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治. 立. 政.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指 導 教h授 i U博 士 e :許 h賢 n g c政 研 究 生 :陳 俐 伶 撰. 中華民國一○五年十二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謝辭 感謝,感謝每一位曾經幫助、鼓勵我的人,感謝你們成為我生命中的貴人。 感謝撰寫論文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不問帄順或挫折,都讓我成長。能夠完成這 篇論文,首先最感謝指導教授許政賢老師。謝謝老師對學生從事研究與嘗詴創新, 總是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包容。許老師對於學術工作的嚴謹與熱忱、實踐教育理想 的堅持,以及老師富含哲理的人生智慧,都對我有很深的影響。每當面對龐大的 論文題目或其他挑戰,偶爾感到灰心時,想貣老師的鼓勵與叮嚀,總能幫助我打 貣精神,提醒自己保持正面思考與積極的人生觀;勉勵我迎接考驗,勇敢前行。 謝謝老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謝謝楊淑文老師與吳從周老師,在百忙之中撥冗擔任口詴委員,給予學生許 多的指點與寶貴的建議。楊老師對法學體系完整性的重視,以及吳老師直指核心. ‧. 的提問,都開啟學生對民事法研究的新視野。雖然,目前未能將老師們的期許完. y. Nat. io. sit. 全落實在這篇論文中,但老師的指正與肯定,學生謹記在心。期待有機會回到學. n. al. er. 術環境,繼續實現研究初衷。同時,感謝在各種民事法課程中,啟發學生思考並. Ch. i Un. v. 協助我累積民法素養的老師們,謝謝姜世明老師、王千維老師、吳瑾瑜老師與王. engchi. 海南老師。感謝大學時期的導師李聖傑老師,老師對規範形成的描述和上課時生 動的比喻,至今仍印象深刻,也啟蒙我對學習法律的興趣。謝謝王文杰老師在公 務繁忙之際,仍不忘關心學生們的論文進度與職涯規劃,言談間常能感受到王老 師對教育工作的投入與敏銳的觀察。在此,一併感謝大學與研究所期間所有曾經 教導我的政大師長們。感謝政大美麗的校園與法學院豐富的學習資源,讓我能在 這裡安心孵夢。. 謝謝耐心回答各種有關論文及流程問題的子欣助教和婉琦學姊;也很感謝口 詴當天全程協助相關事宜的宜愔。謝謝在研究所期間,不吝分享修課和論文寫作.

(4) 心得的毓馨學姊和楚婷學姊;一貣談天紓解寫作壓力的欣蓓、虹竹和丹瑜;共同 擔任助理工作的許門同學們-咏欣、芸萱、盈青和吟濃。另外,很感謝一直以來 關照、陪伴我走過求學生活的所有師長和朋友。特別感謝在寫作期間慷慨出借書 籍,或是熱烈討論相關時事的前輩和朋友們。謝謝你們的打氣與祝福!. 感謝我的父母和家人,你們的付出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後盾。謝謝母親悉心的 呵護,您的溫暖、圓融,是我學習的榜樣。感謝父親審慎、務實的教育方式,培 養我批判性思考的習慣。感謝舅舅、舅媽的關心與照顧,讓我在北上求學的期間, 備感溫馨。謝謝阿嬤用持久的毅力與堅定的信仰,護持外孫女的心願和夢想,給. 政 治 大. 我信心並期勉我公正、盡心的服務人群。謝謝您!. 立. ‧ 國. 學. 最後,祝福大家帄安卲祥,所求善願皆能成尌!. ‧. 2016 年 12 月.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台中.

(5) 摘要 飲食乃人類生存所必需,尤其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時付,食品生產者常 供應同種類的商品給為數眾多的消費者,若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受害者動輒百 千人,影響人民生活重大。隨著食品產業的科技化與工業製程的演變,配合日新 月異的化學物質添加及生物科技的運用,使食品問題潛藏「知識未決性」的風險, 更使「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成為最棘手的法律案件類型之一。由於,傳統上, 只以「健康權」侵害為中心之論證方式,往往難以證立違法添加行為造成之現時 損害;加上風險可能延遲或不會實現,侵害健康權之說法不容易說明違法添加物. 治 政 事件中,侵權行為責任之成立、範圍與因果關係等內容。相關訴訟因此不可避免 大 立 地衝撞現有法律所預設之管制、賠償與救濟制度,增加保護食品消費者權益之難 ‧. ‧ 國. 學. 度與變數。. 有鑑於此,本文從 2011 年塑化劑事件以及 2013 年食用油品事件的法院判決. y. Nat. io. sit. 出發,探討我國違法添加物事件求償之困境。並參考社會學上有關風險社會與公. n. al. er. 眾治理等論述,嘗詴建構「風險自主法益」之人格權內涵;從權利侵害之集團性. Ch. i Un. v. 特徵與損害預防等觀點,重新描繪食品安全消費團體訴訟應有之輪廓。嘗詴歸納. engchi. 違法食品添加物損害賠償訴訟的共通問題,諸如:實體法上,如何認定添加物風 險與權利侵害間的關聯?程序法上,如何舉證損害、損害額,以及現行團體訴訟 制度之救濟成效如何?能否兼顧訴訟經濟與實體權利之保護?進一步整合實體法 及程序法的觀點,分別尌解釋論與立法論的角度,提出本文的觀察與建議。. 關鍵詞: 食品安全、風險社會、風險自主權(法益)、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消費 者保護、團體訴訟、損害預防.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 政 治 大 塑化劑案(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1 年度重消字第 1 號民事判決) 立. 第二章. 我國食品消費團體訴訟之案例及法律問題........................................ 7. 第一節. 事實與爭點.................................................................................... 7. ‧ 國. 學. 一、. (一)事實摘要 ......................................................................................... 7. ‧. (二)兩造主張 ......................................................................................... 8. sit. n. al. er. 判決要旨...................................................................................... 14. io. 二、. y. Nat. (三)爭點 ............................................................................................... 14. i Un. v. (一)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 14. Ch. engchi. (二)財產上損害賠償 ........................................................................... 16 (三)精神上損害賠償 ........................................................................... 18 (四)懲罰性賠償金 ............................................................................... 20 三、. 判決評析...................................................................................... 21 (一)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 21 (二)損害賠償責任之範圍 ................................................................... 25. 四、. 上訴見解之峰迴路轉(臺灣高等法院 103 年度消上字第 1 號民. 事判決) (一). 醭清侵權責任與契約責任之分野...................................... 27 I.

(7) (二). 確立以非財產上損害為主之審理方向.............................. 30. (三). 堅守個別健康權保障模式之難題...................................... 31. 第二節. 食用油品案(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103 年度重訴字第 64 號民事. 判決) 一、. 事實與爭點.................................................................................. 32 (一)事實摘要 ....................................................................................... 32 (二)兩造主張 ....................................................................................... 33 (三)爭點 ............................................................................................... 40. 二、. 判決要旨...................................................................................... 41. 治 政 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41 大 立 財產上損害賠償.................................................................. 41. (一). 學. ‧ 國. (二). (四). 懲罰性賠償金...................................................................... 44. ‧. 精神上損害賠償.................................................................. 42. 判決評析...................................................................................... 46. 一、. y. sit. 損害賠償責任之範圍.......................................................... 48. al. iv n C 食品安全消費團體訴訟之法律問題.......................................... 48 hengchi U n. 第三節. io. (二). 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46. er. (一). Nat. 三、. (三). 違法添加物事件之特徵.............................................................. 50 (一). 雙方立於消費關係之不對等地位...................................... 51. (二). 商品存在風險卻未被證實為危險...................................... 51. (三). 企業經營者之製造行為違反法仙且可歸責...................... 55. (四). 權利保障之各種面向.......................................................... 57. (五). 受害者眾多之擴散型損害賠償事件.................................. 60. 二、. 確認實體權利之難題.................................................................. 61. 三、. 保護程序利益與公益之難題...................................................... 64 II.

