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被壓迫者教育學與批判論述分析探究之/ 4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由被壓迫者教育學與批判論述分析探究之/ 41"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我國大學面對世界各類大學排名的現況、困境與因應策

略:由被壓迫者教育學與批判論述分析探究之

蘇筱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學系博士生 達觀國中小教師 梁弘孟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一、前言

政府部門對我國一流大學進入各 類世界大學排名的期待甚深,並挹注 巨額資金。而探索各類世界大學排名 的運作體制,不難發現,多數是歐美 國家所建造出來的排名系統,世界各 所 優 秀的 大學 ,若 沒 有在 排名 系 統 中,將傷害該大學評價。排名對人類 造 成 的壓 力在 於, 若 不在 排名 系 統 內,將產生被排除在外的邊緣化的失 落。經常見到校院或系所大幅標榜: 世界綠能大學排名、西班牙網路大學 世界排名、英國泰晤士報全球最佳大 學排名、英國 QS 世界大學排名、在 某排名中名次進步最多、臺灣企業最 愛大學之排名、何校拔得頭籌等等, 在這些競爭中,得獎者獲得掌聲;落選 者,心寒於無法獲得青睞。

二、批判者教育學:壓迫者與被

壓迫者的角色

根據 Paul Freire(2001)的被壓迫者 教育學的觀點,在教育的領域裡會產 生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角色分化。以 大學排名的過程為例,排名前段的大 學,會藉由排名而產生優越感,從教 育政治學的批判角度來看,這些排名 較前段的大學會逐漸形成壓迫者的角 色,相對地,較後段的大學則扮演受 迫者的角色。國內狀況如此,國際間 的大學排名則更隱含了學術的霸權主 義。全球大學排名系統之主流,多由 歐美國家制定出來,各種指標的設計 也多是參照歐美國家的標準,而所謂 全球百大,也就是排名前一百位的大 學中,多半為歐美國家的大學,亞洲 大學佔的比例不高。歐美大學透過排 名,進而彰顯自己的學校有多優良, 在 教 育 政 治 學 (Freire, 2005;2012; Torres, 2014)的觀點,這其實正是一種 學術霸權的展現,甚至可以說是學術 殖民主義的復辟。憑什麼詮釋世界上 優良大學的話語權可以片面操在歐美 強國之手呢?這何嘗不是歐美國家知 識霸權的展現,而歐美國家與歐美以 外國家,則再次扮演了 Freire 所言的壓 迫者與受者的角色。透過本土和國際 的大學排名之爭,強者與弱者在知識 上權力的不均等,以及強者藉由對弱 者的壓迫,以強化甚至壟斷這種不均 等 地 位 的 情 形 (Torres, & Mercado, 2007),其實可見一斑。再者,透視排 名,又感受到全球化即全球英語化的 另一副作用,許多權威期刊,皆以英 語為主,何嘗不是英語霸權壓迫非英 語使用者的學術困境呢?

(2)

三、批判論述分析(CDA):進入

世界大學排名的意義

批判論述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CDA)係 Norman Fairclough (1995)所提出,此種分析架構包含「文 本-論述實踐-社會文化實踐」(描述 -詮釋-解釋)三層次。 如果借助 CDA 的分析架構,則臺 灣的大學爭世界排名的議題,大致可 以分析如下。臺灣的大學進入世界大 學的排名中(文本),引起政府部門和 大學間的關注,因此臺灣的大學紛紛 採取行動來提升大學的排名(論述實 踐),大學間都很在意國際間的排名, 也引起社會大眾感知全球大學排名的 重要並「實踐」(社會文化實踐)。對排 名 的 關切 ,其 實就 是 功績 主義 的 表 現。原本臺灣的社會大眾和學生就深 受功績主義的影響,非常注重在同儕 之 間 的排 名, 而對 於 大學 排名 的 重 視,只是為這種對於優勝劣敗的焦慮 感又開拓了一個新的場域。這種把成 功界定在戰勝別人的競爭中,常常令 無法達到標準者感到失落,而這種把 成功界定在贏過多少人、踩在多少人 的頭上往上爬,而非幫助多少人的績 效主義,也會扭曲莘莘學子的生命價 值觀。其實教育真正的意涵是應該要 帶領學習者向內看自己、戰勝自己, 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價值。能夠往內 在找到的安定力,應該會比外在的排 序給學習者更持久的幸福感,因為啟 動的是學習者的內在動機,而非排序 帶來的外在動機。而蘇格拉底也早在 數千年前闡明教育的意義,就是要「認 識自己」。 由批判論述分析(CDA)中的「社會 文化實踐」的學習者實踐,透過由下 而上的取徑(bottom-up approach),由小 看大,往上看上層「論述實踐」層次 的全球大學排序,其意義在於借鏡學 習者向內尋求進步,獲得的穩定力, 是否大學爭排名的現象中,大學應該 更由內在自省出每所大學所能發展出 來的在地特色,走出自己的「評鑑」, 做出適合自己的自我評鑑,啟發大學 自我內部「意義認定」的內在動機。 作為所謂的「外在成就動機」,國際大 學評鑑排序的確是鞭策大學成長與走 出在地象牙塔的助力,但是必須善用 「國際大學評鑑排序」的精神,而在 為提升全球大學排序而努力之餘,也 要小心國際大學評鑑排序為大學經營 者帶來的疲於奔命,與對教育核心— 「學生照顧」的無暇兼顧。

