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 第七卷第二期 2017 年 3 月 頁 1~33 10.6235/TVE.2610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

林清南1、徐昊杲2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歷程,採用比較教育研 究法,首先,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趨勢;繼之,分 別探討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歷程,而後加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海峽兩 岸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歷程,皆是先由規模擴張開始,接著朝向品質提升以及特 色多元的發展;最後,提出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規模的擴張要注意生源問題 和建全技職體系,在品質的提升要配合產業需求和提升至本科(大學)層級,在 多元和特色要落實務實致用和全人教育理念等建議。 關鍵詞: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比較研究。 1 林清南(通訊作者):新北市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校長 電子郵件:principal@scvs.ntpc.edu.tw 2 徐昊杲:龍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特聘教授 收件日期:2016.09.28;接受日期:2017.03.21

(2)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eptember, 2017, Vol.7 No.2, pp. 1~33

10.6235/TVE.2610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Strait 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g-Nan Lin1, How-Gao Hsu2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strait 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adopti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method. First, it describes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and the trend of cross-strait 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Next,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strait 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n compares them.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strait 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has started from the scale expansion, and then has been oriented toward quality optim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concluded som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irs,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student sour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scale expansion. Second, it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y and enhance students’ quality to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in quality upgrading. The last, it should carry out pragmatism and holistic education philosophy in character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Keywords: Cross-Strait,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1 Ching-Nan Lin (Corresponding Author): Principal, New Taipei Municipal San-Chung Industrial High

School

E-maill: principal@scvs.ntpc.edu.tw

2 How-Gao Hsu: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unghwa University Manuscript received: 2016.09.28; Accepted: 2017.03.21

(3)

壹、前言

海峽兩岸從 1987 年開始,臺灣地區讓民眾赴大陸探親後,海峽兩岸的學術交 流逐漸擴大;1989 年大陸地區 58 所高校,開始招收臺灣與港澳地區的研究生;1992 年臺灣為規範兩岸人民教育交流事項,頒布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 例》,並於 1997 年公布的《大陸地區學歷檢核及採認辦法》皆認可兩岸高等教育 未來的走向(黃瑞彬,2010;周家華,2015);2006 年大陸承認臺灣高等教育所有 學歷;2008 年海峽兩岸教育交流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快速發展,並在 2010 年進入 兩岸交流的突破期,臺灣承認大陸學歷並開放陸生來臺,修正公告《兩岸人民關 係條例第 22 條》、《大學法第 5 條》和《專科學校法第 26 條》,承認大陸地區 41 所高等學校的學歷,並開放 2000 名學生來臺就讀學位(郭添財,2015);而 2012 年臺灣為了招收陸生,特別成立「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 2013 年開放大陸專科學生來臺灣就讀二技,開啟兩岸高等技職教育交流的合作(周 家華,2015),也可見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的蓬勃發展和交流密切。 而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自 1996 年輔導績優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 學院,以及具有規模之現有技術學院改名為強調實務的科技大學,朝向建立高職 連接專科、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的第二條高等教育國道發展(林大森,2003;簡 明忠,2005)。而大陸地區則自 1999 年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 組成部分,要積極大力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並成為大陸地區高等教育擴招的主 力,使其招生的規模連連快速增加(鄔大光,2006;傅雪齡,2008);針對海峽兩 岸高等技職教育快速發展的歷程,本研究採用比較教育研究法,聚焦於臺灣與大 陸地區高等技職教發展的規模擴張、品質提升和多元特色等因素,故本研究的目 的為: 1.探討和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規模擴張的發展歷程; 2.探討和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品質提升的發展歷程; 3.探討和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多元特色的發展歷程。 另,根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本文所稱的「海峽 兩岸」是指位處臺灣海峽東側和西側的臺灣與中國大陸,兩者則相對稱為「臺灣 地區」和「大陸地區」。另外,將高等教育階段的技術及職業教育稱為「高等技 職教育」(林大森,2003;簡明忠,2005)或「高等職業教育」,而所稱「高等 技職教育」的學校,在臺灣地區為現有的專科、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簡稱為「技 專校院」或是「科技校院」,包括有專科和大學層級;同等於大陸地區所稱的「高 等職業教育」(簡稱高職學校)的學校,包括有「高等專科學校」、「職業技術 學院」或是「職業大學」,則是以專科層級為主(紀寰緯,2012)。此外,受限

(4)

於海峽兩岸產業環境的差異和區域發展的不同,以及學校辦學和經營的效能等 等,因涉及討論範圍和因素過於廣泛,故皆不在本文討論和比較之內。

貳、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

一、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

趨勢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高等教育都有快速發展的現象,高等教育不論是 校數或學生的規模皆有所擴張(周祝瑛,1999;姜爾林,2015;鄔大光,2006; 傅雪齡,2008;戴曉霞,2000);對於高等教育的擴張發展,Trow(1962)依據美 國在 1939 年到 1961 年之間,就讀高等教育學生的入學率,佔 18 歲至 21 歲年齡 層的人口,由 14%提高到 38%的發展現象,首先,提出大眾化高等教育(mass higher education)的觀念(Macfarlane, 2012);其指出高等教育已由往昔精英教育的定 位,轉換成培育經濟發展的技術人才培育角色,以適應社會和科技變遷的發展所 需;因此, Trow(1973)依高等教育就讀學生的粗在學率,劃分為菁英(15%以 下)、大眾(15%到 50%)和普及(50%以上)的三個發展階段(鄔大光,2006; 傅雪齡,2008;戴曉霞,2000;Trow, 2006)。而楊朝祥(2005)和方展畫等(2009) 則分別指出教育對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性,特別是技職教育對海峽兩岸經濟發 展的關鍵。而隨著政治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臺灣地區因教改鬆綁理念的 高等教育多元化,而大陸地區則在高教擴招政策的高教產業化,分別促成海峽兩 岸高等技職教育快速發展的現象(徐昊杲、林清南,2015)。 而依據國際教科文組織(UNESCO)於 1995 年提出「高等教育的轉變與發展 政策」(document of polices for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的 報告,由於人口的增加和國家的競爭力等原因,世界各國高等教育入學的人數有 迅速擴張的發展趨勢(周祝瑛,1998)。從高等教育的粗在學率(高等教育學齡 人口粗在學率=高等教育學生人數粗/高等教育相當學齡人口數×100%)來看,周 祝瑛(1999)指出在歐美許多先進或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朝向大眾 化甚至普及化發展。而高等技職教育屬於高等教育重要的ㄧ環(楊朝祥,2005; Postiglione, 2015),故海峽兩岸的高等教職教育的發展,自跟隨著世界高等教育有 快速發展的趨勢,同樣,朝向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發展(馬樹超、郭揚,2009)。 另外,傅雪齡(2008)則指出就全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可區分為 美國持續擴張的模式、歐洲重新擴張的模式以及發展中國家後發外生的模式;戴 曉霞(2000)則提出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規模擴張、功能多元、發展多樣、財務 沉重和績效責任等五個重要的現象;徐昊杲和林清南(2015)歸納認為海峽兩岸 高等教育都是屬於發展中國家,配合經濟發展的後發外生模式,也都有規模快速