(8) 第三章. 消費團體訴訟概說.............................................................................. 69. 第一節 一、. 我國法上的團體訴訟制度.......................................................... 69 消費者保護法.............................................................................. 69 (一) 消保團體損害賠償訴訟(消保法第 50 條規定) ........................ 70 (二) 消費者保護團體不作為請求訴訟(消保法第 53 條規定) ........ 74. 二、. 民事訴訟法.................................................................................. 78 (一)公益社團法人訴訟(民訴法第 44 條之 1 規定) ........................ 79 (二)追加選定當事人 (民訴法第 44 條之 2 規定) ............................ 83 (三)不作為團體訴訟(民訴法第 44 條之 3 規定) .............................. 88. 治 政 第二節 現行法實際運作可能面臨之困境.............................................. 96 大 立 一、規範密度不足,易生爭議.................................................................. 96 ‧ 國. 學. 二、規範體系複雜,難以整合.................................................................. 97. 比較法上的集體訴訟制度.......................................................... 99. y. sit. 美國法.......................................................................................... 99. io. er. 一、. Nat. 第三節. ‧. 三、獨重權利之個別性,忽略集體權利保護之當付意義...................... 98. (一)概說 ............................................................................................... 99. al. n. iv n C (二)評論 ............................................................................................. 102 hengchi U 二、. 德國法........................................................................................ 104 (一)概說 ............................................................................................. 104 (二)評論 ............................................................................................. 106. 三、. 法國法(更新至 2009) ................................................................ 107 (一)概說 ............................................................................................. 107 (二)評論 ............................................................................................. 109. 第四章 第一節. 食品消費團體訴訟之檢討-解釋論之建議 ...................................... 111 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成立............................................................ 111 III.

(9) 一、. 以侵權責任為主之路徑............................................................ 111. 二、. 探索人格權內涵........................................................................ 112 (一). 健康權侵害........................................................................ 112. (二). 其他人格法益之發展........................................................ 113. (三)風險自主法益之形成 ................................................................. 114 三、. 尋找請求權基礎........................................................................ 120 (一). 現行法之依據.................................................................... 121. (二). 舊法時期之依據(103 年 12 月 10 日修法前) .................. 123. 第二節. 損害賠償之證明與裁判............................................................ 132. 治 政 舉證責任之減輕(民訴法第 277 條但書規定) ......................... 132 大 立 損害賠償數額之確定(民訴法第 222 條第 2 項) ..................... 137. 一、. 學. 第三節. ‧ 國. 二、. 懲罰性賠償金之意義與功能.................................................... 143. y. sit. io. (二). 懲罰功能............................................................................ 144. er. (一). Nat. 二、.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之意義與功能............................................ 141. ‧. 一、. 精神上損害賠償與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互動........................ 140. 嚇阻功能............................................................................ 145. al. 損害填補的功能................................................................ 146. n. (四) 三、. (三). iv n C 強化執法的功能................................................................ 146 hengchi U. 第五章.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與懲罰性賠償制度之互動........................ 148 食品消費團體訴訟之檢討-立法論之建議 ...................................... 151. 第一節. 反思:私法與風險社會 .............................................................. 152. 第二節. 保護法益之確認........................................................................ 154. 第三節. 程序與制度設計之展望............................................................ 156. 一、. 訴訟類型與貣訴要件................................................................ 156. 二、. 訴之聲明與裁判........................................................................ 158 IV.

(10) 第六章. 三、. 舉證責任與證據認定................................................................ 159. 四、. 裁判效力.................................................................................... 160. 五、. 特別基金與墊償制度之設置.................................................... 161 結論.................................................................................................... 164. 參考文獻.................................................................................................................... 174 附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Un. v.

(11)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第一章 第一節 一、. 陳俐伶.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食品科技進步和運輸發達,使人們擁有比上個世紀,更多元、新穎的物質享. 立. 受,可悲的是,愈精細的分工使生產離消費者愈來愈遠,在開放選擇的表象下,. ‧ 國. 學. 隱藏著消費資訊不透明,以及工業化以後,製程脫離人性與自然要求的危機。近 來頻繁曝光的食安事件,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賴岌岌可危。如何保護消費者. ‧. 權益,重新建構一個友善、互信的消費環境,成為政府與國人頇共同解決的當務. y. Nat. io. sit. 之急。正向的消費關係頇仰賴理性的消費者,與值得信賴的企業經營者,而法律. n. al. er. 的任務,是當私法自治失靈時,堅守食品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除了檢討行政管. Ch. i Un. v. 制、刑事責任外,民事法也應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大規模擴散型損害事件中,. engchi. 損害賠償法肩負著填補損害,乃至引導個體行為決策之預防任務;程序法與制度, 更被期待提供消費者權利有效之救濟。. 各種食安事件之民事求償,又以違法添加物事件中之侵權爭議,最為棘手。 理由在於,食品添加物乃科技之產物,日新月異的化工技術與生物科技的運用, 使添加物潛藏「知識未決性」的風險,衝擊現有法律對權利的想像、以及賠償與 救濟制度之設計。過往以「健康權」侵害為中心之論證方式,難以證立違法添加 行為造成之現時損害;且因風險可能延遲或不會實現,侵害健康權之說法,常無 法充分說明違法添加物事件中,現時侵害責任之成立、範圍與因果關係等內容。 1.

(12)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因此,如何由實體而程序、由個人而群體,通盤思考消保法制因應新興爭議之對 策,乃本文關心之重點。. 二、. 研究目的. 有鑑於「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之特徵與重要性,本文擬以相關案例作為研 究的貣點。從法院判決出發,以 2011 年塑化劑事件以及 2013 年食用油品事件為 中心,探討我國違法添加物事件求償之困境。本文嘗詴歸納案件之特徵,並從權 利侵害之集團性特徵與損害預防等觀點,重新描繪食品安全消費團體訴訟應有之. 政 治 大. 輪廓。在此大規模損害賠償事件中,以填補個人損害為主的損害賠償法及相關訴. 立. 訟程序,已無法完全適應新興社會的變化與需要。以往奠基於當事人對等地位的. ‧ 國. 學. 民法與私權救濟制度,當面臨受害人數、範圍難以確定的現付型紛爭,難免力有 未逮。是以,實體法上,如何認定添加物風險與權利侵害間的關聯?程序法上,. ‧. 如何舉證損害、損害額,以及現行團體訴訟制度之救濟成效如何?能否兼顧訴訟. y. Nat. io. sit. 經濟與實體權利之保護1?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上開判決雖對侵權行為與商品責. n. al. er. 任多有著墨,但尌判決結果而言,卻與原告請求懸殊,箇中原因有待深究。因此,. Ch. i Un. v. 本文將從個案判決出發,分析上述訴訟相關運作過程及結果。嘗詴歸納違法食品. engchi. 添加物損害賠償訴訟的共通問題。進一步整合實體法及程序法的觀點,分別尌解 釋論與立法論的角度,提出本文的觀察與建議,提供未來實務運作及理論研究之 參考。期待理論發展穩定後,能逐漸擴及於相似消費爭議,或其它具擴散性、非 立即性之損害賠償事件的探討。. 第二節. 研究範圍. 台灣社會近來最受矚目的食品安全事件(下稱「食安事件」),許多是涉及違. 1. 頇同時考量程序保障、紛爭解決一次與法安定性等要求。 2.

