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偏鄉國中英語補救教學「七i」教學模式應用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偏鄉國中英語補救教學「七i」教學模式應用之個案研究"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The Application of "Seven-i" Model to English Remedial Teaching for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ase Study Chih-Hui La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CCU wise_98@yahoo.com.tw.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s case study metho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even-i" model, which illustrates the promo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through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immersion, intentioned teaching, and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 to English remedial teaching on writing letters to Santa in Canada and singing English for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earch questions are such as followed: 1. Based on theories and real conditions at rural schools, what is a suitable English remedial teaching model? 2. What ar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model? 3.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what is a more suitable English remedial teaching model?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12 Grade-8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four classes of English remedial teaching cours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students' self-evaluati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checklists for each class, teaching records, learning sheets and student portfolios, the reflective notes in students' notebooks, messages and interaction at Facebook's learning community, students' interview, teachers' interview, and the peer-teacher communities' feedback. The results are such as followed:. 1. The application of "seven-i" model improv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self-confidence. 2. The learners' participation rate in writing activity is divided into: high involvement, which illustrates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fter teacher's instruction, and middle involvement, which illustrates students' need for teacher's or peer's assistance. The learners' participation rate in singing activity is divided into: high involvement, which illustrates students' accomplishment of learning sheets and singing after teacher's guidance; middle involvement, which illustrates students' accomplishment of learning sheets after teacher's guidance. and low involvement, which illustrates students'.

(2) accomplishment of learning sheets after teacher's guidance but they reject to sing. 3.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articipants' low involvement include: the improvement of individual and integrated teaching design, and increasing the opportunities for peer's scaffolding and "mouth-unwound" impressive learning. 4. The feedback i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multiple curriculum and. explore their. strength intelligences under stress-fre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reflections indicate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learners' escape from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as follows: individual learning inertia,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d the need for reform of the framed education. 5. A "seven-i" English remedial teaching model, which illustrates the promotion of self-identity through individual teaching, inter-subjectivity, intuition, impressive. learning, incidental teaching, and. inspiration, is built after reflections of the "seven-i" model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 Keywords: seven-i model, English remedial teaching, strength intelligence, impressive learning, scaffolding. 壹、 一、. 緒論. 研究動機 語 言 的 學習 不 只是 單 純的 機 械式 練 習 ,同 時 也是 個 體邁 向 獨立 學習. (independent learning)的過程。因此,研究者以多元智能與全語言理論之統整 (integration)為設計基礎,配合以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內省智 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沉浸式教學(immersive teaching)、意圖式教學 (intentioned teaching) 、指導式教學(instruction)來促進學習者提升英語文學習 的興趣與表達自信。 研究者近幾年來投身於國中學生的英語補教教學中,除了將各種教學經驗 加以轉化成為更加適性化的教學方式之外,也發現「多元智能」的可能性,發現 個體的優勢智能並加以運用在學習上,都是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關鍵。運用同儕 互助的人際智能與內省智能,來協助個體之學習力向上提升、並透過和教師及同.

(3) 儕的互動與對話,將不理解的事物理解並「內化」的過程,就是佐藤學(2006) 所謂的「向上伸展及跳耀(躍)(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106-107)」。. 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國中英語文「七 i」教學模式的課程設計方式。 (二)分析「七 i」教學模式的整合教學策略對國中英語文補救教學學生之實施 成效。 (三)重新建構「七 i」補救教學模式,以供國中英語文補救教學之參考。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為: (一)根據既有理論與偏鄉學校的實際狀況,如何建構一個適用之英語補救教學 模式? (二)此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與成效為何? (三)根據實施過程與成效,重新建構更適用之教學模式為何?. 貳、. 文獻探討. 一、英語文「七 i」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多元智能與全語言之結合應用 (一)多元智能、優勢學習、內省智能 多元智能代表了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需要運用教師自身獨特的教學風 格與教育哲學來符應多元智能,更深廣的層面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並創新課程, 在情境的塑造下,教師可發展多元的方式來教授任何技能、內容範圍、主題、教 學目標(李平譯,1997)。 Thomas Armstrong(1994)所謂: 「讓所有學生的最強智慧都能在某段時間 被涉及(李平譯,1997:70)。」善用孩子的學習優勢,才能使之發揮學習的效 能及潛力,使孩子成為快樂的學習者(洪菁珮譯,2011)。.

