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冊講義學用.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冊講義學用.pdf"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章 建國與政權分裂

◎革命黨簡史: 光緒 20 西元 1894 興中會〈檀香山〉 檀香山成立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民族民權〉 21 1895 廣州起義 22 1896 倫敦蒙難後,提出民生主義 31 1905 同盟會〈東京〉 集中力量,統一步驟〈興中會、光復會、日知會〉 1.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民族、 民權、民生〉 2.《民報》宣傳革命 宣統 3 1911 三二九黃花崗之役 武昌起義 民國 元 1912 國民黨〈北京〉 宋教仁倡導,為實現政黨政治理想 2 1913 二次革命,反袁失敗 3 1914 中華革命黨〈東京〉 重振革命精神、反袁 4 1915 反洪憲帝制,護國軍討袁(1915-1916) 6 1917 護法運動(廣州) 南下廣州組軍政府 8 1919 中國國民黨〈上海〉 11 1922 陳炯明叛變 12 1923 曹錕賄選,結束護法運動 13 1924 中國國民黨改組 〈廣州〉 一次全會,聯俄容共,黃埔建軍 14 1925 國父北上、逝世,廣州成立國民政府 15~ 17 1926~ 1928 北伐〈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7~ 26 1928~ 1937 十年建國,訓政〈以黨治國〉 26~ 34 1937~ 1945 八年抗戰 34~ 38 1945~ 1949 國共內戰、政府遷台 39 1950 中國國民黨改造 〈台北〉 黨務革新、反共復國

(2)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一、中華民國建立:

項 目 內 容 背景 1.立憲派失望轉向革命〈皇族內閣成立,立憲運動受阻〉 2.鐵路國有政策〈川漢、粵漢〉引發民眾組「保路同志會」反抗 經過 1911 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事(新軍發難,領導人為黃興及黎元洪)→光復武 漢→各省響應→於南京選舉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成功之因 清政府內憂外患、各省響應、反滿意識及革命思想、日英中立、新軍支持 建立經過 1.袁世凱兩面手法〈以革命軍要脅清廷,以武力逼革命軍議和〉 2.議和:上海〈南北代表,北:唐紹儀、南:伍廷芳〉 3.1912 年 2 月,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孫中山允讓臨時大總統 4.孫中山辭職三原則: 〈1〉臨時政府需設南京 〈2〉新總統須到南京就職 〈3〉新總統須遵守「臨時約法」 5.袁世凱製造北京兵變→政府北遷 影響 袁世凱違法亂紀→洪憲帝制

二、民初政黨政治:

政黨 由來 理事長 實際領袖 政治立場 國民黨 同盟會連絡若干小黨組成 孫中山 宋教仁 與袁對立 進步黨 共和、民主、統一三黨合併 黎元洪 梁啟超 與袁親近

三、二次革命與洪憲帝制:

名 稱 項 目 內 容 二次革命 (1913) 起因 宋教仁案、善後大借款案、罷免三都督案 起義 李烈鈞〈江西〉、黃興〈南京〉、陳其美〈上海〉 失敗之因 內部意見不一、袁世凱兵符在握、列強支持 影響 袁勢力進入長江流域,1914 年孫中山成立 反袁 洪憲帝制 (1915-1916) 醞釀帝制 1.迫國會選袁世凱為正式總統 2.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解散國會 3.1914 年廢臨時約法,訂 〈內閣制→總統制〉 4.總統任期五年變十年,連選得連任,候選人由現任總統擬定 5.古德諾:倡君主立憲→楊度:組籌安會→袁氏接受 失敗之因 中華革命黨、 起義〈蔡鍔〉、列強反對、親信背離、梁 啟超〈異哉所謂國體〉一文 意義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掌權→軍閥混戰

(3)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民初政體演變: 總統制 → 內閣制 → 總統制 → 內閣制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臨時約法 新約法 (段祺瑞) 組織大綱 (孫中山) (袁世凱)

四、南北分裂時期:

時間 北 方(北京,北洋政府) 南 方(廣州) 民國 6 黎元洪總統免職段祺瑞總理,引發督軍團 叛變→復辟事件〈 擁溥儀稱帝〉→ 段祺瑞平定,大權在握,參加一次大戰〈協 約國〉,對日訂軍事密約 國父南下廣州成立軍政府,號召 〈因 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不肯恢復國會,欲 武力統一中國〉 7 徐世昌當選總統 軍政府改組 8 南北和議〈南方堅持恢復舊國會,取消中日密約,北方不允〉→失敗 9 直皖戰爭,直系吳佩孚崛起 11 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張作霖獲勝 陳炯明叛變,國父離粵 12 曹錕賄選當選總統 曹錕賄選,停止護法,孫中山聯俄,與蘇 聯代表越飛發表聯合宣言 13 第二次直奉戰爭,國民軍系馮玉祥、新直 系孫傳芳崛起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會〈容共〉,黃埔建 軍,由 擔任校長 14 孫奉戰爭,國奉第一次戰爭 國父北上共商國是、逝世,蔣中正兩次東 征、平滇桂軍、成立 〈廣州〉, 汪精衛擔任主席 15 國奉第二次戰爭→北方無政府 中山艦事件,蔣中正誓師 〈路線: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6 三大軍閥: 張作霖〈東北、華北〉 吳佩孚〈華中〉 孫傳芳〈東南各省〉 清黨〈排共〉、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寧漢 分裂、武漢分共、寧漢合作、與俄斷交 17 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 張學良易幟,北伐完成,全國統一

(4)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五、十年建國時期(1928~1937):

(一) 中原大戰:〈民國以來最大內戰〉 項 目 內 容 時間 民國 18~19 年 導火線 蔣中正進行裁軍〈國軍編遣會議〉,引起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反蔣中正 結果 張學良支持蔣中正,叛軍失敗,國民政府地位鞏固 (二) 十年建國間的建設與成就: 項目 重要成就 政治方面 1.實施 ,以黨治國〈根據國父《建國大綱》,定國家建設程序為軍政、 訓政、憲政〉 2.召開國民會議〈1931 年 5 月 5 日〉,制定「訓政時期約法」 3.公佈「五五憲草」〈1936 年 5 月 5 日〉,希望最短時間制憲〈抗戰爆發未實 施〉 外交方面 廢除不平等條約: 〈1〉關稅自主:美國首先同意,日本最後同意→中央財政收入大增 軍事方面 1.中原大戰、剿共勝利 2.聘德國顧問練軍 3.建立空軍:民 20 年在杭州筧橋建中央航空學校 4.兵役法:民 25 年公佈,採徵兵、募兵並行 財政方面 1.廢除釐金 2.廢除苛捐雜稅,劃分中央地方稅收 3.成立中央銀行,統一幣制:1933 年廢兩改元,1935 年發行法幣 交通方面 1.自造鐵路三千多公里 2.公路與航空快速發展 學術教育 1.1928 年成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為首任院長〈最高學術機構〉 2.抗戰前是民國以來教育學術的黃金時代 社會方面 1.實行「新生活運動」〈國家提倡〉 2.從事農村建設、鄉村建設運動〈民間提倡〉 (三)訓政時期的內憂外患 1. 外患:日本的侵略: 時 間 名 稱 內 容 備 註 民國 20 年 九一八事變 東北淪陷,馬占山抗日 我國訴之國際聯盟,國聯指責日本, 日本宣佈退出國聯 民國 21 年 一二八事變 日軍進攻上海 簽停戰協定,日軍撤出 滿洲國 溥儀為傀儡,於長春成立 民 23 年溥儀僭號稱帝 民國 22 年 中日塘沽協定 劃定華北為非武裝區

(5)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民國 24 年 冀東防共 自治政府 華北自治運動 利用漢奸殷汝耕成立 2. 內憂:中共的發展 時 間 名 稱 內 容 民國 16 年 暴動路線 1.國民黨清黨後,陳獨秀下台,改採李立三城市暴動路線,均遭 鎮壓 2.毛澤東改採農村游擊戰,據地湖南景崗山,以農村包圍城市 民國 20 年 成立政權 九一八事變後,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國蘇維埃共和國」 民國 21 年~ 民國 25 年 剿共 〈長征〉 1.一二八事變後,蔣委員長提出「攘外必先安內」進行五次剿共 〈中共稱為長征〉 2.江西共軍西竄,逃往陜北延安 民國 25 年 西安事變 1.中共向 、楊虎城宣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張 楊兵諫劫持蔣中正 2.中英討撫並用,和平解決,蔣允諾停止內戰 3.中共絕處逢生〈西安事變救了共產黨〉,抗戰提前爆發

第二章 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一、文化的發展

(一)新式教育的建立: 項目 內 容 清末 1.始於:自強運動 2.功敗垂成:戊戌變法只留京師大學堂 3.全面新政:廢八股、科舉,省設大學、府設中學、縣設小學和蒙養學堂 4.留學教育:始於自強運動時,幼童留美,留日最多,民初「勤工儉學」留法 民初 1.學部改為教育部 2.民國 11 年後,引入美國「六二三四」學制至今 十年建國 1.民國 17 年,成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為首任院長〈最高學術機構〉 2.抗戰前 5 年,是民國以來教育學術的黃金時代 (二)新文化運動 項目 情 形 背景 1.新式教育的建立 2.自由學風的興起〈蔡元培任北大校長始倡〉 3.清末民初以來,內憂外患不斷