四、大學的精神

大學的精神應在於鼓勵學生充分 發揮自己的天賦,期望學生在大學的 求學生涯中,能夠追求學術的美好, 而達成教育及自我實現的目的(許育 典,2013)。然而,現在各個大學為了 要爭排名,在大學的排名競爭中,很 多的分數聚焦於大學教師的出版品與 期刊點數,所以大學教師紛紛忙於做 研究、爭取計畫資金挹注、出版、發 表論文於期刊,而私立學校的大學教 師為了能夠繼續取得教職,還必須進 入高中招生,從事許多研究之外的行 政或維繫學校運作的事務。當要求大 學教師學術發表、社會服務、教學等 諸多工作時,許多教師光要學術發表 就已經疲於奔命的同時,如何期待大

(3)

學教師能夠在教學上有更多的心力投 注?大學最重要的核心精神之一,應該 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進而厚植 國家的競爭力,教育雖是百年大業, 許多的影響必須十年或二十年後,才 能看出顯著差異,但是研究將大學教 師的精力榨乾,誰來關心大學教師面 臨的出版壓力? 誰來關心正處於人生 充滿選擇階段的大學生呢?不停地追 逐大學排名迷思,對教育是否有更確 切 的 助 益 ? 被 犧 牲 掉 的 大 學 教 學 品 質,誰來關注呢?(方永泉,2003) 美 國 總 統 歐 巴 馬 與 英 國 教 育 當 局,都已經揚棄世界百大的概念。歐 巴馬總統所採用的是記分卡來看各個 大學,而英國的教育當局創造了另外 一種指標(教育部,2013),由大學教師 的教學狀態、學生的滿意度、以及學 生畢業後的就業比例來評比大學。上 述美國與英國的案例顯示出主事者開 始反省,如何以一種較務實態度,來 看待並彰顯以學生為主體之大學的實 際貢獻點。如果教育當局一直將各類 大學排名視為主要的大學評鑑指標, 那麼就會將大學當成是提升整個教育 競爭力的主體,而非學生。人類最大 的資產應該是在人的競爭力的提升, 如果主事者忘記了大學主要的精神與 核心主體是學生,將會導致教育方向 的誤導,到最後即便有再卓越的大學 排名,卻喪失了學生的栽培,對國家 與世界未來的發展將是一種無形的人 力資產損失。這樣的投資,是否恰當? 過度注重學校的排名,校際教師的研 究發表量,對學生在大學教師的諮詢 資源上,是否會影響,大學教師的研 究與實務上的關聯性,是否務實,是 否有實踐的價值性,都值得深思(王秋 絨,1989)。