(4) Gardner(2000)提及,情感因素是內省智能的主要內容,而且內省智能會 影響一個人生命中的各種決定(李心瑩譯,2000;戴維揚,2003;Moran, 2009) , 因此,無論在依據何種智能設計的課程及互動中,在課後都需要透過內觀的方式 進行反思,內省智能的增進,有助於學習的進程與自我的肯定。在本研究的課程 設計中,每堂課後,都會讓學生填寫課堂滿意表及自評表以增加內省智能,平時 更可藉由填寫筆記本來省思所遇到的英語文學習困難以尋求更適合自己的學習 方式。 (二)全語言、鷹架作用、合作學習 全語言是一種學生中心的教學策略(李連珠,2006;許月貴,2008;黃意 舒,2001;蘇雅珍,2003;Goodman, 1986) ,教師應提供有意義的教材、避免瑣 碎的技能練習,本質是建構式的、沒有固定教法和活動、亦不受語言規則所束縛, 從探索中發展個別的語文能力(沈惠芳,2001:124-125)。 Goodman(2004) 重申「全語言教師相信兒童藉由閱讀和寫作來學習閱讀和寫作」的觀點,因為「讀 寫是尋找意義的過程(Goodman, 1989)」。 根據 van Lier(2004)所提出的「ZPD 擴展模式圖(引自 Walqui, 2006: 168)」, 得知鷹架作用的四種模式:專家式鷹架作用、同儕的合作學習、和程度較低的同 儕共享學習機會、自我鷹架作用(Walqui, 2006) 。Pearson 和 Fielding(1991)在 閱讀的鷹架模式中指出,教師應逐漸釋放責任給學生,也就是逐漸將鷹架作用減 少,否則學生將會減少自己面對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的機會(引自 Clark & Graves, 2005)。 全語言和合作學習皆是根基於學生中心和社群共學的團體學習概念,與佐 藤學(2006)在「學習共同體」理念中提及的「互惠學習(黃郁倫、鐘啟泉譯, 2012:115)」,是相似之概念。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與協同學習 (collaborative learning)都強調了人際智能的社交技巧,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需要 良好的溝通與互動,才能把小組成員的個人強項加以組合以達成合作並完成課程 方案(Glasgow & Bush, 1996) ,這些合作學習的歷程都能讓學習者的表達自信提.

(5) 升。. 二、偏鄉英語文補救教學 偏鄉因為交通不便、資源不均、城鄉差距以及人力資源缺乏的多層面之挑 戰,需兼顧基礎與創新(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5;詹志禹、吳璧純,2015) , 因此,對於參與英語補教教學的學生,不僅教師在心態上必須有所調整, 如何設計一堂富有趣味的課程、並能以吸引學生持續專注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三、英語文「七 i」教學模式 此研究的理論基礎是由多元智能與全語言理論統整而成,即為「integration」; 課程與教材是有意圖地使學生在補救教學中獲得興趣與自信,即為「intentioned」 ; 教學現場之實際應用著重在沉浸式的英語文學習,即為「immersion」 ;教學者之 授課相關技巧,即為「instruction」 ;諍友或諍友群及學生提供教學回饋促進教學 者內省智能,即為「intrapersional」 ;學生與同儕間的合作學習、情意交流、人際 智能,即為「interpersional」 ;這七種「i」 ,皆為造就學生的獨立主動學習而產生, 因此,最終所影響的,即自主學習,即為「independence」。如圖 2-3-1 所示:. 內省智能.

(6) 圖 2-3-1 英語文「七 i」教學模式. 參、. 研究方法與教學設計. 一、個案研究法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以「英語文七 i 教學模式」為個案,探究此教學 模式對偏鄉國中參與英語文補救教學的十二名學生,在課程其中的四堂課之成效 與省思。. 二、研究工具 透過分析學生自評表、學生課堂滿意度調查表、教學觀察實況紀錄、學習 單與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生筆記本的省思紀錄、Facebook 網站學習社群互動 紀錄、學生訪談、教師訪談、諍友群教學回饋等量化及質性資料,綜合探討並歸 納研究結果。. 三、此四堂課之教學設計 (一)歌唱學英語、寫信給加拿大 Santa 1. 教師領唱英文歌曲"It's so hard to say goodbye to yesterday"一段並引導出句型 重點(It is +adj.+ to....)並完成學習單上的練習題。 2. 寫信給加拿大Santa(上週教師已向學生說明並已將學生姓名、地址之英譯和 書寫體簽名備妥)。 (二)寫信給加拿大 Santa(續)、歌唱學英語、段考後自省 1. 完成給加拿大Santa的信件與信封(上週還沒完成的學生將信件與信封完成、 已完成的學生協助未完成的同學)。 2. 教師播放上週其中一位學生想演唱的英語繞舌歌曲"Beautiful Girl"一段並引 發學生學習興趣。 3. 教師演唱英文繞舌歌曲"Believe"一段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再而鼓勵學生演唱英文歌曲或穿插幾句英文歌詞的中文歌曲一段或整首歌.

