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程序

研究者在碩士班就讀期間,修習了「教育研究法」與「質性研究」等相 關課程,初步涉獵了研究方法,因此有初步的認識與興趣;也修習了「教育 行政學研究」、「學校行政研究」、「教育行政領導研究」等行政相關課程,對 教育行政、學校行政等領域上有所研究。在碩士班學習過程中,在課堂間或 專題發表時,進行各類研究方法的探究與評析,也會針對所感興趣的方向從 事訪談、對話、價值澄清,感受身為研究者的樂趣。在確定研究方向後,即 開始閱讀質性研究等相關的專書與文獻。

此外,在研究所就讀期間,在校內的專題發表主題關於現任國小主任有 無擔任校長意願,且參與校外的研討會,也以校長為主題進行發表,因此,

即已初步探討校長此一研究議題。

二、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是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的主要工具,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 色,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都是透過研究者的眼睛或是耳朵去蒐集資料、獲 取資訊、檢視環境,以及建構事實(Marilyn﹐2010/2011)。因此,本研究中 研究者的角色為傾聽者、分析者及學習者。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主要以開 放的心胸,秉持關懷、同理的態度進行傾聽,針對研究者的陳述做實際的呈 現。在蒐集資料文本之後,研究者必須詮釋、分析資料,並且為這些資料賦 予意義。除此之外,在進行研究的整個過程中,研究者必須是一位學習者,

時時刻刻閱讀相關專書、文獻,累積研究者自身能力,在研究上能充分的應 用所學。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程序分為:前置作業階段、正式研究階段與研究完成階段,如圖 所示。

初擬研究主題

閱讀相關文獻

邀請研究對象

進行試探性研究

提出論文計畫

確定正式研究設計

進行正式研究

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

發表論文初稿

完成研究論文 持續閱讀文獻,

整理歸納資料

圖 3-1 研究流程 前置作業階段

正式研究階段

研究完成階段

一、前置作業階段

前置作業階段包含初擬研究主題、閱讀相關文獻、尋找研究對象、進行 試探性研究、提出論文計畫,分別敘述如下:

(一)初擬研究主題

研究者本身對教育行政較有興趣,並在修習「教育行政研究」的課程中,

思索研究主題,並與指導教授反覆討論研究方向與主題,形成初步概念後,

擬定研究的主題,並決定採用質性研究法進行研究。

(二)閱讀相關文獻

依據研究主題進行相關文獻、專書、期刊等的蒐集與閱讀,並進而擬定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三)邀請研究對象

邀請適合的研究對象,徵詢研究對象的同意以進行研究,並說明研究動 機、研究目的、研究屬性、訪談方式、研究倫理等相關問題,確定研究者願 意參與本研究,即將訪談同意書(附錄一)與校長訪談大綱(附錄二)以電 子郵件寄給研究對象參閱,始進行研究。

(四)進行試探性研究

根據研究設計所擬定的訪談大綱,與研究對象進行試探性研究(省思與 啟示,參見附錄四),以瞭解研究主題的可行性與修正研究焦點。

本研究於民國 103 年 4 月 28 日進行一次試探性研究。研究對象為松柏校 長(化名,以下即稱松柏校長),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畢業,年資 28 年,民國 102 年 8 月始任國民小學校長。

以下分別就研究對象、研究技巧與研究工具三方面,說明試探性研究之 省思,以及對正式研究之啟示,摘錄如下:

1. 研究對象方面

研究者若能贏得研究對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以能使研究對

象願意分享更多的內心想法,藉此蒐集更完整的資料;因此,正式研究之前,

研究者先分別與兩位研究對象先有見面或是電話聯絡,藉此讓研究者與研究 對象有初步接觸的機會,使研究對象增加對研究者的信任。另外,在未來正 式研究考慮先將訪談大綱予研究對象,以使研究對象對訪談的內容有初步瞭 解,這能使研究對象能事先回憶,有助於資料蒐集的完整性。

2. 研究技巧方面

研究者認為,不要受限於訪談大綱上的題目,若能以一般談話的形式問 答,將能蒐集到更多的資料,資料內容也較符合研究對象自身的經歷與想法。

除此之外,研究者仍須持續透過研究法書籍與指導教授的討論,加強研究方 法論上的訓練。

3. 研究工具方面

在進入訪談之前,研究者先請研究對像閱讀訪談同意書(附錄一)。研究 者逐一說明同意書上的內容,目的是讓研究對象瞭解研究目的與研究方式,

藉此形成共識。研究工具的運用與整體研究資料的蒐集息息相關,藉由試探 性研究的進行,將訪談大綱修整得更符合研究目的。同時,訪談進行中,研 究者要依個別情況適時修正訪談大綱的內容,以增加資料蒐集的流暢性與豐 富性。

(五)提出論文計畫

依次整理與撰寫本研究論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 設計與實施,提出研究論文計畫。

二、正式研究階段

研究者於論文計畫發表後,依據專家教授審查的意見與建議,修正本研 究的內容。接著,進入正式研究階段。

(一)確定正式研究設計

正有問題的部分,以確定正式研究設計,使本研究更完整。

(二)資料的蒐集

在進行正式研究時,蒐集、整理與分析資料的工作同步且循環進行。研 究者依訪談大綱及情境與研究者進行訪談,接著,研究者將訪談錄音轉譯成 逐字稿,之後細讀訪談內容,從中找出其中的意義。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有現職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兩名,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 面談,依訪談大綱與情境進入訪談內容,訪談次數以資料蒐集達到「資料飽 和」(data saturation)的標準,此時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發現所蒐集到 的資料並無其他新的訊息,即結束本研究的訪談。在每次訪談過後,研究者 將訪談過程的心得與自省紀錄下來,提供研究者下次訪談改進之參考。

(三)資料的分析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進行訪談時,在徵求研究對象同意後使用錄音設備紀 錄,訪談結束後,研究者將訪談錄音轉譯成逐字稿,並經由反覆聽錄音檔案 以校正逐字稿的錯誤與疏漏。逐字稿完成後,為了避免逐字稿內容與受訪者 原意有所誤差,研究者將逐字稿交予研究對象再行確認或補充修改,透過研 究對象檢核函(附錄五),確認內容的正確性及是否符合其原意,尊重研究對 象之意見,以確保逐字稿內容與受訪者原意無出入。接著,細讀訪談內容,

從訪談資料中尋找意義所在,並於逐字稿上劃線註記,以做為分析之用。其 分析的過程於第六節詳盡說明。

三、研究完成階段

(一)發表論文初稿

研究者根據蒐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與分析,將概念和逐字稿進行連結,撰 寫與發表論文初稿。

(二)完成研究論文

在論文初稿發表後,研究者依據專家教授的指導與建議,修正後定稿,

完成最後研究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