(6)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意義 器物→制度→文化思想 提出 陳獨秀、胡適、傅斯年等借《 》雜誌鼓吹 外國學者 羅素和杜威來華,介紹西方文化精義和中國改革之道 內涵 1.傳統文化的檢討〈否定固有傳統〉 2.新思想的引進〈擁抱西方文化〉:民主、科學〈德先生、賽先生〉 社會主義思潮:馬克思主義1921 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陳獨秀擔任第 一任總書記 3.新文學的提倡〈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貢獻 1.使民主科學的觀念深入人心 2.有裨於教育學術的發展〈白話文是宣傳利器〉 3.白話文學興起:魯迅、徐志摩、老舍、沈從文 4.促成五四運動 缺失 1.傳統文化受到嚴重傷害 2.對西方認識不足 3.馬克思主義於中國流行 評價 1.自由主義者:舊文化的解放運動 2.保守主義者:腐化青年和不尊重總統 3.中國的文藝復興:白話文、新文學誕生 4.中共史家:1919 年 5 月 4 日是舊民主和新民主的分水嶺,此後無產階級和共 產主義推動歷史發展 (三)五四運動(1919) 原因 巴黎和會中,列強將 權益讓予日本 經過 北京各大專學生示威抗議「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全國性愛國運動 影響 中國代表拒簽凡爾賽和約 解決 華盛頓會議(1922) 1.中國備款買回膠濟鐵路 2.日本歸還膠州灣

二、社會的變遷

(一)社會階層: 項目 內 容 士 1.廢科舉後, 取代傳統士紳,成為社會變遷和發展的主導 2.具憂患意識,變法、立憲、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皆有參與或發動, 要求民主、自由、平等

(7)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農人 1.人數最多,佔 80 / 100,文盲居多 2.住在鄉村,佃農居半數,生活困苦 3.1930 年國民政府頒佈土地法,進行二 五減租,但幫助不大 五四以來,知識份子喚醒平民,普羅文學 發展,如魯迅的小說 工人 1.在知識份子號召動員下,參與罷工、 排外 2.五四後,成立公會以團結自保 商人 1.組織商會,追求利潤,保護民族國家利益 2.買辦:擔任外貿代理人而致富,成為當時新貴 (二)婦女地位提升: 時代 情 形 清末 受西潮刺激,維新變法前後國人已倡廢纏足、興女學、參加革命 民初 1.禁纏足 2.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參政權 3.五四時,也有女學生參與 4.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成立〈民國 10 年〉 (三)人口變遷與新都市興起: 項目 情 形 人口變遷 1.東南沿海多於內陸,平原多於山區,都市多於鄉村 2.人口繼續成長,男性人口多於女性人口 新都市興起 1.興起之新因素:外力介入、新式交通、工業等 2.新城市: 〈1〉上海:開港後,中外通商的總匯〈中英南京條約後〉 〈2〉漢口:開埠加上輪船、鐵路新交通刺激〈中英法天津條約後〉 〈3〉無錫:滬寧鐵路通車,成為紡織、繅絲業中心 〈4〉天津:開商埠後,成為北方第一大港〈中英法北京條約後〉 (四)宗教禮俗: 項目 情 形 宗教 1.民間流行佛教、道教。佛教因清末沒收廟產興學而不振。道教丹鼎派沒落,符籙 派流行 2.基督教: 〈1〉自由傳教,英法聯軍後 〈2〉民教衝突:庚子拳亂到達高峰,以後和緩 〈3〉貢獻:中西文化交流、西方科技傳播、新式教育建立、社會習俗改良 3.回教:清代因回變失敗沒落,民初因五族共和復興 禮俗 1.婚禮父母之命多具決定性作用,喪禮仍繁

(8)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2.民國頒布陽曆,民間仍以農曆為主 3.迷信不變 (五)社會風尚: 項 目 情 形 倫常觀念 三綱中的君綱和夫綱受到懷疑、攻擊 崇洋風氣 食、衣、住、行、娛樂染上西風 新生活運動 1.民國 23 年蔣中正在南昌剿共時發起,以禮義廉恥為生活規律,整齊、清潔、 簡單、樸素、迅速為實踐原則 2.運動旨在恢復固有傳統道德,與知識份子反傳統傾向相違背

第三章 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

一、對日抗戰

(一)八年抗戰: 前 期 : 轉 進 時 期 民國 26 年 1.七七事變〈 事變〉→吉星文團長率軍反抗 2.廬山聲明〈希求和平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不求戰〉 3.上海會戰〈八一三戰役〉→全面抗戰開始 4.遷都 〈以持久戰對抗日本的速戰速決〉 5.南京大屠殺 27 年 1.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 2.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抗戰建國綱領「一面抗戰,一 面建國」;成立國民參政會→戰時最高民意機關〉 3.武漢撤守 中 期 : 對 峙 時 期 28 年 1.國軍主力布防平漢鐵路以西 2.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爆發〈德侵波蘭〉 3.國民政府頒佈「國民精神總動員綱領」 29 年 1.汪精衛偽政府在南京成立→呼應日本「東亞新秩序」建立〈以華制 華〉 2.法國封閉滇越鐵路 3.英國封閉滇緬鐵路 → 在歐洲戰場失利 30 年 1.新四軍事件〈停止聯共〉 2.日俄中立協定 3.德蘇戰爭爆發 4. 事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戰略「先歐後亞」

(9)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後 期 : 反 攻 時 期 31 年 1.蔣中正委員長出任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2.長沙大捷 3.遠征緬甸,解英軍之圍 32 年 1.廢除不平等條約,另訂平等新約〈1.11 司法節〉 2. 會議〈戰後東北、台澎歸還中國,朝鮮獨立〉 33 年 1.湘桂黔之役〈一號作戰〉,日軍大反攻 2.中、美、英、蘇宣佈聯合國組織〈頓巴敦橡園會議〉 34 年 1.雅爾達密約〈美邀俄對日作戰,犧牲中國外蒙和東北權益〉 2.波茨坦宣言〈中美英發表,勸日投降,日本拒絕〉 3.日本投降〈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之後〉 抗戰檢討 1.建設:重慶精神;知識青年從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 軍〉;開發西南、西北 2.成就: 〈1〉民 32 年訂平等新約,解除百年不平等〈1842~1943〉桎梏 〈2〉開羅會議宣布東北、台澎歸還中國 〈3〉參與聯合國成立,支持戰後亞洲各國獨立 3.負面:經濟嚴重破壞,中共乘機壯大 (二)抗戰前後日本所扶植之傀儡政權: 抗戰前 政權名稱 時間 地點 主要人物 滿洲國 民 21 年 長春 溥儀 冀東偽政府 民 24 年 通州 殷汝耕 抗戰期間 臨時政府 民 26 年 北平 王克敏 維新政府 民 27 年 南京 梁鴻志 國民政府 民 29 年 南京 汪兆銘(汪精衛) 陳公博 周佛海

二、國共勢力的消長

民 13 16 21 26 30 36 80 │————————————————————————————│ 容共 → 分共 → 剿共 → 聯共 → 抗 共

(10)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一)中共發展史: 民國 10 中國共產黨成立〈上海〉,陳獨秀為首任總書記 12 聯俄〈受軍閥、列強壓迫,國父連絡蘇俄共同奮鬥〉 13 中國國民黨改組〈容共〉→允中共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 16 中共反英運動〈兩湖地區抵制外商〉 南京事件〈共黨份子劫掠英美日領事館,英美軍艦砲轟南京〉 清黨→國民黨在上海清黨〈分共〉,又稱「四一二」政變 寧漢分裂〈南京:蔣介石,武漢:汪精衛 + 共黨〉 武漢分共〈汪與中共分離〉→寧漢合作 路線之爭〈毛改行農村游擊戰,據地井崗山〉 20 為政權成立〈江西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21 蔣中正「攘外必先安內」 〈一二八事變後〉 五次剿共〈中共長征〉江西南昌→陜北延安 25 西安事變〈雙十二政變〉 26 共赴國難〈聯共〉 「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 陜北殘共→第八路軍→十八集團軍,江南殘共→新四軍 30 新四軍事件〈停止聯共〉 34 勝利前夕〈雅爾達會議後,配合俄軍進入東北、熱、察〉 國共會談〈重慶會談:蔣中正與毛澤東〉,簽署雙十協定 馬歇爾調停〈停止美援要脅國府〉 35 政治協商會議 → 制憲國民大會 → 中共、民主同盟抵制→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反美運動〈沈崇案〉→反美、反戰學潮不斷 36 馬歇爾調停失敗,政府動員戡亂 中共動員農民,進行「人海戰術」,實行清算鬥爭 37 三大戰役〈遼瀋、徐蚌、平津〉,國軍皆敗,情勢逆轉 38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北京成立〈10.1〉 台澎轉危為安〈金門古寧頭、登步大捷〉 國民黨失敗之因: 1.政軍腐敗→迷信武力滅共、鎮壓學運、蔣氏與桂系矛盾 2.經濟崩潰、通貨膨脹 3.蘇俄支持中共,美國制肘國府 3.中共土地改革成功,農民支持,鄉村包圍城市戰略成功

