐(行政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 教育改革推動)所面臨困境與調適情形如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之涵義說明如下:

一、初任校長

初任校長係指根據國民教育法取得正式合格的校長資格,初次獲遴選擔 任國民小學校長一職,且任期未滿者。本研究之兩位校長皆屬初任校長且任 期為未屆滿。

二、角色實踐

「角色實踐」是指個人位居某一身份或職位,實際的行為表現。本研究 所指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角色實踐」,係指校長扮演其角色時,在團體的互 動的情境,對其扮演的角色及任務所展現的職責行為,本研究的設定為行政

(13)

管理、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教育改革推動等五大部分。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探討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之狀況、困境與調適情況。以下 分別就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內容三部分的範圍與限制進行描述。

一、研究對象的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範圍設定在臺中市國民小學二位初任校長,即為初次獲遴選擔 任國民小學校長一職,且任期未滿者。在蒐集資料中蒐集與研究主題和對象 相關獨特性資料,提供工作場域中有價值之訊息。本研究所選取的兩位研究 對象的校長係屬初任校長且首任任期未滿,即為擔任校長不超過四個學年 度,是故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只能描述出資淺的初任校長在角色實踐的困境與 調適。然而,校長角色實踐的困境及調適問題並非只存在於首任的校長本身, 實際現況中,尚有資歷較深的校長可能也會有角色實踐的問題,其所面臨的 處境,亦是令人關切。但因研究者的時間與研究傾向的關係,本研究未能將 資歷較深的校長列入其中,因而未能全面瞭解校長角色實踐處境上的資淺初 任校長與資深初任校長之差異。

二、研究方法的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是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而因本研究探討的是兩位初任校長的 特殊性,就無法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研究。另外,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進行 互動,且研究者會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與詮釋,而此時研究者本身即必 須謹守研究倫理,盡量保持客觀中立,避免將個人喜歡好惡、偏見、價值觀 投射在訪談過程與研究結果,以呈現個案的原始面貌。

三、研究內容的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兩位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之狀況與調適情形,內

(14)

容主要在於瞭解兩位初任校長,初上任,在行政管理、教學領導、課程領導、 公共關係、教育改革推動上的實踐狀況與其困境及調適情形;此係屬個人經 驗與感悟問題,因而選擇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但,在訪談過程中,針對 回憶性問題,因為是研究對象憑藉自身的記憶回答問題,其完整性非本研究 可以控制;而且研究對象是否真實表達或是修飾其本意,都會影響資料的真 實性與正確性。據此,研究者會以真誠的態度,竭力與研究對象建立信任關 係,以期研究對象忠實呈現其經歷與想法,同時透過與研究對象進行資料檢 核,竭盡所能降低此限制。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分別是校長工作分析、校長角色實踐之探究、校長角色 實踐之相關研究等三小節進行闡述。

第一節

校長工作分析

迎著教育改革的浪潮,不僅家長、社會期待學校的改變,教師也期待校 長可以帶領學校進行不同的作為,因此,新世紀的中小學校長所扮演的角色 正進入劇烈變革的階段;然而,有效能的校長,就須先釐清與充分的認識自 己在教育改革中的適切角色,藉此才能扮演一位傑出的校長。 校長是學校組織中職位最高階的,而且校長又是一種職業的角色,有其 應該履行的職責或工作,透過這些職責或工作正可彰顯其校長的角色。Hoy 和 Miskel(1996)認為角色是代表在機構內的職位和地位,並以對該職位的 期望或法令規章的權利義務,來界定其適當行為,它是可變的。 政策法規的校長角色是校長所必須要有的必要表現,是校長所必須踐行 的規範(Hargreaves﹐1975)。要瞭解校長扮演的角色,應先分析校長的職責 工作,如此才能扮演好校長的角色。基於此,以下即敘述我國法規中關於界 定國民小學校長職責: (一)國民教育法:第 9 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一人,綜理校務, 應為專任,並採任期制,任期一任為四年。 (二)私立學校法:第 41 條-私立學校設置校長一人……校長依法令及學校 章則綜理校務,執行學校法人董事會之決議,受其監督、考核,並於職務範 圍內,對外代表學校。 (三)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第 5 條校長之年終成績考 核、另予成績考核,應就下列事項,綜合評定其分數:1.執行教育政策及法

(16)

令之績效;2.領導教職員改進教學之能力;3.辦理行政事務之效果;4.言行操 守及對人處事之態度;5.其他個案應列入考慮之項目。 以上是在法律上所規定的校長的角色職責,其中的「國民教育法」與「私 立學校法」所界定的校長的工作為「綜理校務」,對實際校長所應為之工作並 無明確敘述;而「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中,校長的評 分內容,應該就可以視為校長實際的工作內容。 身為一校之長,任務重大,除了上述的法律規定之外,「公立高級中等以 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第 7 條:「校長之平時考核,應隨時根據具體事實, 詳加記錄,如有合於獎懲標準之事蹟,並應予以獎勵或懲處。」透過記功嘉 獎的實際規定,也可以讓校長瞭解可為或應為之工作。 綜合上述法令規定可以知道校長的職責有 1. 政策與法令執行;2. 行政 與管理;3. 教學領導;4.專業與言行操守合宜;5.研究與發展等等。 另外,美國小學校長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NAESP)提出校長應要知曉並且該做到的工作(引自席榮維, 2006): (一)教育領導 1. 建立學校本位的分享領導 2. 提供以學習為主軸的領導 3. 監視日常運作以兼顧學生和學校目標 4. 瞭解教育改革的過程 5. 支持並允許創新 6. 聘用高素質的教師和提供適當的教師專業發展 7. 發展出學生充分學習的學校願景 8. 提供適當的教育機會給所有的學生

(17)

(二)溝通 1. 明確提出學校願景 2. 有效地溝通 3. 發展出開放、信任、真誠的學校氛圍 4. 瞭解少數民族文化和性別的差異 5. 適度使用幽默 (三)學校與社區關係 1. 維持正向的組織氛圍和學校士氣 2. 分享領導和決策 3. 具體展現與各界的良好關係 4. 發展與社區的協同合作 5. 鼓勵家長參與 6. 有效地處理媒體 (四)與學生互動 1. 發展正向有效的學生管理系統 2. 維護學生學習環境的安全 3. 創造學習者的社群並符合各種學生的需求 (五)其他管理議題 1. 安排處理問題的優先順序 2. 發展有效的學生管理方案 3. 發展學校緊急應變方案 4. 有效利用學校的預算 5. 注意聯邦政策妥善安排人力和物力 6. 與教師工會協商 7. 負責學生上下學工作

(18)