五、大學爭排名的困境

(一) 爭取有限資源 由於各個學術部門的補助有限, 例如科技部的補助通過率只有四成, 所以教師間的競爭強烈,而科技部的 計畫有大者恆大、小者難以搏大的傾 向,當大學有好的排名時,要申請各 種計劃的通過率就會提高,爭取的有 限的挹注資源是大學排名最重要的動 機。而臺灣的大學在與國際大學合作 時,也受到現實排序的考量,沒有好 的世界大學排序,國際大校也不願意 和我國大學合作。 (二) 擔心社會評價 許多公布的資訊將影響社會對大 學的評價,如果大學排名不佳,將會 使得社會評價差,而不良的社會評價 對於大學的威望將有負面的影響,評 價是一個大學的生命,為了維護大學 的永續經營,評價必須維繫,而較低 的評價對於爭取學校的經費將是絆腳 石。 (三) 學校生源不足 「少子女化」將嚴重衝擊「大學 生存問題」,以今年度教育部所公布的 數 據顯示, 有四成 的 大學招生未 滿 額,教育部也提出,如果招生數量再 不足,就會縮減招生名額。而人口學 專家薛承泰直言,到民國 117 年時,

(4)

大學生的人口將只剩一半,到時四成 大學都必須面臨退場機制的檢驗。少 子女化的過程中,臺灣的大學出現大 學退場、轉型、合併或策略聯盟的現 象,大學的生存問題,也是造成大學 爭排名的原因。 (四) 大學間策略聯盟不易落實 以聯合大學系統為例,然而聯合 大學系統也是歷經數年的努力,期間 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校友不支持, 也是導致聯合大學拖延許多時間才達 成整併的原因。大學的行政部門,在 執 行 策略 聯盟 與許 多 學校 資源 整 合 時,不像美國執行大學整併或策略聯 盟積極,某些大學在策略聯盟上,應 有更積極的作為,以維繫大學本身的 競爭力。天下雜誌曾提出,現在是個 人退位,團體就位的時代,然而,很 多大學的研究者,仍是傾向於閉關研 究。而策略聯盟或大學整併的不易推 動,就可從國立臺灣大學和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二十幾年的大學整併案的延 遲,看出大學之間要合併或整合的窒 礙難行。 (五) 全球化與歐美文化霸權:全球評鑑 客觀化? 在今年台東縣全部各鄉鎮的清潔 衛生排名中,蘭嶼不再是低於七十分 了,然而蘭嶼的鄉親提出最主要的抗 議是,排名的標準都是由漢人的角度 來看,對他們而言並不公平。同樣的 思維用在全球排名的狀況中,世界百 大的排名的制定其實都是歐美國家的 標準,而顯然易見的,在全球百大中, 美國與歐洲大學仍是在其中多數,亞 洲國家為數甚少。美國歐洲對亞洲的 文化殖民,歐美設定了進入世界百大 標準,以歐美覺得好的方式來評鑑世 界上的大學。歐美的文化霸權掌握了 對世界優秀大學的詮釋權。為了因應 歐美評鑑霸權,政府應挹注更多的經 費來研究國際間大學如何被評比,以 及各種排序的意義性與信效度。國際 間,大學優異「誰說了算?」「是怎麼 說的算?」「有何影響?」都值得深入研 究。

六、預防「大學爭排名」所引發

危機之因應策略

(一) 用心將學生視為主體,制定優良 國際大學指標 當大學不斷爭取排名的同時,整 個資源焦點的主體是大學的績效,而 學生則容易被視為客體。按教育的基 本精神應以學生為主體,在設計學校 排名的評比指標時,教育經營部門應 該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比重,而非只 是 一味地要 求教師 的 出版量與論 文 數。而國際大學評鑑是否可以有更多 面 向針對學 生的學 習 成就或畢業 表 現,讓「重研究、輕教學」的氛圍能 夠變得對學生更友善。此外,教育部 應 制定與時 俱進之 優 良國際大學 指 標,協助我國大學更能掌握國際的教 育關注焦點。

(5)