(7) 曲並分享歌詞中學習到的單字、詞句及意義。 4. 填寫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第二次段考後之問卷)。 (三)歌唱學英語、單字學習活動前置 1. 教師播放幾年前由教師自彈自唱的英文歌曲"Speak Softly Love"錄影片段,並 解說其中兩句和未來簡單式相關的歌詞。接下來,教師播放" My Heart Will Go On",並解說其中一段和未來簡單式相關的歌詞並教導學生跟著唱和。接 下來,教師播放" We Will Rock You",並解說其中一句和未來簡單式相關的 歌詞、教導學生跟著唱和,並徵求自願者上台表演。 2. L7十三個生字連連看練習、並徵求願意協助幫忙把單字畫成圖畫(下週練習 活動會運用到這些圖畫)的同學。 3. 填寫滿意度調查。 (四)耶誕歌唱學英語 1. 學生演唱很有興趣的歌曲,演唱完畢後請該生將歌詞中最有興趣的一句英文 歌詞寫於白板上並將中文翻譯寫於英文歌詞旁,並和大家分享這首歌曲吸引 他的原因。 2. 教師播放"Last Christmas"副歌之部分,並解說其中一句和未來簡單式相關的 歌詞、教導學生跟著唱和此曲副歌之部分,並徵求自願者(兩人一組)上台 表演。 3. 填寫滿意度調查。. 四、實施程序 本研究實施程序如圖3-4-1所示: 設計課程與教學活動. 課程修正. 實施教學. 回饋與省思.

(8) 圖3-4-1 研究實施程序圖. 五、資料分析 (一)量化資料之分析 透過學生每堂課的自評表和課程結束後的自評總表,得到一系列五點量表 之數據,透過圖表分析,探討並詮釋個別學生之學習狀況以及在課程前、後,英 語文學習之差異情形,以及對學習成效之探討。 (二)質性資料之分析 教學者省思與學生課堂回饋單填答、學習單及合作作品分析、諍友回饋紀 錄及教學者再省思之分析、課堂攝影紀錄與訪談紀錄分析、學生筆記本與 Facebook學習社群分析。. 六、研究資料及參與人員之編碼說明 (一)20151027:指紀錄時間為民國一百零四年(2015)十月二十七日。 (二)課堂滿意度調查:指學生課堂滿意調查表之填答意見。 (三)S01~S12:指十二位學生以及隨機之編號。 (四)T01、T02:指原班兩位英文科授課教師。 (五)諍友群:指諍友群組。. 肆、. 研究結果分析.

(9) 一、量化資料 (一)課程後學生自評量表 這四堂課的主要課堂活動皆為著重於表達型態之活動,故視為一整合型課 程分析之。每堂課或整合課程各有數個待評分的整體課程,各有二項評分內容: 該整體課程對英語學習興趣提升程度以及對英語表達自信提升程度,皆為填寫式 的量表,項目分為:填寫五分表示「很好」 ;填寫四分表示「好」 ;填寫三分表示 「普通」;填寫二分表示「勉強」;填寫一分表示「不佳」;結果(有效填答單之 平均得分)如表 4-1-1 所示,分析如下:. 表 4-1-1 學生課程總回顧自評平均得分 課程內容. 學習興趣提升. 表達自信提升. 寫信給加拿大 Santa、歌唱學英語. 4.7. 4.4. 類別. 很好~好. 好. 二、質性資料 (一)學生填答式調查單之分析 1. 學生對此四堂課的填答分析: (1)學生對「歌唱學英語」課程內容的肯定: S11:我又知道了一首英文歌。 S01:超好聽的歌。 S06:我的感想是可以讓我們學很多單字,很棒。. (20151215 課堂滿意度調查) (2)學生肯定師生良好互動與「歌唱學英語」的方式: S05:互動的(得)很好。.