(11)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民國制憲的發展:〈參考〉 民國 名稱 制訂機關 備註 元年 臨時約法〈內閣制〉 臨時參議院 1.第一次將人民的權利義務列入國家根本 大法中 2.約法施行後十個月內,召開國會,制定憲 法 3.在憲法未訂前,約法為國家根本大法 3 年 新約法〈總統制〉 將總統權力極力擴大,改內閣總理為國務卿 20 年 訓政時期約法 1.使國民黨實施訓政,得到國民的承認 2.國民政府在法理上的地位更為增強 3.對憲政實施有促進作用 25 年 五五憲草 國民政府 最短時間制憲〈抗戰爆發未實施〉 35 年 五五憲草修正案 政治協商會議 國民黨、青年黨、社會賢達人士參加 中華民國憲法 制憲國民大會 1.國民黨、青年黨、民社黨及社會賢達〈中 共、民主同盟抵制〉 2.中國從此成為憲政國家 36 年 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國民大會 1.為適應非常時期需要,保障國家安全與憲 政之不墮 2.80 年終止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第二篇 共產中國與台海兩岸關係

一、中共的內政:

項目 內容 社會主義奠基 1949~1956 1.經濟恢復期:前三年〈1949~1952〉 〈1〉對俄一面倒 〈2〉三套鑼鼓一起響〈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 〈3〉三反五反運動 2.過渡時期總路線:後四年〈1953~1956〉 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公有制經濟,奠定社會 主義基礎 社會主義發展 1956~1966 1.政治:鳴放運動、進行反右派鬥爭、加速左轉 2.經濟:三面紅旗〈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農工生產大躍進、人民公社

(12)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化運動〉失敗→「三自一包」〈發還自留地、恢復自由市場、自負盈虧企 業、包產到戶〉,毛澤東辭國家主席,退居第二線 3.科技:原子彈試爆成功〈1964 年〉 文革十年 1966~1976 1. 拉攏林彪透過紅衛兵〈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鬥爭當權走 資派劉少奇、鄧小平 2.毛澤東鬥林彪→林彪最後外蒙墜機 3.四人幫打擊周恩來 4. 逮捕四人幫,革命結束,鄧小平復出 社會主義現代化 建設〈改革開放〉 1976~ 鄧小平:「摸石過河」,「黑貓、白貓,能抓老鼠,便是好貓」 1.經濟改革開放:四個現代化〈農業、工業、科技、國防〉 2.政治四個堅持:安撫保守力量,一黨專政〈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 專政、共產黨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3.結果:經濟開放、政治保守矛盾→1989 年天安門事件〈江澤民→胡錦 濤〉

二、中共的對外關係:

國家 內容 蘇俄 1.初期:親蘇政策 〈1〉對俄一面倒:1950 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2〉抗美援朝:1950 參加韓戰 2後期:中蘇決裂,1960 年代烏蘇里江、新疆邊界軍事衝突 印度 1.1959 年印度庇護達賴喇嘛→邊界衝突 2.印度親蘇 VS 中共支持巴基斯坦 越南 1979 年懲越戰爭,越南佔領高棉引起 聯合國 1971 年進入,中華民國退出 日本 1972 年建交 美國 1979 年建交〈美台斷交後實質關係:台灣關係法〉 ※美國與中共簽署三大公報: 名稱 時間 背景 內容與影響 上海公報 1972 年 尼克森訪問大陸時 簽署 美國聲明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一個中國政策」 建交公報 1979 年 卡特與中共建交時 簽署 美國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八一七公報 1982 年 雷根簽署限制對台 軍售的公報 美國允諾對台軍售逐年減少

(13)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三、兩岸關係的演變:

時期 時間 內容 軍事衝突期 民國 38-67 年 1.對立:中華民國反攻大陸 VS 中共解放台灣 2.衝突:古寧頭大戰(民 38 年) 3.第一次台海危機(1954-1955): 一江山、大陳島撤退 4.第二次台海危機(1958-1959): 砲戰(民 47 年) 5.1971 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共進入聯合國 和平對峙期 民國 68-76 年 1.中共對策:對台灣和平統戰、三通四流、一國兩制、不放棄 武力犯台 2.中華民國策略:三不政策、加速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 號召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民間交流期 民國 76-80 年 1.序幕:民國 76 年開放大陸探親 2.決策諮詢:民國 79 年總統府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為決 策諮詢機構 3.統籌協調:民國 80 年行政院設置「大陸委員會」,統籌協調 大陸事務 4.民間力量:民間籌組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委 託其辦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事務性問題 5.中共回應:民國 80 年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作為 對等的民間中介機構

(14)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歷屆大考試題】 ( )1. 一位歷史學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國史的論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愛 國主義運動-反帝國主義運動。……爭回我國在青島的主權;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 人的自我覺醒。……《新青年》發行以後,啟蒙的中心思想凝聚在強調青年人的重 要性上……」請問此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盧溝橋事變 (D)文化大革 命。 【91 學測】 ( )2. 如果我們檢視1920年青島海關的年度報告,會發現當時經由青島進入中國的貨物以 那一國的產品為主? (A)日本 (B)德國 (C)英國 (D)美國 【92 學測】 ( )3. 一位政治人物說:「中國當然希望日本勝利。應當怎樣對日本進行協力,這是國民 政府最苦心思慮的事情。」又說:「自從和平運動展開以來,英、美變本加厲,極 盡挑撥之能事,使重慶方面執迷不悟,多方作梗。」所以主張向英、美進擊。這種 言論最可能出現於何時?出於何人之口? (A)八國聯軍之時,張之洞等督撫主張聯合日本,以求自保 (B)第一次世界大戰,孫中山主張聯合日本,對抗西方強權 (C)抗戰初期,共產黨員主張與日本合作,共同對抗蔣中正 (D)汪精衛建立偽政權之後,主張對日和平,共同對抗英美 【92學測】 ( )4. 有一副對聯:「白話通神,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 是什麼東西。」這樣的對聯最可能出自誰的手筆? (A)日據時代臺北帝大的學生 (B)清末就讀同文館學的學生 (C)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的學生 (D)文革時期參與串聯的學生 【93 學測】 ( )5. 農民的生產過程裡,在尚未收成前,有時需要舉債度日。但是,民間借貸的利息偏 高,常使農民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因此,有的時期政府設計了一些制度或者成立 組織,以解決農民借貸的需求。以下哪個法令或組織是為了這個目的而成立的? (A)漢武帝實施的均輸平準法 (B)隋唐時期採行的租庸調制度 (C)明清時期實施的族田制度 (D)二次大戰後臺灣農會信用部 【93 學測】 ( )6.圖1反映了中共政權在某一時期的國家發展路線,圖中的 標語是:「多出鋼快出鋼,澆死美國狼。」這是哪一時期 的宣傳品? (A)抗美援朝 (B)大躍進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開放 【94 學測】

(15)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題組題(第7-8題為題組)【94學測】 資料一: 其時歐戰方酣,某國實行遠交近攻政策,欲與我方修好,知國父反對參戰,故願助其組織護 法政府以對抗北京。 資料二: 民國六年,總理黎元洪被督軍團脅迫解散國會,國人大憤,國父在滬力圖起兵護法,但缺乏 經費。適有某國醫生輾轉告知國父:「如孫公有起兵護法之決心,某國願助資百萬。」國父 知悉後,甚感快慰。……未幾,遂有(海軍總長)程璧光率海軍南下及廣州召集非常國會之 舉。請問: ( )7.在資料一與資料二中,「某國」是指下列哪一個國家? (A)俄國 (B)日本 (C)英國 (D)德國 ( )8.資料一與資料二敘述的歷史變化,對中國政局造成了什麼影響? (A)洪憲失敗 (B)五四運動 (C)南北分裂 (D)中共崛起 ( )9.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篆文書寫的青銅器、楷書書寫的《道德經》、甲骨 文書寫的五言詩、隷書刻寫的竹簡。他最可能是何時何地的商人? (A)唐末的洛陽 (B)北宋的開封 (C)明初的南京 (D)民初的北京 【95學測】 ( )10.1937年12月,上海發行的報紙報導:「南京上游29公里處,有英、美兩國船隻遭到 某國飛機轟炸沈沒。」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事件? (A)英、美自己炸沈船隻,嫁禍中國,企圖擴大在中國利益 (B)德國與美國對歐洲事務有歧見,故對美國軍艦發動攻擊 (C)日本加速在中國的侵略,開始攻擊英美在華的軍隊設備 (D)中共在長江中游發展,受到英、美兩國掃蕩,憤而報復 【95學測】 ( )11.何先生出生於臺中,幼年時就讀於當地的公學校,後來轉到東京求學。有一天,他 看到報上登出某地新成立的政府因與日本關係密切,急需日語教學人才; 由於他的 語言較無問題,願意應徵,也立刻被錄用。他從東京火車站出發,兩天就到達該地, 在當地中學教了好幾年日語,晚上還兼差,教當地官員及家眷日語。直到第二次世 界大戰結束之後, 他才回到臺灣。何先生這幾年的教學生涯最可能是在哪裡度過? (A)瀋陽 (B)琉球 (C)曼谷 (D)新加坡 【96 學測】 ( )12.一本書中提到:「從上海到南寧最快的方法,先要乘大輪船到香港,接著乘廣九鐵 路到廣州,再轉到三水,從三水坐輪船到梧州。從梧州到南寧只有小火輪可乘,要 走三天。如果能搭上單引擎飛機,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從南寧到廣州。」這種交通 條件最可能出現在何時? (A)1870 年 (B)1900 年 (C)1930 年 (D)1960 年 【96 學測】