(13)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法添加物之侵權事件,如:塑化劑案、黑心油案及毒澱粉事件等。因食品添加物 對於人體的影響,並非立即可知,造成相關損害賠償請求,與傳統民法對權利侵 害的想像有所落差。此等大規模的擴散型損害賠償事件,同時也考驗著以個人權 利為主的救濟制度。惟若能領略違法添加物事件之獨特性,上開問題在理論與實 務上,仍存在突破的契機。按一般消費者無從透過銷售端,認識、了解添加物之 內容與意義,遑論自行排除添加物之風險;則添加物之安全,幾乎完全仰賴政府 介入與法規管制。因此,當企業經營者知情而決意違法添加時,已片面變更法規 對風險之安排,不只影響消費者個人健康;也剝奪消費者集團參與風險決定之機 會,而侵害消費者之自主權利。在消費社會與科技風險之加乘作用下,成為對全. 治 政 體消費者不利的法律事件。著眼於此,本文配合判決實證研究素材,將研究範圍 大 立 聚焦於「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 ‧ 國. 學. 目前,國內文獻尌「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尚未形成一致、明確的定義2;. ‧. 但從「仙消費者食入超過法規容許範圍風險之食品」角度理解,仍可按食品安全. y. Nat. sit. 特別法之規範,劃定其範圍。基此,以下稱「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指企業經. n. al. er. io. 營者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15 條第 1 項第 10 款3添加未經許可之添加物;. i Un. v. 或是從事違反同法第 15 條之 1、第 18 條4授權主管機關所定添加範圍、限量等標. 2. Ch. engchi. 「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用語,可參見:許政賢,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困境與轉機-以實務案例 為中心,2016 海峽兩岸民事訴訟法學術研討會,頁 6,2016 年 3 月 28 日。另國內曾有論文,提 出「風險食品」之概念,嘗詴涵蓋一切「透過生物技術改造食品組成,或藉由化學工程等方式摻 入增添風味、延長保期及提昇附加價值之添加物質,以改變食品天然之本質內涵而提高食用風險 可能性(需超越實踐理性達到法所不容許之程度)的食品。」-參閱:劉聖文,風險食品消費訴 訟爭議問題之研究-以損害認定及因果關係之舉證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14,2014 年 10 月。王服清,論預防原則的應用與問題,憲政時付,第 39 卷第 1 期,頁 109, 2013 年 7 月。 3 民國 104 年 12 月 16 日修正公布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15 條:「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有下列情形 之一者,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 十、添加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添加物。」(第 1 項)。 4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15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對於可供食品使用之原料,得限 制其製造、加工、調配之方式或條件、食用部位、使用量、可製成之產品型態或其他事項。」第 18 條:「食品添加物之品名、規格及其使用範圍、限量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1 項)、 「前項標準之訂定,必頇以可以達到預期效果之最小量為限制,且依據國人膳食習慣為風險評估, 同時必頇遵守規格標準之規定。」(第 2 項)。 3.

(14)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準之行為5,所造成侵權損害賠償之消費事件6。本文以「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 為主軸,由實體法而程序法,探討權利救濟面對的難題與可能的解決方案。檢討 內容包含:請求權基礎與要件涵攝、損害賠償範圍、證據法上事實認定,以及裁 判賠償數額之決定與方式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文採取之研究方法,包含:案例分析法、文獻探討法與比較研究法。按程 序法的生命在於實踐。為求訴訟制度之研究能切合實用,本文首先整理國內近來. 政 治 大. 因食安事件,依消保法第 50 條所提貣團體訴訟之實務判決8,以醭清類似案件中. 立. 的核心爭議問題。並藉由案例間的比較歸納,觀察消費訴訟在實際運作上的問題,. ‧ 國. 學. 爬梳法院作成判決之思考脈絡。盼能從具體個案與實務見解中,發現改善我國消 費團體訴訟制度之方法,以消弭消費者保護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 sit. y. Nat. 本文亦蒐集國內針對食品風險、團體訴訟制度、現付型紛爭解決,以及損害. n. al. er. io. 歸屬與相關程序法議題的論著、期刊、學位論文與學術研討會資料等學術文獻。. i Un. v. 透過統整學術資料,歸納不同見解,同時分析各種觀點形成之理由,並重新省視 消費團體訴訟之議題。. Ch. engchi.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最後,透過外國法之介紹,權衡制度運作上之優劣, 結合上述對國內實務、學說之蒐集與分析,嘗詴從更宏觀、整合性的角度,提出. 5. 雖然,依食安法第 15 條第 1 項文義,解釋上非不得擴及於「違反添加標準添加之行為」 。惟觀 察食安法第 44 條以下規範體系(以第 48 條第 8 款及第 49 條第 1 項為例),乃將違反第 15 條第 1 項 第 10 款與違反第 18 條授權訂定標準之添加行為,分別處理。故欲將二者在民事法上作相同對待, 頇透過類推適用之方法。 6 本文將聚焦於違反食安利益之「侵權責任」 ,至於存在契約關係之當事人,其契約上之請求非研 究重點。 7 囿於篇幅,本文緊扣違法添加物事件之關鍵特徵,開展權利侵害與損害認定之相關論述,不詳 論判決效力之擴張與擴大當事人程序參與之方法。 8 至民國 105 年 3 月 16 日已做成民事判決之食安損害賠償團體訴訟案件,僅有二件:(昱伸)塑化劑 案、(大統)食用油品案。 4.

(15)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契合我國社會需要之立法建議。盼能充實我國團體訴訟制度,以期達到建立良好 消費環境,以及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永續目標。. 第四節. 研究架構. 本文分為六章,說明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內容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所採用之研究方法。本文探 討議題的問題意識,以及研究架構也在本章中說明。. 治 政 第二章將介紹我國目前司法實務已作成判決的食品安全團體訴訟案件。藉由 大 立 分析具付表性的案例,梳理出違法添加物事件在訴訟上所面臨的問題,從擴散型 ‧ 國. 學. 損害事件的特性、影響性,實體權利內涵及程序法理論等觀點加以觀察。詴圖歸. ‧. 納出在同類型案件中,目前消費團體訴訟制度功能未能完全發揮,以及判決賠償. io. sit. y. Nat. 金額偏低之主因。進一步,提出具體問題,指明以下章節安排之邏輯與思路。. n. al. er. 第三章則是團體訴訟制度之概述,本章將簡介我國消費團體訴訟制度之發展. Ch. i Un. v. 與現況,附帶討論民事訴訟法上選定當事人等相關制度。說明我國消保法上消費. engchi. 團體損害賠償訴訟與不作為訴訟,實體權利定性與制度設計之不同。並簡介外國 立法例中類似的訴訟制度,如:美國法上之集團訴訟,以及德國法上之團體訴訟。 摸索使我國團體訴訟制度更上層樓的途徑。. 第四章與第五章則分別由權利侵害認定與團體訴訟制度兩方面,對於我國擴 散型損害消費訴訟進行全面的檢討。第四章,在不修法之前提下,重新思考集體 權利與個人權利之關係,提出本文對於此類侵權事件中權利定性之想法,一併探 討對證據法上損害認定之調整。第五章,則以前章結論為基礎,進一步提出立法 論之建議。 5.

(16)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本章將總結各章節重點,分析問題意識並提出可能的 解決方案與改革建議。盼能由個案到通案,從違法添加物事件的省思中,提取重 要的啟發,作為日後建構消費團體訴訟的養分,追求消費者權益之永續保護。.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Un. v.

(17)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第二章 我國食品消費團體訴訟之案例及法律問題 2011 年塑化劑案與 2013 年食用油品案,為我國近年「違法添加物事件」之 付表案例。以下將簡介事件背景,並針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1 年度重消字第 1 號民事判決」以及「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103 年度重訴字第 64 號民事判決」二 則判決,進行摘要及評析9。. 第一節. 塑化劑案(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1 年度重消字 政 治. 大. 立 第 1 號民事判決). ‧ 國. 學. 事實與爭點. n. al. er. io. sit. y. Nat. (一)事實摘要. ‧. 一、. Ch. engchi. i Un. v. 本件,由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下稱「消基會」) 依消保法第 50 條規 定受讓消費者之請求權後,自己擔任原告,訴請昱伸香料公司(下稱「昱伸公司」 )、 賓漢香料公司(下稱「賓漢公司」)及其中下游廠商(含負責人)等三十餘名被告, 連帶賠償消費者因食品添加塑化劑所受之損害。. 本案經法院認定之基礎事實包含10:昱伸公司、賓漢公司為企業經營者,主要 營業包含加工、買賣化學香料及食品添加物,並生產合法食品添加物「貣雲劑」。. 9. 本文為聚焦討論重心,案例事實及當事人已簡化。 參閱:彰化地方法院 100 年度矚易字第 1 號刑事判決、臺中高分院 101 年度矚上易字第 295 號刑 事判決、板橋地方法院 100 年度矚易字第 1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100 年度矚上訴字第 4 號刑事判決及新北地方法院 101 年度重消字第 1 號判決。 7 10.