(10) S10:教師跟學生互動很好。 S09:用歌讓我們學英文,不錯的選擇。. (20151215 課堂滿意度調查) 2. 對於課程中所運用過的歌曲之探討. 課堂中所運用過 的歌曲之探討 : 有印象(單位: 人次) 課堂中所運用過 的歌曲之探討 : 好聽(單位:人 次). ABC Love With You It's So Hard To… Beautiful Girl Believe Speak Softly… My Heart Will… We Will Rock… Last Christmas 未來就是現在. 14 12 10 8 6 4 2 0. 圖 4-2-1 學生「課堂中所運用過的歌曲之探討」填答情況分配圖 3. 就學生課堂滿意度調查單的填答,提出研究者的觀察與分析 (1)「寫信給加拿大 Santa」課程內容規劃: 表 4-2-1 學生填答「課程內容規劃」分析 學生 S05 S09. 填答. 代碼. 研究者分析. 很感謝老師這麼用心。. 肯定教學. 有效教學根基於教學相長。. 這是我第一次寫信,感覺不. 覺得新奇、. 情意增加開啟了學習興趣,完成了一封. 錯,但草寫太難了。. 獲得自信. 英文信件自信增加。 (書寫體尚須多練習 才會習慣). S10. 我喜歡這一種的課程,可以. 自信與興趣. 學生喜歡並樂於參與課程,便是自信以. 多多用一樣的課程方式。. 皆增加. 及興趣提升的關鍵。. (2)「歌唱學英語」課程內容規劃: 表 4-2-2 學生填答「課程內容規劃」分析 學生. 填答. S01. 超好聽的歌。. 代碼. 研究者分析. 好聽、印象. 運用音樂及歌唱智能來促進全語言的學習,. 加深. 無論在印象和技能上都能增進。選曲上更要 注重中學生易於接受的流行音樂,一旦學生 認為「好聽」,學習興趣便會提升。.

(11) S06. 我的感想是可以讓我. 強化學習. 運用音樂及歌唱智能來促進英語文學習。. 印象加深. 運用音樂及歌唱智能來促進英語文印象上的. 們學很多單字,很棒。 S11. 我又知道了一首英文 歌。. 增進。. (3)教師授課情形的感想及建議: 表 4-2-3 學生填答「教師授課情形」分析 學生. 填答. S05. 互動的(得)很好。. S09. 代碼. 研究者分析. 師生互動良. 良好之師生互動為課堂基礎,尤其是以多元. 好. 智能與全語言為主的整合課堂。. 用歌讓我們學英文,不. 善用學生優. 中學生大多數對於流行歌曲都趨之若鶩,因. 錯的選擇。. 勢智能. 此,應善用音樂智能來引導學生學習目標語 言。. S10. 教師跟學生互動很好。 師生互動良 好. 良好之師生互動為課堂基礎,尤其是以多元 智能與全語言為主的整合課堂。. (4)課程後在學生自評總表中,對於課程中所運用過的歌曲之探討: 表 4-2-4 學生填答「課堂中所運用過的歌曲」之分析 學生. 填答. 代碼. S08. 和同學在台上唱跳很開心。. 合作學習、情意增加. S05. 大家一起互動很有趣,我就記起來了。. 合作學習、情意增加. S09. 唱太小聲。. 印象深刻. S08. 老師親自唱歌。. 印象深刻、情意增加. S01. 聽到被洗腦。. 印象深刻. S05. 抒情很感動。. 印象深刻、情意增加. S09. 我也會唱(下課唱)。. 參與度、自信增加、自主學習. S08. 對繞舌有興趣。. 新舊經驗結合、印象深刻. S05. 老師逗趣,很嘻哈。. 印象深刻、情意增加. S05. 太有才華了,甘敗(拜)下風。. 印象深刻、情意增加、肯定教師專業. S09. 難度高又能邊彈邊唱,太強了。. 印象深刻、情意增加、肯定教師專業. S03. 有哼幾句。. 參與度、自信增加. S05. 可能因為不專心沒聽到。. 自省不專心. S09. 雖然一小段,但還能帶我們文法。. 印象深刻、肯定教師專業. S08. 敲打桌子當背景音樂。. 印象深刻.