(16)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 )13.一本數學課本上的習題是:「公社領導計畫在五年內將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提高為 原來的 150%,問:每一年應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幾?」這應當是何時何地使用 的課本? (A)1910 年的基輔 (B)1940 年的柏林 (C)1965 年的武漢 (D)1980 年的西貢 【97 學測】 ( )14. 一位民國時期的文人撰文紀念友人道:「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 蒙的水灑向那孔孟瀰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 罵,怪他不識貨。有時候他顯得疲乏了,失望了, 忽然遠遠的覷見那望不盡頭的 大路那一頭,好像也有幾個人在那裡灑水清道,他的心裡又高興起來了。」上文中 「灑水清道」的人是指誰? (A)嚴復 (B)梁啟超 (C)康有為 (D)陳獨秀 【98學測】 ( )15. 一位年輕人曾經通過縣裡的考試,中了秀才,卻必須再前往省城師範講習所唸書, 以便將來可以找個事做。回到家鄉教書時,課本已經改變,要教算數,不再教千字 文。而每個縣中都設置勸學所,以便提倡新式的教學,原本設在關帝廟的學堂也改 稱高等小學。這位年輕人生活在哪個時期? (A)清朝中期 (B)清末民初 (C)抗戰期間 (D)光復初期 【99 學測】 (D)16. 一群學生接到政府命令,前往草原上放牧牛羊,名為「學習」。不巧,這年冬天風 大雪大,牛、羊損失甚多,有些學生受不了草原生活的艱苦,潛逃回城巿,但又被 遣送回草原。若干年後,政府政策改變,他們才獲准回到都市,繼續求學就業。這 種情景最可能發生在何時何地? (A)1871 年,法國 (B)1910 年,俄國 (C)1941 年,德國 (D)1970 年,中國 【99 學測】 ( ) 17.中國某一個時期中,許多人呼籲總統賦予內閣全權,召開全國和談大會,並要求: 改組內閣,網羅全國和平民主人士,充實和平的內容。他們甚至計畫發動國人,一 致擁護和平;更希望美、蘇、英、法等強權能諒解,支持中國希望和平的想法。這 個事件的背景是: (A)1912 年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對清廷的呼籲 (B)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學界對政府的希望 (C)1949 年國共和談期間,政界對國民黨的建議 (D)1950 年舊金山和會召開前,新聞界所提建議 【100學測】 ( ) 18. 1938 年8 月間,某國新聞報導指出:「德國已經正式承認我國,我國政 府將於德國首都柏林設立公使館,辦理兩國外交事務。國務院特別任 命呂宜文為公使, 並以日籍的三源綱一為參事官,王替夫與日籍的伊 吹幸隆為書記官。」1939 年2 月,這些新任的官員遞交國書,正式上 任。這個國家是: (A)日本 (B)滿洲國 (C)韓國 (D)中華民國 【100學測】 ( )19.中國共產黨在其革命階段,以「土地改革」為號召。但其政權成立後,土地政策卻 有很大的變化,以下關於中共政權成立之後的農業土地政策何者的敘述為是﹖ (A)先實施「人民公社」型的集體農場制,其後改行小農體制,鄧小平改革後又回到

(17)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集體農場制 (B)先實施小農體制,「人民公社」實施後改為集體場制,鄧小平改革後重回小農體 制 (C)先承認大地主,「人民公社」實施後改為集體農場制,鄧小平改革後則發展小農 體制 (D)先實施集體農場制,實行「人民公社」制時改行大土地所有制,鄧小平改革後回 復集體農場制 【91 指考】 ( )20.一位政治人物接受報社訪問時表示:「日本與中國皆遠處亞洲,參戰程度遠非英法 之比,則發言權之差異自所不免,青島問題當屬議題之一。列國因戰爭影響,中止 在東亞活動,今戰事既終,則戰後活動必倍於昔日,東亞安全,責在貴我兩國。」 請問:這政戰事是指哪一場戰爭﹖ (A)中日甲午戰爭 (B)日俄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八年抗戰 【91 指考】 ( )21.有一項條約規定﹕「中日兩國應當互相尊重,確保東亞地區和平,日本願意放棄在 華享有的治外法權,交還租界,雙方在經濟事務上緊密合作。中國政府應補償日本 臣民自『事變』發生以來在中國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此處所說的「事變」是指什 麼? (A)清末的庚子義和團事變 (B)五四運動中的反日行動 (C)民國二十六年的盧溝橋事變 (D)民國三十一年的珍珠港事變 【92指考】 ( )22.某大學的學生開始進行接管大學的工作。學生們指出:接管後可以一掃受教育然後往 上爬的價值觀,徹底粉碎保守派的奴才教育基礎。這最可能是在甚麼時空下發生的事? (A)五四運動中,上海學生接管聖約翰大學 (B)滿洲國滅亡後,中國學生接管東北大學 (C)二二八事件中,臺北學生接管臺灣大學 (D)中共建國後,南京學生接管中央大學 【93指考】 ( )23.二十世紀某史家撰文考證:唐高祖李淵起兵之初,曾向突厥借兵並且稱臣,才得以迅 速進入長安,建立政權。這位史家指稱李淵「初雖從之,終將反之」。後來,有人認為 這位史家描述的情節,頗有影射「時事」的意味。這裡所謂的「時事」,最可能是指哪 一個歷史事件: (A)中國接受了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 (B)「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南京政府的態度 (C)中共1949年建國之後宣布對蘇聯一面倒 (D)1949年在臺灣的國民政府接受美國保護 【93指考】 ( )24.某年美國總統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是否同意中華民國政府派兵參戰的要求。這 是在那一場戰爭中發生的事? (A)對日抗戰 (B)印巴之戰 (C)韓戰 (D)波灣戰爭 【93指考】 ( )25.有人主張中日兩國應以生命合作為口號,因為:「日本既得南洋,所得物資已富,不 必復取之中國,戰期則勢必延長,戰局且勢必擴大……中國非舉生命與日本合作,則 不足以表示中國之友誼。」這種說法的時代背景是: (A)清末李鴻章主持國家大政時所提倡的「聯日制俄」 (B)八國聯軍之後,國人保皇派主張聯合日本對抗歐美

(18)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C)民國初年,青年學子希望效法日本明治維新的想法 (D)二次大戰時期,社會上一部分親日人士的對日態度 【93指考】 (ABC)26.1944年,汪偽政權駐東京的大使館召開一次領事會議,請該使館轄下所有領事館派 員參加。當時有哪些地方應當派員出席? (A)漢城 (B)臺北 (C)橫濱 (D)長春 (E)重慶 【93指考】 ( )27.國民政府統治大陸時期,規定中國、中央、交通及農民銀行發行國幣。下圖是古董 商出售的古錢,由中國人民銀行於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發行,我們應如何理解這張錢 幣? (A)國民政府為淪陷區所發行之貨幣 (B)日本為擾亂中國金融發行此貨幣 (C)中共在其統治區內所發行的貨幣 (D)汪政權在其統治區內發行的貨幣 【94指考】 ( )28.二十世紀時,中國發生過兩次澎湃的青年運動:1919 年的「五四運動」與 1989 年 的「六四民運」。兩個運動發生的歷史背景有異,卻抱持某些相同的目標。這些相同 的目標主要是什麼? (A) 啟蒙與救亡 (B)自由與民主 (C)富國與強兵 (D)德先生 與賽先生。 【95 指考】 ( )29.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傳統中國的許多特質已不復見於現代中國,但有些傳統特 質則仍舊保留下來。下列那項特徵,在傳統與現代中國都看得到? (A) 以農業為國 家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 (B)統治者強調平等,反對有階級差異 (C)以天朝對待藩屬 的體制與各國交往 (D)在統治方式中特別強調文化的力量。 【95 指考】 ( )30. 一本回憶錄描述:「那一段時間,我每天接受強迫勞動、學習、寫交代、寫檢查、 寫思想匯報。任何人都可以責罵我、教訓我、指揮我。從外地來串連的人,可以隨意 點名叫我去示眾,還要自報罪行。這個時候,大規模的群眾性批鬥還沒有開始,但已 經越來越逼近了。」這裡描寫的景象應是下列何者? (A)史達林統治時期,蘇聯異 議份子受到批鬥 (B)希特勒當政時期,德國的猶太人備受迫害 (C)二二八事變期 間,臺灣菁英人士橫遭鎮壓 (D)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知識份子慘遭鬥爭。【95 指考】 ( )31. 某位史家指出:中國現代史上,有一位領袖領導的政府,為中國建立了一個現代 國家的上層管理階層;而另一位領袖領導的政權,則建立了以農村為基礎的下層社會 經濟秩序。這兩位領袖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洪秀全、曾國藩 (B)孫中山、蔣介 石 (C)蔣介石、毛澤東 (D)毛澤東、鄧小平。 【95 指考】