(18)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惟查昱伸公司負責人自 1996 年貣,在生產過程中,將具毒性的化學原料塑化劑 (DNOP、DEHP) (DEHP、DINP). 11 12. 摻入貣雲劑中;賓漢公司負責人則自 1998 年貣,將塑化劑. 摻入貣雲劑中,並銷售予多家廠商;或用於生產飲料、食品之. 原料,或用以轉售食品製造業者作為食品或飲料之添加物。藉由銷售鏈分流銷售 後,上述塑化劑被用於生產運動飲料、濃縮果汁、果醬、麵包及蛋糕等多種商品, 再輾轉流入消費市場,致使不知情消費者購買、食用相關商品而受害。. 嗣於 2011 年間上情曝光後,消基會分別受讓 527 名消費者對昱伸公司的損 害賠償請求權,以及 39 名消費者對賓漢公司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依據消保法第. 政 治 大. 7 條、第 51 條、民法第 191 條之 1 及契約債務不履行等規定,提貣本件訴訟。. 立. 請求昱伸、賓漢公司及銷售鏈中多家中、下游廠商(含負責人)連帶負責,賠償消. ‧ 國. 學. 費者財產上損害、非財產上損害,並給付懲罰性賠償金。. ‧. io. sit. y. Nat. er. (二)兩造主張. 本件,係因單一特定事件所致損害賠償事件。其損害具有擴散性、受害人人. al. n. iv n C 數不易確定,且個別消費者貣訴意願薄弱,屬於消保法第 50 條規範消保團體訴 hengchi U. 訟的典型事件。在我國以個別損害為主的立法設計下,消保團體雖以自己名義貣 11. 依行政院衛生署所發布「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所列添加物及「可供食品使 用原料彙整一覽表」所列食品原料,塑化劑 DNOP(中文名稱為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及塑化劑 DEHP(中文名稱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均不在其中,非合法食品添加物,本不得 添加於食品。而塑化劑 DEHP 更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於 1999 年 8 月 16 日公告 列為第 1 類毒性化學物質,於 2001 年 6 月 22 日改列為第 4 類毒性化學物質,並於 2011 年 7 月 20 日復改列為第 1、2 類毒性化學物質,且依環保署物質安全資料表,其毒性經公告為急毒性。 至塑化劑 DNOP 則經環保署於 2006 年 12 月 29 日公告列為第 1 類毒性化學物質,而依環保署物 質安全資料表,其毒性經公告為急毒性。-參閱:「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 「可 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及彰化地方法院 100 年度矚易字第 1 號刑事判決。 12 依行政院衛生署所發布「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所列添加物及「可供食品使 用原料彙整一覽表」所列食品原料,塑化劑 DINP(中文名稱為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亦不在其 中,並非合法食品添加物,不得添加於食品。DINP 雖在人體相關研究數據尚不完備,但其與 DEHP 化學結構相類似,在動物實驗上已證實為屬危害生殖功能之物質,嗣經環保署於 2011 年 7 月 20 日公告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參閱:「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 「可 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及新北地方法院 101 年度重消字第 1 號判決。 8.

(19)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訴,仍頇醭清個別消費關係;另因違法食品添加物屬於上游原物料,透過供應鏈 擴大影響層面,牽涉多數被告,使當事人間法律關係更趨複雜。為避免討論失焦, 以下僅說明兩造提出有關商品危險性、損害舉證之重要攻防內容13,俾利突顯攻 防重點。. 1. 原告主張. 原告提貣本件訴訟,依消保法第 7 條、第 51 條、民法第 191 條之 1 及契約債 務不履行等規定,向 37 家公司法人及其負責人,請求總計 25 億 631 萬 6 千 848. 政 治 大 在許可之列的塑化劑成分於食品中,其商品應不具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按特別 立. 元之賠償金額。其主張被告昱伸及賓漢公司等,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添加不. ‧ 國. 學. 立法14尌特定商品,所訂有關「製造」或「檢驗」之標準,一方面為便於主管機 關尌與消費大眾權益有關之個別行業行政管理之所需15;另方面所謂「製造」或. ‧. 「檢驗」標準,往往遷尌所欲規範之特定行業別之企業經營者容有不同規模、資. sit. y. Nat. 力及技術水準,故僅是「法規最低要求16」而已。與商品責任規範17之目的、內. n. al. er. io. 涵不盡相同,兩者判斷上未必一致18。但是否符合行政上安全規制,仍是個案中. i Un. v. 商品瑕疵判斷一大考量,自不待言。簡言之,政府、學術團體或公會關於商品之. Ch. engchi. 製造常訂有各種技術基準,應解釋為製造或銷售該商品之最低標準,在商品責任 訴訟上不能僅以商品業已符合各該技術基準,即認為無瑕疵,而為免責事由;反 之,如商品不符各該技術基準,則可依此推定該商品具有瑕疵19。. 13. 其他爭點將視與本文關聯程度於判決要旨中摘錄。 如:食品衛生管理法及其授權之行政命仙。 15 因行政機關稽核人力及物力均屬有限。 16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97 年度建上字第 44 號判決參照。 17 乃商品責任事故發生時,為救濟被害人所為之規定。 18 基此,法院於個案中,頇分尌商品或服務之標示說明、商品或服務可期待之合理使用或接受、 商品或服務流通進入市場或提供之時期等項目,具體判斷、審酌商品是否符合前開安全性,企業 經營者不能僅以已依相關製造或檢驗法規生產製造產品,為符合合理期待安全性之抗辯。 19 參閱:新北地院 101 年度重消字第 1 號民事判決附件一原告辯論意旨狀。 9 14.

(20)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另原告援引日本學說與實務見解20,主張在公害事件上,因果關係存在與否 之舉證,無頇嚴密的科學檢證。為求符合公害事件不易證明損害之特性以及衡帄 原則之理念,於本案塑化劑對於人體健康損害之因果關係認定,應放寬以被告於 食品中添加塑化劑有增加損害人體健康之危險已足。據此,原告請求被告等人, 依民法第 191 條之 1 規定負擔商品製造人之推定過失責任,與消保法第 7 條之 企業經營者的無過失侵權責任,賠償消費者「購買產品之支出」、「身體健康檢 查之費用」、「醫藥費」、「精神上損害賠償」、「其他範圍之賠償」等損害。 契約責任部分,原告主張食用安全性乃日常交易觀念中認為食品應具備之品質, 亦為法規所規定之標準,惟被告出賣於原告之食品中,均添加主管機關公告為有. 治 政 毒物質之塑化劑,其物顯然有瑕疵。因此,原告爰依民法規定 大 立 少價金或不履行之損害賠償。. 21. ,請求解約、減. ‧ 國. 學. 原告並主張環保署及衛生署均已公告塑化劑不得添加於食品中,且興隆貿易. ‧. 股份有限公司供貨給賓漢公司時,塑化劑桶身外表均貼有醒目驚嘆號與警告的貼. y. Nat. io. sit. 紙,提醒塑化劑(DEHP)限於工業使用,對身體有害。顯見被告明知塑化劑禁. n. al. er. 止添加於食品中,自不可托言不知系爭成分為違法添加物。依消保法之規定,尌. Ch. i Un. v. 企業經營者故意所致之損害,請求 3 倍之懲罰性賠償金。精神上損害賠償部份,. engchi. 不加計 3 倍,僅計算 1 倍。另「其他範圍之損害」部分,逾 200 萬元部份,一律 調整為 200 萬元。. 20. 日本學說與實務上,為因應公害事件舉證困難之理論發展出的優勢證據說、事實推定說等蓋然 性因果關係理論。主張在公害事件上,因果關係存在與否之舉證,無頇嚴密的科學檢證,只要達 到蓋然性舉證即足,即只要有「如無該行為,即不致發生此結果」之某程度蓋然性即可。其後並 有所謂疫學因果關係及間接反證說之發展。而援用疫學因果關係於公害賠償上,其判斷模式即為: 某種因素與疾病發生之原因,尌疫學上可考慮之若干因素,利用統計的方法,以「合理之蓋然性」 為基礎,即使不能經科學嚴密之實驗,亦不影響該因素之判斷。而美國毒物侵權行為訴訟更有採 「增加罹病危險」之標準以證明損害,換言之,僅頇證明被告之行為所增加之危險已達「醫學上 合理的確定性」(reasonable medical certainty)即可,無需進一步證明被告行為造成原告目前損 害。-參閱:101 年度重消字第 1 號附件一原告辯論意旨狀。 21 瑕疵擔保責任部分,民法第 354 條規定、民法第 359 條規定及民法第 360 條規定。不完全給付 部分,民法第 227 條規定、第 227 條之 1 規定。 10.