(5)

發展的現象,同時,並兼具有目標多元和型態多樣的趨勢,以及面臨財政資源的 困難和辦學績效的挑戰。而潘懋元與謝作栩(2004)則歸納 Trow 對於高等教育由 精英、大眾到普及發展階段,由於量的改變致使質的變化,如表 1 所示。由高等 教育粗在學率的 15%和 50%為界限,可以從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功能、課程、 教學、學習、類型規模、領導決策、學術標準、入學方式及管理模式等十個向度, 說明和了解在不同量的發展階段中,高等教育在質的改變和差異。如同高等教育 精英、大眾及普及三個發展階段量質的變化趨勢,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發展 上,也從規模的擴張,朝向品質提升和特色發展的趨勢。 表 1 高等教育精英、大眾及普及三個發展階段量對質產生的變化 發展階段 (粗在學率) 精英階段 大眾階段 普及階段 15%以下 15%到 50% 50%以上 1 理 念 少數人的權利 一定資格的權利 每個公民的權利 2 功 能 塑造人的心智和個性 培養領導和學術人才 傳授技術與培養能力 培養技術與經濟專家 培養社會的適應能力 造就現代社會的公民 3 課 程 側重學術與專業 高結構化與專業化 靈活的模組化課程 學習與生活無界限 課程結構泛化 4 教 學 學年制和必修制 重視個別指導 師徒關係 學分制 講授為主撫以討論 師生關係 教學形式多樣化 應用現代化科技 師生關係淡化 5 學 習 住校 學習不間斷 通車 多數學生學習不間斷 延後入學 時學時輟學生增多 6 類型規模 類型單一 每校數千人 學校社會界線明顯 類型多樣化 數萬人的大學城 學校社會界線模糊 類型多樣沒有標準 學生數量無限 學校社會界線漸失 7 領導決策 少數精英群體 受政治關注和影響 公眾介入 8 學術標準 共同的高標準 多樣化 價值增值為標準 9 入學方式 考試成績英才教育 引進非學術標準 個人意願 10 管理模式 學術人員 教授治校 專業管理者 初級人員和學生參與 管理專家 校內外人士民主參與 資料來源:引自潘懋元、謝作栩(2004)。試論從精英到大眾高等教育的過渡階 段。載於陳學飛、秦惠民主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精選集-與 135 學者 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與高校擴張,頁 22-32。北京市:中央編譯。

(6)

二、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的規模擴張 對於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現象,可以從高等技職教育的學校數 和學生人數,看出確有規模快速擴張的結果。徐昊杲和林清南(2015)指出臺灣 地區自 1994 年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並於 1996 年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 中》提出教育鬆綁的理念,於是教育部推動輔導績優的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 附設專科部。表 2 和表 3 分別為臺灣地區高等技職學校 84 學年度到 104 學年度的 校數和學生人數,由表 2 中高等技職學校的校數變化,可知臺灣地區在 84 學年度 的高等技職學校是以專科學校為主,逐漸改制和升格為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而 至 95 學年度總校數達 93 所最高,後因少子女化等問題,至 104 學年度總校數略 下降為 87 所;其中,專科學校數由 84 學年度得 74 所,持續縮減至 104 學年度的 13 所,而技術學院的學校數,則先成長至 91 學年度最高的 56 所,接續因改制為 科技大學,至 104 學年度下降至僅 15 所;另,科技大學則從 86 學年度的 5 所開 始,穩定的成長至 104 學年度的 59 所校數。 表 2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學校 84 到 104 學年度的校數 學年度 專科 學校 技術 學院 科技 大學 總計 學年度 專科 學校 技術 學院 科技 大學 總計 84 74 7 0 81 95 16 45 32 93 85 70 10 0 80 96 15 41 37 93 86 61 15 5 81 97 15 40 38 93 87 53 20 6 79 98 15 37 41 93 88 36 40 7 83 99 15 31 46 92 89 23 51 11 85 100 15 28 49 92 90 19 55 12 86 101 14 24 53 91 91 15 56 15 86 102 14 22 55 91 92 16 55 17 88 103 14 17 57 88 93 14 53 22 89 104 13 15 59 87 94 17 46 29 92 -- -- -- -- --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6):教育部統計處。教育統計查詢-技專校院校數, 2016 年 11 月 20 日 , 取 自 https://stats.moe.gov.tw/result.aspx?qno=MQA3ADkAMgA1 而由表 3 中,臺灣地區高等技職學校的學生人數變化,在 84 到 104 學年度高

(7)

等技職學校的學生人數,如同校數由專科改制和升格為大學層級(技術學院和科技 大學),高等技職學校的在學總學生人數由 84 學年度的不到四十萬人(394,751 人),逐年成長至 91 學年的六十多萬人(679,021 人)最高,並持續到 104 學年 度都維持在六十多萬人的總在學人數;其中,學生人數有明顯朝向大學的層級來 擴張,並有再進一步往研究所的碩博士層級來擴張趨勢。可見,臺灣地區的高等 技職教育不僅有規模擴張的現象,且有由專科層級逐漸上移到大學層級,並往碩 博士研究所的層級來發展,而其因產業發產、社會需求和政治發展等因素,不在 本文討論的範圍之中。 表 3 臺灣地區民國 84 到 104 學年度高等技職學校在學的學生人數 學年度 專科 大學 碩士 博士 總計 84 394,751 -- -- -- 394,751 85 412,837 28,672 1,763 337 443,609 86 433,865 44,331 2,129 378 480,703 87 452,346 64,402 2,521 420 519,689 88 457,020 105,632 3,918 511 567,081 89 444,182 157,340 5,953 634 608,109 90 406,841 245,081 8,704 854 661,480 91 347,247 319,026 11,641 1,107 679,021 92 289,025 360,075 14,699 1,400 665,199 93 230,938 407,086 17,628 1,689 657,341 94 180,886 443,884 20,805 1,963 647,538 95 153,978 483,455 24,767 2,961 665,161 96 133,890 495,786 28,635 2,460 660,771 97 102,546 513,752 36,307 2,887 655,492 98 108,322 505,198 34,767 2,786 651,073 99 117,431 499,476 32,777 2,681 652,365 100 101,052 527,300 37,303 3,176 668,831 101 101,179 530,274 37,849 3,201 672,503 102 101,418 526,725 36,840 3,229 668,212 103 99,021 521,062 35,637 3,281 659,001 104 93,909 515,342 35,680 3,294 648,225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6):教育統計查詢大專校院技職體系學生數-依學 校級別查詢 https://stats.moe.gov.tw/result.aspx?qno=MgAwADUA0

(8)