(19)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 )32.一份雜誌強調要「去遺傳的科舉思想,進於現世的科學思想;去主觀的武斷思想, 進於客觀的懷疑思想。」這份雜誌最可能是哪一時期的產物? (A)革命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新生活運動 (D)文化大革命 【96 指考】 ( )33.有一時期,政府曾查禁多種書刊,包括《今日之中國》、《亞細亞月刊》、《救國時報》 等,理由不一,如:「詆毀本黨及政府」、「言論反動」、「宣傳漢字拉丁化」、「宣傳無 政府主義」、「宣傳階級鬥爭」等。這種情形最可能出現在哪一時期? (A)清末滿清政府查緝革命黨時 (B)民初北京政府取締新思想時 (C)南京國民政府控制思想之際 (D)中國大陸發動文化大革命時 【96 指考】 (BCDE)34.1912 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不久,頒佈了一連串的命令以展現新國家新氣象。 下列哪些命令可以彰顯民國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精神? (A)從嚴查禁鴉片,種植者予以重罰,販賣者沒收銷毀鴉片 (B)革除對官員的尊稱,不再使用「大人」、「老爺」等稱呼 (C)勸禁纏足,使婦女免於遭受身體的戕害 (D)嚴禁販賣華工出洋,以免華人遭外人凌虐 (E)開放蜑戶、惰民、丐戶等賤民階層一體享有公民權 【96 指考】 ( )35.一位作家說:「這裡的臺灣人都是具有雙重身份,一邊放著中國政府給的居住證明, 一邊放著日本發的配給票。」這應是何時何地的情況? (A)1905 年的臺北 (B)1940 年的北京 (C)1965 年的東京 (D)1990 年的上海 【97 指考】 ( )36.中國學者使用出土文物研究歷史的起源甚早,但某一時期中,不僅發掘許多器物, 同時還有大量文書出土,益發引起學者重視,主張結合出土文物與文獻來研究古代 歷史。這種風氣盛行於何時? (A)魏晉南北朝時,因許多文物出土,引發新研究風潮 (B)宋代,學者用金石資料補正年月、官爵等相關史實 (C)乾嘉時期,考據學家用古器物及金石資料研究歷史 (D)清末民初,學者運用古籍文物等資料考訂中國歷史 【97 指考】 ( )37.「政府管制外匯、黃金,以平抑物價。1942 年,發行一億美金公債, 每一美元定 價法幣 20 元,不久黑市高至法幣 450 元,但有關人士,仍可按官價購進,大獲暴 利。1943 至 1945 年之間,政府抛售黃金,1944 年至 1945 年,舉辦黃金存款,利 益多落入大戶之手。」這段敘述最可能和下列哪一議題有關? (A)抗戰後期政府經濟政策與實施情形 (B)抗戰期間美元與法幣的匯率變化 (C)抗戰後期政府對銀行、金店、大戶的控制 (D)抗戰期間政府放任黃金的買賣 【98 指考】 ( )38.下列四段有關中共對知識分子思想鬥爭的敘述,請按合於邏輯的次序加以排列。(甲) 當時毛澤東正想找理由掀起批判胡適的運動,這個事件正好提供引爆點,毛澤東說 俞平伯販賣胡適思想;(乙)俞平伯是胡適考證《紅樓夢》的嫡傳弟子,認為《紅

(20)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圖(三) 樓夢》是曹雪芹自傳,並從此一觀點考證《紅樓夢》;(丙)霎時之間,全國報章雜 誌都是批判胡適的文章,由文藝而擴及哲學、歷史等範圍,歷時長達一年之久;(丁) 引起兩位不知名的山東作家的批評,說他的考證方法,是「資產階級的唯心論」, 目的在隱晦《紅樓夢》批判封建主義的性格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丁甲丙 【98 指考】 ( )39.一位學者自述:因為愛看地方戲曲,才對民間傳說有大概的領略;又因為社會上流 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膽提出打破傳統學說的見解;也因為徵集歌謠的緣故,而注意 到許多風俗材料。這位學者最可能受到下列何種風氣的影響? (A)乾嘉時期的考據學風 (B)晚清時期中體西用說 (C)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 (D)文革時期的破舊立新 【99 指考】 ( )40.以下是有關中國大陸繪畫藝術發展的三段描述:(甲)這期間,除了政治宣傳繪畫, 其他藝術探索均處於休克狀態,畫家林風眠遭受迫害,被打為「黑畫家」,許多作品 被毀,中國藝術經歷了一場空前浩劫。(乙)此時,對西方文化基本封閉,遵從共產黨 領導與形式大眾化的延安革命傳統,以及學自蘇聯的社會現實主義,結合成一種美 術的新正統模式。(丙)這個階段裡,國外美學、心理學、文化學和藝術學著作被廣泛 介紹進來,美術理論研究也從復甦到初步繁榮,美術報刊空前增多,論爭也趨於頻 繁和活躍。依其發展順序,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乙甲 【99 指考】 ( )41.民國十六年(1927),時任南京國民政府代理主席並主持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胡漢民曾 說:「倘若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沒有在南京行使職權,從 4 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產 黨的支配,可以說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連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兩湖以往 所受的赤禍了。」胡漢民所說的「行使職權」是指什麼? (A)搜查俄國使館,驅逐俄國顧問 (B)發動剿共戰爭,迫使共黨逃亡 (C)揭發共黨陰謀,進行清黨運動 (D)繼續二次北伐,完成全國統一 【100 指考】 ( )42.圖(三)是中國大陸一幅描述人民經濟 生活的漫畫,圖中的文字是「歡迎選 購」,這是哪一個時代的經濟生活? (A)1950 年代中 (B)1960 年代末 (C)1970 年代初 (D)1980 年代初 【100 指考】

(21)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 )43.一篇論文裡的關鍵詞有:中日關係、山東問題、胡適、巴黎和會。這篇論文討論的 主題最可能是: (A)庚子拳亂 (B)五四運動 (C)瀋陽事變 (D)七七事變 【101 學測】 ( )44.教科書往往反映當代的時局與世變。某一時期,小學課本中有一個單元名稱為「一 個惡魔」,說「帝國主義是什麼?帝國主義是一個惡魔。他一隻手裡是算盤,一隻手 裡是武器。他有兩副面孔,打算盤的時候,他的面孔好像很和善,但是,使用武器 的時候,他的面孔就變得兇惡無比了。」還說:「他恐怕人家不如他的意,就想同人 家訂不平等條約。」這應當是哪個時期的課本? (A)新文化運動時期 (B)對日抗戰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臺灣戒嚴時期 【102 學測】 ( )45.一位政治人物呼籲:全國各黨各派要放棄歧見,停止內戰及一切敵對行為;大家應 當團結一致,抵禦外侮,集中力量來奮鬥救國。這種說法應是: (A)曾國藩對太平天國將領的招降公告 (B)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的登基宣言 (C)九一八事變以後毛澤東的抗日聲明 (D)抗戰勝利後蔣中正號召團結的主張 【102 學測】 ( )46.蔣中正在日記中記載:最近,中共代表向美國表示,中共必須重視莫斯科的意見, 美國想調解國共關係,必須先徵求俄國同意。此段記載最可能出現於何時? (A)1924 年國民黨實施聯俄容共之際 (B)1937 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 (C)1946 年二次大戰後中國發生內戰 (D)1958 年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之前 【102 學測】 ( )47.一位外國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車要先取得通行許可證明,才能買車票;到了目 的地,看到滿城盡是腳踏車;在路邊攤買燒餅時,攤販向他要糧票。這位觀光客見 到的景象最可能在: (A) 1919 年的上海 (B) 1936 年的南京 (C) 1955 年的香港 (D) 1970 年的北京 【101 指考】 ( )48.政府往往透過修築鐵路帶動本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所採取的作法之一是對進口鋼鐵 課徵較高的關稅,以保障本國鋼鐵工業的生產。民國以來,生產鋼鐵的漢冶萍公司 僅於民國 5 至 8 年,獲有盈餘,其他時間都是虧損;11 年,漢陽鐵廠不堪虧損停工; 14 年,開辦不久的大冶煉鐵廠也停工。根據上述說明及歷史背景,民國 5 至 8 年何 以會有盈餘?其長期虧損的主要原因為何? (A)盈:因歐戰爆發,鋼鐵價格大漲;虧:不平等條約束縛,關稅不能自主 (B)盈:機器由國外進口,設備新穎;虧:軍閥混戰,故無法繼續修建鐵路 (C)盈:因歐戰爆發,鋼鐵價格大漲;虧:軍閥混戰,故無法繼續修建鐵路 (D)盈:機器由國外進口,設備新穎;虧:不平等條約束縛,關稅不能自主 【101 指考】