8. 安排學校行事曆 根據林明地(2003)分析,將校長的工作內容歸納為教育領導、行政管 理、建立公共關係與教育改革推動四大類: (一)教育領導 1. 課程規劃與發展,如班級安排、老師安排、活動與課程實施。 2. 教學指導與教學革新,如校長協助教師教學。 3. 學生服務,如關心學生、糾正學生錯誤。 4. 教學視導,如巡堂、關心教學成效、教師專業成長。 5. 提升師生教與學的效果,重視教學效果,經常與家長溝通學校的成果。 (二)行政管理 1. 計畫與組織,如協助規劃學校活動、成立組織。 2. 決策、管理與執行,如校長做決定、推動所決定的事項,協助執行所產生 的問題。 3. 監督與評鑑,如給予表現良好同仁鼓勵與回饋。 4. 例行事務,如公文與文書處理、經費使用審核、開會等。 5. 經費與設備,如工程進行監督、勘查學校建築設備等。 6. 改善環境整潔,如注意全校校園的環境工作。 7. 學校的管理,如行事曆、預算。 8. 妥善處理法律、行政命令。 (三)建立公共關係 1. 建立好學校內部公共關係,使教職員工之間相互瞭解與支持,對學校產生 認同感與榮譽感,使行政運作順暢,教學正常,才可以達到教學目標。 2. 建立良好的學校外部公共關係,透過各種努力,以公開、坦誠的心與公眾 交往,爭取資源與與社區達到雙贏目標。 (1)與外部建立雙向溝通與蒐集民情的管道。

(19)

(2)學校辦活動爭取社區的支持與協助。 (3)對外部尋求多元的支援。 3. 代表學校與家長、教育行政人員、地區機構、鄰近學校、社區人士互動並 建立長久友誼。 (四)教育改革推動 1. 市場行銷,擬定學校行銷策略,以達永續經營。 2. 維護校園建築物、校園安全。 3. 與社會工作者或團體合作。 4. 加強學校本位管理。 5. 加強教職員工的專業發展。 國中小校長的工作如何履行其角色,鄭進丁(1986)歸納如下:1. 角色 重點的演變:是追溯個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其所履行角色重點之變遷史 去瞭解;2. 工作領域的釐定:是描述校長實際所處理工作,及認為最重要的 是工作項目範圍;3. 為角色關係分析:係分析校長與基本參照團體間的關 係,進而釐清應當做的職責;4. 是職位功能的推論:敘明校長在學校組織的 獨特第位,推論所應有的職責功能。基於此,以下探討校長的工作內容為何。 校長的工作內容,從有關的國外研究可證明,校長每天的行程幾乎是一 個無休止的系列,充滿著短暫、支離破碎以及毫無關聯的人與人的互動(林 明地,1998)。 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校長要能有效處理學校內外事項,才能有助於學校 校務發展。吳清山(2007)提出校長主要的工作可歸納成七項:1.推動教育 政策;2.研擬學校計畫;3.執行行政工作;4.落實課程教學;5.提升學生學習; 6.善用社會資源;7.促進目標實現。曾瑞譙(2005)指出,在學校行政實際運 作上,校長每天例行工作大致分配如下:1.主持例行會議或活動,如行政會 議、校務會議、其他各項會議、重大活動、學生比賽、教學觀摩等等;2.巡

(20)

視校園,如巡堂、巡視校園各角落等;3.批閱公文;4.進行行政指導,如當面 指導、交辦工作事項、處室溝通協調;5.接見訪客;6.參加上級單位主辦各項 會議;7.參加校外各種非正式教育有關的活動,如婚喪喜慶。

Gulick 認為為了使學校運作良好,提出 POSDCORB,即校長必須要執行 的行政工作:計畫(planning)、組織(organizing)、用人(staffing)、指導 (directing)、協調(coordinating)、報告(reporting)、預算(budgeting)。為 了維持學校正常運作,校長必須擬定學校發展目標、整體規劃、業務指示、 處室協調及支持成員工作、提供訊息、營造氣氛、解決衝突、處理學生問題、 執行部定政策、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等(引自陳聖謨,2000)。 校長工作的內容相當廣泛,除了協助處理學校有關一般行政、教務、訓 導、總務工作、學生與教師輔導、人事,以及學校與社區、家長關係等領域, 涉及計畫、組織、溝通、協調、評鑑等行政事項(謝文全,2000)。 綜觀以上,歸納出校長大致的工作內容包含:1. 行政管理;2. 教學領導; 3. 課程規劃與發展;4. 維持學校與社區關係;5. 教育改革推動。校長的工 作有綜合性、全面性的特點,學校大小事務都可以看到校長的身影,角色多 重、變動且須調適,角色與職務是一體兩面,可以藉此窺知校長角色實踐狀 況。

第二節

校長角色實踐之探究

在學校這一大舞臺上,校長這一角色在劇本中如何撰寫,該如何表現, 或是在組織結構中製造出何種校長角色。每個人的性格與行為都有其獨特之 處,但也有些許程度上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兩個人到同一所學校擔任校長的 職務,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也不可以因此恣意妄為。顯而易見地,個人 展現的行為與社會結構互動而形成,因此校長的角色實踐是由個人內在意識 與外在結構辯證形成,也就是說,整體的外在環境結構也影響校長角色的扮

(21)

演與展現的行為,但因為每一位校長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自我意識與想法, 對詮釋角色實踐就會有所差異。 本節將由探討校長扮演的角色出發,接著瞭解校長角色的實際扮演與所 遭遇的困境及其調適情況。

一、校長角色實踐的意義

角色(role)一詞乃起源於戲劇,在字面上,role 一字的字源為 rotula, 本義是纏繞羊皮紙,以免破裂的圓形滾筒。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常常將戲劇 的某些情節寫在滾筒上,以作為題詞之用,每一個演員都有一個專屬的 roulta,因此到現在演變成不同演員在戲臺上所扮演的角色(陳貞芳,1995; 張華葆,1985;郭騰淵,1990)。 角色係指在社會中,通常由個體所決定展現出所盼望的行為。組織是由 各種不同角色(role)組合而成,就如同一齣戲劇是由很多種角色扮演共同完 成。組織中的人們所扮演的角色通常較具有持久性,但,組織角色並非固定 不變,而且角色與角色之間必須合作,才能達成組織的目標與個人的需求(林 明地,2010)。因此,所謂校長的角色,即擔任其校長乙職,所表現出來的特 定行為,此些行為是社會所期盼的。 「實踐」一詞是「實行」、「履行」之意。因此,「角色實踐」即指個體在 一組織中,實行其地位所要擔負的責任與職務行為。 Grundy(1987)提及實踐的構成要素為行動與反省,而且實踐需要理論 來佐助,但實踐並非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直線關係,而是相互支持的關係。 陳淑坤(2005)認為「角色實踐」是指當個體知覺到其職務、身分、地 位應有的專業行為之表現,即為專業角色實踐,當個體對自我扮演的角色的 期許,而展現的外在行為。另外,Allport(1961)認為個人行使其角色權力 與義務的行動,即為「角色實踐」。