相對於大陸地區高等教育的擴張,傅雪齡(2008)提出教育產業化的看法, 由於中共中央政府試圖多方擴大內需,以面對 1998 年所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問 題。方展畫、劉輝、傅雪凌(2009)更明確的指出,自 1999 年所實施的高等學校 擴招政策,實為擴大內需以促進經濟發展,並解決失業問題。因此,中國教育部 門很快的從 1999 年開始,推動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張政策。表 4 和表 5 分別為大陸 地區高等普通高等教育從 1998 年到 2015 年的校數和學生人數,由表 4 中普通高 等學校(本專科院校)學校的校數變化,可知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在 1998 年的總校 數為 1022 所,每年學校數的規模都是穩定成長,到 2015 年已成長至 2,560 所之多; 其中,不論是專科層級或本科層級的校數都有規模擴張的趨勢,專科學校由 1998 年的 422 所,學校數在 2015 年已達 1,341 所,成長高達 3 倍以上,同樣,本科院 校也由 1998 年的 600 所學校數,在 2015 年成長到 1,219 所,成長也達 2 倍以上, 復因,大陸地區的學制不同於臺灣地區的雙軌制,本科的高等職業教育校數納入 本科學院的統計,故若針對大陸地區的高等職業學校校數,實不僅止於專科校院 而已,可見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數規模擴充之大。 表 4 大陸地區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院校)從 1998 年到 2015 年校數 年代 專科 院校 本科 院校 總計 年代 專科 院校 本科 院校 總計 1998 422 600 1,022 2007 1,168 740 1,908 1999 474 597 1,071 2008 1,184 1079 2,263 2000 442 599 1,041 2009 1,215 1090 2305 2001 628 597 1,225 2010 1,246 1122 2,358 2002 767 629 1,396 2011 1,280 1129 2,409 2003 908 644 1,552 2012 1,297 1145 2,442 2004 1,047 684 1,731 2013 1,321 1140 2,491 2005 1,091 701 1,792 2014 1,327 1202 2,529 2006 1,147 720 1,867 2015 1,341 1219 2,560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部(2016)。1998-2015 年教育統計數據--各級各類學校校數。 2016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moe.gov.cn/s78/A03/ghs_left/s182/ 而由表 5 中,大陸地區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人數變化,從 1998 到 2015 年度 普通高等學校的總在學學生人數,大陸地區的高等教育不論是專科、本科、碩士 或博士的層級,在學生人數上都有快速的成長,總在校學生人數,由三百五十多 萬(3,529,105 人)人,逐年快速成長到二千八百多萬人(28,164,374 人):其中, 在專科層級由七十三 萬多人(733,310 人),逐年急遽的成長到一千多萬人

(9)

(10,486,120 人),學生人數的成長高達十四倍以上(10486120/733310=14.30); 同樣,因大陸高等教育學制並非雙軌制,本科生(大學)和研究生(碩士和博士) 層級的在學學生人數,無法從高等教育的統計中區分出來,故若針對大陸地區的 高等職業學校的在學人數,也實不僅止於專科的學生人數而已,可見,大陸地區 高等職業教育在學生人數規模成長的快速。同樣,其規模擴張產生的因素不屬本 文探討的範圍。 表 5 大陸地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校院)1998 年到 2015 年在學的學生人數 年代 專科 本科 碩士 博士 總計 1998 733,310 2,611,259 145,193 39,343 3,529,105 1999 878,253 3,149,273 178,525 54,038 4,260,089 2000 1,008,691 4,142,379 223,274 59,837 5,434,181 2001 2,946,914 4,243,744 293,899 76,840 7,561,397 2002 3,762,786 5,270,845 392,243 108,737 9,534,611 2003 4,793,553 6,292,089 514,573 136,687 11,736,902 2004 5,956,533 7,378,436 654,286 165,610 14,154,865 2005 7,129,579 8,488,188 787,293 191,317 16,596,377 2006 7,955,046 9,433,395 896,615 208,038 18,493,094 2007 8,605,924 10,243,030 972,539 222,508 20,044,001 2008 9,168,042 11,042,207 1,046,429 236,617 21,493,295 2009 9,648,059 11,798,511 1,158,623 246,319 22,851,512 2010 9,661,797 12,656,132 1,279,466 258,950 23,856,345 2011 9,588,501 13,496,577 1,374,584 271,261 24,730,923 2012 9,642,267 14,270,888 1,436,008 283,810 25,632,973 2013 9,736,373 14,944,353 1,495,670 298,283 26,474,679 2014 10,066,346 15,410,653 1,535,013 312,676 27,324,688 2015 10,486,120 15,766,848 1,584,719 326,687 28,164,374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部(2016)。1998-2015 年教育統計數據--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 生數。2016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moe.gov.cn/s78/A03/ghs_left/s182/

(10)

參、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發展歷程

就臺灣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歷程,可以解除戒嚴為歷史的區分點, 在 1987 年之前的國家威權體制時期,以及之後的民主開放多元時期。基本上臺灣 地區的教育發展也是如此,而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也不脫此歷程。特別是在國家 威權體制解構之後,政府解除黨禁、報禁、集會和結社自由等等,教育亦受此潮 流的影響,朝更民主、開放和多元的發展(林大森,2003 年;張媛甯,2005),加 以教改的鬆綁理念,直接的促使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的規模擴張。 而就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而言,教育部在 1987 年擬定《改進及發展技職教育 五年計畫》,1989 年實施《發展技職教育五年計畫》;1990 年逐步的廢除三專學制, 改制為學院或技術學院;1991 年教育部提出《發展及改進技職教育中程計畫》,此 時,葉煬彬和林佳穎(2008)指出配合臺灣高科技的發展主軸,因基層技術人力 需求相對的減少,加上高等職業學校學生升學意願的提高,復於 1994 年的第七次 全國教育會議決議專科學校升格改制為技術學院並得附設專科的共識,並於 1995 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白皮書》中,將專科學校升格改制為技術學院附設專科正 式的納入,同年,《專科學校法》增訂「教育部得遴選績優專科學改制技術學院校 並核准附設專科部」條文內容;據此,1996 年,訂頒《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 技術學院並核准專科部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改制辦法),輔導績優的專科學校改 制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同時,配合高等教育恢復擴張的政策,輔導具有規模 之現有技術學院改名為強調實務的科技大學(簡明忠,2005),至此,臺灣地區的 高等技職教育快速擴張,朝向建立高職-專科-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的第二條高等教 育的國道。是以,以下謹從 1996 年的《改制辦法》開始,如表 6 所示,條列臺灣 地區有關高等技職教育發展重要政策和變革。 表 6 1996 年《改制辦法》後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發展重要政策和內容重點 序 年代 重要政策或法規 內容重點 規 模 的 擴 充 1 1996 年 《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技 術學院並核准附設專科部實施 辦法》 輔導績優的專科學校改制技術 學院並附設專科部 2 1997 年 《大學校院申請設置二年制技 術院系審核要點》 開設二年制技術系以提高二專 和五專升學的機會 (續下頁)

(11)