(二) 落實大學教師諮詢資源 教師是大學的寶貴資產,也在大 學 生 的求 學生 涯中 扮 演極 重要 的 角 色。教育部有見於大學教師對學生影 響甚深,也推出多元升等管道,教師 除研究成果外,還可透過優良卓越的 教學作為升等的依據。單純以研究成 果作為升等依據,容易使大學以及教 師將學術研究視為大學教育的本體, 而非學生,多元升等管道則有助於扭 轉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既然優良教學 可以作為升等依據,則能否也設計出 適切的評鑑系統,讓這種優良的教學 也 能 化 為 看 的 見 的 大 學 評 鑑 分 數 (visualization),促使學校讓教師資源能 夠在學生的個別指導、團體會晤、諮 商輔導、論文討論更釋出,則是值得 思考的方向。 (三) 改進大學教師評鑑制度 大學的評鑑與大學教師的評鑑對 論 文 的出 版要 求比 例 偏高 ,應 當 修 正。文章大家都會寫,策略大家也都 會建議,但是這些所提出來的想法, 執行得如何,在執行上有沒有遇到深 度的問題或其他的困難,如何實際的 作為,能夠更細緻且有精確的步驟解 決掉教育現場遇到的疑難雜症呢?許 多的研究論文形式,會不會因為形式 的侷限,就扼殺許多創造力呢?研究策 略提出後的探究,應該更被重視。大 學的評鑑制度應該要更切合實際的需 求,而且儘量使大學往不同研究單位 與資源整合的路線前進,評鑑制度應 朝著策略聯盟的合作趨勢考量,而非 惡性爭排名。 (四) 大學排名應多元化而非單一化 在後現代主義的衝擊下,越來越 多的大眾能了解判定排名的標準不該 單一化,評鑑大學的表現應多元,在 排名的過程中,教育部門應該將各個 大學在不同面向的排名,做更多元的 呈現,例如學生滿意度、學生就業率、 所學知識的實用度、產官學研橫鍊的 資源整合度,這些評估面項,將更應 被多元的關注和評比。 (五) 大眾學生再教育,掌握能力勝排序 改變名校在家長與學生心中的迷 思不容易,許多的改革難以進行,政 策不易推動,不是只有指責教育行政 單位就能解決。如果責怪政府部門有 用 ,臺灣 的教育就不 會有這麼多症 狀。家長與學生對於教育正確的概念 很重要,社會大眾盲目追求名校,導 致在大眾心中,很多的評價還是單一 標準,這種社會氛圍是很危險的,教 育部門應多舉辦活動、教育講座,讓 民眾更能了解許多大學的排序只是在 多元社會價值觀的一種指標而已,而 非全部,大學的排序固會對學子產生 影響,但是學子在大學中所掌握的社 會生存核心能力,如:人際溝通、社會 貢獻態度、團隊合作、創新能力、執 行力、挫折恢復力、情緒調節力、抗 壓性,對學子的人生影響更深遠,這 都是比大學排序還更應注意的議題。

(6)

(六) 大學做好扶弱、顧底、拔尖的基礎 大學為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紛 紛求特色。然而,能夠把基本應為的 事盡力做好,就能彰顯紮實,也是一 項不容易的特色。大學教育的發展除 了勿淪於只是論文集點遊戲,大學的 教學核心應該顧及優秀人才之養成, 再度往上推,使之拔尖;學術傾向在平 均值間的學生,是大學穩固的底盤, 讓他們的發展能更穩定,而在大學中 適應不良、需要特殊幫助的同學,在 大學中也要得到扶持的助益。若大學 教師只是專注於論文發表,如何做到 上述學生扶弱、顧底、拔尖的扶助? (七) 特色大學求永續,轉型增能掌脈 動 盲目追求大學的排名,將會耗損 臺灣的競爭力。許多企業界反映,大 學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根本無法跟上 現在社會的需求,大學是否要好好思 考,那麼多的學術論文,這麼多的理 論模型,對於人類的實際生活進步, 到底貢獻何在。高等教育一直趕不上 整個大時代的脈動,學校教的東西, 跟不上科技時代的企求,這都是高等 教育必須要面對的危機。死守著學術 象牙塔,不停地增加論文發表點數, 但卻被理論所誤,真正實際的問題解 決,卻無法實踐,這是追求論文點數 的副作用。大學應掌握社會脈動,教 學生入社會馬上就能用的問題解決能 力,提升大學教師的教學力,將會使 大學的特色更發光,而達到永續的大 學經營。 (八) 政策應正向輔助大學良性競爭 教育行政當局的政策要慎定之, 千萬不能在大學排名的競爭上,推波 助瀾。行政當局應有長遠的遠見,將 大學之間的競合關係轉向合作導向, 積極輔導大學能夠去教授現在社會上 迫切需要的技能,讓學生能擁有更多 的支持,發現自己的天賦,知道自己 的 舞台在何 處。教 育 當局應制定 法 令,防止大學間惡性競爭,而鼓勵良 性競爭。 (九) 大學策略聯盟應落實 大學中,有許多資源其實有更大 化的空間。然而大學教師各個為研究 費神,加上學校與學校之間,常會有 疏離之隔閡,未來許多大學之間的整 合,如聯合大學系統(清華大學、交通 大學、中央大學、陽明大學),將四校 資源合併一起,當大家已經結合一致 時,就會走向更多的互助,讓彼此的 力量不要耗費在爭奪資源上,經力量 團結整合,就能創造出學術更大的能 量、更好的教學效能、營造更適切學 生學習的環境。反觀國立台北教育大 學與國立臺灣大學的合併案,已經洽 談了二十幾年,還是進度緩慢,可見 在高等教育資源的整併上,還是存在 著打不開的門。 (十) 均衡化資源挹注,教育機會應均等 臺灣為一小國,小國想要在世界 爭取一席之地,常常會將資源全部孤 注一擲,而來達到拔尖的效果。但是, 這樣對其他的大學公平嗎?大比例的