(22)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中國近代史 ( )49. 一位新文化運動的主導人物,主張改良,反對革命,對當時許多人受到俄國十月革 命鼓舞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階級鬥爭與唯物史觀的作法,並不贊成,認為變革需 要一點一滴的累積,因此反對急進。他最可能是: (A)李大釗 (B)陳獨秀 (C)胡適 (D)魯迅 【102 指考】 ( )50. 某年,中國發生重大事件,引起蘇聯關切:《消息報》指出該事件將打擊中國反日 力量的團結;《真理報》更認為該事件將造成中國分裂,使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 此一重大事件為何? (A)甲午戰爭,日本要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及臺灣 (B)袁世凱稱帝,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作為交換 (C)五四運動,學生認為政府對日軟弱,主張抗日 (D)西安事變,張學良要求停止剿共,以共同抗日 【102 指考】 ( )51.一場「革命」的前夕,全國每年可以出版 45,000 種書;革命發生的第二年,只出版 了 3,000 種書。市場上的各類出版品的總數,一下子減少了近 95%。這場革命是: (A)1776 年美國獨立革命 (B)1789 年法國大革命 (C)1911 年辛亥革命 (D)1966 年文化大革命 【103 指考】 ( )52.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初期,國際社會多採觀望態度,只有某國,因中日開戰,得以 免除來自日本的牽制力量,基於其自身的戰略利益,不但派遣軍事顧問團及空軍來 華,並多次提供鉅額貸款。「某國」是: (A)美國 (B)英國 (C)蘇聯 (D)德國 【103 指考】 ( )53.一則文告呼籲:「現在帝國主義與國民黨聯合起來,向我們進攻,我們唯一的出路 不止是繼續罷工、罷課,並且還要擴大。我們得組織力量,武裝自己,把帝國主義 的海陸空軍驅逐出中國,才有生路。」這份文告最可能是: (A)1910 年代,辛亥革命時期武昌清軍的呼籲 (B)1930 年代,國民政府剿共時期中共的說法 (C)1950 年代,中共建國以後共黨的建國藍圖 (D)1960 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傳單 【103 指考】

(23)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 23 -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第一章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一、文明的誕生

項 目 內 容 文明標誌要件 1.城市:社會分工更細,政治組織更強化 2.金屬:軍事用途和改善生活 3.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蘇美人的楔形文字的出現或使用。 地區 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

二、近代考古發掘

(19 世紀後因歐洲列強殖民擴張而有對古文明的考古發現) 地區 內 容 伊朗 1.時間:18 世紀中,丹麥考古隊。 2.遺址:古波斯王宮。 3.發現:波斯楔形文銘文。 埃及 1.時間:18 世紀末,拿破崙出兵埃及。 2.遺址:地中海濱的 。 3.發現:石碑上刻有象形文、俗體文與希臘文三種文字。1822 年法國學者商博良成 功解讀,被譽為「埃及學之父」。 兩河 流域 1.時間:19 世紀中,法國與英國考古學家。 2.遺址:亞述與蘇美古城。 3.發現:器皿、石雕、建築、泥版文書。 希臘 1.時間:19 世紀至 20 世紀初,德國商人施理曼與英國學者伊文斯。 2.遺址: (1)施理曼根據荷馬史詩發現位於小亞細亞特洛伊城。 (2)施理曼挖出希臘本土的邁錫尼城。 (3)伊文斯在克里特島發現諾薩斯城。 3.發現:有助於瞭解愛琴文化與希臘古文明。 印度 1.時間:19 世紀中,英國人在印度河上游興建鐵路發現。 2.遺址:哈拉帕城、摩亨佐達羅城。 3.發現:燒磚、石器、彩陶、文字印章。 中國 1.時間: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 2.遺址:河南安陽小屯村。 3.發現:甲骨文、陶器、禮器、建築基址等,證實為殷商都城遺址。 文字 文物 1.埃及:草紙。 2.兩河流域:泥版。

(24)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3.希臘:泥版。 4.中國:甲骨文。 5.印度:泥印章。

三、兩河流域古文明

(一)文明的搖籃 項 目 內 容 地理位置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的沖積平原,希臘人稱為「美索不 達米亞」。 河水不定期氾濫 春季溶雪導致氾濫,帶來肥沃土地。 重要公共事務 灌溉系統的興築、管理。 複雜多變的民族、政治 由於 ,易遭外族入侵。 (二)政治(3500B.C-539BC)與法律 項 目 內 容 政治的發展 1.蘇美人:自治城邦,未形成統一政權。 2.阿卡德帝國:國王薩爾貢一世,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 3.烏爾帝國:蘇美人建立的帝國。 4.巴比倫帝國:西元前十八世紀 時代達到最高峰。 5.亞述帝國:西元前十七世紀成為軍國主義國家(使用鐵製兵器,對待敵人 手段殘酷)。 6.迦爾底亞帝國:西元前 7 世紀滅亞述,又稱 帝國。 7.波斯帝國:來自伊朗高原,西元前六世紀統一兩河流域。 法律觀念 1.蘇美人:把地方習慣整理成法律,強調報復主義。 2.巴比倫人:《 法典》(並非世界最早的法典)。 (1)採用報復刑。 (2)法律有階級差別待遇。 (3)強調正義的實踐與重視財產神聖及契約的觀念。 (三)社會與經濟 項 目 內 容 農業:經濟生活的基礎。 1.政府在灌溉方面扮演重要性的角色。 2.蘇美城邦:神廟是城邦活動的中心。 商業:與鄰近地區有頻繁的貿易。 1.在兩河流域發現印度河流域的印章,顯示已具有國際 性的貿易往來。 2.以金、銀為交易媒介,使用信用狀。 社會階級:根據《漢摩拉比法典》 區分 1.上層:貴族 2.中層:平民 3.下層:佃農、奴隸

(25)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 25 - (四)現世主義的信仰 項 目 內 容 多神信仰 神代表各種自然現象或力量。 神是人間世界的反映 眾神階級分明,具有人的性格。 宗教 是一門專業,祭司成為一種專職。 拜神目的 祈求現世的福報而非來世的快樂。 宗教態度悲觀 不信靈魂永生、來世觀念淡薄。在新巴比倫時代,產生命定主義的 信仰(悲觀的宿命論)。 (五)豐富的文化遺產 項目 內 容 文字 蘇美人發明 文字。 文學 深受宗教神話影響。例如《鳩格米西史詩》反映了兩河流域人民悲觀的人生態度。 大洪水傳說。 科學 1.蘇美人:十二單位的度量衡制、六十進位法。 2.迦爾底亞人(新巴比倫人):為五大行星命名、制定十二星座、一年 12 個月、一 個月 30 天、一星期 7 天、一天 24 小時、陰曆、置閏。 藝術 1.建築: (1)階梯式的高塔神殿 (2)巴比倫的 (新巴比倫國王尼布加尼撒為解其米提王后思鄉之病 所建造)。 2.雕塑:亞述王宮的浮雕,多為戰爭或打獵場景。 ※波斯文明的貢獻 波斯民族 屬印歐語族 西元前 6 世紀 居魯士滅新巴比倫帝國,控制兩河流域 西元前 5 世紀 大流士一世,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 波希戰爭,波斯被希臘城邦打敗。 西元前 4 世紀 330B.C.被亞歷山大大帝滅亡 政治 中央集權,地方設行省,包容不同文化,促進文化交流 祆教(拜火教) 1.創立:6th B.C.,瑣羅亞斯德 2.主張:善惡二元論、末日審判、天堂地獄說。 善神-代表光明,崇拜光明;惡神-影響猶太教及基督教的撒旦;人有自由 意志,可選擇善或惡,含有人文精神。

(26)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補充:古代西亞西臺人與腓尼基人的文化 項目 內 容 西臺人 1.帝國的建立:15 世紀 BC,在小亞細亞發展成為帝國。 2.優良的冶鐵技術:出口鐵器至西亞地區,亞述人獲此技術而建立帝國。 3.文化媒介:位居歐亞交會處,成為近東文明傳入歐洲的媒介。 腓尼基人 1.商業民族:海上貿易獨霸地中海地區。 2.建立城邦:在地中海沿岸、島嶼建立殖民地(例如北非的 ,亡於羅馬), 6 世紀 BC 被波斯帝國兼併。 3.最大貢獻:創造二十二個字母,西方各國拼音文字皆源自於此。 ※補充:閃米語系與印歐語系的由來 項目 內 容 由來 埃及象形文字、蘇美楔形文字→腓尼基 22 字母→閃米語系、印歐語系 1.閃米語系: (1)希伯來文 (2)阿拉伯文 (3)亞述 (4)巴比倫 (5)腓尼基 2.印歐語系: (1)希臘文→斯拉夫文 (2)拉丁文→義、英、法、德、西 (3)印度梵語 (4)波斯 (5)西臺