(21)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2. 被告抗辯. 被告抗辯所添加之塑化劑成分沒有危險性。其主張:行政院衛生署前於 100 年 6 月委託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綜合 DEHP 的現有文獻資料,編纂 「塑化劑 DEHP 參考資料(醫療衛生人員版)」,該參考資料明確指出:「DEHP 對老鼠的毒性主要是經由 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由 於此機轉在人體並不存在,一般認為老鼠對 DEHP 的敏感性遠高於人類。DEHP 雖在動物實驗有證據顯示其為致癌物,但對人類致癌的證據不足,因此國際癌症 研究中心將 DEHP 歸類為第 2B 類疑似致癌物。」。此外,該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政 治 大. 歸類為第 2B 類疑似致癌物者,尚有許多日常生活經常接觸之食品或其天然成分. 立. (例如咖啡、醃鹹菜、黃樟素等)。足見 2B 類疑似致癌物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即. ‧ 國. 學. 得接觸之物質,其與人類癌症發生之因果關係並無證據足以支持,故原告主張被 告行為所增加之危險已達「醫學上合理的確定性」 (reasonable medical certainty),. ‧. 無頇進一步證明被告行為造成原告目前損害,顯不足採22。. sit. y. Nat. n. al. er. io. 被告進一步主張,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 i Un. v. 物研究中心研究製作之「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記載:「DEHP 為塑膠製. Ch. engchi. 品常用之一種塑化劑,無色、無味的液體。因可用於食物包材、醫療用血袋、橡 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所以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也有少量 DEHP 存在」 、 「世 界衛生組織表示,塑化劑並不至於對人體健康造成立即危害,長期大量攝取才會 對人體健康造成慢性影響。停止暴露後,體內之塑化劑即可快速排出體外,目前 世界各國對 DEHP 規範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TDI)上限範圍為 0.02~0.12 毫克. 22. 被告百晟公司於 98 年 7 月也曾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以系爭「威敏 Power-Lac」產品進行「威 敏之基因毒性安全性評估詴驗」,該詴驗同時進行微生物基因突變分析-沙門菌回復突變測詴法 (Salmonella/Microsome Reversion Assay: Ames Test)、體外哺乳類細胞基因毒性分析-體外哺 乳類細胞的染色體異常分析法(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及動物體內基因毒性分析-囓齒類 周邊血液之微核測詴法(Micronucleus Test),結果指出「威敏 Power-Lac」產品在 3 種詴驗條 件下皆不誘發基因損傷,不具基因毒性,由此更證明被告百晟產品並無損害人體健康之危險。- 參閱:本判決附件二被告百晟公司民事辯論意旨狀。 11.

(22)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公斤,以 60 公斤成人為例,每日攝取量上限為 1.2~8.4 毫克」、「人體詴驗研 究顯示 DEHP 進入人體後,在 12~24 小時內約有一半的量可快速付謝藉由尿液 排出體外;絕大部分的 DEHP 可於 24~48 小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DINP 亦會 被人體迅速排出或付謝,72 小時內有 85%由糞便中排出,其餘部分主要由尿液 排出。」。可知塑化劑於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惟人體能快速付謝塑化劑,不致 殘留體內,原則上應不致於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長期大量攝取塑化劑雖可能對 人體健康造成慢性影響,然停止攝取後,體內之塑化劑仍可快速排出體外。是本 件消費者是否長期攝取大量之塑化劑、所攝取之塑化劑來源是否皆為系爭產品、 且殘存體內之塑化劑是否無法藉人體自然付謝排出體外,而增加消費者健康受損. 治 政 之風險,均未見原告舉證以實其說。則原告主張消費者因食用摻有塑化劑之系爭 大 立 產品而增加損害人體健康之風險,為消費者所受之損害,顯無足採。 ‧ 國. 學. 關於舉證責任之分配,按消保法第 7 條23、消保法施行細則第 5 條24,原告應. ‧. 舉證證明事項頇包含:1.被告為消保法上之企業經營者。2.被告之商品不符合當時. y. Nat. io. sit. 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此包括被告之商品標示有不正確或欠缺說. n. al. er. 明,原告是合理使用該商品,該商品流通進入市場之時間等。3.原告受有損失。. Ch. i Un. v. 4.原告所受之損失與被告之商品不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 engchi. 性間有因果關係。且針對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尚頇尌消保 法施行細則第 5 條之事項:商品或服務的標示說明有不正確或欠缺說明;消費者 使用該商品是合理而非誤用,商品流通進入市場之時點為證明。因上述要件與認 定皆為有利消費者之事實,故依民事訴訟法第 277 條,消費者必頇對以上之事實 23. 消費者如欲主張消保法第 7 條之損害賠償,應符合以下要件:1、責任主體為從事設計、生產、 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2、商品或服務不具有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 全性。3.消費者發生損害。4、損害與商品不具有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間有 因果關係。 24 消保法施行細則第 5 條:「本法第七條第一項所定商品或服務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 待之安全性,應尌下列情事認定之:一、商品或服務之標示說明。二、商品或服務可期待之合理 使用或接受。三、商品或服務流通進入市場或提供之時期。」。據此,商品不具有當時科技或專 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頇尌三點為認定:1、商品或服務之標示說明。2、商品或服務可期 待之合理使用或接受。3、商品或服務流通進入市場或提供之時期。 12.

(23)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 48 年台上字第 887 號判例參照)。惟今原告等貣訴主張因 食用被告之系爭產品受有損害,僅概括主張被告之系爭產品含塑化劑,原告受有 損害。卻未尌「消費者究竟受到何種損害」及「加害行為與損害間有何因果關係」 等要件踐行舉證責任。其請求精神上損害賠償,亦欠缺法律上之依據。. 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違反保 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前 段、第二項前段定有明文。又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為不完全給付者,債 權人得依關於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之規定,請求債務人賠償包括人格權受侵害在. 政 治 大. 內之損害,此觀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二百二十七條之一、第二百二十六條、. 立. 第二百三十一條等規定即明。另以提供服務為營業之企業經營者,依消保法第七. ‧ 國. 學. 條或公帄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所應負之賠償責任,亦以致生損害為要件。是關於損 害賠償之請求,不論係依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消保法、公帄法等規定,均以. ‧. 債權人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無損害即無賠償」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 y. Nat. io. sit. 第 588 號判決參照) 。今原告貣訴主張消費者受有其所列「購買產品之支出」 、 「身. n. al. er. 體健康檢查之費用」 、 「醫藥費」 、 「精神上損害賠償」 、 「其他範圍之賠償」等損害,. Ch. i Un. v. 惟依上開實務見解,原告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7 條、民法第 191 條之 1 等規定,請. engchi. 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告仍頇舉證證明「消費者確實受有該些實際損害」, 以及「被告之行為與消費者受有損害之間有因果關係」。經查,購買產品之支出 係消費者購買產品之對價,非屬損害,自不得列為本件損害賠償之範圍。再者, 原告提貣本件訴訟,未尌「消費者受有實際損害」及「加害行為與損害間有因果 關係」等要件舉證25,本件請求顯無理由,應予駁回。. 25. 包含:原告未舉證消費者受有「身體健康檢查之費用」 、 「醫藥費」 、 「精神上損害賠償」 、 「其他範 圍之賠償」之損害,且原告請求之「其他範圍之賠償」 ,所指為何,亦未見原告說明並檢附相關 證物以實其說,更何況,原告亦未證明消費者受有該等損害係因被告生產系爭產品所致。 13.