(12) S03. 我也有上去唱。. 參與度、自信增加、印象深刻. S01. 以前小時候最愛聽的。. 新舊經驗結合. S05. 大家一起唱歌,團結唱歌很感動。. 合作學習、情意增加. S09. 因為我也有去唱。. 參與度、自信增加、印象深刻. S01. 有時候很好笑。. 情意增加. S05. 就像卡拉 OK。. 新舊經驗結合. S12. 表現不錯。. 參與度、自信增加、印象深刻. (二)小結 由上觀之,運用音樂智能來促進學生英語文之學習,對於中學生在歌曲印 象上的加深是明顯的,而學生認為歌曲「好聽」與否,則是個別的判斷,無礙於 印象的增減,當然,若能選擇一首學生認為「好聽」的歌曲,相信參與度會提升。 藉由學生實際演唱的參與(獨唱或合唱、表演……等方式),增加課程的參與度 和情意目標的達成,並增加表達的自信,以漸進式全語言的觀點而言,便是在學 生唱出一句歌詞的同時,增加其使用目標語的機會,或許歌詞當中出現一些不懂 的生字,但以全觀式的語言學習而言,並無礙於表達自信與學習興趣的增進。 從學生的填答中,也顯示出「新舊經驗結合」 、「合作學習」、「肯定教師專 業」的訊息,而這些訊息對於促進自主學習都是重要的啟示。由於研究者從過去 眾多經驗中得知,中學生常喜歡流行感和節奏感強烈的歌曲,因此,教師在選擇 歌曲運用於教學上的考量時,不僅要先確定歌詞內容與課程主題的相關性,也需 顧及歌曲本身的曲調和節奏是否能吸引學生,並且能讓學生將新、舊經驗結合, 增加對歌曲的印象,也因而反思自己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是否還有進步的空間。 學生對於教師專業的肯定也是促進師生互動及自主學習的基礎,也提升了情意及 合作學習的情感交流。. 三、諍友及諍友群訪談分析 (一)T01 的觀察: 1. 學生英語文技能與表達自信皆有所提升:.

(13) ……「寫」的部分就是上課寫學習單,還有就是寫給聖誕老公公的一封信,那都是在「寫」 的部分。那「唱」的部分,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唱到,那至少有幾個學生願意練習上台唱。那 表達自信是否提升?我覺得是「有」。因為至少他們都上台把英文講出來了,雖然講得可能不是 很好,可是至少他願意上台去說。. (20160125T01 訪談) 2. 學生認同合作學習的方式: 我覺得英語領域本來就需要小組合作、團隊學習,因為你如果一個單打獨鬥,他很難去完 成一件事情,而且不會也不知道要去問誰,但如果藉由同儕合作的話,可以對於英文的能力有提 升。. (20160125T01 訪談) (二)T02 的觀察: 1. 發現學生偏愛表演式及表達式的課程: 針對學習落後的學生,我認為他們都偏向比較喜歡表演式的課程,所以我認為這些課程對 於他們都會有幫助……尤其是偏鄉的小孩,他們對於這種活動式的課程,一定是有幫助的,而且 是明顯區分於那種講授式的課程,他們一定會比較喜歡,所以不管是表演式的、或者是那種像寫 信、或者是各種不同於正式這種靜課式的、上文法、上閱讀、對話這種閱讀理解,他們一定是比 較喜歡。. (20160125T02 訪談) (三)諍友群之主要回饋: 此堂課的回饋是由教育社會學專家(大學教育系教授)和碩班數位研究生 所提出,教學者先簡報課堂摘要及省思,然後開始播放教學實錄共二十四分鐘的 剪輯版本,邊播放邊和諍友群對話。主要回饋如下: 1. 教學者若沒有帶領學生一句一句演唱英語歌曲,當然他們不願意參與。對於 學生顯示出不參與課堂的行為語言,老師要先反省。應先教關鍵字、然後逐 句教,那學生才有可能唱出英語歌曲。 2. 那三位沒有參與感的學生好可憐,成為教室的過客。.