四、古埃及文明

(一)尼羅河的贈禮:希臘史家希羅多德所言。 項 目 內 容 定期氾濫 帶來沖積土,有利農業發展。 地理孤立 四周有屏障,外來影響較少。 文明特色 穩定、同質與綿長,與兩河流域複雜多變截然不同。

(27)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 27 - (二)綿長的歷史 項 目 內 容 地理區分 南部為上埃及,底比斯為中心;北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為下埃及,以孟斐斯為 中心。3100BC,曼尼斯統一全國。 歷史演變 時 間 時 期 特 色 2700-2200BC 舊王國(金字塔時代) 金字塔的興建 1.是法老的陵寢。 2.顯示王權的強大富裕。 3.深信復活之說。 4.對死後世界的重視。 5.崇拜太陽的象徵。 6.埃及文化達到高峰的代表。 2200-1600BC 中王國(封建時代) 發展貿易,打破孤立 1600-1100BC 新王國(帝國時代) 對內專制統治,對外勢力遠達兩河流 域。 (三)經濟與社會 項 目 內 容 經濟:農業為主,工商為 輔。 1.土地:理論上為法老所有,實則在農民手中。 2.貿易: (1)出口:黃金、穀物、工藝品(陶器、玻璃、採石、造船、 紡織、紙草) (2)進口:白銀、象牙、木材。貿易範圍包括地中海與近東。 社會:一夫一妻家庭是社 會的基本單位。 1.統治階層:為保持血統純淨,盛行內婚制。 2.婦女地位:甚高,不完全屈屬於男性。可以經商、擁有財產、 繼承王位。 3.社會階級:集體化社會,金字塔式結構,分貴族、平民、奴 隸,但有流動性。 (四)宗教生活 項 目 內 容 信仰多元 自然崇拜、多神信仰,有國家、民間崇拜之分。 重要神祇 1.太陽神:眾神之首, 是祂的化身。 2.奧塞利斯:尼羅河河神、陰間之神。 政教衝突 一神信仰:阿頓神。 1.時間:14 世紀 BC,法老阿曼霍泰普四世(阿肯那頓),為了打擊祭司勢力, 廢除阿蒙神崇拜,全國改信一神信仰阿頓神。 2.結果:阿肯那頓死後,埃及恢復多神信仰。 重要觀念 死後審判→奧塞利斯、來世觀念→木乃伊。

(28)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人生態度 1.宗教是埃及人最重要的支配力量,是生活的重心。 2.樂觀、積極(與兩河流域悲觀的宿命論相反)。 (五)謎樣的文化 項目 內 容 代表 人面獅身像、 文字(或稱聖刻文字)腓尼基人加以改良。 文學 內容與宗教相關,表現樂天知命的精神。 科學 與實用息息相關。 1.天文:制訂陽曆和陰曆。 2.數學:三角學、幾何學。 3.醫學:解剖、防腐、木乃伊的製作。 建築 古夫金字塔、堪拿克神廟為代表,呈現厚重、堅實與宏偉之感。 雕刻 人面獅身、國王肖像。 繪畫 陵墓與神殿上的裝飾壁畫或浮雕,是瞭解古埃及社會的重要材料。 ※重點整理:先後統治過埃及的帝國 項目 內 容 帝國 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托勒密王朝→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 鄂圖曼帝國→大英帝國

五、古代印度文明

(一)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 項 目 內 容 兩大源頭 1.本土: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2300-1500BC)。 2.外來:印度河與恆河流域的 文化(1500-500BC)。 時間 4000BC 出現文明;2300BC 進入高峰。 哈拉帕遺 址、 摩亨佐達羅 遺址 1.城市:最具文化特色,規劃、格局相當畫一,有衛城、下城,城內有公共 浴室與下水道設施等。 2.經濟:以農業為主,工商業發達,與兩河流域有國際貿易往來。 3.使用文字、青銅器。 4.文化消失:1500BC,可能與阿利安人的入侵或自然環境產生變化有關。

(29)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 29 - (二)阿利安人與婆羅門教 1. 阿利安人與吠陀文明 項目 內 容 時間 1500BC-600BC(吠陀時期) 經典 與史 詩 1.《 經》:阿利安人祭神時的頌詩、祈禱文與咒文為代表的文化。 2.《摩訶婆羅多》史詩:阿利安國家成長的經歷。 3.《羅摩衍那》史詩:反映阿利安社會倫理觀念的變化。 政治 以「 制度」維持社會秩序的運作。 社會 父系家庭→同宗宗族→部落(由國王統治)。 經濟 受哈拉帕文化影響由游牧生活轉為定居的農業生活,由印度河流域往恆河流域發 展。 2. 階級森嚴的種姓制度 項目 內 容 原因 阿利安人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淨,避免與當地土著混雜。 種姓制度 1.種姓制度:早期分為阿利安與達薩兩個「種姓」。吠陀時期,發展出森嚴的「種 姓制度」。 2.輪迴思想:認為人死後,靈魂會依其生前行為重新降生。 3.四大階級: (1) (僧侶) (2) (武士、王公、貴族) (3) (平民、農牧、工商業) (4) (奴僕) 實施 1.範圍:婚姻限制、共食禁忌、行業限制(職業世襲)。 2.法律:制訂《摩奴法典》。 3.宗教: 宗教信仰(是使種姓制度長久持續的原因)。 特色 雖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卻是極不平等的社會制度。 3. 婆羅門教宗教思想 項目 內 容 多神信仰 大梵天神婆羅摩是宇宙創造之神,天地間最高主宰。毗濕奴為保護神, 為 破壞之神。 強調苦修 苦修→斷慾→梵我同一→擺脫輪迴→終止苦惱。成為後來印度教的基礎教義 思想。 因果輪迴 1.是核心思想,今生是前世所注定,惟有接受現實努力行善,以期來生轉世至 好的地方。 2.輪迴思想影響後來的印度教與佛教。

(30)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4. 西元前六世紀的「沙門」思潮 項目 內 容 婆羅門教內部改革 1.源起:6thB.C.婆羅門教流於重視祭祀儀式的形式主義,「剎帝利」 和「吠舍」不滿「婆羅門」特權。 2.反省:成書於 8-6 世紀 BC 的《_____________》,探索「梵」(宇宙 的終極真理),三大要義:梵是宇宙本體、梵我同一、苦修主義(注 重心智的探索而非祭祀的形式)。 3.新宗教產生:6thBC,耆那教、佛教。 耆那教 1.祖師:馬哈維拉。 2.否定《吠陀經》權威,主張修行才是真道。 3.「業」應以苦修、禁欲加以根絕,才能超脫輪迴。 4.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淫、不蓄私財。 5.嚴禁殺生、素食、非暴力。 佛教 1.始祖: (佛陀) 2.教義: (1)眾生平等、不分階級 (2)核心概念「法」,即因果輪迴 (3)欲→苦→滅欲→修行→八種法門(八正道)→超脫輪迴→涅槃。

六、古代中國文明

(一)中國考古發現 1.清末民初王國維提出「二重證據法」以研究古史:古文獻+古器物 2.由考古發現,中國古文明呈現「多元文化發展」 (二)古代中國文明的比較 時 期 主要遺址 特 色 新 石 器 時 期 裴李崗 ── 磁山 文化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已有農業發展 仰韶文化 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主流,又稱彩陶文化,以陝西半 坡遺址為代表 龍山文化 由仰韶文化發展而成,屬於晚期文化,定居農業,作物 以粟稷為主。又稱黑陶文化 青 銅 器 時 期 夏 朝 二里頭文化 可能是夏朝的遺址,有城牆、青銅器、國家組織出現 商 朝 殷墟遺址 甲骨文、青銅器、陰曆等,信史開始 周 朝 封建、宗法、禮樂、井田制度,文學作品:詩經、書經、 易經

(31)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 31 -

第二章 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一、古代希臘文明

(一)古希臘文明的發展 文 明 ___________文明 ___________文明 ________時代 年 代 約 2500-1450B.C 約 1600-1200B.C 約 1200-800B.C 核 心 區 克里特島 希臘半島南部邁錫尼城 希臘半島 特 色 社會和平安樂 軍事行動頻繁 神話思維,以荷馬的史詩《伊利 亞德》、(描述遠征特洛伊的故事) 《奧德賽》為代表 貿 易 發 達 文 字 線形文字 吸收邁諾安文字 有 器 物 有發達的青銅器製造 使用青銅器 青銅器與鐵器 滅 亡 被__________滅亡 被___________滅亡 被________政治取代 (二)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1. 黑暗時代 項目 內 容 時間 1200-800BC。(黑暗時代) 別稱 荷馬時代(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奧德賽》反映的時代)。 政治 1.政體:部落或部落聯盟。 2.國王:選舉產生,職責為宗教、軍事,權力不大。 3.貴族會議:氏族首領組成,掌握實權,提供國王諮詢國政。 4.公民大會:名義上最高權力機構,受制於貴族。 社會 1.區分貴族、平民階級,階級嚴明、身份世襲。 2.貴族行為信條:勇敢、機智、忠誠、自律、友愛、榮譽。 2. 希臘城邦政治的興起 項目 內 容 時間 800BC。 形成原因 1.地形破碎,部族林立。 2.海外貿易的進展,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城邦模式 由衛城和農村組成。 特色 1.獨立自主的政治體。 2.親族共同體。重裝步兵方陣