序 年代 重要政策或法規 內容重點 3 1998 年 《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 實施方案》 擴增二專到碩士層級的在職專 班。 4 1999 年 《教育改革行動方案》 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 品 質 的 提 升 5 1999 年 《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審 核作業規定》 由符合規定的技術學院申請改 名為科技大學 6 2000 年 《技職教育白皮書》 建立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適度 擴增高等技職教育 7 2001 年 《技專校院評鑑實施原則》 開始辦理技專校院的綜合評 鑑,以提升技職教育的品質 8 2004 年 《專科學校評鑑實施辦法》 規範評鑑內涵以及作為申請改 制技術學院審查的條件 9 2009 年 《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及技術 學院教學卓越計畫要點》 我國高等教育數量急速擴充,以 提升技職校院教學品質 多 元 的 發 展 10 2001 年 《技專校院發展學校重點特色 專案補助計畫》 鼓勵發展學校重點特色,提升教 學品質和辦學特色,達到產學資 源共享之目的 11 2005 年 《教育部推動技專校院與產業 園區產學合作實施要點》 以創新、研發及人才培訓等方 式,活化產學合作機制 12 2006 年 發布《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 辦法》 引導學校實務課程及產學研發 計畫 13 2009年 《技職校院赴東南亞開設境外 專班試辦要點》 促進技職校院國際化,提升技專 校院國際競爭力; 輸出技職教 育產業,強化學術外交 14 2010 年 《技職教育再造方案》 改善師生教學環境、強化產學實 務連結、培育優質專業人才 15 2010 年 推動「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 計畫」 提升大專生就業力及厚植國家 競爭力 16 2010 年 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 位學程」 招收學士以上畢業者,培養學生 具第二專長及跨領域 17 2011 年 推動為期4 年的「連結亞太- 深耕東南亞計畫」, 以高等教育產業輸出深化與東 南國家的關連 18 2012 年 發展典範科技大學 引導科技大學建構產業創新研 發環境,帶動產學合作人才培育 及智慧財產加值的效益 19 2015 年 制定「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研訂技職專法,制定「技術及 職業教育法」~彰顯技職教育 特色

(12)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自 1996 年《改制辦法》以後,有關高等技職教育發展 重要政策和內容重點,從表 1 中,可以歸納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相關 歷程的脈絡,如圖 1 所示;首先是學校和學生規模的擴張,接著進行高等技職教 育品質的提升,而後再多元發展的高等技職教育。 圖 1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發展歷程 規 模 的 擴 張 《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核准附設專科部實施辦法》 《大學校院申請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審核要點》 《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實施方案》 《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審核作業規定》 《教育改革行動方案》 《技職教育白皮書》 《技專校院評鑑實施原則》 《專科學校評鑑實施辦法》 《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教學卓越計畫要點》 品 質 的 提 升 多 元 的 發 展 《技專校院發展學校重點特色專案補助計畫》 《教育部推動技專校院與產業園區產學合作實施要點》 《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 《技職校院赴東南亞開設境外專班試辦要點》 推動為期 4 年的「連結亞太- 深耕東南亞計畫」 推動「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 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技職教育再造方案》 發展典範科技大學 制定《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專法

(13)

一、規模的擴張 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歷程,首先,於 1996 年依《改制辦法》, 教育部為能「提升實用專業人才素質,增進技術職業教育品質,教育部得審酌教 育政策及國家社會發展人力需求情形,遴選績優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並得 核准其附設專科部」,依辦學成績、實務特色、校務行政、師資比例、圖儀設備 及校地校舍等條件,以「擇優核准其改制為技術學院,並得設專科部」。 在 1997 年發布《大學校院申請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審核要點》,以提高二專 和五專升學的機會,大學院校其所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以傳授專業的理論及實 務的技能,強調注重實作能力,培育高級專業且具實務人才為目標。而於 1998 年 訂頒《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實施方案》,以提供多元的入學與進修的選擇 管道,積極結合教育與工作,以有效落實終身教育理念。鼓勵擴增回流進修高等 技職教育的管道,提供社會人士隨時有再進修之機會。庚續,復於 1999年訂定《技 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審核作業規定》依據學校資源、辦學成效及改名科技大 學規劃情形,由專科以上學校設立變更及停辦審議會審議後,擇優核准改名為科 技大學。 綜上所述,臺灣地區從《改制辦法》開始進行的高等技職教育的擴張,並採 取現有的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的方式,並得附設專科部,以擴張臺灣地區高 等技職學校的規模由專科提升到大學(本科)的層級,並接續改名為科技大學; 同時,在普通大學開設二年制的技術系,以提高二專和五專學生的升學機會;並 為能建立終身學習社會,規劃高等技職教育的回流教育制度,以有效落實終身教 育理念。是以,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的規模擴張,以改制專科學校為技術學院 再改名為科技大學;並於普通大學設立二年制技術系,以及建立終身學習的高等 技職的回流教育系統;可知,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的規模擴張,不僅在規模的 擴張且是提升到大學(本科)的層級,朝向建立多元和回流高等技職的終身教育。 二、品質的提升 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品質提升的歷程,首先,於 1999 年《教育改革行動 方案》中,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建立技職教育一貫體系及彈性學制, 發展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學校、職業學校以及國中技藝教育的技職一貫體 制;並輔導績優技術學院增設有關的人文系所,以改名為科技大學。 在 2000 年《技職教育白皮書》中,揭示建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追求卓越技 職教育的具體措施,主要有建立技職教育完整體系,適度擴增高等技職教育,靈 活彈性調整技職系科以及開闢多元技職入學管道等做法。而在 2001 年頒布《技專

(14)

校院評鑑實施原則》,開始辦理技專校院的綜合評鑑,以提升高等技職教育的品 質,評鑑的對象全國所有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等技專校院,包括由改 制及改名後為科技大學或技術學院之追蹤訪視,逐年納入的例行評鑑。另對於例 行評鑑學校成績三等以下的系科組,辦理追蹤的評鑑,以瞭解其後續改進情形。 而在 2004 年年發布《專科學校評鑑實施辦法》,作為專科學校申請改制技術 學院審查的條件,明定教育部得以評鑑之成績,作為專科學校申請改制技術 學院審查的條件,以確保改制後的教育品質。此外,復於2009 年制定「教育 部獎勵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教學卓越計畫要點」,期能營造優質的高等技職教 育教學環境,協助高等技職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調整及改進教學的課程, 提升技職學生學習成效,以發展具有教學卓越的高等技職校院典範,分別從 師資增能、學生學習、課程規劃以及教學品質管控機制等進行,以提升技職 校院教學品質。 綜上所述,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從規模擴張後,首在促進技職教育多元 化與精緻化的發展,以其完善建立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學校、職業學校以 及國中技藝教育的技職體制;開始辦理技專校院的評鑑工作,以提升高等技職教 育的品質;並在專科學校的評鑑辦法中,明定以評鑑成績的結果,將作為專科學 校申請改制技術學院的條件;並從師資、課程和設備等方面,以提升技職校院教 學品質。是以,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的規模擴張後,也積極地進行辦學績 效和教學品質的提升;可知,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朝多元精緻技職體制, 並逐步朝向提升辦學績效和教學品質來發展。 三、多元特色發展 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多元發展的歷程,首先,於 2001 年《技專校院發展 學校重點特色專案補助計畫》中,鼓勵發展學校重點特色,達成輔導各技專校院 規劃發展學校的重點領域,研訂特色的項目並發展成為重點特色學校;以及推動 校際與產業整合現有教學、研究及其他相關資源,以達成共享及充分運用教學資 源之目的。而於 2005 年發布《教育部推動技專校院與產業園區產學合作實施要點》 中,以創新、研發、服務及人才培訓等方式,活化產學合作機制,將技專校院所 系別依其專業領域,主動配合產企業界需求,由技專校院全面認養產業園區之企 業,以達成改善產企業及協助產企業解決問題。 在 2006 年發布《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引導學校實務課程及產學研 發計畫,包括專題研究、檢測檢驗、技術服務、諮詢顧問、專利申請、技術移轉、 創新育成等,以及各項的教育、培訓、研習、研討、實習或訓練等相關合作事宜。 庚續,於 2009 年《技職校院赴東南亞開設境外專班試辦要點》,促進技職校院國