(22)

來的實際行為。Murray(1998)認為角色實踐不僅是一成不變的活動,而且 係根據個體的特質而有所改變。 由上可知,「角色實踐」是指在團體互動的情境之下,展現其扮演的角色 及展現其職責行為;進一步,「校長角色實踐」是指學校中校長此一角色,在 扮演其角色時,實際展現在外的職責行為。而校長的自我角色是與結構條件 的他人期待密切互動著,不斷地調適改變後,產生實際的角色行為;校長角 色的實際扮演,是結構與自我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相互實踐的互動過程, 從校長的人格、自我角色概念(受客觀的結構影響)的形成開始,再與主觀 自我角色扮演實際互動,然後修正調整再產生實際的角色實踐(林明泉, 2005)。校長角色的實踐,是校長的自我角色概念(在社會結構的影響下), 與個人知覺的他人角色期待,產生互動修正調整,實際產生行為,校長的實 際扮演。 本研究的角色實踐,強調的是角色在團體的互動的情境,角色行使者對 其扮演的角色及任務所展現的職責行為。 在學校組織中,主要是由校長、主任、組長、教師、職員、學生等共同 組成,在不同的角色中,有其不同的特色。吳家瑩、鄭文嵐(2005)認為在 當前的社會脈絡之下,校長角色應被重新定位為「多元向度型」,也就是其職 責也將相應擴大,須同時兼顧「做好個人」與「做好角色」、「做好領導者」 與「做好經理人」及「做出好心情」與「做出好事情」等角色期許。 校長在學校所扮演五種主要角色包括(林明地,2010): (一)教育者(educator):校長是老師的老師,是首席教師,因此必須在學 校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不斷持續學習、反思、研究和推廣,並協助教師專 業成長與發展。 (二)行政管理者(administrative manager):強調校長在學校計畫、控制、 執行與評鑑工作的影響力。

(23)

(三)文化領導者(cultural leader):校長必須扮演文化領導的角色,發展健 康、正向、積極的組織學習文化。

(四)專業社群的一份子(a member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相較於 屬於學校內部專業角色之外,校長亦須扮演校長專業社群的一份子,與其他 校長同僚互動。 (五)個人自己(inner person):校長也是一位普通有生命的個體而已,他必 須對自己問心無愧,工作有意義,才可以持續在學校努力。 Owen 的研究:從 1647 年開始,校長的領導角色即產生了數種改變,校 長兼教師(1647~1850)、一般管理者(1850~1920)、專業與科學管理者 (1920~1970)、行政與教學領導者(1970~迄今)、課程領導者(未來)(引 自秦慧嫻,2000)。 吳錫龍(2012)認為當下的校長角色應有以下的嬗變:1.教師職業幸福 的創造者;2.教育科學研究的實踐者;3.校本培訓形式的優化者;4.有效辦學 資源的整合者;5.教育現代化的推進者;6.學校科學發展的領航者。 Morris(1984)認為校長的角色有五項:1.校長為學校管理者:維持學校 良好的運作,像是學校計畫、學生活動、學生紀律、設備、財務、教職員任 用之督導;2.校長為決策者:教育的決定者、問題解決者與改革者;3.校長為 教學領導者:教學指導與人員發展;4.校長為仲裁者:與學校有關人士合作, 做好衝突管理;5.學習環境的創造者:建立良好的學習氣氛、提供教師情緒 上的支持,以利學生學習。 江建勳(2006)認為校長應有之角色為:1. 行政領導者:領導學校同仁 執行上級主管機關制定的各項政策,並發展與執行學校的願景;2. 教學領導 者:領導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效果;3. 公共關 係營造者:與師生、家長及社區人士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並整合與運用社區 資源,協助學校推展各項教育活動;4. 溝通者:具備良好的溝通與人際互動

(24)

的能力,並能有效處理解決不同意見與糾紛,維持和諧之氣氛;5. 激勵者: 適時運用各種激勵策略,提升師生的正向動機與成就感,並適切引導學生家 長及社區人士積極關心與協助教育活動;6. 明察秋毫者:在變化的現代環境 中,校長更應具有「明察秋毫」之本能,以調整與因應辦學方向,如對人、 事、安全、環境、改變等的細心觀察。 校長的職責角色,郭明德(2002)認為在二十一世紀中小學校長角色的 定位應為:1. 行政專業的領導者:學校經營企業化;2. 教學領導者:不但是 資源提供者、教學支援者、溝通者,更是可見的存在者;3. 願景專家:一個 學校的設計專家;4. 學習型組織的領導者;5. 藝術家:塑造文化特色;6. 合 作夥伴;7. 開明改革者;8. 學習社區的建立者。 羅英豪(2000)分析國內外學者專家對校長角色的看法,列出校長的角 色共二十六項,如下:1. 管理層面:政策執行者、行政主管者、學校管理者、 紀律維護者、計畫決策者、協調溝通者、制度建立者、教育監督者、教育組 織者、督導員、人事領導人、問題解決者、衝突解決者、教學領導者、研究 發展者、公共關係人、學校代表人、社區領導人。2. 領導層面:士氣激勵者、 教育服務者、諮商員、氣氛塑造者、改革推動者、環境創造者、工程師、專 業敬業者。 張德銳(1991)認為校長在有效能學校應扮演的角色:行政領導、教學 領導、強烈的成就動機和方向感、提供學生學習的機會、支持老師的教學改 進方案、致力於老師的專業成長、和老師維持和諧互信合作的工作關係、和 社區維持和諧的關係。 吳清山(1997)認為校長的角色:計畫、組織、決定、溝通、領導、掌 握學校組織目標與特性、引導教師不斷追求進步。 楊振昇(1999)認為國小校長在變遷中必須扮演:行政領導者、教學領 導者、社區關係的營造者、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

(25)