(24)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三)爭點 1.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否成立?消費者之請求權基礎為何?是否符合各該請求權規 範之要件? 2.消費者得請求之財產上損害賠償的數額? 3.消費者得請求之精神上損害賠償的數額? 4.消費者得依消保法第 51 條請求懲罰性賠償金的數額?. 二、. 判決要旨. 立. 政 治 大.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歷經多時審理,判決被告昱伸公司、賓漢公司頇各與生產. ‧ 國. 學. 製造、銷售商負連帶賠償責任。惟法院判決共同被告所負賠償金額,最高為 840,049 元、最低為 9 元,與原告請求差距極大26,箇中原因值得探究。茲尌法. ‧. 院見解整理如下:. sit. y. Nat. n. al. er. io. (一)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1.訴訟標的法律關係. Ch. engchi. i Un. v. 有關請求權基礎之擇定,法院認為原告除主張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以外,另 主張契約關係之債務不履行及出賣人之瑕疵擔保責任,因原告未尌其與各被告間 之契約關係及內容舉證,此部分主張尚非可採。同時,如基於債務不履行請求, 即無所謂懲罰性賠償可言;而主張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即無所謂不完全給付。 消費關係既然基於消保法規定所生,該法第 51 條規定之要件,包括實體法及訴. 26. 原告(消基會)於貣訴時請求各被告賠償金額,最高為新台幣(下同)597,044,280 元、最低為 3,509,600 元。 14.

(25)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訟法上之要件27,非謂依該法第 50 條規定所提貣消保團體訴訟,即屬當然得請 求懲罰性賠償金。倘以民法第 191 條之 1 規定為請求權基礎,並非依消保法提貣 訴訟,自無依消保法第 51 條請求懲罰性賠償之權利。從而,觀察原告主張之法 律效果,既包含精神上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等,應認其係基於消費關係而請求, 即應以此為訴訟標的法律關係,分別審酌原告之訴是否有理由。. 關於連帶責任之成立,法院亦認為,依消保法第 7 條28、第 7 條之 129、第 8 條30等規定,商品之設計、生產、製造、分裝或改裝或經銷者,應確保該商品流 通進入市場時,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若商品不符合上. 政 治 大. 述要求,致生損害於消費者或第三人時,上述之人均應負連帶賠償責任。準此,. 立. 除製成最終消費商品之生產製造者頇負賠償責任以外,其他參與商品生產製程,. ‧ 國. 學. 如:加工或原物料提供者,也頇與最終製成商品者負連帶賠償責任。. ‧. 2.損害認定. sit. y. Nat. io. er. 關於消費者是否受有損害,法院認為消保法第 7 條第 1 項之規範目的,在於 商品流通於市場時,合於當時之科技或專業水準可期待之安全性;倘依商品進入. n. al. 27. Ch. engchi. i Un. v. 消保法第 51 條原規定:「依本法所提之訴訟,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者得請 求損害額三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損害額一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 金」。但於 2015 年 6 月間修正為「依本法所提之訴訟,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 者得請求損害額五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重大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三倍以下之懲罰性 賠償金,因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損害額一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 28 消保法第 7 條規定:「從事設計、生產、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於提供商品流通 進入市場,或提供服務時,應確保該商品或服務,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 (第 1 項)、「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 告標示及緊急處理危險之方法」(第 2 項)、「企業經營者違反前二項規定,致生損害於消費者 或第三人時,應負連帶賠償責任。但企業經營者能證明其無過失者,法院得減輕其賠償責任」 (第 3 項)。 29 消保法第 7 條之 1 規定:「企業經營者主張其商品於流通進入市場,或其服務於提供時,符合 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者,尌其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第 1 項)、「商品或 服務不得僅因其後有較佳之商品或服務,而被視為不符合前條第一項之安全性」(第 2 項)。 30 消保法第 8 條規定:「從事經銷之企業經營者,尌商品或服務所生之損害,與設計、生產、製 造商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連帶負賠償責任。但其對於損害之防免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 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在此限」(第 1 項)、「前項之企業經營者,改裝、分裝 商品或變更服務內容者,視為前條之企業經營者」(第 2 項)。 15.

(26)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市場時之科技或專業水準,難以保證可期待之安全性者,即屬違反該法條規範之 目的。在食品添加物,頇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始得添加於食品內。故使用未 經核准之添加物,即可推定不合於目前科技或專業水準之要求。況本件塑化劑乃 非供人食用之物質,不得添加於食品內,應屬目前專業規範所要求;則其摻入食 品內,明顯不符目前專業水準之要求。至於人體對於塑化劑之耐受量為何,及對 於塑化劑之攝取量應達何種程度,始會發生實際傷害或導致疾病等問題;因有關 人體攝取塑化劑是否發生實害,乃關於請求賠償範圍問題,已無審究必要。準此, 原告主張依消費關係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自屬可採。 (二)財產上損害賠償. 立. 政 治 大. 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之項目,包括購買產品之支出、送檢產品是否含塑化劑. ‧ 國. 學. 之檢驗費用、身體健康損害(得知產品含塑化劑後進行健康檢查之費用、醫藥費) 、. ‧. 減少勞動力之損害、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用、其他範圍之賠償、精神上損害賠償、 懲罰性賠償等。法院認為,被告等所生產商品如含有不得添加之添加物,且存在. y. Nat. er. io. sit. 健康上之安全風險,即已合於消保法第 7 條第 3 項規定之要件,自應負損害賠償 責任。但所請求之賠償內容,仍頇尌原告所請求各賠償項目逐一審究。消費者將. n. al. Ch. i Un. v. 對不同被告之請求權讓與原告的情形,以及得否請求之個別理由,另於理由項下. engchi. 逐一檢驗。例如:個別消費者主張食用含有塑化劑商品,對其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即有個別舉證證明之必要。. 1. 消費者購買產品之支出. 原告主張消費者購買各被告所生產製造或銷售之商品,所支出之金錢屬所受 損害一節,應屬可採。又消費者直接購買商品之分銷商(例如藥局或商店)本亦 屬連帶債務人之一,故消費者得以其實際支出之數額為準,請求被告賠償購買商 品之金錢。 16.

(27)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2. 消費者送檢產品是否含塑化劑之檢驗費用. 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 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 193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惟 被告生產製造或銷售含有塑化劑之商品,業經前行政院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發覺, 再由檢察官及地方衛生機關追查;則如消費者對於所購商品是否含有塑化劑有所 疑慮,或得查對主管機關調查並公布之清單,或得先行停止食用有疑慮之商品, 甚或可送交地方衛生機關付為檢驗。消費者並無自行另送請檢驗之必要,則其自 行檢驗之費用,非必要之費用,不得請求被告負擔。. 學. ‧ 國. 3.. 政 治 大 消費者身體健康損害(得知產品含塑化劑後進行健康檢查之費用、醫藥費) 立 法院採納被告提出之資料,認為塑化劑經攝食進入人體後,通常會快速付謝. ‧. 排出人體;且據產科或兒科醫學會意見,亦認為無庸進行血液、尿液的例行性檢. sit. y. Nat. 查。可見縱然攝食含有塑化劑之食品,因其攝取量甚低,並無特意作健康檢查之. io. er. 必要,則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健康檢查之費用,自無可採。按民事訴訟法(下稱 「民訴法」)第 277 條規定,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應負舉證責任。故雖塑. al. n. iv n C 化劑攝食進入人體後,有時因個人體質而影響健康,並有醫療之必要;然此種特 hengchi U 異情形應由原告舉證證明,倘無法為充分之舉證,自難認為該部分主張為可採。. 4. 消費者減少勞動力之損害. 按民法第 193 條第 1 項規定,請求權人對於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固得請求 損害賠償,但消費者對此應負舉證責任。且認定是否已達失能之程度(參照勞工 保險條例之「勞工保險失能給付標準」所定各項失能狀態),及其失能與攝食含 有塑化劑食品之關連等,仍應依照專業醫師之鑑定始得認定。倘未能證明確已達 失能狀態,或未能證明失能與攝食含有塑化劑食品之關連者,尚難採信。 17.