(15)

際化,規範開班計畫內容及審核期限,以推動輸出臺灣地區的技職教育產業。同 時,並於 2010 年推動「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提升大專生就業力及厚植 國家競爭力,其目的在培育優質人力,協助學生順利進入職場,提升學生的就業 能力,進而拓展學生的多元能力,並且於同年提出《技職教育再造方案》,以改 善師生教學環境,強化產學實務連結,培育優質專業人才,進而培育出具備實作 力和就業力的優質專業技術人才,為再造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培育所需厚實技 術的人才。 而在 2011 年推動為期 4 年的「連結亞太- 深耕東南亞計畫」,以高等教育產 業輸出深化與東南國家的關連,以吸引更多東南亞國家的學生,來就讀臺灣的高 等教育。而後,於 2012 年發展「典範科技大學」,引導科技大學建構產業創新研 發環境,帶動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及智慧財產加值的效益,期能帶動臺灣特色產業 之發展,並推動科技大學的實務教學,以達成增進學生實務能力的教學目標,帶 動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的多元和特色發展。其後,更於 2015 年制定《技術及職業 教育法》專法,以明定技職教育為職業試探教育、職業準備教育和職業繼續教育 等三個階段,強調技職教育中小學向下扎根,強化技職教育務實致用課程和教學 的配套措施,鼓勵產業參與所需人才的培育,鬆綁產業合作辦學、課程彈性化、 附屬機構、鼓勵學生先就業機制、提供職業繼續教育等技職教育制度,並建立技 職教育政策規劃管理機制,彰顯技職教育特色,以利技職教育之永續發展。 綜上所述,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從規模擴張和品質提升後,強調要發揮 高等技職學校在教育、訓練、研究和服務之功能,使能配合經濟發展中與產業合 作的目標,不僅在協助培育產業所需人才,也能帶動產業的研發和問題的解決; 並為能縮短學用的落差,協助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學生順利進入職場;此外, 並推動技職教育的國際化和輸出,開設東南亞的高等技職教育專班;同時,為能 再進一步提升高等技職教育的特色發展,深化科技大學的產學合作研發,強調學 校在基礎技術扎根,以及各項專利技轉的加值,以各校的特色來建立產業創新發 展中心,期能帶動臺灣特色產業之發展。是以,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朝向產 學合作和服務,縮短產學落差以協助學生就業,並進行高等技職教育的輸出,以 及建立帶動產業增值和創能的典範科大發展;且制定「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專法, 以彰顯技職教育特色和永續發展。可知,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在規模的擴張 發展後,開始推動高等技職教育學校的評鑑工作,以提升各技專校院辦學的品質, 同時,並朝向強調產學合作、協助就業、技職輸出和典範特色的多元發展。

(16)

肆、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張的發展歷程

就中國大陸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歷程,可以文化大革命為歷史的區 分點,從 1949 年到 1978 年之間,為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以及 1978 年迄今 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時期。大陸地區的教育發展也是如此,而高等職業教育 的發展也不脫此歷程。特別是在開放改革的現代化歷程,高等職業教育從 80 年代 開始,配合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對實用人才的迫切需求,政府批准創設職業大學; 接續 20 世紀的 90 年代,高等職業教育穩定地進行調整和改革;邁入 21 世紀因高 等教育的規模擴張,高等教育也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發展的歷程中,處處可見 政府大力主導的重要性(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0;馬樹超、郭揚,2009: 陳英傑,2007;Yue, 2015)。特別是在 1999 年高教擴張的政策下,大陸地區的高 等職業教育規模也快速的擴張。因此,關於大陸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和變革, 匡瑛(2005)和羅丹(2008)也強調主要是由政府所頒布的政策所引導。 而根據 2012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品質年度報告指出:從 1980 年到 1998 年間是高等職業教育開始起步到法律地位確認的時期;而從 1999 年到 2005 年是 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張到發展方向定位的時期;再從 2006 年到 2011 年是高等職 業教育示範高職引領到全面品質提升的時期(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12)。特 別是在進入 21 世紀之後,由於經濟快速的發展下,社會民眾對高等教育需求日漸 增加,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 1999 年《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 定》除明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現場實務專門人才的目標 外,更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大力的發展高 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成為大陸地區高校擴張的主力,使其招生的規模連連 快速增加。因此,謹從 1999 年以後大陸地區有關高等職業教育重要政策,如表 7 所示,說明如下: 表 7 1999 年後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重要政策和內容重點 序 年代 重要政策或法規 內容重點 規 模 的 擴 張 1 1999 年 《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 計畫》 現有學校進行改革、改組和改制, 中等專科學校改辦,「三改一補」 的發展模式; 2 1999 年 《試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 制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實施 意見》 短期職業大學等來辦理,確定高職 「六路大軍」的格局高等職業學 校, 3 1999 年 《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 素質教育的決定》 明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生產、建設、 管理、服務現場實務專門人才的目標 (續下頁)

(17)

序 年代 重要政策或法規 內容重點 4 2002 年 《國務院關於大力推動職業教 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 5 2004 年 《 2003-2007 年教育振興行 動計畫》 實行多樣和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6 2004 年 《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 專業設置辦法(試行)》 配合經濟發展和需求,調整和設置高 職高專教育的專業類別 7 2006 年 《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 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加快高等 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意見》 選擇重點支援 100 所具水準的示範院 校建設 8 2010 年 《關於啟動 2011 年度國家示 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 幹高等職業學校項目建設工 作》 持續新增 100 所左右國家骨幹高職院 校 品 質 的 提 升 9 2000 年 《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 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 以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和教學品質 為核心 10 2000 年 《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 行)》 明定高等職業學校軟硬體應有的標 準和規範 11 2006 年 《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 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教學品 質,並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所需高技能 人才的要求 12 2008 年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 工作評估方案》 確保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品質和強 化特色 13 2009 年 《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 (2011-2015 年)》 在培養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 門人才為目標 14 2011 年 《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 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 發展的若干意見》 深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 發的結合,以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 的品質 特 色 的 發 展 15 2001 年 《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 畫》 加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並辦出 高等職業學校的特色。 16 2005 年 《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 決定》 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 體系 17 2010 年 《201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 展規畫綱要(2010-2020 年)》 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 18 2015 年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 計劃(2015-2018 年)》 完善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健全職業教 育接續培養制度,並強調創新創業教 育 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自 1999 年的高教擴招以後,從表 7 中,有關其高等職 業教育發展重要政策和內容重點,可以歸納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張相關