Terrence 和 Kent(1994)對於校長的角色認為校長應有二個層面的領導 角色,包括技術性的領導角色(Technical Leadership Roles)及象徵性的領導 角色(Symbolic Leadership Roles)。在技術性的角色包含八個角色:1. 校長 為計畫者;2. 校長為資源分配者;3. 校長為協調者;4. 校長為視導者;5. 校 長為資訊傳播者;6. 校長為法官;7. 校長為把關者;8. 校長為分析家。另 外,從象徵性的角度而言,校長的角色有八方面:1. 歷史學家;2. 人類學偵 探家;3. 願景專家;4. 符號;5. 陶匠;6. 詩人;7. 演員;8. 療傷者。 蔡進雄(2003)認為新世紀的校長角色,面對社會變遷的時代,應扮演 著以下的角色:1. 願景推動者;2. 教學領導者;3. 道德模範者;4. 教育革 新者;5. 問題解決者 6. 溝通協調者。 現今社會脈動之下,校長面對各種不同成員與事務,也是學校的最高行 政首長,依法綜理校務,校長就因此扮演了諸多角色。 綜合校長的工作內容與校長實踐的角色,可知校長扮演多重角色且工作 繁複,大致整理歸納出本研究校長角色實踐的範圍:1. 行政管理;2. 教學領 導;3. 課程領導;4. 公共關係;5. 教育改革推動。以下即論述本研究校長 角色實踐的五大範圍之內容:

(一)行政管理

校長必須綜理校務,也就是要處理教務、訓導、總務、輔導、人事、公 關等行政相關工作,使學校行政工作能有效地運作,達成教育目標。本研究 指校長角色實踐之行政管理內容即為:1. 擘劃學校願景;2. 帶領學校成員進 行校務規畫;3. 擬定行政流程 SOP;4. 管理方式。

(二)教學領導

現今學校專業發展時代,校長不再只是行政管理者,更是教學領導者, 身為「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應帶領學校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教學與學習,

(26)

以達成教學目標。本研究所指校長角色實踐之教學領導內容為:1. 有效運用 與分配教學環境及設備;2. 觀摩教師教學並與之討論提供經驗與意見;3. 促 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課程領導

國小校長的課程領導此一角色,面對臺灣教育改革的加速推動,課程架 構的改變及內容多元化。本研究所指校長角色實踐之課程領導內容即為: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2. 關心外部環境發展並導入新興議題;3. 尋求各種相關 課程資源。

(四)公共關係

學校之外在複雜的環境,校長能經營好的公共關係是一件重要之事,以 下即為本研究校長角色實踐之公共關係上之內容:1. 重視學校公共關係的推 展;2. 與公共關係相關人建立良好關係;3. 學校與媒體關係的經營。

(五)教育改革推動

新世代教育變革的狀況下,有眾多教育政策的推動與執行,校長在教育 改革推動的實踐上,本研究聚焦於以下之教育政策:1. 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2.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3. 重視閱讀教學。

三、校長角色實踐之困境與調適

林文律(1997)在整理國外文獻時,發現美國及其它國家初任校長最常 面臨的困難有下列各項: 1. 角色過量,工作過量,及無法有效進行時間管理; 2. 領導更迭的陣痛及校長社會化的過程所引發的問題; 3. 選擇最佳時機進行校務改革的問題; 4. 如何有效因應各種不同團體的不同需求的問題;

(27)

5. 充滿孤立感的問題(常常須孤軍奮鬥,自行設法解決問題); 6. 不知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 國內亦有初任校長提到因不懂相關法令(如人事、主計、工程等法令), 而有茫茫然無頭緒,不知如何下手以及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怕誤觸法令)的 艱苦情況(林文律,1999)。 江忠鵬(2011)指出初任國小校長在行政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 公共關係、人事安排上所遭遇的困境。簡邑容(2007)也指出在行政領導、 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危機管理等方面,初任校長所面對的問題 所在。 江志正(2008)提出國民中小學校長存活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部分,一 為過多的負荷,另一為太少的支持,其中過多的負荷有 1. 太多的期望要滿足 -角色多元;2. 太多的任務要完成-工作艱鉅;3. 太多的時間要付出-負荷 過重;4. 太多的變動要面對-挑戰複雜;另外,太少的支持有:1. 太少的友 伴支持-生活孤立;2. 太少的資源協助-資源缺乏;3. 太少的權力可用-領 導無力;4. 太少的肯定回饋-心靈空虛。 綜合上述,可發現校長的角色與工作相當多元且繁複,在行政管理、教 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等向度或面向進行角色實踐,如此多樣角色的 扮演,再加上教育改革的推動變遷之下,使得初任校長必須面對許多的挑戰 與考驗。 校長面臨諸多的挑戰等等,Fullan(2011)以校長變革的文化中之作為, 可對自己進行領導實際之反思,其中要領:廣泛瞭解、觀察、參觀、與他人 對話、做筆記、回饋、隨時檢討學校每件事情、建立行政實際的進度檔案, 甚至參與進修,社區活動等均可利用,以維持一個動態平衡指導,形塑校長 豐富知識與智慧的風格。 然而,陳依萍(2001)發現可以運用於校長反思實踐的方法相當多,將

(28)

校長反思實踐的方法歸類為寫作反省法、觀察反省法、模擬反省法、語意分 析反省法等四大類,其中寫作反省法是以文字撰寫為主的反司法,包括札記、 自傳、理念宣言、文件和報告的內容分析以及行政檔案等等。所以說,透過 各種方法,永不停止的學習與時時檢討反省,可以使校長在角色實踐遇到困 境時,更有能力勝任校長的角色。 此外,江志正(2008)指出,復原力一詞主要是旨在說明個體具有某種 會讓個體在遭逢變故時能從困境及低潮裡快速恢復並彈回的心理特質。也就 是說,具有復原力即代表個體面臨困境、挑戰或壓力之時,不僅可以對抗, 還可以迅速從中恢復。江志正(2008)進一步說明國民小學校長強化自我復 原力以存活之策略如下:1. 透過實務反省思考,澄清自我堅信的價值;2. 發 展適切社群關係,強化個人的自我效能;3. 妥善管理自我生活,強化及增加 自我能量。 許烱祥(2006)指出,中部地區的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在面對工作壓力時, 最常採取的因應策略為「問題解決」,其次依序為「民主參與」、「情緒調適」、 「研習進修」、「尋求支持」。 在變革的時代之下,校長在眾多方面,如:行政管理、教學領導、課程 領導、公共關係、教育改革推動,面臨角色多元、工作繁重、能否被支持… 等等困境,加上校長扮演著對一所學校舉足輕重的角色,運用有效的調適方 式,以從困境之中回復,再達到更高的境界。

第三節 校長角色實踐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所探討的核心是關於校長角色實踐,而學校具有高度挑戰性且要 求性很高的組織,而且有複雜的工作、相互衝突的壓力、難以處理的難題; 現今校長所面臨的學校生態複雜性與過去迥異,校長的角色與實際的扮演也 比過去複雜。

(29)