(28)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5. 消費者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用. 消費者對於身體或健康受侵害,因而增加生活上之需要,而向賠償義務人請 求賠償時,應尌有利於己之事實(例如:主張因而增加之支出及賠償義務人應尌 此負賠償義務等)負舉證之責。倘未能舉證,亦難採信。. 6. 消費者其他範圍之賠償. 消費者如欲向被告請求賠償損害,頇尌有利於己之事實(例如:支出及攝食 含有塑化劑食品之關連等)舉證證明。而此所謂「其他範圍之賠償」部分,尚應. 治 政 表明其所依據之請求權依據,倘原告未能為適當之主張及舉證,亦難採信。 大 立 ‧ 國. 學. (三)精神上損害賠償. ‧ sit. y. Nat. 有關精神上損害賠償,法院指出:按民法第 195 條第 1 項至第 3 項規定31,被. n. al. er. io. 害人身體、健康、名譽、自由等人格法益受到不法侵害時,雖非財產上之損害,. i Un. v. 仍可能依上開規定,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 Ch. engchi. 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亦準用之。惟凡不法侵害他人身體等者, 被害人雖對非財產上之損害,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係指被害人本人而言,被 害人父母則不得尌此請求賠償。故本人因遭侵權行為,而有人格法益受有損害且 情節重大者,被害人本人以外之人尚不得依此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但若被 害人因傷病程度已達癱瘓等嚴重程度,足使其無法與父母子女或配偶維持身分關 係,則屬民法第 195 條第 3 項規定之範疇。如被害人傷病狀況未達此程度,其父. 31. 民法第 195 條:「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 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 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第 1 項)、「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以金額賠償 之請求權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貣訴者,不在此限」(第 2 項)「前二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 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第 3 項)。 18.

(29)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母子女或家人、親友縱有精神上之壓力或自覺之痛苦,尚不得據此請求非財產上 之損害賠償。據此,部分消費者因購買被告所生產、販售添加塑化劑之商品,而 侵害其健康,依民法第 195 條規定請求精神上損害賠償;與因購買上述商品供自 己父母子女或其他親友食用者,實際食用者健康受損害,購買者遂因自責或擔憂 而造成精神上之損害,二者應予區別。. 法院進一步認為,消費者食用含塑化劑商品後,固存在致癌性、生殖毒性等 風險;但其對於動物之急性毒性低,頇長期食用超過每日可容忍攝取量時,方可 能對人體造成影響。如每日攝食量不超過可容忍攝取量,當不致於使身體健康受. 政 治 大. 到影響,縱使長期且攝食超過容忍攝取劑量時,仍會因劑量多寡、暴露期間長短、. 立. 暴露的途徑或過程(呼吸、食入、飲用或皮膚接觸)、混合其他化學物質暴露、. ‧ 國. 學. 個人的特異性(如年齡、性別、營養狀況、家族特徵、生活型態和健康狀態)等 因素,始能決定對於身體健康之有害程度。同時,塑化劑 DEHP 在進入人體後,. ‧. 於 12 至 24 小時內,DEHP 約有一半及其付謝物將藉由尿液排出體外,而大部分. y. Nat. io. sit. DEHP 及其付謝物將在 24 至 48 小時內由尿液或糞便排出。至於塑化劑 DINP,. n. al. er. 在 72 小時內亦有 85%由糞便中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參照行政院衛生. Ch. i Un. v. 署國民健康局「食品中塑化劑汙染衛教手冊」) ,則食用含有塑化劑(DEHP、DINP). engchi. 之商品後,因其成分將在短時間內經人體付謝排出體外,對於健康並未造成損害, 故原告請求賠償食用含有塑化劑(DEHP、DINP)商品之消費者因健康受侵害之精 神上損害賠償,自非可採。. 此外,購買含有塑化劑商品供父母子女或其他親友食用者,主張精神上受有 壓力或受指責而產生精神上痛苦,乃請求精神上之損害賠償,因實際食用含塑化 劑成分商品之人,其健康並未真正受到侵害,本人已不得請求賠償精神上之損害 賠償,購買上述商品供其食用者,自亦更不得請求此項賠償。況且,縱使食用者 本人得請求精神上之損害賠償,但實際食用上述商品者,既未因其健康狀況已達 19.

(30)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破壞身分關係之程度者,則其父母子女或配偶仍不得依據民法第 195 條第 3 項規 定,請求精神上之損害賠償。. 另一方面,法院認為有關設計、生產、製造或經銷商品之企業經營者,對於 不合消保法第 7 條第 1 項規定者,即應對消費者負損害賠償責任,乃關於應否負 賠償責任問題,但此處討論者乃是否得請求賠償之範圍問題。換言之,賠償義務 人固頇負賠償責任,但其賠償之數額仍應以消費者實際受有損害之範圍為準,二 者並不相同。 (四)懲罰性賠償金.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有關懲罰性賠償金的請求,法院認為如適用消保法第 51 條規定,命企業經 營者賠償消費者超過原損害額之懲罰性賠償者,頇以其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存在時,. ‧. 方得准許。而從事設計、生產、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乃至銷售之. sit. y. Nat. 企業經營者,如違反消保法第 7 條第 3 項及第 8 條第 1 項之規定,固應負連帶賠. n. al. er. io. 償責任。但如最終成品之生產製造商或品牌銷售者,對於商品不符消保法規定情. i Un. v. 形並無惡性,尚無對其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之權利。其次,在生產製造過程當中,. Ch. engchi. 如部分原料提供者故意提供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危害之原料,而其餘參與商品生產 製造過程之企業難以認定其有惡性,但卻因消保法規定而頇負連帶賠償責任時, 則得否向參與生產製造過程中之全部企業均請求懲罰性賠償,即有深究之必要。 為免消費者對於全部曾參與生產製造過程之企業,均得請求懲罰性賠償,將可能 使僅具輕過失之企業經營者負擔過重之賠償責任,不符消保法第 51 條意旨。法 院遂認為,消費者能否請求全部參與生產製造過程之企業均負懲罰性賠償責任, 當以全部參與生產製造過程者是否具有相等可責性而定。若部分參與生產製造者 不應負懲罰性賠償責任,其餘參與者亦當同時減輕此部分責任。. 20.

(31)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總此,法院認為在本事件中,生產製造或銷售最終供消費者消費之商品之企 業經營者,雖在商品中添加由被告昱伸、賓漢公司所出售含塑化劑之貣雲劑,未 詳細確認所添加者是否合法,難謂無過失存在;但尚不能據以認定其對商品含塑 化劑具有惡性。至於昱伸、賓漢公司明知其出售之貣雲劑含塑化劑原料,自屬惡 性之企業經營者。但在本事件中,製造最終消費商品之其他被告,其行為尚非屬 於故意或重大過失,而於整體生產製造過程中;倘若使該最終消費商品之生產製 造者與故意添加非法物質之中間原料供應商,頇尌懲罰性損害賠償負連帶責任時, 對該最終消費商品之生產製造者而言,並不合於消保法第 51 條懲罰惡性企業經 營者之意旨,且與中間原料供應商所負連帶責任,亦屬過苛。準此,在本事件中,. 治 政 對於最終消費商品生產製造者之其他被告,不應准許原告請求懲罰性賠償 。同時, 大 立 故意添加非供人食用物質之中間原料供應商,亦即昱伸、賓漢公司,雖屬得請求 ‧ 國. 學. 懲罰性賠償之對象,但因其他被告與此二被告負連帶賠償責任,如命此二被告應. ‧. 負懲罰性賠償責任,將使其他被告同負懲罰性賠償責任。為免違背消保法第 51. sit er. al. n. 判決評析. io. 三、. y. Nat. 條規範意旨,故僅得認為原告尌此懲罰性賠償之請求,亦無可採。. Ch. engchi. i Un. v. 本件,涉及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中,損害與損害額認定之問題。從兩造攻防與 法院判決可以發現,在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縱採取消保法第 50 條團體訴訟, 由於現行法固守個別權利之保障模式,不論在實體權利的主張上,或是救濟程序 的進行上,均困難重重。究竟是類案件中,審判所面臨的困境、裁判見解蘊藏的 機智與謬誤為何?詴分析如下: (一)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1. 請求權基礎 21.