(18)

歷程的脈絡,如圖 2 所示;首先是學校和學生規模的擴張,接著進行高等職業教 育品質的提升,而後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 圖 2 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張發展的歷程 規 模 的 擴 張 《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試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 育的實施意見》 《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行)》 《國務院關於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2003-2007 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辦法(試行)》 《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加快高等 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意見》 《關於啟動 2011 年度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 骨幹高職學校項目建設工作》 特 色 的 發 展 《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畫》 《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 《201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畫綱要》(2010-2020 年)》 品 質 的 提 升 《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 《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工作評估方案》 《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15 年)》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 《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 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

(19)

一、規模的擴張 大陸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歷程,首先,1999 年《面向 21 世紀教育 振興行動計畫》,確認「三改一補」策略的發展模式,除對現有高等專科學校、 職業大學和成人高校進行改革、改組和改制,並選擇部分符合條件的中等專科學 校改辦,即所謂的「三改一補」外,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設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大力來建設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而為能加速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推動多種的 招生模式。同年,在《試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 實施意見》中,高等職業學校是由短期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校、普 通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院校內設立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二級學院)、極少數國 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以及合格標準的成人高校等來辦理,形成「多車道」辦理 高等職業學校,確定高等職業學校「六路大軍」辦理的格局。 在 2002 年《國務院關於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擴大中等 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就讀的比例,適度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專 科)畢業生接受本科(大學)教育的比例,發展五年制的高等職業教育,建立 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課程架構。跟著,在 2004 年《2003-2007 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中,強調實行多樣和彈性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 式,加強實務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育。加強與企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的合作, 推廣「訂單式」和「模塊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同年,2004 年《普通高等學校高 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辦法(試行)》中,根據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調 整,以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產業的需要為原則,從師資和實習等 辦學條件出發,遵循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整和設置高職高專教育的專業類別。其 後,在 2006 年《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 革與發展意見》,重點支援 100 所的示範高職院校和新增 100 所骨幹高職院校的 建設。 綜上所述,大陸地區的高等教職業教育的規模擴張,從確認「三改一補」策 略的發展模式,在不新建高等職業學校的原則下,經由改革、改組、改制和改辦 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並採取形成「多車道」的「六路大軍」辦理高等職業學校, 由短期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校、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院校內設、 重點中等專業學校以及合格的成人高校等來辦理;強調實行多樣和彈性的人才培 養模式,明定高等職業學校軟硬體應有的標準和規範,配合經濟發展和需求,調 整和設置高職高專教育的專業類別,以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並經由政府主 導選擇重點支援 100 所的示範高職院校建設,以及持續新增 100 所左右國家骨幹 高職院校。

(20)

二、品質的提升 大陸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歷程,首先,於 2000 年《教育部關於加強 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以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和教學品質為核心, 強調高等職業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以有效改善高職教育的師資、課 程和教學,以提升高等職業學校的品質。接續,於 2006 年《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 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以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教學品質,參照 產業的職業資格標準,進行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 2006 年《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 革與發展意見》,重點支援 100 所具水準的示範高職院校建設,這項計畫被稱為中 國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的「211 工程」,選擇重點支援 100 所具水準的示範院校建設, 主要內容為「提高示範院校整體水準、推進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加強重點專業 領域建設、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及創建共用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以提升中國高等 職業教育的整體水準。庚續,在 2008 年《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工作評估方 案》,以有效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品質的若干意見》(教 高〔2006〕16 號),引導學校對工學結合改革的正確方向,確保高等職業教育的 辦學品質。 而在 2009 年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15 年)中,強調要培養第 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全面推動校企(建教)合作和工(產)學 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水準,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其後, 在 2011 年《關於啟動 2011 年度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高等職業 學校項目建設工作》中,強調將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校企(建教)合作和工 (產)學結合,以促進高等職業學校辦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品質,提 升其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能力。 綜上所述,大陸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在擴張的同時,也注意到以提高高職院 校的辦學和教學品質為核心,改善高職教育的師資、課程和教學,以提升高等職 業學校的品質;強調要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教學品質,並培育符合社會主 義所需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確保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品質和強化特色,達成培養 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目標,以全面提升高等職業教 育的品質。 三、特色的發展 大陸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歷程,首先,於 2001 年《全國教育事業第 十個五年計畫》中,強調要加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並更進一步辦出高等 職業學校的特色,發展具有多功能的社區性職業技術學院,鼓勵地區和市興辦以

(21)

職業技術學院為主體的高等教育。接續,在 2005 年《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 定》中,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 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為的職業教育辦學原則,積極推動從升學導向轉變為就業導向。 在 2010 年《201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畫綱要(2010-2020 年)》中, 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變,建立中等和高等職 業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滿足社會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對 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並建全高等教育的結構,促進高等學校辦出學校的特 色。 而在 2011 年《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 的若干意見》中,深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發的結合,促進高等職業 學校發展特色,深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促進高等職業學校發展特色,以全面提 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品質,進而提升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以完備國家現代產 業體系的建設,加強中高職系統培養技能型人才,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 水準的高等職業教育。而後,於 2015 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 完善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健全職業教育接續培養制度,並強調創新創業教育,給 予學生創新和創業的能力。 綜上所述,大陸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除規模擴張和品質提升外,不僅要加速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更要辦出高職學校的特色;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 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 育體系;同時,深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發的結合,促進高等職業學 校發展特色,以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品質,培養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創新和 創業能力,達成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逐步朝向特色的發展。 並且由大陸地區其高等職業教育的擴張歷程,可見,其從規模的擴張、品質的提 升到特色的發展,幾乎可說是同時並行的發展方式。

伍、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的比較

有關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歷程,如圖 3 所示,臺灣地區首先是於 1996 年的《改制辦法》輔導績優的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而大陸地區 則是於 1999 年《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確認高等職業教育「三改一補」 策略的發展模式,啟動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開始。接續,臺灣地區 於 1999 年《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審核作業規定》、2000 年《技職教育白皮書》 和 2001 年《技專校院評鑑實施原則》中,以適度擴張學校和學生數的擴充,並辦

(22)