(14) 四、學生學習單、筆記、Facebook 社群貼文及互動分析 (一)學生學習單完成度 表 4-4-1 學生課堂學習單之完成度 課程與學習單內容. 十二名學生完成度. 寫信給加拿大耶誕老人. 100%. 收到加拿大耶誕老人的回信. 83%(十位學生有收到Santa的回信). 「歌唱學英文」句型練習. 100%. (二)學生筆記省思舉隅:. 表 4-4-2 學生在筆記本中填寫之內省紀錄以及代碼 學生在筆記本中填寫之內省紀錄. 代碼. 20151201 這節課老師讓我們寫信給國外的聖誕老人,這看似是. 做中學、學習興趣提. 對五、六歲的小孩才會引起好奇心,但出乎意料的是,沒想到. 升、情意提升、自信. 我也突然覺得好奇,雖然看似有些小孩子氣,卻變成我們討論. 提升、內省智能提升. 的熱點。這節課,其實蠻好玩的,雖然好像要寫一堆英文字母, 當想成會變成單字或句子,就感覺特別有趣,而自己寫的也很 有成就感。. (三)Facebook 社群貼文及互動 表 4-4-3 Facebook 網路學習社群訊息類型與看過訊息的人數以及按「讚」與回應的人數 的平均統計 訊息類型. 看過訊息的. 按「讚」與回. 按「讚」與回應率(按「讚」與回. 人數(平均) 應的人數(平. 應的人數/看過訊息的人數,單.

(15) 英語歌曲分享共. 均). 位:百分比). 11.1. 3.1. 27.9%. 11.1. 3.1. 27.9%. 9則 中、英夾雜之歌 曲分享共 19 則. 五、教室圖像. 表 4-2-5 研究者分析課程中的多元智能、全語言概念、教師慣性、學生慣性、教室圖像 課程. 教師慣性. 學生慣性. 教室圖像. 沉浸式統. 可增加信件的挑. 自制力稍嫌不. 開啟學習的可. 文、寫信給. 整讀寫、真. 戰度,而非用專. 足、還是需要師. 能性與開發優. 加. 實語境. 家式鷹架作用的. 長督促才能維. 勢潛能. 學習單讓學生幾. 持學習氛圍. 歌唱學英. 拿. 多元智. 全語言概. 能. 念. 音樂. 大. Santa. 乎鮮少有思考的 機會 寫信給加拿. 音樂、. 沉浸式統. 未評估英語繞舌. 自主學習稍嫌. 開啟學習興趣. 大. 肢體. 整讀寫與. 歌曲是否對學生. 不足、少數學生. 與卻步. 歌唱、真實. 挑戰太大,忽略. 不願意嘗試更. Santa. (續) 、歌唱.

(16) 學英文(續). 語境. 少數學生. 多元的學習. 歌唱學英文. 音樂、. 沉浸式歌. 較少顧及個別差. 少數學生不願. 學習興趣提升. (續). 視覺. 唱、真實語. 異. 意嘗試更多元. 與做中學. 境. 的學習. 歌唱學英文. 音樂、. 沉浸式歌. 未顧及課堂所有. 少數學生不願. 沉浸式的優勢. (續). 視覺、. 唱、抽卡遊. 學生. 意嘗試非優勢. 智能與做中學. 數學. 戲英語. 智能的學習方 式. 伍、. 研究發現. 一、綜合量化與質性資料觀之, 「七 i」教學模式對於偏鄉國中英語補救教學參與 之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興趣與表達自信上,皆為有提升的。 二、兩項活動在參與度上的探討 (一)學習者在「寫信給加拿大耶誕老人」的活動之個別參與度分為:高參與度 (經教師講解後能獨立完成大部分)、中參與度(需教師或同儕的協助)。 (二)學習者在「歌唱學英語」的活動之個別參與度分為:高參與度(經教師引 導後能完成學習單以及演唱歌曲)、中參與度(經教師引導後能完成學習 單) 、低參與度(雖經教師引導後能完成學習單,但排斥歌唱學習方式), 若學習者的優勢智能為音樂智能,則很有可能成為高參與度者;反之,則 成為低參與度者。 (三)低參與度的改進策略為:增加個別化教學的課程統整設計、增加同儕鷹架 作用與印象式學習的「開口」機會。 三、教學的回饋與改進策略為:在無壓力的語言學習環境之下,應多鼓勵學生參 與多元課程並試探自己更為多元的優勢智能。 四、省思意義的探討.