阮光勛(2000)的研究採用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校長的工作內容與角 色扮演如下: 1. 校長每日的工作內容約略可歸納為四大項,包括巡視、參加會議、批閱公 文與協調工作等,其中以「協調」最花費時間,而「急迫性」與「安全問題」 則是受訪校長用以判斷決定優先順序的依據。 2. 就整體領導角色功能的發揮而言,受訪校長對「技術性角色」的掌握似乎 比「藝術性角色」來得純熟。 3. 就「技術性角色」而言,「協調者」、「決定者」(分析家)是受訪校長主動 提出的角色,故可視為是最常扮演的角色,其中「協調者」是受訪校長覺得 最重要,也是最花時間的角色。「計畫者」與「視導者」二角色則委由」主任 執行。 4. 就「藝術性角色」而言,在受訪者的訪談中,並無主動談及任何一個「藝 術性角色」,可見在受訪者的角色認知中,「藝術性角色」是較被忽視的。 張慶勳(2004)則以個案法研究學校本位管理下,學校校長的角色應為: 輔導者、學區文化改造者、入世的傳教士、教學領導者、專業領導者、意義 的詮釋者和校務的幕後推手。 也有研究是針對於初任校長所面臨的困境,謝傳崇(2005)的研究分析 指出今日校長角色與職務內涵不同於以往,對初任校長的入職具有極大的挑 戰性,常產生的困境如下: 1. 孤立無助:初任校長剛進入新的工作情境,缺乏同僚的支持。 2. 角色調適:部分初任校長常徘徊於校長及主任角色之間。 3. 工作過量:工作環境的轉換,讓校長忙得不可開交。 4. 技術不熟:新的角色需要具有不同的工作技能。 5. 文化隔閡:新的學校與社區具有不同的文化與傳統,無法馬上調適。

(30)

江忠鵬(2011)之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以五位高雄市偏遠地 區初任國小校長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為在行政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 公共關係與人事安排上遭遇到的困境分述如下: 1. 行政領導:組織文化與制度變革、人員編制不足與教師流動率過高、主任 行政問題與組長職務安排、校舍重建與改建、工友管理、資源爭取與運用、 性別的影響等等。 2. 教學領導:教師教學熱忱較為低落、教師專業成長難以提升、教師專業社 群對話難以實行。 3. 課程領導:在地文化特色發展不易、專業師資缺乏難以招募、教師課程規 畫能力尚待提升。 4. 公共關係:內部關係的緊張與對立、外部公共關係的經營與把關、部落家 長對於學校教育參與度低落。 5. 人事安排:理想主任人選聘任不易、聘任人員能力與態度的不確定性、偏 遠地區主任流動率過高、主任職務調整與安排。 簡邑容(2007)以質性研究之方法進行研究,根據其研究顯示,初任校 長的困境如下: 1. 初任校長面對行政領導困境包含主任人選異動、教師職務分配、處室溝通 協調、計畫組織目標及法令制度績效等方面。 2. 初任校長面對教學領導困境包含教師專業成長、教師班級王國、班級經營 理念、親師觀念溝通及視導評鑑教學等方面。 3. 初任校長面對課程領導困境包含課程發展結構、課程設計教學、家長觀念 溝通、教師團隊氣氛及學生學習成效等方面。 4. 初任校長面對公共關係的困境包含校長人格特質、內部關係建立、媒體溝 通行銷及行銷學校形象等方面。

(31)

5. 初任校長面對危機管理的困境包含危機的辨識、危機管理計畫、危機組織 分工、危機管理行動及輔導網絡建立等方面。 另外,簡邑容(2007)在研究中亦提出初任校長對於公共關係的建立是 較重視的工作內容;小型學校對初任校長而言,是比較能夠進入狀況;男性 女性校長在面對不同困境時,沒有特別差異;研究發現初任校長所面臨的困 境中都與「人」有關。 陳怡燕(2006)的研究是以一位初任校長進行訪談,其中指出初任校長 對工作困境之詮釋乃源自於其對實踐辦學理念所遭遇的阻礙與不順暢感。舉 凡應接不暇的大小會議、人際互動問題有待協調、突如其來的家長抱怨與要 求必須立即處理、教師專業能力仍待提升、校長與教師的認知差距不易縮短 等,這些困境多半與校長自身問題以外的情境密切相關,而要消弭這些困境, 必須依賴他人的意願與能力等條件配合;但研究中的初任校長自身解決問題 的經驗並不豐富,常常是看得到問題,卻苦於找不到解決方法,這使得初任 校長往往有種莫可奈何的惆悵感。 許烱祥(2006)的研究是在瞭解中部地區初任校長所覺知的工作壓力及 其面對工作壓力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方案,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中 部地區國民小學初任校長整體工作壓力現況的研究結果:中部地區的國民小 學初任校長於整體工作壓力覺知感受程度為中間偏低;就工作壓力而言,以 「資源整合與分配」層面的工作壓力最大,其次依序為「工作負荷」、「角色 期許與內在衝突」、「學校經營績效」、「人際關係」、「校長遴選」。因應策略現 況: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工作壓力因應策略運用能力程度達中高程 度以上;就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中部地區的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在面對工作 壓力時,最常採取的因應策略為「問題解決」,其次依序為「民主參與」、「情 緒調適」、「研習進修」、「尋求支持」。 上述許烱祥(2006)的研究除了指出初任校長所面臨的困境之外,進一

(32)

步指出其因應策略方案,另外,曾瑞譙(2005)的研究分析指出校長在面對 工作壓力與困境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說明如下: 1. 面對問題:當面對問題時,會主動積極去尋求解決之道,並擬定計畫直接 採取因應策略,以化解可能的工作壓力。 2. 尋求支持:當工作遇到問題時,會多方尋求別人的意見、尋求支持的力量, 如向專家、有相同經驗的人,抑或尋求情感上的慰藉,如家人的商談、以減 輕工作壓力的困擾。 3. 理性思考:當面對問題時,會以各種角度思考壓力來源、壓力特徵、分析 問題造成的嚴重後果,深入瞭解問題的真相,進而謀求解決之道。 4. 情緒調適:係指當感受到工作壓力時,會以各種方式,讓自己在心理上得 到紓解與調整,或者讓情緒得以宣洩,藉以調適自我來減輕工作壓力的困擾。 所以有效的情緒管理,絕不是壓抑或控制,而是學習接納情緒,透過適當的 方法加以表達或紓解。 簡邑容(2007)初任校長工作困境的適應如下: 1. 初任校長面對工作困境的適應歷程分為磨合、運思、佈建及創新四個階段。 2. 初任校長面對在職前訓練中並沒有實務經驗。 3. 初任校長在困境適應歷程中皆希望以導入輔導為主。 4. 初任校長面對困境歷程時,仍應堅持教育理念與想法。 5. 初任校長面對工作困境的適應歷程,會因不同學校而異。 以上研究的結果中,阮光勛(2000)、江建勳(2006)、謝傳崇(2005) 都提出校長實際要扮演的角色與內容,張慶勳(2004)則更進一步指出初任 校長要具備的技能為何。而初任校長或是較有資歷的校長不管是實際工作上 或是心理層面,都會面臨角色行使時的困境,像是江忠鵬(2011)、簡邑容 (2007)、陳怡燕(2006)等都有提出其困境所在,像是在行政領導、教學領 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人事安排等方面的困境,另外,許烱祥(2006)