理技專校院的綜合評鑑,注重高等技職教育的辦學品質,以有效提升高等技職教 育辦學的品質;而大陸地區則於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張隔年,2000 年《教育部 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提高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和教學品 質為核心,有效改善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課程和教學,以提升高等職業學校的 品質。而後,臺灣地區也於 2001 年《技專校院發展學校重點特色專案補助計畫》, 鼓勵高等技職學校發展重點特色,並於 2005 年《教育部推動技專校院與產業園區 產學合作實施要點》以創新、研發及人才培訓等方式,活化產學合作機制,開始 促進高等技職教育多元和特色發展;而大陸地區則於高等技職教育品質提升的隔 年,2001 年《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畫》中,加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 並辦出高等職業學校的特色。  2001 年《技專 校 院 發 展 學 校 重 點 特 色 專 案 補 助 計 畫》,鼓 勵 高 等 技 職 學 校 發 展 重 點 特 色  1999 年《技術 學 院 改 名 為 科 技 大 學 審 核 作 業規定》 以 有 效 提 升 高 等 技 職 教 育 辦 學 的 品 質  1996 年的《改 制辦法》 輔 導 績 優 的 專 科 學 校 改 制 技 術 學 院 並 附 設 專科部 2016  1999 年《面向 21 世紀 教 育 振 興 行 動 計畫》確 認 高 等 職 業 教 育「三改 一補」策 略 的 發 展模式  2000 年《教育 部 關 於 加 強 高 職 高 專 教 育 人 才 培 養 工 作 的 意見》, 提 高 高 等 職 業 院 校 的 辦 學 和 教 學 品 質 為 核 心  2001 年《全國 教 育 事 業 第 十 個 五 年 計 畫 》 中,加速 高 等 職 業 技 術 教 育 發 展,並辦 出 高 等 職 業 學 校 的 特 色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多元特色 2000 特色發展 1999 品質提升 品質提升 1998 規模擴張 1997 1996 規模擴張 年代 臺灣地區 大陸地區 圖 3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的重要年代 綜上所述,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歷程中,如圖 4 所示臺灣地區的高 等技職教育是由規模的擴張開始,接續品質的提升以及多元和特色的發展,以較 為循序漸進的進行和逐步分別的發展;而大陸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

(23)

從規模的擴張、品質的提升及特色的發展,幾乎是規模、品質和特色三者同步的 進行。由上可知,海峽兩岸在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歷程,皆先從高等技職教育的 規模擴張開始,進入品質的提升和特色的發展;其中,臺灣地區更因技職教育的 國際化和輸出,以及典範科大的價值創新加值而有多元的發展,而大陸地區則強 調就業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並深化企校(建教)的合作,朝向邁向人力資源強 國的特色發展。是以,接續進行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的規模擴張、品 質提升和多元發展的說明和比較。 圖 4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擴張發展歷程的比較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 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 數量的擴張(1996 年) 重 點 特 色 發 展 研 發 產 學 合 作 技 職 教 育 輸 出 技 職 再 造 方 案 典 範 技 科 大 學 專 科 改 制 學 院 大 學 增 設 二 技 技 職 回 流 體 制 學 院 改 名 科 大 品質的提升(1999 年) 完 備 技 職 體 系 多 元 與 彈 性 化 技 專 校 院 評 鑑 教 學 卓 越 計 畫 多元的發展(2001 年) 數量的擴張(1999 年) 高 職 辦 學 特 色 現 代 特 色 高 職 就 業 導 向 高 職 人 力 資 源 強 國 深 化 企 校 合 作 三 改 一 補 模 式 六 路 大 軍 格 局 擴 大 高 職 規 模 多 元 彈 性 模 式 品質的提升(2000 年) 示 範 高 職 院 校 國 家 骨 幹 高 職 人 才 培 育 評 估 提 升 教 學 質 量 特色的發展(2001 年)

(24)

一、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規模擴張的發展比較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發展,主要是源於教育改革後高教擴張的 政策,同時,經由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大學校院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建立 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以及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等多方的管道,以有效擴張 高等技職教育的規模;首先,依《改制辦法》輔導專科學校依辦學成績、實務特 色、校務行政、師資比例、圖儀設備及校地校舍等條件,以擇優核准改制為技術 學院;其次,依《大學校院申請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審核要點》,以提高二專和 五專升學的機會,大學院校其所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以傳授專業的理論及實務 的技能,強調注重實作能力,培育高級專業且具實務人才為目標;再者,依《建 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實施方案》,建立終身學習社會,規劃高等教育的回流 教育制度,以提供多元的入學與進修的選擇管道,積極結合教育與工作,以有效 落實終身教育理念,鼓勵擴增回流進修高等技職教育的管道,提供社會人士隨時 有再進修之機會;最後,再依《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審核作業規定》由已設 立或改制滿三年技術學院提出申請改名科技大學,符合校地、校舍、師資、設備、 辦學績效等規定,依據學校資源、辦學成效及改名科技大學規劃情形,由專科以 上學校設立變更及停辦審議會審議後,擇優核准改名為科技大學。 而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張的發展,主要是源於金融風暴後的高教擴 招政策,同時,經由「三改一補」策略、高職「六路大軍」的格局、擴大高等職 業教育的規模以及多樣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多方的管道,以有效擴張高等技職 教育的規模;首先依《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確認「三改一補」策略的 發展模式,除對現有高等專科學校、職業大學和成人高校進行改革、改組和改制, 並選擇部分符合條件的中等專科學校改辦,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設立高等職業技術 學院,原則上不創建新的學校,大力來建設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其次,《試行按 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實施意見》確定高職「六路大 軍」的格局,高等職業學校是由短期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校、普通 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院校內設立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二級學院)、極少數國家級重 點中等專業學校以及合格標準的成人高校等來辦理,形成「多車道」辦理高等職 業學校,確定高等職業學校「六路大軍」辦理的格局;再者,依《國務院關於大 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高等職業學 校繼續就讀的比例,適度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專科)畢業生接受本科(大學)教 育的比例,適度發展五年制的高等職業教育,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 銜接的課程架構;最後,再依。《2003-2007 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強力轉變職 業教育辦學模式把職業教育教學與生產實務、社會服務和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加

(25)

強實務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育。加強與行企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的合作,推 廣「訂單式」和「模塊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持續建設示範性職業技術學校,建 立實用和高效的實習和訓練基地,開發精品的專業課程,實行多樣和彈性的人才 培養模式。 綜上所述,臺灣地區從 1996 年《改制辦法》開始進行的高等技職教育的擴張, 並採取現有的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的方式,遴選符合辦學績優的專科學校, 依校務整體的行政,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圖書儀器的設備,以及校地和校舍等, 同意改制為技術學院,並得附設專科部,以擴張臺灣地區高等技職學校的規模由 專科提升到大學(本科)的層級,並接續改名為科技大學;同時,在普通大學開 設二年制的技術系,以提高二專和五專學生的升學機會;並為能建立終身學習社 會,規劃高等技職教育的回流教育制度,以提供多元的入學管道,以及進修的機 會,積極結合教育與職場工作,以有效落實終身教育理念。大陸地區的高等教職 業教育的規模擴張,從確認「三改一補」策略的發展模式,經由改革、改組、改 制和改辦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並採取形成「多車道」的「六路大軍」辦理高等 職業學校,由短期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校、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本 科院校內設、重點中等專業學校以及合格的成人高校等來辦理;強調實行多樣和 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明定高等職業學校軟硬體應有的標準和規範,配合經濟 發展和需求,調整和設置高職高專教育的專業類別,以持續擴張大陸地區高等 職業教育的規模。 二、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品質提升的發展比較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品質提升的發展,經由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 化、建立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辦理技專校院的綜合評鑑以及獎勵推動技專教學 卓越,以提升技職校院教學品質。首先,依《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建立技職教育 一貫體系及彈性學制中,要制定「技術及職業校院法」,以建立科技大學、技術學 院、專科學校、職業學校以及國中技藝教育的技職一貫體制,並輔導績優技術學 院增設有關的人文系所,以改名為科技大學,持續輔導辦學績優的專科學校改制 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繼續受理大學校院申請設置二年制的技術院系;其次, 依《技職教育白皮書》建立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適度擴增高等技職教育,靈活 彈性調整技職系科以及開闢多元技職入學管道等做法,運用民間資源來擴增高等 技職教育,實務性的技職校院發展為主,並讓市場發揮調節的機能,同時考量高 等教育的多樣化,以及資源分配的合理化等問題;再者,依《技專校院評鑑實施 原則》開始辦理技專校院的綜合評鑑,定期評鑑技專校院,以增進各校辦學的成