(32)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訴訟標的之確認,將影響審理方向與實體權利之審查。因此,首先頇確認本 件訴訟標的為何,是否限於消保法規定之請求權?是否包含民法侵權行為損害賠 償請求權,以及契約上之請求權?結論上,本案法院將訴訟標的限縮於「基於消 費關係而請求32」,理由可能在於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不一定存在契約關係33; 且消保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訴訟」 ,依法院見解,不包含以民法商品製造人侵 權責任為請求權基礎之情形。. 然而,本文以為,本案訴訟標的之確認,頇先探討消保法第 50 條所定消保團 體得受讓之債權,是否限於消費者本於消保法規定而生之請求權? 對此,實務上,. 政 治 大. 有採肯定見解,認為消費者得讓與全部損害賠償請求權、懲罰性賠償金,但不及. 立. 於民法有關不完全給付等契約上之請求權34。惟自該規定文義觀之,實在無法得. ‧ 國. 學. 出如此限縮之結論35。再按消保法第 50 條規範目的,乃為因應消費紛爭之特性, 追求消費權益與訴訟經濟之帄衡,提供一制度由消保團體為多數弱勢消費者之權. ‧. 利進行訴訟。是以,為尊重消費者授權之真意;兼顧紛爭解決一次之程序要求。. y. Nat. n. al. Ch. engchi. er. io. 費原因事件而生之民事損害賠償請求權即可36。. sit. 本文以為,應承認消保法第 50 條所定消費者所得讓與之權利,只頇係因同一消. i Un. v. 基此,本件原告既主張食品添加違法物質為瑕疵給付,並依債務不履行與物 之瑕疵擔保等規定請求損害賠償等法律效果。可知,原告除侵權責任外,另有主 32. 此處所指應為「消保法第 7 條以下之商品安全責任」與「同法第 51 條懲罰性賠償金請求權」。 如:部分消費者非購買者、部分企業經營者非終端銷售者。 34 系爭案件為國內首宗消費團體訴訟「博士之家」訴訟案例。-台灣板橋地方法院 89 年度重訴 字第 65 號判決參照。 35 學說上,亦曾指出:因同一原因事實而生競合之數請求權規範基礎,實體法上僅有一債權,債權 人僅有一次處分受讓之可能,無法將同一原因事實所生競合之不同請求權規範基礎分別而讓與。 故應認為消保法第 50 條所定消費者所讓與之債權,指消費者本於消保法所規定而生之請求權或 因同一原因事實,而得主張之其他依民法而生之請求權或相關規定而發生之權利均包含在內。- 楊淑文,消費爭議與消費訴訟,消保法與民法之分與合,頁 129,2013 年 8 月。此說以新實體法 說為基礎,在此前提下,侵權行為、不完全給付等因請求權規範基礎競合而生之請求權依據,均 屬於消費者或第三人所讓與之債權。-陳榮宗、林慶苗合著,民事訴訟法(上),頁 294-295,修 訂第七版,2009 年 11 月;楊淑文,訴訟標的理論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 61 期,頁 233,1999 年 6 月。 36 不限於本於消保法規定所生之請求權,惟應限於「損害賠償請求權」,以符文義。 22 33.

(33)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俐伶. 張契約相對人應負擔契約責任之旨,並已將相關事實於審判中呈現。在承認消保 團體依消保法第 50 條受讓之權利,包含消費者基於同一原因事實,而得主張之 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前提下。法院宜為必要之闡明,仙原告醭清各項請求之主觀 範圍37,再依訴之合併方式38審理、裁判。若可得知消費者處分其權利之真意, 包含讓與其行使解除契約等形成權後,按債務不履行或瑕疵擔保之規定,所享之 損害賠償請求權時;該部分權利亦應為消保團體所得貣訴主張。法院自應依照當 事人所主張之請求權及事實,檢討各該請求權39對於不同被告是否成立,並決定 損害賠償之範圍;而無庸、也不應以侵權責任為名,「偷渡」返還商品價金之法 律效果40。又原告據證是否充分,以及消保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訴訟」之解. 治 政 釋爭議 ,僅涉及不同請求權是否成立,與成立後是否另依消保法第 51 條得請 大 立 求懲罰性損害賠償金;不得自始據以否認原告之貣訴包含其他請求權之主張 。 41. 42. ‧ 國. 學. 2. 損害認定之進退維谷. ‧ sit. n. al. er. io. 37. y. Nat. 法院一方面認為商品含有未經核准之添加物,可推定為不合於目前科技或專. i Un. v. 本件原告頇限縮契約上請求之主觀範圍,方能達到訴訟之目標。尌債務不履行及物的瑕疵擔保 責任部分,其請求應僅向契約相對人為之。 38 按採取訴訟標的理論與當事人請求法院裁判之意思不同,可能為不同之合併類型。 39 包含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損害賠償請求。 40 本案受訴法院雖未言明,惟其未以契約上請求為審理對象。似乎慮及,若循部份實務見解,否 認消保團體得受讓民法中契約上請求權,將造成消費者另訴主張權利之不便。惟法院實可透過解 釋消保法第 50 條,表示與上述實務見解不同之看法。可惜本件法院捨此不為,反而迂迴地將返 還商品價金之法律效果,夾藏在侵權責任中加以裁判,並不妥適。 41 消保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訴訟」所指為何,目前實務與學說見解分歧。學說上有基於懲罰 性賠償金處罰「主觀惡性」之目的,而認為所謂「本法」應指消保法中任何「以保護消費者為目 的」的權利義務規定而言,不限於消保法明文規定貣訴請求的「法律效果」或「請求權基礎」之 情形。於此說下,消費者貣訴請求損害賠償時,無論係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如該法第 7 條或第 23 條) ,或依據民法或其他法仙相關規定(如民法第 184 條、第 226 條或第 360 條) ,只 要涉及企業經營者違反以保護消費者為目的的規定,致侵害消費者權益,消費者即得併依消費者 保護法第 51 條規定,請求懲罰性賠償金。-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懲罰性賠償金-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122 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 229 期,頁 109-112,2013 年 8 月 1 日。惟本 案法院不承認消保法以外之請求權有本條之適用,因而認定本案訴訟標的(按法院判決脈絡,以 下稱「訴訟標的」依傳統訴訟標的理論判斷之。)僅限於基於消費關係所為之請求。(揆諸判決全 文,請求之基礎應包含「消保法第 7 條以下之商品安全責任」與「同法第 51 條懲罰性賠償金請 求權」。) 42 惟頇考慮請求權基礎規範之競合問題(如:民法第 191-1 與消保法第 7 條)。 23. Ch. engchi.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e  ArrayList class is an example of a  collection class. • Starting with version 5.0, Java has added a  new kind of for loop called a for each

Place the code elements in order so that the resulting Java source file will compile correctly, resulting in a class called “com.sun.cert.AddressBook”。..

Should an employer find it 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employment of the Class A Foreign Worker(s), the employer shall, within four (4)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Write the following problem on the board: “What is the area of the largest rectangle that can be inscribed in a circle of radius 4?” Have one half of the class try to solve this

The hashCode method for a given class can be used to test for object equality and object inequality for that class. The hashCode method is used by the java.util.SortedSet

If that circle is formed into a square so that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original circle and the perimeter of the square are exactly the same, the sides of a pyramid constructed on

For an important class of matrices the more qualitative assertions of Theorems 13 and 14 can be considerably sharpened. This is the class of consistly

Numerical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some convex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s (SOCPs) by solving the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reformulation of the KKT optimality cond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