(33)

的研究則是指出初任校長所面臨的工作壓力問題,屬於心理層面的困境。 許烱祥(2006)、曾瑞譙(2005)、簡邑容(2007)的研究則是提出校長 面對壓力與困境之時的因應策略。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社會全面轉型,學校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與機遇,而像是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校長是學校之魂。」身為一校之 長,任務與責任重大,在在都關係著學校的發展,也就必須與時俱進,適時 適性地激發出學校的潛能,為學校發展創造無限的可能。

(34)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共有八節。分別是第一節研究方法、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 者的背景與角色、第四節研究程序、第五節資料的來源與蒐集、第六節資料 的整理與分析、第七節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第八節研究倫理,以此八節進行 論述。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意欲探討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的困境及如何因應,以質性 研究的方式進行。以下論述質性研究的相關內容,與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 理由。

一、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下,透過個案研究、個人生活史、歷 史回溯、訪談、觀察、互動或視覺等方式,此蒐集的過程使資料更完整且豐 富,進一步深入瞭解研究對象如何詮釋其社會行為的意義(Denzin & Lincoln,1998)。另外,Bogdan 與 Biklen(2003)歸納出質性研究的六項特徵, 分別是(一)在自然情境下進行資料蒐集;(二)研究者本身即最主要的研究 工具;(三)重視研究現象的描述,且通常以文字而非數字呈現;(四)重視 研究之過程與社會行為的脈絡關係,不僅是研究的結果;(五)運用歸納方式 對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六)研究者所關注的是行為對研究對象的意義為何。 即,質性研究以自然的情境為研究背景脈絡,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 進行研究現象的描述,研究的結果以描述、分析、歸納與詮釋之方式呈現。

二、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理由

依據以上質性研究的描述,本研究具備上述質性研究之特徵,希望透過

(36)

兩位初任校長,對真實生活環境中的現象藉由訪談、文件資料、研究者省思 等資料蒐集後進行分析,呈現兩位初任校長的角色實踐困境與因應。 以下說明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理由: (一)蒐集豐富的資料,完整呈現個案 本研究透過研究對象個案自身的陳述與研究者的訪談,期望能瞭解兩位 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的困境與因應。而質性研究是著重在對個案的相 關的事件做豐富且鮮明的描述,以及撰寫研究報告時以豐厚的敘述方式書 寫,與本研究的研究重點相符合,故採用質性研究之方式進行研究。 (二)研究議題牽涉具敏感性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兩位國民小學初任校長,探討初任校長之角色實踐 之困境與因應,當中可能涉及學校內的人、事、物等敏感的議題,若沒有透 過接觸及互信的關心基礎之下,難以得知研究對象之內心真正想法。因此, 為期盼所蒐集的資料具有意義且能有更完整的理解,研究者即以自身為研究 工具,歸納分析研究對象的經驗與反思。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本節描述本研究的研究場育與對象的選取考量,並說明研究對象的基本 資料與選擇。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

參與研究之對象,對於整個研究結果有相當大的影響。為符合研究目的 及尋找充分代表本研究現象的研究對象,職是之故,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 選取受訪者。立意取樣(purpose sampling)又稱合目標取樣,意指研究樣本 的選擇端視能否符合研究目標而定(王文科,1999)。通常是以對自己的文化 有比較敏銳的觀察和反省能力,或自己經歷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重大事件, 並且能將自己的經歷與想法用語言清楚明確地表達出來的人,為較理想的研

(37)

究對象(陳向明,2002)。因此,本研究即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受訪者,以 獲得能提供深度豐富資訊的研究對象。研究者選取的個案初任校長為願意參 與研究、樂意分享其經驗,且具有較良好的表達能力者,藉此能有效的解決 研究問題。

二、研究對象的選擇條件與基本資料

根據上述,本研究徵得兩位初任校長同意參與研究,以下介紹研究對象 的選擇條件與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條件 進行研究對象的選擇時,研究者思考如何在多位國民小學初任校長中邀 請適合的個案初任校長,條件如表 3-1 所示: 表 3- 1 研究對象選擇條件內容 條件 說明 初次獲遴選擔任國民小學校長一 職,且任期未滿者。 正式成為校長後至接受研究,校長任 期未滿者 行政年資十年以上,對學校行政工作 具有熱忱 對學校行政事務深入瞭解,有意願繼 續往學校行政發展 關心教育議題,熱情友善 願意參與教育事務,開放、分享實務 願意與研究者進行對話,接受訪談 對教育行政工作投入與期待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依研究對象的選取考量選擇兩位初任校長,其基本資料如表 3-2 所示:

(38)

表 3- 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化名 飛揚校長 青春校長 性別 男 女 服務縣市 臺中市 臺中市 校長年資 101 年 08 月迄今 102 年 08 月迄今 教育專業背景 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 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 級任教師 8 年 組長 5 年 主任 9 年 級任教師 6 年 科任教師 7 年 組長 3 年 主任 8 年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編製 以下說明研究者選擇此兩位個案初任校長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1. 飛揚校長 飛揚校長是指導教授推薦的對象,在學校中約有十四年的行政經驗,對 於學校中的行政歷程與實務有相當的瞭解;另外,飛揚校長是國立大學中文 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組織與口語表達能力甚佳,同時也相當關心教育時事議 題,在民國 101 年 08 月正式成為校長,對初任校長的研究議題應有所感悟。 透過指導教授的推薦,雖未曾與校長謀面,初次與飛揚校長電話接觸時,一 口答應研究邀約,在後續每一次的電話談話或現場訪談,都可以感受到校長 給人明快的個性,且樂於助人、樂於分享。評估其相關背景及經驗,應能對 本研究提供深切想法,據此邀請飛揚校長共同參與本研究。 2. 青春校長 青春校長與指導教授熟識,研究者藉由指導教授的推薦而認識。青春校 長在教育行政實務領域超過十年的資歷,所讀的教育學系碩士班為教育行政 相關的班別,在行政相關理論與行政實務上都具有良好的訓練與經驗,且其