(7)

資 源 集中 在某 校, 而 其他 的 一般大 學,資源卻不足,這是教育行政部門 的兩難,想要拔尖,但又要顧及教育 機 會 的均 等, 與教 育 資源 的平 等 配 置,若不能平等配置資源,是否還是 變相的支持國內大學繼續爭排名呢? 拔尖與均等的兩難,考驗著行政部門 的智慧,相信還是找得到不能完全滿 意,但是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七、結論

全球高教競爭對我國整體的教育 產業,究竟是促使良性競爭,或者反 而揠苗助長,取決於面對競爭的態度 與作為。全球高教競爭協助臺灣打開 島國,提供臺灣與國際接軌的機會。 在全球化各國高等教育的競爭中,臺 灣應該走甚麼路線,對於我國的國力 發展最有助益?是否應該有更多的研 究來探究「國際評鑑正義」,國際大學 排名如何排名,「後設國際評鑑」是值 得探討的議題。評鑑過程中,難免會 產生勝利者總是認為評審是公正的, 而失利者,總是會探究比賽規則的公 平性的爭議。國際高等教育的評鑑乃 是不公平中的公平,而再好的評鑑, 應該都有進步的空間,政府部門是否 應成立專門研究單位來探究這場大學 排名世界盃的規則、優點、限制、與 待 改 良之 處, 應該 用 甚麼 策略 與 戰 術,突圍求勝?而應該用甚麼角度來詮 釋「排名」與「教育意義性」,當不在 排名之內的落選,該如何詮釋呢? 「排 名」與「教育意義性」的平衡點在哪 裡?如何在學術國際大海中,殺出一條 血路。而大學在爭排名的過程當中, 要小心別捨本逐末,應掌握大學法中 所提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教育核心 精神「培育人才」,若過多的精力與資 源只求凸顯大學主體、大學的媒體效 應,被疏於照顧的大學生,如何有能 力照顧亟待關切的臺灣未來呢? 參考文獻  方永泉(2003)。弗雷勒與受壓迫者 教育學。載於方永泉(主編),受壓迫者 教育學(頁 39-65)。臺北:巨流。  王秋絨(譯)(1989)。J. L. Elias & S. Marriam 著。弗雷勒的教育原理與成人 教育法。現代教育,4(4),126-134。  許育典(2013)。法治國與教育行政- 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臺 北:元照。  教 育 部 (2013) 。 取 自 http://epaper.edu.tw/old/windows.aspx?win dows_sn=12165 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gman. ISBN 978-0582219847.

 Freire, P. (2001). Pedagogy of

freedom: Ethics, democracy, and civic courage. New York, NY: Rowman &

Littlefield.

 Freire, P. (2005). 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ness. New York, NY:

(8)

 Freire, P. (2012).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 NY: Continuum.

 Torres, C. A. (2014). First Freire:

Early writings in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 Torres, M., & Mercado, M. (2007). The need for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in teacher education core curricula. In D. Macedo & S. Steinberg (Eds.), Media

literacy: A reader (pp.537-558). Ne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商業競爭力:2020 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 爭力排名(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將比利時列為 63 個受評比經濟體中之第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