(26)

效,並提供輔導建議,確保技職教育的品質;最後,依「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及 技術學院教學卓越計畫要點」,導正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重研究而輕教學的發展, 協助高等技職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調整及改進教學的課程,提升技職學生學習 成效,以發展具有教學卓越的高等技職校院典範,分別從師資增能、學生學習、 課程規劃以及教學品質管控機制等進行,以提升技職校院教學品質。 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品質提升的發展,經由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 作評估,重點支援 100 所具水準的示範高職院校建設,以及持續新增 100 所國家 骨幹高職院校,以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品質。首先,依《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 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以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和教學品質為核心,再依 《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高 教學品質,並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所需高等職業人才的要求;其次,《關於實施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意見》,重點支援 100 所具水準的示範高職院校建設,達成建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品質優 良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目標,以落實高等職業教育配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 展的宗旨;再者,依《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工作評估方案》,確保高等職 業教育的辦學品質和強化特色,引導學校對工學結合改革的正確方向,並持續 提高學校人才培養品質的自主行動;最後,再依《關於啟動 2011 年度國家示範 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高職學校項目建設工作》,持續新增 100 所左右國 家骨幹高職院校,以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校企(建教)合作和工(產)學結 合,提升其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以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品質。 綜上所述,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從規模擴張發展後,首在促進技職教育 多元化與精緻化的發展,以建立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學校、職業學校以及 國中技藝教育的技職體制;並開始辦理技專校院的評鑑工作,以提升高等技職教 育的品質;同時,在專科學校的評鑑辦法中,明定以評鑑成績的結果,將作為專 科學校申請改制技術學院的條件;並從師資、課程和設備等方面,以提升技職校 院教學的品質。而大陸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在擴張的同時,也注意到提高高職院 校的辦學和教學品質為核心,改善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課程和教學,以提升高 等職業學校的品質;強調要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教學品質,並培育符合社 會主義所需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確保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品質和強化特色,達成 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目標,以全面提升大陸地 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品質。

(27)

三、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多元特色的發展比較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多元發展的發展,經由鼓勵學校發展重點特色、活化 產學合作創新機制、提升大專生就業力以及促進技職教育產業輸出。首先,依《技 專校院發展學校重點特色專案補助計畫》輔導各技專校院規劃發展學校的重點領 域,研訂特色的項目並發展成為重點特色學校鼓勵發展學校重點特色,並推動校 際間及產業資源的整合,達到產學資源共享之目的;其次,依《教育部推動技專 校院與產業園區產學合作實施要點》以創新、研發、服務及人才培訓等方式,活 化產學合作機制,並依《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引導學校實務課程及產學 研發計畫,以促進知識的累積和擴散為目標,再依發展「典範科技大學」引導科 技大學建構產業創新研發環境,帶動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及智慧財產加值的效益; 再者,依「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提升大專生就業力,藉由推動大專畢業 生職場的實習,並引進業界至大專校院協助教學,協助學生順利進入職場,提升 學生的就業能力,並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收學士以上畢業者, 培養學生具第二專長及跨領域,強化大學畢業生的職場就業能力;最後,依《技 職校院赴東南亞開設境外專班試辦要點》促進技職校院國際化, 輸出技職教育產 業,並依「連結亞太- 深耕東南亞計畫」以高等教育產業輸出深化與東南國家的關 連。 大陸地區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特色的發展,經由辦出高等職業學校的特色、深 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發的結合、強調以就業為導向以及邁向人力資 源強國。首先,依《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畫》要加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 發展,並更進一步辦出高等職業學校的特色,並《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為的職業教育辦學原則;其次,依《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 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發的結合, 促 進 高 等 職 業 學 校 發 展 特 色 , 並 依 《 國 家 中 長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發 展 規 劃 綱 要 (2010-2020 年)》,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發 的結合,促進高等職業學校發展特色,以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品質,進而提 升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準的高等職業教育。 綜上所述,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從規模擴張和品質提升後,強調要發揮 高等技職學校在教育、訓練、研究和服務之功能,使能配合濟發展中與產業合作 的目標,不僅在協助培育產業所需人才,也能帶動產業的研發和問題的解決;並 為能縮短學用的落差,協助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學生順利進入職場;此外, 並推動技職教育的國際化和輸出,開設東南亞的高等技職教育專班;同時,為能

(28)

再進一步提升高等技職教育的特色發展,深化科技大學的產學合作研發,強調學 校在基礎技術扎根,以及各項專利技轉的加值,以各校的特色來建立產業創新發 展中心,期能帶動臺灣特色產業之發展,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在量和質的發 展後,朝向強調產學合作、促進就業、技職輸出和典範特色的多元發展。而大陸 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除規模擴張和品質提升外,要加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 展,更要辦出高等職業學校的特色;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 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學校 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發的結合,促進高等職業學校發展特色,以全面提高 高等職業教育的品質,達成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

陸、結論與建議

根據前述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的分析和比較,可知,從規模、品 質、特色和多元的發展歷程來看,臺灣地區的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歷程較為 循序漸進和逐步發展;而大陸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則較為同步進行和 發展。是以,分別從高等技職教育規模的擴張、品質的提升和多元特色的發展, 獲得下列具體結論,並據以提出建議供參考。 一、結論 (一)在規模的擴張上: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採專科改制改名及終身學習以 擴張規模;而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採現有學校「三改一補」及「六路大軍」來 擴張規模。 臺灣地區從 1996 年《改制辦法》開始進行的高等技職教育的擴張,並採取現 有的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的方式,並得附設專科部,以擴張臺灣地區高等技 職學校的規模由專科提升到大學(本科)的層級,並接續改名為科技大學;同時, 在普通大學開設二年制的技術系,以提高二專和五專學生的升學機會;並為能建 立終身學習社會,規劃高等技職教育的回流教育制度,以提供多元的入學管道, 以及進修的機會,積極結合教育與職場工作,以有效落實終身教育理念。大陸地 區的高等教職業教育的規模擴張,從確認「三改一補」策略的發展模式,經由改 革、改組、改制和改辦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並採取形成「多車道」的「六路大 軍」辦理高等職業學校,由短期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校、普通高等 專科學校、本科院校內設、重點中等專業學校以及合格的成人高校等來辦理;強 調實行多樣和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明定高等職業學校軟硬體應有的標準和規 範,配合經濟發展和需求,調整和設置高職高專教育的專業類別,以持續擴張 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生命及 品德教 育科 英文科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鑒於課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多 年來透過不同途徑,蒐集各界對歷史課程及教學等方面的意見,課程發展議會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