(39)

碩士論文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亦為質性研究法,與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相 同。研究者起初幾次與青春校長電話聯絡,都因為時間點不巧,校長都剛好 出差,經過多種方式的聯絡,最終收到青春校長的電子郵件,表示開心且願 意加入研究之列,希望藉此省思初任校長的作為;諸多考量之下,且其學術 研究背景之訓練完整,對本研究應可以提供深入的看法,因此邀請青春校長 共同參與本研究。

三、研究場域

本研究之場域為某兩所國民小學,分別為A國小與B國小,兩校班級總 數都在 25 班以下,其中A學校每個年級班級數約 2~3 班,A學校與B學校 的普通教室約 20 間、專科教室約 10 間,惟,B 學校校地較A學校小,總面 積約六千多平方公尺,A學校校地則是一萬五千多平方公尺;A學校與B學 校的教職員工(含校長、教師、工友及警衛)都約 40~50 人。 A學校位於臺中市都會區中,是一所規模不大、學生數不多的社區小學, 充滿藝術與人文的氛圍;B學校位於臺中市城鄉交界,學生家長的職業多以 務農、打零工為主,家長社經地位較低,隔代教養與新住民子女情況多,全 校弱勢學童比例將近百分之五十。

第三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整體研究的主要工具,由此可知,研究 者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本節即以研究者背景與角色來說明,以清楚呈現研究 整體脈絡。

一、研究者的背景

研究者 2010 年畢業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隨即到臺中市西 區忠孝國小擔任實習教師,2011 年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就

(40)

讀。 研究者在碩士班就讀期間,修習了「教育研究法」與「質性研究」等相 關課程,初步涉獵了研究方法,因此有初步的認識與興趣;也修習了「教育 行政學研究」、「學校行政研究」、「教育行政領導研究」等行政相關課程,對 教育行政、學校行政等領域上有所研究。在碩士班學習過程中,在課堂間或 專題發表時,進行各類研究方法的探究與評析,也會針對所感興趣的方向從 事訪談、對話、價值澄清,感受身為研究者的樂趣。在確定研究方向後,即 開始閱讀質性研究等相關的專書與文獻。 此外,在研究所就讀期間,在校內的專題發表主題關於現任國小主任有 無擔任校長意願,且參與校外的研討會,也以校長為主題進行發表,因此, 即已初步探討校長此一研究議題。

二、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是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的主要工具,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 色,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都是透過研究者的眼睛或是耳朵去蒐集資料、獲 取資訊、檢視環境,以及建構事實(Marilyn﹐2010/2011)。因此,本研究中 研究者的角色為傾聽者、分析者及學習者。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主要以開 放的心胸,秉持關懷、同理的態度進行傾聽,針對研究者的陳述做實際的呈 現。在蒐集資料文本之後,研究者必須詮釋、分析資料,並且為這些資料賦 予意義。除此之外,在進行研究的整個過程中,研究者必須是一位學習者, 時時刻刻閱讀相關專書、文獻,累積研究者自身能力,在研究上能充分的應 用所學。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程序分為:前置作業階段、正式研究階段與研究完成階段,如圖 所示。

(41)

初擬研究主題 閱讀相關文獻 邀請研究對象 進行試探性研究 提出論文計畫 確定正式研究設計 進行正式研究 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 發表論文初稿 完成研究論文 持續閱讀文獻, 整理歸納資料 圖 3-1 研究流程 前置作業階段 正式研究階段 研究完成階段

(42)

一、前置作業階段

前置作業階段包含初擬研究主題、閱讀相關文獻、尋找研究對象、進行 試探性研究、提出論文計畫,分別敘述如下: (一)初擬研究主題 研究者本身對教育行政較有興趣,並在修習「教育行政研究」的課程中, 思索研究主題,並與指導教授反覆討論研究方向與主題,形成初步概念後, 擬定研究的主題,並決定採用質性研究法進行研究。 (二)閱讀相關文獻 依據研究主題進行相關文獻、專書、期刊等的蒐集與閱讀,並進而擬定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三)邀請研究對象 邀請適合的研究對象,徵詢研究對象的同意以進行研究,並說明研究動 機、研究目的、研究屬性、訪談方式、研究倫理等相關問題,確定研究者願 意參與本研究,即將訪談同意書(附錄一)與校長訪談大綱(附錄二)以電 子郵件寄給研究對象參閱,始進行研究。 (四)進行試探性研究 根據研究設計所擬定的訪談大綱,與研究對象進行試探性研究(省思與 啟示,參見附錄四),以瞭解研究主題的可行性與修正研究焦點。 本研究於民國 103 年 4 月 28 日進行一次試探性研究。研究對象為松柏校 長(化名,以下即稱松柏校長),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畢業,年資 28 年,民國 102 年 8 月始任國民小學校長。 以下分別就研究對象、研究技巧與研究工具三方面,說明試探性研究之 省思,以及對正式研究之啟示,摘錄如下: 1. 研究對象方面 研究者若能贏得研究對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以能使研究對

(43)

象願意分享更多的內心想法,藉此蒐集更完整的資料;因此,正式研究之前, 研究者先分別與兩位研究對象先有見面或是電話聯絡,藉此讓研究者與研究 對象有初步接觸的機會,使研究對象增加對研究者的信任。另外,在未來正 式研究考慮先將訪談大綱予研究對象,以使研究對象對訪談的內容有初步瞭 解,這能使研究對象能事先回憶,有助於資料蒐集的完整性。 2. 研究技巧方面 研究者認為,不要受限於訪談大綱上的題目,若能以一般談話的形式問 答,將能蒐集到更多的資料,資料內容也較符合研究對象自身的經歷與想法。 除此之外,研究者仍須持續透過研究法書籍與指導教授的討論,加強研究方 法論上的訓練。 3. 研究工具方面 在進入訪談之前,研究者先請研究對像閱讀訪談同意書(附錄一)。研究 者逐一說明同意書上的內容,目的是讓研究對象瞭解研究目的與研究方式, 藉此形成共識。研究工具的運用與整體研究資料的蒐集息息相關,藉由試探 性研究的進行,將訪談大綱修整得更符合研究目的。同時,訪談進行中,研 究者要依個別情況適時修正訪談大綱的內容,以增加資料蒐集的流暢性與豐 富性。 (五)提出論文計畫 依次整理與撰寫本研究論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 設計與實施,提出研究論文計畫。

二、正式研究階段

研究者於論文計畫發表後,依據專家教授審查的意見與建議,修正本研 究的內容。接著,進入正式研究階段。 (一)確定正式研究設計

(44)