(32)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3. 雅典與斯巴達 項目 雅 典 斯 巴 達 政治體制 直接民主、自由和平、議會政治 寡頭政治(雙國王制,地位平等,為 軍事領袖)、軍國主義 經濟 1.海外貿易盛行,工商發達。 2.人口激增、土地不足危機: (1)鼓勵移民、建立海外殖民地。 (2)改種高價值經濟作物(葡萄、橄 欖)與殖民地交換糧食。 3.結果:新經濟制度帶來新的社會、政 治問題,成為雅典民主制度發展的背 景。 1.農業城邦。 2.人口激增、土地不足危機:侵略鄰邦 (美西尼亞)。 3.結果:為控制農奴,發展成為嚴密的 軍國主義社會。 參政權 成男(20 歲,父母是雅典人),參政人 口數佔人口比例 1/4 成男(30 歲,軍人),佔人口比例 1/20 教育目標 有獨立思辨知識能力的公民 善戰的勇士、軍人 生活方式 充分的個人自由,悠閒的生活 集體生活,紀律嚴格 文藝 發達 缺乏創造力 領導集團 提洛同盟 伯羅奔尼撒聯盟 優點 強大的海軍、雄厚財經實力、文藝發 達 精銳陸軍、強烈愛國心、政治效率高 缺點 政策因個人情緒、意見造成不定,形 成內部不安 文藝思想不發達,缺乏個人自由,經 濟結構脆弱 文化價值 創新、獨立、自由 秩序(服從)、保守 4. 民主政治 項目 內 容 政治發展 君主→貴族(寡頭)→僭主(獨裁)→民主。 時間 594BC 至五世紀 BC 中葉 代表 雅典是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一、 (Solon): 1.改革背景: (1)王政廢除後,貴族壟斷政權,形成寡頭政治。 (2)西元前六世紀,土地兼併嚴重,雅典再爆發危機。 2.改革內容: (1)下令取消農民債務。 (2)依財產多寡重定社會階級,雅典公民可依財產多寡出任官職。 (3)建立四百人會議。

(33)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 33 - 二、 (Cleisthenes): 1.改革背景: (1)黨爭不斷:雅典內部分為平原派、海岸派與山岳派互鬥。 (2)僭主政治的瓦解:皮西斯特拉妥成為「僭主」後,西元前 508 年,克里 斯提尼在斯巴達支持下將其擊敗。 2.改革內容: (1)重組雅典部族。打破血親氏族組織與地域主義。 (2)擴大「公民大會」權力:五百人會議、抽籤任官制。 (3) 流放制。由公民大會投票,得最高票者放逐十年。 (4)雅典民主政治之父。 三、 (Pericles): 改革內容: (1)公民大會是城邦最高權力機構。 (2) 五百人會議成員由公民抽籤產生。並分為十個五十人委員會,輪流掌理 國政,主席由抽籤產生。 (3) 選舉十位將軍,組成委員會來處理軍國大事。 (4) 除十將軍外,所有官吏都由抽籤產生。 (5) 限制:婦女、外來居民與奴隸不能參政。 (6)建立陪審團制度。 性質 1.雖有缺點,但仍是直接參與的民主。 2.缺點:公眾意見無標準,易受人為操弄;抽籤任官不能保持政府水準;婦女、 奴隸沒有公民權;實際上參與政治者,大多是城市居民。 持久之因 地方小、公共事務簡單,大體上維持兩百多年。 意義 兼顧個人主義與公共精神,為後世民主政治樹立了完美典範。 5. 外患與內憂 項目 內 容 外患:波希戰爭 (492-480BC) 1.原因:波斯帝國擴張(大流士),威脅希臘城邦。 2.結果:在 領導下,打敗波斯。(馬拉松的由來。) 3.影響:希臘人信心大增,釋放出豐富的文化活力。 ※希羅多德寫《歷史》(波希戰史) 內憂:伯羅奔尼撒戰爭 (431-404BC)。 1.原因:波希戰後陷入內訌,爭奪希臘半島的領導權。以雅典為首 的「提洛同盟」V.S 斯巴達為首「伯羅奔尼撒聯盟」。 2.結果:兩敗俱傷,為北方的 王國所征服。 ※修昔的底斯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34)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三)希臘科學探索與哲學思想的發展 項 目 內 容 思 考 強調用理性來探究自然與人生問題 源 起 西元前八世紀,希臘發展出「城邦」生活,因城邦公民的閒暇餘裕與海外貿易、文 化交流發達,希臘人開始在科學和哲學上有重要突破。 自 然 的 探 索 愛奧尼亞學派 (米利都) 西元前六世紀,__________主張水是萬物的根本物質 阿納西曼尼斯(Anaximenes),指出「空氣」是萬物的原質 畢達哥拉斯學派 Pythagores,主張事物的本質在於事物內在的一種「數字關係」 赫拉克里特斯 Heraclitus,主張「火」是萬物本源 巴門尼德斯 Parmenides,認為現世所接觸者都是感官的幻覺,只有靠理性 的思維才能掌握固定不變的真理。 希波克拉底斯 Hippocrates,醫學之父,將火、氣、水、土四大元素發展成人 體四種體液,體液平衡身體才會健康。 倫 理 與 政 治 的 討 論 辯士(詭辯)學派 西元前五世紀興起,放棄對自然宇宙的研究,,普羅塔哥拉斯 (Protagoras)曾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此句話代表了其哲 學觀點,他們認為善與惡、真理與謬論皆屬於個人的判斷,並 沒有所謂的對或錯。因此,世界上並沒有適用於任何人或時間 的標準。認為探索宇宙的本質徒勞無功,因它的層次已超越人 類所能認知的範圍,因此他們主張理性應用於研究人與人類文 化相關課題上。 蘇格拉底 Socrates 470~399B.C 1.反對辯士學派的看法,他喜歡探索真偽、善惡、美醜等課題, 也追究人生的意義和目的,他教導人必須「了解自己」。 2.教育方法「____________」,他常找人辯論,希望透過對話、 思考助人建立正確觀念。 3.沒有放棄城邦理想,鄙視民主政治,認為它是一群無知的人 在做重要的公共決定。 4.被雅典城邦控以「不信神明,腐化青年」罪名處死。 柏拉圖 Plato 427~347B.C 1.重視抽象觀念,認為經由對觀念的討論,才能獲致真理,建 立「____________」(idealism)。 2.不信任民主政治,在《理想國》一書中,主張應由哲學家皇 帝來統治邦國。 3.創辦「雅典學院」。

(35)

第三冊歷史授課講義 世界史 - 35 -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384~322B.C 1.富於實證精神,(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主張從普通感官 經驗以觀察和歸納的方法,系統地研究學問,開創了科學研 究方法和邏輯學。 2.認為柏拉圖主張過於激進,強調「中道政治」,認為理想的政 體是一種能融合「寡頭與民主」的政府。 (四)希臘文化 文 學 詩歌 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奧德賽》 散文 寓言故事 戲劇 以喜劇與悲劇最著名 史 學 希羅多德 是西方史學之父,著《歷史》 修昔的底斯 首用科學方法治史,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哲 學 科學理性 西元前六世紀探討自然,西元前五世紀探討倫理政治 宗 教 神諭 相信神諭(德爾菲神廟) 人神關係 多神信仰,神明如人一樣,有情欲 建 築 神廟與劇場 平衡對稱,如雅典帕德嫩神廟與半圓形劇場。呈現典雅、高貴、和 諧與秩序之感。 雕刻 公共建築的浮雕或雕塑、獨立的人像,如雅典娜女神像。創作的目的, 在創造一種完美的理想形象。

二、亞歷山大帝國及希臘化時代(336BC~30BC)

(一)馬其頓的興起 項目 內 容 傳統部落 1.政治:部落。 2.經濟:農耕、狩獵。 3.整合:359BC 腓力普二世整合為強國。 腓力普二 世 1.入侵希北:奪取金礦→擴建軍隊。 2.軍隊:學習希臘步兵方陣,戰鬥力強。 3.擴張:以威脅與威嚇蠶食希北→338BC 打敗雅典聯軍,征服希臘。 (二)亞歷山大東征 項目 內 容 平定內亂 腓力普二世遭暗殺,其子亞歷山大穩固內部。 征服擴張 (334-323BC) 小亞細亞→波斯→埃及→兩河流域→印度河→回師巴比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 法律協助 律師出庭費每案每審最高以 50,000 元為限、律師撰稿費每案每次最高以 5,000 元為限、一審民事訴訟費最高以 20,000 元為限、二審及三審民事訴訟

三、投資 保障勞工 根據韓國法律規定,公會有權與資方談判各項福

4 理律法律事務所 © 2020 All rights

一、 依據性平法第 17 條第 2 項規定:

As for Deqing's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ext of the Lotus Sūtra, inspired by a paragraph in the text, Deqing divided the main body of the text into four parts: teaching (kai 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學校各級人員均 須遵守《香港國安法》及 所有適用於香港的法律 。作為一個良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