(17) (一)學習者逃避課堂學習活動,是個別學習慣性?還是教材教法應該改進?或 者是體制教育該進行改革? (二)由上述問題觀之,學習皆應當考慮教學者和學習者之慣性與優勢智能,然 後設計適當之教材,並參酌實驗教育之精神進行課程與教學之重新建構。 五、英語文「七 i」補教教學模式之建立 (一)以個別化教學為基礎,並以互為主體、直覺力、印象式學習、伴隨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來促進學習者自我統合。即以圖 5-5-1 表示之:. 圖5-5-1 英語文「七i」補教教學模式. (二)英語文「七 i」補教教學模式說明如下:參與補救教學之學生為低學習成.

(18) 就者,短時間內無法達到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 ,因此修改為自我統合 或認同(identity);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應轉化成為直覺力 (intuition) ,也就是對於當下的覺察,要更為敏銳,才有可能讓自己處於隨時運 用內省智能的狀態;意圖式(intentioned)的課程設計更應著重在伴隨式(incidental) 的觸類旁通上,隨時使學生從生活周遭之事物中,發現與自己連結的意義,以及 內隱知識(Seger, 1994) ;教導者的指導(instruction) ,則成為啟發式(inspiration) 的引導;統整課程(integration)則應更貼近優勢智能地轉化為個別化教學 ( individual ); 人 際 智 能 (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則 轉 化 為 互 為 主 體 (intersubjectivity) ,因此更能明瞭人我間的差異、更能同理接納並尊重彼此,轉 換不同的立場觀點(Gillespie & Cornish, 2010);沉浸式(immersion)語言練習 更改成印象式(impression)語言學習,增加廣泛的語言學習機會,增加使用語 言的印象,也增加對學習者本身的使用意義。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李心瑩(譯)(2000)。H. Gardner 著。再建多元智慧(Intelligence reframed)。臺北市:遠流。 李平(譯)(1997)。T. Armstrong 著。經營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臺北市:遠流。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市:心理。 沈惠芳(2001)。引爆語文能力-統整、全語和多元智能取向的教學。臺北市:天衛文化。 洪菁珮(譯) (2011) 。J. Willis 著。訂做學習優勢(How your child learns best) 。臺北市:智園。 許月貴(2008)。應用全語文理念於國小英語課程發展與實踐之協同行動研究。英語教學期刊, 32(4),125-166。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5,12月16日)。偏鄉學子需要您【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www.rural.k12ea.gov.tw/index.php 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佐藤學著。學習的革命。臺北市:天下。 黃意舒(2001)。全語言基本學習能力與課程觀。國教新知,48(2),27-36。.

(19) 詹 志 禹 、 吳 璧 純 ( 2015 )。 偏 鄉 教 育 創 新 發 展 。 教 育 研 究 月 刊 , 258 , 28-41 。 doi: 10.3966/168063602015100258003 戴維揚(2003)。多元智慧與英語文教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蘇雅珍(2003)。「全語言」閱讀教學策略之內涵。台灣教育(624),65-68。 二、西文部分 Clark, K. F., & Graves, M. F. (2005). Scaffol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text. The Reading Teacher, 58(6), 570-580. doi: 10.1598/RT.58.6.6 Gillespie, A., & Cornish, F. (2010). Intersubjectivity: Towards a dialogical analysis.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40(1), 19-46. doi: 10.1111/j.1468-5914.2009.00419.x Glasgow, J. N., & Bush, M. (1996). Students use thei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o develop promotional magazines for local business.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39(8), 638-649. Goodman, K. (2004). No: The whole-language method really works and has led to a golden ag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sight on the News, 20(8), 47-49. Goodman, K. S. (1989). Whole language is whole: A response to Heymsfel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6), 69-70. Moran, S. (2009). Purpose: Giftedness in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High Ability Studies, 20(2), 143-159. doi: 10.1080/13598130903358501 Seger,. C.. A.. (1994).. Implicit. learn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5(2),. 163-196.. doi:. 10.1037/0033-2909.115.2.163 Walqui, A. (2006).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9(2), 159-180..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nsumer’s impression in exploring the quality attributes of digital photo frame (DPF), in which the Kano’s model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quality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

This research adopts Technology Accepted Model (TAM), which was brought out by Davis in 1979, to verify the us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eighth-graders using on-line tes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a manufacturer's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cold chain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through a case the with five forces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

In this Researc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Case Study Method are used, from which thre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work progress were obtained: “Encountering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