正有問題的部分,以確定正式研究設計,使本研究更完整。 (二)資料的蒐集 在進行正式研究時,蒐集、整理與分析資料的工作同步且循環進行。研 究者依訪談大綱及情境與研究者進行訪談,接著,研究者將訪談錄音轉譯成 逐字稿,之後細讀訪談內容,從中找出其中的意義。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有現職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兩名,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 面談,依訪談大綱與情境進入訪談內容,訪談次數以資料蒐集達到「資料飽 和」(data saturation)的標準,此時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發現所蒐集到 的資料並無其他新的訊息,即結束本研究的訪談。在每次訪談過後,研究者 將訪談過程的心得與自省紀錄下來,提供研究者下次訪談改進之參考。 (三)資料的分析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進行訪談時,在徵求研究對象同意後使用錄音設備紀 錄,訪談結束後,研究者將訪談錄音轉譯成逐字稿,並經由反覆聽錄音檔案 以校正逐字稿的錯誤與疏漏。逐字稿完成後,為了避免逐字稿內容與受訪者 原意有所誤差,研究者將逐字稿交予研究對象再行確認或補充修改,透過研 究對象檢核函(附錄五),確認內容的正確性及是否符合其原意,尊重研究對 象之意見,以確保逐字稿內容與受訪者原意無出入。接著,細讀訪談內容, 從訪談資料中尋找意義所在,並於逐字稿上劃線註記,以做為分析之用。其 分析的過程於第六節詳盡說明。

三、研究完成階段

(一)發表論文初稿 研究者根據蒐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與分析,將概念和逐字稿進行連結,撰 寫與發表論文初稿。 (二)完成研究論文 在論文初稿發表後,研究者依據專家教授的指導與建議,修正後定稿,

(45)

完成最後研究的階段。

第五節

資料的來源與蒐集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為了瞭解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的狀況與其困 境及調適情況,是以研究對象的親身經歷為主,以瞭解其身為初任校長所思、 所感與所為,屬於個人經驗上的感悟問題,藉由訪談的方式,較可有效檢索 與印證。Marilyn(2010/2011)認為訪談的目的,在於聽一聽研究對象以他自 己的話語、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與敘述,所想要告訴研究者的事情。透 過訪談的方式,研究對象能和研究者分享、闡述他所知道事情、所學到的事 情,還可以使研究者對於整體情況增加更多面向的理解。潘淑滿(2003)認 為藉由訪談可以瞭解有關於個人經驗、想法及感覺等透過觀察無法理解的層 面,所以當研究者想要瞭解被研究者的內在世界,或被研究者對事件的看法、 感覺、認知或意見時,訪談就是頗為適當的資料蒐集方法。 訪談的功能可以補足文獻缺乏的資料與文件記錄不足的地方,同時也可 拓展問題的層次,亦即在訪談的過程中,受訪者所提供的線索常超越研究者 既定的假設,因此有助於研究者瞭解受訪者的期望與判斷(林佩璇,2000)。 而深度訪談是用來蒐集以受訪者為中心的詳盡、豐富想法和觀點的方式,是 一種「以人為本」的研究取向,企圖從受訪者的角度來詮釋個人的行為或態 度(范麗娟,2004)。本研究以訪談為主,文件分析為輔,進行資料蒐集,茲 將蒐集資料的方式之運用敘述如下:

一、文件資料

本研究中蒐集學校通訊專刊、學校簡介摺頁、計畫專輯、電臺邀訪紀錄 光碟等,作為研究分析資料。

(46)

表 3-3 蒐集文件資料(摘要) 文件編號 文件資料 文件一 A學校通訊專刊 101 年 10 月 文件二 A學校通訊專刊 102 年 6 月 文件三 A學校通訊專刊 102 年 10 月 文件四 A學校通訊專刊 102 年 12 月 文件五 A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4 月 文件六 A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10 月 文件七 B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4 月 文件八 B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6 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訪談

(一)訪談的內容

Patton 將訪談的內容區分為六面向(Patton, 1990/1995),分別為: 1. 經驗/行為問題:萃取出有關行為、經驗、行動和活動的描述。 2. 意見/價值問題:瞭解人們的認知和詮釋歷程。 3. 感受問題:瞭解人們對其經驗及想法的情緒反應。 4. 知識問題:探求受訪者所擁有的事實資訊。 5. 感官問題:讓受訪者描述他們所經驗到的刺激 6. 背景/人口統計問題:瞭解受訪者之特徵,包括年齡、教育、職業、居處 /流動性等問題。 本研究議題為國民小學初任校長角色實踐情形與所遭遇的困境及調適, 聚焦於研究對象的想法、態度、行為、意見即感受等面向。訪談的方式先以

數據

圖    次
表  3- 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化名  飛揚校長  青春校長  性別  男  女  服務縣市  臺中市  臺中市  校長年資  101 年 08 月迄今  102 年 08 月迄今  教育專業背景  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  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  級任教師 8 年  組長 5 年  主任 9 年  級任教師 6 年 科任教師 7 年 組長 3 年  主任 8 年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編製      以下說明研究者選擇此兩位個案初任校長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1
表 3-3  蒐集文件資料(摘要)  文件編號  文件資料  文件一  A學校通訊專刊 101 年 10 月  文件二  A學校通訊專刊 102 年 6 月  文件三  A學校通訊專刊 102 年 10 月  文件四  A學校通訊專刊 102 年 12 月  文件五  A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4 月  文件六  A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10 月  文件七  B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4 月  文件八  B學校通訊專刊 103 年 6 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訪談 (一)訪談的內容
表 3-4  研究對象的次數、時間與地點  研究對象  訪談次數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飛揚校長(A)  二次  9/16    120 分鐘  校長辦公室  12/30  50 分鐘  校長辦公室  青春校長(B)  二次  9/18    115 分鐘  校長辦公室  12/31  45 分鐘  校長辦公室  資料來源:研究者編製  第六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令研究者最感高度挑戰之處,在於蒐集大量的資料後,從中尋 找意義脈絡,建立相關理論。以下即說明本研究之資料的處理與資料的分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ources were provided to schools for their reference 2014/15 school year •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riched TEKLA curriculum starting from S1. 2016/17

 Providing participa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design appropriate tasks and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kills in selecting, extracting, summarising and

The copyright of the materials for this workshop belongs to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chools are allowed to use them for

As schools were provided with additional resources under different modes, some schools (e.g. those adopting IRTP) were not required to report to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The teacher-to-class (T/C) ratio for public sect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cluding special schools) has been increased by 0.1 across-the-board starting from the

(“Learning Framework”)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ich is develop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o help NCS students overcome the

- A viewing activity on th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challenge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n the challenges students face, how to deal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